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
秦晋两国的由来,一个桐叶封唐,一个养马封地!晋国由来:晋国的祖先是绝对的王族,同时还有姜太公的血脉。众所周知周武王娶了姜太公的女儿邑姜,生下两个儿子,姬诵和姬虞。姬诵就是后来的周成王,姬虞则是晋国的开山鼻祖。因武王早逝,成王便很早继位,因为弟弟聪明乖巧,成王非常疼爱。
一天在花园里游戏,成王捡起一片桐叶,送给弟弟,并开玩笑“此乃本王所封”,年纪尚幼的姬虞也乐呵呵拱手谢封。本是兄弟二人间的玩笑,可在一边的史官却正儿八经的问成王要把姬虞封在哪里?成王一时无言,只说这是我俩的玩笑。但是史官却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载与《史记》)成王听闻非常生气,因为姬虞年幼,成王不舍得让弟弟过早离开自己前往封地,但是鉴于周朝的史官都是家族世袭,天子无法撤换史官,因此,周成王只能压下怒气,将姬虞封在了唐,为侯爵,史称唐叔虞。
唐叔虞后来在封地施行姜太公的治国策略,将唐地治理的国泰民安,为晋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子姬燮继位后,因唐国有晋水,将唐改为晋。而“秦晋之好”中的晋侯则为其后人晋献公。
春秋版图
秦国由来:秦国的始祖为非子,是商纣王手下的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周朝取代商朝后,恶来的后人非子开始为周孝王养马。因为养马养得好,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因为是附庸,所以非子被称为秦嬴,秦国第一位君主。后来秦嬴的后代庄公(此时只是尊称,并非爵位)击败了有杀父之仇的犬戎,扩大了地盘,为秦人封爵奠定了物质基础。
庄公的后代襄公在位时,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阳,由于秦襄公救援,并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劳,周天子将岐山以西被犬戎占领的土地送给了秦国,并加封为伯爵。自此,秦正式成为诸侯,秦国也由此诞生。而“秦晋之好”中的秦侯则是其后代秦穆公。
大国博弈,秦晋首次联姻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诸侯国,虽然剿灭不少周边小国扩大了地盘,但是仍很难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就连秦穆公自己也觉得秦国像是个发了财的土老帽。秦国一心想与中原诸侯国靠拢,想来想去想出了与东方诸侯国联姻这条路。因此秦穆公派使者带着一大车狼皮前往东方大国——晋国求亲了。
晋国大夫们听了秦国使者来意,觉得秦穆公是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没一个人支持。然而,晋献公却一口答应了秦国的求婚,允诺会将自己的大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原因有三:第一,晋献公看到一大车狼皮觉得秦国人很有诚意,会好好疼爱自己的女儿;第二,献公的女儿伯姬已经21岁了,这在春秋时期真的是大龄未婚女青年,嫁给中原诸侯的概率实在太小了。第三,最重要的是两国联姻,有利于和平友好,可以避免兵戎相见。如果晋国遭到他国讨伐,也好有一个帮手,所以晋献公同意了这门婚事。
从此,秦穆公做了晋献公的女婿,这是“秦晋之好”的开端。可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同时也成为秦、晋恩怨的开始。
秦穆公求贤
晋惠公空手套白狼,获得晋国国君之位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被撺掇着逼死了太子申生,也逼走了两个聪明的儿子——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而机关算计的骊姬最终在晋国的政治漩涡中失去了儿子不说,自己也不得善终。没了国君,晋国的大夫们就开始筹划着迎回两位公子继承大统,然而,迎哪位公子回来确实各有各的打算。思来想去,他们想到让晋献公的女婿秦穆公来当个考察人,为晋国选一个新国君。
秦穆公很重视晋国的委托,便派使者前去考察夷吾和重耳。重耳光明磊落,对秦国使者坦诚相待;夷吾则贿赂了使者,并允诺事成之后将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献给秦穆公。使者回到秦国后汇报了考察结果,穆公虽然非常欣赏重耳,但是在五座城邑和使者的花言巧语之下,综合考量的结果还是偏向夷吾。公子夷吾由秦国拥立,史称“晋惠公”。
然而做了晋惠公的夷吾却对五座城邑三缄其口,本着拖的原则让打发了秦国使者。事实上,晋惠公最初也没打算真的将五座城邑献给秦穆公,他只是想画个大饼忽悠一下秦国人而已。秦穆公对晋惠公的出尔反尔气愤不已,却也因为姻亲关系和本国实力暂时按下怒火。五座城邑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秦穆公忙活半天一场空,晋惠公则空手套白狼暗自高兴。
秦国战争
晋惠公忘恩负义,导致两国兵戎相见晋惠公登基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国库里的粮食基本已经吃完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晋国讨论出借粮的出路。问谁借呢?秦国!毕竟两国有联姻关系,于是借粮的国书一送到秦国,虽然大部分秦国大夫对晋国愤愤然,但大夫公孙枝、百里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都主张借粮食。秦穆公想想,也觉得晋惠公失德,饿死都不亏,但晋国百姓无罪;况且天灾谁能不碰上呢,不借还真是狠不下心。因此,秦国人决定给晋国借粮。此次借粮,秦国顺黄河发船,史称“泛舟之役”。
就在秦国借粮的第二年,秦国自己也闹了旱灾,晋国则粮食大丰收。秦国没有粮食了也想出和晋国一样的办法——借粮。问谁借?当然是问晋国借。难道晋国就这么没眼色不知道主动还吗?晋国还真就这么没眼色,看着秦国人饿得发慌,他们就是不主动提还粮的事。人家不提,秦国人只能派了使者递交了借粮国书,恭恭敬敬等着晋惠公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可是等到的却是逐客令。秦国大夫义愤填膺、秦穆公怒火冲天,但现在国内粮草短缺,只能先熬过饥荒,再跟晋国人算总账。
秦、晋再次联姻,成为历史佳话秦国被晋国忽悠了两次,秦穆公决定教训一下晋惠公,自然是上下一心,目标一致。两国交战,秦国果然大胜,并活捉晋惠公。秦穆公本想杀晋惠公来祭天,但是在老婆和周天子的调停下,又将晋惠公送回了晋国,只要求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赴秦为质。公子圉在秦国由穆公做主娶了公族女子怀嬴。谁知公子圉竟因为惠公病重找机会逃回了晋国,再加上公子圉继承王位后,。秦穆公认为公子圉和他父亲一样忘恩负义,于是就有了扶立公子重耳的想法。
由于前车之鉴,秦穆公此次对公子重耳的考察可谓是费尽心思:先让重耳一行人以公子的身份住下,对其品行进行细致观察;再对重耳进行文选;之后秦穆公为了再次考察重耳的人品和智慧,又挑选了五位公族女子送给重耳。然而这五位女子中就有公子圉的夫人怀嬴。
晋文公
话说公子圉逃回了晋国成了晋怀公,完全忘记了秦国的怀嬴,怀嬴就只能年纪轻轻守了寡。而此次怀嬴的去留才是秦穆公考察重耳的关键所在。重耳要是一言不发接纳了怀嬴,那就说明他和晋惠公是一样的德性——无耻;要是重耳认死理就是不愿意接纳怀嬴,那就说明他顽固不化,气量狭小。这看起来是一步死棋,但重耳可是后来的晋文公,他就是可以把一步死棋给盘活了。
首先,重耳团队打听了穆公此番操作的背景:怀嬴因为人品和才能颇得秦穆公喜欢,但因为嫁过了公子圉再无法嫁与他人做夫人,因此秦穆公此次将怀嬴送给重耳也是为她谋一条出路。其次,重耳团队认为怀嬴虽然曾经是重耳侄子的妻子,但却是公子圉失德失信,欺骗了秦穆公,害惨了秦怀嬴。因此重耳团队综合考量给出的意见自然是大张旗鼓的接受。可如何大张旗鼓却要重耳拿主意。最终,重耳面见秦穆公,将怀嬴退回,并允诺:待自己回到晋国,要明媒正娶怀嬴做夫人。这就是重耳的解决方法,秦穆公对此十分满意,对重耳更是十分满意。公元636年春,秦国出兵讨伐晋国,扶立公子重耳即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秦国的国君以后,赢迎娶了怀嬴。两国经过一波三折,再次联姻,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由来。俗话说“两好搁一好”,正是由于秦穆公的宽厚和晋文公的信义才能将秦晋恩怨圆满解决,最终成就一段佳话。
公元前643年的夏天,晋国晋惠公将自己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公子圉送去了秦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签订和约或者结盟,国家之间会派去国君的儿子作为人质,背叛或者违反盟约的国家的质子就可能被他国杀死。签订盟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国因为国际原因,主动联合在一起,为了向对方显示诚意,所以送去本国国君之子。第二种情况是国家之间爆发了战争,战败一方求和于战胜国,愿意将自己国家的储君送到他国为人质。那么,晋怀公公子圉是为什么要到秦国当人质呢?他和秦国国君秦穆公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
晋怀公之所以这么小就被送去了秦国,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有一个作死的老爹。实话说,晋怀公的父亲,也就是晋惠公的国际风评并不好,晋国一介霸主的威名都被他搞臭了!
晋惠公为姬姓,名夷吾,是晋国晋献公和翟国小戎子所生之子。晋献公曾经和庶母齐姜私通,生下了女儿穆姬,穆姬长大后被献公嫁给了秦国的秦穆公,因为秦穆公跑到晋国来求婚,说什么要拉近两国的关系。晋献公的宠姬骊姬又很嫉妒穆姬的美貌,于是怂恿晋献公将穆姬远嫁他国。所以,虽然晋惠公和穆姬的母亲不是同一个人,但是他们的父亲都是一个人,那就是晋献公诡诸。因为穆姬是献公和齐姜的长女,所以我们合理推测,穆姬是晋献公的长女。那么,晋惠公就是穆姬的弟弟,和穆姬相伴长大,姐弟俩的感情很是深厚。晋怀公是晋惠公的儿子,穆姬是他的姑母,而秦穆公就应该是晋怀公的姑父。
秦穆公专程到晋国求娶公主穆姬,秦晋之好从这里开始,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一桩联姻而拉近了不少。当晋国因受骊姬之乱而混乱不堪的时候,秦穆公也时刻关注着晋国的动向,还分别派人去见了翟国的重耳和梁国的夷吾两位流落在晋国国外的公子,主动提出愿意帮助他们回到晋国。秦穆公热心于晋国的事务,不仅仅是因为秦晋关系亲近,自己是献公的女婿,也因为秦国称霸的政治需要,他想以此控制晋国内政,或者说从晋国得到好处。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夷吾回去晋国继位了,是为晋惠公。在梁国的时候,晋惠公就给秦穆公的使者说过,他说自己继位以后会将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当做是对秦穆公恩情的报答。可是,回国以后,晋惠公却赖账了。秦穆公虽然生气,但是他帮助晋惠公本也是有私心的,所以没有发大火,只是将火气累积在了心底。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晋惠公无德,老天爷看不过去了,要收拾晋惠公,就让晋国连续几年发生天灾,农民都没有收成。好不容易撑了几年,实在撑不下去了,晋惠公厚着脸皮求助于秦国。秦穆公心想,这小子倒好,有难的时候来找我,无难的时候理都不理我,真想不帮他啊!但是他一看到自己的妻子穆姬,心里就开始软下来,再看到穆姬为自己生的几个孩子,他更加不忍心了。最终秦穆公卖了很多粮食给晋国,晋国受灾的民众才能存活下来。第二年,老天爷考验晋惠公,让秦国发生了天灾,却给晋国大丰收。晋惠公果然没经受住诱惑,不但不帮秦国,还要落井下石的攻打秦国。秦穆公一生气,集结了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晋国,晋惠公行政无德,在战场上居然被庆郑丢弃,最后被秦穆公抓住了。
秦穆公高兴得举办了大型的庆祝晚宴,决定将晋惠公这种 杀了祭天。穆姬不忍心看着弟弟去死,劝阻了秦穆公。晋惠公回国后,想起了姐姐的劝说,不但给秦国送了城池,还给秦国送来了自己的儿子公子圉。看到晋惠公把十一岁的小公子圉都送来了,还是晋国的太子,秦穆公没有再追究和晋惠公之间的恩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秦和晋多次通婚。秦静在通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和平。后世就有了将男女婚嫁称为“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1-476),晋国和秦国是邻国。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称她为无印良品,加强了与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义乌继位。义武离开秦国很长时间了,他请求秦公派人护送他回到秦国。他答应把江边的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报答。出乎意料的是,晋惠公登基后却食言了。
晋惠公的食言,引起了秦穆公的不满。然而,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了一场饥荒。秦公送了大量的粮食帮助晋国渡过难关。第二年冬天,秦国又遭遇了同样的饥荒。但是,晋惠君没有提供任何食物。秦公非常生气,他率领军队向晋国讨伐,并活捉了惠公。
当穆姬得到惠公被抓的消息后,她穿上丧服,带着她的四个儿子和女儿来到一个堆满干木头的塔上。她对秦穆公说:“上天给秦国和晋国带来了灾难,两国的君主一定会互相争斗。现在晋王被你抓住了。他一到首都,我就死定了。请制定一个计划吧!”秦公听了,决定原谅金惠公,把他作为贵宾放进棺材里。两个君主也立了约。
从此,秦国和晋国保持了友好关系。金惠子被秦穆公派去挟持,秦母公将生女怀婴嫁给了子带。子玉担心自己做不到晋王,于公元前638年秋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爵因病去世,儿子继位,史称晋怀公爵,他生来卑鄙,不能容忍百姓,令朝廷上下人人不安。这时,晋国公子重耳来到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在大臣们的支持下,回到了都城曲沃。他派人杀死邪恶的淮公,登上了王位,称为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横溢,为人诚实谦虚,深受秦国穆公的喜爱。从此,秦、晋两国友好相处了六年,没有发生严重冲突。因此有了“秦晋之美”。
简介 : ,在位于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是 战国时代 的国君,汉族,姓赢,名任好,谥号为穆,被陈列为 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接下来介绍一下秦穆公的生平。> 人物生平事迹 >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 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此时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代社会,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 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 秦穆公死后,太子罃继立,是为秦康公。>
是指秦国第一相--五羖大夫百里奚么?
百里奚,(公YUAN前724?—约前624年?),姓百里,名奚,字井伯,春秋时期春秋时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记述春秋期列国大事记的《左传》称他为百里,司马迁《史记》等书中称他为百里傒或百里奚。百里奚有才学而家境贫寒,三十岁才娶妻杜氏,生一子叫孟明视。为了度日,杜氏劝他出外找事。临行前,备了些酒菜,没有肉,宰了老母鸡,没有柴,烧了破门闩,又煮了米饭,熬了些白菜,饱餐一顿。杜氏再三叮咛:“富贵了,勿相忘!”
谁知事与愿违,百里溪到齐国,没找下事,钱也花光了,又害了病,只好讨饭,又到了宋国,已四十多岁了,还没找下事。这时,他结识了一个朋友,名叫蹇叔,拜为兄长。他们又先后到了周地,仍然大失所望,不免想念家小,意欲还乡。正好蹇叔也想到虞国去看望他的老朋友——虞国上大夫宫之奇,二人便同路回到虞国。百里溪回到家乡,却不见妻子,邻人也没有知道其下落的,因而伤心掉泪。只好和蹇叔一起,请宫之奇引他们去见虞君。蹇叔知道虞君贪小利,不是有作为的人,不愿在这里做官,便回家去了。百里奚不愿再奔跑了,就留下当了个中大夫。
公YUAN前655年冬,晋献公用荀息之谋,以千里马和白璧作诱饵,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虞国南边的虢国,这就是“假虞伐虢”。宫之奇劝阻虞君说:“虞虢如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虢亡虞不能幸存。”但虞君不听,宫之奇料定虞国必亡,便携带全家老小逃到外地去了。百里奚见宫之奇的话虞君都不听,知道自己说了也无用,便不作声。晋国大军在灭虢的归途中,顺便把虞国也灭了。白璧和千里马自然又回到了晋国。虞君和百里奚都当了晋国的俘虏。
后来,秦穆公向晋国求婚,晋国用很多奴隶陪嫁,百里奚也是其中之一。他觉得可耻,半路逃跑到楚国。楚国人把他当作奸细抓了起来,他说是难民,楚国人见他上了年JI就放了他,问他会干什么,他说会看牛,楚国人就叫他看牛。他却有一套养牛的本领,很快把牛喂肥了,名气传到楚王那里,又叫他到南海去牧马。
秦穆公见陪嫁奴隶中有百里奚之名,而不见其人,便追问起来。有人说百里奚有才能,引起了秦穆公的重视,便派人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准备用重金向楚王去求。有个大臣提醒秦穆公说:“楚王不用百里奚,是不知道这个人的才能,我们如果用重金去求,就等于把百里奚的才干告诉了楚王,他必然留下自用,岂能放走。”于是,秦穆公按照奴隶价格派人到楚国,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了回来。这已是秦穆公婚后的第二年,公YUAN前654年的事了。
百里溪一到秦国,秦穆公就派人迎接。穆公见百里奚满头白发,便问:“多大岁数了?”百里奚说:“才七十岁。”穆公叹道:“可惜老了!”百里奚不服气地说:“要我上山打虎,我确实是老了,要我坐下来商量朝廷大事,我要比姜太公还小十岁哩,怎么能说老呢?”穆公觉得有理,就和他谈起富国强兵的大事,一连谈了三天,越发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便请他当上卿,委以国政。因是用五张羊皮换来的,所以被称为五羖大夫,又因他曾在楚国看牛,所以又说他举于牛口之下。他又介绍骞叔来到秦国,也被重用。骞叔当了右庶长,他当了左庶长,位皆上卿,谓之“二相”。
有一天,百里奚在家里请客,乐工在堂下演戏,相府一个洗衣服的老妈子说她懂得音乐,也来弹琴唱歌。百里奚正在兴头上,就允许她唱歌,只听她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
忆别时,烹伏雌春黄韭,
炊门闩,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
父梁肉,子啼饥,
夫文绣,妻汗衣,
嗟乎!富贵忘我为?
百里溪,五羊皮!
昔之日,君行而我啼,
今之日,君之而离我,
嗟乎!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听了发愣,叫过来一问,竟是自己的老妻杜氏,就抱着她哭起来。杜氏是怎样到这里来的呢?原来,百里奚走后,和儿子勤俭度日,不幸遇上灾年,只好和儿子逃荒,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秦国,她每天给人缝缝洗洗,将就过活。儿子孟明视听说国君新用一相,名叫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换回的,心想或许就是父亲。回家对母亲一说,杜氏也起了疑心,便想尽办法,到相府去洗衣服。相府的人见她勤快利落,都喜欢她,可是相国的面又怎么能见到呢?恰好,相府设宴请客,就乘机演唱,得以夫妻相会,全家团圆,儿子孟明视也在秦国当了大夫。
百里奚受到秦穆公的重用,便尽心力辅佐秦穆公,把全部才能都发挥出来。他出以公心,荐贤选才,推荐蹇叔位于自己之上,而百里奚却情愿作助手,这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他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当了六、七年的相国,“东伐郑,三置晋军,一救荆祸”,中原诸侯个个佩服,西方小国都来归附。他还注意睦邻关系,公元前647年晋国遭到荒年,向秦求助,秦穆公征求大臣意见,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行道有福。”促成了秦输栗于晋,“自雍及降相继”,史称“泛舟之役”,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执政后,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减轻兵役,不乱用刑罚,叫老百姓安居乐业,使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百里奚个人生活非常俭朴,工作非常勤恳,平易近人,毫不特殊。史称他“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从不车乘,不操不戈。”全国上下都很信任他。由于百里奚和其他一些著名人物共秦政,使秦国在短短六、七年功夫,变成了春秋的霸主。因此,史家称百里奚为秦之贤相,对他的功勋给予很高的评价。虞王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而霸。是对人才作用的最好说明。
由于百里奚建树了不朽的功勋,所以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如丧考妣,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史家评论他“膏泽下于民,令闻传于后。”确是个杰出的人物。
对五羖大夫的评价:
春秋初期,距秦始皇统一中国尚有四百余年。那时的秦国,只是一个半开化的西部小国,外忧内患,国力低下。面对中原诸侯咄咄逼人的称霸气势,缺少治国良相的秦穆公,将视线投向了一位年过半百的楚国奴隶——百里奚。百里奚不负众望在在被秦穆公以五张羊皮买去之后,改天换地,实现了秦国的第一次飞跃,秦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此后的两千六百多年里,孔子、庄子、李斯、司马迁、李白、诸葛亮等等大家不时地会提起他,
百里奚才能出众,历经磨难,终成一代名相,他的成功有一定运气的成分,但真正成就了他的是他优秀的品质,其中最闪亮的本人认为有三大点:
一、识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百里奚出身卑微,但正因为他的识人,创造了良好的“人和”条件,使他一步一步成就价值
A、贤妻: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她一直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在百里奚出游那天,杜氏宰杀了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闩炖母鸡,煮小米饭,给丈夫饯行。
B、益友:蹇叔曾举荐百里奚当上虞国大夫,后来又和百里奚同心治理秦国,共同出谋化策,成就了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成就了百里奚。
C、明主:崤之战,秦军惨败,百里奚与西乞术和白乞丙归来秦穆公不仅没有问罪,还身穿孝服到城外迎接,哭着自责,并力排众议,继续重用百里奚,可见秦王的贤明。
二、安命
百里奚在苦难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他不断与命运抗争,又能在无力改变现状时安于现状,他既能做奴隶把牛养得骠肥体状,又能做一国之相把国家治理得强大富足,这种既能扫屋又能扫天的人委实不多。
三、仁义
秦国遇到灾害,晋国落井下石,当晋国遇到灾害,百里奚劝说秦王以德报怨,送粮接济,并协助重耳成为晋国国君,重耳即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事实上正是因为秦穆公推行的仁政,为以后秦国的强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成语在历史的演变中都产生了新的意思,秦晋之好这个词也是这样。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展了广泛的政治联姻活动,之后这个词演变出了祝福新人结婚快乐的意思。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双方之间经常有摩擦,但是也有交往。不同的是,其余诸侯国普遍认为晋国和他们是一伙儿的;而秦国只是一个靠着机缘巧合成长起来的暴发户,没有机会和他们这些贵族相提并论,所以他们耻于和秦国为伍。受到中原地区诸侯国排斥的秦国为了增加其他国家对他的认同感,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政治联姻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当时,和秦国毗邻的晋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只要秦国得到晋国的认同,那么其他诸侯国对于他的态度也会稍微友善一些,所以秦国决定以晋国为突破口。突破的方式也是老掉牙的“政治联姻”,于是秦国国君拉下脸皮去求晋国君王嫁一位公主给他。并且这位公主的身份还不是很高,毕竟只是西陲小国的秦国并不能引起晋国的重视。
商定好计划之后,秦晋两国之间的第一次政治联姻就开始了。伯姬作为晋国公主嫁给秦穆公,晋国开始接纳秦国并且承认他的身份。这一次政治联姻维持的和谐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晋献公晚年发生立储问题,很多个有机会做晋国君王的公子纷纷外逃。作为晋国亲家的秦国也掺了一脚,扶持了外逃的公子夷吾做了晋国君王。
做了晋国君王的公子夷吾拒绝履行双方当时约定的协议,气愤之下的秦国决定毁约,把赌注下在了另外一位公子重耳的身上。这一次是秦穆公把女儿怀赢嫁给公子重耳当老婆,作为双方确定友好关系的见证。
之后秦国和晋国之间又展开了多次政治联姻活动,经常是我嫁女儿给你,你嫁孙女给我。政治联姻活动带动了两国关系一定程度上的和谐发展,由此演变出了祝福新人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