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大。
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这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军衔制度,当然现在也有这些称呼。
排辈分是师长大于旅长,正师应该是大校军衔,旅长应该是大校或者是上校军衔,不过现在军队改革,一般陆军已经很少有旅的级别了,师下面直接就是团,旅下面直接是营。
师长对应的行政级别确实是地厅师级。也就是说,地委书记、地级市市长、省属各厅厅长、师长等都是同样级别的。但是由于军队升官比较容易,所以军官专业到地方以后是降两级使用的。也就是师长最多能当个县团级的干部。而且是不是实权干部(一把手)要看自身的关系。不是说师长专业一定就能当县长、县委书记的。
旅是由若干个营(或团)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集团军(军)。
目前在中国军队中旅为副师级,旅长和政委一般为大校军衔,资历章为四排,最上一排中间为红底单星(双星是正师级)。为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旅、炮兵旅、坦克旅、战术火箭旅、空降旅、海军陆战旅、舟桥旅等。
建国以前一般旅隶属于师。建国后空军中一般是以旅为单位,其他军事单位由师和旅混合编成。但随着军事改革的发展,旅将逐步取代师级单位。目前,旅为副师级,一般是由大校担任旅长。但就兵力来讲,旅比师一般要少部分团的兵力。一般一个陆军步兵旅的人数在3000到9000人之间,每个兵种的旅人数不一,兵种内部视任务不同,所编制的兵员也不同。
机会是会来临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不,随着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段海洲再次有了报国的机会。他与同乡的5位好友经过商议,决定自行组织义勇军参加抗战。在这6个人里,段海洲受过一些军官养成教育,有两人当过旧军队的低级军官,这就构成了一个小规模部队的基础。紧接着,段海洲到处托关系,在弄来了9支步枪后竖起了抗日大旗。一个星期内,陆续的有30来人前来报名,这其中有学习过功夫的农民,有师范学校的学生。段海洲便将这些人分编为2个中队,终于将“抗日义勇团”组建起来了。随后段海洲又在老同学侯如墉的介绍下,与驻石家庄的国府特派员潘佑强取得了联系,并且得到了3支手枪和200元纸币的“军饷补给”。
部队是成立了,但是没有战斗力。人家正规军在日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何况这支只有30来人的游杂?于是段海洲一面要中央委派的参谋长帮助训练部队,一面继续招募兵员。为了能迅速壮大部队,段海洲决定由政治部主任张国法来解决兵源问题。
这位张主任还真不负段团长之望,他带着几名宣传员走县串乡到处游说,开口民族、闭口国家,讲到激动时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感动的周遍乡邻纷纷响应,还吸引了一支掉队的正规军来参加队伍。这支正规军有7名士兵,段海洲全部委任为小队长,并让他们协助参谋长训练部队。逐渐的,段海洲的义勇团由6个人发展到了60余人。
有了一些底气的段海洲决定向当地的乡亲显露一手,他不顾参谋长的反对,首先选择了位于武强县的一个日军中队作为目标。段海洲认为,当这个中队派遣士兵在沧石公路巡逻时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弄不好还能抓到几个日军呢。抓日军俘虏这是连正规军都做不到的事,如果让他段海洲做到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啊。可结果是日军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当他的部队刚进入伏击阵地时就遭到了几卡车日军的进攻。损兵折将自不用说,段海洲是被打的彻底没有了脾气。他终于知道日军不是那么好惹的了。
受到打击的段海洲决定不再贸然出击,先把部队训练好再说。当日军奉命移防后,段海洲带着已经发展到300来人的义勇军一举突入武强县,击溃了当地伪军,还缴获了几门迫击炮和轻机枪。武强县的光复,使段海洲的名字响遍了冀中,踊跃报名的参军者陡然间增加一倍,其中不乏带枪带马来参加的,甚至连冀县的三百多民团也来参加了义勇军。段海洲还利用其中一名曾经在兵工厂做技术工作的参军者搞起了兵工厂。半个月后,这个小规模的兵工厂已经开始制造地雷、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了。
到了1938年初,段海州的部队一跃成为河北地区几支游击部队中实力最大的团体,拥兵3400余人。这个时候的段海洲,已经不安于武强一县之地。他以原冀县民团的300余人为基础进入冀县开展游击,另以一部在献县至交河的公路上袭击日军补给车队,使日军驻献县的部队得不到补给,被迫撤军。献县于是进入了段海洲的势力范围,他的部队也一下子暴增到6000余人。
随着段海洲势力的坐大,逐渐受到了周围游击部队的注意。先是受中央正式委派的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派人联系收编事宜,被段海洲断然拒绝。毕竟这支义勇军在官方备案中有还有着别动军第15支队的番号,张荫梧对于段海洲的拒绝还不便动粗。但是另一支实力雄厚的游击部队就不那么买段海洲的帐了。
这支部队的司令名叫赵云祥,原是29军教导队的副队长。29军放弃平津后,赵云祥带着教导队的部队官兵在河北拉起的抗日大旗。由于是正规军发展出来的部队,段海洲的义勇军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在战术上都打不过赵云祥。而赵云祥在收编段海洲的计划失败后,便对段部发起了进攻,段海洲连战连败,就连刚取得的献县也丢了。
正当段海洲陷入战败的苦恼之际,邻县的南宫开来了一支八路军。段海洲在北平读书时,就对***有着好感。这个时候又受到了部队中***员的劝说,便决定率领所部参加八路军。这一举动受到了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的热烈欢迎。同年5月,段海洲的“抗日义勇团”在南宫县正式改编为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由段海洲当司令员,八路军派遣的李聚奎当政委。段海洲将部队分编为3个团,另编1个教导大队、1个警卫营和1个迫击炮连。
段海洲由一名地方武装的指挥官一跃成为了八路军的旅级干部后,使赵云祥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赵甚至还派人找段海洲解释“误会”,希望两军今后能友好相处。毕竟对于赵云祥来说,八路军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赵云祥不惹他了,可段海洲还是“闲”不下来,让他犯愁的事情又来了。原来他当年的老校长石友信跟着他的哥哥石友三也在河北发展起了自己的武装,并且还获得了军委会颁发的正规军番号。这石友三起初还能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甚至邀请八路军派人到他部队做政治工作,但是渐渐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终于酿成了“摩擦事件”。既然已经从朋友变为敌人了,那自然不用留下情面了。于是石友三利用石友信当过段海洲校长的身份,去拉拢已经拥兵1万余人的段海洲“归队”。这么一来,段海洲为难了。对于段海洲来说,校长的邀请不能不接受,但自己毕竟是堂堂八路军的旅级干部,就这么走了,实在对不起扶助他的八路军。此外他参加八路军后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等高级将领也十分厚待于他,这就更不好意思脱离八路军了。权衡再三,段海洲在奉命率部进入豫北后借口眼疾复发,跑到南宫县的129师师部休养去了。
我不带部队总行了吧?段海洲可能把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当他的眼疾痊愈之后,又想起了那支当年由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部队了。但是部队在豫北,自己在冀中,两地交通不便,中间又有日伪军隔断,要想返回部队谈何容易。就这样消磨了一个月,失望之余的段海洲最终决定回家“静养”。
回到家乡后的段海洲并没能得偿所愿。因为他回家之后,那些当年在义勇军加入八路军持反对态度的“旧部”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段海洲重竖大旗,再建部队。这时又碰上段的老同学王文瀚也派人来联系段海洲,说是自己在冀东拉起了一支部队,但能力有限,希望老同学能帮助指挥,自己愿当副手。这样一来,段海洲的心又活了起来,随后他写了一封“请假信”派人送到129师师部,正式脱离了八路军。
师和旅的区别:
1、从建制方面来说:
师是正师建制,下辖若干个团,每个团下辖若干个营。
旅是副师建制,旅以下没有团、直接下辖若干个营。
2、二者定义不同
师,由若干个团(或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部队、分队。
旅,由若干个营(或团)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或集团军(军)。
3、人数不同
师的人数一般是为5000-7000,而旅为3000-5000。
扩展资料:
旅由若干个营(或团)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集团军(军)。目前在中国军队中旅为副师级,旅长和政委一般为大校军衔,资历章为四排,最上一排中间为红底单星(双星是正师级)。
旅为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旅、炮兵旅、坦克旅、战术火箭旅、空降旅、海军陆战旅、舟桥旅等。
中国古代“旅”有时泛指军队,或作为军队的一级组织。20世纪初,清末新军设协。民国时期,将协改称旅。抗日战争初期,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每个师辖2个步兵旅。随后,又组建了骑兵旅、炮兵旅。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个纵队辖2~4个旅。
1948年11月,全军统一把旅改称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组建陆战旅、舟桥旅等。1985年起,又编设山地步兵旅、守备旅、炮兵旅、坦克旅、反坦克旅、工兵旅等。世界上,旅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军队。
17~18世纪,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军队已有旅,开始仅是一种临时的战斗单位,有时到战前才组建。19世纪初,法、俄等国军队将旅列为步兵和骑兵的固定建制单位,隶属于师,通常辖2个团。20世纪上半叶,许多国家的军队组建特种兵旅。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师
1、副旅长一般为上校军衔,上校军衔为正团级副旅级。
2、再说排序,副旅长之上有旅长,旅政委,同级有旅副政委,所以副旅长是行政三号,党务四号;团长是一团之主官,同级有团政委,行政一号,党务二号。
3、旅长是副师级干部,一般是两杠四星即大校级别来担任,不过也有两杠三星的上校担任的,因为部队的军衔和职务不一定相配(严格来说部队军衔和职务按军龄资历计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