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头戴金簪的预兆

梦见头戴金簪的预兆,第1张

1、梦见头戴金簪的预兆

基础运佳,故而可以安定发展,排除万难而成功,但因成功运不吉,是以难于再伸展,或陷于不测之灾难袭来之虑,若无凶数则可免忧,亦可康健无病。中吉

吉凶指数:76(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头戴金簪的宜忌

「宜」宜道歉,宜问路,宜还信用卡。

「忌」忌送行,忌赖床,忌主动埋单。

3、梦见头戴金簪是什么意思

做生意的人梦见头戴金簪,代表在很多阻碍中无法得利,再策划。

梦里的头通常象征权威和社会职位,而且和尊严、烦恼、聪明智慧等方面含义都有联系。

怀孕的人梦见头戴金簪,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南方少去,

恋爱中的人梦见头戴金簪,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本命年的人梦见头戴金簪,意味着有创业机会得财利,虽有是非之言无妨。

梦见头戴金簪,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幸运数字是4,吉祥色彩是蓝色,开运食物是鸡蛋

梦见头戴金簪,分隔两地的恋人很懂得驱散内心的孤独感,觉得自己如同恋爱中的宝贝一般备受对方的宠爱。遇到不错的合作伙伴,投资项目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生族经他人提醒,学习显得张驰有度,斩获颇多。

做生意的人梦见金簪子,代表解决困境,渐渐上轨道,顺利,慎防小人。

梦见头戴白布,今天要放开心胸做事呢!如果一心只想着回报的话,往往让前路越走越窄,人缘也不好呢!家人最近更加牵挂你了呢!夜归的话千万要记得给他们一个电话呢!家人中尤其是男性长辈出现意外的状况增加,他们身体潜在的隐患会在这个时期被诱发,小心地守护在他们身边吧!

出行的人梦见头戴孝,建议延后一两天出发即可。

出行的人梦见头戴花,建议遇雨则延期出发。

做生意的人梦见头戴白纱,代表先失后得,慎防官司、水火之灾,有财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头戴白花,说明只要不过刚强坚持已见,则婚姻可成。

怀孕的人梦见头戴花环,预示生男。秋占生女。

花一向代表喜事,梦见花是好运和发财的吉兆。

梦里的头通常象征权威和社会职位,而且和尊严、烦恼、聪明智慧等方面含义都有联系。

梦见头戴白纱,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红色,财位在正西方向,桃花位在西南方向,幸运数字是0,开运食物是胡椒

本命年的人梦见梦金簪子,意味着朋友之事少管,口舌是非难免。东方少去。

梦见头戴天线,今天的日子,就算身体在休息,你也没法让自己那些跳跃的想法安静下来呢!总是觉得有很多很好的计划赶着去实施,你的懒散休闲似乎一下就消失不见了呢!保管或经营他人财物的事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会自动找上门来,你要谨慎对待了!

梦见金簪,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3,财位在正西方向,桃花位在西南方向,吉祥色彩是红色,开运食物是

1、梦见金簪的预兆

有父祖余德所荫益,或由长辈爱护栽培,易向上发展,境遇安泰,虽无惊人成就,但可平顺而逐渐伸展,欣庆幸福长寿之兆。大吉昌

吉凶指数:96(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金簪的宜忌

「宜」宜探亲,宜读小说,宜迟到。

「忌」忌斥责不文明行为,忌泡脚,忌回忆怀旧。

3、梦见金簪是什么意思

恋爱中的人梦见金簪,说明双方能互相信任,有情人终成眷属。

梦见金簪,精神与身心状况良好,适合从事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最好的休_方式是去看看运动竞技,体会参与者的活力感,看看也觉得更有精神呢。还有重要的联络到来的可能,需要回电、回信的事情最好能在这两天回覆对方。不过在爱情方面却有被情人的举动刺伤的可能,难过的情绪找朋友倾吐一下,_闷在心里。

怀孕的人梦见金簪,预示生男,母体虚弱,春季生女。

本命年的人梦见金簪,意味着困难重重,诸事不顺,宜有信心度过难关。

做生意的人梦见金簪,代表运迟得财,不急为要。

梦见金簪,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3,财位在正西方向,桃花位在西南方向,吉祥色彩是红色,开运食物是

怀孕的人梦见捡到黄金手镯金簪子,预示生男。四月生女。

梦见去世的哥哥送我一个金簪子,按周易五行分析,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西南方向,幸运数字是1,吉祥色彩是蓝色,开运食物是黑豆

恋爱中的人梦见金簪子,说明虽然有观念上的偏差,沟通之后即好。

恋爱中的人梦见金簪子和银簪子,说明心情不稳定,忽冷忽热,互相信任婚姻可成。

本命年的人梦见金簪子和银簪子,意味着量入为出,不可大投资,退守为要,可保无灾。

恋爱中的人梦见头戴金簪,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上学的人梦见梦金簪子,意味着初次困难较多,有耐心不怕失败,等下次录取。

梦见捡到黄金手镯金簪子,流行的资讯里面存在着商机,做生意的你不妨和后辈聊聊天,他们看似稚气的想法有不错的提示作用!和对象交往稳定的你,有没有成立家庭的想法?最近的气氛比较适合考虑人生大事呢!

梦见黄金,预示会遭遇挫折。梦见有人送黄金给自己,可能会蒙受损失。女人梦见丢了黄金,预示添置新首饰。

上学的人梦见捡到黄金手镯金簪子,意味着未能如愿录取,文科再加强。

梦见哥哥或兄长,预示着全家人健康幸福,自己内心承受能力的增强。

本命年的人梦见金簪子,意味着在困难之中要坚持立场,最后得运得意。

本命年的人梦见捡到黄金手镯金簪子,意味着处事有恒心,于秋有波折,年终有丰收。

梦见去世的哥哥送我一个金簪子,已婚者因工作中的不如意而牵怒于另一半,这样虽得到一时痛快却也换来对方的疏远;未做好准备就不要急着出手,这两天可没有发财的好运喔!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让你尝到备受他人关注的感觉。

到锦衣之下,小编真的是非常的有话语权,因为在这个寒假当中,小编追了锦衣之下这部电视剧真的是觉得这部电视剧是一部良心好剧呀,里面虽然有的特效有点假,但是演员们的演技真的是没有话可以说的,在锦衣之下当中有一个片段是让小编特别想笑的,就是陆绎那个倒灌被别人下了迷药,昏倒之后就失忆了,那个片段真的是让小编要笑死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恢复了记忆,但是为了别人不看出破绽,故意装成8岁时候的样子,然后整蛊别人,那个时候小编觉得真的是很有趣。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特别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因为在这个剧当中,任嘉伦他的表现特别的优秀,他的眼神就很有戏,让人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眼中的感情,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会用眼神开车的男人,小编自从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真的体会到了这种感受,你能从他的眼神当中读出万千种情绪,能够清楚的明白了解到他当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他们的演技真的是没话说精湛的演技再让我们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了很好的体验所以非常感谢他们这种敬业的精神,希望他们以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可以表演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是金子总归是会发光的,当你默默的努力之后,打磨掉覆盖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尘土,你就会夜夜生辉,你就会让别人发现到你的存在,让自己变得无比的闪亮起来,所以说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自己,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存活,让更多人喜欢这个优秀的你。

好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了解到这里吧,我相信各位朋友肯定还会有更多不一样的看法,如果大家想要和我们分享,就可以在评论圈下方留言讨论哦。

第八集。莹心和澹台明朗联手想要害死澹台烬,但是澹台烬却没有被他们陷害成功。相反,澹台烬精明地化解危机,在莹心的饮品中下了迷药,导致她被吴总管带走并受到不幸的侮辱。这个经历彻底让莹心疯魔了。

澹台烬决心为自己所受到的侮辱报仇,他发誓要惩罚那些曾经凌辱过他,或者是企图杀害他的人,其中叶夕雾也不例外。

由于澹台烬的逃脱,盛王不得不对叶家进行惩罚,他将叶啸送去三法司拘留,并命令叶清宇迅速找到澹台烬以证明叶家没有向罪犯放任不管的嫌疑。盛王甚至特别强调,即使是有错杀叶家人的风险,也不能让澹台烬离开盛国。

廿白羽来给叶夕雾送餐,但在不备的时候被叶夕雾打昏了。原来,在这之前,靳兰安曾经找到叶夕雾,帮她解除了束缚她的绳索,并希望她尽快逃脱。为了给澹台烬提供更多能量,兰安命属下捕来了妖丹。她来看望澹台烬,帮他吸收妖丹。澹台烬趁机赠送给兰安一枚萱草生堂阶簪子,感谢她多年来的养育和帮助。

叶夕雾逃出船舱,意外躲到了船上舞姬所在之地,看到船上护卫在搜查自己,她只好穿上舞姬身份假扮舞姬躲在其中。此时兰安召唤舞姬给澹台烬献艺,叶夕雾混在其中还以为自己蒙混过关,却不知她早就被澹台烬发现,澹台烬为了为难叶夕雾,点名要求叶夕雾独舞一场。叶夕雾索性趁着独舞时间接近澹台烬,并趁机挟持澹台烬要求乘小船离开,可她一人力量难以对抗澹台烬。

澹台烬摆脱挟持之后令人围攻叶夕雾,本想活抓叶夕雾,但是却逼得叶夕雾跳下大船,澹台烬未能抓住叶夕雾,看到她消失在眼前,心内稍有波澜。萧凛为了给叶家脱罪,想要代替叶清宇前去追查澹台烬,萧凛认为叶家父子是盛国难得的将帅之才,有他们在,盛国可安。盛王认为叶家暂时还有用,答应对叶家小惩大诫一番。

澹台明朗虽然登基为帝,但是始终忌惮澹台烬,而这根本原因在于澹台无极生前始终在意澹台烬母妃,这也激怒澹台明朗,将本就重病的澹台无极直接掐死。澹台烬手下在河中找到叶夕雾,叶夕雾虽然呛水但是并无生命危险。澹台烬误以为真,带人前来却遭暗算,他不仅服了毒妖丹还被毒针毒伤了眼睛,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危机关头兰安竟然挟持他讨好澹台明朗。

兰安之所以如此做就是为了将女儿扶崖带回,澹台明朗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弟弟澹台烬,他痛恨澹台烬母子,他认为当年是澹台烬母亲柔妃害死自己的母后,更令他在宫中备受为难,后来更是意外跌入炭盆烧伤发肤,更是让景王对其厌弃。他将一切的过错都归到了澹台烬母子身上,如今他想用炭盆烧伤澹台烬,让他知道被烧伤的滋味。

澹台烬坦言今日难逃一劫,但是他想在临死之前了解心中疑惑,他询问兰安为何要背叛自己,兰安解释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扶崖才让她背叛了澹台烬,而莹心的遭遇也让她明白澹台烬压根没有良心,她发觉叶夕雾对澹台烬而言是特别的,所以才利用叶夕雾设计了澹台烬。兰安并不后悔背叛澹台烬,澹台烬最终对其失望,狠心利用毒虫将其杀害。

兰安死后,澹台烬不惧体内毒发拼尽全力对抗澹台明朗,为了能解毒,他割血放毒,随后更是坠入墨河中。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出生行伍家庭,长于湘西边域,只具在高小文化去孤身闯荡都市,而且在大家云集 的现代文坛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最后,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还是在绝境中立定了脚跟,并且终于在文学的山冈上留下 一片美丽的森林。

  沈从文一生创作颇丰,尤其在三十年代,更是创作的高峰时期,重要的代表作((边城))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在沈从文诗意的文学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如此美的人性,如此淡的意境,如此清的氛围,如此醇的回味而已沉醉其中。

  ((边城)),代表着典型的湘西式的人生形式。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在((边城))中,沈从文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美。作者在描写时又是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的,这就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体现了小说清新、淡远的田园牧歌情调。由于沈从文在作品中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使得((边城))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产生了一种诗化的效果。使人联想到东晋的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情景,两者都是作者在对社会现实的极端失望与不满之中对心灵深处“人性乌托邦”的建构。所不同的是,陶渊明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作者想像中的理想化世界,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则是真实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生活过的、记忆中的山山水水正是沈从文漂泊流浪的最后家园,是其最温暖的心灵寄托。他笔下所表达的游子对自然的渴望和回忆,满怀深情地描摹熟悉的田园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感人的诗。作者笔下的灵山秀水其实是心灵与生命的栖所,也正是沈从文为自己设置的最后的真正精神家园。如果说沈从文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这里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如果不是“原始的”也是一种“原本”的生命样态,它用不着和儒家的“入世”相对立而存在。(当然这里所强调的是一种不同的精神特质,它们并不可以 拿来对苗族、土家族人的生活状态和历史境遇,做简单的“诗意化”的诠释。)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以较多的篇幅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不幸和阶级压迫的深重,然而这些描写与揭露又大都是熔铸在民俗描写之中的。他的这些小说,没有浓烈的“火药味”,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更没有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政治说教,而恰恰就是在这种看似轻快、充满诗意的民俗风情的笔调中,作者给我们拉开了湘西人民的帷幕。

  ((边城))中少女翠翠的爱情观和爱情经历,单纯而美丽,有着未受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在沈从文的文学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禽兽在做梦,草木能谈吐,大自然的“神性”成为乡土世界沉默的主宰。那么,沈从文意图在他的宁静超脱的作品中寄寓什么样的主题呢?是“人性“。沈从文在他((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言明:“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下、能够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均匀,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那么,我们有必要追问的是沈从文是不是以“人性”的小庙的构造回避可能存在的残酷现实,从而“美化落后”“诗化麻木”呢?如果这样看待沈从文的文学作品,确实是过于粗暴简单了。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也在述说着某种 无法抗拒的悲凉。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亲人的死亡和情人的离去的现实面前,在也宣告了诗意的神话的破灭了吗?而沈从文的另一名篇《丈夫》,几乎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乡村底层人物的一曲悲歌。进入乡土文学纯美境界的沈从文,不是不懂社会的苦痛,只不过他是以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的边缘性异质性的乡土文化的叙述,显示处于弱势的边缘文化中沉静深远的生命力量,从而内在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种种弊端构成了超越性的批判。〈〈丈夫〉〉描绘的是当时流行于湘西的一种典妻与卖*相结合的、腐朽的、由于经济剥削、社会黑暗造成的悲剧性恶俗。它以两性关系的商品化、于人的尊严存在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叙述了一位青年“丈夫”从乡间来到妻子“做生意”的“花船”,在一天一夜间耳闻目睹了妻子受践踏于蹂躏的生活,终于从麻木到觉醒,带着妻子返回家乡的故事。它批判了腐朽的社会和政治经济制度扼杀人性的罪恶,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心声。

  由于湘西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样的丈夫在黄庄多着”呢!它说明“许多年轻丈夫,在娶媳妇之后,把她送出来”卖身已在湘西相沿成俗。难道真是丈夫请愿,妻子自甘沉沦,让人蹂躏?作品中给蜗牛道出了原委:“地方实在太穷了,一点点收成照例要被上面的人拿去一大半,手足贴地的乡下人。任你如何勤省耐劳的干做,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既或用红薯叶和糠灰拌和充饥,总还是不容易对付下去。”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造成了两类扭曲的人:一类是作品中的水保、巡官、士兵、他们栖身于腐朽政权的卵翼之下,无度地对劳动人民进行物质榨取,尔后又用榨取来的金钱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和蹂躏;一类遍是如同“丈夫”一样的贫苦农民,他们倍受物质压迫和情感折磨。正是由于这双重压迫的惨重,无路可走,他们才做出了任何人都不请愿做出的事来。这是怎样一种人生啊!丈夫惦念妻子,远道而来,可职能眼看着妻子被酒鬼、恶棍践踏而却无权干涉,更无力庇护,他娶妻却无法养活她,有了家却无力维系这个家。“丈夫”的良知终于觉醒,带着妻子没有生息的离开了这个洒满泪水的地方。但是,这远没有结果,老七不是出来“求生”才由乡村来到城市的吗?现在却又回到那个“实在太穷”的地方去。这无疑是从一个火坑往另一个火坑里跳。我认为,这正是作者的用意和高明之处,他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严肃而又痛苦的社会主题,在“现代文明”的污染下,在残酷的阶级压迫下,人站立的大地上,哪里还有一块放得下“诺亚方舟”的净土。因此,我说,〈〈丈夫〉〉通过三十年代初向心城乡生活的真实描绘,抒写出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人生的伟大悲哀。

  然而,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不仅给我们披露了湘西的落后的陋俗恶风,而且同时他又同那深情、婉转的笔调给我们摹绘了湘西的民俗美。美不是空灵的抽象物,它是具体而生动的,民俗当然亦如此。民俗就其性质来说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但这浓烈的民俗意识往往都是凝聚在一定的物质形式上,无论是在吃、住、行的物质生活中,还是在婚丧嫁聚、岁时节令、以及人生礼仪等事象中,民俗美的本质都存在与具体感人的审美对象中,当人们把这些风俗意象作为审美观照时,人们便会感到这些风俗事象的民俗美。

  沈从文的家乡流传着许多民歌,并盛行唱山歌的风俗。在他的作品中真切地表现了着一民俗事象。《边城》中的老船夫便“提到本城人二十前唱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边地。”《长河》、《三三》、《萧萧》、《秋》、《雨后》等作品中都较多地反映了当地唱民歌的风俗,使人一进入这些作品,就如同到了家乡,领悟到一种特殊的边地风情。《雨后》中,四狗唱到:“大姐走路笑笑底,一队奶子翘翘底,心想用手摸一摸,心子只是跳跳底。”这首民歌看似轻佻,但它却是发自那个被压仰的年代的年轻人的心灵深处,是一种生命力的搏动。虽是山歌俚语,却为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染上了一层古老牧歌的彩晕。《边城》中,翠翠在姐夫进城,自己渡口守船时所唱的那首充满稚气的民歌更是令人难忘:“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姐莫得什么戴,耳朵上常年戴条豆芽菜。”这首不完整的民歌,恰恰在无所谓、不完整中给人一种“残缺美”,这种无意识的轻歌曼叹,唱出了翠翠面对贫富差别的现实不满,唱出了她的忧虑和愤怒。

  表达男女之间真挚、炽烈爱情的情歌,在民歌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这些情歌大多是健康、优美、动人的,湘西人民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在其中得到了直接的表现。沈从文在描写爱情的小说中、引用了相当数量的这些民歌,如《龙朱》、《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等,其中都有优美、动人的情歌同人物的激情在共同的燃烧着。这些作品中溶入民歌成分后,使得作者要极力渲染的那种边地人民的心灵美、人情美、民俗美更加浓郁了。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也没有放过这一民俗事象的描写,而是极力描摹,使其成为自己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在小说《边城》中,作者就较为细腻地描绘了湘西端午节赛龙舟中人们的装束、打扮到龙舟的形状,及其龙舟竞发的场面都刻划得细致入微。那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色的龙舟,头上和腰间缠着红布的青年浆手,那起劲的鼓声,离弦而发的长龙,还有两岸无数“观战”的人的喊呐助威,那火红得近似疯狂的抢鸭子的场面,甚至还没有尽兴的赛手们的月夜下玩上个半夜,这一切疯狂的场面,古老而健康的风俗,正反映了湘西人民的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湘西阮水一带特有的地方风情,湘西人民的粗犷放达的性格和心理,不都在这龙舟竞渡的民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吗?

  沈从文的作品之所以能飞跃国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正是由于它具有相当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正是因为这些民族特色,大大增加了他的小说的风采和艺术魅力。这使我更坚信了:艺术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

  沈从文对湘西人民淳朴的风俗表现了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态,这些同样在他的湘西题材的作品中有较多的表现。这可用婚时民俗来加以说明,婚时民俗是指人们在举行婚时的民俗,这种民俗各地不尽相同,自然湘西也就是它与其它地方不同的婚时民俗。在小说《雪晴》中,作者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出打猎的青年,偶然闯入了一个正在办喜事的人家,因此,他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照理说,主人晚上完全可以拒绝他的留宿,可是主人不仅安排他住下,而且还在他的枕头下放了一包金糖。原来这是主人怕客人醒来时,有所见闻,而不知忌讳信口胡说,所以用这甜甜的寸金糖来封住了嘴。哦,这是多么诙谐、多么轻松,就是这样一种风俗也那样倾心。“一切离不了象征,唯其象征,简单仪式中即充满了牧歌的情趣。”这是一幅多么动人、何其浓郁的湘西俗画,这善真、这极美,又是多么令人心往。

  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色彩,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湘西人民的悲苦与期望,这些民俗的描写和渲染,并非作家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而作的“文字游戏”,而是作家的情思所致,是与作品的整体有机结合的,它是一种气氛,一种氛围浸润中的环境,人物便在这种已经情绪化了的环境中活动、生息、创造、哀怨、抗争,沈从文的作品之所以能飞跃国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正是因为由于它具有相当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正是因为这些特色,大大增加了他的小说的风采和艺术魅力。这使我更坚信了:艺术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

  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从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质”。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不过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隐痛:“黄麂一样……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苗族先人在汉族的压力下,从中原地区向洞庭湖地区迁徙,并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里。深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和自由天地,在这里他们是“在家的”。翠翠的形象取材于泸溪绒线铺的女孩、青岛崂山的乡村女子和“身边的新妇”沈夫人。《边城》里的爱情故事,讨论的是文化问题,性的话语和文化的话语交织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从文的文化恋母情结,铭刻下沈从文对湘西苗族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翠翠的身世是个悲剧,翠翠的父亲是个绿营屯戊军人,严格地说,对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种异质(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汉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产物。从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以及这种权力关系在苗/汉文化关系上的历史冲突和历史悲剧(如乾嘉苗民起义)。

  翠翠这个无所归依的孤雏无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

  “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长大成人,一转眼便十三岁了。”爷爷这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爷爷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轻”的形象的说明。爷爷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剧,“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年迈衰老的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爷爷死了”,翠翠这个历史的孤儿能否加入到新的历史的脚步中去呢?

  黄狗与苗族盘犬崇拜和犬始祖神话有关,也与二老傩送有关。《边城》第十节,二老划龙舟翻船落水,翠翠斥黄狗说:“得了,装什么疯,你又不划船,谁要你落水呢?”又《凤子》第三章,绅士将他的狗取名为“傩送”——“那绅士把信件接到手上,吩咐那只较大的狗:‘傩送,开门去罢’。”白塔苗族传统价值观念的象征,如风俗淳朴、重义轻利等,也就是沈从文说的“正直素朴人情美”。

  渡船这只方头渡船很有特点:船上立一枝竹竿,挂一个铁环,在两岸牵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牵船来回过渡——这是一个封闭、单调的意象,是一种与河流(线性时间、一元历史)无关的存在状态,隐喻苗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时间观翠翠“轻轻哼着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请神的歌玩”,请张果老、铁拐李、关夫子、尉迟公、洪秀全、李鸿章等“云端下降慢慢行”,“今来坐席又何妨!”——这是一种原始的时间意识,在这里,所有的时间段落:过去、现在、未来都共时性地展现。以祖先崇拜和原型回归为基础的时间描述,通过节日期间的神话和礼仪庆祝活动,不断地获得再生。

  边城的人们用端午、中秋、过年等周期循环的节日记录时间,汉族的改朝换代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西历(公元纪年)还没有进入边城,以西方的眼光看来,“边城”在世界历史之外。

  在不舍昼夜的川流上,翠翠一家守着渡船,日复一日地,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守护着翠翠的梦(翠翠在白塔下午睡,梦里为山鸟歌声所浮)。

  (二)

  翠翠大了,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看到团总家王**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心中有些韵羡、发痴。“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没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翠翠通过与其他女孩的区别来认识自己,这是形成“自我”的必然途径。 船总顺顺家向翠翠提亲,翠翠想到许多事:“老虎咬人的故事,与人对骂时四句头的山歌,造纸作坊中的方坑,铁工厂熔铁炉里泄出的铁浆……”“老虎咬人的故事”与团总王**有关。王**以碾房陪嫁与二老攀亲的事重重地压在翠翠心上,“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派第一”,这是翠翠对“碾房陪嫁”这件事的虚幻的超越。

  “四句头的山歌是看牛、砍柴、割猪草的小孩子随口乱唱的”——翠翠其实仍未脱离童雏状态。

  “方坑”与性有关(凹形物),也与死亡有关(爷爷的坟是“方阱”)。从某种意义上说,翠翠(苗族文化)的新生、成人,就是爷爷(苗族古老历史)的死亡。“铁浆”是少女发育成熟,性的觉醒——翠翠处于少女和**的边缘。

  翠翠的年龄——十五六岁的少女——很关键。湘西苗族文化的这种“本质”(少女),是沈从文用作为“他者”的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或者说,在这里,湘西苗族文化被“少女化”了。用(日本)竹内好的话来说:对非西方民族而言,“现代性”首先意味着一种自己的主体性被剥夺的状态。

  翠翠和大老二老的关系是黑格尔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关系:翠翠是少女、被看者(spectacle)和听者,大老二老是男人、看者(spectator,大老二老都夸过翠翠长得好看)和说者(说媒和唱歌)。翠翠只有得到男性(汉族、西方)的唤醒和肯定,才能从少女长大成人,才具有成人才有的“主体性”。翠翠爱情的美满,既是翠翠个人的成人仪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在这里,翠翠个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与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通过个人的经历展现民族的自我改造,这是成长小说(德语bildungsroman)的模式,当然,在《边城》的结尾,翠翠的成长并没有完成。

  大老二老同时爱上翠翠,这是两种文化观念为争夺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的归属权而发生的历史冲突。大老二老的形象以及他们对翠翠的不同的“看法”和“说法”,应该按照“国家话语密码”来解读。

  (三)

  大老象父亲——船总顺顺。

  沈从文说顺顺的原型是《往事》(1926.11)中的“长子四叔”。

  《往事》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是:沈从文和他大哥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长子四叔从城里担到乡下。《往事》中的人物关系是:长子四叔—大哥—二哥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物关系是:顺顺—大老天保—二老傩送。《边城》里大老二老的隐喻已经呼之欲出了。不过,在我看来,顺顺这个形象是“湘西王”陈渠珍的隐喻。

  船总顺顺,是“一个前清时便在营伍中混过日子来的人物,革命时在著名的陆军四十九标做个什长”,做码头执事人的代替者时,还只五十岁。

  “湘西王”陈渠珍(1882~1952),凤凰人,1906年任陆军四十九标队官,1920年代替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领湘西军政时38岁。在当时湘西军政人员心目中,是个“父亲”的形象。沈从文在《从文自传》、《湘西》等许多作品里,对陈渠珍表示过钦佩之情。《长河题记》里的一段话,对陈渠珍和顺顺都适用:“地方上年事较长的,体力日渐衰竭,情感已近于凝固,自有不可免的保守性。唯其如此,多少尚保留一些治事作人的优美崇高风度”。

  “大老”的形象,是在陈渠珍的湘西军人政权里,与沈从文大致同龄的湘西同乡军人的隐喻。从某种意义上说,沈从文的大哥沈云麓、表兄黄玉书、堂兄沈万林、好友陆以及湘西青年军官顾家齐、戴季韬等都是“大老”的原型。

  大老为人处事象顺顺,他说:“翠翠太娇了,我担心她只宜于听点茶峒人的歌声,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妇的一切正经事。我要个能听我唱歌的情人,却更不能缺少个料理家务的媳妇。”对于娶了翠翠以后的生活,大老是这样设想的:“若事情弄好了,我应当接那个老的手划渡船了。我喜欢这个事情,我还想把碧溪咀两个山头买过来,在界线上种大南竹,围着这条小溪作为我的砦子!”大老的想法很容易让人想起1923年陈渠珍的“湘西自治”。1920年陈渠珍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后,整军经武,剿抚兼施,统一了湘西。他提出“保境息民”的口号,在湘西这个独立王国里关起门来建设湘西。陈渠珍兴办教育,设立了师范讲习所,联合模范中学,中级女校,职业女校等,兴办各种工厂、实业、林场等,成立了湘西农村银行和湘西农村研究所等。陈渠珍的“湘西自治”是湘西走向近代的重要一页。当然,陈也有保守的一面。他根据湘西各自然村寨多系同姓家族的特点,效法古代部族制进行统治:以同一家族组成大保或联保;其下为若干同姓的自然村寨,相当于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以下又编为“十户一联”的所谓小家庭;若干部族联合组成行政乡,乡长由陈渠珍直接任免。这样层层设网,最后由陈总揽。因此有人比喻陈是“湘西土酋长”。湘西人也被人称为“中国式哥萨克”。

  大老托保山说媒向翠翠求婚,未得结果。他自知唱歌不是二老敌手,于是自弃离开了茶峒。大老在茨滩淹死了,似乎很偶然。后来二老说:“老家伙(按,指爷爷)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这句话值得深思。爷爷是苗族古老历史的隐喻,大老的死,蕴含着某种必然。

  《长河·题记》里说:“一九三四年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当时我认为唯一有希望的,是几个年富力强,单纯头脑中还可培养点高尚理想的年青军官。然而在他们那个环境中,竟象是什么事都无从作。地方明日的困难,必须应付,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可毫无方法预先在人事上有所准备。因此我写了个小说,取名《边城》,写了个游记,取名《湘行散记》,两个作品中都有军人露面。在《边城》题记上,且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沈从文这次回湘西,正是写作《边城》的时候。湘西的古老传统,在“现代”的冲击下“几几乎消失无余”的现状;沈从文对曾抱有唯一希望的年轻军官的失望;和沈从文对“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沈从文写作《边城》的根本动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翠翠、大老、二老三个形象分别表达出来。

  《边城》题记里说:“我的祖父、父亲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一个传奇的本事》里说:“……由于这么一种离奇的传统,一切年轻人的出路,都不免寄托在军官上。一切聪明才智及优秀禀赋,也都一律归纳吸收于这个虽庞大实简单的组织中,并陆续消耗于组织中。而这个组织于国内省内,却又若完全孤立或游离,无所属亦无所归。……接田(按,指田应诏)手的陈渠珍,头脑较新,野心却并不大,事实上心理上还是‘孤立割据自保’占上风。……这自然就有了问题,即对内为进步滞塞,不能配合实力作其他任何改进设计。……他本人自律甚严而且好学,新旧书都读得有一定水平,却并不鼓励部下也读书。因此军官日多而读书人日少,必然无从应付时变。对外则保持一贯孤立状态,多误会,多忌讳,实力越来越增加,和各方面组织关系隔绝,本身实力越大,也只是越增加困难。……我想起我生长那个小小山城两世纪以来的种种过去。……在社会变迁中,我那家乡和其他地方青年的生和死,因这生死交替于每一片土地上流的无辜的血,这血泪更如何增加了明日进步举足的困难。我想起这个社会背景发展中对青年一代所形成的情绪、愿望和动力,既缺少真正伟大思想家的引导与归纳,许多人活力充沛而常常不知如何有效发挥,结果便不免依然一个个消耗结束于近乎周期性悲剧宿命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老”即使不死于急流,也必然糊里糊涂地死于各种内战和仇杀(如沈的堂兄沈万林和满叔远的哥哥等),或者为时间和鸦片所毁(如“爱惜鼻子的朋友”印瞎子和“老伴”赵开明等)。悲剧是宿命的。

  沈从文敏锐地看到了“大老们”的悲剧性命运,他不愿大老得到翠翠。在沈从文看来,大老不可能使翠翠得到“主体性”,不可能使湘西走向现代,因此让大老在急流中死去。这是沈从文以西方的眼光,对以陈渠珍为代表的湘西同乡大老们的深刻的文化批判(“国民性”批判)。

  沈从文以湘西军人、水手、农夫为主角的作品如《会明》、《柏子》、《连长》、《传奇不奇》、《顾问官》、《张大相》、《贵生》、《一个传奇的本事》、《湘行散记》里的《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老伴》等为我们描绘了各种“大老”的形象,可以看作“大老系列”,对此,当另有专文讨论。

司马相如为卓文君作《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两人私奔,从此白首不离。

温庭筠用相思的红豆深深埋进骨制的骰内,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几分相思入骨,化为柔肠。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我想和你一同化为满天的星河,不求时刻相随,但求天长地久与君相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我对你的爱像是丝结成的网,千结万结,情意难绝。

这些绝美的诗句都是古人用来传情说爱的诗句,这些诗句中镌刻了他们对爱人深刻的爱。古人表达自己的爱恋不像现代人一样,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令人艳羡。

张敞为他的妻子日日画眉,李清超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王戎和他的妻子以卿相称,这些深情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圆满的爱情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能寻得一个像卓文君一样愿意抛下家人与情郎私奔的人寥寥无几,用情至深的人也屈指可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的深情,有几人能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相思也是缱绻入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诺言,多少人坚持了下来?有些人不过是空口一说,有些人却用余生去兑现承诺。

沈复和陈芸从小一同长大,两小无嫌。“青梅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年幼的沈复坚定地向母亲说出:“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的时候,不知心中满溢的是怎样的柔情。淑姊为沈复做鞋,为其藏粥,却又因小儿女的羞涩每每躲着沈复,不肯相见。新婚燕尔,初尝柔情,“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沈复还为自己和妻子镌刻下“生生世世为夫妇”两枚印章,祈求白头偕老,来世续缘。陈芸爱吃腐乳和虾卤瓜,沈复本来最是讨厌这两种食物,却被妻子强行塞入口中,曾经不喜欢的食物在妻子的陪伴下似乎也变得甘甜起来,不是口味的改变,却是情意的相投。

两人亲手画下鹤发童颜的月老图,希冀来世的相聚,此生我为女子无法伴卿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那便待卿两鬓斑白后再相携共访灵山。“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沈复还让陈芸冠他冠,衣他衣,乔装化女为男,相随出外游乐。两人的爱情故事也被沈复记述在《浮生六记》中,让后世人为他们的爱情祝福。

美好的爱情不是都能获得美满的结局。归有光就经历了丧妻的痛苦。曾经在项脊轩中伴随归有光的妻子已经离去,只剩下妻子去世那一年自己种下的树还陪伴着他,妻子离开许久了,树也已经成为了参天之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当年深厚的情意,这棵茁壮的枇杷树能不能转达给妻子呢?

  1

  十一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

  十三 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的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

  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走过去才晓得翠翠已哭了许久。

  十四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

  十六 有人在溪边大声喊渡船过渡,祖父匆匆出去了。翠翠坐在那屋角隅稻草上,心中极乱,等等还不见祖父回来,就哭起来了。

  二十 翠翠看看屋前悬崖并不崩坍,故当时还不注意渡船的失去。但再过一阵,她上下搜索不到这东西,无意中回头一看,屋后白塔已不见了。一惊非同小可,赶忙向屋后跑去,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

  翠翠于是大哭起来。

  过一阵,有从茶峒过川东跑差事的人,到了溪边,隔溪喊过渡,翠翠正在灶边一面哭着一面烧水预备为死去的祖父抹澡。

  那人以为老船夫一家还不醒,急于过河,喊叫不应,就抛掷小石头过溪,打到屋顶上。翠翠鼻涕眼泪成一片的走出来,跑到溪边高崖前站定。

  “喂,不早了!把船划过来!”

  “船跑了!”

  “你爷爷做什么事情去了呢?他管船,有责任!”

  “他管船,管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

  翠翠一面向隔溪人说着一面大哭起来。那人知道老船夫死了,得进城去报信,就说:“真死了吗?不要哭吧,我回去通知他们,要他们弄条船带东西来!”

  那人回到茶峒城边时,一见熟人就报告这件事,不多久,全茶峒城里外都知道这个消息了。河街上船总顺顺,派人找了一只空船,带了副白木匣子,即刻向碧溪岨撑去。城中杨马兵却同一个老军人,赶到碧溪岨去,砍了几十根大毛竹,用葛藤

  编作筏子,作为来往过渡的临时渡船。筏子编好后,撑了那个东西,到翠翠家中那一边岸下,留老兵守竹筏来往渡人,自己跑到翠翠家去看那个死者,眼泪湿莹莹的,摸了一会躺在床上硬僵僵的老友,又赶忙着做些应做的事情。到后帮忙的人来了,

  从大河船上运来棺木也来了,住在城中的老道士,还带了许多法器,一件旧麻布道袍,并提了一只大公鸡,来尽义务办理念经起水诸事,也从筏上渡过来了。家中人出出进进,翠翠只坐在灶边矮凳上呜呜的哭着。

  ……

  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时也忙了一整天,到这时已倦极,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两长年同马兵吃了宵夜,喝过两杯酒,精神还虎虎的,便轮流把丧堂歌唱下去。但只一会儿,翠翠又醒了,仿佛梦到什么,惊醒后明白祖父已死,于是又幽幽的哭起来。

  ……

  翠翠默默的回到祖父棺木前面,坐在地上又呜咽起来。守在屋中两个长年已睡着了。

  二十一 因为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事情,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

  2

  以唱歌表达心情。

  如: 今天过渡的人特别多,其中女孩子比平时更多,翠翠既在船上拉缆子摆渡,故见到什么好看的,极古怪的,人乖的,眼睛眶子红红的,莫不在记忆中留下个印象。无人过渡时,等着祖父祖父又不来,便尽只反复温习这些女孩子的神气。且轻轻的无所谓的唱着:

  “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没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

  ……

  那首歌声音既极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这歌,翠翠觉得心上有一丝

  儿凄凉。她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田其中的火燎同鼓角。

  爷爷也唱歌——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天保和傩送用来表达爱意——

  “马路呢,那老的说若走马路,得在碧溪岨对溪高崖上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把翠翠心唱软,翠翠就归我了。”

  第一晚站在对面悬崖半腰的人有两个:天保和傩送。

  站在那唱歌的只有傩送。

  这段歌声的写法采取了比喻和侧面描写——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文中多处写到会唱歌的就是竹雀。如:“算了吧,你把宝贝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

  3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在此祥和安宁的气氛下,翠翠却连生伤感。

  5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

  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

  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

  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

  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人!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大长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

  雨落个不止,溪面一起烟。翠翠在船上无事可作时,便算着老船夫的行程。她知道他这一去应到什么地方碰到什么人,谈些什么话,这一天城门边应当是些什么情形,河街上应当是些什么情形,“心中一本册”,她完全如同眼见到的那么明明白白。她又知道祖父的脾气,一见城中相熟粮子上人物,不管是马夫火夫,总会把过节时应有的颂祝说出。这边说,“副爷,你过节吃饱喝饱!”那一个便也将说,“划船的,你吃饱喝饱!”这边若说着如上的话,那边人说,“有什么可以吃饱喝饱?四两肉,两碗酒,既不会饱也不会醉!”那么,祖父必很诚实邀请这熟人过碧溪岨喝个够量。倘若有人当时就想喝一口祖父葫芦中的酒,这老船夫也从不吝啬,必很快的就把葫芦递过去。酒喝过了,那兵营中人卷舌子舔着嘴唇,称赞酒好,于是又必被勒迫着喝第二口。酒在这种情形下少起来了,就又跑到原来铺上去,加满为止。翠翠且知道祖父还会到码头上去同刚拢岸一天两天的上水船水手谈谈话,问问下河的米价盐价,有时且弯着腰钻进那带有海带鱿鱼味,以及其他油味、醋味、柴烟味的船舱里去,水手们从小坛中抓出一把红枣,递给老船夫,过一阵,等到祖父回家被翠翠埋怨时,这红枣便成为祖父与翠翠和解的东西。祖父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祖父虽嚷着“我带了那么一大堆,回去会把老骨头压断”,可是不管如何,这些东西多少总得领点情。走到卖肉案桌边去,他想“买肉”人家却不愿接钱,屠户若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那屠户说,“爷爷,你为人那么硬算什么?又不是要你去做犁口耕田!”但不行,他以为这是血钱,不比别的事情,你不收钱他会把钱预先算好,猛的把钱掷到大而长的钱筒里去,攫了肉就走去的。卖肉的明白他那种性情,到他称肉时总选取最好的一处,且把分量故意加多,他见及时却将说:“喂喂,大老板,我不要你那些好处!腿上的肉是城里人炒鱿鱼肉丝用的肉,莫同我开玩笑!我要夹项肉,我要浓的糯的,我是个划船人,我要拿去炖葫萝卜喝酒的!”得了肉,把钱交过手时,自己先数一次,又嘱咐屠户再数,屠户却照例不理会他,把一手钱哗的向长竹筒口丢去,他于是简直是妩媚的微笑着走了。屠户与其他买肉人,见到他这种神气,必笑个不止……

  翠翠还知道祖父必到河街上顺顺家里去。

  翠翠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心中很快乐,好象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

  翠翠想:“白鸡关真出老虎吗?”她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白鸡关。白鸡关是酉水中部一个地名,离茶峒两百多里路!

  于是又想:“三十二个人摇六匹橹,上水走风时张起个大篷,一百幅白布铺成的一片东西,先在这样大船上过洞庭湖,多可笑……”她不明白洞庭湖有多大,也就从没见过这种大船,更可笑的,还是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却想到这个问题!

  以方言独特的语汇来反映本地的生活,这样的文学往往尤为细腻传神。胡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说过:“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他还曾说:“我常常想,假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用绍兴土话作的,那篇小说要增添多少生气啊!……徐志摩先生的实力有一篇《一条金色的光痕》,是用陕石的土话作的,在今日的活文学中,要算是最成功的尝试。”五四及五四以后的学者对方言和文学语言的看法,也大多与胡适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42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