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求婚,结婚,这样的过程是顺其自然的,而求婚又是让人激动的。太原一男子用高楼巨屏求婚,屏幕上写着表白,求婚等字,有许多人围观,这一幕,特别让人羡慕。你还见过哪些浪漫的求婚方式?关于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一、用999朵玫瑰求婚。
我们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看到过求婚的场景,自己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够有这样一场浪漫的求婚现场。我见过一场这样浪漫的婚礼,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舍友和她的男朋友是老乡,他们两个考取了同一所大学,在大一的时候,就确认定了恋爱关系。在毕业的时候,她的男朋友手捧999朵玫瑰花,向她求婚,虽然说许多人认为用玫瑰花求婚有一点俗,但是不得不说,任何一位女生都抵挡不住玫瑰花的浪漫情怀,更何况是999朵玫瑰花,寓意着两个人的感情长长久久。我的舍友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我们也都为她感到开心,因为她找到了好的归宿。这样的求婚方式真的是既浪漫又感人。
二、蛋糕里藏钻戒。
我们见到的求婚方式有一些是既惊喜,又浪漫的。我姐姐生日的时候,她的男朋友的结婚方式就非常让人惊喜。哈哈,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我的姐夫。当时我的姐夫为姐姐订了一个超级漂亮的生日蛋糕,当姐姐切开蛋糕的时候,发现蛋糕里藏着一个盒子,这时候姐夫从盒子里取出了钻戒,单膝跪地向姐姐求婚,真的是非常浪漫。
关于“太原一男子用高楼巨屏求婚,你还见过哪些浪漫的求婚方式?”这个话题,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各位有何想法?欢迎到评论区积极留言。
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李_在朝廷做大官,他的母亲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因此,李渊一家可算是真正的皇亲国戚
据说李渊生下来的时候,体貌与一般婴儿大不一样,颇有非凡之气,并因此得到隋文帝的格外喜爱
父亲李_病死后,李渊继承父亲唐公的爵位,被封为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继位后,李渊又不断升职。大业九年三月,隋炀帝出征辽东,委以李渊监督运送兵粮的重任
六月间,礼部尚书杨玄感趁国内兵力空虚而起兵叛乱,大举围攻东都洛阳。李渊立即派人连夜报告征战在外的隋炀帝。隋炀帝得到消息后从前线慌忙撤军,并命令李渊为弘化郡留守,抵御叛军。不久,杨玄感的队伍即被打得落花流水,杨也性命不保。叛乱平息后,李渊继续留守弘化。由于李渊十分善待属下,在众人心目中威望越来越高
李渊的结发妻子窦氏,据说她从娘肚子出来,就长发过肩,长到三岁时,头发竟然同身高一样长了。她自幼读女诫列女传等书,过目不忘
这窦氏不仅聪明过人,而且从小就表现出一个女孩子少有的远大志向。她也是出身名门:父亲窦毅曾在北周做官,做到上柱国大将军,母亲是当时皇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只是没过多久,丞相杨坚篡夺北周大权建立隋朝,北周便宣告亡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小年纪的窦氏悲愤异常,脱口而出:真恨我自己只是个女儿身,不能拯救舅舅一家
这话要是让旁人听见了,那还了得。窦毅立即用手掩住女儿的小嘴,再三叮嘱她可不能乱说。但暗地里,却为女儿的过人胆识而惊奇不已,并对妻子襄阳长公主说:咱的孩子长相不俗,志向不凡。一定要为她仔细选择一位有本领的夫君啊!于是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遇到年轻小伙前来求婚,就先叫他试射这两只孔雀,约定只有射中孔雀的眼睛,才将女儿许配给他。一时间,好多公子王孙雄心勃勃地前来试射,但个个都败兴而归。只有最后来的李渊,连发两箭都中了目标:一箭射中孔雀的左眼,另一箭射中孔雀的右眼。李渊就这样娶到了窦氏
李渊与窦氏共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建成,二儿子叫世民,三儿子叫玄霸,四儿子叫元吉。他们唯一的女儿李氏长大后,许配给了山西临汾人柴绍为妻
据说李渊二儿子李世民长到十来岁时,古今兵法已经烂熟于心。他一向轻财仗义,喜欢交朋结友,加上人长得高大健壮,善于骑马射箭,可谓是英姿勃勃,不同凡响
当时,由于隋的暴政,社会上谣言盛行,大意是说隋朝要亡了,李氏将要取而代之。这些谣言开始只是在民间流传,后来竟传到宫廷,连隋炀帝也听说了
隋炀帝便开始狐疑起来,想尽办法要除掉周围的李姓隐患。李渊的一位亲戚李密,也在朝廷做官,已经官至左亲侍。隋炀帝看他相貌堂堂,像谋大事的人,担心他将来造反,于是不明不白地将其免职
赶走李密,后来又怀疑到另一位叫李浑的,仍以莫须有的罪名诬他谋反,不但将他本人杀掉,还累及整个家族
再后来,又听说李渊在将士中颇得人心,又怀疑他才是心腹之患,于是派了两人去召李渊来见自己。李渊早已听说李浑一族惨遭灭门,知道隋炀帝召见是不怀好意,就装出一副憔悴的病容接见来使,又赠给了好些金银,让他们回去报告说自己正卧床不起,等病情稍微好转就去见皇上。两位来使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回去即如此这般地汇报了。这隋炀帝此时正整日*乐,也没当回事,一晃便过了几月
李渊有个外甥王某在后宫当差。一天,正巧被隋炀帝碰见,隋炀帝便问他:你舅咋回事,怎么好几个月都不来见我呀?王某赶紧回答到:可能是病还没好吧?隋炀帝一听,很是宽心,笑道:干脆死了倒好
说完就走了
王某一看这情形,连忙写了密信给舅舅。李渊接到信,只看了几行便感到大祸即将临头,左思右想也无计可施。最后也只有给隋炀帝身边的宠臣送些金银,自己则有意纵酒,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想以此来表明自己胸无大志,免得引起皇上疑心,而招来杀身之祸
大业十一年五月,就在李渊因深感自己成为隋炀帝眼中钉而忧心忡忡时,国内也危机四伏,不时有人起兵作乱。这天,突然传来皇上诏书,命令李渊担任山西、河东宣慰大使,讨伐群盗。李渊不辱使命,很快将叛军击败,俘虏好几万人。捷报迅速送往京城,隋炀帝大喜,于八月间往北巡视,没想到在雁门忽然遭遇一大队突厥兵。领兵头目叫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调集几十万大兵,将雁门团团围住,隋炀帝一时危在旦夕
国难当头,屯卫将军云定兴奉命连夜招兵买马,前往雁门解围。这时的李世民,已经是十六岁的大小伙子了,闻讯兴冲冲前来报名参军。云定兴问了他的履历,知道他是将门虎子,又看他双目有神,相貌不凡,心中已经对他有了三分敬佩
李世民向云定兴分析道:始毕突然倾巢出动围攻天子,一定是以为我们不能迅速前去救援,才敢如此猖狂。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地集结军队,连绵不断地几十里布设一个军旗,晚上仍然相互击鼓呼应,始毕必然以为大批援兵到来,定会望风而逃
云定兴一听,觉得的确是条妙计,马上予以采纳
果然,始毕可汗中计。隋炀帝这才得以安全返回东都。李世民在云定兴军营中待了一年多,也不见有什么赏赐,又听说隋炀帝南下江都时,杀死好多敢于向皇上进言的正直官员,感叹道:皇上如此昏庸,我在军中又能有什么作为?于是离开军营,回到故乡。这时国内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大业十二年十二月,李渊迁任太原留守,世民随往,不时带兵平乱,屡建奇功。
这个视频我也看过,我觉得这种下跪的行为特别的不合适。我们都有上跪天地,下跪父母。而这个男生,带着鲜花跪在人家工作的地方。如果不答应不出来就常跪不起,一种道德绑架的感觉。
在恋爱中,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好的收获,你收获到的还可能是遍体鳞伤。
并不是所有的恋爱关系都是对等的,当一方是深爱,另一方只是凑合,深爱的那一方注定要受到伤害,并且付出越多,受到的伤害越大。
谈恋爱,自我感动,是一个大忌。不要以为跪着道歉,能感动对方,在一段真挚的感情里,两个人的灵魂一定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比谁低人一等,谁比谁卑微,要是有,那一定不是爱情!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个男生
这样的男人千万不能嫁,太极端了。要是真的爱对方,对方也真的爱你,一个简单的仪式求婚足矣!但是他以下跪的名义,要求女生原谅,要求女生接受自己。行为太狭义了。
视频中,天有些阴冷,下着小雨。男子穿着雨衣,戴着手套,手里捧着一束粉色的玫瑰花。
他每走三步,把花放在一边,叩首,然后整个身子直接俯卧在地,头也埋在地上,手作揖。然而再爬起来,继续重复刚才的动作。
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广告牌,牌子上贴着女友的照片,照片的两边写有八个字:“天若有情,就请成全。”
这个行为简直让人生气,他的这种行为都是要女生无法选择,只能答应他。要是对方真的爱你,你不这样做,她也会同意的。她要是不爱你,你这么卑微地叩首,她也不会答应你。你何必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呢?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为了一个女人,你这样做太不值得了吧!
要是你的父母知道你为了一个女人,如此卑微,他们又做何感想呢?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呢?
说着说着,就有好心路人上前扶男子,希望一并把他掉了一地的尊严扶起来!
可不管路人如何苦口婆心劝解,男子就是不听,执意三步一叩头,一路前行。一副不把女朋友追到手,死不罢休的决心!
此刻,在他眼里,除了爱情,他什么都不在乎,哪怕尊严,哪怕人格全都被踩在脚下,也无所谓了!
爱你的人,不会舍得让你为难,让你难过,更不会让你卑微,低声下气。真正爱你的人,你的一滴眼泪,就能让他心碎。你的一个笑容,就会让他开心。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她欢喜和悲伤的源泉。
视频中的男子,为了所谓的爱情,众目睽睽之下,沿街三步一叩首,甚至全身趴在地上叩首,这样的行为,真的低到尘埃里了。
这爱情面前,男子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奴隶,没有了自爱,没有了任何人格与尊严。在他眼里,爱情就是他的全部。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
在笔者看来,男子感动的只有自己,不会感动任何人,包括他的女友。男子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女友的爱,甚至会把女友吓跑!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拿什么去爱别人呢!祈求来的爱不是爱!
演唱会现场求婚这种行为可能会打扰其他观众的观赏体验,尤其是在音乐会、演唱会等公共场合,人们更注重音乐和表演本身,而非个人的私人事务。此外,演唱会现场求婚也可能会给求婚者和被求婚者带来压力和尴尬,因为这种行为通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回应,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
如果你想在演唱会上求婚,最好的方式是提前与演唱会的主办方联系,了解是否有相关规定和安排。如果主办方允许求婚,可以选择在演唱会休息时间或者演唱会结束后,在不打扰其他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求婚。另外,也可以选择在演唱会外的场合进行求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打扰其他观众,还可以让求婚更加浪漫和私密。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道歉是维护关系、化解矛盾的一个必要手段。但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道歉的方式和时间等因素都需要考虑,以确定恰当的处理方法。对于男方下跪道歉这种行为,也必须看具体情况。下面将进一步分析男方下跪道歉是否合适。
首先,下跪道歉并不是一种常见的道歉方式。作为一种毕竟罕见且耗费巨大体力的方式,下跪道歉所表达的诚意可能会超过日常的一般道歉方式。但是,诚意的表达并不完全取决于这种方式,而在于态度的诚恳和真诚。如果男方只是通过下跪这种方式来抱歉,并没有表示出真正的悔意,那么道歉的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其次,下跪道歉的效果也要视情况而定。对于一些轻微的过错,下跪道歉可能过于过重,反而会让对方觉得难为情或者不自在。在不同的场合或者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道歉方式,是一件比较细致入微的事情。如果不清楚对方的接受能力和法度底线,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再次,下跪道歉有可能成为一种情感勒索。如果男方频繁采用下跪道歉来表达悔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对方感到被侵犯,甚至认为是在试图以此获取别人的同情或者怜悯。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双方之间的感情进一步疏离。
最后,是否需要下跪道歉也要根据两个人的关系和性质来决定。如果是恋人之间的争吵,下跪道歉可能会在某种情况下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但是如果是商业交易中的问题,下跪道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因此,判断是否需要下跪道歉,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在男方良心发现、诚意感悟的情况下,适度地下跪道歉确实可以增加自己的信誉、博得他人的谅解,起到修复关系的作用。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道歉时,态度真诚,方式得当才是最重要的,而下跪道歉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具体应根据事情严重程度和对方接受情况来选择。
在2018年的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演唱会上。五月天演唱会上一场无声的求婚是在2018年的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演唱会上,地点是北京鸟巢体育场。当时一名男子在演唱会上向女友求婚,但是由于音响故障,求婚没有被听到,因此被称为“无声求婚”。如果要在演唱会上进行求婚,需要提前考虑好方案,与演唱会组织方沟通,并注意场合、音响效果和场地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求婚成功。同时,也需要尊重对方的意愿,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求婚。
演唱会作为一个公共娱乐场所,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音乐和艺术。如果在演唱会上提出求婚,一些观众可能会受到干扰,因此需要谨慎考虑。
首先,对于求婚者来说,可以在提出求婚前将方案与演唱会和舞台经理人协商,以确保求婚的行为不会破坏演唱会的正常秩序。
其次,对于观众来说,可能有一些人对求婚的行为有不同意见。要考虑所有观众的感受和偏好,甚至可能会有一些人抱怨,因为他们来到演唱会就是为了享受音乐,而不是观看求婚。
最后,对于实际求婚方式来说,可以选择不打扰周围的众,例如在演唱会期间提前联系舞台工作人员,准备音乐和甜言蜜语,并在安排好的时间和位置倾情提出求婚。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求婚的浪漫感,又不会干扰到观众的观赏。
总体来说,如果要在演唱会现场求,需要仔细计划,考虑观众的感受演唱会的规定,并选择不打扰别人的求婚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求婚的浪漫和成功。
匈奴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记》卷110《匈奴列传》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索隐》引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以上匈奴系夏后氏苗裔的说法,学者多持怀疑态度。然《史记》中一些远古记事的真实性已多为考古材料所证实。则匈奴出自夏后氏之说当亦有所据。匈奴妻后母之俗与《括地谱》所言“夏桀之子獯粥妻父之众妾”正复相同。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匈奴使用铁制工具较早,显系受汉人影响。故至少在匈奴贵族与夏后氏之间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据史书记述,自周以降,匈奴即甚强盛。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邻近匈奴,时遭匈奴抢掠,因之三国皆修筑长城,以为屏障。秦始皇时,先将匈奴逐出河套,继之修缀长城,采取以守为主的长期防御方略。刘邦灭掉项羽后,移兵反击匈奴,被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危而后解。汉初各帝皆未能排除匈奴侵扰,唯有权借和亲,嫁女纳币,以求粗安。武帝凭数世之蓄积,靠举国之人力、财力,对匈奴大张挞伐。匈奴被迫远徙,汉之兵马财货损耗亦至巨,致使“每内虚耗”、“官民俱匮”。往后匈奴虽不足为汉大害,然侵掠边境之事,仍不时发生。至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贵族因争夺单于位,发生内讧。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左地贵族共立稽侯狦为呼韩邪单于。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酿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五凤四年(前54年),呼韩邪单于与其兄郅支单于战斗失败,单于庭遂为郅支占有,于是呼韩邪决计降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呼韩邪款五原塞。次年正月,朝见天子,汉隆重接待,居之北边,赈以谷食。郅支单于亦遣子入侍,图谋离间汉与呼韩邪的关系,未能得逞,乃西行经略右地,初尚得手。但由于郅支骄横,未能得到西域诸国拥戴,落得孤立困厄,在赴康居途中,“人众中寒道死,余才三千人”。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郅支被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设计谋杀。早在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呼韩邪已归塞北单于庭。呼韩邪闻郅支死,且喜且惧,喜者劲敌已除,惧者畏汉袭之。乃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再次朝汉,并求婚以自亲。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之。自匈奴内乱,呼韩邪首次朝汉,至此已三十年,汉匈关系基本良好。昭君出塞之后,汉、匈更加亲善。王莽时,因莽一再轻侮匈奴单于,致使双方关系恶化,边隙又起。东汉之初,匈奴经过六十余年较为安定的生活,种人繁殖,势力增强。中土多年战乱,元气损伤,故刘秀对匈奴采取息事宁人措施,除赂遗匈奴财帛外,还将幽、并二州人民往常山(在代郡)、居庸关(在上谷郡)东南迁移,另外,增添边地屯兵,修筑亭候,设置烽燧。匈奴贵族仍不时侵犯,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等郡并受其害。刘秀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上层贵族争夺单于位的斗争又趋激烈,并正式分裂为南北二部。建武二十六年(50年),汉为南单于比立庭于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处。继又听南单于入居云中。后南单于与北单于交战不利,汉又令南单于徙居西河美稷,并设护匈奴中郎将以佑护之。南单于亦自置诸部王,助汉戍守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皆领部众,为汉郡县侦探耳目。从此,南匈奴人众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人口日益繁衍。至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南匈奴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胜兵五万。北匈奴则连年内乱,众叛亲离,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叛于右。加以天灾,人众向南匈奴及汉朝投降者前后相属,于是南单于一再给汉上言,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之。汉两次遣军大举远征,出塞各三、五千里,较之前汉武帝时,费力少而战功多。北匈奴主力从此退出漠北,其故地尚有十余万户,皆为自北南下的鲜卑人领属。从而促成了鲜卑日后的强盛。
最令人遗憾的是,此时汉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昏浊,外戚和宦官迭相揽权,国事日非,下民困苦。不仅鲜卑和羌人对汉朝的战争频繁发生,就是南匈奴也“叛服不一”。
南单于与其他割据一方的军阀一样,积极参与了汉魏之际的各种战争。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发生的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虽然不久便被镇压下去。但其他汉胡人民的起义仍连续发生,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凉州边章、韩遂的汉羌军、今河北西部山谷区张燕领导的黑山军,都发展到十余万乃至数十万之众。汉朝先派司空张温发幽州乌桓突骑三千讨凉州。这支队伍刚行到蓟中,乌桓因军中饷款亏欠,多叛归。故中山太守张纯怨张温不令自己带领这批乌桓部队,乃与同郡故泰山太守张举及乌桓大人丘力居等连盟反叛,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及右北平太守,众至十余万。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汉朝调发南匈奴兵,配合幽州牧刘虞讨伐张纯。单于羌渠遣其子左贤王于扶罗将骑前往,匈奴国人恐发兵无已,于是匈奴右部落与先已反汉的屠各胡合,共十余万人,攻杀羌渠。于扶罗在外闻知,自立为单于。杀羌渠的国人,恐于扶罗为父报仇,乃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到洛阳讼诉和求助。适逢灵帝病死(189年),董卓带兵入京,天下大乱。于扶罗乃与白波军合兵攻打郡县。时各地多聚众筑壁自保,于扶罗钞掠无所得,部众受到挫伤,只好在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停住。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仅一年而死,南庭不再立单于,只以老王代行国事。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初,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于扶罗与驻在上党的张杨一起投靠了袁绍,二人屯兵漳水。次年(191年),于扶罗拟叛离袁绍,张杨不从,于扶罗乃劫持张杨出走,在邺城南被袁绍将麴义击败。既而于扶罗袭杀驻在黎阳的度辽将军耿祉,兵势复振。董卓以朝命封张杨为河内太守。初平四年(193年),袁术从南阳转移到陈留,屯军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于扶罗又依附袁术。袁术被曹操打败后,于扶罗返归平阳。兴平二年(195年),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继立为单于。十二月,董承、杨奉等奉献帝东归,李傕、郭汜等追赶乘舆。董承、杨奉屡吃败仗,乃招故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共同卫护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献帝始到洛阳,去卑又护送献帝到许,然后返回平阳。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甥并州刺史高干、河东太守郭援及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一齐背叛曹操。操使司隶校尉钟繇围南单于呼厨泉于平阳,呼厨泉降操。
建安十年(205年),操北征乌桓,高干再次叛操,守壶关口。次年,被操攻克,高干自入匈奴求救,呼厨泉不受,操遂定并州。
并州既是胡汉杂居之地,又俯邻邺、洛二都,所以曹操对治理并州的人选极为注意。如河东太守杜畿、并州刺史梁习都是操精心选拔出来的州郡要员。《三国志》卷15《梁习传》载:
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干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棊跱。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民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
梁习对并州境内匈奴各阶层的统治是:首先推荐其豪右到中央任职,以防止他们在原地兴风作浪;次即征发强壮男丁,以为“义从”;对一般匈奴部众,则趁中央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这样,既可为国家补充精勇军队,同时也给匈奴部众开辟建立军功的机会。等豪右和丁强皆已离境,然后把他们的家属迁往邺城,充作质任。至于不服从调遣和政令的,则予以镇压。对于州界名士,皆量才录用,或贡达朝廷。这样,匈奴上下皆服从供职,同于编户。
至于曹操及其后统治者对移入内地匈奴人的措施,史书有以下记述。《通鉴》卷67建安二十一年载:
南匈奴久居塞内,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议者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宜豫为之防。秋七月,南单于入朝于魏,魏王操因留之于邺,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单于岁给绵、绢、钱、谷,如列侯。子孙传袭其号。分其众为五部,各立其贵人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
《晋书》卷97《北狄•匈奴传》亦言:
后汉末,天下骚动,群臣竞言,胡人猥多,惧必为寇,宜先为其防。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众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魏末,复改帅为都尉。其左部都尉所统可万余落,居于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县);右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都尉可三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县);北部都尉可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县);中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东北)。
《晋书》卷56《江统传》言:
建安中,(曹操)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咸熙之际(264年),以一部(指左部)太强,分为三率(同帅),泰始之初(265年或稍后),又增为四。
由上可知,随着匈奴部众居地的扩充和人口繁殖,魏晋统治者对匈奴的控制也日愈严密。曹操时的政策是:(1)留单于呼厨泉于邺,以防其惑众生事;(2)令比较顺附的右贤王去卑代行国事;(3)分匈奴之众为五部,以削其势;(4)令汉人为各部司马,以收匈奴贵族之权。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当中枢尚能控制大局时,固无问题,但如遇政治败坏或内乱迭起时,就会失去控制,甚至遭到倾覆之祸。当时有识之士,早已预见及此。《三国志》卷28《邓艾传》载:
是时,并州左贤王刘豹并为一部,艾上言曰:“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去字之误)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寝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陈:“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
邓艾和曹操一样,他也看到匈奴的民族凝聚力尚极强固,其原来单于虽被分隔在邺,但其中大部分王侯犹足以兴风作浪,仍需继续分割其势,尤需把与汉人杂处的匈奴人设法移居边外,以断祸根。邓艾这种逐渐徙出羌胡的主张比后来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江统发表的著名的《徙戎论》还早了四十八年。但这种徙戎主张说起来容易,切实行之就很难。如同当时反对徙戎的晋臣所指出:在天灾人祸已经搅得各族人民无法安居时,再强行迁徙数量众多而又对晋朝统治积怨已深的匈奴等族人,恐怕是会招致反抗的。就徙戎政策的本身说,也并非怎样正确和合理的。少数民族人民既然已经进入中原农业区,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徙走呢?难道少数民族群众就不能在中原居住吗?事实上,匈奴内迁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且日益汉化。虽然一直到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匈奴还是过着“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的游牧生活。但自呼韩邪单于投汉特别是南匈奴入居塞内后二百余年之间,随着匈奴逐渐内移,其生产方式也逐步由畜牧向农耕转变。《晋书》卷93《王恂传》言:
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武帝即位,诏禁募客,恂明峻其防,所部莫敢犯者。
由上可知,汉末魏晋之际,官僚地主靠租佃土地以剥削无地农民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逃避政府兵役和劳役负担,宁愿为官僚地主的田客。不仅汉人如此,匈奴等少数民族亦莫不然,他们也成为从事农耕的田客,以至太原诸部役使的匈奴田客即有达到数千人者。《三国志》卷22《陈群子泰传》又载:
泰……正始中,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
由上可知,匈奴部众尚有被卖为奴婢者。总之,内迁的匈奴部众,已逐渐转向农业经济,并且纷纷沦为田客和奴婢。
但,匈奴王侯贵人的情况则远远凌驾于一般部众之上。魏及后来的晋朝统治者虽然限制了匈奴王侯贵人的军政权势,在经济上仍给以优裕待遇。《晋书》卷101《载记第一刘元海传》言: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
以上材料说明,刘渊一家,作为匈奴的贵族,历汉、魏、晋三代而未衰,但已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刘渊本人少时家境甚为富裕,故能诵读书传,他既明古学,故能与名儒士大夫贯通一气,而为太原士族王浑等友敬。由于刘渊懂得帝王统治人民的史实,更助长了其野心。一到时机成熟,刘邦昔日“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喟叹便在刘渊脑际盘旋,而欲“成高祖之业。”
综上以观,匈奴在三国时表面似无作为,不过为军阀的附庸。然匈奴入塞既久,其部众既渐从事农业,掌握中原比较先进的生产技能,上层部帅亦通晓中国传统文化。其民族凝聚力既然保存,但许多人口又沦为田客、奴婢,深受汉族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此皆可资匈奴上层贵族利用。待到三国之后的西晋,因内乱不休,无力对付近在肘腋下的匈奴等族人,这就给匈奴贵族以可乘之机。所以三国时代正是匈奴养精伺隙的关键时代,也是此后他们在中原首次建立少数民族王朝的准备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