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1745-1826)男爵,伯爵(1813),泰奥菲尔公爵,骑兵上将。他弑杀了沙皇保罗一世,为此得到死者儿子的奖赏,拿破仑战争时期,他是埃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的俄国总司令。
德国浪子
1745年2月10日生于不伦瑞克一个古老的德国贵族家庭(他父亲在这里任近卫军
上校),他在乔治二世的汉诺威宫当了五年侍从;后来参加汉诺威军队;在晋升为步兵近卫军上尉以后,他参加了七年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局。当时 ,他追求女性的狂热比他的战功引起更多的议论。为了娶汉诺威驻维也纳宫廷的大使施泰因贝尔格男爵的女儿,他辞去军职,回到他在汉诺威的庄园班特恩;由于挥霍无度,他困于债务而不可以自拔,妻子死后,他决计到俄国军队里供职以重振家业。
俄军悍将
叶卡特林娜二世提升他为中校。在两次俄土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一名勇敢、沉着、有魄力的骑兵军官。他先在鲁勉采夫部下同土耳其人作战,后在苏沃洛夫部下镇压起义者普加乔夫。他曾告假去汉诺威向美貌出名的冯·施维格耳特**求婚。回俄国后,由于鲁缅采夫和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的提拔,他当了团长。由于在奥查科夫堡垒遭遇风暴时沉着冷静,被被委任为准将旅长。
1793~1794年波兰镇压安德热·塔得乌什·博纳文图拉·科希丘什科的战争期间,他指挥一支轻装部队,在奥什米亚纳战役和索雷战役以后被提升为少将(由俄国名将苏沃洛夫亲自授衔);他曾率领骑兵突破了波兰军队的中央,保证了维尔诺会战的胜利,而由于他在尼门河下游两岸成功地进行了几次大胆的偷袭,叶卡特琳娜二世奖给他圣弗拉基米尔勋章、荣誉武器和200名农奴。波兰战争时期,他表现出了优秀骑兵军官的素质--热情、勇敢、敏捷,但是没有显露出军队指挥官所必需具备的更高的天赋。波兰被最后瓜分以后,他被派到在波斯作战的军队中,这是对波斯沙赫阿迦· ·汗于1795年入侵乔治亚时大批屠杀和奴役居民的报复。他以10天的炮击迫使里海的杰尔宾特古堡投降。圣乔治三级勋章是他从叶卡特林娜二世那里得到的最后的奖赏。叶卡特林娜二世死后,保罗一世将他召回晋升中将,但不久就他就遭冷遇并被迫退休。
弑杀保罗
那时,圣彼得堡的军事总督帕连公爵正策划刺杀保罗的密谋。帕连晓得本尼格森非常果敢,所以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并且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把密谋者引进皇帝的卧室。正是本尼格森把躲藏在壁炉里的保罗拖了出来,当保罗拒绝退位,其他阴谋分子开始犹豫时,本尼格森喊道:"还说什么!"解下肩带,向保罗扑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经过一场搏斗,终于将受害者掐死。为了快些结束此事,本尼格森又用沉重的银烟盒砸保罗的头。保罗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即位以后,本尼格森晋升骑兵上将,却被"体面的流放"到维尔诺,担任驻立陶宛的司令官的职位。
波兰战局
1806-1807年的战局初期,他指挥米哈伊尔·费奥多托维奇·卡缅斯基所率的第一军团的一个军,第二军则由布克斯格夫登指挥。在掩护华沙以抗击法军的尝试失败后,他被迫撤退到那累夫河畔的普乌土斯克,1806年12月26日他在这里击退了拉纳和贝尔纳多特的进攻,因为拿破仑的主力在进攻俄国第二军团而使他在兵力上占有优势。本尼格森向亚历山大上报战功,并且由于他暗中打击卡缅斯基和布克斯格夫登,不久便被授予二级圣乔治勋章并任命为将同拿破仑作战的军团总司令。1807年1月底,他对驻扎在冬季营地的拿破仑军队采取了进攻性机动,并完全偶然地避开了拿破仑给他设下的圈套,在这以后他和敌人在埃劳进行了会战。埃劳于2月7日陷落,而2月8日,本尼格森曾为了遏制拿破仑的猛烈追击而进行了一次决战。俄法两军在埃劳展开拉锯战。贝尼格森其实已胜券在握,但被缪拉分成两路纵队向俄军的中央发起了军事历史上最伟大的骑兵冲锋,撕裂俄军的防线。俄军进行了顽强的反扑,莱斯托克所指挥的普军的到达。晚上7点,内伊的14,000人也兼程赶到,双方激烈搏斗,尸横遍野。当晚,贝尼格森决定撤退。但是由于大风雪,法国人没有察觉对方的动向。拿破仑在同时也下令他的军队在夜幕掩护下从这个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场上撤退。直到一两个小时之后,达武的后卫才发现俄军撤退,拿破仑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撤退,返回原地,。双方都自命为胜利者,但无论如何,据拿破仑本人说,埃劳战役是他历次战役中流血最多的一次。本尼格森唱了谢恩赞美诗,从沙皇那里得到了一枚俄罗斯最高阶圣安德鲁勋章、12000卢布补助金和一封赞扬他为"常胜将军"的贺信。
春天,当一路法军对但泽围攻时,他在海尔斯贝尔格修筑防御工事,放过了攻击拿破仑的机会,但是在但泽失陷和各路法军会合以后,他以为攻击的时机到了。一开始,拿破仑的先头部队(其人数仅相当于他的部队的三分之一)就把他堵住了,不久拿破仑的机动又迫使他退回到他的营垒。在这里,拿破仑于6月10日共以两个军和几个近卫营的兵力向他进孜,法国骑兵司令缪拉,与苏尔特和拉纳离的太远,这非常被贝尼格森抓住机会。巴格拉基昂率领俄罗斯骑兵大战缪拉骑兵,双方在海尔斯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直到晚上11点。法军死伤10,000人,俄军8,000人。海尔斯堡战役俄军虽占了上风,贝尼格森却主动放弃了海尔斯堡。朝哥尼斯堡战略转移,拿破仑决心在敌人进入哥尼斯堡要塞之前,拿下这个普鲁士的最后据点。双方军队冒着大雨行军,为抢先到达目的地进行了一场意志和耐力的较量。法俄终于在弗里德兰这地方爆发决战。他在那里配置了他的军队,背靠阿累河并以弗里德兰德桥为唯一的退路。俄军顽强抵抗,但贝尼格森背河阵的致命错误葬送了俄军。他不在拿破仑集结军队以前迅速向前推进,而让拉纳和莫蒂埃拖住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拿破仑5点钟把部队部署好并命令他们转入进攻。俄军被击退到阿累河,弗里德兰德被攻占,而弗里德兰德桥被俄军自个破坏,虽然俄军整个右翼还在河的对岸。6月14日弗里德兰战役就这样失败了,这壹次法军的损失8,000人,而俄军死伤高达20,000人。法军还抓获少量俘虏,缴获80门大炮。据说,卞尼格先当时是受了他波兰籍妻子的影响。在整个这壹次战局期间,本尼格森接二连三地犯错误,他的全部行为是轻举妄动和优柔寡断的奇妙结合。
这壹次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军糟糕的指挥系统,本尼格森在战斗中不可以胜任总参谋长的职位。1808年他被解除职务,并被迫退役,闲赋在家。直到1812年拿破仑侵俄才再度被起用。
战场余生
1812年战局期间,他只作为总参谋部的一名附员参与军务,没有正式职务。他在大本营里阴谋排挤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 ,企图占据他的位置。直到库图佐夫担任俄军总司令后,他才再次出任总参谋长一职。
1812年6月23日晚上,当法军正在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时,贝尼格森男爵正在为沙皇举行舞会。他此举纯粹是为了讨沙皇的欢心;同时,也是由于预见到俄军将要撤退,想乘封地维尔诺陷落前,把自个在那里的领地卖给沙皇。他们在舞会上成交了,沙皇同意付给他12万金卢布。 博罗季诺战役后参加了著名的菲利村会议,由于损失惨重,连悍将巴格拉基昂也阵亡,俄罗斯帝国一片低气压。库图佐夫决定采取原来巴克莱所提焦土战略退却,他说服沙皇放弃莫斯科,留一座空城给拿破仑,退到纳拉河附近。贝尼格森的一切活动都旨在使库图佐夫威信扫地,他坚持要在莫斯科城下进行决战。会议上意见分歧非常大。苏格兰裔的巴克莱等几位将领支援库图佐夫的主张,同意放弃莫斯科;德裔的贝尼格森却坚持自个的意见,还装模作样地嚎叫:「我们也是俄国人,我们将一如既往,勇敢战斗!」但当库图佐夫讽刺的点到现今跟贝尼格森的大惨败之役弗里德兰背水阵地形像似的痛脚后,贝尼格森气到闭嘴。
沙皇放弃莫斯科后,采用传统的「坚壁清野」战略,1812年10月18日 贝尼格森突击了法国缪拉驻扎塔鲁丁诺的法军,并夺取了法国运输物质和大炮。法国部队在遭受2500人死亡,被俘2000名,俄军失去了1200名,本尼格森本人在这壹次战役中被一发加农炮弹击伤了大腿。 俄罗斯的这一胜利,被以为有加速拿破仑退出莫斯科的决定 。 贝尼格森对于库图佐夫来讲,不是参谋长,也不是第一助手,而是一个竭力贬低元帅的阴谋家,千方百计想占据俄军第一把交椅。长期以来,库图佐夫从大局出发,对贝尼格森这种粗鲁的态度一再容忍,但是当他唱反调变成行动并有碍军务时,库图佐夫便把军权交给了值班将军。尔后,贝尼格森还是常与总司令元帅库图佐夫争吵,这使得他不得不退役。
1813年 4月28日,库图佐夫在追击拿破仑途中病死于德国的博莱斯瓦维茨城。贝尼格森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召回并负责指挥俄国军队。先后参加了吕岑、包岑等战役。并是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最后一天」总攻击指挥之一。因此战被亚历山大封为伯爵。在这以后,他奉命把达武逐出汉堡,他包围了达武一年之久,直到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军事行动结束为止。当时,他没有作战就占领了汉堡。为此,他要求给他新的荣誉和奖赏,结果获一级圣乔治勋章。1814年在贝萨拉比亚指挥南方军团,拿破仑百日王朝消失,全面和平后,1818年贝尼格森终于从俄军中除役。他回到他在汉诺威的庄园,晚年他完全丧失了视力,1826年10月2日在那里去世,去世前他把大部分家产都挥霍掉了,并把他的贫穷的孩子留在俄国服务。
传统婚俗: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的婚姻严格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主张门当户对,贵族不与平民、农奴通婚。男女婚姻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婚姻自由。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媒婆去的时间一般是逢单的日子(决不能在每月13号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进房后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而是称自己是猎人、朝圣者或商人等等,过一会才花言巧语地说明来意:"你家有个小鸽,我家有只小鹰,你家有只小貂,我家有个猎人,你家有个姑娘,我家有个小伙,咱们来结个亲。姑娘是支花,为何耽误在家。"一番说服后,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描写新娘婚后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么凉,又是那么黄/ 他们打发我这姑娘去挑水/ 我光着两只脚,没有鞋穿/ 我赤身露体,没有衣衫……。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妆多,车队就更长。
高潮是结婚的日子。当天早晨,新娘换上白纱做的结婚礼服,梳上已婚妇女的发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妇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这时,新郎、伴郎、媒人及亲朋好友分坐四辆马车而来,马车都用彩带、鲜花、树枝装饰得格外华丽。迎亲队伍要经过一番周折(用钱买路、寻新娘等)和逗趣哄闹之后方能进入新娘房内。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宗教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给新婚夫妇戴上婚冠,询问双方是否愿意与对方结合,为新人祈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习俗,只有在教堂举行过婚礼仪式、接受过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新郎家。宾客们在门前用面包和盐迎接新人,往他们身上撒麦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随后,盛大的婚宴开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圆面包是必备食品。上面饰有太阳、月亮、星星、鸽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随,相亲相爱。按照传统习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农家厨娘的妇女端上一瓦罐麦粥,请新人将粥喝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树林里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儿子,要是草地上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闺女"。席间,宾客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并高喊"苦哇,苦哇",让新人接吻。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坐在最显著位置的新人却不能走动,也不能随意吃喝。
狂欢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墙角或床上一定悬挂着箭,箭象征爱情。在俄罗斯的传说中,婚姻是由铁匠锤定的,而铁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丰收,因而箭也象征多子多福。箭还象征威力,守护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烛夜,新娘必须为新郎脱鞋,以示顺从。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娘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请女婿吃的头道菜是煎蛋,吃后女婿要把一枚硬币投入盛着葡萄酒的高脚杯里,并递给岳母,表示承认新娘的贞洁。
这是传统的结婚礼仪,礼节繁琐,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苏维埃时候婚俗:十月革命后,城市居民的订婚仪式很简单。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设茶点款待客人,时间一般选在婚前三个月内的某一天。这天未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亲宣布为女儿订婚,然后未婚夫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未来的女主人给客人们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酱,请客人们品尝自己亲手烤制的甜点。而客人们照例一边品尝,一边对未婚妻的手艺给予评价。
城市里婚礼也很简单:未婚夫妇先到市、区的民政机关登记,然后在亲友的陪同下分乘两辆汽车来到专为新婚夫妇举行婚礼而设的"幸福宫"。,新郎携新娘在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中走进大厅。新郎一般身着深色礼服,白色衬衫,站在新娘的右侧。新娘则一般穿白色婚纱,头带花环,手持花束。传统的花环由香橙花编成,或为蓓蕾,或半开。花束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编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征纯洁、温柔;玫瑰色象征青春。
婚礼主持人先询问未婚夫妇是否自愿结合,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请新郎新娘和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接着新人交换戒指,接受双方父母的祝福。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如初次见面的地方、经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纪念碑等地方献花,或在结婚林中植树。然后再回家或到餐厅举行婚宴和晚会与来宾欢庆。整个过程一般一天就结束了。农村婚礼保留了较多的传统礼节形式。
当代东正教婚礼: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地位在俄国逐渐上升,教堂婚礼也增多了。正教会禁止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因此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必须是经洗礼入教者,而且必须持有公民证和在官方民政部门办理的结婚证件。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须斋戒7-10天。新娘须穿着白色婚纱,也可着兰色、玫瑰红或淡褐**婚纱,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装。头上要有帽、盖头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装,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走进教堂。进入教堂后,新郎立于右侧,新娘立于左侧。神父问明他们确实同意结合之后,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祷上帝赐福,把点燃的蜡烛递到他们手中,把置于圣坛上的戒指戴在他们手上,之后新人相互三次交换戒指,各喝三小口红酒。然后新人亲吻耶酥和圣母像,接受在场者的祝福。仪式结束后,新人男右女左携手走出教堂。
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礼。
俄罗斯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据考证,酿酒业的出现归功于制蜜业的发展。在公元 880-890年,“蜜酒” медовуха开始在民间出售,其酿制工艺与葡萄酒极其类似,产生于921年的桦汁酒香气四溢,同时,人们开始在蜂蜜中加入啤酒花。
早在996年,民间就习惯对蜂蜜进行蒸煮。1284年,俄罗斯拥有了自己的啤酒。15世纪40-70年代,伏特加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被称为国酒的伏特加甚至被一些西方人当作了俄罗斯的代名词。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历史像俄罗斯这样——因对酒精的依赖而受到伤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对于真正的俄罗斯人来说,当伏特加摆在面前,总有道理来上一杯。
因此你可以讲,是俄罗斯人酿造了伏特加,但是伏特加却造就了俄罗斯历史。1876年,陀斯托耶夫斯基在《一个作家的日记》中抱怨道,伏特加把人们都变成了“畜生和动物”。但令人困扰的是,俄国得以维持强大国力的预算,接近一半来自于烧酒的税收。长此以往,“人民的未来将是一群道德败坏而且酩酊大醉的人”。
但是在今天的俄罗斯,少饮或不饮正在成为时尚,旧的饮酒文化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在私营企业里,在年轻人中间,人们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放弃了豪饮的做法。
大城市里的“新俄罗斯人”认为,传统的烂醉如泥等同于将酒精直接注射在血管里,而失去了对酒原本价值的体味。而更多的各种各样酒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下面对几种常见的酒略加介绍。
1 водка--伏特加。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的酒精,再用蒸馏水淡化至40°-60°,并经过活性炭过滤,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尤其是伏特加生产大国——俄罗斯生产的伏特加酒,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劲大冲鼻,火一般地刺激。
2 виски--威士忌。威士忌酒是以大麦、黑麦、燕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后放入橡木桶中陈酿、勾兑而成的一种酒精饮料。主要生产国为英语国家。酒精度数大概在40—60度之间。
3 вино--葡萄酒。指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全部发酵或者部分发酵得到的酒精度在7到22度之间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4 шампанское香槟酒。香槟可以称是葡萄酒中之王,只有来自法国香槟产区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槟这个名字!早期的香槟是无泡的,现在仍有无泡的香槟酒。不过全世界的人还是对有泡的香槟是比较熟悉。
5 анисовка--茴香苹果酒
6 аперитив--低度数的开胃酒。
7 бенедиктин--本尼迪克丁酒(法国蜜酒)
8 бормотуха--浆果酒
9 брага--家酿啤酒
10 буза--布扎
11 вермут--苦艾酒
12 вишнёвка--樱桃甜酒
13 возлияние--祭酒
14 глинтвейн--热红酒
15 грог--格罗格酒
16 десертный--甜酒
17 джин--杜松子酒,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所以被称为杜松子酒。在中国又被称为金酒、毡酒或琴酒。最初是作为利尿、清热的药剂使用,不久人们发现这种利尿剂香气和谐、口味协调、醇和温雅、酒体洁净,具有净、爽的自然风格,很快就被人们作为正式的酒精饮料饮用。杜松子酒的度数一般在35一55之间,酒度越高,其质量就越好。
18 ёрш--约尔什酒
19 жжёнка--热糖酒
20 запеканка—烧制的露酒
21 зубровка—茅香露酒
22 имбирное пиво—姜汁啤酒
23 кагор—卡格尔酒
24 коктейль—鸡尾酒。鸡尾酒是用几种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来的酒,多在饮用时临时调制。它是以朗姆酒,金酒、伏特加、威士忌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25 лафит—拉斐特酒
26 медовуха—蜜酒
27 молдавское вино--摩尔达维业果酒
28 мускат--麝香葡萄酒
29 наливка--果子酒,甜酒
30 перцовка--胡椒浸泡的酒
31 пиво--啤酒。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其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味﹐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维生素如维生素B、菸酸、泛酸以及矿物质等。
32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е питьё--药酒
33 померанцевая водка--酸橙酒
34 рейнвейн--莱茵葡萄酒
35 рислинг--李斯陵白葡萄酒
36 ром糖酒、罗姆酒
37 рябиновка花楸露酒
38 самогон家酿酒
39 коньяк白兰地酒
40 сидр西得尔酒
41 слащёная наливка加糖甜酒
42 сливянка李子露酒
43 херес核列斯酒
44 чихирь契希尔葡萄酒
45 ханжа中国烧酒
俄罗斯饮茶的记载始于1567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17世纪后期迅速普及到各个阶层。到19世纪,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词,连给小费也叫“给茶钱”。
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早餐时喝茶,一般吃夹火腿或腊肠的面包片、小馅饼。午餐后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时加果酱、奶油、柠檬汁等。特别是在星期天、节日或洗过热水澡后,更是喜欢。他们把喝茶作为饮食的补充,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许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家中做客时,主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主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喝茶可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连只有1600多人的乌德赫人也请一般客人及所有旅行者喝茶。来客时喝茶,主人往往端上甜点心、大蛋糕、大馅饼等,一直喝到宾主满意为止。
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特别是格鲁吉亚红茶。他们对中国的茉莉花茶很感兴趣,认为这种茶香飘四溢、沁人心脾。各地还有不同风俗的茶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俄罗斯饮茶十分考究,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碟很别致,因喝茶时习惯将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边。茶具有的喜欢中国陶瓷的,有的喜欢玻璃杯的。但最习惯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茶炊实际上是喝茶用的热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长期以来,茶炊是手工制作的,工艺颇为复杂。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厂才大批生产茶炊。起初,茶炊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圆形的、筒形的、锥形的、扇形的,还有两头尖中间大的酷似橄榄状的大桶。驰名全国的图拉市茶炊,是用银、铜、铁等各种金属原料和陶瓷制成的。稍后,出现了暖水瓶似的保温茶炊,内部为三格,第一格盛茶,第二格盛汤,第三格还可盛粥。现在使用的电茶炊,形状近似金银质的奖杯。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们常将茶炊的把手、支脚和龙头雕铸成金鱼、公鸡、海豚和狮子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茶炊上还常镌刻着隽永的词句,“火旺茶炊开,茶香客人尝”;“茶炊香飘风行客,云杉树下有天堂”。当主人将茶炊端到桌上,香飘居室满屋生辉。特别是冬季,窗外大雪纷飞,屋里炉火正红,坐上铜茶炊。一会儿便喷出蒸气,吱吱作响,桌上放着面包、方糖、果酱及各种甜食。俄罗斯人喝茶通常是用茶炊煮好茶,然后往杯中注入浓茶汁,再加开水,调到适当的浓度,饮茶的茶具一般很小,如同小酒杯一样,边倒边品尝边聊天,真是甜意浓浓,无话不谈。如果你想谈生意,此时正是大好时机。
倘若去俄罗斯人家做客,正赶上主人用茶,他们会热情地向客人让茶。此时,客人也应向主人打招呼:“茶加糖,祝喝茶愉快!”喝完茶后,客人应向主人致谢,可以说:“谢谢您的茶!谢谢您的款待!”
俄罗斯**《风暴之门》
2006年俄罗斯最新战争动作**,改编自俄国战争报告文学<连队消逝在天际>,讲述一个真实的事件,2000年2月俄某空降师 6连在高加索与车臣匪军的战斗,最后85名官兵英勇牺牲了。影片由《第九纵队》原班人马倾力打造,多位动作男星联合出演,有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开局》、《第九纵队》、《俄罗斯大亨》)、米盖尔·普莱切科夫(《第九纵队》)、米盖尔·叶弗里莫夫(《第九纵队》、《国家顾问》)、丹尼尔·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等等。《风暴之门》实际不是**,而是一部剧集,四集总计210分钟。这部战争题材的剧集讲述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官兵一段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守卫战。
片名:
译名:风暴之门
导演:
主演:安德烈·卡拉斯科
米盖尔·普莱切科夫
米盖尔·叶弗里莫夫
丹尼尔·斯塔科霍夫
类型:战争
片长:210分钟
国家:2006俄罗斯
格式:DVD-RMVB/700k
字幕:简体中文字幕
语言:俄文
影片简介故事发生在切克尼亚(Chechnya)叛乱时期,由陆军上尉多洛宁(Doronin)带领的战斗连,被派到一个四面环绕巨岩的狭窄山区,他们的首要任务看似很简单,即阻止一伙叛军匪徒通过这个峡谷。士兵们希望这次任务一切都能顺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职务,一些作着随时离开的打算,另一些人则期盼着爱人的来信……没料到由泰姆拉兹率领的叛军达到1000人,并很快地进入了他们所在的阵地,冲突迅速变成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些俄罗斯战士们能否坚持信念,与十倍数量的叛军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吗?
转贴:影片评论《风暴之门》的故事背景取材于车臣战争中的真实战役。车臣叛军与俄罗斯政府军的常年战争一直是神秘和遥远的,而这部**就将这个局部战争的细节平铺直述的摆在了观众眼前,即使是用于历史参考都有眉有眼。片中车臣叛军的组织性、对战争的专业性和哈萨克军人的凶残本性确实让人佩服当时普京总统对待车臣叛军绝决的魄力。更令人兴奋的是,片中前苏联常规军备的集体亮相是军事爱好者难得一见的诱人场面。以前从美片中看到了苏联制式武器不仅单一而且缺乏认真的描写,这对军事迷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本片可谓是苏式常规武器的集体检阅,从制式步枪AK74到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这些闻名世界的经典武器被无限度全方位的予以展现。片中 “米 24”强大的攻击力第一次作为**镜头有着强大的视觉震撼,了却我一桩曾经的心愿——“这个和阿帕奇直接对抗的家伙到底威力如何?”影片的战争场面相当真实客观,并且具备很强的可看性。片中寻找狙击手的一幕战争戏扣人心弦又惊险刺激,而森林中的侦察分队的遭遇战短兵相接之处惊心动魄,凶险之极。而最终的大决战宏观壮伟且触目惊心。由这些场面构成的《风暴之门》对于军事题材的爱好者来说完全是当下少有的选择。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前苏联常规武器和作战模式最全面系统化演练的一部战争**,尤其对于军事迷来说。
本片从风格上仿佛是美版《兄弟连》和国产《亮剑》的组合。三个半小时的**从俄军官兵的个人角度将战役从开始一直细化到结束。影片利用大量的闪回镜头交待人物的背景心理,而战争场面拍摄得宏大并且客观真实。《风暴之门》实际是俄罗斯的主旋律**。影片同样带着些许的官方色彩,讴歌国家的荣誉和政府的伟大(这应该是主旋律**的内核吧)。《风暴之门》的摄制手段并不高明,运用的技巧也很古老。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的精神力量都被渲染得合情合理,观后的感觉是感叹俄罗斯官兵为国而战的高风亮节。相对于国产主旋律题材的影片,《风暴之门》的摄制和创作真是需要国内相关人士和官员学习。终究真实可信没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可以获取观众的心。
这部战争片虽然在表现手法上过于老套,但对各种细节的真情流露之处还是比较自然,况且还有真实的大量的专业的战争场面作为**的突出卖点。因此,过一次战争瘾或了解一段历史都是观看本片的乐趣所在。可能由于主旋律的因素,影片并没有对车臣战争进行必要的反思,也没有对和平作出期盼和憧憬。这不得不算是一种遗憾。
我觉得现在俄罗斯在世界有多大影响力,普京就有多大影响力。
普京我们都很熟悉,俄罗斯总统,并且先后当了四次,我觉的这个就能凸显出普京在俄罗斯国内的影响力了,而自从普京当选总统以来,就一直致力让俄罗斯重回苏联的那种超级大国形态,并且,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也确实越来越好了,虽然并没有到苏联那种地步,但是现在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世界性强国了,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世界一流强国。
普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很大,外界评价普京是一位“铁腕总统”并且普京还数次登上美国的《时代》和《福布斯》榜单,这两个榜单在世界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而在中东地区,比如伊朗,背后的老大哥就是俄罗斯,也正是俄罗斯的存在,美国不敢对伊朗动手太过分,而伊朗却可以大大方方的还击,对美国来说是很憋屈的一件事情,普京上任以来,在对内对外的政治上都是很强硬的,不论是谁,美国也不例外,不然也不会被评为“铁腕总统”,正是这种强硬,让普京在世界的影响力变的更加大。
最近有一个新闻就是普京这两天去民间访问的时候,被一个28岁的俄罗斯美女求婚了,并且这两天这个新闻已经刷屏了,看到这个信息我不得不感叹下果然是战斗民族,真的胆大。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俄罗斯成就了普京还是普京成就了俄罗斯,但是仔细想的时候,就觉的他们俩谁也离不开谁,没俄罗斯,普京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啥,而没普京,谁也不知道现在俄罗斯会是啥样子的。
普京的影响力现在在世界已经是顶尖的了,并且我觉得随着俄罗斯的发展,普京在世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卓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中学期间,她深受《丹娘·索罗玛哈传略》一书的鼓舞。那位十月革命期间的乡村女教师、女布尔什维克的英雄事迹,深深地烙在了卓娅年轻的心中。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4个月后,正在读高中的卓娅自愿加入游击队,和她的战友们一起爬冰卧雪,顽强地坚持斗争。1941年11月26日深夜,在执行焚烧德寇后勤基地的战斗任务时,卓娅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卓娅想起了那位英勇就义的乡村女教师,于是自称“丹娘”,拒绝回答德寇的问题,没有泄露游击队的任何秘密。德寇使出了令人难以启齿的酷刑,也没有让这位年轻的女游击队员开口。最新资料记载,卓娅被扒下衣衫,被迫赤着双脚在雪地上跑来跑去,还惨遭纳粹匪徒发泄兽欲……
29日,德国法西斯架起了绞刑架。无所畏惧的女英雄站在架前大声疾呼:同志们!你们为什么愁苦地看着呀?你们壮起胆子来,奋斗吧,打击法西斯,放火烧他们,用毒药毒他们吧!”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卓娅用尽全力呼喊:“永别了,同志们!奋斗吧,不要怕……”
德国法西斯对卓娅的残酷迫害,激起苏联人民的无比愤恨和更大的斗争热情。有这样一种无从考证的说法:二战后期,斯大林曾签署过命令,拒绝参加绞死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有关分队任何官兵的投降,他们的下场只有被枪毙一种选择。
1942年1月27日,即卓娅牺牲地佩得里谢沃村解放的当天,苏联《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刊登题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丹娘!》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卓娅的英勇事迹。1942年2月16日,苏联政府追授她苏联英雄光荣称号,卓娅成为获得这一称号的首位苏联女性。广大苏联青年在卓娅英勇事迹的鼓舞下拿起武器奔向前线,其中包括卓娅的胞弟舒拉。舒拉在即将取得战争胜利的前夕,牺牲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1945年5月5日,即卫国战争胜利前四天,舒拉与卓娅一起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60年过去了,卓娅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纪念馆馆长介绍说,“苏联时期,每年平均有16万人前来凭吊英雄,如今虽然只有大约1万人来,但大部分都是自愿来的。”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主演:朱丽亚·奥蒙德
1885年,一个前往莫斯科的美国寡妇认识了俄罗斯军校学生安德烈·托尔斯泰,于是他们相恋了,但是他们最终没有结合,安德烈·托尔斯泰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当这个美国女人已经养大了一个他们的儿子,并且费劲周折前去西伯利亚找寻托尔斯泰想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最终和他擦肩而过。在这部**中,米哈尔科夫用镜头再次深情地描绘了如诗如画的俄罗斯大地,影片的幽默和活力是少见的,显示了作为俄罗斯当代大导演的米哈尔科夫的全部的美学理想和追求。
珍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冒牌女儿,来到俄罗斯充当交际花的角色,他们想获得俄罗斯皇家军校高级军官的支持,资助完成伐木机器“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制造。看似幽默的剧情设置,却可以带给观众俄罗斯人思想、俄罗斯皇家末期的深层背景、俄罗斯传统遭受工业社会冲击等等飞来头上的种种大帽子。
当军官领着安德列贸然来到珍的住处求婚时,也许一些印象又要发生变化。珍再一次意外的出现在安德列家中,这感情爆发的一刻,双方都有回避,安德列说那是不应该的,而珍也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还企图让安德列放弃。
《费加罗的婚礼》演出是一幕转折,安德列在演出时眼神几乎没有离开珍,幕间休息的时候安德列还是和珍发生了误会,珍对着门缝独自说除了发自肺腑的话。安德列在大雨滂沱中回到剧院上见到舞台下面的珍,画面中一直横着琴弓,安德列的唱着自己的未婚妻被伯爵抢走,眼里见到珍和大胡子窃窃私语,跑下台用琴弓打了他。接下来安德列被流放的一幕是煽情的高潮,流放西伯利亚在沙俄是一大传统,雾霭弥漫的车站,天真单纯的身影让我们感受俄罗斯大地的乡愁。安德列在拥挤的车厢里听到朋友们的歌声,唱起歌来,火车发动了,这一幕随着朋友们的身影隐没在雾霭中……
10年后“西伯利亚理发师”终于出现在草原上,但是当地民众看着这东西是都显出惊慌的神情,一个人还用手捂住小孩的眼睛。**用的是宏大的逃难场面来展现这一伐木机器的恐怖,“西伯利亚理发师”张牙舞爪,还有已经是珍丈夫的发明家的笑声,在西伯利亚丛林中大显神威。珍随着惊惶乱窜的人们,离开那里去寻找安德列,可是**没有让他们在10年后重逢,珍见到的是安德列10年间的一些照片。
然后画面依然切换到美国军营的新兵,他的教官终于被他执著的个性打动了,大家对莫扎特的看法达成了共识,教官在山顶见到已经比较苍老的珍,珍说出了他没有让安德列知道的秘密,那个固执的新兵是安德列的和她的孩子。 接下来回顾的片段里,其实当年珍来到西伯利亚虽然没有见到安德列,但是安德列却望着珍离开,在西伯利亚的荒凉原野上一个多情的眼神让绵长的心痛跨越了又一个十年。刹那动人的爱情火花没有熄灭,而且就像西伯利亚苍翠的森林一样历久弥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