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故事

拿破仑的故事,第1张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

  初露锋芒(1769-1795)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兰西王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兰西王国贵族。在父亲夏尔·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都逃往法国。

  法国政局变幻莫测,形势风起云涌。大革命初期,代表工商业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他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然而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外国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法兰西王国改成法兰西共和国。1793年初路易十六被处死,同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然而第一次反法同盟成立了。7月,已经是少校的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为准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亲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也就是著名的镇压保王党战役。拿破仑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开始在军界和政界崭露头角。

  南征北战(1796-1799)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有意思的是,拿破仑的血统也是属于意大利的,虽然他是法国公民,然而父亲却是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的维尔姆泽将军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这是拿破仑军事史的杰作,然而法军在意大利烧杀劫掠,引起了众多非议。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民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觉受到威胁,因此任命他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非常大,他在数学方面上曾经创造过一个“拿破仑定理”。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虽然拿破仑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取得全盘胜利。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第一执政(1799-1804)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王党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雾月政变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并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另外,拿破仑还确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以及法国荣誉军团制度。

  称帝封王(1804-1806)

  拿破仑加冕1802年8月,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正式加冕,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但是他没有时间去管理这个王国,于是他让自己的继子欧仁(约瑟芬与前夫的儿子)成为意大利副王管理意大利。

  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构思通过法国海军穿越英吉利海峡以图侵略英国,从此他的战争,开始逐步从正义的自卫战争转变成为大资产阶级谋夺利益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为了侵略英国这一作战计划煞费苦心,也在海军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对能干的指挥官。但是拿破仑本人对海战丝毫不精通,作战计划不切实际,以及英国人的抗战决心,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将军纳尔逊(也就是在征埃战争中摧毁法军舰队的那位海军上将)阵亡,但是法军指挥官维尔纳夫被俘,法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法国丧失了和英国的海上争霸权。但是,拿破仑已经没有时间去管这种事了,因为英国为了解海上之围,已经挑动奥地利和俄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只得放弃侵略英国的作战计划。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奥斯特里茨战役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在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一周年纪念日中以7万人的弱势兵力打败了9万俄奥联军的强势兵力,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仑率军攻打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他集中了9万人的兵力对普军发动进攻,但是,这根本就不是普军的主力。在奥尔斯泰特,法国的达武元帅的2万法军劣势兵力遭遇了普鲁士国王亲自统率的5万人的主力,达武元帅奋力指挥这2万人马击溃了普鲁士军队,普军几乎全军覆没,普王和王后仓皇逃命。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在艾劳会战和弗里德兰战役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称霸欧洲(1808-1811)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趁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的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拿破仑在西班牙的侵略战争是他战略的一大失误,从此法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苦境,西线在伊利比亚半岛作战,东线则与反法同盟周旋。

  瓦格拉姆战役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国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法军在4月19~23日五战五捷,于5月13日占领维也纳,拿破仑与查理大公指挥自己的军队在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中交锋,法军大败,拉纳元帅阵亡,法军被迫撤回至洛鲍岛,死伤和被俘3万余人,奥军伤亡2万余人。这是拿破仑亲自统兵以来打的第一次败仗,(虽然他之前也吃过少数败仗,但是那都不是他亲自指挥的)但是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在7月5-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法军夺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全盛。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好几年内,拿破仑没有发动战争。

  兵败俄国(1812)

  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他也不是没有考虑攻打俄国的后果,但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在1812年因为狂妄的野心而衰退了。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反对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1812年9月7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即将进入莫斯科。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力排众议,决心放弃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军的有生力量。

  9月16日,拿破仑骑着高头大马进入莫斯科,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带着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经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马上要来临的寒冬季节,以及俄罗斯人民坚决不投降,和此时在国内的马莱将军策划的一场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

  法军从俄罗斯撤退

  俄罗斯的寒冬,无时无刻不出现的俄国追军和游击队使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畏惧了,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从此,让整个欧洲都战栗的大军已经不复存在,远征俄罗斯失利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日益衰落的法国面对的敌人将是曾经被迫臣服的整个欧洲。

  穷途末路(1813-1814)

  拿破仑在俄国战场惨败后,亚历山大野心勃勃,决定马上组织大军彻底打败法国,以称霸欧洲,但是俄军在追击法军的残兵败将时,自身也受到了极大打击,因为亚历山大一世决定组成反法同盟。

  当然,拿破仑为了阻挠反法同盟的成立,也是费尽了心机。他通过瑞典王妃黛丝蕾,希望让其夫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加入法国一方,但是最后失败了。他同时立妻奥地利公主,路易丝皇后为帝国摄政王以牵制奥地利。但是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瑞典还是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在吕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短暂停战后,随着奥地利倒入反法同盟时,联军的力量超过了拿破仑。

  战火再度在欧洲燃烧,8月,拿破仑在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德累斯顿指挥了一场防御战,并取得了胜利,由于缺少骑兵,未能扩大战果,此后法军在德意志境内屡屡受挫。

  在10月16日-19日爆发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集中了15万5千人,而联军的兵力是法军的2倍,虽然开始法国缪拉元帅的骑兵打得俄奥普三国帝王纵马而逃,但是联军分6路合围莱比锡,以及法军的炮弹打光了,拿破仑被迫撤退。在败退途中,法军遭到联军的重大打击,只剩5万6千人的残兵败将。莱茵联邦不久就解散了。联军得以向法国开进。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开出停战的条件,那就是法国的领土恢复到1790年时的状态,拿破仑视为侮辱,拒绝接受,他重新组织军队再战,然而法军只有10万人了,而联军却有35万!

  在1月29日的布伦纳城(布里埃纳城),拿破仑重游故地,他指挥军队大败普鲁士军队,恢复了自莱比锡战役以来低落的士气。2月1日,在拉罗蒂埃河,法军与联军再次交战,虽然失利了,但是法军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在2月10日-2月14日,拿破仑指挥法军在尚波贝尔,蒙米赖,夏托蒂埃和沃尚等地接连打败联军,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正在极大发挥,他的战术才华也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他在战略上错误地将进攻力量分成两股,导致联军通往巴黎的路畅通无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法国,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软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拿破仑别无选择,他密切注视着法国局势的变化,军队和人民对路易十八为首的法国贵族的剥削忍无可忍,几乎都认为拿破仑才是他们真正的君主,拿破仑意识到复辟的时候来临了,他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拿破仑一路发表演讲宣布自己将给法国带来和平,不再向外扩张,而且他不会再实行专制统治,而是改为君主立宪制,确保人民的自由。国王屡次派兵堵截,但是所有军队一见到皇帝就阵前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内伊、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百日王朝(1815)

  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在6月6日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

  6月16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战役中击溃普军,但是由于法军行动迟缓,拿破仑本来计划是歼灭普军,但是林尼战役仅仅变成了击溃战,拿破仑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一些军队追击普军。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圣约翰山高地,但是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加上法军中有能力能够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无能的指挥员比比皆是,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八弟热罗姆。滑铁卢战役

  在久战不克时,内伊元帅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莱比锡战役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被杀得落花流水,威灵顿脸色都变了。但是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格鲁希元帅迟迟不到。

  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一切都没有用,康布罗纳将军的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

  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由于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为,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

  6月22日,拿破仑宣布退位,英国人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而且对他很不客气,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

  孤岛挽歌(1815-1821)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挑选了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尔戈将军随行。圣赫勒拿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拿破仑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为他已经在滑铁卢战役后彻底绝望了。拿破仑上岸后,暂时寄居在英国商人巴尔科姆家中,后来他又有一个龙坞德庄园,他就在这里居住,他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记录并整理。在这里他还发表了“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的著名言论。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珅在环境中渗透出来,也有一说是蒙托隆伯爵因为受到英国人的贿赂以及急于继承拿破仑留给他的一部分遗产而给拿破仑的葡萄酒中长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仑慢性中毒。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据说在法国一个乡村的祭祀日里,一个耍戏法的人正在招揽观众:“啊,快来,快来,这里有世界闻名的大英雄拿破仑的头骨,快来看拿破仑皇帝的头骨吧!”

这倒是很耸人听闻的。很多人交了钱进去。有个人说:“啊,奇怪呀,听说拿破仑的头是很大的,怎么这个头骨和普通人的没有什么差别?”

耍戏法的解释说:“是的,不过这是拿破仑孩提时代的头骨。”看客们马上解除了疑虑,纷纷惊叹说:“一个孩子的头竟有这么大!”

这是一个笑话呢?还是实有其事,我们也无法考证。不过,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逻辑道理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看客为什么会上当?也许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要戏法人的辩解,也许他们思考过但缺少那么一点逻辑头脑。

拿破仑是闻名世界的大英雄,他没有在孩提时代夭折。耍戏法的人随口胡说展品是拿破仑孩提时代的头骨,就意味着做了一个判断:“拿破仑早年夭折”。这就蕴含说:“不可能有世界闻名的大英雄拿破仑”。

谎言毕竟是扯不圆的。

众所周知,拿破仑中年病故于圣赫勒拿岛,享年52岁。耍戏法人信口开河说:“这是拿破仑孩提时代的头骨”,显然是一句假话。这句话本身孤立地看,并不包含逻辑矛盾。由于他在前面说明过这是“拿破仑皇帝的头骨”,这就意味着拿破仑不是死于童年,而是死于中年,即当了皇帝之后。

于是,我们可以说,耍戏法人既肯定“拿破仑早年夭折”,又主张“拿破仑并非早年夭折”,违反了矛盾律。

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并存。它的语形公式是:“A不是非A”。其中A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非A是对A的否定,表示与A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也可表示与A有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的判断。矛盾律的语义公式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

矛盾律公式说的是:A和非A互相否定,不能同真,二者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因此,有的逻辑著作又称它为不矛盾律。所谓两个思想互相否定,适用于两种情况。以任一概念代入A,第一种情况指两个概念构成矛盾关系,例如,“司机”与“非司机”,非此即彼;第二种情况指两个概念构成反对关系,例如,“先进分子”与“落后分子”,互相否定,但还有第三种人“中间分子”。

在命题或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既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又不断定某一事物情况。例如,不能既说“上海是大城市”,又说“上海不是大城市”。

违反矛盾律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闻。《新民晚报》2009年4月17日登了篇《免费也有价》的短文:

上周六,邻居阿艳去国顺东路上一家美发店洗发,服务员一边帮她洗发,一边推销服务项目:“你今天来得正巧,本店正在开展按摩,可以免去洗发吹发费的优惠活动,今天又是最后一天。”阿艳听着听着心动了:“那好吧,让我也享受一下按摩。”结账时,阿艳发现价钱不对,便问收银员。不料,对方回答:“你自己搞错了,我们收的是免费价,懂吗?”免费还有价?这家理发店“真有才”。

有位女士曾经沾沾自喜地向**妹们吹嘘,她的丈夫方面大耳,一副福相,更兼头脑活络,天生就是玩股票的料,为她赚了好大一笔。

可是没过多久,这位女士神情沮丧地向女友发泄心中的烦恼和悔恨。她说她早就说过自己的先生也不好好照照镜子,一副憨头憨脑的样子,哪有玩股票的资格,难得赚到一点还不是瞎猫碰到死老鼠。这次一输,连家底都赔光了。

这前后两番话,不是自打耳光吗?与《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何其相似乃尔。

老童生范进想进省城参加乡试,向他岳父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狠啐一口,骂了他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但范进不久终于中了举。这时的胡屠户把脸一抹,一口一个“我这贤婿”,说:“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同一个范进,一会儿是“尖嘴猴腮”,一会儿又比“方面大耳”的阔人还要“体面”,胡屠户对范进长相的评论,前后矛盾以至于此。作者对胡屠户势利眼入木三分的刻画,得力于矛盾律非浅。

违反矛盾律的特征是:模棱两可。

唐朝有个人叫苏味道,是武则天时的宰相。此人谙熟朝廷掌故,又写得一手好奏章,然而做了几年宰相,竟无所作为。究其原因,原来他善于察言观色,是个典型的“无意志的长官”。这位“风”派人物曾对人谈过自己当官的诀窍:“处理事情不能决断明白,否则出了差错,必遭处罚,只要模棱以持两端就行了。”当时的人就给他起了个雅号叫“苏模棱”。“棱”指台子的边,模在边上,无一定方向,既可以指这端,也可以指那端,有“脚踏两条船”的“味道”。成语“模棱两可”便出典于此。其含意是,对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表示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或者说,对同一个思想,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凡违反矛盾律的错误,在逻辑上就称为模棱两可,或者称为自相矛盾。

找“两可”之说,也即找逻辑矛盾,是驳斥论敌的一个好办法。因为你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又怎能使人相信呢?

甲和乙两人辩论“有意识的行动是否有目的”,乙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说:“有意识的行动可以是没有目的的。我可以有意识而无目的地举起手来,你看,我现在举起手来,虽然我没有什么必要这样做。”乙为证实自己的看法就真的把手举起来了。这样乙就证明了一个相反的事实,他举起手来,目的是为了证明他能够有意识地完成一种“无目的”的动作,也就是说,他举手还是有目的的。所以,乙犯了“两可”的错误。

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判断来说,矛盾律揭示其必有一假,不能同真;排中律揭示其必有一真,不能同假。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定有一个是真的。它的公式是:“或者A,或者非久’。其中A与非A是相互矛盾的概念或判断,A与非A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者可供选择。

排中律的语义公式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有人说:“鲸鱼是哺乳动物”,也有人说:“鲸鱼不是哺乳动物”。如果有人说,既不赞成前一种观点,也不赞成后一种观点,那么我们便说这最后一种看法犯了“两不可”错误,违犯了排中律。

排中律的公式是选言判断的形式,A与非A表示选言肢已经穷尽,不存在第三种可能,因此,排中律的逻辑特征是排除中间可能性。在两个矛盾判断面前,必须选择其中之一,而不能认为两个都是假的。在两个矛盾命题中,如果已知其中一个为假,那么可知另一为真。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作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盒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求婚者猜中了。

这里,求婚者运用的就是排中律的知识。求婚者看到铅盒上写的一句话与金盒子上写的一句话是互相否定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只有一句是真话,而这句真话只能在这互相矛盾的两判断之中,因此银盒子上的那句话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那得其反就可以断定肖像放在银盒子里。

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生活的年代,沙门思潮流派纷呈,其中有一派被称为“鳝鱼油滑论”。有的沙门婆罗门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由于害怕说错,或者害怕质疑,或者本身就迟钝愚笨,采取油滑态度,既不认为是这样,也不认为是那样,什么都不是,像鳝鱼一样难于捉摸。这真可谓违反排中律的典型。

在日常思维中,直截了当犯“两不可”错误的情形比较少见,违反排中律的错误多见于含糊表态,闪烁其词。例如,有一人家生了男孩,满月时亲朋好友都来祝贺。说孩子将来当大官的人,得了赏;说孩子将来发大财的人,收回几句好话;说孩子将来要死的人,挨了一顿打。鲁迅在杂文集《野草》中感慨地评论道:说假话的得赏,说真话的挨打,要是我便说:“哎呀,哈哈,这孩子,哈哈……”这是对世故者的讽刺。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必须承认有一个是真,这就要求人们思想有确定性。在是与非、真或假之间,不能对两者都表示否定。“排中”者,排除实际上不存在的“中间道路”之谓也,因此,有逻辑书把排中律称作“不容间位律”。

佛陀在涅槃前夕为众比丘宣讲四大教诫:凡有比丘说他在某处听世尊说,在某处听某些比丘说,在某处听某些长老说,或者在某处听某位长老说,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教诲。你们既不要赞同,也不要反对,而应该记清词句和含义,与经和律对照核实。如果不符合经和律,就可以说:“这肯定不是世尊所说,某位……记错了。”如果符合经和律,就可以说:“这确实是世尊所说,某位……记得不错。”不轻率表态,待如实知后便如实说,表现了思维的确定性。这与西方逻辑对待复杂问语的态度相同。

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判断,而不适用于反对判断。在反对判断之间还有“中间道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如下一个故事。齐桓公打算立管仲为仲父,让他全权掌管朝廷内外大事。齐桓公征询满朝文武的意见,同意的入门后立于左侧,不同意的入门后立于右侧。有个叫东郭牙的偏偏“中门而立”。齐桓公问他为何站在当中?东郭牙反问齐桓公,你让他大权独揽,就不担心他日后专权篡位吗?齐桓公以“善”答之,“乃令隰服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

对于管仲的安排,并非只有任其大权独揽或者废而不用两种选择,至少还有第三种方案,因而大臣们就相应有三种位置可站。这是不违反排中律的。

形式逻辑关于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断对当关系告诉我们,下反对关系是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与矛盾关系判断可以同假不能同真正好相反。下反对关系可以以假推真,但不能以真推假。在“有的人有特异功能”和“有的人没有特异功能”中,至少有一真。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从不同的角度要求和保证思维有确定性、无矛盾性,三个公式实际上是等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701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