9月6日,湖南省农科院和朝鲜农科院举行了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双方将就杂交水稻技术培训与推广展开为期两年半的合作。此前,朝鲜代表团拜会袁隆平院士,袁院士表示有信心帮助朝鲜把水稻产量从现在的5吨/公顷提高到7吨/公顷。这次,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又将把他的高产水稻技术送去朝鲜,这位75岁的老人正在朝着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的梦想而前行。
袁隆平看上去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宽阔的额头刻下了岁月的痕迹,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他的大孙女名叫袁有晴,今年初新添的孙女名叫袁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袁家有太阳有雨水,稻谷自然会茁壮成长!”袁隆平连给孙女取名都不忘水稻。
走进水稻王国
袁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虽然当时的理论以及国际上的普遍观点都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但是袁和他的同行们经过艰难探索,用9年时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它立刻显示了增产效应,亩产达到623公斤,比常规稻单产增加20%左右。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知识”占资本多少份额
2000年5月31日,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那就是“隆平高科”。按照当时的发行价计算,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占总股本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净资产将达到3245万元,成为第四大股东。而根据当时证券分析专家的预测,“隆平高科”在二级市场流通后,每股价格将达到28元,袁隆平所拥有的净资产高达7000万元。有人说,这是中国“知识创造财富”的象征。
“我可没有这么多钱。”袁隆平笑着说。但如今,据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袁隆平”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已达1008亿元。因此,有人认为以袁隆平的成就和品牌价值推断,“隆平高科”支付给袁隆平的580万元姓名使用费明显“依然偏少”。
“知识”应在资本中占据多少份额?袁隆平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说实在的,当时用我的名字做上市公司企业的名称,我还有不同的看法,还是省上来做了我的工作,说推广杂交水稻,有品种、有技术,缺的就是资金。
“学农的只会做植物切片吗”
不要觉得袁隆平只知道成天和水稻打交道,他的秘书说:“老头儿排球、音乐、游泳、飙车,样样是把好手。”
他曾是有名的“浪里白条”,每年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他几乎天天都要到大海中一显身手。在湖南中心,他每天要到试验田里去,从播种到收割为止,从不间断,往返4公里的路程骑摩托最方便。因此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了一支摩托车队,大家一起骑摩托车跟着袁主任到田间去,真是不亦乐哉!
看书和听音乐是袁隆平的两大爱好,他听音乐时来了激情还要拉小提琴,或舒伯特的《小夜曲》或舒曼的《梦幻曲》,每每兴致所至,夫人邓哲也愉快地随他一起弹起电子琴。
邓哲,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42年前,当他们走到一起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几十年的坎坷,邓哲的那句“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给了逆境中的袁隆平以最大的安慰。为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在三系法研究的前十年他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都没能在身边陪伴。即使现在,袁隆平在家的时间一年中也不会超过1/3,家中的重担全落在了邓哲一个人身上。
“我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
75岁的袁隆平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实验田亩产900公斤。要比现在提高100公斤难度是相当大的,但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到那时,我正好80岁,腿脚还能动,我想我能够完成。”袁的第二个愿望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袁说,现在,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万亩,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如果有2亿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以占全世界粮产量的20%,可以多养活10亿人口。“算一算,这需要5-10年。”他坚定地说,“我能够看到这一天。”
来源:慧聪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袁隆平是我们永远的国之脊梁,也是我们永远敬爱的袁爷爷。以下是和大家分享袁隆平作文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袁隆平“遗忘了奖杯”
一次,袁隆平去国外接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粮食奖,规格很高。据说过海关时,因为东西比较多,他不小心把那个装奖杯的包落下了。后来,海关工作人员打开包一看,原来是刻着袁隆平名字的奖杯,马上和他取得联系。袁隆平这才发现把奖杯忘了,还幽默地表示:“我说怎么会感到那么轻松呢!”沉甸甸的奖杯当然很珍贵,是荣誉的象征,是社会的褒奖,但在袁隆平眼里,那也算不了什么,没有了奖杯的重负,可以活得更自在。
淡泊名利,事业为重,大概是古今中外所有英杰的共同特性。有朋友到居里夫人家做客,她正忙于试验,就让朋友随便转转。朋友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她的诺贝尔奖奖牌,不禁大吃一惊,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给孩子当玩具?居里夫人却很平静地表示这没什么,“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对不能永远守着,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曾经称赞居里夫人在所有著名人物中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连累的人”。
古人有云:“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袁隆平、居里夫人等,便是那自古至今的“几人”。正因为凤毛麟角,就更显其珍贵,也更令人景仰敬重。
有感于袁隆平的幽“末”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是大名鼎鼎的“理工男”。同时,袁隆平驾驭语言的能力亦堪称一流。他在公共场合与人交流常常出言幽默,妙语连珠。
袁隆平做客《舍得智慧讲堂》时,主持人问:“您一共得了20多项大奖,还有以您命名的小行星,别人都称您是伟大的科学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
袁隆平低调为人的幽默,使笔者不由得联想到其虚怀若谷的幽“末”。
幽,其释义之一是“深”。《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毛传:“幽,深;乔,高也。”袁隆平的幽默,看似笑谈,但其中深藏着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末,释义之一是“微不足道”。《公羊传·桓公十五年》:“曷为不言入于郑?末言耳。”陈立义疏:“末言者,犹言不足言耳。”亦用为自谦之词。如:末技,末学,末议。
论功绩,袁隆平60年来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地奔波于田间,潜心于实验,把水稻亩产量从500斤提高到1500斤,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誉为是解决整个世界饥饿难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有人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可以说,袁隆平获得“伟大”之美誉,当属实至名归。然而,袁隆平却将“高节”偏偏视之为“末节”。正可谓:“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宋·苏轼《醉白堂记》)意即:要求自己高,对待出名不以为意。
在“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成就奖”的袁隆平发表感言:“我知道,大家给我这个终身奖,就是要我干一辈子工作。”
苏轼《墨君堂记》云:“得志遂茂而不骄。”这不正是袁隆平“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的恰如其分写照吗?他没有因获得“终身成就奖”,躺在功劳簿上歇口气,而是把“终身成就奖”当作“终身奉献奖”,视其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鼓励和鞭策。这种“老骥伏枥,志在‘田里’”的愈老弥坚的进取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一次过生日,好友谭士珍和夫人一起去袁隆平家中为他祝寿。饭后,三人在一起合影留念时,见老寿星竟然站在自己左边的位置,谭士珍就让他站到中间。袁隆平却幽默地谢绝道:“你们俩是夫妻,如果我站在中间,不就是第三者插足了吗?”
袁隆平不但对自己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多力而不伐功”(《墨子·修身》:能干实事但不夸耀功劳),在待人接物方面,亦尽显谦谦君子之风——在公众场合“排座次”时,以一语双关的调侃方式主动选“末”位,令对方心悦诚服,进而达到“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的谦让目的。
毋庸讳言,有些人之“自我膨胀”与袁隆平的“虚怀若谷”,形成鲜明的对照。如刚刚有了一些成绩就自以为是飘飘然,唯我独尊目空四海;刚刚出了一点儿名,就把曾经呕心沥血培养自己的恩师丢在脑后,吃水忘了挖井人,甚至以怨报德,与恩师对簿公堂,令老师“寒”心疾首;刚刚有了一些名望就忘其所以,自觉很“伟大”,妄图与历代名人比肩。还有的人,在公共场合不知谦让,以我为大,或喧宾夺主,鹤立鸡群;或颠倒长幼,以少轻老;或抢尖霸上,旁若无人……
凡此种种优“我”之炫,与袁隆平之幽“末”之谦相较,忘其所以者是否该汗颜呢?
袁隆平家风:质朴与执着一脉相承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直没有停过,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攻克一个个难关,水稻的亩产量一次次刷新:从500公斤到1000多公斤。2020年11月3日,袁隆平团队在长沙发布了又一个重大消息:第三代杂交水稻已经实现双季亩产1500公斤!如今,90岁高龄的袁隆平仍坚守在科研一线,不断地追求水稻产量的突破。
袁隆平常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不住豪宅、不坐豪车,把经费全部用来搞科研。国家奖励他的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他十几年都在路边小店剪发,百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即便是大家心目中的科学界“巨富”,但生活依然简朴,他最看重的是脚踏实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并把这份坚定的意志传递给儿孙。
“于无声处”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上,袁隆平向来不喜欢太过严苛的方式,他总是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不过在父亲对农业执着坚守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农业领域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他们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朴实无华、低调内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长子袁安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种子公司工作。后来,他跳出舒适圈自主创业,凭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那股坚定的韧劲,先后参与创办了多家农业、科技公司。现在,袁安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家。
次子袁定江,和父亲一样,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学霸,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到珠海工作。如今已是一家农业科技上市公司的副总裁。
小儿子袁定阳从小就是父亲的“小跟班”,天天在稻田里一脚泥一脚水地踩着。他最大的志向就是像父亲一样,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深受父亲影响,袁定阳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低调朴素的家风传承
不久前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时代我》获得了很高的评分,袁隆平院士也在这部纪录片中。纪录片首次曝光了袁隆平的三个孙女:她们留着一样的娃娃头,穿着朴素,言谈举止间显露出良好的家教。
在她们眼中,爷爷和蔼可亲,有童趣心,会经常在家里藏好零食,让她们去“偷吃”。小时候,她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曾一度认为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望着她们时,才发觉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袁隆平十分疼爱三个孙女,名字都是他亲自取的,都和天气有关:大孙女出生时,雨过天晴,所以叫友晴;二孙女出生那天是雨水节气,叫友清(小名大米);小孙女降生于星空明媚的夜晚,叫友明(小名小米)。
袁隆平并不给孩子压力,不希望孩子仰视自己。而是让孩子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绩。
三个孙女说:长大以后,她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她们身上的质朴、谦逊和袁隆平如出一辙。
袁隆平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事业的无限追求,耳濡目染着孩子们,成为家庭中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袁隆平的“第81难”
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稻终于试种成功,亩产高达628公斤。然而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稻种的产量极低,每亩只有55公斤。这时,反对杂交稻的人攻击说:“稻种产量低,不可能大面积推广。”
助手们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袁隆平却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前面80难都过了,难道最后一难就过不去吗?只要我们不被自己打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闯过这第81难。”
接下来的日子,袁隆平戴着一顶破斗笠,像长在了制种田里,不分昼夜,死盯死守。半年后,他终于弄清了低产的原因并立即采取了针对措施。1976年,袁隆平的杂交稻种亩产达到了50——100公斤。随着稻种低产难关的突破,在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正式开启。
多年后,回首往事,袁隆平仍感慨地说:“只要有承受坎坷、承受不幸的勇气,那么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不过是走向成功的前奏和序曲。”
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5篇)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篇1
袁隆平,一个研究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学习的对象。自主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为此,农村司、农村中心党支部向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上来,把个人发展统一到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国际观,在科技管理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落实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二、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执着创新,不断完善宏观管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不间断的管理创新。要以仁者的胸怀、勇者的胆识、智者的头脑、志者的坚韧,不辞艰辛,不惧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造,适应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不断开拓宏观管理新局面,推动自主创新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三、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时代,部署不脱离实际。坚持科研方向从需要中来,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发展的节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断健全廉政人格。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辱作为个人道德抉择的标准,弘扬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当为之事,拒绝腐化堕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责任和付出作为个人价值抉择的重要内容,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健康情趣,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重。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袁隆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党和国家的“一粒好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党和国家的崇高事业这一肥沃的土壤中,以昂扬的'精神、实际的行动、优良的作风!
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篇2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
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篇3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
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篇4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的事迹和科研精神篇5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诸多奖项,并且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等等。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级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创了新的佳绩,他们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亩产超过了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2020年9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他特意去理发店剪了头发,换了新衣,并许下生日心愿: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三千斤。
袁隆平风趣地称:生日一过,自己从80后变为90后了。他是不服老的,他的禾下乘凉梦,已做了整整一生。
1、此生不悔入农门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袁隆平出身于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祖父袁盛鉴饱读诗书,还中过科举,当过议员,后来闯荡商海,置下偌大家业,并苦心栽培儿孙成材。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担任县小学的校长,并迎娶了袁隆平的母亲,知书达理的英文教师华静。
袁隆平是家中次子,他自幼聪慧,父母对他寄予重望,在他填报大学时,袁父已立足仕途,他想要儿子和自己一样从政,但袁隆平决意报考西南农学院,做一名农业科学家。
他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个念头,在少年时期就已生根发芽。
少年的达尔文,能在院子里猫着腰看蚂蚁看一整天,喜欢各种花草树木,以及各种昆虫与飞鸟。
少年的袁隆平,则和达尔文一样热爱大自然,但他更喜欢的,是稻田里泥土的芬芳,金黄饱满的稻穗、晶莹如玉的米粒,在袁隆平眼中,美得像一幅画。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袁隆平辗转北平、湖北、湖南、江苏各地,换了三所小学,三所初中。在这个动荡飘摇的年代,他深深理解了“民以食以天”的含义。
袁隆平是一个学习刻苦的人,到一所新学校,他都先去寻找图书馆,他喜欢把书拿到校外的小树林读,而且是放声朗读。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读着读着,就感到腹中有些饥饿。
要是所有人都能吃得饱饭就好了!袁隆平当时想。正是这个念头,让他坚决地投身于农业,并成为他日后奋斗不息的目标。
袁隆平说服了父母,考进西南农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命运似乎注定了他将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空军选拔、国家游泳队选拔,袁隆平都曾经入选,但都失之交臂。
1953年,大学毕业的袁隆平选择了地处偏僻的安江农校,怀揣着科研的理想,他踏上了一生的征途。
2、稻花香里说丰年
1590年,26岁的伽利略手里拿着两枚铁球,登上了比萨斜塔,他要做一个自由落体实验,证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个无名小子敢质疑权威,不是个白痴,就是个疯子。”比萨斜塔下,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而在1961年,31岁的袁隆平也饱受了同样的非议。这一年,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杂交水稻,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人工培育杂交稻,就可以让产量迅速提高。
嘲笑声铺天盖地而来,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乡村教师,有什么能力颠覆权威的理论呢?还想研究成功杂交水稻,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袁隆平并未放弃,他每天扎根在稻田里,一个稻穗一个稻穗的细细观察。两年后,袁隆平的身边又多了一个清秀的姑娘,新婚妻子邓哲。
邓哲曾是袁隆平的学生,倾心于他的才华与志向。一声袁老师,就是一辈子。风里雨里,烈日寒霜,她都陪在袁隆平的身边。
1965年夏,袁隆平夫妇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小心翼翼把它们栽种在试验田里,像呵护初生婴儿一样去呵护。
杂交水稻的研究是艰难的,特殊的年代,恶劣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无不是前进的绊脚石。
有人故意毁坏袁隆平的秧苗,趁他不注意时窜进去,东踩西踏,把那里弄得一片狼藉,害得袁隆平搜遍整片试验田,才在废井边找到几棵幸存的秧苗,试验也被迫推迟了。
袁隆平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被称为“杂交稻的母本”的“野败”跳入他的眼帘,1974年,“南优2号”横空出世,单株亩产增加20%,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了!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人曾傲慢地放出“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的言论,但袁隆平用自己的科学成果证明,我们不仅能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能让世界无数人远离了饥饿。
袁隆平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在这个梦里,长势良好的水稻直入云霄,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圆润的籽粒大似珍珠,人们在稻田里悠然地散着步,稻穗下凉风习习,一片欢声笑语。
3、国人饱了,他老了
在袁隆平的科研指挥棒下,杂交水稻的亩产量逐年增加,一路攀升到1000多公斤。稻香飘进了世界上50%的水稻田,几亿人因袁隆平的贡献,告别了食不果腹的悲惨命运。
袁隆平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会弹吉他,会拉小提琴,是游泳健将。
他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仅能直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还能随时纠正翻译的错误。
2017年的人才座谈会上,袁隆平用全英文做演讲,让所有人钦佩不已。
袁隆平和妻子邓哲一生恩爱。90生日蛋糕的第一口,他先喂给妻子吃。两人育有三个儿: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阳,都和父亲一样献身于农业领域。
其中,幼子袁定阳更是子承父业,一直跟随袁隆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
因为水稻,袁隆平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孙女们说袁隆平:“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三个孙女的名字都是袁隆平取的,都和天气有关,小名则叫大米、小米。
有时间的时候,袁隆平就牵着大米小米的手,去超市看看米价,知道老百姓有粮吃也买得起,他就心满意足。
做出如此巨大贡献,但袁隆平生活极为俭朴,衣服是超市买的,几十元一件。但疫情一发生,他就慷慨捐了十万元。
国家奖励给他的私人别墅,袁隆平生改成了科研室。他心心念念的,是海水稻和盐碱稻领域的研究,如果将内陆近15亿亩盐碱地充分利用起来,将会增产粮食几百亿公斤。
时光如梭,稻年里忙碌不休的袁隆平,早已经白了头。
《时代我》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的腰佝偻着,翻书时的手在颤抖,走一段路就会喘气,做报告后累得瘫在椅子上吸氧。
九十岁高龄,他还每天亲自去稻田观察、记录数据,他看秧苗的时候,就如同看自己的孩子们,眼神里充满了疼爱与期望。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临行之前,他去稻田打招呼,叮嘱它们乖乖的生长,等自己回来。收学生第一个要求也是问对方能不能下田?不下田,水平再高他也不会收。
第三代杂交水稻成果斐然,亩产已突破1000公斤。而袁隆平的脚步,却仍未停歇。
作为一名90岁的老人,袁隆平还在为国家做贡献,还在致力科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事迹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材料可分为集体事迹材料和个人事迹材料。那么相关的事迹材料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袁隆平的事迹材料(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1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2作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自然成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个盲童的来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他的尊重,也表达了孩子对未来的迷茫和迷茫。袁隆平读着孩子们的真挚来信,深受感动,立即摊开纸,拿起笔,动情地写道:"生活是完美的,我们的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虽然看不到,但心里能感觉到。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叔叔都在关心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抱负有梦想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一定比别人有更光明的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从小就努力工作,在钢琴的键盘上创造出美妙的乐章,让音乐陪伴人类到一种史诗般的痴情状态。努力吧,孩子,虽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未来……”
可见袁隆平对这封信的回复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对于一封从未谋面的远方来信,袁隆平依然能认真对待,用情感和真诚回应。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位科学家有多善良,他的社会责任感有多强,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好。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3近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又火了!他给自己定了2个小目标。恰逢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我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补足能力“七巧板”,把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规矩顶在头上,做新时代的“清白人”,守住底线、红线。年轻干部要树牢规矩意识,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是干事创业的基准线。坚守底线,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明白“只有守底线,才不会被底线守”的道理,将无限忠诚担当和为民服务初心融入胸中、铭于心上、践于脚下,不断提升自我政治能力,稳步迈入新时代。
把责任扛在肩上,做新时代的“孺子牛”,在工作中解民忧、惠民生。责任彰显担当,担当展现作为。年轻干部要有想干事的冲动,这是干事创业的生命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牢记初心使命,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一线摸民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头干,大事难事冲在前,急事险情靠前站。带着热心想工作,带着激情干工作,新时代面临新任务,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卷起裤子,扑下身子,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和群众工作能力,跨步走入新时代。
把务实抓在手上,做新时代的“实干家”,在工作中暖民心、聚民力。都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轻干部当有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守恒心、办恒力、求恒效。年轻干部要拿起法律武器,走好调研步子、打响试点牌子,把法律作为决策底线,把调研作为决策基础,小把片试点作为决策根据。年轻干部需以上率下、真抓实干。不仅要定好调子、画好谱子、唱好曲子,也要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当先锋,做表率,带头深入工作一线。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抓工作落实能力,跑步进入新时代。
把创新放在心上,做新时代的“改革家”,注重与时俱进,聚焦创新发展。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敢于“下深水”、善啃“硬骨头”,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爆发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在,年轻干部要学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新思想推动发展,用新举措助力发展,用新成果体现发展。不断提升改革攻坚能力,冲刺飞入新时代。
年轻干部当拼齐能力“七巧板”,实现自我小目标,为国家大计出力、出智、更出效。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4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世界级著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5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6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这件事给予袁隆平很多启迪:凡符合实际的“不服气”思想,不一定是消极因素,有时可以变成积极因素。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催他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也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在他科研实验中遇到更大困难时,总是给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7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了。吃树皮、吃草根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我们仅仅只是把他当做爷爷、奶奶辈讲的传奇故事罢了。的确,我们是没有挨过饿的一代,我们对袁隆平先生并不感冒,(蔡爽,不喜欢袁隆平,他种的杂交水稻不好吃)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他。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做出的贡献,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没有他的话,可能没有人能养活中国、养活世界。
袁隆平成长的年代,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于是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想为国家发展做点什么。
起初因为看到袁隆平的照片,再加上他最初是在安江农校教书,(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安江”,它位于湘西南,是湘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镇,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那地方挺穷的)所以我对袁隆平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也就是农民出身。其实他也是可以称为“官二代的”,他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本来想让他报考南京重点,日后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她却因为自己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农学,选择了一个这么艰苦的职业,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的。
毕业以后,他父亲本来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的,但因为励志要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村。在农校教书的日子,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亲自下地研究水稻,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躬耕于田间。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南方的水田,它不像北方的麦地,一大片一大片的非常平坦,即使在以前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候,耕种起来也没那么困难。安江是湘西与云贵高原交界的一块峡谷盆地,虽然是盆地,但大家注意到“峡谷”二字没有,所谓的峡谷盆地就是山稍微平缓一点,但种庄稼首先也要开山,开垦梯田一般开垦不出多大的地方,不像大家看到的梯田那么优美,一般都很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山区农民浇水施肥都要一点一点的靠双肩背上去,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种水稻要先育种,然后等他发芽以后在一珠珠的插到水田里,以前条件没有那么好,插水稻的时候双腿浸在水里,各种各样的虫子就顺着腿往上爬,想起来都很恐怖。对于一个官宦子弟来说,能像一个农民一样躬耕于稻田,我们可以想一想,他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何况还要对一珠珠的稻穗进行研究,真是不容易。
在长期的研究中,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现,萌生了培养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相悖,许多权威学者认为他是蚍蜉撼树,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他凭着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
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带着水壶和馒头,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的寻找理想中的苗珠。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的稻穗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了令世界震惊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随后,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培育出不育度都达到100%的水稻苗来。
在 文革 期间,他的实验器材及水稻秧苗一次又一次被毁,他就把秧苗藏在臭水沟里。最让他痛心的是518“毁禾”事件,他经过多少年的研究,好不容易培育出的实验苗遭到了灭顶之灾。袁隆平只觉得脑子里“轰”地一声,浑身发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含着泪水,忍着悲愤,走进烂泥巴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劫后余生的秧苗。在秧苗被毁的第四天,他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些秧苗,捞上来一看,果然是他的试验苗,他不顾井深水冷,“扑通”一声跳下井去,可是无法捞到沉到井底的秧苗。
迫于政治的压力,他和助手们跑到云南进行水稻试验。而这时灾难又来了,大地震袭击了他们所在的地区,袁隆平不顾生命危险,从摇摇欲坠的房子中抢救出了种子,为了不让试验中断,他们在田边的泥水地里,支起帐篷铺上草席,整整生活了三个月。后来粮食供应发生了困难,他们就吃当地的甘蔗。甘蔗虽然好吃,当饭吃可不好受。三个人吃得口腔里一齐磨出了泡。经过5个月的辛勤劳动,又繁育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种子。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而袁隆平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执着,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种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628公斤,与常规稻亩产150公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纷而来:杂交水稻之父、国家首个最高科技奖、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袁隆平也从一个躬耕的农业科学家变成了一个身价千亿的世界名人。但令我感动的是他虽然已经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八旬老人,但他仍然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最新品种的杂交水稻竟然达到了平均亩产900公斤,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亩产1000公斤。
他虽然出生在官宦家庭,但他的性格却向一位朴实的农民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他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坚忍不拔,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杂交水稻,他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笔绵延世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成功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他一生的奋斗经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8袁隆平的故事
1960年罕见的天灾,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9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在袁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
袁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10这两天的天气格外阴沉,云浓得像是要滴出水来而却迟迟不下。使人的心上莫名蒙上一层压抑,在这种日子里又听见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受心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她说自己的公公是一个宠妻狂魔,而且也是特别民主的,她说只要公公婆婆没有在一起,那么公公每天一定要打一个电话问自己的婆婆,并且每个节日也会给婆婆送上各种礼物,衣服一般都是买两件,大号和小号,那个能穿就穿那个,并且她没有生育,可以看出公公是特别想要孙子的,但是却从来没有催过自己。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他九十岁的高龄了,但是依然在做各种实验,奋战在一线,没有让自己停歇,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好公公,好丈夫,好爷爷,也是很多人都特别敬佩的人。
第一,他丰功伟绩,解决人们温饱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很多农民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很多人都饿着肚子,但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每年都会解决几千万人人的温饱问题。
并且他也帮助了很多发展中国家解决可他们的温饱问题,培养出了很多杂交水稻的人才。
后来他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也使得水稻的产量又翻了一番,并且他也获得了很多个人奖。
第二,好丈夫,好公公
在袁隆平九十岁生日的时候,他的第一口蛋糕是给自己的妻子,让人感觉是特别温暖和甜蜜的。而妻子也说袁隆平特别喜欢给自己买各种东西,她的很多首饰都是袁隆平给她买的。
在儿媳的眼中公公对自己的婆婆是特别呵护的,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丈夫,而且对待自己也特别民主,没有要求她去做一些事情。
在家人的眼中,袁隆平是呵护妻子,疼爱妻子的丈夫,是一个民主尊重家人的公公,是一个出色的爷爷。
袁隆平不但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让人们感到特别敬佩,同样他为家人也做出了很多事情,得到了家人的喜欢和拥护。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5篇)
袁隆平爷爷您的出现让人世间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善良。您那伟大的事迹,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篇1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篇2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篇3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篇4
您曾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穷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您让世界数十亿人民摆脱了饥饿。
这是您离世的那天,我在海边偶然间拍到的一张照片。一株嫩绿色的芽儿,正从沙砾中萌发。凑近一瞧,那绿油油的叶子上,还零星地挂着几颗沙砾,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地发着金光。一阵海风吹过,这株芽儿便开始舞动着、摇曳着、舒展着。
您看到了吗这株嫩绿色的芽儿,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您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您可知,这是谁洒下的种子也许,这颗种子曾随着风的律动,从您的稻田里散落到了这里,扎根在这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您瞧,那粗壮有力的根茎,钻开了沙砾,冲破了束缚,奋力地向上生长着。
您看到了吗不远处,一家人正沉浸在这惬意的时光里。初夏的傍晚,阳光褪去了那份炙热,大人们并肩坐着,一边聆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一边眺望着远方的天际。您瞧,孩子们将沙子和着海水,堆成了城堡的形状,玩累了,就钻进父母的怀里打起了盹……我想,假如您也能看到这幅场景,您一定会感到欣慰吧!您热爱这片热土,更热爱这片热土上的人们。
您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您曾说,您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不图名,湖南省农科院院长的职位曾被您以“耽误研究”为由给婉拒了;您不图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金被您全部捐了出来。您图的只是“想要人民不再挨饿罢了”。是的,您更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您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在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前,您穿着深色的西装,您说:“到北京去领奖,是非常庄重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要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周围的人问:“您觉得自己帅不帅”您点了点头,又立马“害羞”地否认:“现在不能讲帅了。”您的一席话,逗得身边的人哈哈大笑。您曾给妻子写情书:“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是的,您更是一个浪漫体贴的人。
人们说,您从泥土中来,终到白云中去。于是,我仰起头,凝望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此时,一缕阳光从云缝中钻了出来,暖洋洋地洒在沙滩上。夏日傍晚的阳光,温暖得能让人睡去。您说,您梦里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也许此刻,您正在梦乡里酣睡。
您听到了吗千万人的送行队伍中,人们一遍又一遍呼唤着您的名字。袁爷爷,一路走好!愿您禾下乘凉,梦里稻香满园……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篇5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世界级著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