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鸭蛋营养价值

洋鸭蛋营养价值,第1张

鸭蛋性味甘、凉,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因此,在中医上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等疾病。于大病初愈的体虚等也有着很好的滋补作用。当然鸭蛋的营养价值不仅这些,下面就详细解析鸭蛋的营养价值。

1、 鸭蛋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锌等营养素,能够给人体补充大量的营养,并且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2、 鸭蛋中的蛋白质含量与鸡蛋差不多,但是其矿物质含量则远远高于鸡蛋,因此鸭蛋的营养价值不可忽略。

3、 鸭蛋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人体的骨骼发育。

4、盐蛋中含有铁元素,具有补血的功效,能治疗缺铁性贫血。

5、 鸭蛋有刺激消化器官,增强食欲的作用,并且有中和胃酸、清凉、降压的作用。

6、 鸭蛋有滋养肌肤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营养美容食品。

另外,鸭蛋在进行腌制后,依然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咸蛋黄油有明目养眼的功效,还可治小儿积食,外敷可治烫伤、湿疹。在中医上,咸鸭蛋还有滋阴、清肺、丰肌、泽肤、除热等功效,且这些功能比起未经腌制的鸭蛋来要更胜一筹。但需要注意咸鸭蛋不可多吃。

梁龙  恐龙名称: 梁龙(大陆)双棘龙(港台) 拉丁文名: diplodocus 恐龙体长: 27米 身高:12米  恐龙体重: 10吨 恐龙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 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晚侏罗纪 生存地点: 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 辨认要决: 尾巴特别长 恐龙种类: 蜥臀目·蜥脚类[编辑本段]来 历  根据数据最长的恐龙应是地震龙,长达4267米,不是梁龙,但是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编辑本段]简介  梁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比雷龙、腕龙都要长,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梁龙脖子虽长,但由于颈骨数量少且韧,因此梁龙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颈龙一般自由弯曲。腕龙、雷龙、梁龙的鼻孔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脖子最长的恐龙是马门溪龙,尾巴最长的恐龙一定就是梁龙了。梁龙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由于背部骨骼较轻,使得它的身躯瘦小,只有十几吨重,体重远不如马门溪龙。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梁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梁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它脖子长78米,尾巴135米。尽管梁龙体型巨大,梁龙的脑袋却是纤细小巧。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嘴的前部长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梁龙成群活动,它们走路非常的慢。梁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它们不照顾自己的孩子。梁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梁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梁龙如果让20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的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梁龙的体长差不多。梁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四条腿像柱子一般。梁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梁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我们称其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梁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梁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梁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梁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梁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在恐龙家族中,个子最大的要属梁龙了。它们又高又长,简直就像一幢楼房。按说身躯如此庞大的梁龙,体重也应该不轻,可是实际上它们只有10多吨重,那些比它们个头小许多的恐龙倒往往比它们重上好几倍。那是因为,梁龙的骨头非常特殊,不但骨头里边是空心的,而且还很轻。因此,梁龙这样的庞然大物就不会被自己巨大的身躯压垮啦。

基本信息

  恐龙名称: 梁龙(大陆)双棘龙(港台) 拉丁文名: diplodocus 

恐龙体长: 27米 身高:36米 恐龙体重: 8吨 恐龙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 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晚侏罗纪 生存地点: 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 辨认要决: 尾巴特别长 恐龙种类: 蜥臀目·蜥脚类 蜥脚类巨人 梁龙 Diplodocus 《一般资料》 身高Height: 36公尺 身长 Length: 27公尺 体重 Weight: 8公吨 生存时期 Living age:侏罗纪末期 距今约Living age: 1亿6千万年前~1亿4千6百万年前 发现地点Discovery Sites: 美国

简介

  梁龙(学名Diplodoc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它的属名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77年所命名,是以从古希腊文的“διπλο”(意即“一双”)及“δοκ”(意即“横梁”)衍生的新拉丁语而来。 这是因它在尾巴底下有双叉形的人字骨。这些骨头最初被认为是梁龙独有的特征,但是其后从在其他梁龙科及非梁龙科(如马门溪龙)中亦有出现。梁龙是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它是在莫里逊组上层最为普遍的化石之一,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即启莫里阶至提通阶。根据化石纪录,莫里逊组当时曾存活者数种巨大的蜥脚下目恐龙,如圆顶龙、重龙、迷惑龙及腕龙。

特征

  梁龙是最容易确认的恐龙之一,有着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及强壮的四肢。很多年来它都被认为是最长的恐龙。它的体型足以阻吓于同一地层发现的(有可能是同时代的)异特龙及角鼻龙等猎食动物 梁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比雷龙、腕龙都要长,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梁龙脖子虽长,但由于颈骨数量少且韧,因此梁龙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颈龙一般自由弯曲。腕龙、雷龙、梁龙的鼻孔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脖子最长的恐龙是马门溪龙,尾巴最长的恐龙一定就是梁龙了。 梁龙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由于背部骨骼较轻,使得它的身躯瘦小,只有十几吨重,体重远不如马门溪龙。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梁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梁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它脖子长75米,尾巴134米。尽管梁龙体型巨大,梁龙的脑袋却是纤细小巧。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嘴的前部长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 梁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梁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梁龙如果让20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的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梁龙的体长差不多。梁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四条腿像柱子一般。梁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梁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我们称其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梁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梁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梁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梁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梁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梁龙故事

  相信所有认识恐龙的人都会认识梁龙, 曾几何时, 梁龙曾经是恐龙这个物种的代表。其实梁龙的发现时代也是很早的, 早在1878年已经被发现。梁龙是蜥脚类恐龙的代表, 蜥脚类恐龙因拥有极庞大的身躯而闻名于世。梁龙的特征是庞大的身躯、长颈、很小的头部和鞭状的尾巴。梁龙是侏罗纪晚期其中一种最成功的恐龙, 统治北美洲达一千多万年之久。我们会从梁龙的结构特征开始介绍这种奇特的恐龙。 梁龙跟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一样有长长的颈, 对于颈的用途却久久没有定案, 原因是没有证据支持。曾经有理论指出梁龙在湖中生活, 以水的浮力来支撑沈重的身体, 长颈则是用来令鼻子可以伸出水面呼吸。这个理论曾经红极一时, 但最终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梁龙长时间在水中生活, 所以最后这个理论也无法被证实。后来, 化石证据证明梁龙在陆地上生活, 于是古生物学家便转向另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梁龙在陆地上生活, 就必须进食高高地长在树顶的树叶。于是他们认为梁龙的颈会抬到离地几十公尺高, 以方便抬至树顶, 进食新鲜的树叶。这个理论看似与事实相符, 所以又成为了主流理论, 直至电脑科技的进步被正式应用到古生物学上时。近年, 古生物学家采用了电脑断层扫描把每块梁龙骨骼化石的立体影像输入高速电脑, 并以工程软件重新建构梁龙的立体模型。通过立体模型, 古生物学家可以知道梁龙身体各部分的移动方式。最后结果证明, 梁龙的颈部结构是绝对不容许把头抬到很高的。立体模型指出, 如果梁龙的颈部抬得太高, 颈椎便会因为承受过大压力而断裂。所以, 理时最新的理论是梁龙的颈部一般和身体水平, 但稍微上倾。颈长的用途是当梁龙低头进食低矮植物时可以不需移动身体, 便可以涉食到很大范围的植物。另外, 证据亦指出梁龙、雷龙等大型蜥脚类需要进食大量食物以维持能量, 因此它们会吞食卵石以帮助消化。 另一方面, 梁龙也有很长的尾部, 对此有两个理论。根据现有证据, 两个理论基本都能够成立共存。第一个理论是长的颈部需要长的尾部来平衡, 否则梁龙便会站不稳, 甚至失平衡, 这样的物种是注定失败的。梁龙的生存很成功, 因此便证明了它们的确运用了尾巴来平衡身体。第二个理论: 在侏罗纪时代已经有很多凶猛的肉食恐龙, 异特龙是其中一个例子。 梁龙巨大的身躯可以吓怕进犯的肉食恐龙, 如果无效, 尾巴便是“必杀技”。梁龙的尾巴轻巧富弹性, 可以用来挥向肉食恐龙。根据电脑模拟指出, 尾巴可以是非常致命的武器。如果肉食恐龙被尾巴打中, 后果相等于被一门海军大炮击中, 可以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致命。所以尾巴也可以是梁龙赖以生存的工具。 梁龙的行为模式也可以揭示它们成功的原因。根据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梁龙不同于今时今日大部分的爬虫类动物, 它们有照顾年幼恐龙的习惯, 这反而更像鸟类多于爬虫类。 已发现的梁龙蛋告诉我们, 刚出生的梁龙只有30厘米长(因为蛋的空间有限, 要挤进蛋内, 体型必不能太大)。而足迹化石明确指出梁龙有迁徒的习惯, 恐龙太小的话又有甚么可能完成长途旅程 答案可能在同类雷龙的骨骼化石身上。雷龙每成长一年, 骨头便会像树木般长“年轮”。透过“年轮”, 古生物学家知道雷龙生长速度。由于雷龙和梁龙种类和习性均十分相似, 所以专家根据雷龙的生长数据可以对梁龙的生长情况略知一二。梁龙寿命达百年以上, 完全成长需要十年。但蜥脚类恐龙的成长速度远较哺乳类动物快。但一年已经可以长到45公尺, 三年更可长到9公尺, 五年后长到15公尺以上, 体重达20吨。所以即使年幼恐龙生存率不高, 梁龙也可以快速成长, 有能力保护自己。

来历

  根据数据最长的恐龙应是地震龙,长达4267米,不是梁龙,但是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

“双梁”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最长的完整恐龙骨架是梁龙的。梁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称为脊椎骨。它的脖子由15块颈部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背部脊椎骨,而细长的尾巴内有大约70块尾部脊椎骨。梁龙的尾部中段每节尾椎都有两根人字骨延伸构造,学名“双梁”就由此得来。当梁龙的尾部下压触地将身体撑起时,这种“双梁”构造可以保护尾部血管。

梁龙的亲戚--地震龙和重型龙

   地震龙

重型龙

地震龙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侏罗纪晚期的岩层中。它体长可能达34米,体重则重达30吨。地震龙的外表与梁龙非常相像,都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前肢比后肢短一些。它们连吃东西的方式几乎都是一样的。梁龙的另一位亲戚重型龙外形也与它很相似,只是重型龙的长颈比梁龙的颈部要长1/3。它颈部脊椎骨节大幅延长,因此长颈可触及相当远的地点。

梁龙的繁殖

  法国南部发现的各种恐龙蛋可能都是蜥脚类动物的蛋,虽然里面没有胚胎。这些蛋的外表呈圆形,而其中一处发掘现场可以清楚看出,这些恐龙蛋都被生在沟渠里。更有趣的是,这些蛋在生下时似乎就已排列成弧形,由此可知,至少这种蜥脚类动物是一边绕着大圈子,一边生蛋的(以前有一种误传,既是“梁龙一边走路一边生蛋,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这是错误的)。弧形的半径和蜥脚类动物以后腿为中心旋绕时造成的半径相吻合,若沿蛋的排列弧线画一个圆,整个圆周可容纳大约一百颗蛋。蛋的尺寸有如一颗足球,和蜥脚类动物的体型比较起来,显得非常小,很难想象孵出来的幼兽将来会长成这么庞大的成兽。但是蛋的大小实际上会受到生理限制。蛋必须呼吸,当蛋愈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愈小,因此大的蛋无法使胚胎透过蛋壳来获得所需的足够空气。2001年科学家首次在阿根廷发现了蜥脚类动物的胚胎,就连胚胎的皮肤组织也保存得很完整。还好这项发现,证实了科学家从法国发掘现场中得出的许多结论。 但是从这些发现中,我们无法推敲雌恐龙是如何把蛋生到地面上的。由于蜥脚类动物的身体离地面有一大段距离,而且从详细的化石蛋研究中得知,蛋壳硬且易碎,因此生蛋对蜥脚类动物来说确实是个大问题。它也许用的是蹲姿,但即使如此,仍然距沟渠底部至少还有八英尺的距离。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方法,但没有人能确定这就是雌恐龙真正的生蛋方法。我们认为雌恐龙身上有一根管子,可以轻轻将蛋放到地面。现代乌龟就是利用管子生蛋,虽然它们的管子较短。 目前发现到的蜥脚类动物的蛋还透露出更具意义的讯息。蛋的数目对蜥脚类动物的行为有何意义?自然界有一个很明显的行为模式,即生产数目愈多,父母照顾程度就愈低。在生产数目对父母照顾比例的一端,鱼和两栖类动物一次产下数千颗蛋,但却不关心它们的死活。人类为此比例另一端的代表,一次通常只生产一名婴儿,但却付出长期的关爱。蜥脚类动物似乎会产下为数可观的蛋,因此即使它们让这些蛋自生自灭,也不会影响蜥脚类动物的平衡。但我们想以比这项叙述更明确的解释,来说明蜥脚类动物的行为。梁龙可能采用一种托儿所的模式,也就是同年龄的幼兽在孵化后会聚集在一起。现代驼鸟即采用此一模式;然而在此模式中,一只成鸟会留下来照顾幼鸟。但为何我们会认为蜥脚类动物的幼兽会聚集在一起?这是从它们的足印推测而来。几处发掘现场显示蜥脚类动物喜欢成群移动,但在这些足印中却没有任何幼兽的小足迹。相反的,韩国金东岩层(Jindng F·rmatin)的一处足印遗址,显示有一群非常小的蜥脚类动物集体行动。这和现在我们对现代动物行为的理解比较起来,这种假设似乎有些奇怪。但由于蜥脚类动物的幼兽和成兽之间的体型差异非常大,如果幼兽和成兽走在一起时,可能会被压死。此外,在群体移动时,幼兽可能跟不上成兽的脚步。但这又衍生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幼兽何时而且如何加入成兽群体?

梁龙(学名:Diplodoc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

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扩展资料

外形特征:

梁龙类的头型较其他蜥臀类恐龙长,鼻孔位于双眼附近,短棒状的牙齿,草食性。经电脑模拟可知,梁龙类可轻易地挥动它们的长尾,产生约200分贝的巨响,也许它们是利用这种方式来吓退攻击它们的掠食性动物,有些梁龙类化石的尾端骨头有碎裂的情形,支持这项推测。

该科恐龙作为地球陆地上生存过最长的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仅限于侏罗纪,随着白垩纪的到来,部分植物的进化与退出,使得龙脚类恐龙就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并成为恐龙家族中比较早灭绝的类群。

值得一提的是,进来国外部分研究者认为,原先许多科幻影片或科普书籍中的梁龙常被画成梁龙类高高地仰着颈部,这种复原方法没有考虑到梁龙类的巨大颈部结构,即颈部低平。

-梁龙(梁龙科的一属恐龙)

-梁龙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752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