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信奉佛教的人对于佛祖的生日又有一个很重要的印象,往往一些特殊的佛像诞生的生日是有自己的含义的。我们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的是弥勒佛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清楚,弥勒佛是怎样一个存在,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们也会为大家介绍弥勒佛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弥勒佛
弥勒佛(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佛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以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
弥勒佛的生日
那么到底弥勒佛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呢?一般我们将新年的正月初一作为弥勒菩萨的圣诞。佛教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礼赞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因此,在汉传佛教有以为年初一是弥勒佛的诞辰。其实弥勒还是菩萨,还是「当来下生」;弥勒佛尚未下生,那里来的生日呢?那末,为什么中国的佛教徒,都在除夕晚上,举行弥勒普佛;初一早上,又称念弥勒的圣号呢?要知道,这就是表示学佛人新年第一件大事---共同发愿:祝弥勒佛早日下生到此世界来。虽然经里说弥勒佛要经过若干时劫馋下生到这个世间,可是佛弟子却希望弥勒佛早日下生。这是学佛人的深切愿望,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弥勒佛的本源仍是菩萨
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之后因缘成熟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绍释迦如来之佛位,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所以虽然名义上称之为“弥勒佛”,实际上其仍为菩萨)。
学佛的人对于弥勒佛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十分敏感,随便问一个人,他们都会比较清楚米洛佛的生日大概是是在正月初一的时候,由于弥勒佛是经历过许多苦难才降临的,虽然,弥勒佛是经历了十多苦难才降临的,但学佛的弟子们仍然希望他能够早点降临,这也是一种殷切的盼望与希冀。
测一测你的2023兔年运势和未来十年大运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日子?TA是你这一生对的人吗?2023年你会发大财吗?全方位解读你的事业天赋,扭转困局!点击在线咨询:http://wwwadxqdcom/xz/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经久不衰,走过多少年的历史,如今依旧被很多人信奉,被很多人敬仰着,如果你是一个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那么最近的一个活动你一定想要参加,那就是这个2018雪窦山弥勒文化节。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有关于2018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基本信息,这样大家来这里看的时候也可以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了!
2018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时间+地点地点:宁波奉化雪窦山
时间:活动时间长达半年
今年弥勒文化节围绕着“感恩十年”的主题线索,活动时间更长、活动规格更高、活动影响更远。
1、时间跨度拉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5月中旬“仰之弥高”邮票首发式,到12月的闭幕式,本届文化节的活动时间跨度长达大半年。
活动的内容也有创新和突破,首次举办活动闭幕式,既有学术性较强的论坛,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晚会、展览活动,还有多项体现雪窦山弥勒道场的佛事活动。
2、规格档次提升,上级支持力度加大。
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暨2018中国开放论坛指导单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单位是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时报社,多名国内顶尖的智库专家出席活动。
宁波市对今年弥勒文化节的支持力度也超往年,李关定和卞吉安两位副市长对弥勒文化节活动作出批示,宣柏林副秘书长组织市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市委宣传部专门召开弥勒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市文广新局、
市会展办等单位也为今年弥勒文化节提供了有力支持。
3、活动走出奉化,海外之行影响深远。
今年弥勒文化节在宁波举办闭幕式,让宁波市民能感受弥勒文化节、参与弥勒文化节。
中华弥勒东南亚(柬埔寨)之行和中华弥勒意大利、法国之行大大增加了弥勒文化节的海外影响力,特别是在柬埔寨金边设立弥勒文化节分会场,对于弥勒文化在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018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看点第一板块:晚会
1、开幕式暨弥勒大佛落成十周年庆典
11月8日晚,现场将为大家呈现一场具有禅意的梵呗音乐会。本次开幕式分为来、未、来三个篇章,通过动态演绎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佛教仪式与文化内涵结合,呈现一场隆重庄严的感恩晚会。
2、闭幕式暨交响乐音乐会
12月11日晚,在宁波大剧院将以交响乐的恢弘气势与佛乐的震撼人心相结合,打造一场以弥勒文化为主要元素的交响音乐会,展现雪窦山中国佛教五大名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二板块:论坛
3、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暨2018中国开放论坛
11月9日-10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指导单位,届时中心领导、各级智库专家集聚一堂,通过“中国开放论坛”、“全球智库专家圆桌会议”、
“宁波发展论坛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专题对话”三个板块,把“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打造成为一场世界全球政界、学界、企业界大咖聚集的年度盛会,助力宁波建设成为世界智库重要的信息、
资源、成果、资金、人才等交流平台。
4、弥勒文化高峰论坛
10月16日,“法流千载、慈应人间”弥勒文化高峰论坛在浙江佛学院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著名佛学研究专家共同参加,论坛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主持。
以“五人论道”的形式,围绕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复兴展开对话交流,从而挖掘弥勒文化内涵,发挥弥勒文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正能量作用。
第三板块:佛文化展览
5、11月7日-11日,在浙江佛学院开展佛文化展览
邀请日本、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以及上海、杭州、厦门、台湾等佛文化相关企业、展商参展参会,举办产业洽谈对接会、
茶文化传播座谈会、禅智慧讲座、古琴分享会等活动,着力把雪窦山佛文化展打造成为具有雪窦山风景与宗教文化完美融合的景致型展会。
第四板块佛事活动
6、雪窦山“五福弥勒”开光法会
五福弥勒,即五子弥勒(福)、人间弥勒(禄)、自在弥勒(寿)、如意弥勒(喜)、多宝弥勒(财)。
11月8日,在雪窦山龙华广场五福弥勒开光面世,福佑中华,邀请佛教五大名山及古刹名寺高僧共同主法,祈愿人民安乐,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7、万人百寺祈福活动
农历九月初九,是布袋弥勒的生日,10月17日,在各寺院组织市民和信众参与祈福和平、品素斋和慈善公益等活动,大力弘扬弥勒文化慈能量,营造和谐和乐的社会氛围。
第五板块:群众性活动
8、中华弥勒东南亚(柬埔寨)之行
8月22日-27日,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柬埔寨、老挝、越南)华侨华人共同参与,通过弥勒文化交流、经贸论坛、
建立侨务联络站,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增进中华文化自豪感和地域感情,扩大中国佛教五大名山——雪窦山在海外的影响力。11月9日,还将举行“四海归心,献礼雪窦”佛像迎请安奉法会。
9、雪窦山朝拜徒步活动
九月初九重阳节恰逢布袋和尚降生纪念日,组织广大户外爱好者和信众登高、祈福,大力弘扬弥勒文化慈能量。
好了,大家了解这些信息了吗?如果了解了,也对佛教文化有着兴趣,那么,大家就来这里参观吧!
蒙古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蒙古族是我国其中的一大民族之一,蒙古族人在我国历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他为统一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3、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
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4、过年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
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 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
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 由来。 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 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 锻铁活动。
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
有的还请来蒙古民 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 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 到午夜的习惯。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
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
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5、火日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 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 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
然后取一 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 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主祭人还要祷告说:-,年申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马奶节是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过年,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 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敖包,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
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塔克勒干节蒙古族每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
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
蒙古族的节日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3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4过年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
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
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5火日 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
扩展资料:
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2蒙古族节日:麦德尔节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
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3蒙古族节日: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
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
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参考资料: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春节: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
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
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
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
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
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有那些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
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节日的时间和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那达慕大会 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
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展览、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蒙古族的节日有哪些?
白节又称又称“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成吉思汗纪念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敖包节又称“塔克恩”节,这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一般都在农历五月至七月举行。“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敖包节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
火日,亦称拜火节。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兴畜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从事畜牧业的蒙古人,要为牲畜举行仪式,称为兴畜节。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选在正月至清明前的某日。
打谷场节,蒙语称为“乌图如模塔里呼”,是蒙古族的节日,这节可能是从兴畜节演变而来的。在东部从事农业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谷以前择吉日举行,对打谷场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并诵念祝辞,用各种食品供祭,从事打谷劳动的蒙古族人要叩头,然后互相敬酒聚餐,最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打马印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举行。在节日这天骑手们每套住一匹烈马,便有执印者在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一个印记。届时,蒙古族在指定的草场燃起篝火,挑一名德高望众、骑技精湛、烙技娴熟,通晓马性的牧人执印。参加套马的蒙古族骑手一字排列,然后有人向他们敬献哈达,表示祝福。
猎日节,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盟一带的人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当天,无论是天晴还是天阴,各村蒙古族猎人都要按传统习惯,骑着马,背着枪,挎着刀,带着猎犬和“布鲁”(打野兽用的拐形小木棒,这是木制一斤左右重的打猎工具,投掷出打到猎物的概率很高),上山打猎。
没有到结婚的那段,只有珊瑚答应弥勒的求婚。。。
132 弥勒法师の最も危险な告白 (弥勒法师最危险的告白)
原来画卷是被一个山椒鱼妖怪附身了,犬夜叉解决了妖怪,但是在女人们肚子里的虫卵还是在,依然受到控制。弥勒找到了水底的珊瑚,一番苦斗后终于逼出了珊瑚身体内的卵。在春光明媚的小河边,弥勒对珊瑚说:“如果在打败奈落后,我的风穴的诅咒解开了,而我还活着的话,那个时候,你可以和我一起生活,为我生孩子么?”。珊瑚答应了。(话外音:啊~~~弥勒告白时真的很温柔~偶都百看不厌~)
我见过那张图,是同人图原作中没有的。至少在TV版167集内珊瑚和弥勒没有结婚。
弥勒佛生日是正月初一。弥勒佛,即弥勒菩萨,又叫弥勒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由于其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所以也被称为未来佛。
弥勒佛弥勒佛是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
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以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表示“量大福大”。
弥勒菩萨信仰在古印度就甚为流行,中国东晋以来,弥勒净土的信仰日益盛行,且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信仰和乐融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