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的步骤? 谢谢!

古代结婚的步骤? 谢谢!,第1张

“礼贵夫妇,易叙乾坤,配阳成化,比月居尊,河洲降淑,天曜垂轩。”《史记》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婚礼是一种多么神圣的仪式,算是人生头等幸事,必须非常隆重和讲究礼仪。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婚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婚嫁之礼。即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的礼仪形式。我国中原地区华夏民族,婚姻礼仪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对偶婚的末期与单偶婚(一夫一发制)的初期。其时,已逐步由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财产主要由男子掌握,实行男娶女嫁,妻子从夫居,子女从父姓,妻子与子女是丈夫的家庭成员。实行婚礼的程序和仪节,表明父权制为生育自己的嫡亲子女,以继承自己的财产,并世代相传的目的。史载,夏、商求婚以“俪皮”为礼,俪皮即兽皮,意味着女子的价值相当于男子拥有的俪皮,此即后世聘礼之始。除此之外,并须“告父母”得到同意,以及亲迎于家。至周代,婚礼日趋完善,由简而繁,逐渐形成“六礼”之制,除奴隶,天子至庶人皆实行之。后代繁简不一,往往有明文规定。一般,统治阶级的婚礼繁琐奢侈,平民较简;富者繁琐,贫者较简;中原地区较繁,边远地区较简。除“六礼”外,婚礼还包括正婚礼(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馁馀设衽)、婚后礼(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庙见)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阶段文明程度不一,亦各有礼、俗。《通典嘉礼三天子纳妃后》:“伏牺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六礼之仪始备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共牢而食,合卺而酯,所以合体,同尊卑而亲之,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而后父子亲、君臣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六礼

古代汉族婚礼的六种仪节。形成于周代,自天子纳妃后、皇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皆实行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它对男女婚姻之事起有规范的作用,《唐律》与《明律》中皆有类似的规定,然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其主要特征,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其程序历代略有变迁,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无亲迎一项,隋唐时恢复。宋初沿用六礼,后因程序主繁,平民无力应付者,往往逃奔他乡私自成婚,政和间,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徵,减六礼为四。南宋,朱熹在《政和新礼》基础上,制定《家礼》,又将纳吉删去,仅存纳采、纳征、亲迎三礼,并将三月庙见改为三日庙见。元、明、清时,明令采用《朱子家礼》。清代虽有满、汉与士、庶之别,然大体不出《朱子家礼》范围。《通典嘉礼三天子纳妃后》:“六礼之仪始备。”杜佑注:“一曰纳采,用雁,谓始语言采择可否;二曰问名,用雁,谓问女名目,将卜之也;三曰纳吉,用雁,谓卜得吉,往告之也;四曰纳徵,用束帛,徵,成也,谓婚姻礼成也;五曰请期,用雁,娶妇日也;六曰亲迎,用雁。”

纳采

古代婚姻“六礼”之一。后代或称之为“合婚”、“说媒”等。即男家请使者(即媒人)去女家表示求亲之意,试探女家意向,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就用雁等为礼品再去正式求婚。纳,接纳;采,采择。后世帝王或富贵之家,纳采之礼每有增加。如北齐皇太子及王纳妃,皇帝遣使纳采,有司所备礼物为:羔羊一口,雁一只,酒、黍、稷、米、面各一斛。问名、纳吉、请期、亲迎同。民间贫穷之家,则以雉、鹅等代之。《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达,通达也。将欲也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使人纳其采择之礼。”贾公彦疏:“纳采方纳者,以其始相采择,恐女家不许,故言纳。”胡培翬正义:“自纳采至请期五礼,皆遣使者行之。”《通典嘉礼三天子纳妃后》:“后汉桓帝立,明年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

问名

古代婚姻“六礼”之二。即男家正式求婚,女家同意后,男家再请媒人执雁问议婚之女生母的姓名,本人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等,以回去占卜吉凶。后代问名扩大到门第、财产、职位、容貌、健康等诸方面。宋代以后,简化六礼,纳采与问名常合为一次完成。江南民间旧俗,男家至女家问名。女家将女子年庚八字,裹以红纸,副以红米、千年红、由媒人交付男家。媒人默然不语,持至男家厨房,供于灶神座下。如三日内家中平安,即请算命者合婚,或求签贞卜。若三日内有碎碗破钵等事,或八字相克,则借故将八字退还女家。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宋史礼志六八》:“古者问女之名,归卜夫庙,吉,以告女家,谓之问名、纳吉。”《明史礼志三一》:“朕惟夫妇之道,大伦之本。正位乎内,必资名家。特遣使持节以礼问名,尚伫来闻。”

纳言

亦称“文定”、“通书”。俗称“送定”、“过定”、“定聘”、“小聘”、“小定”等。古代婚姻“六礼”之三。是男家问名后将占卜得吉的消息通知女家的礼仪。也是定婚阶段的主要礼仪。男家如卜得吉兆,决定缔结婚姻,便以雁等为礼物,使媒人告知女家,然后双方交换婚书,分别开明男女正式所庚、生辰八字、两家三代及主婚人姓名、荣衔、里居等。其“门当户对”的意义十分明显。《唐律》等所称“报婚书”,即纳吉而女家男家答应定婚的书契。宋代民间称“过细帖”,“定亲”等,都是订定婚约之意,均属“纳吉”的内容。宋朱熹《家礼》将纳吉并入纳徵,此后两礼常一并进行。纳吉早期以雁为礼,后世随婚姻的买卖性质的发展,逐渐以首饰、彩绸、食品等为礼物。通常,男家长辈亲属与媒人一起至女家,相看家庭与人品,长辈并须给女子一定的钱,作为见面礼,称为“相亲”。《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雁,如纳采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于是定。”贾公彦疏:“未卜时,恐有不吉,婚姻不定,故纳吉乃定也。”庙,祖庙;纳吉,指女家得到男家占卜得吉的喜讯。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男家以草帖问卜,或祷忏,得吉无克,方回草帖,亦卜吉媒氏通音。然后过细帖,又谓‘定帖’。帖中叙男家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第几位男,及官职年甲月日吉时生,父母或在堂,或不在堂,或书主婚何位尊长,女家回定帖,亦如前开写,及议亲第几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时生,具列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等物,及随嫁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等。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各以色彩衬盘、安定帖送过,方为定论。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双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则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磅彩缎两匹,谓之压惊,则婚事不谐矣。既已插钗,则伐柯人通好,议定礼,往女家报定。若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段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以金瓶酒四樽或八樽,装以大花银方胜,红绿销金酒衣簇盖酒上送往。女家接定礼合,于宅堂中备香烛酒果,告盟三界,然后请女亲家夫妇双全者开合,其女氏即于当日备回定礼物,以紫罗及颜色段匹,珠翠须掠,皂罗巾段,金玉帕环,七宝巾环,箧帕鞋袜女工答之。更以元(原)送茶饼果物,以四方回送,羊酒亦以一半回之一自送定之后,全凭媒氏往来,朔望传语

纳徵

亦称“纳币”、“纳成”、“文定”。后世俗称“纳财”、“送盘”、“大聘”、“过大礼”、“下财礼”等。古代婚姻“六礼”之四。此为纳吉之后,男家送聘礼给女家的仪式。女家受物复书,标志婚姻完全成立,从此男女双方作为亲家往来。纳徵礼品,周代,庶人用缁帛;士大夫用玄纁、束帛、俪皮;诸侯加谷圭;天子加大璋。后代皇室、高官,聘礼丰奢,唐代高宗时曾下诏,限定官宦之家聘财之数。然历代虽民间也多以金银器为聘礼故贫寒之士每有成年而无财以聘婚者。《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杜预注:“纳币即纳徵。”《仪礼士昏礼》:“纳徵”郑玄注:“徵,成,使者纳币以成昏礼用。”贾公彦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通典嘉礼三天子纳妃后》:“汉惠帝纳后聘黄金二万斤,马十二匹。”又:“大唐显庆四年十月诏:天下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过五十匹,皆充所嫁女资装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门之财。”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信纸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鋜、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否则贫富不同,亦从其便,此无定法耳。更言士宦,亦送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段红长裙,或红素罗大袖段亦得;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及上细杂色彩段匹帛;加以花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金鋜,金锁片也。宋司马光《温公书仪》:“世俗贪鄙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是乃驵侩鬻奴卖婢之法,岂得谓之士大夫婚姻哉!”

请期

古代婚姻“六礼”之五。为男家向女家请定婚期的礼仪。纳徵之后,男家卜取吉日,派使者(媒人)持雁和礼物,至女家求请结婚的日期,女家谦让,使者则将男家卜取的吉日告诉女家。如女家因故不能同意,则须改期。请即商请,由女方决定之意。民间,多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日期,由算卜者卜定为吉日后,送一期帖至女家,或由媒人口头通知。俗称为“提日子”、“送日子”等。宋代以后,多并请期与纳徵。《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徵礼。”郑玄注:“主人辞者,阳倡阴和,期日宜由夫家来也。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者往,辞,即告之。”胡培翬正义:“婿家得吉,乃不敢直以告女家,而必请之者,示听命于女家,尊之也。”《宋史礼志》:“士庶人婚礼,并向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徵)。”徵,避仁宗讳“祯”,改称纳成。

亲迎

亦称“迎亲”。古代婚姻“六礼”之六。即举行成婚典礼之日,新郎奉主婚人之命亲自至女家迎娶新娘的礼仪。《仪礼士昏礼》规定:亲迎那一天,新郎穿黑色礼服,乘黑漆车子,前有人执烛前导,后有从车,前往女家。新娘之父亲自出门迎女婿与男家宾客入门。新郎将雁与礼品交给女家,行礼而出。梳妆整齐的新娘,头蒙盖巾,随至车前,新郎亲自把车上的索子授给她,引她上车。先由新郎亲自驾车,随后由驭者代替,女家派人随行。车至男家,新郎先乘车进门,待新娘及送行者到达后,由新郎接新娘进家门。然后入宅行拜堂、合卺等仪式。《公羊传》谓自天子至于庶人都有亲迎礼。西汉叔孙通制礼,从《左传》,认出天子无亲后,迎新娘多用轿,新郎骑马或乘轿,轿用红绿彩绸装饰,故称花轿,并以鼓乐前导。各地礼仪民俗繁简不一。《诗大雅文明》:“大邦有子,见天之妹。文定厥样,亲迎于谓。”《礼记哀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至迎亲日,男家刻定时辰,预令行郎,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香球、沙罗洗漱、妆合、照台、裙箱、衣匣授事街司等人,及顾(雇)借官私妓女乘马,及和倩乐官鼓吹,引迎药檐子或粽檐子藤轿,前往女家,迎取新人。”

拜堂

也称“拜天地”。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即古代“庙见”之礼)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花烛》:“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及有卜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婿于床前请新妇出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子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次日五更用一卓(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采段巧作鞋枕等为献。”

交拜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指举行婚礼时,新婚夫妇互相对拜。始自唐代,后世因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宋司马光《温公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始相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水浒会传》第一0四回:“王庆与段三娘交拜合卺等项,也是草草完事。”《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玺插着花,披着红,身穿紬段衣服,脚下粉底皂靴,先拜了父亲,吹打着,迎过那边去,拜了丈人、丈母吃过三遍茶,请进洞房里和新娘交拜合卺,不必细说。”

合卺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后世改用杯盏,乃称“交杯酒”。宋代并有行“合卺”礼毕,掷盏于床下,使之一仰一覆,表示男俯女仰、阴阳和谐的习俗,带有明显的性象征的意味。后亦以“合卺”借指成婚。《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孔颖达疏:“共牢而食者,同食一牲,不异牲也合卺,则不异爵,合卺有合体之义。共牢有同尊卑之义。体合则尊卑同,同尊卑,则相亲而不相离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礼官命妓女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

妇见舅姑

亦称“谒舅姑”。古代婚礼仪式之一。起自周代,据《仪礼士昏记》,妇见舅姑,妇馈舅在、舅姑餮妇与庙见,为成妇之礼的四个步骤。即在婚后第二天,天未明时,新娘就起床,沐浴,梳洗洁净,戴上笄簪,穿上平时的服装,至舅姑(公婆)的寝门外,等待拜见。到天明时,舅姑分别各就席次,舅在东席,姑在房外南席。新娘手捧竹器,由铺饰巾,盛以枣、栗,行进到舅前下拜,放置席上。起拜,退到原来处所,再拜。然后退到阶下,拿着盛有干肉、铺有饰巾的竹器,登阶而上,北面拜奠于席。姑坐席上,接受礼品,然后起身回答妇拜。新娘见舅姑之礼至此毕。枣、栗等食品象征女子要敬谨端正之义。妇馈舅姑,是新娘洗手后进肉食于尊长,表示对舅姑的孝养。舅姑饮酒用菜后,共同“飨妇以一献之礼”,向新娘敬酒两杯。回敬两杯后,舅姑飨妇之礼完毕。待庙见后,新娘即取得“妇”的身分。后世,妇见舅姑多行于成婚之夕,并依次拜见舅姑、亲长、宾朋,献上香茗。而新娘过门第三天,下厨烧菜,即古代妇馈舅姑礼之遗。唐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羮汤。未谙姑食怀,先遣小姑尝。”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钟毓龙《说杭州婚姻拜堂》:“[公婆]四拜坐而受之,四拜立而回揖公婆见礼,毕,其余大伯、小叔、妯娌、小姑之尖,男左女右,以长幼为一序,一起同拜。”

庙见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婚后至迟三个月,须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从此,才算加入夫宗,具有参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资格。在封建宗法时代,“谒舅姑”与“庙见”为成妇之礼。如新妇未经庙见即死亡,则由男家盛殓,归葬女方祖茔,作“未成妇”看待。下葬时,其夫不能执杖及送葬,木主也不能进入男家宗祠。其仪起于周代,反映了父权制男性家长统治的特点。后世以三月时间太长,宋代《朱子家礼》改为三日庙见。明代,皇族婚嫁仍依古礼,民间婚礼,按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诏令,拜公婆与拜祖抚一并于亲迎之次日举行。庶子之妇及娶亲,则不须行庙见礼。《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仪礼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弥,成妇之义也。”郑玄注:“成妇义者,妇有供养之礼。”孔颖达疏:“若贾(贾逵)、服(服虔)之义,大夫以上,无问舅姑在否,皆三月见祖庙之后,乃始成昏。”按,庙见与新妇奠菜祭舅姑(公婆)为二事,奠菜相当于“谒舅姑”之礼。舅姑已亡,则可并为一事举行。钟毓龙《说杭州婚姻拜堂》:“最后见公婆矣。公婆俱存者,必双双先至家庙前,向祖宗八拜,然后再受儿媳之记。”

申彩静 他爱她

某天忽然成为皇太子妃的艺术高中美术科学生。

总是在校服裙子里穿着运动裤,爱用非标准语的活泼少女,拥有既浪漫又丰富的想象力。无论于男女老师都能成为朋友,虽然不与任何人为敌,但是一旦不喜欢就会坚持到底。

从脾气不好又自大的信那里,发现了皇太子孤独的心灵,因此感到怜悯而逐渐对他有好感。在这种情况下,也对律的情感日益月滋。

李信 他爱她

即将继承王位的皇太子。他非常孤单,也很寂寞。开始他经常是心里怎么想的都不说出来,让人好像看不透他。在没有彩静的空虚日子中度过了19年,在宫里各种法规约束着他,使他没有办法自在的生活。

贤明的皇帝和美貌出众的皇后所生下的皇太子,具备了知性和俊秀的外貌。对宫中严格的纪律、无聊的生活感到厌倦,因此像活到尽头的老人一样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倦怠,且不相信所谓的家族、爱情、友情。成为皇帝的话,一生都要生活在宫中,所以有着强烈的反感,因此梦想逃离宫外。

他透过不是基于爱情而迎娶的皇太子妃彩静身上,学到活在世上的真正意义,并逐渐找回生活的乐趣,感觉到爱情的真谛。

闵孝琳

信的秘密女朋友,既有美貌又聪明伶俐的女人。把信的求婚当作玩笑而拒绝。原本深信梦想比结婚更重要的她,从比赛中对关之后,想要重新找回信,将他变成属于自己的男人,但皇太子信却已与彩静结婚。为了找回信的爱,决心成为彩静的朋友。

在律的母亲慧正宫及信的好朋友仁、敬、焕的协助下,将未达到皇太子妃标准的彩静陷入危机当中。她是所有人深信的完美女人但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最后她终于明白了放手……

揭秘西晋皇家奇闻:白痴太子迎娶毒辣丑新娘

西晋也是历史上很短命的大一统王朝。结束这个王朝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如此迅速地走向败亡,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司马炎一统江山,这是他最大的功绩,但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一错再错,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大儿子,他的弟弟司马攸被过继给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司马昭本来想立司马攸为帝位继承人,但在群臣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也很正常,吸取了汉景帝时的教训。

司马炎据说长得很帅,而且有一头能垂到地上的乌发,手长过膝,其皇后杨艳,才貌俱佳,但高富帅+白才美的组合生下三个儿子,其中长子早逝,次子司马衷是个天生弱智,三子司马柬倒是聪明伶俐。

司马炎一开始想立司马柬为太子,但杨艳坚决反对,居然搬出了古训: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其实俩儿子不论谁当皇帝,杨艳都跑不了做太后,干吗非得让白痴当皇帝呢?后来史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做母亲的软心肠,对儿子天生白痴感到内疚,一定要予以天大的补偿。最后,司马炎只好迁就了杨艳。

杨艳选错了太子,更要命的是,还选错了太子妃。

公元271年,司马衷13岁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决定为他选太子妃。最初进入司马炎视野的是老臣卫的女儿,卫是太子的师傅,应该说很合适,但贾充也很想攀上这门亲事,就找人贿赂杨艳身边的亲信,把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夸得跟一朵花一样。

晋武帝一想,既然女方条件这么好,那就结婚吧。等到了成亲那天,一揭盖头,皇亲国戚、权贵勋臣惊讶地发现,贾南风不仅身材五短,长相丑陋,而且脸上还有一大块黑青色胎记,大家集体石化。

晋武帝也是懊悔无比,但奇怪的是,白痴太子一点也不嫌弃丑新娘,两个人在一起还很亲热,司马炎也勉强认可了这个丑儿媳。

处理完儿子的终身大事后,司马炎开始在全国选妃,歌舞后宫,不思朝政。杨艳气恨交加,第二年秋天就去世了。临终前,杨艳生怕后宫的情敌们占据皇后位子,要求司马炎娶自己的堂妹杨芷为皇后,司马炎一时心软答应了。

杨芷被封为皇后,可把她的老爹杨骏给乐坏了新科国丈的官职开始一路飙升,很快被赐为临晋侯、任车骑将军。杨骏自恃是皇亲国戚,在朝廷飞扬跋扈,很多大臣对杨家敬而远之,并私下议论:二杨继宠,福极灾生。

去了一位杨皇后,又来了一位杨皇后和一位杨国丈,晋国的灾难开始了。

贾南风一进金墉城

杨艳是个心软的皇后,临终让晋武帝立自己的堂妹为皇后,很大程度上是担心新皇后对白痴太子不利,所以临终前再三托付杨芷,一定要照顾好司马衷。杨芷忠诚地执行了这个使命,也把自己的家族连同这个国家拉进了灾难的深渊。

杨骏凭借国丈身份一步登天,成了权臣,这让朝臣们都很看不惯,大臣郭奕还专门上书,说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但晋武帝就是不听,很多人认为这是司马炎沉迷酒色、昏庸无道的证据,其实司马炎心里自有一把小算盘,魏晋都是权臣夺得帝位,所以那些有本事的大臣万不能重用,杨骏平庸无能,而且孤公无子,更不能来夺司马氏的江山,所以是辅佐新君的最佳人选。

无能的国丈,白痴的太子,将来如何治理国家?对于这个难题,司马炎似乎并不着急,因为他有一个好孙子司马衷的儿子司马_。司马_并非贾南风所生,而是司马衷和一个姓谢的宫女所生。据一些史料上说,晋武帝曾临幸过谢宫女,后赐给太子,一年后生下司马_,而且司马_聪明过人,长得颇像当年的司马懿。

很多野史上说,其实司马_是司马炎的私生子,不管真相如何,晋武帝很喜欢这个孩子,爱之,恒在左右。有一次宫中起火,司马炎欲登楼望之。五岁的司马_忙把他拽到黑暗处,司马炎问何故,司马_说: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

五岁小孩能有如此见地,让晋武帝大喜过望。此后,逢人就夸自己的孙子聪明,此儿当兴我家。

晋武帝非常宠爱司马_,这让一个孩子都没生出来的贾南风异常生气,对司马_恨之入骨。贾南风整天紧看着太子司马衷,防止他在外面拈花惹草。有一天,贾南风看见一个怀孕的宫女,顿时失去理智,从一名卫士手中夺过一柄画戟,将宫女的肚子剖开,胎儿从肚子里掉出来摔死了。

如此惨无人道的行为让晋武帝异常生气,就下令将贾南风囚禁到金墉城里这是金墉城迎来的第一位女性贵客:太子妃。

贾南风被关到金墉城后,杨氏外戚集团的人纷纷求情这大概是杨芷幕后运动的结果,她受堂姐托孤,不能委屈了太子司马衷,现在太子妃出事,杨芷觉得有必要帮忙说话。

于是,大臣赵粲、荀勖、杨珧纷纷跑去求情: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愿陛下察之。

杨芷也亲自去吹枕边风:贾公闾有勋社稷,犹当数世宥之,贾妃亲是其女,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

司马炎是个软耳根子,经不住大家说好话,关了不到一个月,就将贾南风放了出来,并恢复了太子妃的身份。

贾南风能够走出金墉城,应该说是她的婆婆杨芷的功劳,但贾南风是如何报答杨皇后的呢?答案是:她把杨芷弄到了自己当年待过的地方,金墉城。

公元290年夏天,晋武帝病逝。随着司马炎的去世,整个晋帝国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虽然外表上还保持着平静,但是地下积累的矛盾如同急流奔涌的岩浆,很快就将迎来一次总爆发。

杨太后饿死在金墉城

晋武帝扔下他一手折腾的烂摊子升天而去后,杨骏拥立白痴太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杨芷升级为皇太后,惠帝的老婆贾南风也升级为皇后。

杨骏把持朝政后,先给自己升官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为了平息朝臣们的不满,杨骏随后又宣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开封赏,欲以悦众,但大臣们并不领情,反而认为给臣子无功升官,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杨骏对此非常恼火,干脆把要职都安排成自己的亲信,他让外甥段广任散骑常侍,把握机密,私党张劭担任中护军,指挥禁卫军。

皇后贾南风本来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她对杨芷没有丝毫的感恩,反而整天琢磨着如何铲除杨家,自己好掌握朝政。恰好杨骏有个亲信,因办事不力受到杨骏的惩罚,就跑到贾南风那儿诉苦,贾南风派他出去劝说许昌的汝南王亮出兵勤王。

汝南王亮听了贾南风的消息后,有点怯场,不敢答应,恰好楚王玮来许昌做客,听到这个阴谋后大力支持,答应尽快出兵。

公元291年春天,楚王玮秘密领兵赶到周司农洛阳城郊,派人秘密联系贾南风。贾南风赶紧写了一道诏书,要求白痴皇帝司马衷签字盖章,惠帝马上同意发兵征讨杨骏。

杨骏的外甥段广发现城内都是楚王的旗号,知道大事不妙,赶快跑到惠帝面前说道:杨骏受恩先帝,竭心辅政。且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

晋惠帝当然听不懂段广在讲什么,段广对牛弹琴般的浪费了半天口舌,觉得没效果,就跑回到杨骏府上报信。

当时杨骏住在当年曹爽的府邸,听说楚王玮造反,就召集亲信商量对策。太傅主簿朱振一针见血地说这是贾后发动的政变,并劝说杨骏宜烧云龙门以示威,索造事都首,开万春门,引东宫及外营兵,公自拥翼皇太子,入宫取奸人。殿内震惧,必斩送之,可以免难。

对于这个乱中求生的建议,杨骏想了半天,答复说,魏明帝时期就建造的这座云龙门花了很多钱,烧了太可惜了。大家没想到这个平时道貌岸然的家伙居然说出如此弱智的话,顿时一哄作鸟兽散。

楚王玮的军队轻而易举地攻入了杨府,把连同杨骏在内的杨家一百多口人都杀了个精光。

贾南风早就对婆婆怀恨在心,她让心腹写了几封帛书,上面写着救太傅者有赏,然后把书信绑到箭上射到城外,然后派人高喊:太后造反啦!楚王玮的士兵正在洛阳城内杀得眼红,想也不想就纷纷杀进后宫,把杨芷五花大绑捆了出来。贾南风下令把杨芷关到自己曾被关过的金墉城里。

刚到金墉城时,杨太后身边还有太监、宫女、御厨十来个人,贾南风把这些人全部调回,不给杨芷任何食物,8天后,年仅34岁的杨太后被活活饿死。

贾南风又听信巫师之言,怕杨芷在九泉之下将冤屈告诉给晋武帝,就派人在杨芷的棺材上贴上灵符,并将其尸体面朝下,意为永世不得翻身。

直到公元307年,晋怀帝才下诏追封杨芷为武悼皇后,并恢复她的尊号,但是另立一庙。到了公元341年,东晋的晋成帝又将她的供奉入祀于晋武帝之庙。

杨太后命丧金墉城,结局是悲惨的,但这个悲剧某种程度上又是她自身造成的,假如当初杨芷不为这个丑儿媳说好话,那第一个死在金墉城的女人或许就是贾南风了。

 春秋美女姐妹花宣姜文姜的浪漫婚恋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这句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姜家先祖姜子牙先生,似乎在话本小说里的形貌有些古怪,怎么后代女娃们却生得那么娇艳?

 最出名的姜家女儿名庄姜,诗歌赞颂她的绝世姿容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庄姜既美,而且操行也很好,令男人心驰神往,可是继她之后的姜家女儿却似乎在操行方面每况愈下,还因此惹出了天大的祸事。)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的身上也流着姜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姬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姬晋想当年无权无势时,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胆之大可想而知,如今一朝权在手,更是没了忌惮。立即就对没过门的儿媳妇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诗经 新台》,将这出 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新台有砒,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本是满怀才貌佳偶的愿望来到卫国的,却没有料到最后自己的归宿却是这样个老丑无德的家伙。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

 就这样,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嫁给了国王,对自己的好处那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就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伋经常发呆,木讷无语。然而姬伋是个老实人,对父亲更是从小就敬若神明。他没有表示任何不满,默默地接受了这项屈辱的安排。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 ,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真正的悲剧,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伋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伋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伋。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伋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四马白旌尾”。以此为标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伋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伋痛骂杀手,叹道:“误矣!”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 二子乘舟 记载着宣姜对姬伋和姬寿的思念。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象当年的姬伋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老色鬼不久一命呜呼。

 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伋的同母弟弟——公子硕,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既安慰亡灵,又巩固两国交好。

 卫国贵族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被灌醉的公子硕和宣姜,被关进了新房。

 虽然名为公主,实际上只不过国家间的联系工具,宣姜在茫然中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申、文公毁、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一朵鲜花,凋谢在东周大地上。

 说句实话,文姜当年实在是不应该出嫁的。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她的美貌,比姐姐毫不逊色,而她的婚姻生活,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比姐姐还有过之。

 当时的齐国,已是春秋强国之一。而强大的齐国,又有两个貌若天仙的王女, 既贵且妍,自然是诸国求婚的好对象。

 宣姜许嫁卫国世子(又名急子),文姜则许嫁郑国世子姬忽。

 然而和姐姐被骗嫁急子之父灵公相似的是,郑国世子因为“齐大非偶”的流言,而单方面解除了婚约。

 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

 在这种心境之下,不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她居然转而和自己的亲哥哥姜诸儿之间,发生了男女私情。

 纸总是包不住火,这桩*事很快就传到了父亲齐僖公的耳朵里。这消息令齐僖公面无人色,只得匆匆为儿女另觅婚姻,将他们拆开。

 正在此时,鲁桓公派人前来求亲。

 这个正中齐僖公的下怀,立即满口应允,为了防闲,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决定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

 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姜比诸儿还要直接,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

 民间流传的《诗经 南山》讥讽这桩既不善始,又不善终的婚姻,以及缺乏理智的姜诸儿兄妹: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里徘徊。去往鲁国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齐王的女儿从这里出嫁。既然她已经嫁了,你为什么还想要她回来?

 葛麻鞋成对,帽带成双,去往鲁国的道路如此平坦,齐王女顺着这条路前往鲁国。已经是出发去了,你为什么又要跟着不放?

 麻该怎么种?在田地里横直成行。娶妻怎么做?必须要禀告父母。既然已经禀明了父母,好事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

 柴该怎么劈?没有斧头是不行的。娶妻怎么做?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经依着规矩成了婚,怎么会坏到这种地步?

 作为父亲,齐僖公对两个不给自己长脸争气的女儿又羞又恼。在终于将文姜嫁出之后,他拒绝宣姜与文姜的归省,即不让她们回娘家。这个决定,用在文姜身上倒还有些道理,但是用在宣姜身上,就是太不公平了——白天还是万千宠爱的公主,晚上就被 老头 ,无辜的少女眼泪还没抹去,却成了家族的羞耻——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当爹的怕女儿回了娘家就拒绝回卫国,给自己惹来麻烦。

 无法归省,就不可能与姜诸儿再继前缘。齐文姜只得安心做她的国君夫人。她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同与姬季友。

 生育有功,美貌非凡,娘家又实力超群,文姜在丈夫鲁桓公面前,真是地位稳固,没有办不到的事。

 鲁桓公十四年,碍事的齐僖公终于一命归西,姜诸儿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襄公。文姜理所当然地随着浩大的仪仗,前往阔别十八年的故乡齐国贺喜。

 一直对文姜念念不忘的齐襄公听说妹妹夫妇返国,心花怒放,给予最高规格的待遇:亲自到边境迎接鲁桓公及夫人齐文姜。

 十八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妃嫔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

 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逐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

 鲁桓公独个儿被丢在驿馆里,孤枕冷衾,想着从前老丈人隐晦的提醒,耳边又不时传来风言风语,心情恶劣,饱受煎熬。

 当心满意足的文姜再次出现的时候,早已按捺不住心头怒火的鲁桓公迎面一个耳光掴去,痛斥姜氏兄妹*的禽兽行径,下令立即启程返国,回去再跟文姜算帐。

 文姜大惊,将鲁桓公声言报复的说话通过侍丛传给奸夫兼兄长的齐襄公,要求他维护自己的平安。

 齐襄公团团乱转之后,顿起杀机。 下令在临淄的牛山设下筵席,借口请妹夫饮宴出游,将鲁桓公哄了出来。

 人在他乡,鲁桓公无奈,强忍着怒火出了门。

 在这场宴席上,鲁桓公被齐国的臣工们灌得酩酊大醉。

 回去的路上,与桓公同车的公子彭生奉襄公之命下了手。桓公被弑于车内。可叹桓公,本是年青有为的一国之君,现在不但被妻子背叛,还被奸夫杀害。

 得知消息的鲁国留守大臣,悲痛无比,在扶立世子姬同继位为庄公之后,便前往齐国迎回桓公的灵柩,并要求追查国君猝死的原因,要求齐国给一个交代。

 追查的结果当然是明摆着的:刚刚还在邀功请赏的彭生,转眼就成了齐襄公的刀下鬼替罪羊。

 彭生被主君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以至弑夫,现在又嫁祸他人。

 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

 姜氏兄妹料理完鲁桓公的丧事,将这件事勉强支撑过去,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享受起二人世界来。

 《诗经 载驱》曰:“载驱薄薄,蕈弗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弥弥,鲁道有荡,齐子其弟。文水滔滔,行人俪俪,鲁道有荡,齐子遨游。”

 四匹骏马拉着轻车,外饰豪华铺陈柔软,文姜与兄长襄公共乘一车, 那前往鲁国的平坦道路他们看不到,过路人的眼光他们也看不到,只顾在车中寻欢作乐,乘着车四处游玩。

 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吃不消各方非议,派遣臣工到齐国来,接母亲回鲁国去为父亲守寡。文姜拗不过公理,只得恋恋不舍地登上马车。当辘辘的车轮行驶到齐鲁之间的禚地时,文姜停住了脚步,不愿再向前行,对鲁国的大臣说:“此地不齐不鲁,正是我的家呀。”

 鲁庄公身为人子,只得默许了她的选择,在祝邱建了一座宫殿,让母亲住在那里。

 姜诸儿听说妹妹长住禚地,心领神会,也在附近的阜盖了一座宫室,作为自己出猎的行宫。

 此后,姜诸儿频频“行猎”,目的地当然都是禚地了。

 鲁庄公二年冬,文姜与诸儿相会;庄公四年春,文姜再次与诸儿共宴;庄公五年夏,越发光明正大起来,文姜迳自前往齐国驻军之地与诸儿相会。在庄公七年,一年之内就会了两次……所有这些会面,《左传》毫不客气地明说:“奸也”。

 这对漏网之鱼,凭着特殊的身份,逍遥法外,快活无比。

 姜诸儿此时后宫空虚,有名份的女人不过侧室连妃一人。和妹妹的*韵事也惹来诸多非议。于是他决定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周庄王的妹妹。按照礼制,“王姬”的婚礼是要由同姓公侯来主持的。于是这桩任务落在了同样姓姬的鲁庄 上。

 鲁庄公的身份在婚礼上实在是很困窘的:姜诸儿是他的舅父,也是他的杀父仇人,更是他母亲的奸夫。这位主婚人就在这种难堪的场面中,为齐襄公主持了这场婚礼。更是成为诸侯之间的笑料。

 然而政治一向与情理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后,齐襄公邀鲁伐卫,也就是两舅甥相约,到妹妹兼姨妈宣姜出嫁的国家去打了一架。为了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了这位“假子”。

 珠光宝气眩了庄公之目,年方弱冠的鲁庄公顿时对这位舅父大生好感,杀父之仇全抛到了脑后。

 不久,王姬为齐襄公生下了一个女儿。文姜按捺住满腹醋意,不顾年龄悬殊,将尚在襁褓中的外甥女许配给了自己已经十九岁的儿子鲁庄公。还说,为了亲近母亲的家族,就是等这婴儿二十年又有何妨。鲁庄公早已被母亲降服,齐襄公更不敢违抗妹妹的意志。姻缘就此缔定。

 齐襄公的正妻王姬得知丈夫与小姑之间的*关系,大受 ,更难堪于寂寞孤独,不久死去。襄公也不再复立正妻。

 此事再次成为诸国间的话柄。

 五年又过去了。齐国发生了内乱,大夫连称及管至父勾结,更以立正夫人的承诺,与齐襄公侧妃连妃内外勾通,将出游归来的齐襄公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说齐襄公在那日出游归来的途中,看见当年被他杀之替罪的公子彭生化成一只野猪,立在出巡的车前,说齐襄公死期已到,他前来索命。齐襄公惊吓生疾,叛军当夜轻而易举就取了他的性命。

 齐襄公一命呜呼,文姜却也不能再离开禚地。虽然无国可回,但是她仍然遥控着鲁国的国事。

 丈夫情夫都没有了,文姜专心帮助儿子鲁庄公料理家务,处理政事。

 这时人们才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女,在处理政务方面,她有着敏锐的直觉与左右逢源的手段。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不久她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并将从前的潺弱鲁国建设成经济军事双方面的富强国家,在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中,屡屡得胜。

 鲁庄公二十一年,文姜去世了。第二年,鲁庄公大赦天下,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文姜虽然去世了,她对齐鲁两国的影响仍在,当齐襄公的女儿终于成年以后,鲁庄公于二十四年时,将母亲为自己定下的妻子迎娶了回来,使齐鲁两国再次紧紧相联。

 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此,郑国的臣民,都认为自己的世子姬忽当年无故与文姜退婚,乃是愚蠢之举。并在《诗经》中毫不掩饰地赞美文姜的美貌与才华,认为若非当初婚约被毁的话,她本应是内助贤德的美女,为此感叹备至。

 当然喽,《郑风》与《卫风》就此被后世的卫道士们讥刺为“*诗”。不过他们似乎忘了,他们自己还宣称《诗经》是经过他们的宗师孔丘先生筛选的哩,照此说来,孔夫子对这两章“*风”居然会手下留情,也真是奇事啊!

 但是,文姜虽然聪明,却永远没有料到,她为儿子选定的妻子:自己的外甥女,却做出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事情,使她的子孙,也落得了象她丈夫那样的下场。

 哀姜风情万种,非常诱人。早在完婚之前,庄公就曾经到齐国去过好几次看望她,抵抗不住小表妹的诱惑力,与她有了“试婚”的关系。等到娶回了家,更是宠爱不已。

 容易得来的宠爱,就容易被轻视。哀姜对表哥丈夫的百般溺爱感到厌倦,想找 ,反而与两个小叔子公子庆父、公子牙私通起来。

 后来,鲁庄公去世了,哀姜没有为丈夫生下儿女,另一位妾室孟任为庄公生了一个儿子般,而作为媵妾陪嫁的哀姜妹妹叔姜则生了一个儿子启。

 哀姜恋 热,一心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公子庆父执掌大权,于是同谋杀害了般,立公子启为王,是为闵公。闵公还未成年,对嫡母无能为力。于是庆父与哀姜越发地公然明铺暗盖起来。

 不过,怎么说,背后掌控也没有公开称王来得痛快。于是,哀姜再次与庆父同谋,又把庶子启给杀了,准备正式立庆父为鲁王。

 鲁国上下,对这位姜太后和王叔庆父的行径感到无比愤怒,想要除掉这对狗男女。得到消息的哀姜和庆父手足无措,连忙分头逃跑。庆父逃往莒地,哀姜则逃往邾,都希望齐国能为自己撑腰。

 这时的齐国君是齐桓公,哀姜的叔父。他与哀姜没有什么情谊,更恨她丢了姜家的脸面,不但不帮她的忙,反而从邾地将她要回。知道鲁国人是不好对哀姜下手的,所以齐桓公为之代劳,立马将她杀掉,将尸体送回鲁国。

 鲁国得知消息,顿时心雄胆壮,接着就把庆父也给杀掉了。

 齐桓公杀了侄女,作主册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哀姜虽然作恶多端,毕竟还是强大的齐国姜家女,所以鲁国最后仍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如果当真在天有灵,不知道文姜目睹这一系列变故,当做何感想?

  莲花夫人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里,释迦讲了一则与他自己有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雪山里住着一位仙人,出于婆罗门贵族,叫做提婆延。他弃绝尘世,入仙修道。然而按照婆罗门教规,为人若不生男育女,死后却不能升天。这是苦行与人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才能两全呢?提婆延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一个法子:每天,他总是对着一块光滑的石头解小便,把自己的精液连同小便一起泻到石头上。小便是咸的,有一头母鹿喜欢咸味,便天天来舔。舔来舔去,精气入腹,竟怀孕了。

  母鹿自知腹中的胎儿属于提婆延,足月时,便来到提婆延栖身的山洞,产一下个女孩,长得姣好无比。这女孩的胞衣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莲花女。提婆延采用间接授精法获得这个女儿,喜欢非常,悉心抚养,长到一十四岁,出落得似玉如花。更可奇的是,此女漫游山间,步履践踏之处,处处皆生莲花。而今山坡上的所谓雪莲,即是当年莲花女的足迹。

  有一天,国王乌提延率众出猎,来到雪山,只见遍地生花,清芬四溢,不禁纵目观赏,啧啧赞叹。忽见莲花丛中,有一头母鹿昂首嘶呜,其声呦呦,如泣如诉。国王大喜,匆忙拈弓搭箭,瞄准鹿臀。正当箭在弦上将发未发之际,那鹿突然掉头狂奔。国王哪里肯放,即刻拍马穷追。追一程,转过一个谷口,母鹿不见了。国王驻马定睛搜索,眼前竟又出现了奇观:有一绝色女子,悠游在山坡上,足迹所至,莲花朵朵,顾盼所及,草木生辉。国王揉揉眼皮,看得呆了,心想:寡人的后宫佳丽如云,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若不能娶她为妃,岂不令寡人断魂,愣乎乎地枉为一国之主!又想:寡人的后宫嫔妃如麻,至今却不曾生下一个娇娃,他日不光是大好的江山无人继统,就连寡人的魂灵儿也难登天堂。若能娶得此女,天可怜见为寡人生育后代,岂不了却一块心病!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便尾随莲花女来到一处洞穴。女子隐入洞中,仙人出洞迎接。国王见仙人道貌岸然,思忖八成儿是此仙女之父,连忙合十问讯,仙人亦稽首还礼。互通姓名之后,国王便启口求婚。仙人提婆延预知这本是五百年前注定的事情,当即慨然应允,从洞中唤出莲花女来,交付国王乌提延带回宫中。

  乌提延娶了莲花女,册封为莲花夫人,整日耳鬓厮磨,如胶似漆,竟对后宫诸姬不屑一顾,这就未免引起醋海汹汹,酸风滚滚。

  有一天,莲花夫人倒在乌提延怀里,揪着他的胡子说:“看你,年纪一大把,膝下无女无儿,想要啵?”乌提延把她搂得更紧:“是啊,夫人,这就指望你了!”“不生就不生,一生就是五百个!”她伸出一只巴掌。乌提延又惊又喜:“好样儿的!什么时候?”“说生就生,明儿见。”

  第二天,莲花夫人让宫女预备下一只大箩筐,在筐里垫上木棉,然后关上门,脱掉裤子蹲进去。只听得笃、笃笃、笃……接连“笃”了五百下,下出五百个菠萝般大小的蛋,拿被子捂上——过不了几天,竟然从这一箩筐里钻出五百个胖娃娃。莲花夫人下蛋累了,便躺到绣床上蒙头大睡。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宫廷。正宫娘娘听说,直气得七窍生烟。另一个妃子耸了耸肩头,慢吞吞地说:“娘娘,别着急。”便把脸凑到娘娘腮帮子上,咬了一阵耳朵:如此这般。娘娘的脸皮逐渐地由紧变松,由松变皱,笑了:“嗯,好主意!”什么主意呢?原来这个妃子叫娘娘趁莲花夫人睡觉的时候,用五百个面团去调换那五百只蛋,再把蛋扔到恒河里去。娘娘立即派手下的心腹去办。不多一会,心腹回来报告:“启禀娘娘,办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啊呀,那五百个大蛋,滚瓜溜圆,看样子个顶个儿都是公的,亏她下得出!”

  娘娘放心了,随即去见国王:“陛下,恭喜贺喜!”“喜从何来?”乌提延问。“陛下还不知道吗?莲花夫人下了五百个蛋,个个圆不溜秋,孵出来准都是王子,这不是大喜事吗?”乌提延听了,把胡子捋了捋,一蹦老高,飞奔到莲花夫人房里,只见地上放着一只大箩筐。掀开被子一看,再伸手一捏,脸色陡变:“啊,咄!这哪里是蛋,分明都是面团团。”这一气非同小可,胡子都翘起来了,随即把莲花夫人从床上拽下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掴了两记耳光,大吼一声:“来人哪,把她打入冷宫!”可怜,莲花夫人懵懵懂懂地被拖了出去,在冷宫里孤身一人,流淌了二十年又苦又涩的眼泪。

  话分两头。且说这五百个蛋扔下恒河,顺流而下,飘到萨但菩国。萨但菩王与五百个王妃正在河边洗澡玩水,见到此蛋,便命人捞将起来,分送给妃子们,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个。

  妃子们把蛋带回宫里,过不几天,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小子。萨但菩王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苍所赐,命妃子们好生抚养。

  光阴过得真快,转眼过了二十年,这五百个胖小子全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萨但菩国也因此强盛起来。国王想:我与乌提延国向来冤家对头,何不趁此国力强盛之际,兴兵讨伐,报仇雪恨!于是立命五百力士率领兵马,直奔恒河上游而来。

  乌提延国王得报,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一个大力士我便吃不消,何况五百!这这这,怎生是好?幸亏他心有灵犀,急中生智,立刻策马进入雪山,找仙人提婆延求计。

  提婆延正在入定,闭着眼说:“贤婿,何必惊慌,你且将小女莲花夫人放出来,令她到阵前却敌可也。”乌提延道一声谢,回到宫里,请出莲花夫人,为她梳妆打扮,让她骑上大象,晃晃悠悠,来到阵前。那五百力士正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夫人出来,一齐弯弓搭箭,要把她射成刺猬一般。咦,怎么搞的,力士们忽然觉得胳膊软了,手腕酥了,浑身像一摊烂泥,动弹不得。此时,仙人提婆延亦驾云而来,在空中大声喝道:“呔,孩儿们不得无礼!骑象的莲花夫人是尔等生身之母,乌提延国王是尔等生身之父,倘若伤害他们一根毫毛,必将永堕阿鼻地狱!”力士们闻听此言,半信半疑,惊讶不已。

  为了证实提婆延的告诫,莲花夫人在象背上解开衣襟,露出膨隆双乳,用两手分别挤压乳房,即从左右两颗乳头中各喷出二百五十道乳汁射入敌阵,道道乳汁俱入五百力士口中。力士们尝到乳汁的滋味,知是母乳,立即滚鞍下马,向父母忏悔认罪,同时乞求养父母萨但菩王及王妃们罢兵修好。从此,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成为兄弟之邦。因此功德,五百力士及两国国王后来都无师自通,成就佛道。莲花夫人及萨但菩国的五百王妃,也被接引到忉利天上享福去了。唯有乌提延国王的正宫娘娘及几个干坏事的妃子和仆从,被罚进了阿鼻地狱。

  释迦讲完了上述故事,问众弟子:“你们知道仙人提婆延是谁吗?”众弟子相顾茫然。释迦说:“不是别人,正是你们的师傅我。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往昔前世的我。”众弟子慌忙合十,赞叹乃师道行久远,功德不可思议。

  按:人与某种动物交感而生人,是古代部族起源神话中的普遍题材。乌提延部族也许奉鹿为先祖,萨但菩部族也许奉鸟类为先祖,故有母鹿舔仙人精而生女和嫔妃拾河中卵而孵子的传说。后经人们按照各自的意愿加以合并、增删、篡改,以至生出因无嗣而求偶,因嫉妒而害人,因宿怨而仇杀,以及调和生身与养身父母之间的关系等情节。佛经的编造者拣拾和糅合这些情节,安在释迦上,又成了释迦的本生故事之一。

这篇《一千零一夜:乌木马的故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据说古代有个执掌大权的国王,膝下有一子三女。太子生得标致英俊,公主们如花似

玉,又美丽又可爱。一天,这位国王正坐在王位上临朝,传报有三个哲人求见。他们一人拿

着个金乌鸦,一人拿着一只铜喇叭,最后一人却双手捧着一匹乌木马。国王见了,奇怪地问

道:

“你们都拿了些什么呀?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第一位哲人向前回道:“回陛下!这是一只金乌鸦。无论白天黑夜,每过一个钟头,它

会振翅长鸣一次,报告时间。”

第二位哲人向前回道:“陛下!如果把这支铜喇叭放在城门上,它可以充当卫兵。一旦

敌人兵临城下,它能发出警报,使敌人难以逃跑。”

最后,乌木马的主人向前说:“陛下,这是匹乌木马,它能驮它的主人飞向远方。”

国王听了哲人们的叙述,说道:”既然这样,让我试验一下,果然那样神奇的话,我会

赏赐你们的。“国王先试验金乌鸦,它的作用果然如它主人所说的;接着试铜喇叭,它的作

用也和主人所说的一样。国王非常满意,便对金乌鸦和铜喇叭的主人说:

“你们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呢?说吧!”

“陛下能把公主许给我们为妻吗?”

国王应允了他们的要求,把两个公主分别许给两个哲人。这时,乌木马的主人跪下,吻

了地面,说道:

“恳求陛下让我得到同样的赏赐吧。”

“我们来试试你的马儿吧。”

当时太子站在一旁,自告奋勇,对国王说:“父王,让我来骑这匹马儿,亲自试验一

回,然后把它的用途报告父王吧。”

“儿啊,你愿意的话,就去吧。”

于是太子一跃骑上乌木马,摇动双脚,马儿却一动不动。他嚷道:“哲人!你夸口说马

儿能驮着人飞,可是它怎么不动呀?”

这时,哲人走了过去,指着马身上一颗突出的钉子,说道:“捏着它吧。”

太子伸手一捏钉子,马儿便震动起来,接着驮起他向上飞腾,升到高空,一直到看不见地面。他这才惊慌起来,懊悔不该轻举妄动,随便试验。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哲人要想

害我啊!看来,只望万能的安拉拯救了。”

他仔细观察马身,看来看去,终于发现马的两肩下各有一颗突出的按纽。他暗想:“看

来,只有这两个突出的按钮会是机关。”于是伸手捏住右面的按钮,只见马儿飞得更高更

快,太子便立刻撒手,接着试验左面的按钮,他一捏住它,马儿飞行的速度逐渐减慢,徐徐

向下降落。

经过这场试验,太子知道了马儿飞行的方法,欣喜若狂,衷心感谢安拉的保佑。

由于刚开始马儿飞得太猛,飞了很远路程,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降落到地面,因此他

趁马儿下降时,拨动马头,自由地驾驶着,时而向上,时而下落。飞了一阵,最后他驶近地

面,注目一看,到了一处从来不曾来过的地方。只见绿草如茵,树林茂密,河水清澈,一座

巍峨美丽的城市在宽阔的平原中出现。

他望着这个城市,叹道:“哟!美丽的城市。要是我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就好了!”

这时,已是傍晚时分。

他骑着马儿,在暮色中沿城兜圈子,观赏风光,暗想:“我暂且去城里过一夜,等明天

一早驾马飞回家,把我的经历禀告父王吧。”于是他开始寻找一处安全、僻静的地方,以便

栖息。他发现城中央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宫殿,围着高大、宽阔的围墙,十分牢固、庄严。

“这地方好极了!”他赞叹着,扭动按纽,马儿便慢慢落在那座宫殿的屋顶。

太子跳下马来,仔细打量马儿,不由叹道:“向安拉起誓,制造这匹马的人真聪明能干

呀!若是安拉保佑,让我平安回家,和父王母后见面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那位哲人,加倍

赏赐他。”

太子待在屋顶上,又饥又饿,他从骑马离家之后就一直没有吃喝。他忍了又忍,耐心等

待,直到人们睡了,这才撇下马儿,寻找食物。

他进入宫殿中,找到楼梯,走了下去。

庭院中镶着云石,眼前是坚固的建筑和富丽的陈设,他感到惊羡,宫殿里既无人迹,也没有声响,这更使他彷徨迷离。他东张西望,不知该到哪儿找饮食,于是自言自语:“算了

吧,我还是上屋顶去和马儿过一夜,明早赶快驾马回家吧。”这一刹那,他却发现一线隐约

的火光正向他移来。他仔细打量,原来是一个月儿般美丽的佳人,被一群婢女簇拥而来。

这位美丽的女郎是位公主,是国王的掌上明珠。国王十分宠爱她,特意给她建了这座行

宫,供她消遣解闷。公主每当疲倦或烦闷的时候,便率领婢仆到这儿住上一两天,借以解

闷。那天晚上,她正好带着宫娥彩女们来宫中消遣,一个男仆持剑保护着她。

到了宫中,众宫女一齐动手,点燃香炉,与公主一起游戏玩耍。她们又笑又闹,玩得十

分快乐。这时,太子冲过去一拳那个男仆,夺过宝剑,然后猛追那些宫娥彩女,把她们

赶得到处逃窜。只有公主神色不乱,挺身说道:

“也许你是昨天向我求婚而被父王拒绝的那位太子吧。父王说你相貌奇丑。向安拉起

誓,父王说的不是真的呀!”

原来那位求婚者是印度国的太子,他相貌奇丑,因而遭到国王拒绝。当事情突然发生

时,公主马上就猜他是那位求婚遭到拒绝的印度太子。这时候,一个宫女在旁边说道:

“公主,这不是向你求婚的,那人很丑,而这人却很标致。那个求婚者,只配做他的仆

人。你看,这位青年俊得很,可不像平常人呀!”

宫女说罢,唤醒被打昏的仆人。仆人苏醒过来,惊惶失措,纵身跳起来,赶快寻找宝

剑。宫女对他说:“你在忙什么?那个你,抢走你宝剑的人,正和公主坐在一起谈话

呢。”

这个仆人奉国王之命,负责保护公主。此时,一听宫女的话,赶紧跑进大厅,看见公主

和太子果然正在一起谈话。他走过去打量太子,问道:

“我的主人,你是人还是神?”

“你这个该死的家伙!胆敢把我,波斯国的太子看作鬼神?我揍死你!”他拿起宝剑

说:“我是附马。国王已经把公主许配给我了。”

“我的主人呀!听你说,你既然是人类,贵为太子,那与我们公主匹配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仆人慌慌忙忙离开行宫。他撕破衣服,抓一把土撒在头上,哭哭啼啼大喊大叫地跑去见

国王。国王听了哭喊声,问道:

“什么事情?吓我一跳,快说吧。”

“陛下,快去救公主!她被一个装扮成人,冒充太子的魔鬼掳住了!”

听完报告,国王十分震惊,决定杀死那个魔鬼。

他喝道:“奴才!叫你保护公主,你怎么让魔鬼缠扰上公主了?”于是他一路奔到行

宫,只见宫娥彩女们整齐地站成一排,便向她们问道:“公主呢?她怎么样了?”

“启禀陛下。我们陪公主一起到宫里来,不知怎么的,那个青年突然跳出来袭击我们。

他手里握着明晃晃的宝剑,人倒生得非常标致。我们询问他,但他造谣说陛下已经把公主许

给他了。除了这些外,我们不知道这人到底是人还是神?他模样斯文,很有礼貌,也没有什

么不规矩的行为。”

听了宫女的话,国王心中的怒火平息了一些。他见太子和公主坐在一起谈得很亲密,仔

细一看,这人果然生得漂亮可爱。突然间,他又一次抑不住忿恨,为保护公主,他不顾一

切,抽出宝剑,冲进大厅准备刺死太子。太子一见,忙问公主:

“这是你父亲吗?”

“不错,正是父王。”

太子突然跃身起来,紧握宝剑,大吼一声,威胁着说要用宝剑刺死国王。国王见对方来

势凶猛,知道这青年强壮有力,自己不是对手,只好忍气吞声,把宝剑插回鞘中。

他问:“年轻人,你是人还是神?”

“你呀!要不是看在你和公主的面子上,我非让你流血不可。我是波斯国的王子,你怎

么敢说我是鬼是神?我父亲波斯国王兵精国强,权力无边,他随时可以率领大军消灭你的王

国。”

听了太子的话,国王惊惶之余,不免纳闷,说道:“你既是王子,为什么却径直闯进我

的宫里来?又为什么造谣说把公主许配给你了呢?你要知道,许多王孙公子来向公主求婚,

都被我杀掉了。你不怕死在我手里吗?我只要一声令下,仆从们立刻会冲进来杀死你,没谁能够救你呢。”

“你的见识可太浅薄了,令我感到不可理解。你是想把女儿嫁给一个比我更好的女婿

吗?请问你,你心目中是否有比我更健壮勇敢、富贵慷慨、有权有势的人选呢?”

“不。向安拉起誓,你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不过你要娶亲,应该三媒六证前来正式求婚

呀,我完全可以把女儿许配给你为妻的;若是无名无义,就想娶走我的女儿,那可就是侮辱

我,败坏我的名声了。”

“你说的对,很有道理。不过按你刚才夸口的那样,要是命令你的仆从和军队前来杀

我,这就是你的耻辱了,同时你就会失去国人对你的信赖。我有一个建议,希望得到你的同

意。”

“什么建议?你说吧!”

“我们来比武决斗。谁赢了,谁的意见就是真理。你可以今夜回去召集兵马,明天再和

我比武决战。你可以出动多少兵马?告诉我吧!”

“四万。不算仆从,单是正规军。”

“好吧,明天开出你的人马。告诉他们,我是来向公主求婚的。我为公主而和他们决

战。要是我被杀死,则万事皆休,你的秘密也就不会泄露;要是我胜利了,我就要娶公主

了。”

太子带着夸张、侗吓的口气夸夸其谈。国王听了他这番话,觉得还是有道理,赞同了他

的意见。于是通知宰相,叫他立刻集合全体官兵,武装待命,准备和太子比武。

国王和太子对坐谈心。国王对太子的谈话十分钦佩。两个人谈得上劲,不知不觉已是黎

明。国王起身回宫,吩咐兵马整队出发,准备和太子比武。同时他为太子选了一匹骏马,配

上的鞍辔,供太子在比武时骑用。太子推辞了,说道:

“陛下,我暂且不骑马,请允许我先到军中,看看他们的阵容吧。”

“随你便好了。”

太子来到阵前,看过军队的阵容。

这时,国王当众宣布:“三军听着,现在有个青年王子来向公主求婚。他夸口说,他单

枪匹马可以打败我们的军队,即使我们有十万之众,在他看来也微不足道。他口出狂言,那么我命令:在比武中,你们必须全力对付他,把他挑在你们的刀尖上。”接着国王回头对太

子说:“我的孩子,该开始了。如何比法,你自己去选择吧。”

“陛下,这不公平。他们身骑战马,我却步行,这怎么能比武呢?”

“我给了你一匹战马,你却不接受。好吧,你喜欢骑哪匹,由你选择好了。”

“你的马没有一匹我看得上,我还是骑我自己带来的那匹马吧。”

“你的马在哪儿?”

“在你行宫里。”

“在我行宫里的什么地方?”

“在行宫的屋顶上。”

“在屋顶上?你输定了。该死的家伙哟!马怎么能上屋顶呢?你太虚伪了。”

国王惊奇地回头吩咐侍从道:“你们进宫去,瞧瞧屋顶上有什么东西。有马匹的话,赶

快给我带下来。”

人们对国王此话惊奇不已,面面相觑,议论道:“马儿怎么能上那么高的楼梯?真是奇

谈怪论!”

侍从们遵照国王的命令上了行宫的屋顶,果然发现一匹骏马站在上面,非常雄壮可爱。

他们一看,居然是用象牙和乌木制造的,大家哈哈大笑,说道:“那个小伙子所说的,原来

就是这匹战马呀。他疯了!等着看吧,一旦弄明白,看他有什么办法。”于是众侍卫抬起马

儿,小心翼翼地把它一直搬到城外,规规矩矩地放在国王面前。人们好奇地涌过来围着观

看。马儿既雄壮又新奇,一般人赞叹之余,又觉好笑,国王本人也惊讶而赞叹。他问道:

“孩子,这就是你用来比武的马儿吗?”

“不错,陛下。它的作用你马上可以看到。”

“那你就骑上它吧。”

“请先让你的士兵们离开,否则我是不会上马的。”

国王命令士兵离开一箭之地,太子这才说道:“陛下,现在要骑我的马儿了。我准备袭

击你的兵马,他们会胆颤心惊,抱头鼠窜而逃的。”

“好吧,你尽管放手比武吧。可别留情,我的人马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据说古代有个执掌大权的国王,膝下有一子三女。太子生得标致英俊,公主们如花似玉,又美丽又可爱。一天,这位国王正坐在王位上临朝,传报有三个哲人求见。他们一人拿着个金乌鸦,一人拿着一只铜喇叭,最后一人却双手捧着一匹乌木马。国王见了,奇怪地问道:

“你们都拿了些什么呀?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第一位哲人向前回道:“回陛下!这是一只金乌鸦。无论白天黑夜,每过一个钟头,它会振翅长鸣一次,报告时间。”

第二位哲人向前回道:“陛下!如果把这支铜喇叭放在城门上,它可以充当卫兵。一旦敌人兵临城下,它能发出警报,使敌人难以逃跑。”

最后,乌木马的主人向前说:“陛下,这是匹乌木马,它能驮它的主人飞向远方。”

国王听了哲人们的叙述,说道:”既然这样,让我试验一下,果然那样神奇的话,我会赏赐你们的。“国王先试验金乌鸦,它的作用果然如它主人所说的;接着试铜喇叭,它的作用也和主人所说的一样。国王非常满意,便对金乌鸦和铜喇叭的主人说:

“你们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呢?说吧!”

“陛下能把公主许给我们为妻吗?”

国王应允了他们的要求,把两个公主分别许给两个哲人。这时,乌木马的主人跪下,吻了地面,说道:

“恳求陛下让我得到同样的赏赐吧。”

“我们来试试你的马儿吧。”

当时太子站在一旁,自告奋勇,对国王说:“父王,让我来骑这匹马儿,亲自试验一回,然后把它的用途报告父王吧。”

“儿啊,你愿意的话,就去吧。”

于是太子一跃骑上乌木马,摇动双脚,马儿却一动不动。他嚷道:“哲人!你夸口说马儿能驮着人飞,可是它怎么不动呀?”

这时,哲人走了过去,指着马身上一颗突出的钉子,说道:“捏着它吧。”

太子伸手一捏钉子,马儿便震动起来,接着驮起他向上飞腾,升到高空,一直到看不见地面。他这才惊慌起来,懊悔不该轻举妄动,随便试验。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哲人要想害我啊!看来,只望万能的安拉拯救了。”

他仔细观察马身,看来看去,终于发现马的两肩下各有一颗突出的按纽。他暗想:“看来,只有这两个突出的按钮会是机关。”于是伸手捏住右面的按钮,只见马儿飞得更高更快,太子便立刻撒手,接着试验左面的按钮,他一捏住它,马儿飞行的速度逐渐减慢,徐徐向下降落。

经过这场试验,太子知道了马儿飞行的方法,欣喜若狂,衷心感谢安拉的保佑。

由于刚开始马儿飞得太猛,飞了很远路程,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降落到地面,因此他趁马儿下降时,拨动马头,自由地驾驶着,时而向上,时而下落。飞了一阵,最后他驶近地面,注目一看,到了一处从来不曾来过的地方。只见绿草如茵,树林茂密,河水清澈,一座巍峨美丽的城市在宽阔的平原中出现。他望着这个城市,叹道:“哟!美丽的城市。要是我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就好了!”

这时,已是傍晚时分。

他骑着马儿,在暮色中沿城兜圈子,观赏风光,暗想:“我暂且去城里过一夜,等明天一早驾马飞回家,把我的经历禀告父王吧。”于是他开始寻找一处安全、僻静的地方,以便栖息。他发现城中央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宫殿,围着高大、宽阔的围墙,十分牢固、庄严。

“这地方好极了!”他赞叹着,扭动按纽,马儿便慢慢落在那座宫殿的屋顶。

太子跳下马来,仔细打量马儿,不由叹道:“向安拉起誓,制造这匹马的人真聪明能干呀!若是安拉保佑,让我平安回家,和父王母后见面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那位哲人,加倍赏赐他。”

太子待在屋顶上,又饥又饿,他从骑马离家之后就一直没有吃喝。他忍了又忍,耐心等待,直到人们睡了,这才撇下马儿,寻找食物。

他进入宫殿中,找到楼梯,走了下去。

庭院中镶着云石,眼前是坚固的建筑和富丽的陈设,他感到惊羡,宫殿里既无人迹,也没有声响,这更使他彷徨迷离。他东张西望,不知该到哪儿找饮食,于是自言自语:“算了吧,我还是上屋顶去和马儿过一夜,明早赶快驾马回家吧。”这一刹那,他却发现一线隐约的火光正向他移来。他仔细打量,原来是一个月儿般美丽的佳人,被一群婢女簇拥而来。

这位美丽的女郎是位公主,是国王的掌上明珠。国王十分宠爱她,特意给她建了这座行宫,供她消遣解闷。公主每当疲倦或烦闷的时候,便率领婢仆到这儿住上一两天,借以解闷。那天晚上,她正好带着宫娥彩女们来宫中消遣,一个男仆持剑保护着她。

到了宫中,众宫女一齐动手,点燃香炉,与公主一起游戏玩耍。她们又笑又闹,玩得十分快乐。这时,太子冲过去一拳那个男仆,夺过宝剑,然后猛追那些宫娥彩女,把她们赶得到处逃窜。只有公主神色不乱,挺身说道:

“也许你是昨天向我求婚而被父王拒绝的那位太子吧。父王说你相貌奇丑。向安拉起誓,父王说的不是真的呀!”

原来那位求婚者是印度国的太子,他相貌奇丑,因而遭到国王拒绝。当事情突然发生时,公主马上就猜他是那位求婚遭到拒绝的印度太子。这时候,一个宫女在旁边说道:

“公主,这不是向你求婚的,那人很丑,而这人却很标致。那个求婚者,只配做他的仆人。你看,这位青年俊得很,可不像平常人呀!”

宫女说罢,唤醒被打昏的仆人。仆人苏醒过来,惊惶失措,纵身跳起来,赶快寻找宝剑。宫女对他说:“你在忙什么?那个你,抢走你宝剑的人,正和公主坐在一起谈话呢。”

这个仆人奉国王之命,负责保护公主。此时,一听宫女的话,赶紧跑进大厅,看见公主和太子果然正在一起谈话。他走过去打量太子,问道:

“我的主人,你是人还是神?”

“你这个该死的家伙!胆敢把我,波斯国的太子看作鬼神?我揍死你!”他拿起宝剑说:“我是附马。国王已经把公主许配给我了。”

“我的主人呀!听你说,你既然是人类,贵为太子,那与我们公主匹配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仆人慌慌忙忙离开行宫。他撕破衣服,抓一把土撒在头上,哭哭啼啼大喊大叫地跑去见国王。国王听了哭喊声,问道:

“什么事情?吓我一跳,快说吧。” “陛下,快去救公主!她被一个装扮成人,冒充太子的魔鬼掳住了!”

听完报告,国王十分震惊,决定杀死那个魔鬼。

他喝道:“奴才!叫你保护公主,你怎么让魔鬼缠扰上公主了?”于是他一路奔到行宫,只见宫娥彩女们整齐地站成一排,便向她们问道:“公主呢?她怎么样了?”

“启禀陛下。我们陪公主一起到宫里来,不知怎么的,那个青年突然跳出来袭击我们。他手里握着明晃晃的宝剑,人倒生得非常标致。我们询问他,但他造谣说陛下已经把公主许给他了。除了这些外,我们不知道这人到底是人还是神?他模样斯文,很有礼貌,也没有什么不规矩的行为。”

听了宫女的话,国王心中的怒火平息了一些。他见太子和公主坐在一起谈得很亲密,仔细一看,这人果然生得漂亮可爱。突然间,他又一次抑不住忿恨,为保护公主,他不顾一切,抽出宝剑,冲进大厅准备刺死太子。太子一见,忙问公主:

“这是你父亲吗?”

“不错,正是父王。”

太子突然跃身起来,紧握宝剑,大吼一声,威胁着说要用宝剑刺死国王。国王见对方来势凶猛,知道这青年强壮有力,自己不是对手,只好忍气吞声,把宝剑插回鞘中。

他问:“年轻人,你是人还是神?”

“你呀!要不是看在你和公主的面子上,我非让你流血不可。我是波斯国的王子,你怎么敢说我是鬼是神?我父亲波斯国王兵精国强,权力无边,他随时可以率领大军消灭你的王国。”

听了太子的话,国王惊惶之余,不免纳闷,说道:“你既是王子,为什么却径直闯进我的宫里来?又为什么造谣说把公主许配给你了呢?你要知道,许多王孙公子来向公主求婚,都被我杀掉了。你不怕死在我手里吗?我只要一声令下,仆从们立刻会冲进来杀死你,没谁能够救你呢。”

“你的见识可太浅薄了,令我感到不可理解。你是想把女儿嫁给一个比我更好的女婿吗?请问你,你心目中是否有比我更健壮勇敢、富贵慷慨、有权有势的人选呢?”

“不。向安拉起誓,你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不过你要娶亲,应该三媒六证前来正式求婚呀,我完全可以把女儿许配给你为妻的;若是无名无义,就想娶走我的女儿,那可就是侮辱我,败坏我的名声了。”

“你说的对,很有道理。不过按你刚才夸口的那样,要是命令你的仆从和军队前来杀我,这就是你的耻辱了,同时你就会失去国人对你的信赖。我有一个建议,希望得到你的同意。”

“什么建议?你说吧!”

“我们来比武决斗。谁赢了,谁的意见就是真理。你可以今夜回去召集兵马,明天再和我比武决战。你可以出动多少兵马?告诉我吧!”

“四万。不算仆从,单是正规军。”

“好吧,明天开出你的人马。告诉他们,我是来向公主求婚的。我为公主而和他们决战。要是我被杀死,则万事皆休,你的秘密也就不会泄露;要是我胜利了,我就要娶公主了。”

太子带着夸张、侗吓的口气夸夸其谈。国王听了他这番话,觉得还是有道理,赞同了他的意见。于是通知宰相,叫他立刻集合全体官兵,武装待命,准备和太子比武。国王和太子对坐谈心。国王对太子的谈话十分钦佩。两个人谈得上劲,不知不觉已是黎明。国王起身回宫,吩咐兵马整队出发,准备和太子比武。同时他为太子选了一匹骏马,配上的鞍辔,供太子在比武时骑用。太子推辞了,说道:

“陛下,我暂且不骑马,请允许我先到军中,看看他们的阵容吧。”

“随你便好了。”

太子来到阵前,看过军队的阵容。

这时,国王当众宣布:“三军听着,现在有个青年王子来向公主求婚。他夸口说,他单枪匹马可以打败我们的军队,即使我们有十万之众,在他看来也微不足道。他口出狂言,那么我命令:在比武中,你们必须全力对付他,把他挑在你们的刀尖上。”接着国王回头对太子说:“我的孩子,该开始了。如何比法,你自己去选择吧。”

“陛下,这不公平。他们身骑战马,我却步行,这怎么能比武呢?”

“我给了你一匹战马,你却不接受。好吧,你喜欢骑哪匹,由你选择好了。”

“你的马没有一匹我看得上,我还是骑我自己带来的那匹马吧。”

“你的马在哪儿?”

“在你行宫里。”

“在我行宫里的什么地方?”

“在行宫的屋顶上。”

“在屋顶上?你输定了。该死的家伙哟!马怎么能上屋顶呢?你太虚伪了。”

国王惊奇地回头吩咐侍从道:“你们进宫去,瞧瞧屋顶上有什么东西。有马匹的话,赶快给我带下来。”

人们对国王此话惊奇不已,面面相觑,议论道:“马儿怎么能上那么高的楼梯?真是奇谈怪论!”

侍从们遵照国王的命令上了行宫的屋顶,果然发现一匹骏马站在上面,非常雄壮可爱。他们一看,居然是用象牙和乌木制造的,大家哈哈大笑,说道:“那个小伙子所说的,原来就是这匹战马呀。他疯了!等着看吧,一旦弄明白,看他有什么办法。”于是众侍卫抬起马儿,小心翼翼地把它一直搬到城外,规规矩矩地放在国王面前。人们好奇地涌过来围着观看。马儿既雄壮又新奇,一般人赞叹之余,又觉好笑,国王本人也惊讶而赞叹。他问道:

“孩子,这就是你用来比武的马儿吗?”

“不错,陛下。它的作用你马上可以看到。”

“那你就骑上它吧。”

“请先让你的士兵们离开,否则我是不会上马的。”

国王命令士兵离开一箭之地,太子这才说道:“陛下,现在要骑我的马儿了。我准备袭击你的兵马,他们会胆颤心惊,抱头鼠窜而逃的。”

“好吧,你尽管放手比武吧。可别留情,我的人马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太子从从容容一跃跨上乌木马,勒转马头,准备冲锋陷阵。国王的兵马也严阵以待,准备迎战。官兵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小子一进阵地,咱们拿枪挑起他来。”有的说:“造孽哪!这么标致漂亮的青年,转眼就要死了。”有人说:“向安拉起誓,咱们不努力奋战,是打不败他的。如果他不是英勇过人的话,就不会夸下海口了。”

太子骑在马上,正襟危坐,在万目的注视下,开动按钮,马儿开始震动。一会儿,马儿腹中充满空气,便向上升腾,飞入云霄。国王看见太子骑着马儿飞到高空,又惊又怒,大声叫道:

“捉住他,该死的家伙!别让他跑掉,快抓住他。”

宰相和朝臣们也感到莫名其妙。他们安慰国王,说道:“陛下,世间谁追得上飞鸟呢?此人显然是个大魔术家。多亏安拉保佑,陛下平安无恙,那个小子没危害到什么。” 国王只好闷闷不乐地转回宫去。他对公主讲了比武场上的见闻。公主一听,心情十分悲伤,为太子离开而染上重病,卧床不起,医药无效。国王忧心如焚,把女儿搂在怀中,吻着她,说道:“儿啊!安拉保佑我们不受那个魔术家的危害,让我们赞美感谢他吧!”她却听而不闻,终日长吁短叹、痛哭流涕,暗自道:“向安拉起誓!不能和他聚首的话,我从此绝不吃喝。”

公主茶饭不思,国王感到万分焦虑,他温存地劝慰她,然而他的劝慰,更增加了公主的相思之情。

太子驾马升空,摆脱了危险,可是他对公主却念念不忘。他曾向国王问起过公主和国王的姓名,知道他是萨乃奥国王,于是他安下心来,加速飞行,一直飞回波斯。

到了京城,他在空中环绕了几圈,降落在王宫,随即下马跑进内宫,谒见国王。这时,国王正因他的离去而忧愁。

见到太子,国王立刻起身,欣喜若狂,热切地拥抱他。之后,太子向国王打听制造乌木马的那个哲人的下落。国王说道:“儿啊,那个坏家伙,愿他一辈子吃苦倒霉,他使咱们父子离散,我因此监禁了他。”

太子替哲人说情,要求恢复他的自由。最后国王释放了他,重加赏赐,当上宾款待他,可是国王始终不肯履行把公主许配给他的诺言。太子对此不满,但由于他畏惧父王的威严,敢怒而不敢言。国王吩咐说:“儿啊,经过这次危险,以后你别再骑那匹马儿了。你不明白马的奥秘,迟早是要吃苦头的。”

太子把在萨乃奥和公主邂逅相遇的事全对父亲说了。国王说道:“如果那位国王要杀你,你早就死了,这不过是你死期未到罢了。”

太子非常想念公主,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一天,他又偷偷来到屋顶,跨上乌木马,开动升腾的按纽,向萨乃奥飞腾而去,寻找公主。

第二天清晨,国王不见了太子,十分惊慌,立刻上屋顶去寻找。乌木马果然也不见了。他知道太子骑马飞走了,悲愁之余,后悔当初没把马儿藏起来。他自言自语:“向安拉起誓,待他这次回来,我非把马儿藏起来不可,免得我为他担心。” 他垂头丧气,长吁短叹。

太子驾着马在空中,一直飞到萨乃奥,降落在第一次降落的地方。他跳下马儿,蹑手蹑脚地走进公主游戏的大厅,四面一看,却不见一个人影。公主和宫娥彩女们都不在。太子大失所望,于是他又摸索着,在宫中转来转去,最后终于找到公主的卧室,见她卧病不起,床前有宫娥彩女侍候。激动之下,他不顾一切闯了进去,大声问候她们。

公主听见了的声音,一下坐了起来,又惊又喜,只听太子喊道:“哟!公主,你可让我想苦了。”

“不,你才真让我想苦了呢。”

“公主,你父王那样对待我,我真够苦闷呀!说真的,要不是为了你,我会杀死他的,以此警示后人。不过为了你,我尊敬他。”

“你为什么扔下我而去?没有你,我度日如年呀!”

“你愿意听我解释吗?”

“尽管说吧。你无论吩咐什么,我都依从你,绝不违背你。”

“那么你愿意随我到我的家乡去吗?”

“好的,我听你吩咐。”

太子听了公主的答复,喜笑颜开,欢喜若狂,一个劲地握她的手,信誓旦旦。随即带她走上屋顶,跨上乌木马。他让她骑在自己前面,然后开动按纽,双双飞上天空。宫娥们见状,惊惶失措地跑进王宫报告国王。国王和王后赶忙跑出宫门,抬头观看。只见太子和公主骑着乌木马在高空飞行,感到十分惶恐,向天空大声哀求道:

“王子啊!看在安拉的份上,你可怜可怜我们吧!请留下我们的女儿吧。”

太子带着公主逃跑,旅途中,他怕公主懊悔,不愿离开父母,便问道:“你不愿离开父母,要我送你回家吗?”

“我的主人。向安拉起誓,我只愿意跟着你,永远和你在一起。”

太子听了公主果断的回答,感到快慰。于是他减低飞行速度,缓慢地前进。他们在一处绿草如茵的草地落下休息、吃饭。太子对公主关怀备至。为避免发生意外,他用带子将公主绑住,然后轻松愉快地继续飞行。

回到京城,太子满心欢喜。他故意在公主面前显风,叫她知道他父亲比她父亲更权威、更富足,因此他驾马直接降落在城外国王消遣用的御花园中。他把公主让进屋去,说道:

“你暂且在这儿休息,我先进城去谒见父王,给你预备宫室,然后差人前来接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54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