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姓李,没有留下名字。这不仅仅是太平公主,包括皇后在内的唐朝公主都没有留下名字。比如唐太宗的皇后石,一直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如果武则天不是皇帝,没有名字,她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武?”。
对了,现在叫“武?”做“武则天”其实不伦不类。因为“泽天”只是武的尊称,可以称为“泽天皇帝”、“泽天皇后”,但不能称为“武则天”。这就好比一般不称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不过现在习惯上叫“武则天”,也没多大关系。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女儿,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习安就是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我们不知道太平公主的出生日期。由于她最小的弟弟李旦生于龙朔二年,所以她最早生于龙朔三年。因为她大概死于唐玄宗出生的第二年,最多活了50年。
至于太平公主的相貌,史书上说是“阔、方、额宽”,即额头方、下巴宽、身材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酷似自己”。这可能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女儿长得像自己,一个是女儿性格和爱好跟自己相似。
太平公主“权力比别人大”,喜欢参政,和武则天差不多;在武则天晚年,她向母亲推荐张昌宗饰演男宠,这也符合武则天的口味。电视剧制造的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的矛盾,很多基本都是空穴来风。
太平公主经常去杨奶奶家。那时候表哥贺兰民跟杨有一腿,他经常住在他奶奶家。太平公主在往返外婆家的日子里,可能被表妹强奸过。说:“太平公主年幼时,出入家,钦差侍候,被敏所逼。俄奸事件,随雷州之流,至韶州,以缰绳自缢。”武则天可以容忍侄子与母亲通奸,但不能容忍他强奸自己心爱的小女儿。所以,发生这种事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摆脱了何兰敏。
此事发生时,太平公主不超过8岁,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太平公主晚年私生活的混乱,既与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据史料记载,与太平公主有染的至少有三人。一个是“胡和尚,家富珍宝,行善有势,公主与他私通。他扮演圣善殿主的角色,加三品,封公,河剑孳货”。这个范慧和尚仗着太平公主,做了很多坏事。另一个是总理崔永。崔很漂亮,但是她有一个坏的性格。他曾派妻子和两个女儿侍候太子,他自己“私侍候太平公主”。另一个是高建的司礼成。我们对高建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的宠儿”。电视剧里要写太平公主,只写她的感受不写她的欲望,大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公主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
太平公主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和薛绍。太平公主大约十四五岁的时候,曾经装扮成武官,在父母面前跳舞。她父母笑着问她:“你当不了武官。为什么要这样?”她回答说:“我能把它给徐吗?”这件事或许可以看作是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
唐高宗看到了她的这一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皇帝知道他的意思,选薛绍为上”。为什么选择薛绍?前面说过,李氏家族作为皇族,在初唐基本上只嫁非山东士族,薛家又是这样的大家族。因此,薛家是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是徐,母亲是公主。后来武则天的不姓薛,但武则天要他冒充大家族,以至于改姓薛,并“娶太平公主薛绍,令绍料理父事”,可见薛家在唐王室中的地位。至于你为什么选择薛绍,恐怕是指唐高宗。武则天似乎对薛绍不是很满意。她不满意的原因还是薛绍兄弟的老婆不高贵。武则天说:“我女儿怎么能和田舍女人为恶呢?”既然武则天对薛绍不满意,为什么还要同意这门亲事?
这可能有一个外部原因。原来,这一时期吐蕃势力强大,唐、樊几次战争都以唐军大败而告终,条禄元年,吐蕃前来征婚,点名要太平公主。独生女武则天自然不希望她嫁走,但又不想得罪吐蕃,于是想出了把太平公主变成道士来“拒嫁”的主意。太平公主不愿意当道士,吐蕃的要求也没有撤回。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给太平公主找个老婆。681年,泳儿公主嫁给了薛绍。婚礼非常隆重。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他们育有两男两女。到武则天四年,薛绍被诬为与唐朝宗室琅琊王李崇同密谋反对武则天,说“以百杖,饿死狱中”。薛绍的死可能与武则天对弟弟不满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将“唐”改为“周”,她需要为女儿找一个的女婿。
武则天最初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程思。后来,由于吴的病,他没有结婚。看来,吴的健康状况很差,她在这次求婚后三四年就去世了。所以武则天选择了她的一个堂兄弟,武姬友,作为她的女婿。此时,武已经有了妻子,武则天暗中让人杀了他的妻子,强迫他做太平公主的丈夫。我们不知道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姬友。据推测,可能是因为吴是一个可以长期和太平公主生活在一起的可靠的人。至于为什么武那么急着要配太平公主,甚至杀妻,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称帝之前安排好女儿的婚事,也就是和武氏的婚事。
元年七月,太平公主嫁给吴。两个月后,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立武氏十四子为王,立武为黔城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受到武则天的良好保护,从而避免了李的孩子可能发生的意外。她与吴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她死于延河元年,也就是太平公主去世的前一年,与太平公主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政治婚姻。只是因为形势的变化,她先后选择了薛家和吴家。电视剧中对太平公主婚姻的描写不仅与史书记载不符,而且与当时的历史氛围相悖。太平公主生活奢侈。她没有权力的时候,已经“装修豪宅”了,有了权力,就更“田园”了。她家有几千个臣妾,“外州的狗和马也能自得其乐,极不检点”。她的“粮食”已经到了一万户。
初唐时的实粮封地制度是享受户户纳税。太平公主的“食”户都算大户,一户七口人。如果四分之二的帛上交,太平公主一年只能得到十四万帛,而当时全国每年的帛收入从一百万到七八十万不等,那么太平公主的收入最多也就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在这里积聚的财富不仅是贪婪和奢侈,更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祸害。这无疑会招来老实人的反对。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与她的经济敲诈有很大关系。
60岁,弘道元年(683)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曌(或作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魏王武承嗣授意,凤阁舍人张嘉福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皇帝不许,王庆之即以死泣请,皇帝只得赐其印纸一张为出入凭信,才使他离去。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皇帝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69岁,长寿元年(692)一月初一,皇帝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十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八月,女皇帝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皇帝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皇帝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皇帝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圣神皇帝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皇帝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是年正月初二,皇嗣李旦之妃,窦德妃(唐玄宗的生母)及刘氏(肃明皇后)为武则天所杀,尸体下落不明
71岁,延载元年(694)一月初十,帝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做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帝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帝功业。帝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皇帝去除“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皇帝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皇帝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天册万岁元年(695)腊月初一(这时已进入696年),皇帝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皇帝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辞海等附录作三月改元),大赦天下。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叛,攻陷营州。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二十五日,武则天令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率军征讨。七月,皇帝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皇帝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皇帝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在唐军与突厥的共同打击下,不久李尽忠兵败身亡。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收拾其众,军势复振,数侵扰州县,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十八日,武则天令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令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二十万征讨。六月初三,皇帝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斩杀孙万荣,讨平契丹,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正月初一,皇帝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皇帝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教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皇帝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皇帝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帝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腊月二十五日,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皇帝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券,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圣历三年(700)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大足元年(701)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故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圣神皇帝还政,抑武兴唐。十月,皇帝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一千五百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五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年,李显之女永泰郡主李仙蕙及其夫武延基因窃议二张事,被杀,郡主年仅十七岁,一起被杀的还有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后郡主追封永泰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
79岁,长安二年(702)正月十七日,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苏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使安定北境。
80岁,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是年,武则天在麟德殿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
81岁,长安四年(704)八月,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正月初一,改元神龙。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迎太子李显,杀张昌宗、张易之,进至皇帝寝宫,逼迫让位。二十三日,皇帝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是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圣神帝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暐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则天大圣皇帝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永淳前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则天大圣皇帝崩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并赦免王皇后及萧淑妃的族人。
神龙二年(706)五月十八日,葬则天大圣皇帝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大唐皇家原来只是三等氏族?山东氏族到底有多大声望,连皇室求婚都敢拒绝?
在古代封建 社会 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把古代皇权描述得淋漓尽致。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会相信, 历史 上曾经有一个阶层可以和皇权相抗衡,甚至还凌驾于皇权至上,它就是隋唐时期的士族门阀。
山东氏族是隋唐时期门第最高的家族,而大唐李氏只不过是三等氏族而已,所以唐朝的君主们都想把自己的公主嫁到山东氏族当中,是为了拉近皇族跟士族门阀的关系。
但是直到唐朝灭亡之际,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实现,也怪不得当初李世民会发愁:“青年才俊都想娶山东氏族的女儿,为什么士族子弟不来迎娶公主,难不成皇家还比不上那些世家?”
所以,山东氏族到底有多大的声望,居然敢凌驾于皇权至上,连皇室公主都看不上眼呢?
门阀士族的崛起要说这门阀士族的崛起,这得讲到东汉初期汉高祖创立察举制的时候。
因为当时汉朝初立,朝廷继续一大批有识之士来重建 社会 ,察举制就是希望诸侯们能够贤良孝廉的标准来选出一些有德行有能力的人,推荐给朝廷给予官职。
虽然这个制度创立的初心是好的,人才能否得到重用要看选拔者是否看重他,既然要选拔人才,这些官员自然会推荐自己家中的子弟入朝为官了。
因此,大批的门阀世家子弟有了很便捷的入朝为官的机会,而家境贫寒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任何进入的方式。
经过两汉察举制的影响,像山东崔氏、卢氏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洗礼的士族逐渐成为了顶级世家,甚至可以直接左右朝局。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与山东崔氏家族合作,毕竟崔氏这类士族门阀历经几百年的积累,底蕴已经非常深厚。
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像崔氏这些门阀士族是一支不得忽视的力量,无论是乱世还是安定,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跟他们合作,看曹魏的崛起就可以见得了。
虽然说晋朝“永嘉之乱”的出现让北方士族开始南迁,但毕竟像崔氏这些大家族的根基都在北方,所以崔氏、卢氏这些家族的人就留了下来。
尽管在十六国时期,有很多人曾经入主过中原,但是崔氏、卢氏毕竟是北方地带的顶级士族,无论谁想在北方站稳脚跟,就必须跟他们合作。
所以,刘渊、石勒、苻坚这些入主中原的枭雄,一立国没多久就马上跟崔氏家族合作,崔氏家族的声望又再次大大加强。
在十六国的末期,北方崔氏又出了一个跟崔氏家族盛极一时的人物,那就是崔浩。
鲜卑拓跋氏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很大程度上都是仰仗着崔浩这个人,依赖着崔浩背后的崔氏家族。
想当年,拓跋珪在参合陂之战中击败了后燕慕容宝这才得以成为中原地区新的统治者,而拓跋珪入主中原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必须融入中原文化。
而学习中原文化要怎么学呢?第一件事就是跟世家合作,所以北魏请了崔浩的父亲崔宏参与立国大事,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很多北魏的法律,崔氏家族再度登上庙堂之高。
而崔浩也被北魏重视,进入了北魏朝堂,尤其是在时局的精确把控受到了北魏朝堂的看重。
无论在刘裕北伐还是拓跋焘发兵赫连夏,崔浩都有着自己准确的预测与见解,对于时局敏锐的观察力让北魏得以站稳脚跟,可以说北魏的立国,崔氏家族的功劳可以说是位列第一的。
隋唐时期门阀士族的衰落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途的局面,让底层的寒门士人也能够凭借学识得以入朝为官,世家大族的权势开始受到影响。
只不过以崔氏为代表的山东氏族的底蕴实在是太强大了,完全可以凭借与各大家族结亲的方式来形成同盟,共同抗衡皇权,这也是杨广和李世民想要打击山东氏族的原因所在。
唐朝为了更好地打击旧有士族力量,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和建立了三生六部制,加速了门阀士族的衰败,直接削弱了崔氏、卢氏等山东氏族的地位与权势。
唐初的几大家族在当时被合称为“五姓七望”,这五姓是指崔、卢、李、郑、王,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五姓”之中被认为天下第一姓的是崔姓,而唐朝皇家的李姓只不过是当时的三等姓氏罢了。
唐太宗对崔氏这些山东氏族的影响力既极度又畏惧,因为他是靠着世家门阀的底蕴来获得天下的,所以他们知道世家组联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所以从唐太宗时期开始,朝廷不能容忍山东氏族凌驾于皇权至上,所以唐朝皇家开始了对山东世家大族的各方面打压。
唐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打压山东氏族呢?唐朝初期,虽然经过科举制的推出与战争的动乱,山东氏族的势力得到了虚弱,但他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上面也说了,像房玄龄、魏征这些朝中大臣居然争相想跟崔氏、卢氏等家族联姻,却没想着娶唐朝的公主,这着实让李世民觉得恼怒。
所以唐太宗让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来编纂新的《氏族志》,想着是重新制定不同士族之间的等级。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读不懂李世民的心思,在最初完成的版本中,山东崔氏家族居然还排在第一等当中,这直接让李世民大发雷霆,还大骂了高士廉等人一顿。
李世民大发牢骚之后,他直接跟编纂人员表明自己的要求:
从此以后,李唐皇族排为第一位,外戚第二位,而山东氏族降至第三等,哪怕以前排名靠后的关陇集团的地位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一招直接从姓氏地位上削弱氏族的影响力。
李世民编纂《氏族志》这个行为其实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上面说的想要打击山东士族的地位,来提升皇室的权威,从而获得更强的统治合理性。
这其二,其实是为了拉拢关陇集团,毕竟李世民得以崛起,关陇集团是有很大的功劳的,可以说是跟随他一起打江山的存在。
《氏族志》的重新编纂加强了统治核心集团的凝聚力,这对于李唐初期稳定局面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唐高宗即位之后立刻提出“废王立武”,而这却在朝堂上掀起了巨大的争论。因为王皇后的支持者是世家大族,而武则天这一方则是庶族寒门。
因为唐高宗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是没有得到门阀士族支持的,所以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她开始笼络一大批的寒门士族。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废王立武”之中最大的阻碍,因为他是唐太宗亲自封赐的齐国公,在朝堂之中地位显赫,他的权力可以说有了与高宗平行甚至隐隐超越。
高宗想利用废后来削弱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权力,从而巩固皇权。而结果很明显,武则天在这场斗争中赢了,也标志着寒门子弟地位的提高。
这一招可以说是从仕途上对门阀士族的进一步打压。
科举制作为古代隋唐以来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唐朝削弱门阀士族地位,为寒门子弟提供入仕为官最为直接的方法。
而到武则天时期,因为武后没有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她进一步发展科举开创“武举”,一大批贤能之士成为皇权对抗旧有势力的重要武器。
不仅如此,武则天也没有阻止门阀子弟参加科举,但是当时的门阀士族已经抛弃了以往的名士风气,不思进取的思想让士族内部早已腐朽僵化。
所以,即便这些门阀子弟参加科举选拔,他们那种骄奢放荡的生活作风也不能够让他们入朝为官,随着门阀士族入朝为官数量的减少,声势也随之降低了。
结语门阀士族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社会 文化的繁荣与 历史 的进步,但是士族门阀所衍生出来弊端是不符合 历史 进程的,所以它的结局必然走向灭亡。
尽管唐朝一直用各种手段来打压士族,但世家大族的 社会 影响力依旧没有被彻底削弱,这也是晚唐时期唐文宗依旧希望跟世家大族联姻的原因所在。
不过唐朝也是因为对士族的打压,这才打破了士族一直以来垄断的知识壁垒,为古代封建 社会 选拔出了很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
士族的崛起
其实所谓士族这东西还得从世家说起,秦代以前华夏应该算贵族天下,秦代大一统后贵族阶层被大洗牌了一次,可新的体系还没形成后秦朝就崩溃了。出身不高的刘邦建立了西汉,在初期布衣将相很多。
可是什么玩意就怕放任和累积,西汉前期奉行黄老之术,对能帮忙的官僚很照顾,二千石的官员可以指定一个儿子直接做郎官,时间长了官僚世家出现;同时皇帝对乡间的土地兼并也不上心,豪强世家自然开始登场。
后来董仲舒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嘛!掌握儒家经典解释权的儒生也开始把学问家传,形成了学术世家。著名的弘农杨氏就是靠家传《尚书》混成的一流世家,汝南袁家似乎对《易经》比较有心得。
这三种世家在汉代数百年的时间里不停的融合,比如豪强世家都比较有钱,可以让族中子弟读书,混成学术世家;学术世家掌握着不错的知识,可以让族中子弟做官,混成官僚世家。三种世家逐渐融合成一个庞然大物,或者说形成了新的贵族阶层。
曹丕篡汉时需要这些世家支持,弄出了九品中正制,选材的中正官全是世家大族,世家和寒门的差距越拉越大,寒门士子被逼无奈只能依附世家生存,门阀时代开始降临。垄断了官职、土地、知识的士族集团成形,这帮家伙必然将华夏拖入黑暗。
三国归晋后,先天畸形的西晋根本无力开战统治,反复内耗又引来外族后彻底灭亡。一部分士族带着司马家的新傀儡去了长江以南,形成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首的侨居士族,只是他们注定只能苟延残喘,天下无望。
何谓山东士族?
最终决定天下归属的是留在北方的士族,但是他们随着北魏的分裂被切割成两支,一支经西魏到北周,又吸收了胡人转化而来的虏姓士族,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下形成了“关中士族”。
关中士族积极参与政治,与西魏八柱国长期合作,未来隋唐的建立都有他们的身影,把天下牢牢握进手中。几番合流之后,他们形成了一个胡汉混血、文武合一的庞大集团,陈寅恪称之为“关陇集团”。
而另一支经东魏到北齐,仍然保持汉代讲经学、重儒术的传统,牢牢掌握着知识解释权和舆论权, 社会 地位极其超然。因为郡望都在崤山以东,故此被称为山东士族,与关陇集团相比,他们是士族中的保守派,一直拒绝胡汉通婚甚至本支士族外通婚,只是因为掌握着经学解释权和儒学正宗,关陇集团拿他们办法不多。
拒绝皇室求婚并非因为强大
最后说说山东士族拒婚的事儿吧,其实无论李世民本人也好,后来的唐文宗也罢,他们求婚不得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山东士族看不起他们,起码人家的借口不是这样,只是因为山东士族不外婚而已。
有人总结过三大支士族的风格,大致上江左士族重个性、关中士族重功名,山东士族重姻亲。人家从魏晋时代就摆明不和外人通婚,你没事跑人家那要孙女属于找抽,搭理你才怪。
而且唐朝皇家选的人家也不对,如果选博陵崔氏没准还有点门,人家二房即是关中士族也是山东望族,可唐文宗非得选最保守的荥阳郑氏,不被人家拒才是怪事儿。另外山东士族确实也和李唐皇室有点心病,唐高宗时候下令不准他们互相通婚,这仇人家可一直记得呢。
总结起来吧,其实山东士族虽然枝繁叶茂,但并没有强大到颠覆王朝的地步,只是他们掌握着 社会 舆论和知识解释权,乃至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皇家毕竟要顾忌一些,单以军事和政治权利上看,他们真不如关中士族,扯淡完毕。
24岁那年,太平公主陷入到焦虑之中
夜晚,她时常从噩梦中惊醒,用力地抱紧丈夫的手臂。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很快,她就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随着时日推移,太平公主心里的恐惧越来越强烈。她感觉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无论什么,只要能够把丈夫留在身边,任何事她都肯去做
二
太平公主,是和高宗李治最小的女儿,也最受到父母的宠爱。还未成年时,吐蕃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舍不得爱女远嫁,又不好明确拒绝,就修了座道观,假称太公平主已经出家,这才把她留下
16岁那年,父亲李治千挑万选,最后选定了自己的亲外甥薛绍,作为太平公主的丈夫。但是这门婚事,从开始就阻隔重重
首先是武则天反对,她嫌弃薛绍出身太低。而事实上,薛绍的生母成阳公主,是与长孙皇后的女儿,如果这出身还满足不了武则天的预期,太平公主不知道母亲心目中的高贵,又应当是怎样
好多年后,太平公主才恍然大悟,因为武则天先后侍奉过太宗李世民及高宗李治父子,对李氏男人深恶痛绝。在武则天心里,李氏皇族最低贱,世间无出其右,根本就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当时李治费尽周折,才说得武则天勉强同意。可是薛家却流露出极大不情愿,拖拖拉拉不想接受这桩婚事
原来,薛家是担心太平公主来头太大,嫁过来后任性使气,又或是干脆不耐寂寞红杏出墙,实际是对太平公主的品行不信任。太平公主很委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把自己想得这般不堪。又是高宗对薛家做说服工作,最终总算是说成了这门亲事
三
嫁给薛绍之后,太平公主心满意足
她打内心深处喜欢这个男人。他谈不上聪明,也说不上优秀,可太公平主就是喜欢他。和丈夫在一起时,四肢百骸,仿佛沉于温泉那般适意舒柔,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眨眼工夫,八年过去了,她对丈夫的眷恋,比之于青涩少女时期,更加痴迷难舍
八年的温馨生活,让那些怀疑她德品的人,大为沮丧。那些人始终是怀着阴暗的心理,期待着皇家公主的丑闻,但最终他们失望了
然而太平公主,也在她婚后的第八年,迎来了她爱情与婚姻上的严重危机。这危机是如此严重,足以彻底毁灭她的人生
这威胁,来自武则天。来自母亲那凝血成石、无可化解的对李氏男人的切齿痛恨
八年了,武则天已经从当初的权力寄生者,成为权力主宰者。举世之人,莫不是残喘于她的*威之下。早在几年前,她就以雷霆风暴般的狠辣,对李氏皇族进行了残酷打击。随着一个个目标的铲除,武则天的目光,终于落到女婿薛绍身上
就在那一天,母亲召太平公主入宫,以平静的口吻,说道:你是我的亲生女儿!你体内,淌流着高贵的血。低贱的男人,配不上你!
四
当时太平公主恳求,哀求,央求,如同她小时候那样拉着母亲的手乞求。她不敢就丈夫的血统进行辩白,她只想留住他。只想告诉母亲自己心中所想。他可能真的很低贱,甚至比母亲想象中的更低贱!可他是她心爱的丈夫!纵然他低贱,可割舍了他,她的生命就不再完整。她是那样地喜欢他,喜欢他的低贱以及一切不完美!
但是她的一切努力,所有辩白,换来的只是母亲越显愠怒的脸。母亲个性极刚,从不习惯于别人对抗她。任何形式的对抗,她都不能容忍,必报以雷霆万钧的还击!
最终,她无望地蜷缩于母亲脚下,不敢啜泣出声。她的身体在颤抖,脑子里一片混乱,只一个激昂的念头,挥之不去:必须做点儿什么,无论什么
只要能把丈夫留在身边,任何事她都会去做
可是母亲权倾天下,生杀予夺,还需要她来做什么呢偷抬眼,窥视母亲那张苍老、干瘪、失去水分与血色,皱巴巴犹如一团麻布的脸,太平公主心里怦然一声
是了,她知道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
五
24岁那年,太平公主找来一个精壮的男子。这是她出嫁八年以来,第一次单独与丈夫之外的男人相对
猛男冯小宝
此人面貌英俊、身材强壮,闯荡江湖多年,是个心智过人、绝顶聪明的男子。除此之外,这个男人还天赋异秉,具有那种让成熟女性又喜又怕的特质。豪门香闺深处,悄然流传着这个男人的传奇
太平公主的身体在颤抖,这应当是母亲最需要的礼物。倘若这个男人能有豪门香阁传说中的一半本事,母亲必然会体会到女儿的这一番孝心,从此收回怨怼愤恨,不再让女儿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
她希望如此,而事实也是这样
冯小宝入宫之后,武则天龙颜大悦,单独召见了太平公主。公主看到,母亲的容颜,红润流溢,神采飞扬,已不复昨日之干瘪。武则天透彻体悟到人间情爱之于生命的意义,果然不再提起逐杀薛绍的事情。她顾虑的是,冯小宝这么一个大男人,如何才能正常入宫而不致引人非议
太平公主却早已考虑好了:给他落发,以高僧之名入宫讲法,谁敢说三道四
唔唔,武则天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看着太平公主。母亲太平公主茫然。赐他姓薛。武则天说
什么太平公主愕然
赐他姓薛,名薛怀义,武则天强调道,以后你丈夫薛绍,要称他为叔父。儿臣叩谢皇恩。太平公主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她终于改变了母亲的念头,把丈夫留在了身边。此前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做到了
她说过的,只要留住丈夫,她愿意做任何事!
六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谁也未曾料到的是:薛怀义这个假和尚,太过于聪明了。他的聪明,甚至连武则天都始料未及
薛怀义不甘心只做女皇的男宠,他说:让我上战场吧,去边关,我有武艺在身,不怕死,你会听到我立功的消息的
武则天失笑:边关吗那里好像不缺人手
薛怀义:那什么地方缺什么地方缺人,我就去干什么。我什么都能干,而且干得比你想象的更好
武则天叹气,她必须要出道难题,让自己的男宠知难而退。你去监修明堂吧。武则天说:建筑,土工,你懂的。你是和尚,这才是最适合于你的
好!怀义和尚说
武则天怔了一下
七
让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惊讶的是,薛怀义监造明堂,居然是无法想象的顺利,工程按预期完工
这是突破正常人想象的怪事,完全不可思议。举凡土工建筑,都是极专业的工种,只有世家传承,才能学到这里边的技巧门道。薛怀义一介江湖游民,向以出入于豪门香闺而自得,按理说他根本干不了这种活儿,可他依凭了自己的聪明,边学边干,居然赢得了这场挑战
武则天兴奋之余,当即下令:传旨,所有皇族藩王,接旨之日即刻启程赴京,参加明堂落成大典!
太平公主在一边鼓掌欢笑,她又如何能够想到,至今为止她所做的一切,正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飞快套向她心爱的丈夫脖颈
八
公元688年,薛怀义监造的明堂落成,武则天下旨,命皇族亲王入京参加大典。这道旨意下达,李氏皇族顿陷惶恐之中
所有的李氏皇族都坚信,武则天终于要动手了,借明堂落成庆典之际,聚李氏皇族于京师,斩草除根,全部杀光。哭声,在每户皇族宅楼深处,幽幽响起。也有人不甘束手待毙,力图尝试鱼死网破的挣扎
李氏皇族中,最聪明的是黄国公李撰。他是高祖第十一子李元嘉所生,幼年时就以文才见长,为一时之选。他同样也认为这是李氏绝灭的最后时刻,唯有武力抗争,才能保李氏皇族不被灭绝。于是李撰就运用自己的文学特长,伪造一纸睿宗玺书:朕遭幽絷,诸王宜即起兵。把伪诏发给琅琊王李冲
李冲得到假诏,大哭三声,就立即行动起来,约李氏诸王同日起事。到了时间,李冲率先举旗,打响了对抗武氏的第一战——但糟糕的是,除了他父亲越王配合他起兵之外,其余诸王,全都采取了等等看的机智战略
结果李贞李冲父子惨了,被武则天抬起巴掌,拍苍蝇一样拍得稀烂
九
叛乱平定,武则天继续追杀参与叛乱者,战火就这样迅速地烧向了太平公主的床榻
——薛绍的哥哥薛,被控参加了李冲的谋反,武则天法不留情,按律株连,将薛绍拿下,重打一百杖,关进牢房活活饿死了
丈夫最终还是死了。而太平公主,被这奇诡的命运吓坏了:
母亲不喜欢她的丈夫,而她想挽留这段婚姻——为讨好母亲,保护丈夫,她推荐怀义和尚给母亲当男宠——怀义和尚督建明堂——明堂建好,武则天召李氏皇族参加庆典——明堂庆典引发李氏恐慌,琅琊王李冲起兵——丈夫的哥哥薛参与叛乱——丈夫受株连,被活活饿死
这个可怕的死亡圈套,深伏于命运的谷底。一切从她拯救丈夫开始,为救丈夫所做的努力,经过几个环节的递进,最终形成了一条锁链,生生将丈夫勒毙!
看着女儿吓呆了的脸,武则天笑了
我就是命运。她说
十
公元690年,武则天67岁
她下令杀掉武攸暨的妻子。而武攸暨,是武则天伯父的孙子。然后,武则天宣布,把哭哭啼啼的太平公主,嫁给因失去老婆同样哭哭啼啼的武攸暨。太平公主不再是李氏皇族的人,她成了武家的媳妇
现在,你终于脱离了李家那低贱的血统。武则天欣慰地告诉女儿。但是太平公主,她要的从来不是什么高贵。她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高贵也好,低贱也罢,只要快乐与情爱,一切都甘之如饴!
现在,她如母亲所愿地变得高贵起来,却永远失去爱,失去欢乐,这高贵又有什么意义
史载,在嫁给薛绍的八年里,太平公主温良循矩,从无不良之迹。但在武则天杀掉她的丈夫,把她嫁给武攸暨后,她突然变得玩世不恭,品行不端,迷陷于与各类男人的欢情欲海,从此成为世人所认为的那种样子
心已死,她不会再爱了
此后她就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25年后,她在效法母亲、向权力顶峰冲刺时失败,时杀。死年49岁
她本是个家庭型的小女人,临窗读书,对月弹琴,才是她的渴望。但权力的介入,夺走了她的爱,扭曲了她的心。让她变得从此不再是她。后人只以为她放浪,却从不知她的苦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了四男二女,杀的杀、废的废、放逐的放逐、幽禁的幽禁,惟有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深得武则天的欢心,于是在深宫内苑和朝堂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太平公主美艳而富于权略,心性和行事模式与她的母亲武则天非常相似。
在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吐蕃国王曾慕名求婚,被武则天搪塞过去,在她二十岁那年嫁给了名门贵公子薛绍,薛绍是城阳公子的第三个儿子,生得一表人才,与太平公主是姑表兄妹,两人情投意合,可惜太平公主命毒,没几年就克死了亲夫,但不久之后,太平公主就抖落了满怀的悒郁与悲伤,重傅脂粉,再披嫁裳,强取豪夺式的成了武攸暨的妻子。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除了母女身份之后,太平公主还兼任着秘书与智囊的职责,参与有关天下安危的国家大政,更且太平公主还无微不至地为母后物色男宠,如张昌宗等。至此,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母女,君臣的界限,进入了亲密朋友的范畴。
由于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兵变,武则天垂暮之年终于传位中宗,不久武则天病死,唐宫中最有实权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了。
唐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天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湜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湜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序:"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安定公主早殇,后来武则天收养唐高祖女千金公主,并改其封号为安定公主。
安定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母不详。始封千金公主,武则天时期改封安定公主。公主下嫁温挺。温挺死后,又嫁郑敬玄
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中宗、睿宗时期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争议与疑点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儿子均被处死。
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174-175页《故沛郡夫人武氏墓志铭》明确记载武氏“故周定王驸马都尉攸暨太平公主第二女,封永和县主。”而史载:“公主薛氏二男二女,武氏二男一女。”《旧唐书 卷一百八十三 外戚》。
中国唯一的皇后武则天的故事
采访对象:武则天
地理:文水县南徐村
武则天是土生土长的文水人,但作为唐朝的皇后和周武王利州刺史的女儿,她一生只回过两次文水,一次是12岁,一次是37岁。成为女王后;曾经弥漫着巨大的悲痛,曾经透露着衣锦还乡的光辉。1000多年过去了,悲伤与闲适化作浮云,散落在历史的旧纸堆里。人们记忆中只剩下一个符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半个多世纪以来,武则天一直是唐朝的实际统治者,她的功过一直备受争议。我注意到14岁的武则天叫“梅”,67岁的武则天自称“米”。在后来的史书中,她使用了“当时伟大的神圣女王”的称号
天坛门口的对联,是对武则天一生最好的总结。
不像后世那些所谓的正统史学家,武则天的名声还算不错,至少在唐朝是这样。毕竟她之后的唐皇都是她的后代,不得不说。所以,在她的家乡,据说很久以前就有一座纪念她的寺庙,很多朝代都重建了。甚至到了宋朝以后,武则天也开始受到谴责,但她改了名字,庙也保留了下来。
天坛小而整洁。穿过吴德泽天圣母院的大门后,你才能真正走进武则天庙。入口不长,但看起来也有十米左右。门口又黑又冷。出门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刺眼的阳光。当你眨眼的时候,一个大厅会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据说这是金代的建筑,历代重修后都没有改变原貌。它的翼展平缓宽阔,气势浑厚,是唐代的建筑风格。
建筑有自己的个性,让人不得不保持冷静,不敢进去欣赏她的真面目,或者去碑廊或者辅馆调整自己的粗暴态度。画廊里竖立着几块石碑,很久没有清理过,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人们隐约知道它们是历代重建的记录。虽然武则天受到了后世历史学家的谴责,但在她的家乡,即使从保护当地文物的角度来说,她的寺庙也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现在作为生活展厅的配套展厅,她的故事已经被画上了蜡像。我们的习惯是不遗余力地联系当地的知名人士,因为回文被它的父母埋在了水里。
缓步走向正殿,大门两侧的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六宫的粉漆化为乌有,多国的大衣向珠冠鞠躬。这是唐诗中的句子集。《长恨歌》上引自白居易,说杨贵妃压后宫;底线是王维《大明宫初代贾至舍人之作》,描写朝贡四方的帝王气象。第一联春光明媚,第二联庄严凝重,第一联说女人妩媚,第二联说皇帝妩媚。这是对武则天两个人生阶段的一个自然而恰当的概括,真的可圈可点。但是,你想想武则天从唐太宗到唐高宗,从唐朝的宠妃到周朝的开国君主,在平静的叙述之下,似乎朝廷里有多少亡魂,又有多少是面临阶级流血的。这幅对联是好是坏,真的需要人们去思考。
想到这里,我又出门去看武则天的雕像,顿时有了更复杂的感情。武则天的雕像,沉着、端庄、眼神柔和,有一种母性的世界气息。我想这应该还是她作为皇后回到家乡时在文水人心中留下的形象吧。她老家的人还给她穿女装,可能是不看重所谓“皇后”或者“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的身份,而她只是一个在文水长大的女儿。不管怎么说,她是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
[/s2/]武媚娘,一个女人,用一件属于女人的武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将,祖上是大官。到了他这一代,这个比例已经下降了很多年。武士靠卖豆腐起家,靠卖木头发了财,但又想“助主建立忠诚”,“慷慨地扬名立万”,于是放弃了生意,加入了李渊。
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商人的眼光。古代有唐朝的人,眼光独到,能从不同的人群中找到合适的人。武士赢得了唐高祖的信任,并达到了可以一起讨论叛乱的地步。唐朝建立后,作为开国功臣受到两代皇帝的青睐。据说武士娶武则天母亲的时候,正是李渊当媒人的时候,公主求婚,娶了第一贵人的女儿。结婚的钱由国库支付。在这一点上成为一个男人是成功的。更成功的是,他生下了武则天。
武则天12岁时,父亲去世。另一方面,因为照顾英雄,听说武士的女儿很漂亮,就被召入宫中,取名才子和梅。当然,宫外是两个世界。贾元春说这是“一个可耻的地方”。她的母亲伤心地走了,伤心地哭了,但武则天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女人性格。她说:“见天子非福!”
也许再过十年,她会后悔这句话。她14岁入宫,26岁去世。她也是一个人才。之所以不喜欢,据说是有人认为50年之内,唐朝会出现一个乱七八糟的女人叫吴。如果是这样,她能活下来就是奇迹了。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武则天的第一个钢鞭,然后是铁刺,最后是匕首练马。根据武则天晚年的说法,李世民对自己的方法“非常强硬”,但这样强硬的性格必然不会被同样性格强硬的李世民所喜欢。
这12年的宫廷生活虽然不被皇帝喜欢,但对她的人生却很重要。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用兵的决心和对百姓的了解一定给年轻的武则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只是她当上皇帝的一个证明。后宫嫔妃的斗争,各种阴险手段,是她以后几年政治斗争的教材。所以,她在孤独中静静等待命运。
在李世民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李治作为一个王子,应该表现出孝心,所以武则天遇到了唐朝的继承人。据史书记载,李治见到她后“非常高兴”,但恐怕是武则天抓住了这个老实懦弱的年轻人,一个想追求男人的美女。也许,一只眼睛就够了。不然李志为什么有心情去关注一个比自己大三四岁的“人才”?
不管怎么说,武则天在短暂的出家生涯后,作为后宫皇后和萧贵妃之间的筹码回到了皇宫。宫里的生活也差不多,只是武媚慢慢向吴走去。她入宫的那一刻,可能会说这样的话:现在我回来了,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武则天极具女人味的风格已载入史册。
这个武则天不再是原来的武才人了。她不再显示她的强硬和暴力。她以顺从的态度赢得了王皇后的信任,让萧贵妃远离了皇帝的视线。当然,这都是错觉。和赵翼一样,武则天比皇后落后四个等级,但六年后,武则天打败了贵族家庭的皇后,成为唐朝的新皇后。这场激烈的斗争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因为据说武则天把女儿的命当成了棋子,而对手的下场更惨。王皇后和萧贵妃被折磨致死,死后改名为“蟒蛇”。所有支持她的反对者的臣子无一例外都在被流放后死去,这是反对武则天的唯一结局。而且以武则天在后宫十几年独来独往的本事,几个回合都没人能见她。
从此以后,说武则天是女人就没有意义了。她对权力的狂热追求,对国家赤裸裸的野心,对大国的治理能力,让所有人,包括平庸的皇帝,都感到惊讶。猝不及防之下,她发现唐帝国实质上已经成为武则天的天下,只剩下唐太宗的“梅”这个名字来标记武则天的女性身份。“美”的意思是美丽可爱,但在当时,谁会把武媚和“王母娘娘”联系在一起呢?她甚至为了权力牺牲了儿子的生命。她自己的四个儿子,她杀了两个,连其中一个叫李习安的,都写了这样一首悲凉的诗:“种瓜阶段,熟瓜子分,一摘使瓜少,再摘薄,三摘尚可,四摘藤”,没能挽回母亲的心。她变成了。
公元690年,传说中的预言实现了。武则天改名为周、刘。女人的魅力已经成为过去,没人敢提了。当时她已经67岁了,在世界上没有对手。一点点反抗都不会在她心里引起什么波动。王给开出的《寻找吴波》的薪水比的反周更让她吃惊,她抱怨丞相没有招到这样的人才。
没人反抗的时候,她才意识到皇宫太大,皇室生活太无聊。也许,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孤独的生活,想起了自己诚实懦弱的丈夫,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枯燥的生活必须有个寄托。在她后来的生活中,总是有年轻的男人,不管他们的名字是男宠还是他们的脸。从男人的角度,后人认为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是女性人格的回归,虽然晚了一点。然而,令人钦佩的是,她的男宠并没有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充其量只是老女人的宠物。
公元705年,这位82岁的老妇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前,她去求饶,说自己是大皇帝唐高宗的皇后;她死后,她的儿子给了她“大圣皇后”的称号,她的女性身份最终被自己和他人恢复。也许,她这么做是为了见见丈夫,然后完成妻子未完成的任务。然而,因为Xi安甘陵的无字纪念碑仍然矗立在那里,一切都无法形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