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敬茶吉祥话顺口溜,结婚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

结婚敬茶吉祥话顺口溜,结婚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第1张

结婚敬茶吉祥话顺口溜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而结婚可以称为中国人一生中更具仪式感的日子。婚礼就是结婚礼仪,既然是礼仪就少不了仪式和程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区的文化习惯和传承也有些大同小异,婚俗也不例外。

作为盐城地区婚礼管家的我很早就想写一篇 考究盐阜地区婚俗文化了,那么,盐阜地区婚俗究竟有多少呢?

盐阜地区完整的婚恋流程一般为:恋爱(相亲)、订婚、送日子、发嫁妆、正日子、回门。管家这边重点介绍正日子,也就是婚礼当天的婚俗。

1 铺床

作为婚礼的序曲,铺床是整个仪式的开端。

铺床又叫“铺房”,指婚礼前一日,由专人为洞房进行布置的仪式。

安床习俗:床门向窗,衣柜顺堂,门不对柜,镜不向床。安床分铺床、升帐、开铺等步骤。

床上用品:一般选择红色,要求床上要有四床被子(女方娘家嫁妆里有)、四床褥子、两对枕头、两对靠垫等十八件物品。

铺床物品:床上需要有花生、桂圆、枣子、花生……等干果,象征早生贵子。

铺床时间:迎亲前一日邀请“牵娘”为新人进行铺床。一般是早上或上午,不会是下午。

铺床的人:铺床的人一般由男方家邀请。要找“全福人”铺床,即:身体健康,父母双全,健康长寿,配偶健在,生儿子的,儿女双全的更好,以求她们将好运气传给新人。要在床品里面好红包给负责铺床的人。

铺床的流程:主要流程除了扫床、铺鸳鸯枕、龙凤被之外,就是“撒帐(撒床)”了,将花生、桂圆、莲子、枣子等干果铺撒在婚床上,取义“早生子、莲生子、花生子(儿女双全)”的祈愿。

压床人。床铺好后,要找两个小孩在床上滚。即:聪明伶俐,健康可爱的男娃。也要放红包。

铺床的禁忌。早期结婚的意义更多是传宗接代,延续生命,因此或未生育过的妇女是不能触碰被褥、床品甚至搀扶新娘的。新房主卧不要让太多人进去,免得人太多有人坐了新床。新郎新娘在未婚礼仪式之前,也不可坐在床上。

现代婚姻已经不仅是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的意义,更多代表的是爱情的升华,新的家庭成立。传统的铺床仪式中多子多福的寓意,更多代表的是长辈对新人的关爱,对新生活的祝福。

结婚铺床歌:铺床过程中,在进行叠被、扫床、撒物品时,一边做一边说的吉祥话、顺口溜,以祝福新人平安顺利,幸福如意。

2 迎亲

婚礼当天,新郎父母要为新郎和伴郎准备早茶,所谓早茶就是水煮实心汤圆(寓意实实在在、全心全意),新郎和伴郎一般人数成双,食用汤圆也成双(寓意好事成双)。

风俗节礼的准备:男方迎亲带去(用2个篮子装):鱼8条、双刀肉带招财1份、大糕2条、果子2袋、桂圆2盒、蜂蜜2盒、烟、酒等。女方回礼:鱼4条、招财(猪爪)、大糕2条、果子2袋。(出嫁时带回)

迎亲:接亲人数单双皆可,回来时要成双。路线要求不走回头路。

男方出发时,放鞭炮。到达女方家时男方先放,女方再接鞭,盐城市区现在多数用电子鞭了,比较安全方便。

到达女方家,女方家“全福人”为新郎和接亲人员准备茶(一般也为水煮圆子茶,圆子数量成双,不全吃完,也留双),女方平辈陪茶,人数凑双。新郎喝完在碗底压红包,感谢女方的辛苦准备。

接下来就是年轻人喜欢的撞门游戏环节了,一般分为两大类:门外答题和门内互动,门外答题基本上是考验新郎为主,红包开路,伴郎团有时也要帮忙,比如唱歌、问一些新娘的小爱好、真心话冒险、体力考验等等,出题难度往往取决于新郎塞红包贿赂伴娘的程度。

门内互动一般是找新娘的婚鞋、给新娘穿鞋、求婚、念新郎宣言等等。

这个游戏环节是体现年轻人创意的地方,往往套路各不相同,主要目的还是在“刁难”新郎,让新郎费尽心思才能把新娘闺房的门打开,然后才能把新娘娶回家。这样做一方面让新郎感到这段婚姻来之不易,更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妻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添结婚的喜庆热闹。但是,还是需要双方事前略做沟通,注意尺度,做到文明迎亲。堵门游戏做完,就到了正式的环节——改口茶:新郎向女方父母敬茶改口,女方父母则回大红包给新郎,白敬茶流程通常都是婚礼管家安排。(茶为红茶或甜茶)

3 出嫁

本地新人出嫁一般都为上午出嫁,上午回门。也有吃过午饭,下午出嫁的。

由女方或弟弟准备出嫁物品,将新娘的随身回门衣服、出嫁衣服、嫁妆、、现金等锁进红箱子。同时,一对新人用富贵碗吃红枣茶(寓意早生贵子),同样是由全福人准备,新人喝完茶在碗下各压一个红包,感谢全福奶奶。

新娘穿着的鞋走到婚车,意为不带走女方的泥土,建湖、阜宁、滨海地区还有新娘打红伞的习俗,用意趋福避祸。

出嫁时,女方若有送亲人员,婚车上人数需成双(包括司机)。回程与来时路线不重复,即不走回头路,若路过桥有的地方风俗还需抛硬币,同样意为趋福避祸。

4 接亲

婚车到男方家,喜公公或全福人为一对新人在楼下铺芦苇,本地也叫芦柴,意为步步生财,并接一对新人回家。新人进门后先进婚房,然后在客厅吃红枣茶,同样是寓意早生贵子。如有送亲人员,是先要在邻居家接待,随后也要喝圆子茶,男方平辈相陪,人数成双。(现在都是商品房,也随着变化可以在新郎家里吃茶),接下来又是茶了(怎么这么多茶),这次是新娘对男方父母的改口茶。新郎父母红包是给新娘的,同样红茶或甜茶。也有男方亲戚在这时给新人见面礼的(俗称看“全家福”),新郎新娘会一一鞠躬拜见,正常顺序是家里长辈开始然后晚辈。

5 回门

下面就是新娘换装和新郎一起回门,正常都是主婚车陪同新人即可,回午盐城市区都是在女方吃中饭,伴郎伴娘也一起跟随,午宴结束再回男方家,这才是要完整的回门仪式。下午新人可以选择适当的休息或外景拍摄,事先需要和化妆摄影老师约好外景时间和地点,如果有婚礼管家在,他会安排合理的时间和地点的。

6 晚宴

这绝对是婚礼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人所理所当然的默认晚宴就是婚礼,其实,晚宴只是整个婚礼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参与度更高的一个环节。大请宾朋,现在很多婚庆公司都把晚宴称为答谢晚宴,其实也是表达新人一家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帮助的一种答谢方式。

新人迎宾时间一般为18:18分,婚礼正式开始的时间一般为19:18,19:28等,选吉时讨彩头。这么长的迎宾时间也是让参宴宾客有时间和新人打招呼、合影沾沾喜气,同时也是考虑到交通问题,让大家都能及时赶到。晚宴一般为三个部分:爱情仪式、文娱表演、闹喜风俗。现在基本都由婚庆公司包办。

爱情仪式也主要以中式为主,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线。主要环节是新郎登台、新和爸爸出场,将女儿的手交付到新郎手上,新人到婚礼舞台仪式区,戒指,证婚人证婚,至此,一对新人就算在众人的瞩目中结为了夫妻。接下来,就是双方父母登台致辞举杯了,(现在盐城多流行双方合办),一对新人在司仪的下改口称对方的父母为爸妈,双方父母高高兴兴地给新人红包,场面喜气热闹。前文讲过,喝改口茶的时候已经进行过改口仪式,所以晚宴上的这个环节其实是做给宾客看的,带有表演性质。

文娱表演,互动游戏。一般都是歌舞表演、杂技表演、也是为了宾客用餐助兴的。同时还有一些互动游戏,派发礼品等,目的也是为了让晚宴现场更加热闹,另一则也是为了答谢宾客。

接下来就是饱受争议的闹喜风俗。

闹新房即“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农村中还有“闹发”,“大闹大发”的说法,各地都有闹洞房的习俗,目前市区在酒店现场不提倡这样的习俗。

7 新风新俗

新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文化的和个性的追求,使他们创意层出,体现在婚礼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变化。

盐城市区也有过新人结婚和伴郎伴娘一起骑共享单车结婚的,扎上许多气球和鲜花,骑在路上回头率特高,不过要注意交通安全啊

也有新人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此次结婚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汉服婚礼的。

当然,现在还有传统的花轿接亲,不过适新人两家距离比较近的,毕竟要走过去的,还有很多有很创意的个人订制婚礼,比如户外婚礼,市区也有几家酒店有场地的,这样户外婚礼适合人不多小范围的聚会,多数西餐为主,最重要的是要看婚礼当天的天气了。说了这么多管家这边其他就不多做介绍了。

8 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传统婚俗,还是新婚俗,都离不开一个初衷——就是对于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人们巧妙地把“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生活幸福”等等祝愿和期望用形式多样的关木山包装起来,有些习俗文明,有些习俗粗鄙,有些习俗适应潮流,有些习俗愚昧落后。习俗也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时扬弃,切勿因循守旧,也切勿一棍子打死。但无论如何,背离了婚俗祝福新人初衷的行为,都因予以谴责。

至于我们周礼婚礼统筹管家服务,对传统婚礼习俗应该一颗的探究心,而婚俗是不断演变的,积极向上的需要传承,陋习必须摒弃,移风易俗,弘扬盐阜地区文明婚礼新风。

以上就是与结婚敬茶吉祥话顺口溜相关内容,是关于婚礼的分享。看完结婚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语音方面,大同方言和普通话韵母差别较大。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有20个韵母大同方言没有。主要包括16个鼻韵母和ai、ei、uai、uei。---以上转至少英永杰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音节当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的高低中古时有平、上、去入四声入声是一种收塞音韵尾的声调

今天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舒化并归入其它几类声调中而汉语方言中,入声却不同程度地得到保留属山西晋语的大同方言存在

中古入声大同话的入声自成一个调类,独立而稳定地存在于大同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大同话入声韵尾已合并,收喉塞音韵尾

入声只有一个,不分阴阳入声韵母系统也大为简化,只剩下两组八个入声韵中古的入声字在今大同方言中绝大多数保留着

入声读法,也有些已经完全舒化,归入其它四调还有部分字为入舒两读,呈现出入声向舒化发展的过渡性状态尽管如此,

总体上看,大同方言的入声仍以一种较为稳定的姿态存在着同时,有一部分中古的舒声字,在今大同方言中也读成了入声,

即所谓舒声促变这种促变现象虽表现于语音方面,却不有区分语法功能和意义的作用这种现象可能与音节的急读和轻读有关,

也可能是部分上古入声的遗留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舒化是大同方言入声发展的趋势

大同方言的入声已经开始出现了舒化的现象

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它必将继续舒化下去直致完全消失,大同话的声调系统将呈现舒声声调的格局当然,这种变化

是逐渐的漫、长的,入声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

一、大同方言有很多以“圪”做词头的词

“圪”大同话里最常用的一个词头。它常常加在一些单音节的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构成双音节词。

带词头“圪”的名词如:圪台、圪棱、圪角、圪崖、圪疤、圪蛋。

带词头“圪”的量词如:圪截儿、圪节儿、圪绺儿、圪堆儿、圪撮儿。

带词头“圪”的动词最多,例如:圪吵、圪怯、圪奓、圪抓、圪嚼、圪卷、圪摆、圪叨、圪瞪、圪沓、圪扭、圪肋、圪爬、圪翻、圪躺、圪挤、圪蜷、圪眨、圪谄、圪颤、圪揉、圪挪、圪摇。

带词头“圪”的形容词如:圪腥、圪朽、圪腻、圪瘆、圪搐、圪蔫。

带词头“圪”的词有不同的重叠形式:

一是“圪X圪X”相当于“X一X”。“圪涮圪涮”相当于“涮一涮”,“圪挪圪挪”相当于“挪一挪”,“圪挤圪挤”相当于“挤一挤”,“圪转圪转”相当于 “转一转”。

二是一部分“圪X”式动词可以重叠成“圪XX”式,并在“圪XX”后带个“的”字,具有形容词性。如:“他这会儿长得圪晃晃的了”。

三是一些“ABB”式形容词可以嵌进一个词缀“圪”,构成“A圪BB”式。如急圪念念、稠圪洞洞、白圪生生、新圪棱棱。

词头“圪”的作用,主要是把一个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词头“圪”作名词时,隐含有“表示小”的意思。如:圪弯、圪角、圪头。作动词时,表示的动作具有短暂、轻微的特征。如:圪摇、圪颠、圪眨、圪晃,圪闪、圪挪。

具体哪些时候需要加“圪”受习惯制约。稍微躺一会,可以说成“圪躺一会儿”,但睡、说、唱、哭、笑前不能加“圪”,但“哼”可以说成“圪哼”。

二、大同方言有一些动词以“忽”作词头

大同方言中“忽”作词头的一般是动词,用法大体与“圪”相同。如忽撩、忽搅、忽舔、忽转、忽颠、忽跳、忽眨、忽颤、忽扇、忽闪、忽奓、忽甩、忽揉、忽绕、忽悠、忽衍。带有词头“忽”的词的重叠式和带有“圪”的词的重叠式大致相同。

三、大同方言有些词以“日”作词头

“日”字在大同话中有两个读音,年月日的日读去声,做词头的“日”读入声调。如:日怪、日哄、日吹、日撅、日能、日脏、日精、日粗、日显、日恶。这些词多数是形容词,少数是动词。词头“日”附加了贬义的色彩。

四、大同方言一些动词带词尾“达”

带有词尾“达”的词,附加了一种随意、随便的色彩,一些不用于庄重的场合。

常见的带“达”的动词有:跌达、端达、背达、磕达、哄达包达、抱达、刨达、碰达、拍达、逗达、颠达、叨达、推达、踢达、、蹦达、编达、抢达、凿达、谄达、戳达、说达、扇达、喝达、揪达、挤达、抖达、试达、摇达。

五、大同方言的合音词和分音词

合音词是指由两个字音拼合起来,读的是拼合后的音节,表达的意思是拼合前两个字的意思。如:“甭”就是“不用”的合音;“zuǎqia”是“做啥去呀” 的合音。“肘”就是“这么”的合音,如:肘些、肘大、肘冷。“耨”就是“那么”的合音,如:耨远、耨甜、耨多。

分音词与合音词正好相反,一个字读成两个音节。语音上,取第一音节的声母、第二音节的韵母和声调。并且第一音节的声母读的短促,第二音节的声母都是l。

如:不浪--棒;没捞――摸;没腊--摸;忽腊――画;只腊――奓;不垒――摆;克料――翘;克娄――眍;黑娄――齁;骨腊――刮;圪览――秆;忽兰―― 环;骨裸――裹;屈敛――圈;骨敛――卷。

(摘自少英永杰的博客)

一般情况下该方言意思是二哥。

据山西网友介绍,在大部分山西地区,二老板这个方言是指二哥,也就是排行老二的兄弟。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来称呼同辈中的朋友或者熟人。

但是在大同二老板又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大同的方言中二老板是指那些已经结婚的年龄大了的女性。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更多详情: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仓节 民俗节日。分小填仓与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在正月二十日,大填仓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庄,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民谣有“过了年,二十三,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院墙,拾到虫虫验丰年”。填仓节,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窑。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画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窑旁边撤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窑,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小麦。大填仓日的灰窑,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玉米、谷子、高梁、豆类等。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填仓节。民间习惯蒸莜面窝吃,取其形如粮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一些莜面窝放置粮仓。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旧俗农民卖粮,忌在此 日。粮店收购粮食却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这样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 日购买米面。填仓节,晚问习俗点 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 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 香,年年粮食填满仓”。夜深人静 时,大人小孩均要端着灯笼,在院 内各处墙上寻找各种复苏的小虫 蚁,俗称为“填仓虫”。发现的越 多,兆头越好。

  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农历六月

  六月大会由来以久,是当地最有名的古庙会,早在隋唐时期就已初具规模,清代达到高峰。举办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怀镇,历时1个月到40天,会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农历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会的时节,后来周边的农民纷纷趁此时机,到这里来进行牲畜交易,以后渐成规模。届时,交易牲畜的农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做买卖的四方客商都云集于此,最热闹的时候台怀地区聚集有十四、五万人,当中还穿插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中元节 民俗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间除上坟外,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祭祀。定襄一带,习惯将麻、谷悬挂门首。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对民俗活动影响更盛。详见盂兰盆节、面塑节、放河灯条目。

  跳布扎农历六月十五前后

  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的往罗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28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代县城关秋季物资交流大会农历七月

  代县赵杲观古庙会农历七月初一

  鹿蹄涧村古会农历三月初九

  阳明堡古会农历三月十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134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