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乐乐团里会有大提琴?

为什么民乐乐团里会有大提琴?,第1张

大提琴是西洋乐器的一种,是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比较常见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大提琴善于表现优美而富有歌唱特性的旋律特征,在乐队中主司低音声部,音色优美、音域宽厚,既可以表现出深沉、坚毅之风,又可以表达出文静、含蓄、温柔之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什么民乐乐队中会有西洋乐器大提琴?

首先我国的民乐并不适宜以大团体的形式合奏,因为他们被发明的时候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音域重叠现象很严重,至今的民乐团也只是在“齐奏”而不是合奏。在民乐乐器中没有低音乐器,所以为了适应乐团演奏只能用低音的大提琴来弥补。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仿照低音提琴的低音乐器,样子很像变大的阮。现在在正式的民乐演出中基本上没有低音提琴了。

交响乐团和民乐团中民乐团经验更重要。根据相关资料及演出相关规定可知,交响乐团和民乐团中民乐团经验更重要,二者都是需要团队配合完成曲目的乐团,其中,民乐团需要紧密的协作团队的默契配合,具有高超演奏技巧的乐手,团队默契和演奏技巧都需要民乐团的乐手们积累经验才能完成,在团队乐手的磨合过程中,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艺术情操,感知艺术美育,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美文化的渗透需要对我们的孩子从小进行艺术审美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振兴与发展,各地的学生乐团,纷纷进入到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各类的展演、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一些中学生乐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水准和综合实力。随着中学生乐团的快速发展,相应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尤其是乐队中的灵魂——弦乐声部。笔者将以弦乐声部的二胡为例,谈一谈在中学生民族乐团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在乐团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乐团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一、弦乐声部在乐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已知编制完整的学生乐团中需分成管乐,弦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大类。从一般乐队编制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弦乐声部的需求是比较大的,民乐团的弦乐声部主要是胡琴类乐器,如二胡、高胡、中胡,本文以二胡为例,二胡的音色温和柔美,富有歌唱性,但音量不够高亢和具有穿透力,因此,在乐团中需要相对多的数量,才能够平衡好各声部之间的声音比重;其次,弦乐声部主要承担着作品中大量的旋律部分,线条性音乐语言都是依靠弦乐声部来完成的,在整个乐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弦乐声部训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乐团的水准。

二、中学生民族乐团弦乐声部训练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

(一)音准与节奏

众所周知,民乐团弦乐器尤其是二胡的音准问题,历来都是非常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哪怕是训练有素的职业乐团,也会在音准方面倍加注意。中学生虽说接触乐器有一段时间了,能进入到乐团的孩子应该说是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技巧,但是因为基本功的差异,以及对音准的概念还没有非常系统的认知和把握,或者说还没有能够非常迅速和准确的判断声音的音高差异,都是造成乐团音准问题的直接原因。这一点在弦乐器的演奏中尤其明显,二胡这件乐器不同于固定音高的乐器,需要演奏者拥有非常准确的音高概念和极小的听觉误差,单单凭借二胡的两根弦演奏出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这无疑对演奏者能力的标准和要求是非常高的。中学生乐团的孩子们年龄小,接触乐器的时间不长,音乐素养差异大,因此,音准的问题会比较突出。除了音准问题之外,节奏问题也是比较突出和普遍的,民族音乐的节奏型植根于民间,特点鲜明,丰富、自由、多变,富有韵律和特色。因此很多合奏作品的节奏型,对于学生乐团的孩子们来说,想要精准并统一地表现出作品的节奏韵律,难度可想而知。

(二)弦乐声部音色的变化与统一

对于学生乐团来说,弦乐声部在乐队中承担了音乐作品的旋律呈现,线条型的声音更能凸显出弓弦乐器特有的优美、明快的音色特点。但弓弦乐器,因为弓子的柔软和弹性,稍稍改变运弓的力度、方向、速度等都会对声音的色彩,厚薄,情绪等产生影响,同时揉弦的幅度和频率也是因人而异的。二胡的琴弦按压因为没有像提琴,琵琶等乐器那样有指板,完全依靠手指尖触压琴弦的位置和力度来控制音准,这种控制的分寸对中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经常会出现大家弓指法一致,但音色效果并不统一的情况。

其他一些诸如弓指法的处理,速度、强弱的变化等都是乐团在处理音乐作品中是否专业、到位、精彩表现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三、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才能提升中学生弦乐二胡声部的训练效果?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中小学生民族乐团弦乐声部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时间与效率

中学生民族乐团是有别于专业级别的成人乐团的,其成员主要是在校的中学生,专业的学习不能做到集中和统一,训练的时间也相对分散,因此,乐团训练的关键是分散练习,集中磨合。明确所排作品的整体方向性要求,缩小技术差异,提高训练实效。

(二)针对音准和节奏的问题

可以和专业的常规训练结合起来,加强视唱和模唱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操作乐器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音高的变化,形成了固定音高的概念。所谓形成固定音高概念,这种形成是长期科学、严谨、规范训练的结果。孩子们最初接触乐器之前就应具备基本的节奏和音高概念,然后通过系统的专业作品学习,不断强化听觉和节奏的敏锐度,细微的音高差别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进而迅速调整。弦乐声部的训练必须严格遵循固定音高要求,可相应结合首调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与音之间的细微变化,要强调的是弦乐演奏并不是说操作乐器就是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除了技术技巧的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能够借助自己手中的乐器,复述出需演奏的内容,反复训练打节拍和唱谱,在这个过程中音高的概念才能逐渐建立起来,并且这种记忆非常牢固。同理,每个弦乐声部的学生如果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训练过程,音准,节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乐团训练中对音准的要求更加严苛,每个声部如有一点偏差在音效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不仅仅要加强个人音准节奏的训练,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感受到声部和声变化的丰富色彩,感受音乐织体纵向的色彩变化,让耳朵不断调节,再通过手指对音准进行确认,最终促使乐队成员之间产生默契与共鸣,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音准和节奏的问题。

(三)除了准确的音高和节奏,良好的音色表现也是学生乐团最展现实力的有力证明

如何衡量中学生民乐团的优劣,除了音准节奏的准确同步以外,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对乐器音色的控制,二胡的音色中音区柔美,婉转,富有歌唱性,高音区明亮、轻盈,但因为运弓,揉弦、力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个人演奏出来的音色都不尽相同,如果作为独奏乐器,这种演奏的个性特点是值得推崇的,但如果是作为乐团形式演奏的话,这种个性会使整个乐团的声音显得杂乱无序从而大大削弱了乐团的整体表现。在同一首作品中每个人对音色的理解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异的,这和二胡的声学表现特点有关,首先,二胡除了两根琴弦用千斤固定以外没有任何指板,演奏者指尖的力度变化很大程度会改变二胡的音色,让其极易处在不稳定状态中;其次,作为传统民族民间乐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着重以口口相授,代代相传的非固定,非系统的教学方式(当然,这种模式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得到了非常根本的改善),在音乐作品的处理中,对于揉弦、装饰音以及运弓的处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民乐弦乐声部在音色上无法做到如同西洋提琴的那种统一性,因此,对于如何统一弦乐声部的音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要做到规范教学。规范的教学是在过去优良的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保留优秀的教学方法,剔除不严谨、不科学的教学手段,这种规范包括弓指法的制定与统一;装饰音的精确演奏;揉弦的幅度、频率的准确性与统一性等。要从过去的“凭感觉,差不多”转化为“精细化,数据化”,只有做到所有的音符处理都是依据严谨、科学、统一的标准,那乐团的弦乐声部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声效;其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要做到提升自身的审美认知。民乐交响化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民乐发展的趋势已有了和西方交响乐团相趋的势头,我们在保留民乐作品的风格、韵味、结构的同时,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作品处理的细腻程度上,音乐层次的清晰,情感表现的准确和极致,让孩子从最初接触乐器就建立这种规范的审美,在长期的熏染和要求下,这种审美会让孩子们在乐团的排练中一次次感受到音乐的纯粹和美好,在提升了演奏的技术的同时,真正获得音乐美育对孩子身心上的净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此凸显,这也是中学生民族乐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二胡

在秋浦河下游(组诗)

二胡悠悠

这才是我的路

二胡现代教育发展史研究

我的爱好

我与二胡

我和二胡的故事

一把二胡

爱拉二胡的爷爷

我的二胡情结

杂志排行

《西部》

大提琴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西洋乐器,由于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乐器发展不平衡的缘故,目前大提琴已成为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成员。

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已从最初的简单编制逐渐趋于"交响化"。民族乐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音色丰饶,从音色类型而言,民族乐器里中音、中高音乐器比重偏大,低音乐器稀少。但作为体系完善的民族管弦乐队而言,低音声部的音响支撑是不容或缺的,特别是大型民乐作品中,低音声部的缺席会导致音乐作品黯然失色。因此,西洋乐器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家族中占有重要一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46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