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揭阳那边有什么礼节的?

请问揭阳那边有什么礼节的?,第1张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潮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天一大早,人们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七日为人”之说。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可得财运亨通。此俗今尚流行。

 

元宵节

也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揭阳民间旧俗要在本日祭祖。一些乡村,还有做“丁酒”习俗(注,当年生男孩之家庭,要在此日设酒席宴请乡邻。)县城通常皆有赛花灯,燃放烟花,舞狮等习俗。普宁等地乡村,也有元宵夜“看新娘,做四句”习俗。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四月初(通常为四月五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时间。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是日,各家各户大多吃粽子。揭阳尚有“挑龙须水”、“洗龙须浴”之俗,据说端午时节,江河之水为“龙须水”,或食或洗均可避邪。此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赛龙舟”活动。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粿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潮属各处普遍有祭祖活动。节前节后一二天,各善堂和寺庙也有“施孤”放赈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家户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侨胞亦喜择中秋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为阳数,故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是日登高成俗,榕城市民多登临黄岐山、紫陌山游乐。地都一带有食鱼粥,有些地方则有食杂烩粥习俗。此日,儿童多放纸鸢,民谣有“九月九,风禽(筝)仔,满天走”之说。

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二、婚嫁

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其在新郎家最受欢迎,一般在首席宴座。“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

这些旧俗一些地方尚有留传,而大多数地区已是婚事新办,简办,就连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时尚也渐成风气。

 

三、赛龙舟

揭阳赛龙舟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揭阳素称水乡,溪涧交错环绕,榕江南北二河、练江、龙江水深流长,河面宽阔,波平浪静,是划龙舟的好地方。赛龙舟活动,历代不衰。

揭阳龙舟,规格较为统一,在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舟长32米、宽15米,共设桨25对,舵一支。揭阳龙舟,造型美、气魄大,龙颈修长,龙首高昂,威武俊秀。每年端午节前,龙舟落水时要举行仪式,然后进行训练,称“试桨”。

龙舟赛有四种形式:表演赛,友谊赛,胜负赛,锦标赛。清末曾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曾发起主持、邀请潮阳、普宁、揭阳等地龙舟队在榕江南河进行比赛,结果,揭阳棉树红色舟夺魁,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一面。1980年“龙舟赛”被国家体委定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揭阳龙舟赛更为活跃。

四、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普宁、揭东等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为闻名,被誉为“英歌舞之乡”。1956年,普宁英歌代表队到北京参加“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会”,1991年6月普宁燎原镇泥沟英歌队应邀参加深圳荔枝节表演,9月又应邀到广州为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赛抽签仪式的文艺晚会演出。

五、潮剧

潮剧,是潮汕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

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晚清,揭阳不少潮剧班,行当齐全,阵容严整,演艺高超,蜚声潮汕,其中知名的有揭西县棉湖桥园的“老玉堂春”、揭东县曲溪寨内的“老玉春香”、渔湖江夏的“老源正”等。现在潮剧界演艺名流,不少是揭籍艺人。

新中国成立后,潮剧艺术及演出活动发展神速,揭阳潮剧团《丁日昌》等剧目曾上京参加汇演并获奖,市境内许多潮剧团也先后多次到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地演出,既加强了侨胞思乡凝聚力,又促进了海内外文化交流。

六、纸影戏

纸影戏,俗称皮猴戏,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透过灯光在棚窗纸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至清未,改影现为形现,将原皮革或纸版平面雕形改为木偶立体造型,木偶背部和两手各穿一根铁线,以供操纵表演。低影改为木偶,但潮人习惯仍称为纸影戏。

纸影戏也属地方剧种,有正音戏、潮音戏、晚清以后,揭阳纸影戏十分盛行和普及,纸影戏班多达几百家。

纸影戏表演时,台内仅有五、七个人,包揽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念和鼓乐,故潮俗有“手打鼓、脚打锣、口唱歌、头壳撞深波”之谣谚。

七、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历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发端于明代中晚期。

潮汕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选茶,潮人最喜乌龙茶等。选水,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炭火,潮人最喜用“绞只条”炭,此炭无烟,具有炭香气味,以此炭烧水,火势均匀。茶具则有茶壶、茶杯、茶锅、茶洗、茶碟等12件。

泡茶之前,选用开水把茶壶、茶杯烫过,称为“热罐、热杯”,装茶叶时,讲究小粒在底部,大粒在顶部。还有“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饮茶纵横谈》一书中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潮汕工夫茶。”

张庭,台湾知名女演员。凭借甜美的长相和标志性的酒窝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男粉丝、女粉丝。关于张庭呢,我了解的也不算很多,她主演的电视剧我也没看过几部,真正有印象的也就是《绝色双骄》和《武媚娘传奇》。我感觉她的演技真的是可圈可点,灵动的时候是真的灵动,端庄的时候又是真的端庄,演什么像什么。

我不是一个爱追星的人,但出于本人是个真正的普通人,自然有着众人一样的八卦心。所以,当张庭是“小三”这则新闻满天飞的时候,我也特别关注。也正是这则新闻,让我对她那一点少许的喜欢也化为了乌有。她口口声声说不知道林瑞阳结婚了,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斩钉截铁地说不会和林瑞阳结婚。但这句话说了不到一年,她便接受了林瑞阳的求婚,打脸真的是猝不及防。

和林瑞阳结婚后的张庭,渐渐淡出了演艺圈,后期为了要孩子,也是吃了不少苦。最后也算是苦尽甘来,拥有了一子一女,她甜蜜的说是林瑞阳为了她老有所靠,才拼命要了这两个孩子。男人的嘴,也就是那么回事,毕竟林瑞阳前妻也是牺牲了事业给他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张庭尝试着复出,但是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将她打击了回去。于是她开始做起了微商,凭借在娱乐圈多年积攒的人脉,她的微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甚至还拉着林瑞阳一起做起了自家品牌。

但是俗话说得好,财来得快去得也快。

张庭夫妇太招摇了,树大招风,不是没有道理的。几个月的时间能赚几个亿,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的。整件事情的转折应该就是袁隆平去世那一天,张庭依旧在直播,并且带货一套大红色的四件套,这引起网友的各种吐槽。张庭招架不住便开始卖惨,说自己一年365天工作356天,牺牲了所有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说自己特别不容易。而在这之前,张庭豪掷17亿买下了上海一整栋楼,并分别把其中两层送给了陶虹和明道。

而陶虹的撤股更是印证了后续事情的发生。张庭说自己小时候是苦过来的,爸妈靠摆摊养育自己一家。而自己长大了不想再过没钱的日子。

如果张庭没有改行,或许她还是那个灵动甜美的女孩子,但是下海经商以后,金钱已经蒙蔽了她的眼睛。为了卖货各种设人设,光是卖惨就有很多版本。

既然公安机关已经介入,那她就说不上有多无辜。享受了这么多,该承担责任的时候也不能逃避。不管结果如何,张庭这一次都是栽了一个大跟头,希望以后娱乐圈的其他人能够以儆效尤。

前不久,独自前往武汉抗疫的一位护士**姐火爆全网,因为她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想嫁给兵哥哥,很多人为她牵线。但是,正当其与梦想的兵哥哥订婚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反转,让人瞠目结舌。

一、抗疫女护士与兵哥哥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95后女护士于鑫慧不顾父母反对,独自一人前往武汉坚守了五十多天。在抗疫结束之后,她面对采访说想嫁一个兵哥哥,于是很多网友给她送了祝福,并且给她牵线搭桥。于是她认识了一位士兵王林,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且在国庆节期间,王林当着战友的面向她求婚。

二、二人订婚,事情反转

订婚的消息传到网络上,被多家媒体报道。网友们纷纷送出了祝福,觉得这是一对璧人,一个是保家卫国的铁血战士,一位是勇敢抗疫的白衣天使。但是正当大家送祝福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反转。有网友质疑于鑫慧并非医疗工作者,当时她在媒体上自称是护士的身份其实是假的。对此,南通市卫健委官方回应,她确实不是医疗工作者,也不是卫生系统的人,也没有护士资格证。

三、女护士的护士资格造假

随着质疑越来越多,网友们开始仔细思考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综合曝光的线索,这位女主人公很可能存在借贷纠纷、护士资格造假、学历造假、生活作风问题,而另一位主人公也存在着与前女友的纠纷和作风道德问题。后来这件事情上了热搜,很多网友表示瞠目结舌,没想到真心祝福的一对佳偶居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现在这个事情也没有定论,但是我们大体可以推测出来,这次事件其实有可能是一次有计划,有目的的作秀,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次翻车,令人叹惋。“军婚”、“军恋”本来是值得弘扬的正能量,背后肩负着很多人的付出与努力,不该被这次事件亵渎。奉劝各位网友,做人要厚道,纯洁的东西不该被污染,要牢记自己的心,做个正能量的人。

文/ 金错刀频道 圆圆

2008年左右,一首广告歌火了。

由谭晶演唱、任泉和李冰冰出演的歌曲,名字叫《康美之恋》。

讲述的正是康美医药创始人马兴田和他的爱人许冬瑾在山水间相互爱恋、共同创业的感人故事。

一夜之间,全国人民知道了康美药业。

多年之后,康美药业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只是这次却不怎么体面。

7月9日,康美药业马兴田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采取强制措施。

这个老牌医药公司也卷入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漩涡中,而了解这家企业,免不了要提到马兴田。

作为创始人之一,仅用4年就成功上市,称霸行业老大。

多年之后再看他的发迹史,更是福兮祸兮

康美药业:揭阳首富发家史

说起马兴田的发家史,总结起来就是,单身和谈恋爱后。

马兴田出生在广东普宁的碗仔村,四面环山,是一个以马姓为主的村落。因为这里走出不少富商,被当地人调侃为“马总故乡”,其中最为知名的“马总”,便是马兴田。

普宁市下架山碗仔村的马兴田家别墅(图:新京报)

普宁属于潮汕地区,潮汕人一向以善于经商闻名全国,出了不少富豪,李嘉诚刘銮雄这些都是潮汕人。

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掀起全民下海经商热潮,基因潜藏的经商细胞,让马兴田也决心试一试。

只是马兴田那时候也并非出生名门贵族,没什么本钱做生意,一度非常落魄。

但是,妻子许冬瑾出现了,也是马兴田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右为许冬瑾

许冬瑾出生在中药世家,父亲许德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参炮制技艺”的传承人。不过后来有媒体爆料,许德仕是靠着倒卖药材发家致富,但这也不难看出此人的经商头脑。

许德仕生意做得大,开过绣花厂、海绵加工厂和珍珠加工厂,实力资质相当雄厚。

有了妻子娘家人的帮扶,马兴田过得比之前好多了,还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

马兴田和妻子二人在普宁的流沙镇开了一家经营药品的门店,但这个店没有让他大火,真正让马兴田挖到第一桶金的是中药材三七。

也就是跟随市场买出卖进,马兴田先是低价收购大量药材三七,等到市场行情上涨之后,再以高价卖出,1996年终于赚得第一桶金。

第二年,马兴田和许冬瑾创办康美药业。

起初的康美药业,雏形还是做化学药的研发和加工的。

据说马兴田非常热爱学习,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学习。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规范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马兴田四处拜访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又是吸取前辈经验,又是聘请学者专家、不断的打磨和推敲

最终在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第43家、粤东第1家通过GMP的制药企业。

同年,康美药业还火速研发出络欣平、利乐、诺沙等多个国家级新药。2001年,康美药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05年,康美药业推出重磅消息:在业内率先推出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材被按照克数进行小袋包装。

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创新,却颠覆中国自古以来“手抓秤量”的中药用药传统。也因此,康美药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推广和应用小包装饮片的典范。

2007年是公司战略布局的一年,康美药业占据三条业务线,主线为中药饮片产业化,两条副线分别为中药物流港和药材加工基地。

此刻,也迎来康美药业的第一个增长高峰期,2007年营收增速为5674%,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

康美药业报表

如此漂亮的成绩单,也让马兴田成为公众人物。

根据康美药业曾经发布的信息,马兴田夫妇还曾捐15亿元建设的普宁莲花山公园,最后移交给政府管理;以及出资1500万元在普宁兴建贵政山小学。

在碗仔村一些村民的印象里,马兴田虽然少见,但为人并不小气。经常帮村里修路和建学校。

一边是老百姓眼里的大善人,一边是坐拥几十亿的资本家,马兴田的确是赚足了人气。

只是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被曝光造假的消息越来越多,开始挖出更多不为人知的黑幕

造假900亿:30年来A股最大造假案

如若不是此次造假翻车,康美药业的神话,估计会继续编下去,而马兴田的个人传记,完全可以成为励志学的代名词。

2019年五一假期开始前,康美药业发布了一则《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称:

大意就是,内啥,不好意思啊,我们2017年财报虚增货币资金299亿。

众人听之,愤怒、震惊、愕然、懵逼真的是人有多大产,康美就有多大胆。

没有人敢设想“白马股”的龙头企业,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明目张胆制造了这颗财务造假大雷。

此外,创始人马兴田还在采访中表示“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件事”。

言外之意:我没有做假哦,只是会计计算错误导致300亿资产“消失”。

但资本市场谁还会信这样的说辞,会计差错公告一出,康美药业的股价顿时狂跌。

马兴田

后续经证监会调查,才发现惊人数据。

三年期间,公司均虚增营收共计约300亿元;虚增货币资金共计约900亿元。

2020年7月10日,证监会宣布重罚康美药业的保荐机构广发证券(000776。SZ),暂停广发证券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并对14名直接责任人严肃追责,其中8人被禁业10年至20年。

证监会将此定性为:是30年来最大的A股造假案。

并表示,康美药业是“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的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其性质恶劣可见一斑。

造假风波未平,其他违规骚操作随之而来。

先是行贿,康美顺利地登陆A股市场;

后来是假借中药材为名倒腾地产。

以及,康美药业产品不合格。

人们才恍然大悟,昔日的中药材领头公司,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只是害苦了投资人。

一个马兴田被抓

千万个韭菜的死活呢?

6月20日,ST康美公告显示,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马兴谷。

可投资人的钱呢?还能变回来吗?

从300万本金到最后赔的精光,甚至有家不能回,连父母孩子都要欺瞒;

还有一直本着“不会亏”,相信康美药业始终是领头羊的坚定追随者,到最后输的底裤朝天,120万扔进股市,响都不响。

写到这里,想起早期TVB播出的《大时代》,剧中描写7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多么疯狂。

从上流 社会 、中产阶级到下层人民,所有人都在买股票,无数企业都想上市融资、贿赂交易所、甚至还出现假股票……

当时民间生活中还出现很多疯狂的现象,比如鱼翅捞饭、股民辞工全职炒股、用500元港币点烟等各种奇怪现象。

很多人因为股市崩盘无法接受,而神经失常、甚至跳楼自杀。

当时只觉得是电视情节,然而现实比剧情更加凄惨,剧本是可以撰写的,但那些股民却是活生生存在的,他们的确在遭受炼狱般的人生。

康美药业造假事件给所有投资人敲响了警钟,孤注一掷的后果,不是大赢一场,就是一无所有。

若是没有这个承受能力,不如抱着玩玩心态。

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说的:

“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

记得2017年,康美20岁“生日”时,马兴田感慨地说:“我出生在广东这片改革的热土,遇上了全民创业的好时期。现在又赶上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无比精彩的互联网时代,觉得自己很幸运。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只是如今再品味这句话,责任早就被金钱碾压。

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旧时农村看家风,除看人家的土地、房屋、谷占三大件外,还注重家中的三缸三钵,即米缸、水缸、厕缸,饭钵、磨钵、拌果钵。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

开聘要有12版红贴,并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

这12版式分别是“开门贴”、“总贴”、“呈新娘贴”、“呈新家贴”、“呈族长辈贴”、“呈祖父贴”、“呈叔伯贴”、“呈岳亲贴”、“呈姻兄弟巾”、“女回亲家贴”、“伴贴”(二个)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

  

  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

  

  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

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三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

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

  

  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在12版红帖上开列男方

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客俗旧时聘礼称“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一等叫“食

楹”,二等叫“食些箩”,三等叫“食箩”,四等叫“箩格”,五等叫“鸡公酒”。鸡公酒是最低等的,穷人

花不起这个钱,就由男方送女方两只公鸡,两斤猪肉,两壶酒,几对鸡蛋;而女方父母给的嫁妆也很少。客属

聘金的尾数一般要两个“九”的数码,取长长久久的好兆头。聘单红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后,若女方认可,男

方便可送聘定亲。

  

  四、定亲。送聘定亲,也叫“纳采”。男方择吉日把议定的聘金送到女方家,女方交点后回送男方两个糖

包并插上石榴花,称为“受聘”。

  

  据普宁市陈壁初、王史风先生介绍,旧时普宁县洪阳的习俗是,女方受聘后,除回敬男方糖点外,还要送

上大吉四对,谓之吉吉利利;春草两丛,谓之“草头结发”;猪心、猪肺一副,谓之肺腑连心;五样种子:早

粟(即夏收的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油麻,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

  

  送聘、受聘后,男女双方各包糖包分送亲戚朋友,谓之“食甜”。亲朋回礼以贺,送给女方的为布料、花

粉等礼物,谓之“添箱”。

  

  旧时在“纳采”前,男女双方是不能打听对方的姓名的,即使是定婚后,男女双方也不能互致问候,互通

信函。所以,在旧社会,除血统婚外,男女双方在揭红布盖头前,是互不相识的。女婿未“上厅”前,也不能

到妻家。

  

  “上厅”,实际就是一种宴请新女婿的礼节。旧时揭阳在女儿出嫁之后,女方父母必须择一吉日良辰,或

乘乡里游神赛会演戏热闹等机会,备酒席宴请女婿,女婿必须穿“长衫”,赴宴坐席,叫做“食红桌”。以后

女婿方能与岳家正常来往;如岳家有丧事,女婿方能前往奔丧,吃“白事桌”。若新女婿未吃过“红桌”,而

遇岳家出了丧事,则必须先办“红桌”,才可吃“白桌”,奔丧。

  

  五、出嫁。男方择定迎娶日期,用红帖写明,送女方家,叫做“报日”。女子出嫁前要请老年妇女“挽面”

。这个“挽面婆”,一般都是乡里较有威望的老年妇女,比较“好命”,子孙多,讲卫生。

  挽面时,挽面婆首先在女子的脸上抹粉,作润滑之用。然后,双手拉开一条结成圆圈的纱线,另一头用牙

咬着,交叉在女子的脸上“绞”,清除脸上的污垢,也等于按摩、整容。出嫁前的姑娘还要邀同寅姐妹食厚合

甜菜,睡于下垫稻草的灶前,寄意出嫁后合人,人缘好,生活甜甜美美。

  

  揭阳县旧时姑娘出嫁前一夜睡草铺,其形式如同行刑前的囚犯。

  黄光启先生称,此俗源于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这个后母娘为羞辱前人遗下的女儿,在其出嫁时,将喜

事办成送死囚般。不料此女出嫁后,发家致富,子孙昌盛。自此以后,人们便相仿效而相沿成俗。

  

  六、迎娶。女子出嫁时,男方备结彩花轿一辆,鼓乐以导,亲友备盛服陪新郎至女家迎娶。

  

  潮俗女子出嫁、男方迎娶的程序是这样

  男方结彩花轿到达后,新娘父亲或族老以碗水泼于轿顶说吉祥语:“碗水泼过轿,女儿变做夫人样。”新

娘登上花轿前,要先和父母叩揖辞别,并呜呜啜泣,表示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依依惜别之情,也留点眼

泪给母家做“家伙”(家财),古时谓之“韵兴”。

  

  伴娘及同寅姐妹伴新娘进轿并随同前往。

  

  阿舅(新娘的弟弟)“掼油瓶”,陪姐姐出嫁。

  

  客属还由伴嫁娘挑红布袋在后“压轿”。花轿抬到男方家门口,由另一男孩拜轿门,然后新郎用纸扇在轿

前扣三下,新娘头盖红布,由一“好命婆”牵出轿门入屋。

  

  新娘到家后,新郎、新娘先拜祖先,后拜父母及叔伯上辈,然后夫妻互拜,鞭炮鼓乐声喧,礼成后,新娘

入洞房。

  

  中午,新郎家宴亲朋,新郎、新娘共进午餐,夫妻交杯换盏,谓之“合卺酒”。

  

  午宴结束后,由新娘向家族中的上辈、亲属及姻亲、来宾,由外到内,从长辈到晚辈,依次敬茶。敬茶时,

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要双手扶起新娘并饮茶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谓之“赏面钱”。

  

  七、闹新房。婚礼当晚,亲戚、朋友看新娘,闹新房,做“四句”。最后,由“青娘母”(媒婆)牵被角,

说一番吉利的话,如有的“青娘母”唱道:

  

  头角被角绣牡丹,

  夫妻相敬心相和。

  

  有告有量(潮语音:娘)人钦敬,孝敬大家(潮语意为:家婆)共大官(家翁)。

  

  再牵被角绣芝兰,

  夫妻相敬心相同。

  

  有钱有银耕作得,

  女来纺纱男种田。

  

  说罢,夫妻双双上床,婚礼就算结束了。

  

  惠来县旧时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将两株从娘家带来的“草头香”(莎草)和两株良蕉(美人蕉)种在夫家的

菜园里。据王永宜先生考证,此俗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南宋少帝赵呙兵败到潮州时,在惠来县北约十里的一个叫“千秋镇”的地方,与元兵展开激烈争斗。少帝

赵昺已走得精疲力竭,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元兵已跑光了,而他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

这种草当地叫“莎草”。少帝对着莎草地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轻抚,小草起伏,点头谢恩。少帝

欣喜,便命手下挖几株作个纪念,当他接过莎草时,一股幽香从草根溢出,少帝脱口而出:“真是草头香啊尸

自此,人们用“草头香”来称莎草,并把它当成吉祥物。“结发夫妻”也称“草头夫妻”。

  

  潮汕旧时婚姻还有一个“头返厝”的风俗。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头返厝”。头返厝一般不过夜,

二返厝住一两天,三返厝住十二日至一个月,但住的天数一般要双数。现在,民间也还保留“返厝”的风俗,

但一般都在女子出嫁若干天后返厝。头返厝到达娘家后,又出来转两转,就算二返厝、三返厝了,行一个程式

罢了,一切从简。有的也不从此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28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