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湖北武警咸宁抗洪36小时
记者陈俊 通讯员赖栋才 蒋勇 实习生向丽洁 图 童帅
7月15日凌晨,湖北咸宁南川水库水位超过警戒被迫泄洪,加之罕见的连日暴雨袭击,导致淦河水位骤然上涨,下游的咸安区官埠桥镇湖心村段的有500米河堤段发生漫堤,3处出现缺口。
记者昨日获悉,自15凌晨3时起,经武警湖北总队咸宁市支队36小时不间断奋战,驰援救灾善后工作,咸宁市淦河漫堤洪涝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灾区群众均已得到妥善安置。
武警咸宁支队已组成巡堤查险小组,对事发堤段及沿岸进行回访巡查。抽调卫生队组成防疫组,协助当地对灾区进行卫生防疫。安排机动中队50名官兵,帮助村民清理受灾房屋和农作物,帮助咸宁市区及受灾乡镇滞洪区清淤。
与此同时,支队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到灾民安置点安抚慰问受灾群众。目前,淦河水位明显下降,险情已基本排除,加固堤段安然无恙,受灾群众生活基本得到妥善安置。
然而,在这次抗洪营救过程中,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当地群众里,仍被口口相传
“生命大营救”在凌晨展开
15日凌晨3点许,武警咸宁市支队接到市委市政府指令,由支队长龙新文、政委张万军带领80多官兵按指令赶受灾最严重的赴淦河下游官埠桥镇湖心村等三个村庄,兵分三路开展救援和转移群众工作。随后,总队紧急调动一支队130多官兵、携带6艘冲锋舟,由总队参谋长刘荣宝、政治部副主任赵振鸿带队,从武汉赶来支援。
当时村里最高水位已达3米,洪水翻滚着,从村里肆掠而过,人站在水里稍有不慎就会被冲走,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没有冲锋舟,官兵们只得将绳索系在安全地带的树干上,然后将绳子的另一头送到村民家中系牢,用绳索连起了一条艰难的“生命通道”。
援大队队长王笃贵利用绳索连续救出了10多名老人和孩子后,当他再次进入村中救人时,由于体力不支,竟被奔流的洪水冲走。危急时刻,水流已将他冲出几米远,终于,远方的一棵大树划过身边,他牢牢抱住,最终得以脱险!待他站稳后,仍心有余悸的对战士们说了声“没事”,就又扶着绳索回到营救现场。
中队长贺石文从矮墙上背下来一名50多岁的爹爹。爹爹担心地说:“我是残疾人,腿有病不能走路,如果你放我下来,我会被水冲走的!”贺队长笑笑:“有我在,不用怕!”猛烈的洪水划过身旁,艰难的趟过500多米的深水,贺队长才将爹爹背到安全的地带。
在被洪水四面围困的官埠桥镇湖心村、湖场村、齐心垸3个村庄,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挨家挨户搜救,孕妇、老人、孩童,武警官兵或抱、或背、或搀,扶着绳索将200余名受灾群众一一解救出来。
“生命方舟”驰骋在洪流中
从总队一支队带来的6艘冲锋舟发挥了救援的重要作用,冲锋舟方队驰骋在洪水浪涛里,成为受灾群众的“生命方舟”。 洪水袭来后,湖心村60多岁的杨婆婆抱着四岁的小孙女逃二楼,焦急地等待救援。官兵们驾驶冲锋舟驶了过来,由于没有梯子,便骑着肩膀搭起“人梯”,将老人和孩子安全地抱了下来。齐心垸村民王向兵夫妇的孩子刚满三个月,突来的洪水逼得他们无路可走,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爬到楼顶上等待救援。一班长吴勇和战友们驾驶冲锋舟赶到后,小心翼翼地接过婴儿抱在怀中,然后再将小夫妻背了下来。一上冲锋舟,婴儿的母亲就接过婴儿紧紧搂住,泪水涟涟地对战士们说:“你们真是孩子救命恩人啊。”
血肉之躯筑就新堤坝
15日上午10时,武警总队官兵紧急调派130多名官兵,赶赴淦河驰援咸宁支队封堵缺口、加固加高堤坝。
在约500米的漫堤现场,记者发现,淦河水已超过堤坝近1米深,战士们走在堤上,膝盖都淹在水里。而且已出现3个两米多宽的缺口,汹涌的河水正透过缺口涌入堤外,如果不及时堵死,被围困的村庄将继续被水围困,一场筑坝堵溃的特殊战斗迅速打响。由于河水湍急,水流落差达20多厘米,战士们把沙袋扔到水中,可立即就被急流冲走。为尽快堵住缺口,刘荣宝参谋长指挥战士们就地取材,在缺口中打桩。官兵将不远处的一个小雨棚拆下,抱起木桩、板材迅速奔到缺口处。刘参谋长身先士卒,手持铁锤,第一个跳下湍急的洪流中,紧接着战士们也跳了下去。木桩打好了,战士们将沙袋投入桩内的水中,没有再被冲走。一袋、两袋、三袋……几百袋沙袋连绵地投进去,第一个缺口终于被堵住了。
“快抢运沙袋啊!”战士们肩扛沙袋一路狂奔,有的战士肩磨破皮了,腿跑肿了,但没有人下火线。经过8个小时艰辛的抢运沙袋,缺口堵住了,堤坝增高了,洪水才终于被驯服。
抗洪前线故事多
武警官兵在官埠桥一线奋不顾身地抗洪,可谁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的中队竟然早已成了一片汪洋。一中队位于淦河一侧,低于河床20米,洪水于15日晚漫过河堤冲进一中队,一楼战士们的宿舍、厨房、食堂全部被淹,许多战士的生活用品都泡进了水里。正在齐心垸救人的士官沈小文说:“和受灾群众相比,咱中队被淹没啥大不了的,救人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当天,他和一中队的战友们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就紧急赶赴一线投入到抗洪的战斗中,上午他从村里已背出了5名老人和1个残疾人。
三班战士小刘赴一线抗洪前,得知母亲因宫颈肿瘤病情严重,准备在家乡做手术。小刘本打算请假回去看望病重的母亲,但灾情就是命令,当他得知淦河灾情后,把请假条又悄悄地收了起来,独自承受着心中的痛楚,毅然主动请缨来到抗洪一线。
突如其来的洪水将堤坝、坡坎中的许多蛇从洞里冲了出来,官兵们在救人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蛇在水中游动。早上七点左右,六班长聂鑫和另外两名战友来到湖心村一位农民家门口,准备转移楼上阳台中的一名婆婆时,居然发现楼梯口有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蛇在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还张口吐信,令人不寒而粟。聂鑫和战友们用木棍将大蛇拨到一边,蛇好象知道他们是来救人的一样,立即悄悄地游走了,为战士们让开了路,就这样,聂鑫和战友们顺利上楼将婆婆救了出来。
积极动开展救灾善后工作
汹涌的洪水咆啸着冲向堤外的官埠桥镇湖心村、湖场村、齐心垸3个村庄,9000亩田地、2000多户村舍须臾之间被肆虐的洪流淹没,正在睡梦中的当地7000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武警湖北总队咸宁市支队、一支队迅速出动210多名官兵、6艘冲锋舟,在参谋长刘荣宝、政治部副主任赵振鸿的带领下,紧急赶赴一线,连续奋战16个小时,营救和转移被困群众2000多人,抢救大量受灾物资,修筑加固堤坝500多米,堵住2处溃口,清理淤泥11000立方,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生命救护神”。 当天下午,湖北省政府李鸿忠省长专程赴官埠桥抗洪一线看望武警湖北总队官兵,称赞“人民子弟兵为抗洪抢险立了大功”。
楚天都市报有报道,有图自己搜
连续三天报道
南阳籍大学生长江勇救老人的感人故事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南阳日报报道:3月14日,迎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记者一行踏上了荆楚大地。沿途的油菜花一望无际,像长江的波涛一样此起彼伏,仿佛向人们传颂着南阳籍大学生赵传宇在长江激流中勇救落水老人的感人故事。 救人地点曾是1998年抗洪主战场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辖荆州区、沙市区等8个县市区,长江483公里黄金水道穿越境内。 在《长江大学报》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记者现场感受英雄事迹发生地。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同行的人指着江堤下不远处告诉记者,“1998年抗洪抢险誓师大会就在这里举行。当时,万千军民众志成城抵挡住了滔滔洪水,确保了江汉平原的安全。” 汽车在长江大堤上又行驶了约1公里便停下来,赵传宇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迹就发生在附近。长江大堤十分宽阔,离地面约10米高,被救老人张多平家住沙市区解放路荆江亭社区,离长江大堤不足百米。 听说救命恩人赵传宇家乡的记者前来采访,张多平老人在儿子黄辉明的陪伴下一起赶到长江大堤。“感谢你们南阳人!如果没有小赵,我早就没命了。”张多平热情地握住记者的手,连声称赞南阳人的勇敢和善良。 力气用尽时幸而抓到救命铁棒 “1月22日,我就是在这里洗衣服,头一晕便落入江中。”张多平老人指着江边的一块石头说。从小在江边长大的黄辉明对长江十分熟悉,他介绍说:“长江在这一段水流急、漩涡多,即使岸边江水也有三四米深。年年这里都要淹死人,本地人也不敢轻易下水。” 周顺智大妈当时和张多平老人一起在江边洗衣服,她回忆说,张多平老人落水后没几秒钟就被波浪卷走数米远,她急忙大呼“救人”。这时,一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百米外向出事地点飞奔。 “这100米并不平坦。”周顺智大妈告诉记者,为了保护长江大堤,岸边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岩石,稍有不慎踩进石缝里,就可能造成骨折。但是为了救人,赵传宇迅速跑过来,连衣袋里的手机也没来得及掏出,便跃入冰冷的江水中。 赵传宇游到张多平老人身旁时,棉衣已经浸透了水,沉甸甸地往下坠。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才和老人一起靠近岸边。 出事地点是一个水文观测点,记者看到,江边的岩石上有一根铁棒横着伸入长江约两米,赵传宇心有余悸地说:“在我几乎没有力气、游不动的时候,我抓到了铁棒,否则我和老奶奶都会被江水卷走。”“尽管赵传宇跳入江中救人,但我仍很担心,万一两个人都上不了岸,岂不白送了一条人命。”周顺智谈起救人的经过仍很后怕。 救人不留名悄然离去 在众人的帮助下,张多平老人终于得救了,而赵传宇却成了“落汤鸡”,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赵传宇掏出手机打算与医院及老人家属联系时,发现手机已被水浸泡,无法使用。 周围群众问他叫什么名字,赵传宇笑而不言。附近居民要给赵传宇拿干净衣服换上,但他生怕麻烦别人,婉言谢绝,默默走回5公里之外的校园。 回到学校后,赵传宇一直将救人的事儿埋在心里。赵传宇所在的1031班班长卢振华也是偶然问到他的手机是如何坏的,才知道赵传宇在长江中救了一位老人。 张多平老人的家属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寻找,终于通过卢振华找到了这位救人不愿留姓名的英雄。
在洪水面前,洪水无情人却有情。一个个感人的军人与普通民众的故事使我们感人肺腑。们保卫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为他献上崇高的敬意。
几天前,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闻“汛”而动,增援安徽抗洪。鲍荣顺所在的该旅合成三营火力连,被派往枞阳县防洪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家住合肥市的鲍旭东和苏玉梅,最近常看电视新闻了解灾情。前几天,在抗洪一线的新闻画面里,他们意外看见了儿子鲍荣顺的身影!来到抗洪抢险现场,在众多身影中,苏玉梅很快就看到了儿子。看到儿子扛起一袋沙土转过身的那一刻,她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他坚强地奋战,却在父母面前终于放下,放下了防备,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他在家只是一个孩子,但当他离开家时,却成为了人民的战士,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18日晚,位于长江之中江心洲的枞阳县凤仪乡堤坝出现多处塌方和管涌险情。在枞阳抗洪多日的解放军第72集团军战士们接到抢险任务后火速集合,先后乘坐军用卡车和农用车于19日凌晨抵达抢险现场。经一夜奋战,军民合力,他们最终成功保住了大堤,守住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长时间疲惫当中,他们辛苦地在地上都睡着了。当地居民非常心疼这些年轻的孩子。他们把吃的,用的,穿的给他们送过来。军民一心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一次的洪灾。城管二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李善景和灯饰处李俊是兄弟俩,有过多次抗洪抢险经历的李善景,不顾血压高,毅然带队奋战在抗洪一线。兄弟二人齐力抗洪,奉献百姓,是值得我们表扬的英雄。
李向群
[李向群简介]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李向群事迹]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1996年冬,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的建议。
对李向群这样性格鲜明的年轻人,部队没有采取简单生硬的强制和说教,而是运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一次强度训练小憩,指导员胡春林说:“谁表演个节目,轻松轻松。”“看我的!”李向群跳进大家围坐的圈子,即兴将手中的手榴弹当“话筒”,让战友们把冲锋枪作“吉他”,边舞边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战友们前仰后合,训练场上爆出阵阵欢笑声。指导员鼓着掌顺势说:“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有严格的纪律、严明的规定,因为我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啊。”
这件事对李向群震动很大。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军队就是军队,只有把开放的个性融入铁的纪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军人。
拉练中不慎碰掉群众一个桔子,他在树下的石头上压下了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担心不够,还把地址留了下来;战友家人遭了欺负,准备回家用拳头解决,他说服战友不要意气用事,并帮助起草了诉讼书,运用法律解决了纠纷。一天中午,连队积肥。李向群与新战士温宝添同一组,沿路扒拉着草丛中的牛粪。烈日当空,臭气熏人,温宝添捂着鼻子说:“脏兮兮的,干脆到老乡家买一担交差吧。”李向群擦着脸上汗水说:“连队规定是捡不是买,再说粪可以买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哪里买呀?你到树下透透风,我来捡。”
在军营大熔炉的不断冶炼中,烙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李向群,思想和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颖的服装在游客纷至的桂林格外抢手,家里开着两处服装厂的李向群对时装很在行,聊天时不免常常议论一番。战友们见他谈得头头是道,好奇地问: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不想帮家里推销些服装?李向群一笑:“想倒是想过,可军人严禁经商,我不能犯纪律呀。”这两年,过去生意场上的几个朋友多次让他在部队驻地联系客户,许愿利润分成。可是李向群反复给他们讲部队纪律,就是没帮这个忙。
正是胸中装着铁的纪律,即使可以通融的特殊时期,李向群也决不违反规定。
战胜了长江第五次洪峰,团里安排连续奋战了4天4夜的九连就地休整。班长王绍带着全班,到南平镇打扫卫生,李向群负责的那一段正好有一家发廊。见解放军帮他们做好事,热情的老板非要免费给他洗头,李向群摆摆手。老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劝道:“抗洪抢险特殊时期嘛。”尽管好几天没顾得上洗澡,头皮也痒痒的,但部队纪律不容他半点违犯。他谢绝老板的一片好意,又埋头扫了起来。
中国军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军人何为承诺?就是他们永远都会在前线保护者我们,有他们在,我们才可以拥有现在安全的生活。作为一名中国人,为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要为那些因为保护群众的安全而在抗洪中失去生命的军人致敬。洪水来势汹汹,抗洪的军人也了解它的危险性,可是那些军人还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别怕”,有这样的一个部队我们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那120万人去抗洪又说明了什么呢?
1、说明了这次洪灾的严重。
2020年三峡水库迎来了超过1998年的最大洪灾,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超出了警戒线,一部分村庄将会被淹没。我们国家立即组织抗洪队伍,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严重监控,经过不懈的努力,使红色预警调整为橙色预警。
2、说明了国家为重视我们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抗洪队伍第一时间解救被困的人民,一批不够国家便会再派出一批,将伤亡失踪人数降到最低,确保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国家还安置那些家庭被洪水淹没的人,给他们住所和食物。
3、说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责任心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抗洪中,他们优先保护人民群众,不顾自己的安危。明知道前方有危险,很有可能进去就出不来了,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冲进去解救那些被困的人们。最后人民群众的伤亡是最少的,而那些抗洪的军人却牺牲了很多。他们完全遵守“以人为本”的精神,一切以人民群众优先的原则非常值得我们敬佩。
舍生忘死,为民献身
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于1998年8月22日累死在荆江大堤上,可歌可泣,英名永存。
正像他生前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下面介绍的是抗洪英雄李向群生命最后时日所走过的惊人之路,生者当永记。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从那个时日开始,我国广阔的大地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一天晚上,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我国南北的汛情也在发展。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越想越坐不住了,自觉应该提前归队。父母听向群要提前回部队,有些舍不得。母亲挽留儿子说:“你刚回来几天,在家多呆几天吧!”李向群有点调皮地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队要抗洪抢险,我能呆得住吗?”
1998年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抗洪提前返回部队。一位战友笑着说:“你急个啥?真是瞎积极。”李向群却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站北站水深达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要求参加抢险,指导员让他在家休息,说他一路上很辛苦,就不要去了。李向群坚持要去,说:“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
到了青狮潭水库,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时候,离美国总统克林顿来漓江只有5天了,可漓江两岸垃圾成堆,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桂林市的领导非常着急,请部队火速支援,李向群又参加了清除垃圾的活动。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受到营部的通报表扬。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命令下达后,部队仅用40分钟全部登上北上的列车。挤在闷罐车里,正是高温的夏季,部队都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难奈无比。经过30几个小时,部队到达湖北沙市,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1998年8月7日下午2点,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月8日上午8点半,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迅速上堤抢险。
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气喘吁吁,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非常佩服,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李向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他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
1998年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的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8日早上,郑重地交给了指导员。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1998年8月8日晚11点,为迎战长江第4次高峰,9连的临时会议室里正在热烈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人员名单。
李向群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心想加入突击队。可是,他听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可他什么都不是,想什么办法才能加入突击队呢?
李向群来到会议室门口,大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正在屋里开会的人都不做声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李向群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也有些不自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这时,指导员胡纯林开了口,他明白李向群是来干什么的,可是,他说:“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不定一会儿还要去抢险呢!”李向群定了定神,大声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他说得很恳切,两只眼睛看着大家。
指导员听了李向群的话非常感动,说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李向群有点着急,说:“我自幼在江边长大,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
连长说:“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突击队员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不是骨干,也没入党,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急了,又说:“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大家听了李向群的话,觉得有道理。连长和指导员也交换了一下眼色,会心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高兴地走出了会议室,抓紧做抢险的准备去了。
1998年8月13日10点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这时候,长江第5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幸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一个猛子扎下去。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指导员忙问:“怎么样?”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绳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1998年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下午5点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这时,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点,9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带头跳入水中,随着,9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1998年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
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1998年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1998年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上午8点,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指导员跑过去,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指导员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上午10点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跟头栽倒在大堤上。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抱在怀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点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2日10点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下午1点半在港关中学为抗洪英雄李向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里摆满了花圈,烈士的遗像高高悬挂在深蓝色的挽幛上,“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联在风中飘动。
55岁的唐书秀大娘热泪涌流,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呜咽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孩子是累死在大堤上的啊!”
师政委曾求腾噙着泪花念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李向群,一个崇高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千万人的心头;李向群,又一位伟大的英雄,英名千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