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是战犯,所有他要进监狱。
1955年8月20日,
《侦讯爱新觉罗·溥仪的总结意见书》拿到溥仪面前。这个6000字的文件,确认溥仪有5项重大罪行:
一、勾结日寇阴谋复辟清封建王朝统治。
二、背叛祖国,充当“皇帝”,与敌签订卖国条约。
三、甘心奉行日寇旨意,亲手“裁可”各种政策、法令危害人民。
四、参加国际反共协定,支援侵略战争,破坏和平。
五、烧毁证据,企图潜逃日本。
对于自己的罪行他也很坦白。溥仪阅后签署了自己的意见:“总结意见书经我看过,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故我应负上述的全部罪恶责任。”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19日,溥仪,溥杰,嵯峨浩和其他亲属在沈阳东塔机场乘坐日本关东军飞机准备逃亡日本的时侯,被苏联红军空降伞兵逮捕,溥仪等人被苏联士兵扣留在通辽市至8月20日,然后被苏联空军飞机运送到俄罗斯赤塔一号军用机场,囚禁于莫洛可夫卡30号特别监狱直至11月初。
之后被囚禁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直至1946年春季。溥仪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内受到优厚的待遇,令其多次向苏联政府表示愿意申请在苏联永久居留,并申请加入苏联***,但有推测认为这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被追究责任,故而申请在苏联永久居留。
溥仪在苏联囚禁期间,曾经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溥仪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任证人的时候,声称自己在就任满洲国康德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关东军所控制,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的,也没有满洲国康德皇帝作为最高元首的最大实际决策权力和指挥权力。
但是,溥仪被苏联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他承认由于惧怕自己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责任,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任证人的时候,将战争罪行的责任完全推卸给日本,在部分涉及溥仪和日本所犯下战争罪行的责任方面皆有所保留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满洲国其他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为期10年的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溥仪的囚犯编号是981。
是。
皇宫之中自古以来有一个陋习,那就是在皇帝年幼的时候,都需要身边的人对其进行所谓的“启蒙教育”,所以宫里的太监便叫宫女们对溥仪进行了多次的“教育”。
那个时候的溥仪岁年纪又小,对于这种“教育”还是心有抵触的。可他毕竟只是个傀儡皇帝,并且当时在这过程中宫女们大多是有些带有强制性的,因此溥仪长期以往,身体便出现了一些状况。
据溥仪自己回忆,那时身体总是吃不消,白日里每每困顿,一睡就是一整天。也许是因为儿时的经历,压迫着这位皇帝的身心,导致他最终失去了生育能力。
扩展资料:
溥仪得到特赦后,他的个人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1962年他又结婚了,对方就是李淑贤。结婚那年,她三十七岁。
婚后一个星期,李淑贤发现溥仪的生活习惯怪异。溥仪夜里往往不睡觉,直到凌晨两三点钟以后,他仍然亮着100瓦的灯,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书。有时候,李淑贤夜里睡着了,一睁眼醒来,看见溥仪正亮着灯,戴着眼镜,仔细地端详着她的脸。
她一看钟,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他不碰李淑贤的身子,只闻闻她的头发和脖子,直到把她惊醒为止。每到这时,李淑贤总是没好气地说:“您这是干吗呢?还不睡觉?”溥仪只是笑笑,然后又转身看他的书。
李淑贤是个结过婚的人,知道夫妻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她心里头虽然纳闷儿,可也实在张不开口——没法问呀。就这样,他们这对新婚夫妻过了一星期的“特殊生活”。
一天早晨,溥仪跟李淑贤说,他要到医院去。于是,他俩一起到了人民医院。谁知,溥仪根本没看病,直接就进了注射室。趁着溥仪正打针的时候,李淑贤走了进去,溥仪立时慌了神——她过去一看,原来他打的针竟是荷尔蒙。
1912年的2月12日, 爱新觉罗溥仪颁布了自己的退位诏书, 自此沿袭千年的帝王制彻底画上了句号。
只不过他虽然退位,仍旧居住在 紫禁城, 日常开销则是民国政府供给,过得生活仍旧奢侈,贴身伺候的 太监宫女一个不少。
1924年,溥仪离开紫禁城 来到天津居住, 他离开后满清皇室贵族也都去了天津,皇室曾经有一规矩,便是皇帝 三年一选秀。
虽然满清已经灭亡,但这些贵族却 仍旧自欺欺人, 认为家中女儿嫁给溥仪是很风光的事情,而且也能表达自己的忠心。
那时候的溥仪身边 有着皇后婉容,嫔妃文绣, 本身他对女色就没有太大的想法,整日最想的便是复辟,所以拒绝了选秀。
渐渐的这些贵族也不再提这件事,但不能嫁给皇上,并不代表不能联姻,所以 贵族们彼此相看,倒也结成了不少亲家。
这其中就有一位 王敏彤。
王敏彤原本叫 “完颜童记”, 后来因为八旗全部改成汉姓,她便改名为王敏彤,她是正经的皇室血统,母亲是乾隆皇帝的直系子孙,父亲是金国皇室。
他的父亲因为患有精神病一直在家休养,母亲后来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娘家,她的父亲并没有多大的能耐,但是 曾祖父是内阁大臣,外祖父是皇族血统。
而她也是家中长女,家族对她寄予了厚望,所以从小 琴棋书画各种礼节都学了个遍, 其实在晚清时期,那些皇室子女与千金贵族颜值都不怎么样。
而王敏彤与婉容的颜值,则是数一数二,人们也称呼她为 最美格格, 对她宠爱有加。
王敏彤第一次见到溥仪的时候,是在溥仪大婚那天,她是婉容的表妹,自然也参加了婚礼,当时她见到了溥仪便心动了,但那个时候她 只有9岁。
即便心动也没有任何作用,后来母亲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也是 权贵人家, 一位宗室之子,双方 门当户对。
对于这门亲事王敏荣并不喜欢,但她自小接受的封建礼教,不容她有任何反抗,只能在父母的同意下点了头。
谁知对方与她订婚后,很快便传出了 与一戏子的情事, 王敏彤借此机会强硬的退了婚,那个时候他们都在天津,但因为退了这桩婚事,母亲将她带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后,王敏彤与住在隔壁的 孟小冬 成为了好友,两个人都有着文采,长相也很漂亮,常常一起结伴出游,也算是北京城一道 靓丽的风景线。
王敏彤从孟小冬这里学到了很多,比如京剧。
那个时候,求娶孟小冬的人很多,然而王敏彤却 门庭冷落, 直到后来孟小冬去了上海,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北京,从那之后再未出游过。
1935年,溥仪做主 将她许给了弟弟溥杰, 那个时候溥仪已经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因为没有子嗣,所以溥杰是下一任继承人。
尽管这个伪满洲国遭人唾骂,但是王敏彤的母亲,却仍旧 痴信皇室会复兴, 所以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应下了婚事。
然而日本人并不同意,他们的安排是让溥杰迎娶日本人,尽管溥仪不满却也无法改变,所以 这桩婚事再次作废。
而王敏彤与母亲在北京得到消息后, 变卖了家产来到了天津,却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空手回了北京。
不过此时王敏彤内心却有了变化,那便是她爱上了溥仪,这一次的见面,她认为自己是溥仪的女人, 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但还未等她有所行动,便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溥仪 选中了八旗贵族少女谭玉龄, 王敏彤很不服,但也毫无办法。
因为心中有溥仪在,所以后面无论多少人求婚,都被她拒绝,家中所说的对象,她也看不上, 从此一心祈盼能嫁给溥仪, 即便后来溥仪入狱她也没有放弃。
1959年溥仪被释放出狱, 46岁的王敏彤听到消息后,立刻让母亲邀请了溥仪来家中做客, 席间提出了王敏彤嫁给溥仪这一事,却遭到了溥仪的拒绝。
不过王敏彤并没有放弃,反而 一而再托人向溥仪说媒, 闹得溥仪心烦不已。
为了说服溥仪,王敏彤还跑到了医院去 开了一张处女证明, 谁知这让溥仪更加的反感,但王敏彤却 一意孤行。
哪怕溥仪与李淑贤结了婚,她都没有放弃,也因此一直单身。
1965年溥仪住院,因为情况特殊,每日探望的人要取牌子,并且牌子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只能一个人探望。
王敏彤每日早早的过来, 拿走牌子然后在溥仪病房一待就是一天, 这让李淑贤愤恨不已,却没办法。
后来还是溥仪无法忍受,大喊让她滚,才换来了清净。
1967年溥仪去世,王敏彤也 从未想过嫁人, 哪怕穷困潦倒也不曾向任何人求助,后来靠着国家发的300元补贴度日。
再后来她的外甥请了一个人照顾她,晚年也算是 有保障。
那时候的王敏彤完全能过上好日子,因为她有一个 乾隆时期的瓷瓶, 只要卖出去就能衣食无忧,但她却不肯,千禧年将这个瓷瓶给了台湾的一个完颜氏亲戚。
后来完颜氏亲戚将瓷瓶拍卖,然后用这笔钱将王敏彤送入了一家养老院,但王敏彤只住了不到一年,就因一个饺子没能吞下去去世了。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登上皇位的溥仪还是一个孩子,自然不可能担起治理国家的大任。因此封其生父为摄政王,朝政由其生父醇亲王和隆裕太后共理。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走向了末路,不见一丝生气了。溥仪在冰冷的皇宫,度过了自己为皇的三年生涯,远离自己的亲人,好在还有隆裕太后的关爱。
溥仪为帝三年之后,在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各方的压力之下,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就这样溥仪结束了自己封建帝王的生活。
因为在商量退位事宜的时候,新政府给了清王朝宗室许多优惠条件。包括每年生活费和继续在皇宫生活等等。之后溥仪经过了短暂的帝制复辟,1917年7月12日复辟帝制宣告失败。 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1945年日本战败,8月19日被苏联红军俘虏,五 年后被遣返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
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著有《我的前半生》一书。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为悲剧的皇帝,他的一生都未能由他自己主宰,他末代皇帝的身份始终影响着他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政治局势, 被不同的人利用。诸如日本的伪满洲政府等等…
扩展资料:
个人作品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
问世43年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而且仍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调即“我罪恶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悔过书性质的作品。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讽刺。他还留下了照片和一些珍贵的视频资料。接下来,让我们和校易搜一起了解一下爱新觉罗溥仪。
3岁即位,6岁退位,12岁因张勋复辟即位当了十一天皇帝,28岁成为满洲里的傀儡皇帝,39岁被斥为战犯,54岁做北京植物园的园丁,58岁当政协委员,61岁去世。至此,他的生命才真正结束。
末代皇帝,曾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个奖项,讲述了溥仪一生的一个真实故事。这是中国政府允许在故宫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西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还原中国末代皇帝生活并获得奥斯卡奖的**是由一位意大利导演制作的。
至于影片的真实性和优雅性,虽然值得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影片的用心程度而言,已经令人钦佩。溥杰爱新觉罗、郭不落润琪、李文达都被聘为本片顾问。
所以影片中溥仪戴眼镜、编辫子、骑自行车、打网球都是优雅的,很多疑点都可以在溥仪的书我的前半生中找到。
关于溥仪的爱情生活;
溥仪一生有五位妻子,包括王后郭布洛婉容、额尔德特文秀、项贵人谭玉龄、傅贵人李,以及他的第五任妻子李。溥仪一生阳痿无子,但婉容曾有一女,据传是与溥仪的司机所生。关于婉容孩子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溥仪曾经写过一本我的前半生的书,他在书中写道:
1935年,婉容即将临盆,我当时的心情难以形容。我很生气,不想让日本人知道。
但关于溥仪阳痿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没有小小年纪就当上皇帝,和宦官们常年在宫中生活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溥仪,一个生活在朝代更替和历史变迁之间的多灾多难的君主,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新中国成立后,溥仪的生活依然充满戏谑和无奈,虽然他经历了所谓的“改造”,获得了新的身份,从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公民”。他的人生从来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
。1922年11月30日,未满13周岁的文秀进宫,成了16岁的溥仪的淑妃。文秀进宫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长春宫曾是慈禧太后住过23年的地方,装饰华丽,陈设精美。但是文秀心情一直抑郁苦闷。文秀自幼喜欢读书写字,长春宫的西配殿承禧殿是她的书房。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文秀1925年3月5日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25日从天津住所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体面,还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1947年,38岁的文秀曾在《华北日报》当过校对。为了生计,与报社社长的表弟、时任北平行营长官李宗仁部下少校军需官、40多岁尚未结婚的河南人刘振东结婚,在地安门外白米斜街租了三间房屋安家度日。1953年9月17日晚10时,文秀因心梗死于家中,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安定门外的义地里。 1921年春,末代皇帝溥仪选后,文绣被五叔华堪哄去照相参加皇上选秀。溥仪在呈上来的几张照片里,圈了文绣。其实文绣并不好看,远不及同时参加选秀的婉容,但溥仪不知为什么看她特别顺眼,结果,他也是做不了主的,端康太妃为他拟定了姿容美丽,家世较好的婉容。而文绣最终被定为淑妃。只是皇后与皇妃之差,文绣在入宫后,即开始了她不幸的生活。 进宫后,婉容因与文绣争风吃醋,平日对她很排挤。文绣也从未曾得到溥仪宠幸,加之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心内郁闷无法排解。好在,她自幼喜读诗书,于是独居长春宫内,与书为伴。溥仪虽不曾宠幸她,还是为她请来英文老师以及名儒传授英语、四书五经、诗词格律。可以说,在深宫的几年,文绣从书本上受益很多。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多久,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溥仪与宫中人被逐出皇宫,暂居北京醇亲王府。 出宫后,文绣很想改善先前在冷宫的处境,与溥仪保持平等身分。她也为溥仪献计献策,但溥仪却一心投靠日本人,希望借此复辟清帝王业。文绣不愿溥仪与日本人勾结,力劝几次,很让溥仪反感,竟日渐对她冷淡。在他们举家迁至天津日租界之后,溥仪对文绣就更不好了。以前他对文绣只是冷淡,还不至于反感,现在他是真烦她了,甚至打骂她。以后吃饭上街就更没文绣的份,他与婉容去逛大百货公司,乘汽车去兜风,去跳舞溜冰,而文绣这时与溥仪已经情感恶化到极点。那时溥仪与婉容住二楼,文绣住在楼下大厅南边的一间房里,平日无事已不再来往,陌生得如同路人。 他们在天津住了七年,文绣渐成局外人。什么好事都没她的份。婉容过生日,收到贡品无数,连文绣也送了燕席一桌、烧鸭一对、饼干两匣。文绣的生日却无人记得,孤灯独坐。 长年与书为伴,文绣眼睛深度近视,还患了失眠症,无人疼无人爱的,心内愁肠百结,每到夜深人静孤独便深深袭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文绣想到离婚。原因不外下面几点:看不惯溥仪投靠日本人;溥仪对她的冷淡辱骂让她对他失去最后的幻想;她想自由。 在文绣找到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时,溥仪还是很吃惊的,这在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荒唐事。但无法改变文绣的坚持,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溥仪付给文绣55万元生活费,而文绣答应溥仪永不再嫁。 离婚后,文绣回到北平。虽已开始平民生活,宫中一些习惯还保留着。请了四个佣人,打理家务。她每天换衣,洗手必要洗三道,一次的水要比一次热,最后一盆水还不能烫手。如果不合适,是要被她骂的。在清贫中,还是有点小小的奢华,而那笔七扣八扣所剩无几的生活费,很快让她坐吃山空。她在家读书的日子也告一段落。 文绣改回傅玉芳的名字,去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学校做了国文与图画课的老师。这似乎是新生活的开始。文绣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而学生也很喜欢她。她学识渊博,年轻,嗓音清亮,图画得那么好。文绣真觉得快乐。这是属于一个平民百姓的快乐,是拥有自由的快乐。然而这样的好日子还没来得及细品,好事者就发现傅玉芳原来就是末代皇妃文绣。这下热闹可来了,除了本校的,外面人也每天堵在门口,好奇地窥视这个沦落了的皇妃。文绣本想应对过去,后来连记者也拥来,这让文绣每天过得非常狼狈。在无法招架的日子,文绣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 从学校出来后,文绣再次失业。以前的家也不能住了,搬到刘海胡同的四合院隐居起来。虽是隐居,也不得安宁,来求婚的、骚扰的很多,文绣那年才24岁,却遵守离婚时永不再嫁的约定,把所有人都回了。 这样的日子又捱了四年,带在身边的珠宝首饰也卖得差不多,文绣辞退佣人,卖了房产,仅留一间住着。经济上已现危机,她只好重操挑花旧业。这还是她在年少,帮母亲养家时所学的手艺。没想到时光流过,她皇妃也做了,还会重操这项手艺。挑花赚不了多少钱,文绣只得投靠娘家的表哥。 在亲戚家,文绣糊过纸盒,还去做过挑灰递砖泥瓦工的粗活,甚至被迫去街上叫卖香烟。在街上叫卖香烟时,又受到记者围堵,她惊慌地逃回家里。好在经人介绍,文绣很快找到一校对的工作,她的第二段婚姻,也是由此开始。 抗战己胜利,文绣不再履行不再嫁的约定,她要为自己余日着想。国军军官刘振东这时闯入她的生活。刘振东四十多岁,还没结婚,与文绣开始相处时,文绣是有犹豫的。毕竟溥仪给她心灵上留有阴影,她不能确定再婚是否明智。相处了5个月,她被刘振东的细心体贴以及感情上的专一打动,两个人在北平结婚。 婚礼在当时有名的“东兴楼”举行。鱼翅席就摆了十桌,非常隆重。而刘振东也把二十多年积累的官俸,拿出来给文绣用。婚后,刘振东开了个小平板车行,靠租平板车为生。文绣初次感受到婚姻的甜蜜,她辞掉校对工作,家里雇了个老妈子,打理杂务,她看书做画,日子过得安宁。 文绣是希望日子一直这样下去的。她做了时髦的卷发,穿漂亮的旗袍,偶尔也唱几段花旦青衣的戏。她与刘振东在晚上去吃馆子,去听戏,不再提宫中往事。 这样的和睦,维持了两年。时局动荡,刘振东车行破产,他们苦心经营的白米斜街的新家失去了。8辆板车换得一张船票。还没来得及南逃,北平城就被围困起来。刘振东不知该怎么办,反而是文绣给他带来莫大的慰籍。她说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一起的。 刘振东向政府交待了历史问题,因表现好,在东北西城区的保洁队找到工作,虽然收入少,却能维持生活。文绣和刘振东的日子过得清贫,住在10平米的小屋里。文绣自己打理家务,买菜烧饭,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两个人的感情虽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文绣身体却日渐不好,两年后的一天,文绣在家里做事,忽然的,她就倒了下去,那一刻,她什么意识都没有了。 文绣心肌梗塞去世,死时43岁。安葬很简单,四块木板打成的一口棺材,连墓碑也没立,曾经的末代皇妃就这样被掩埋了。 文绣一生悲凉,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可数。这个落魄的贵族女,这个遭冷落的末代皇妃,就是做一个平民也如此不易。她一生向往自由的生活,又何时拥有过自由?自由对她而言,也许在进宫那日起,就永不再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