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发表被看作是科研能力水平的最高衡量标尺。
如果作者可以发表sci论文,毫无疑问,可以充分证明个人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也正是因此,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对sci非常重视,是相关人员晋升与考核的重要指标。
本科生发表SCI难的原因:
原因一: 时间不够充裕,机会少,在本科期间,学生能够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同学,大一大二都在上课,真正能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可能只有大三一年,大四又要准备保研、考研、找工作。所以说,首先在时间上,对于本科生来说,并不充裕。
原因二:本科生科研训练不够系统,达不到SCI论文要求其次,SCI文章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文章格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中稿率并不高。
只是找个老板带着还是不够的,有些老板也不懂的,英语也不咱的!这里引用一篇论坛文章:
为了给下一届同学一些经验,少走弯路请大家发表意见。
我先抛砖引玉下。
1。要选对课题。课题缺乏新意,是很难发的。我开始的课题无聊之极,我给它大大的修改了一下。
2。要不断调整实验的方向。这需要不断的阅读文献。
3。要不断积累知识。可以跟踪国际上同行发表的最新成果。比如现在做神经再生的在增多,做凋亡已经不新鲜了,除非你做的很深入。比如王晓东教授在凋亡方面做得很深入。
4。要早下手写。可以先写前言、方法等。
5。好的英语句子一定要多积累,好的文章多读。高档杂志的文章,读起来很优美。
6。选对杂志,选对审稿人。你在阅读文献的过程就是你了解审稿人的过程。
7。英语要认真写。我们中国人英语大多不太好。我的投稿就差点被拒了。
8。从实验到书写到投稿都要认真。有的人一看审稿人提了一大堆问题就瞎怕了。
1:不管你认为你的实验到底有没有新意,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说它有新意,要花工夫查文献,找出新意所在;有时候常规角度看不出新意,但是,换了角度看问题,新意就有了。
2:SCI论文书写对于我们来说,我想,可以从模仿入手,一边模仿,一边揣摩别人是怎么写的。但不能连续摘超别人的英文。
3:文章制图要精美。我以前做学生时,投过一个4分多的杂志,有一个审稿专家说他都不想审我的稿子了,说的文稿写作非常粗糙,但clear and beautiful,最后还是建议修改后接受,另一个说我的文章很有意义,后来文章还是录用了,可见制图是可以吸引专家眼球的,使他为你说好话的。统计先在EXCEL里做,然后放到PHOTOSHOP里修饰好。共聚焦的剪砌完,也在PHOTOSHOP里修饰好。排列美观,图注模仿别人的文章也要写到位。
4:当你要引用别人文献的时候,尽量把话说清楚明确,在什么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而且,不要轻易否定反驳别人的实验结果。那样,给人感觉不太好。
5。response的撰写:不要看见别人问一堆问题就发慌,要一个一个解决。要引经据典,大胆和国外专家争辩,让他知道你也是内行可以修改的就修改,必须做实验的时间来的及就做,实在做不了的把困难和原因说清楚,其实我自己感觉,老外也不是很坚决,非让你补实验,有一次,我投稿,是个3 分的杂志,我实在不想补实验了,就长篇大论的和老外讨论了一番,说明我的结论是对的,最后老外也没说什么,就录用了。
1过编辑关
(1)一定要仔细阅读投稿须知,按投稿杂志要求编辑文本。
(2)文章最好请母语是英语的专家帮助修改和润色。
(3)图表一定要清晰。
2推荐审稿专家(这点很重要)
根据文章的研究内容推荐2-4个审稿专家。推荐前要查阅与你文章内容相关的专家****,但推荐的专家不要太牛,最好以前有过交往。
3修回
(1)仔细阅读审稿专家意见。
(2)逐条认真回答审稿专家意见。即使认为某条意见不合理甚至不对,也一定要有礼貌委婉的拒绝。
1课题定好之后要早点把方法用英文写出来,写出前言和讨论的概要,并且不断查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验的进展以及自己认识的提高,不断完善前言和讨论。结果可以放在最后写,因为涉及统计学的内容和实验的变数。这样,等你实验做完了,文章也差不多了,这样写的最大好处是,你的前言和讨论是不断润色的,比你花几天突击出来的好得多。
2交流很重要!与同实验室的交流,与导师的交流,通过文献与其他同行的交流!
3文章完全写好后,如果离毕业时间充裕,建议先投比你预期高一些的杂志,这样一来可以碰碰运气,二来,即使没有中,也会得到审稿人比较具体中肯的意见,你可以就此对自己的文章完善一下,这样再次投稿时命中率可能更大一些。
4如上所说,图表很重要,尽量漂亮,尽可能的将结果表达清楚。
1多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外文文献,了解前沿和创新点。(Introduction)
2实验之前认真构思设计实验项目内容(Material and Method),尽可能要多设计一些,因为有的项目可能在实验过程中不顺利,或者失败。一定要注意各项目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逻辑性,这点特别重要。各项目内容要丝丝想扣,互相印证。
3随时积累自己各实验内容的实验数据,有了3-5项理想数据就可以用了。(Result)
4对照类似科研结果,认真深入的分析自己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相同和不同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点。
根据自己论文的重量级别,决定投相应影像因子的杂志。当然决定投哪个杂志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1)杂志出版的快慢;(2)老板的意图(3)文章的质量(4)对本专业SCI杂志的熟悉程度,等等。有时为了毕业快发文章,质量高的文章也只好下嫁影响因子低的杂志了。
SCI文章并不可怕,我读博士3年期间撰写了4篇SCI文章,三篇基础,一篇临床的,现在都已经发表。我觉得只要你在某一个方向真正的深入进去,实验比较顺利,写几篇领域内的文章还是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当然英语水平以很重要,语言是主要障碍,但是我的文章没有一篇是找公司修改的,都是自己修改的,我的第一篇处女作自己打印反复修改了12遍,最后我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错误了,就投出去了,结果2周后accepted。我另一篇刚开始投了个09的,结果编辑提出的问题特别多,而且很难修改(Major revision),后来我又补充了一项内容改投了一个25的,结果投稿2个月没revision就accepted了。
我认为SCI文章最主要的是创新性和逻辑性。所谓创新性就是需要你了解领域科技前沿,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多读自己感兴趣方面的SCI原文,对多了,你的灵感就来了,看到PDF格式的原文就头痛肯定不行,要养成阅读原文的兴趣和习惯,这点特别重要。我觉得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不是发了几篇SCI文章,而是逐渐在压力的过程中养成了阅读SCI文献的兴趣和习惯,我觉得这个习惯一定会让自己在专业中受益终生。我不是鄙视国内的期刊,我不愿意去阅读国内的专业文章,因为我觉得里面的虚假的东西太多太多,阅读国内文献充其量是帮助我快速的了解我不太熟悉的研究方向的大致内容,而不是去借鉴它的结果和结论,乃至方法。虽然SCI文章(尤其是高因子的)也不是100%真实,但是它的可信度还是很高很高。所以习惯阅读外文文献,习惯利用外文资料,相当相当重要。现在在临床上很多少见罕见病,已经没有所谓的“上级医师”有教你的能力,就要自己去检索,去到世界的海洋里去汲取营养和知识,又何尝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我读博士的时候,自己感觉到了发SCI文章很大的压力,也正是在这种压力和刻骨铭心的折磨中练就了和养成了一个“利用外文资料”的好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欣慰自己能够坚持艰苦的三年。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不能在“世界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畅游”是一件很遗憾终生的事情。所以发SCI文章不是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让你具备了写SCI文章的素质、技巧和能力才是比较高的境界。
1、题目
题目是个标签,好的题目能够确保你的sci论文被目标读者方便的找到,而没取好题目则会让你的文章纵使发表也彻底沉寂。写文章要尽早确定题目,写作的过程保持其余部分与标题的严格一致。
在设计标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题目应该尽量简练,以10-12个词为最佳;
②题目应该按照正常语序,常用词组(易被追踪、被搜索的词汇)组织语言,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清晰完全的表达;
③要使用专用而非通用词汇;
④题目中不要用缩写、分子式、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标点和特殊字符。
02、摘要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凝练版,字数允许范围内,包含尽量多信息:研究目标;关键材料/方法;理论机理;主要结论(注意一定是主要结论,而不是把所有的结论都上)。
摘要简明易读、涵盖文中要点;首句为点睛,是摘要中的摘要,即是前面要求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句子。
03、前言
前言的撰写需要你做好足够的文献调研和前期问答,撰写的目标是提供理解文章所需要的背景信息,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诱导审稿人对文章的重要性做出公正判断。前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描绘工作目标,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现存的研究有什么问题和不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课题,预期的结果和贡献是什么,文章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是什么。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对于SCI的写作,英文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文章,那么好的英文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可对于英文写作,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SCI写作中各个部分中英文写作需要注意:
摘要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应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
(1) 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
(2)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 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4)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 等助动词。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摘要写作的人称和语态。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Cell" 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引言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
(2) 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
(3) 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 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材料与方法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一般现在时。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
(2) 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则采用过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
(3) 方法章节的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为与材料是讨论的焦点,而且读者已知道进行这些行为和采用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习惯采用被动语态。例如:优: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4) 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应采用主动语态,如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结果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即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现在时。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
(2) 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的内容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所以通常采用过去时。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
(3) 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论时,多用现在时。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
(4) 不同结果之间或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多采一般现在时(这种比较关系多为不受时间影响的逻辑上的事实)。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讨论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
(2) 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义时,无需得出试图去解释一切的巨大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不仅无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受到怀疑。
(3) 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
(4) 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 “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5) 回顾研究目的时,通常使用过去时。
(6) 如果作者认为所概述结果的有效性只是针对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过去时;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义,则用现在时。
(7) 阐述由结果得出的推论时,通常使用现在时。使用现在时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结论或推论(而不只是在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结果与结论或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