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第1张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呼啸山庄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呼啸山庄,是个地方吗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些什么值得作者记录的故事呢

 我用积攒了一星期的零花钱买下了这本书,但是搬家时的慌乱使我遗失了这本书,而在语文老师的书柜里,我竟然又看到了这本使我充满疑问和失落的书。

 我借来了它并第一次翻开了这本与《简爱》齐名的书,它是艾米丽勃朗特写得一个长篇爱情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从小的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却因为一些原因,凯瑟琳最终嫁给了林顿。因此希刺克厉夫就开始了的复仇计划,他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这不幸的复仇棋子生下了小林顿后不久便死掉了,希刺克厉夫使小林顿与小凯蒂相爱,设法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最终因为抢走火而死掉。

 这部作品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和执着。甚至使人吃惊。我仿佛深入其中,为小凯蒂的一顿毒打而整晚气愤,并将处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希刺克厉夫描写得淋漓尽致。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得到了升华,就如《呼啸山庄》这本书一样在世界文坛上闪闪发光。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

 欧美文学界称《呼啸山庄》是一部“人间情爱的宏伟史诗。”的确,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则说“两个词就能够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凯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腾的灵魂里看到自我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凯瑟琳的爱视为生命。这种灵魂交叠的爱,光辉而壮烈。我们不能说这是最完美的感情,但至少,它是最纯粹的,并且饱含着力量,正是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风骤雨似的报复,毁灭生命同时升腾感情。因此在我看来,书中所谓的仇恨、狂放、扭曲、残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伦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们之间那场因为刻骨铭心所以山呼海啸的感情。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3

 《呼啸山庄》说的是一个人的人性的冻结,人性的堕落和人性的复苏三大部分。

 以往的书不同的是,《呼啸山庄》的主人公是个无恶不作的男人。

 它说的是一个流浪儿,也就是主人公希克历,被欧肖一家人收养了,他喜欢上了欧肖的女儿卡茜,可卡茜家给了画眉田庄的林敦,希克历把卡茜的哥哥的家产都用欺骗的手段夺了去,后来希克历和林敦的妹妹结了婚,目的是夺定林敦的家产,不久,卡茜留下瑟琳死去了,伊莎蓓拉(林敦的妹妹)给希克历留下了一个儿子,不久后去世。卡茜的哥哥去世,卡茜喜欢上了小林敦,与他在野外见面,被希克历骗进山庄,遭到软禁,被强迫和小林敦结婚。小林敦去世,山庄和田庄都落到了希克历的手里。几年后,希克历去世,他的家产都留给了卡茜。

 希克历本来是一个好人,可他在欧肖家被虐待,恨起他们来,卡瑟琳本来喜欢希克历,要是她嫁给了他,或许就没有那么多事。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的情节曲折。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4

 两个孤立的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与荒原,体现出爱与恨两种极端,极度的爱中混杂着极度的恨,颤栗中呈现出极为强烈的戏剧化色彩。这就是《呼啸山庄》。

 小说描写吉普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生活与恋爱等原因离开山庄,外出致富。归来后对与女友结婚的地主林惇及其家人进行报复的故事。

 合上书本,我思索着,报复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报复别人自己就会快乐吗?答案是一定的———不会。既然不会,那报复还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人只知道,“他”伤害了你或你的亲人,朋友,你要报复“他”,但你可曾想过,在你报复了“他”后,“他”的亲人就会像之前的你一样伤心难过,然后,又来报复你。冤冤相报何时了,退一步海阔天空难道不好吗?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希刺克厉夫要这样。如果当时他退一步想,对人宽容一点就不会这样了。

 同学们可不能像希刺克厉夫一样,我们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

 莎士比亚曾所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让我们做一个宽容的人吧!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5

 简短地说,10年前读的了,当时就觉得十分晦涩,仿佛故事的每一步走向,都跟自己对一个经典故事的认知不同。

 最无法认同的一点是,我当时的感受,是卡瑟琳死后,我觉得希克厉实在是不应该再对她的鬼魂产生情感。这一点上,我觉得希克厉这个角色是有极度性格缺失的。

 正常的情感,我觉得到打击报复,可以说最后致死,故事就可以结局了。他可以面对着大山,仰望夕阳什么的,全剧终。

 可以说是故事的一个缺点就是,卡瑟琳后来魂魄出现,我可以说,是希克厉意料之外的。也就是说,不是他布置安排的。这就非常荒谬了。

 一个如此决绝,致背叛自己的心爱的人致死的男人,突然意外中发现她还没死。便又开始缠绵地续上前缘,还如此痴情。

 我不得说,这大概是一个女作者会编出来的。

 真正的经典,决绝就是决绝。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恰恰是它经典的地方。它大概写出了,也许生活中,一个真正的男士的内心世界。

 也或者说,这是一个女性的角度,她(强调)愿意辅助男主角内心得到慰藉的一种故事编排和渠道。也就是说,这就类似于卡瑟琳死后有知,能感知希克厉真正的内心需求,自己安排的一种结局。

 非常女性化。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6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呼啸山庄》,感觉它是一部残酷的小说。 它揭示出短暂的欢乐只是永恒痛苦的回光返照。主人翁希刺克历夫是一个恶魔式的英雄,一种顽强力量的象征。他全部的坚毅勇猛和不屈不挠都附诸在对凯瑟琳无望的爱,以及对阻碍他的爱的现实的一切有关联者的疯狂的报复上。他所有的动机和行为出于他生命本质的需要。可以说他的生命永远以自我为轴心,按照充足的个性化自由运转:就像是他得不到凯瑟琳的爱,就要付出一切来报复破坏他们爱情的人。

 我想悲剧大约是基于对灾难的反抗,希刺克历夫在辛德雷的摧残和凯瑟琳的背弃后,在不能实现爱的欲望下,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只剩下复仇。在他身上更深切的让我感受到的是灵魂和肉体被伤害,被辱后的扭曲。凯瑟琳是一个典型忧郁的精灵,她在爱的狂喜和巨大的激动中忧郁而终,并保持贯穿一生充满无法挣脱的精神冲突。尽管这个冲突出是她自我选择的结果……

 不可否认这一篇小说涵盖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爱情的本身,它赞扬了人的美德,抨击了人心的黑暗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我们从中学到的是如何把自我与他人对照来发现自己的缺点,洗却心灵的肮脏,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面对世界,如何以自己的爱来换取世界的光明。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7

 “我爱他不是因为他长的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样的,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凯瑟琳·恩肖

 这是《呼啸山庄》中的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凯瑟琳在答应林顿的求婚后对她的保姆说的。她为了虚荣嫁进画眉田庄,内心却是煎熬的。希思克利夫开始算计拆散他们的两家,复仇成了他今后一生的主题。他夺了呼啸山庄的产权,骗了画眉田庄的土地,甚至把下一代的幸福算计在内。他去田庄与凯瑟琳幽会,让凯瑟琳背负着背叛的煎熬死去,他就是个魔鬼!直到最后,老年的希思克利夫也许是因为心中仅存的爱开始忏悔,经历了几日的绝食后,他在他们曾关禁闭的阁楼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结束了他因爱生恨的生命。

 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彼此深爱,喜欢自由,却又虚荣报复。希思克利夫这样的个孤儿,在老恩肖的呵护下成长,骨子里所带的那种复仇的心理却并没有消失。而凯瑟琳呢,喜欢希思克利夫,却并没能摆脱考虑身份地位的虚荣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吧。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8

 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充满了悲观的色彩。

 凯瑟琳爱他,说“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并没有和希思克利夫在一起。

 希思克利夫也爱她,同时他被世俗的阶级磨成了一个神经质,让他变成了一个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的人;以至于他们没有在一起后,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像魔鬼一样的报复身边所有的人。

 后几章对于希思克利夫的报仇叙述,气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他的复仇计划让年轻人也不得到幸福,对上一辈人的怒火,连累到无辜的年轻人身上,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孩子的生命……

 可是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他却变得疯颠,越来越忘不掉已经死去的凯瑟琳,这个时常以鬼魂的姿态游荡在希思克利夫幻想中的角色,希思克利夫最终在沉浸在幻想中的世界,不吃不喝,慢慢走向死亡。

 惊叹于这个小说,但看到了作者的简介更为惊愕,她的一生只有短促的30年,对于她的性格一直是扑朔迷离,关于性格的描述,看到了如下描述:偏于沉郁、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外表沉静,内心似火,意志坚强,宁折不弯……

 她的姐姐说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9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呼啸山庄》,原著版本的。因为我以前读过简写版本的。所以对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本书是由英国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写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的文学经典名著,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倍受称赞。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本书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与收养他的呼啸山庄的主人的女儿相爱,却因为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在一起。过了两三年,希刺克厉夫重新会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报复虽然成功了,但是他却并不快乐。最后在痛苦中悲惨死去,留下了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读到这里,我想问一声为什么恨,可以把白变成黑,可以把兔子变成狮子,把圣徒变成魔鬼。

 为什么希刺克厉夫要报仇呢因为恨吗那恨到最后要悲惨的死去又有什么价值……收起自己的恨,也就是写《呼啸山庄》的目的。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0

 人总是这样,走在书店里,面对书架上玲琅满目的书籍,一瞬间感觉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无限膨胀,于是便“不理智”地买下许多书,回到家便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只是感情仿佛经历了沧海桑田,变化太大。

 我上初一的时候,相同的镜态,买了好几本书,有鲁迅的《呐喊》,冰心的《繁星》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只记得这几本。这是一次很神奇的读书经历。《呐喊》整个初中我读了三遍不止,而《呼啸山庄》每每翻至第五页便由衷地感觉读下去的自我强迫,以至于不得不放弃。中考结束后的某个暑假,雨夜,在我近视不是很深的时候(突然羡慕起眼睛不近视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寻找仙后座,观察月亮移动的轨迹),我看到天空酱紫色的深邃,没有星星,感受着小雨的清凉,窗台上的串串红和月季很怡人,就去翻我的书柜,找到了这本“遗弃”的《呼啸山庄》,终于跨越了“五页”这个瓶颈,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我的夜晚,忘记了雨,忘记了串串红和月季。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1

 林顿是整个故事中,唯一让人觉得比较正常的人。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温文尔雅的人。在家里看惯了象洋娃娃一样的女孩,凯塞琳的出现让林顿眼前一亮: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善良、个性强烈的女孩。他的爱像温暖的阳光,柔和而不伤人;象潺潺的小溪,虽然波澜不惊,但却始终如一。他无私地包容着凯塞琳,甚至当他觉察到了凯对希斯克利夫的强烈感情后,他依然牺牲自己的'健康日夜守候在重病的凯身边,不离不弃。凯塞琳去世后,笃信上帝的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将他所有的爱和希望给了他的女儿。也正是因为他给了女儿一个健康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才使他的女儿没有被希斯克利夫的残酷折磨压垮,最终争取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凯塞琳是幸运的,因为她这一辈子遇上了两个真正爱她的男人。但不幸的是她并没有处理好她自己和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她的任性和自以为是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这两个深爱她的男人。

 所以说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我们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无论这种选择是对是错。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2

 他亲她的脸,小声说‘我要去他那儿了,你,宝贝孩子,以后也要到我们那儿去的’那是埃德加最后的话语,说完后就不会动了,但他是幸福,他那狂喜的明亮的凝视一直延续着。那是一个被我误解的人物,不,应该说在这本书里,我的第一感觉都是错误的,曾经我以为是个好人的人,却是一个魔鬼,而我对他有偏见的人却是一个爱着妻子、爱着孩子的好人,他默默的忍受着妻子对他的折磨,他原谅了曾经伤害自己的妹妹,他一直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女儿,他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记得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在一片血色的夕阳下,伊丽莎白安详的沉睡在圣克莱的怀里的那个画面,那个曾经一度的感动着我的,让我悲痛好久的画面,那个从此就在也没在我心中抹去的画面,如今看到这一幕却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感动。这两个画面是多么的相似啊,只是一个是在女儿的面前幸福的逝去,而一个则是在父亲温暖的怀里安详的离开

 一本书读完了,我不想记住那丑恶的画面,我选择忘记呼啸山庄里的饿暴力与阴暗,而是把画眉山田庄里曾经有过的感人画面刻在心里,收藏在心中,好好的珍藏。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3

 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上少数著名女性作家之一,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与夏洛蒂·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及勃朗宁夫人构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恩肖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

 但是这位仅在世上度过三十个春秋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命运没有给过她一丝微笑,一缕爱情,一点荣誉,就连她呕心沥血写成的《呼啸山庄》,出版后也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甚至被当时的评论界斥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

 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列。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4

 本书读的很难受,主线说弃儿希思克里夫被善良的恩肖先生收养,谁想他竟是那条被农夫救回来的毒蛇。当唯一爱他的凯瑟琳(恩肖先生的女儿)一死,他便开始疯狂地报复全世界。亨得利(凯瑟琳的哥哥)、林敦先生(凯瑟琳的丈夫)、伊莎贝拉(凯瑟琳的小姑子)都直接或间接地死在希思克里夫手上,不仅如此他还让下一代哈里敦(亨得利的儿子)、小林顿(他自己的孩子)、小凯瑟琳(凯瑟琳和林敦的女儿)的幸福都陪着他对凯瑟琳的爱一同埋葬。

 大半本书读下来,我都在咬牙切齿地痛骂希思克里夫的变态和残忍,愤怒于他无所不用其极地迫害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最后几章,匆匆结束了希的生命。他就真的这么轻描淡写的死了可其实他也是个可怜的人啊,当黑夜中唯一那颗星星陨落的时候——凯瑟琳死的时候,他的世界从此就只剩下一片黑暗,他最后一点人性也随之幻灭。毁掉所有人的幸福是他苟延残喘活下去的动力,这个畸形的刽子手,不过是因为从来没得到过真正的爱罢了,因此他索性变成了人人憎恨的魔鬼。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吧。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5

 如果当初女主人公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彼此相爱的地位低下的玩伴结合,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女主人公再有钱的文雅的好看的绅士的追求下,迷恍了双眼,陷入了苦恼,每把这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的男子对比一番,就觉得自己应该而且只配嫁给绅士的儿子,但是她还是会无端的忧郁,另一个声音时常想起:“我是爱他的,虽然他肮脏粗鲁贫穷,是的,我是爱他的,我们是这样的相似,”“我们是一个人,他就是我,他就是我,”即使我想嫁给他也是不可能的,哥哥不会同意所有人都不会认同,他是那样的穷,不可能给我幸福,“我嫁给我文雅的朋友,我可以帮助他,是的,我成为女主人,我就能够帮助他,”最后的想法似乎淹没了她,她决定接受求婚,就在那晚,她的玩伴消失了。婚后生活是很幸福的,他很爱她,尽一切能力爱好保护她,虽然她在内心里,还是时时惦记着她的玩伴,想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可她怎么也找不出不爱她现任的丈夫的理由。他实在太好了,这十多年也许是她人生中最平静最美好的日子了。它是一本社会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冲突,即一种较原始、散漫、自由的生活方式与一种近代的讲等级,讲秩序的生活方式的冲突,所以这本小说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七岁的希刺克利夫流浪得快要饿死时,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了呼啸山庄。他的幼年充满着不幸,在来到呼啸山庄前一直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度日,来到呼啸山庄后又不断地被辛德雷的欺负和虐待,这一前一后的处境对于他来说同样艰难,没有什么好与坏的差别。可是,当新生活里出现了凯瑟琳,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开始变得盈满了。

呼啸山庄向来被称为是“厌世者的理想天堂”,可是在这里的凯瑟琳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在她周围接触的人之中,父亲年事已高,所以在他眼里总认为小凯瑟琳“比她的哥哥还要坏”;哥哥辛德雷在家里接受的是长子的教育,注定要承担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望,他是要在社会摸爬滚打的人,所以身上时时刻刻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世俗气息;约瑟夫是一个有些神经质,满身宗教腐朽气质的老农民,而耐莉的一直都是正统的想主人之想的优秀仆人。在周遭人眼里,凯瑟琳是一个疯狂的小丫头,她的血液中有着许多不安定的因子,这在一点上,倒是和希刺克利夫莫名契合。“她在一天内能让我们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从她一下楼起直到上床睡觉为止,她总是在淘气,搅得我们没有一分钟的安宁。她总是兴高采烈,舌头动个不停——唱呀,笑呀,谁不附和着她,就纠缠不休,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但其实,这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确是善良又漂亮的,她纯真的看待世界,从来不会像她那已经长大的哥哥一样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宠爱。被艰难生活磨砺的希刺克利夫从不娇气,更不会像辛德雷那样小肚鸡肠争宠,在人情淡漠的山庄中,唯有孤独的希刺克利夫最重视小凯瑟琳,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甚至共同的抵抗对象。那些顽固的大人对于想玩、想疯、想闹的凯瑟琳来说代表着规章和秩序,代表着理性的顽固的,不自由的世界;在她眼里的希刺克利夫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那个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虽然说事实上也可能不会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两个孩子的眼里,那是一个充满自由、冒险和无限的可能性的地方。两个孩子的友谊在缺少文明教育的情况下发展,他们被生活紧紧维系在一起,暴虐的辛德雷就是两个人必须一同面对的存在,在“斗争中”,两个孩子是“战友”,他们的感情也就在这种盟友的关系模式下不断发酵升温。

然而,两个人的裂缝从小凯瑟琳在画眉田庄待了五个星期后开始出现了。那时,凯瑟琳只不过是一个十二岁,三年后,凯瑟琳十五岁,答应了埃德加的求婚,又过了三年,十八岁的凯瑟琳和埃德加结婚了。

画眉山庄与呼啸山庄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两极世界。在画眉山庄里面,人们一个个彬彬有礼,这是文明世界的缩影。而呼啸山庄中的一切则是原生态般粗劣的,这里野性蔓延,生命力强悍。在故事的开头,埃德加和伊莎贝拉曾经抢一条小狗,在争抢之后或许是由于羞愧,又都不要小狗而选择了哭。我不禁想,要是希刺克利夫遇到这种情况,对手是辛德雷的话,那他可能大多会将小狗撕碎吧,而如果要是凯瑟琳想要的话,他根本就不会产生自己想不想要的问题,一定以凯瑟琳为准,因为在他眼里,爱远远比优渥的生活和对凌辱自己的他人进行报复来的更为重要。希刺克利夫对待事物一般不会从自己的真实需要的欲望出发,他的欲望因为成长中种种不如意的影响,往往无时不刻的带有很浓的“反抗”色彩,他的需要也因为如此而不断被歪曲变形。在希刺克利夫的情感表达过程中,无论是给予凯瑟琳的爱还是报复辛德雷的恨都带着很强烈的主观性,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与他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但是,没有人来告诉他,对于情感表达最应该,最合适的方式应该是什么。也许是因为他从生活中得到的滋养太少,所以对外界要求的更多,又或许是他可以进行选择的余地已经太少了,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采取决绝的方式来争取。

希刺克利夫对待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取决于这世界是怎样来对待他,他对待凯瑟琳的无比真诚也是冲凯瑟琳对他的一片真心而来,他在心里无比珍视凯瑟琳,同时也因为童年生活的许多不堪而万分愤恨辛德雷。从这个意义上讲,希刺克利夫是复杂的,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关系着他是否背叛了他痛苦的不平等的生活,而凯瑟琳,埃德加、伊莎贝拉相比之下就要单纯的多,凯瑟琳对于希刺克利夫的理解和珍视同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理解和珍视从来都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情感中本身就带有单纯的“喜爱”之外的东西,他所认识的凯瑟琳不简简单单是那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而是他藉以反抗这个世界不公的工具。两个人一同到外面疯跑,对于凯瑟琳来说可能仅仅觉得如此是“怪有意思的事情”,而对于希刺克利夫来说不啻为一种反抗的形式,因为成长背景身世的不同,凯瑟琳对这世界是好奇的,反叛的,游戏的态度,她与这个世界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机制存在,她玩够了腻烦了还可以回去继续当她的"娇**",与此相反的希刺克利夫面对不公平的社会则是反抗的,背叛的,决裂的态度,他根本就没有可以和这个世界对话的平台,因此被仇恨遮蔽双眼的希刺克利夫往往看不到一些他应该正视的事实,自始至终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都是无情的,因而也更容易走极端。

在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模式的冲击下,凯瑟琳开始“懂得无理是可羞的”,也渐渐“不愿意表现出她粗鲁的一面”,在这种改变中她保持了和埃德加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画眉田庄的好感。”凯瑟琳渐渐不再和希刺克利夫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了,她开始试图调和希刺克利夫和埃德加之间的矛盾,想在其中找一个平衡点,然而却无果。

至于现在的希刺克利夫,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那时他十六岁了,相貌不丑,智力也不差,他却偏要想法表现出里里外外都让人讨厌的印象,自然他现在的模样并没留下任何痕迹。”“他学了一套萎靡不振的走路样子和一种不体面的神气;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扩大成为一种几乎是痴呆的、过分不通人情的坏脾气。”但是尽管他如此,我相信凯瑟琳还是爱着他,“但愿我能抓住你不放,”她辛酸地接着说,“一直到我们两个都死掉!我不应该管你受什么苦。我才不管你的痛苦哩。你为什么不该受苦呢?我可在受呀!你会忘掉我吗?等我埋在土里的时候,你会快乐吗?二十年后你会不会说,‘那是凯瑟琳·恩萧的坟。很久以前我爱过她,而且为了失去她而难过;可是这都过去了。那以后我又爱过好多人:我的孩子对于我可比她要亲多了;而且,到了死的时候,我不会因为我要去她那儿就高兴:我会很难过,因为我得离开他们了!’你会不会这么说呢,希刺克厉夫?”

这场告白已完完全全能表达清楚凯瑟琳对于爱情的炽热,这一点不容怀疑,但是她的爱是自我保全的,她抒发爱的前提是自我保全,从这一点上看,凯瑟琳是个讲求务实的动物,她很能分得清利弊,更懂得趋利避害。然而希刺克利夫的爱是偏执的,他爱上了一个人就会为之牺牲一切,会为爱不择手段,甚至爱她到死,只可惜人成长的过程有快有慢。当凯瑟琳已经认识到身世不明且一无所有的希刺克利夫绝非结婚的对象,很清醒地说出“嫁给希刺克利夫就有损我的身份了”的那一刻,她已经暂时地脱离了疯野任性的童年时代,变成个理智世故的成年女人,将爱情的砝码放在世俗评价的天平上进行称量。而希刺克利夫却在不自觉中拒绝了这种成长,感情的脱节也从这个阶段真正开始了,就是在这种成长的脱节之中,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如果说成长本身意味着对纯美童年的背叛,和对丑陋成人世界的妥协,那凯瑟琳是在心神不定中跨过了那道门,而希刺克利夫却始终执拗地停留在了门外。

凯瑟琳告别了童年,因为她开始理智的思考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像孩童时那样,她要面对的是一个险象环生的未来,而希刺克利夫没有未来。所以,凯瑟琳在爱着希刺克利夫的同时,也在肯定着他危险的爱。她曾经这样对伊莎贝拉说起过希刺克利夫,告诉她希刺克厉夫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没驯服的人,不懂文雅,没有教养,一片长着金雀花和岩石的荒野。要叫我把你的心交给他,我宁可在冬天把那只小金丝雀放到园子里!”无疑,凯瑟琳是爱希刺克利夫的,这些偏激话语里不能排除有嫉妒的成分,但是有没有一些是出自内心的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凯瑟琳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她懂得爱情脱离了物质也就只会变成一个可以挑逗人泪腺的故事而已。现实中,由于辛德雷,希刺克利夫已经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在呼啸山庄里,往日的和谐和快乐已不复存在,希刺克利夫也已然放弃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在他简单的认知观感中,凯瑟琳还没有放弃他。然而现实远非这样完美,一直以来,希刺克利夫的自暴自弃建立在他的自卑之上。在他们的爱情中,甚至是在希刺克利夫离家出走的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们都未曾真正面对过未来,既然过去的生活已经回不去了,那么,爱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又或许他们看到了这份爱的不现实性,所以一直在绕过这个谈判的机会也有可能。他们的爱在外界的暴风骤雨中,松散的不堪一击。凯瑟琳开始暴露出了她的软弱性,她“爱”埃德加,可是,她又说:“你难道从来没想到,如果希刺克厉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作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惇,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位。”凯瑟琳这样的理由来冠冕堂皇地来修饰自己的爱情,而希刺克利夫则选择了逃避,因为他无法懦弱的面对。

成长本身,常常意味着对纯美童年梦想的背叛,其中最大的区别也就是主动与被动。主动的话,恭喜你,走了一条捷径,也许会有丰厚的收获,被动则难免不为人理解。我们的心底大概都会有那么一小片纯真,然后被自己扼杀——迟早的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凯瑟琳的“我爱他,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 这句话刻在了脑子里的原因,希刺克厉夫是一个比凯瑟琳本身更像她自己的人,也许仔细揣摩,你会觉得我说的这句话很滑稽,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这个”自己”是凯瑟琳心中真正想做的那个自己,可是她自己因为胆小怯懦,所以和整个成人世界达成了妥协,然后安安稳稳地回到别人为她画出的人生框架里面过起了自己相夫教子的平稳日子,希刺克厉夫是一个代她完成了生命使命的人。诚然,凯瑟琳明白文明是好的,但是那并不能带给她快乐,她在这一个世界里是“虚假的”,在荒野里长大的凯瑟琳不习惯文弱的脆弱的埃德加,在这个世界里,凯瑟琳已经在意念上背叛了自己的优渥生活,她开始不断怀念以前的日子,怀念有一个骄傲地和她站在一起的小男孩,他会把她当做自己,他们之间没有礼节和规范,也没有种种教条的苛责束缚,只有心与心的真诚相对,坦诚交流。

再次回来的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依然相爱,但这个时候他们的爱情似乎已经嗅到了变质的气味,两个人都被现实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曾经固守的爱情信仰在这里很像是一场无助的逃离,想借助与爱情的温存来寻找被异化之前的本真自我。希刺克利夫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反抗者,命运的不公使得他的成长倍受煎熬,也夺走了他最心爱的凯瑟琳。而对于凯瑟琳,她的反抗则更趋于隐形,反抗的方式也因此非常疲软,她更多显现的是对于生活不自由的逃离。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此时都将苟延残喘的爱情当成了那株在困境中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希刺克利夫再一次奋力追求,可凯瑟琳却依旧懦弱的不敢承受。气急败坏的希刺克利夫不禁追问:“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是啊,如果相爱,为什么要去一次又一次的舍弃去欺骗自己呢?作为观者的我们,面对此时站在生活的底层,因为爱而偏执与自卑的痴情男主很容易生出一种同情的异样情绪。这个在所有人眼里都坏的像魔鬼的男人,他的内心有却有一片可以肆意奔驰的土地,他像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儿童,对于凯瑟琳生活的秩序世界的一切规则说不,而在他心目中的凯瑟琳,好像永远也没有长大,还是那个跟他一起到处去闯祸的野丫头小凯西。因此,他的逻辑也简单无比:如果天堂没有凯瑟琳,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了凯瑟琳,地狱就是他的天堂!

故事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失去了爱人的希刺克利夫用尽他的余生想去毁了这个没有凯瑟琳存在的黑暗世界。他的报复残忍且没有休止,无辜的下一辈也不得不去承受因为上辈的恩恩怨怨所带来的痛苦体验,这时候的希刺克利夫只是一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已经无法说清楚他在此时的报复是因为得不到凯瑟琳而产生的怨恨还是对不公平世界的极端控诉。

呼啸山庄是封闭的,正是这种空间上的逼仄让个人情感被延展放大,同时也让情感的可塑度不断被提升。希刺克利夫狂热的坚信自己的爱,也坚信凯瑟琳对自己的感情。可是,这种极端的狂热并非是一种合适的爱,他和凯瑟琳的爱在本质上不是完全一致的。当希刺克利夫面对的未来是只能成为乞丐时,凯瑟琳坚决地选择了离开,并为此而在新生活中带着强烈的负罪感生活,小小的呼啸山庄内一切竟然都是这么绝对,无时不刻的被笼罩上现实主义的面纱。这不禁让我觉得,如果说《简爱》中的理想是那种经过适当的奋斗和争取就可以触摸到,一种相对层面比较现实的理想,是一种让既想奋斗又想享受奋斗成果的人来说具有无比的诱惑性的奋斗目标,每个人都可借此来看见个人力量的伟大之处的话,那么《呼啸山庄》就是把你拉回了现实,拿着板上钉钉的故事告诉你别做梦了,人在社会的洪流,时间的盘剥中到底是有多渺小!

《呼啸山庄》的叙事结构很好的应和着故事中的那幢古老建筑的风格,故事中的叙述时间本身也是被凛冽的狂风撕扯着碾碎,回忆在叙述中被不断精心拼接,又在寒冷的刺激中时时闪回。时间无条件的服从了无垠的空间,横亘在里面的理想绝望无助,甚至超越了生死疆界,如何一个爱字简单概括了得?那是令人粉身碎骨的理想,但凡对日常生活有点留恋的人,奉劝你,在这座宫殿前请留步,因为这是给有宗教狂热的家伙预备的祭坛,它是普通人的地狱,流浪者的天堂,它会教唆人们把自己献给未知的黑暗,更会无情的击碎关于理智文明和美好家园的梦幻。

伍尔夫在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时说过,《简爱》想说的只是“我爱,我恨,我痛苦”,而《呼啸山庄》则超越了自我,它想表达的是“我们,整个人类”和“你们,外部力量”。《呼啸山庄》中的爱、恨、痛苦已经达到了它们的极限,除了带来疯狂和毁灭之外,不会带来别的东西。爱情,当它还是最初的甜蜜的时候,像是阳光雨露,又像是琼浆玉液。而当它不再甜蜜,它就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剑,爱的越深,会把你刺得越鲜血淋漓。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活了仅仅三十岁,我无法去深入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但我宁可希望她是被自己的激情和绝望烧死的,因为这对于过早看透人类抗争无望的她,实在不失为是一件颇感幸福的事。

一个人的爱与死(节)

quills

一个阴郁中蕴含着激情,冷酷中包容着狂热的故事。

重读希刺克利夫

凡是看过《呼啸山庄》的读者,大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十分欣赏希刺克利夫,欣赏他爱的纯真、质朴、野性、至死不渝;一种是对希刺克利夫不以为然,认为他变态、冷酷、无法同情和理解他那暴风雨一般的激情和爱恋、毕竟19世纪离我们已经太过遥远,重读《呼啸山庄》的青年们已经在商品、经济、流行歌曲和大众文化中找到了“新世纪的情感”了。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呼啸山庄》呢?是不是欣赏希刺克利夫的都是情感上易激动热爱幻想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者?对希刺克利夫难以忍受的读者都是现实的功利的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者?或者,每一次重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希刺克利夫的机会,使聪明的读者有机会将手伸出自身的界限之外,触到另一个人心中复杂又疼痛的爱的内核?

希刺克利夫是一个偏执的人,他爱上了一个人就为之牺牲一切,为爱不择手段,爱她到死,在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上,在一段封闭原始的时空里,又黑又脏的小野孩希刺克利夫爱上了带给他全部幸福与痛苦的凯瑟琳。

呼啸山庄是“厌世者的理想天堂”,在这个美丽又荒凉的封闭的世界里,希刺克利夫以一名外来者的身份出现了——6、7岁的他流浪得快要饿死时,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了呼啸山庄。应该说希刺克利夫的幼年时不幸的,他在来到呼啸山庄前在饥饿和死亡线上度过,来到呼啸山庄后在辛德雷的欺负和虐待中度过,应该说这一前一后的处境同样艰难,可是,有了凯瑟琳,一切全都不同了。凯瑟琳是一个疯狂的小丫头,她的血液中就有着不安定的因子,“她在一天内能让我们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从她一下楼起直到上床睡觉为止,她总是在淘气,搅得我们没有一分钟的安宁。她总是兴高采烈,舌头动个不停——唱呀,笑呀,谁不附和着她,就纠缠不休,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然而这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确是善良又漂亮的,纯真的她不像她那已经长大的哥哥那样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宠爱,她只是一个爱玩的小姑娘,她和童年的希刺克利夫脾气很是接近,经过艰难的流浪生活的希刺克利夫并不娇气,也不会像辛德雷那样小肚鸡肠在父亲面前争宠,在忙忙碌碌的山庄中唯有孤独的希刺克利夫最重视小凯瑟琳,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年龄。辛德雷受到的是长子的教育,他注定要承担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期望,他是社会的人;老恩萧年事已高,认为小凯瑟琳“比她的哥哥还要坏”;约瑟夫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一身宗教气的老农民,而耐莉的一直都是正统的想主人之想的优秀的仆人。他们对于想玩、想疯、想闹得凯瑟琳来说代表着规章和秩序,代表着理性的不自由的世界;希刺克利夫代表着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事实上不会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充满自由、冒险和无限的可能性,老恩萧的这两个儿女教育的都不好,几乎都是自己在成长中确立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的,因此辛德雷不懂得谦让和尊重,凯瑟琳也不懂得礼貌和安静,希刺克利夫带来的更是倔强、隐忍和功利化的态度。所以辛德雷才会对希刺克利夫处处找茬,凯瑟林才会对老恩萧说:“你为什么不能永远作一个好男人呢,父亲?”,希刺克利夫才会充分利用他在家里得到的宠爱对付辛德雷,抢走了辛德雷心爱的小马。

这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做一个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的一切多是原生态的,放任的、粗砺的,包括情感,而画眉田庄的人们一个个则彬彬有礼,他们的世界是一个文明的世界,也只有在这样的两极中,才产生了非同一般的碰撞与交融。所以希刺克利夫可以嘲笑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在抢一条小狗,他还注意到了他们在争抢之后或许是由于羞愧(道德的自我约束),又都不要小狗了,他们哭了起来。要是希刺克利夫遇到这种情况,对手是辛德雷的话就会宁可将小狗撕碎,要是凯瑟琳想要的话他根本就不会产生想不想要的问题,一定以凯瑟琳为准。在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孩子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异,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在发出强小狗的动作时,是由自己的单纯的欲望出发的,又为他们的道德教养所约束(后来都哭起来,不要了)。可是希刺克利夫对待事物就绝对不会从自己的真实需要(欲望)出发,或许是他可以选择的余地已经太少了,他无比珍视凯瑟琳,又万分愤恨辛德雷,希刺克利夫对待世界的时候首先看待这世界是怎样来对待他,他对待凯瑟琳的无比真诚是从凯瑟琳对他的一片真心来的,希刺克利夫的欲望(需要)往往带上了“反抗”的色彩,希刺克利夫的需要是被歪曲的,在希刺克利夫这里无论是给予(凯瑟琳)还是掠夺(辛德雷)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这与他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由于希刺克利夫得到的太少,所以他要求的更多,但是,没有人来告诉他,最应该的方式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希刺克利夫是复杂的,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关系着他是否背叛了他的全部生活(痛苦的不平等的生活),而凯瑟琳,埃德加、伊莎贝拉相比之下就要单纯的多,凯瑟琳对于希刺克利夫的理解和珍视同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理解和珍视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就此也可以说,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情感中本身就带有单纯的“喜爱”之外的东西,他所认识的凯瑟琳不是那个真实的小姑娘了。两个人一同到外面疯跑,对于凯瑟琳来说是“怪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希刺克利夫来说不啻为一种反抗的形式(还有小凯瑟林肯和他在一起),凯瑟琳对这世界是好奇的,反叛的,游戏的态度,而希刺克利夫则是反抗的,背叛的决裂的态度,因此希刺克利夫往往看不到一些他应该看到的东西,想不到一些他应该想到的事情,他对这个世界更无情,也更容易走极端。

两个孩子的友谊在缺少文明教育的情况下发展,他们被生活紧紧维系在一起,暴虐的辛德雷就是两个人必须一同面对的存在,在“斗争中”,两个孩子是“战友”,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假如没有辛德雷,他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没有时间去考虑,对方在自己的眼中,有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两个人的裂缝从小凯瑟琳在画眉田庄待了5个星期后开始出现了。那时,凯瑟琳只不过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3 年后,凯瑟琳15岁,答应了埃德加的求婚,又过了3年,凯瑟琳18岁,她嫁给了埃德加。

在希刺克利夫心理,是埃德加夺走了凯瑟琳,在他重新回到呼啸山庄后他开始了他残酷的报复。然而是这样吗?埃德加夺走了凯瑟琳?住了5个星期后的凯瑟琳有了2点最为明显的变化,首先,凯瑟琳“懂得无理是可羞的”,“不愿意表现出她粗鲁的一面”,并以此保持了和埃德加的关系,取得了画眉田庄的好感;其次,“她对旧日喜爱的事物保持一种古怪的恋恋不舍之情;甚至希刺克厉夫也为她所喜爱,始终不变。年轻的林敦,尽管有他那一切优越之处,却发觉难以给她留下同等深刻的印象。”凯瑟琳不再和希刺克利夫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了,她总是试图调和希刺克利夫和埃德加之间的矛盾。至于希刺克利夫,也发生了变化,“那时他十六岁了,相貌不丑,智力也不差,他却偏要想法表现出里里外外都让人讨厌的印象,自然他现在的模样并没留下任何痕迹。”“他学了一套萎靡不振的走路样子和一种不体面的神气;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扩大成为一种几乎是痴呆的、过分不通人情的坏脾气。”

凯瑟琳失去了童年,因为她开始理智的思考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像孩童时那样,她要面对的是未来,而希刺克利夫没有未来。两个曾经站在一起的朋友彼此失去了对方,凯瑟琳知道文明是好的,但是那并不能带给她快乐,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假的”,在荒野里长大的凯瑟琳不习惯文弱的脆弱的埃德加,在另一个世界里凯瑟琳背叛了自己的生活,她怀念以前的日子,怀念有一个骄傲地和她站在一起的小男孩,他把她当做自己,他们之间没有礼节和规范,只有真诚的相对。在呼啸山庄里,往日的和谐和快乐没有了,由于辛德雷,希刺克利夫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希刺克利夫自己放弃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凯瑟琳没有放弃他。希刺克利夫的自暴自弃建立在他的自卑之上。在他们的爱情中,甚至是在希刺克利夫出走的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们都未曾面对过未来,既然过去的生活已经回不去了,那么,爱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凯瑟琳这时暴露了她的软弱性,她“爱” 埃德加,可是,她又说:“你难道从来没想到,如果希刺克厉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作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敦,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位。”凯瑟琳这样来面对自己的爱情,而希刺克利夫则选择了逃避,因为他无法面对。这一年凯瑟琳15岁,希刺克利夫16岁。假如注意他们的年龄,我们会发现,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的爱建立在凯瑟琳12岁之前,他们在童年找到了共同的快乐,但是从凯瑟琳从画眉田庄回到呼啸山庄开始,他们的爱就无处附丽了,但这种爱还在延伸,基于不快乐的生活(是封闭和生活把他们紧紧压在了一起),基于美好的想象。这想象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在希刺克利夫离开的3年里,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是怎样的生活让两个人对这爱念念不忘?在三年没有见面的两个孩子之间,可以保存下来的是什么?

假如没有现实的接触,两个人怎么达到和谐,怎么终生不渝?现实的空间消失掉了,余下的只好用想象来填充了,但是,你想象出来的那个人,还是现实中的那个他/她吗?在希刺克利夫回来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假设,假如3年后的希刺克利夫顺利地和凯瑟琳在一起了,他们能否和谐完美?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处与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超功利的爱情(假如有的话)能过坚持吗?假如能够,为什么当初凯瑟琳答应埃德加的求婚?事实上当他们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就已经不纯粹了。在希刺克利夫走之前的凯瑟琳的对希刺克利夫的爱,和3年后希刺克利夫回来之后凯瑟琳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是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说两个人的爱情真的是超功利的,这爱有没有一个基点?这基点是“性”吗?恐怕不是,那么是什么?是双方都可以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可是,这时候(经过文明熏陶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是否还能自由自在?两个人有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像孩童时那样在荒凉的野地上疯跑吗?凯瑟琳瞧不起埃德加的软弱,可是假如面对的是希刺克利夫的绝对的爱(你是我,我是你),凯瑟琳是否怀疑过自己承担的勇气?

凯瑟琳爱着希刺克利夫,是否也在肯定着他的危险的爱?凯瑟琳曾经对伊莎贝拉说起希刺克利夫,“告诉她希刺克厉夫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没驯服的人,不懂文雅,没有教养,一片长着金雀花和岩石的荒野。要叫我把你的心交给他,我宁可在冬天把那只小金丝雀放到园子里!”无疑,凯瑟琳是爱希刺克利夫的,这些话语里不能排除有嫉妒的成分,但是有没有一些是出自内心的呢?她警告希刺克利夫,“我太喜欢她啦,我亲爱的希刺克厉夫,我不容你专横地把她抓住吞掉。”小说里,希刺克利夫把伊莎贝拉吞掉了(他带给了这个爱着他的女人一生的不幸)。

虽然一切都可以用爱这一个字来涵盖,但是这个字未免过于复杂了。当希刺克利夫再次回来,他和凯瑟琳依然相爱,但是这时候的爱恐怕只剩下一个形式,两个人都成为了极端的形式主义者,这爱情是对自我本真被异化的反抗,希刺克利夫反抗的是不公平的世界(这世界夺走了凯瑟琳,凯瑟琳是整个世界,凯瑟琳不仅承担她自己,还承担了符号的意义),凯瑟琳反抗的是生活的不自由、平庸、束缚和自己的懦弱(由之带来的痛苦和不快乐)。爱,是克服这一切的标志,希刺克利夫奋力追求,凯瑟琳却不敢承受了。

希刺克利夫的质问是有道理的,“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假如相爱,为什么要欺骗自己的心呢?相比凯瑟琳,站在生活的底线上的希刺克利夫的偏执和自卑似乎更可原谅?

凯瑟琳终于死去了,这一年,凯瑟琳19岁,希刺克利夫20岁。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凯瑟琳死后的希刺克利夫十分不讨人喜欢,他的疯狂的报复似乎是无止无休的,小林敦、小凯瑟琳、小哈里顿……这就是爱么?由爱而生的恨?他究竟更爱凯瑟琳,还是更恨这个世界?他是在为凯瑟琳而报复,还是在为自己而报复?他更爱凯瑟琳(真实的凯瑟琳),还是更爱自己(他要“凯瑟琳”永远只属于他一个人,留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你是我,我是你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流向洼地沼泽的水,你也绝对不能向大海流去吗?”呼啸山庄是封闭的,希刺克利夫狂热的坚信自己的爱,坚信凯瑟琳对自己的爱,那么,这种极端的狂热就是极端的爱吗?他和凯瑟琳的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吗?当希刺克利夫只能成为乞丐时,凯瑟琳选择了离开,并为此而负罪,小小的呼啸山庄内一切竟然都是这么绝对!

http://quillsblogbuscom/logs/2005/09/1542146html(全文)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解析:

1801年,洛克乌先生来到呼啸山庄,他是来承租呼啸山庄的主人希克厉先生的另一份产业——画眉山庄的。他初次造访希克厉先生,就被他的粗暴无礼的性格吓住了,他身边总围着一群狂吠不止的狗。第二次,他遇到了山庄里居住着的其它人,其中即有那位行为粗暴,不修边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顿·恩肖,还有一位美貌女子,她是希克厉先生之子的遗孀。

洛克乌先生由于天黑又下起雪无法回去,希克厉同意让他留宿,他住进了一间没人住的古怪的房间。夜里,洛克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树枝打在窗上,他打碎玻璃,想折断外头的树枝,可手指却触到了一双冰凉的小手,一个幽灵似的啜泣的声音乞求他放她进来。她说她叫凯瑟琳·林顿,已经在这附近游荡了20年了,这精灵想强行进来,吓得洛克乌失声大叫。这时,希克厉先生进门来了,他强行命令他的客人出去,而后自己扑倒在床上,乞求那幽灵进来,可窗外毫无声息了,一阵冷风吹灭了烛光。

第二天,画眉山庄现任的女管家艾伦·迪恩在洛克乌先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告诉了他关于呼啸山庄发生过的一切事情,她曾经在呼啸山庄长大。

多年以前,当时呼啸山庄的主人是恩肖先生,他与妻子及儿子辛德雷、女儿凯瑟琳同在一起。有一天,恩肖先生去利物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他肮脏不堪,沉默寡言,恩肖先生收养了他,并起名叫希克厉。希克厉生活于呼啸山庄风雨飘摇的时候,这里充满了争吵与嫉妒。特别是少爷辛德雷对他的妹妹和父亲的养子希克厉充满了不信任感。希克厉和凯瑟琳从小友爱,渐渐产生了炽热的恋情。不久,恩肖先生去世了,从学校归来的辛德雷带着妻子回到山庄,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他开始阻止希克厉和凯瑟琳在一起,并把他当仆人一样对待,无端虐待。希克厉的性格变得更为不通人情,几近痴呆,凯瑟琳则变得野性十足,不驯于任何人,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相爱着。

一次,因为一次意外,凯瑟琳在画眉山庄门口被狗咬伤,在那里养了五周的伤,从此她成为画眉山庄令人愉快的一家——林顿夫妇及其子女埃德加和伊莎贝拉的好朋友。以后,两家频繁交往。这使希克厉产生妒意,他发誓要对辛德雷进行报复,他心中的野性和愤恨全都对准了辛德雷。

第二年,辛德雷的妻子生下哈里顿·恩肖后死去,辛德雷悲痛欲绝,从此变得绝望,更加残酷无情了。在此期间,凯瑟琳犹豫于埃德加的求婚和希克厉狂烈的爱情之间,她向女仆艾伦·迪恩吐露真情:她真心地爱希克厉,但她觉得与一个仆人结婚,有失身份,日后只有穷贱等着他们。希克厉无意中听到她们的谈话,绝望透顶,当晚他就离开了呼啸山庄,带着他那颗复仇的心,不知去向。

凯瑟琳因为希克厉的离去痛苦万状,大病一场。在急于让两个山庄联姻的哥哥辛德雷的逼催下,她答应了埃德加·林顿的婚事,此时,老林顿也已死去,埃德加成为画眉山庄的继承人,凯瑟琳则成为主妇。

希克厉在数年后的一个月夜里归来了,他已变得举止庄重,老成而严厉,而且是个有钱人了。由于他的富有,辛德雷试图让他留下。他经常出入于画眉山庄,这使伊莎贝拉发疯似地为他所吸引,爱上了他。希克厉为了报仇,带走伊莎贝拉,凯瑟琳想竭力挽回希克厉对她的感情,尽管如此,希克厉还是在呼啸山庄与伊莎贝拉结婚,在婚后,又尽力虐待她,以发泄他的仇恨。伊莎贝拉想回家,林顿却拒绝她。此时凯瑟琳正值临产,希克厉趁埃德加不在,进入了画眉山庄,在凯瑟琳的床前,这对刻心铭骨地相爱着的情人相互哀诉与折磨。这场会面使凯瑟琳因为早产而在当晚死去,希克厉继续着他的复仇计划。

凯瑟琳遗下了林顿的女儿凯瑟琳·林顿。在这期间,伊莎贝拉离开希克厉,在伦敦生下了林顿·希克厉这男孩。而希克厉已诱使辛德雷把田产抵押成现金挥霍,而承受抵押者就是希克厉。他渐渐地变成呼啸山庄的财产所有者,辛德雷在猛醒中试图杀死他,结果是辛德雷倒在血泊之中。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不但没有继承父业,反而落入希克厉之手,等待着他无情的报复。

12年后,小凯瑟琳长成了美貌少女,而逃回画眉山庄的希克厉的儿子林顿·希克厉也成为少年,希克厉不喜欢这个儿子,可他还是把林顿接回了呼啸山庄,因为他要“胜利地看见我的后代堂皇作为他们产业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钱雇他们的孩子种他们的土地。”他一面恶毒地对待儿子,一面趁小凯瑟琳之父病危之际,把小凯瑟琳接进呼啸山庄,在那里逼迫她与林顿结婚,几日之后,埃德加死去,希克厉作为小凯瑟琳之父进入画眉山庄。从此,他成为这两个山庄的主人。身体孱弱的林顿不久就死了,小凯瑟琳成为年轻的寡妇。

希克厉的复仇计划已成功了。可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当他发觉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之间产生了他和凯瑟琳当年一样的深切的爱情时,他初时很想像辛德雷一样去破坏他们,可当他发现他们俩的眼睛都像日夜他思念的凯瑟琳,而哈里顿的处境又多么像当年的他自己时,他再也不忍心那么做了。而此时,往日情人凯瑟琳的鬼魂也不断地出现,他终于意识到那是在召呼他,不久,他便在无限的悔恨之中,呼喊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洛克乌先生有一年萌生了重访呼啸山庄的念头,他这一次发现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了一对儿,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凯瑟琳正教哈里顿识字,以改变他粗野无礼的举止。

洛克乌先生去看希克厉在荒原上的坟墓,这个墓和凯瑟琳、恩肖先生之墓分处在凯瑟琳墓的两旁。在这附近的农庄中,至今流传着一个奇妙的传说:这些人一生风风雨雨、情深意长,至死也不平静。牧羊人和旅行者就说他们曾目睹过凯瑟琳和希克厉俩人如同他们多年以前那样,徜徉在黑暗的荒原上。

见过!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是深沉但扭曲疯狂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之间的感情既不是爱情也不是亲情,而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就是是希斯克利夫!”他们一起在荒野上长大、生活在粗旷放纵的呼啸山庄。他们都是自由的,狂野的,疯狂的。他们是如此相似,以至于可以说,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几乎就是彼此的翻版。不可否认的,这样的人彼此深深吸引是一件很容易发生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然而,正如现代文明必定取代原始社会一般,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最终也被世俗的身份地位所击败,尽管与林顿物质而狭隘的爱相比,希斯克利夫无拘无束、狂野不羁的爱更能征服凯瑟琳的心。另一方面,他们的自私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他们都只在乎自己,而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对凯瑟琳来说,即使她认识到“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里的树叶;时间会改变它,我很清楚,因为冬天会改变树木。但是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就像下面那永恒的岩石——一种看不见的快乐的源泉,但却是必要的”,她仍然认为她的选择会使希斯克利夫和她都得到益处,而忽略了希斯克利夫受到的巨大创伤(当然也没有考虑到林顿顿无辜)。至于希斯克利夫,他从来没有想过他那残忍的报复行为会对凯瑟琳所造成的伤害。因此,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希斯克利夫的报复行为是对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的释放,也表现出他对凯瑟琳求而不得的强烈占有欲与爱恋。更深层次地说,他的行为象征着原始自然对资本主义社会摧残的反抗。

希斯克利夫的报复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很多。首先是他的成长环境,他和凯瑟琳住在荒野里,这促成了希斯克利夫的疯狂而粗野的性格。此外,希斯克利夫自幼被遗弃街头。是老恩萧收养并抚养了他。不过,在回到呼啸山庄后,除了老恩萧和凯瑟琳之外,其他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对他有些敌意,更别说辛德雷甚至对希斯克利夫的凌辱虐待。但是,由于凯瑟琳的陪伴,他把这些消极的情绪深深地压抑在内心深处。偏执和疯狂的性格和悲惨的早期生活是希斯克利夫复仇的前提与基础。

此外,凯瑟琳因为对身份地位的热衷而背叛了他们的感情,这是他的复仇的导火索,也是他复仇的主要原因。对希斯克利夫来说,凯瑟琳是他黑暗生活中唯一的光亮,换句话说,凯瑟琳是他的全部情感寄托。然而,当他听到凯瑟琳说她不想嫁给他是因为他的地位低贱、无权无势时,他的精神支柱坍塌了,从而最终导致了他的报复行为。

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真诚善良的人性被摧毁和扭曲,伟大的爱情也最终被摧毁。

1、《呼啸山庄》这本书想表达的含义: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整篇小说色彩阴翳,充满神秘。这与作者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她短暂的一生在她父亲的牧师住宅里度过,但是她的内心对亲情,爱情的渴望无时不在继续,长期的与世隔绝让她内心充满压抑,这些情绪在这本书里完完全全的体现了出来。

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宣扬的主题是饶恕。“我饶恕你对我做过的事。我可以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我又怎么能饶恕他呢?”这是希斯克里夫撕心裂肺的恨与爱。多年后,这报复的耐心越发平淡,他的内心更多的是被凯瑟琳的爱所笼罩,最终他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所有人。只有在饶恕中,内心才能归于平静。

2、《呼啸山庄》简介: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编成**作品。

3、内容简介:

英格兰北部,有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主人恩肖收养了一个弃儿.取名希斯克利夫.让他与自己的儿女辛德雷和凯瑟琳一起生活。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并萌发了爱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恶他。老恩肖死后,普德雷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 这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怨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

一天,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秘密外出,认识了邻近的画眉田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这个貌似温文尔雅的富家子弟倾慕凯瑟琳的美貌,向她求婚,天真幼稚的凯瑟琳同意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出嫁的消息,痛不欲生,愤然出走。

数年之后,衣锦还乡的希斯克利夫要向辛德雷和林顿进行报复。辛德雷是个生活放荡的纨绔子弟,酗酒、赌博,肆意挥霍家产,终至穷困潦倒。连剩下的家产都抵押给了希斯克利夫,并沦为他的奴仆。希斯克利夫经常拜访画眉田庄,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对他倾心不已,最后随他私奔。但希斯克利夫把她囚禁在呼啸山庄并折磨她,以发泄自己强烈的怨愤。

凯瑟琳嫁给林顿以后,看清了丈夫伪善的面目,内心十分悔恨。希斯克利夫的衣锦荣归,更使她悲愧交加。绝望中她病倒了,并很快就死去了,留下一个早产的女婴——凯蒂。

伊莎贝拉趁乱逃了出来,来到伦敦郊外,不久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林顿·希斯克利夫。辛德雷在凯瑟琳死后不到半年便酗酒而死,而他的儿子哈里顿落入希斯克利夫的掌心,希斯克利夫在孩子身上进一步实施报复,12年后,伊莎贝拉病死他乡,希斯克利夫接回儿子,但却非常厌恶他。

希斯克利夫趁林顿病危之际,将凯蒂接来,并强迫她与儿子结婚。几天后,林顿死去,希斯克利夫又成了画眉田庄的主人。小希斯克利夫婚后不久也悄然死去。

这时,哈里顿已经23岁了,尽管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缺乏人间的温暖,但他敦厚忠实,风度翩翩。凯蒂对他产生了爱情。这让希斯克利夫大为恼怒,他决心拆散这对恋人。然而,当他再仔细观察他们时,昔日的凯瑟琳和他相爱时的情景浮现眼前。此时此刻,他心头的恨消退了,爱复活了,他不忍心再报复。他要去寻找凯瑟琳。在一个风雪之夜,他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4、作者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世界文学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65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