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京举行记者会事件的介绍

关于普京举行记者会事件的介绍,第1张

  2016年1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2016年大型年度新闻发布会在莫斯科举行。面对1400多名记者,普京在近4个小时的记者会上,回答了48名记者提出的67个问题。

  俄罗斯国防和军事发展、自己是否参选2018总统选举、俄大使遇刺后的俄土关系、特朗普当选后的俄美关系走向……记者会上,普京不避敏感问题,犀利回应,在年末再度给国际媒体送上一份“新闻大餐”。

回应俄大使遇刺:调查所有细节查出所有凶手

  此前,俄罗斯专家们认为,本次普京记者会的主要议题将是内部议事日程,包括社会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生活。不过,本次记者会前夕,俄驻土耳其大使被刺身亡事件,震动世界舆论。这次普京的记者会上,俄土关系等俄罗斯的外交话题频频被记者问及。

  对于驻土耳其大使遭刺杀,普京在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将密切关注俄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遇刺案调查期间查明的所有细节。

  “我们将进一步调查事件发生的所有细节,并查出所有凶手”。普京指出,他本人密切关注所有大案和要案,包括政治家涅姆佐夫遇害案。

  对于这一事件是否会再度破坏刚刚修复不久的俄土关系,普京明确表示“不会”,他说,因为俄罗斯明白俄土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将尽一切努力发展两国关系。

谈俄美关系走向:愿与特朗普建立建设性关系

  每年的俄总统记者会,俄美关系都是几乎是俄总统的必答题。下个月,被舆论视为有可能改善俄美关系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即将正式就职,未来俄美关系能否会破冰前进,这一问题备受国际关注。

  在应记者请求评论特朗普时,普京表示,此前没人看好特朗普能当总统,“除了我们”。

  “我希望我们能够与美国当选总统,以及民主党未来的领袖建立事务性的和建设性的关系,以便俄美两国和两国人民都能获益。”普京表示。

  普京指出,在俄美两国人民相互有好感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坚固的国家关系。他说:“美国共和党人对俄罗斯总统有好感,我觉得,这是我们世界关系构造和价值观看法相吻合,这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好前提。”

  普京回忆,特朗普之前曾表示,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触底,不会变得更糟了,而他对此表示赞同。

  普京表示,如果特朗普请他访美,他当然会应邀前往,他还表示,在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第一次会面中,计划将讨论俄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谈与西方关系:对俄制裁情况下很难谈及打击恐怖主义

  记者会上,普京也针对当前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谈到欧洲时,普京称,我们需要强大的伙伴,欧洲人需要自己解决诸如移民危机等问题。

  普京说,俄罗斯会寻求发展和欧洲的关系。如果俄罗斯和欧盟无法达成总体共识,那么我们将与欧盟一些国家发展关系。

  反恐方面,普京呼吁国际联合起来打击恐怖主义。他指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自己放弃合作,这种情况下,很难谈及有效打击恐怖主义,他本人对欧洲“不进行打击”表示遗憾。

  有记者问普京如何看待2017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普京表示,俄罗斯不是关系恶化的倡议方,莫斯科没有推出任何制裁,只是对针对俄罗斯经济的制裁做出反应。如果欧盟取消制裁,俄罗斯愿意取消反制裁措施。

谈中俄关系:珍惜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除了俄美关系,记者会上,普京还重点谈到了中俄关系,并称中国在经济层面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珍惜俄中关系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我们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就很多问题持有相同的立场。当然,我深信,现在和将来这都是一切国际事务的稳定因素。我们珍惜与中国建立的关系,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普京说。

  普京指出:“众所周知,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我们已经习惯使用战略协作伙伴这一词组,但俄中两国近年来建立的协作关系,超过一般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范畴”。

  此外,他还对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货币篮子向中国表示祝贺。

谈俄国防发展:俄军实力超过任何潜在侵略国

  俄罗斯的国防和军事问题,一直是吸引国际媒体的焦点话题之一,在谈及俄罗斯的国防问题时,普京在这次年度记者会上表示,俄正在全面落实国防领域计划。

  普京称,“我们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以便走上现代化的道路,2021年前我们的新式武器比例应达到70%,现在有的方面快到50%了,有些领域快到60%,核力量方面已经达到90%。

  普京还表示,俄方并不否认美国军强大,但他认为俄军实力要超过任何潜在侵略国。

谈2018年总统选举:将审视国内外局势再决定是否参选

  在此次记者之前,俄罗斯政治学家们认为,发布会上可能会提出普京参加2018年总统选举的问题。

  如专家所料,记者会上,当《华尔街日报》首席记者问到2017年是否可能提前举行总统选举时,普京问:“哪个国家”记者解释说问的是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回答说:“可能,但不合宜。”

  普京称,关于是否参加下届总统选举,他将会审视国内和世界局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

  “我的回答是标准答案。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将看一下国内和国外的情况,基于我们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我们能够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将决定是否参加未来的总统选举。”普京说。

我们不可否认普京在政治上有非常大的成就,普京个人的魅力也是十分足,但这并不能说明普京在一个家庭里就能够充当好一个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一个家庭里并不是看你在外有多大成就就能证明你在这家庭里也付出绝大部分。夫妻感情更是如此,女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男人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更需要他能够对家庭、对孩子、对自己多上点心,不然这就跟守活寡没什么区别。普京夫人会选择离婚,就我个人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一、长时间的聚少离多导致夫妻感情有了矛盾。

一段感情里最重要的是彼此的陪伴,如果连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更别说夫妻感情能有多和睦了。一旦有了这个隔阂,除非真的有一方愿意迁就另一方,否则这问题根本无解。普京作为国家主要***,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而普京夫人也是一个事业女强人,两者都无法迁就。

二、选择离婚也许是保护妻儿的另一种方法。

我们不要看普京作为国家***好像有很大权力一样,但其实他也是有很多麻烦事。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免不了会遭到来自敌方的各种暗算,更有可能会涉及到妻儿子女。离婚了对于她们来说,也算是一种保障。

三、夫妻感情出现了问题。

这也是很多夫妻会遇到的问题,普京人格魅力多强啊,身份地位多高啊,肯定有无数美女贴上来献身。普京夫人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并没有多大度能看着自己的丈夫跟别的女人恩恩爱爱的。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他们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大问题。

不管怎么说,他们会选择离婚,肯定是因为离婚了会比在一起更要好。

  2007年6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出席8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出人意料地提出,建议美国把计划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转移到阿塞拜疆,由俄美共同使用这里的雷达站。并承诺如果美国表示同意,俄将不会将导弹瞄准欧洲。这一建议给自2006年夏季以来美俄僵持的东欧反导问题带来了新的变数,世界舆论为之大哗。那么,普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俄罗斯面对美在东欧计划部署反导系统剑指偏锋还是真实的谎言?

普京所指的雷达站地处阿塞拜疆加巴拉,在苏联时代是战略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雷达站始建于1978年,1988年正式投入使用。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预警雷达散布在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拉脱维亚等加盟共和国领土上。

根据阿塞拜疆总统1991年12月16日的总统令(1992年4月8日批准),阿宣布包括该雷达站在内的所有军事设施和装备都归阿塞拜疆所有。但俄罗斯军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在使用这些雷达站,虽然通过1997年的《反导条约》(ABM)谅解备忘录解决了设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雷达站的使用问题,但设在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的雷达站则需经所在国政府同意方可继续使用。

1992年5月,阿塞拜疆建立了一个专家组研究雷达站对环境的影响。1997年双方就该雷达站问题进行谈判,阿塞拜疆要求俄罗斯支付使用费用,并威胁取消雷达站。2002年1月25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规定雷达站归阿塞拜疆所有,但租给俄罗斯使用,每年租金700万美元,租期10年。协议还规定该雷达站仅作为情报分析中心使用。并与阿塞拜疆共享部分信息。

加巴拉雷达站位于阿塞拜疆耶夫拉赫市东北约60千米处,占地210公顷。该站装备“达里娅尔”雷达1部,西方称为“伯朝拉”雷达。该雷达为相控阵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 500千米,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工作,能同时处理50个高轨道目标,跟踪20个复杂目标。它主要用于探测包括伊朗、伊拉克在内的印度洋方向的导弹发射。该雷达主要将信号发送到莫斯科附近的科瓦德拉特和什沃波特的信息处理中心,对来袭导弹的最长预警时间可达10~25分钟。雷达站现有士兵900名,专家200多名,隶属俄航天兵。

加巴拉雷达站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海外基地之一,在俄罗斯战略防御系统和海外军事存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俄反导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战略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卫星、超视距警戒雷达和远程预警雷达组成。其中远程预警雷达主要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实施探测,提供弹道导弹飞行的精确参数。目前俄罗斯的远程预警雷达由9座大型相控阵雷达站组成,其中6座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2座位于俄亚洲部分。加巴拉雷达站位于俄罗斯翼侧,不但紧邻欧洲。而且对伊拉克、伊朗和印度洋方向,甚至非洲地区的导弹发射均有预警作用。

二是俄在周边军事存在的具体体现。目前美国在海外有超过800个军事基地,俄罗斯只有25个。加巴拉雷达站是俄罗斯在其周边为数不多的几个军事基地之一,而且该雷达站负责的探测方向是其它雷达站目前无法替代的。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维持该雷达站的存在不但花费巨资,而且作出了巨大的外交努力,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中、南亚的导弹预警的同时,保持在该方向的军事存在,以对抗北约对该地区的势力蚕食。

三是美俄战略角逐的突出着力点。阿塞拜疆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在苏联解体后总体上保持了与俄罗斯的良好外交关系,但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军进入中亚,这一地区已经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该地区对于俄罗斯而言,不但是其对中亚及中东不稳定局势的缓冲地带,而且是其能源输出的重要屏障。因此,进入新世纪后,阿塞拜疆已经成为美俄势力的交叉点,而作为军事存在象征的加巴拉雷达站首当其冲成为美国和俄罗斯战略角逐的新的着力点。

正因为加巴拉雷达站战略地位突出,它也就成了俄罗斯、美国和阿塞拜疆争夺的目标。

1999年9月,美国为了让俄罗斯同意其发展反导系统,克林顿政府承诺帮助俄罗斯维持加巴拉雷达站的使用,并与俄罗斯联合使用该雷达站,但俄罗斯并未理睬。此后,美国利用阿塞拜疆政府对俄罗斯的不满,与阿塞拜疆共同计划在附近部署2个同类雷达站,以干扰该雷达站的工作。俄罗斯就此向阿塞拜疆施加了压力,并最终达成了租借协议。

2007年2月,阿塞拜疆部分议员在美国鼓动下,以雷达站会带来环境污染为由,提出修订俄使用阿塞拜疆雷达站的协议。但普京2007年6月7日却建议美国把计划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转移到阿塞拜疆,由俄美共同使用这里的加巴拉雷达站。阿塞拜疆政府也表示同意这一建议的意向。至此,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加巴拉雷达站的问题演变成了美国、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政府之间的政治分歧。

普京在俄阿雷达站租借问题和美俄东欧反导对峙的关键时刻,“惹火烧身”地提出与美合用阿雷达站的建议,这既是俄对抗美国反导部署计划的主动出击,也是面对周边形势恶化的无奈之举。

首先,变被动为主动,化解美东欧反导计划的咄咄攻势。近半年来,俄罗斯针对美国在东欧的反导部署计划,采取了发展新型战略武器、威胁退出多项军控条约的对策,但却招来了外界对俄罗斯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种种指责。例如,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007年5月31日就指责俄罗斯的行为是冷战时代的“导弹外交”,“俄罗斯的思维和行动就像生活在一个零和时代”。针对6月初俄罗斯为报复美国反导系统而准备把导弹重新瞄准欧洲的警告,北约方面说普京的讲话“无助于解决问题”,也“令人不快”。而普京的这个建议无疑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赢得了舆论,把可能挑起军备竞赛的责任推给了美国。

其次,提出第三条路,激化美与东欧在部署计划上的分歧。在普京提出新建议之时,正是美国东欧反导部署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引发争议的关键时刻。2007年6月1日,波兰国防部长什奇格沃表示,如果美国方面的条件难以接受,波兰将拒绝在本国境内建立美国导弹防御基地。他指出,有关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导弹防御基地都将建在波兰的观点是不对的。波兰《共和国报》也透露,由于美方要求波兰承担反导基地建设及使用的部分费用,波方对美国的反导建设提议感到十分失望。而在另一个部署地捷克的民调也显示,超过七成的捷克人民都反对。在这种形势下,普京的提议无疑给美国和这两个东欧国家提出了部署与否的第三条道路,使反对派的理由更加充分,势必激化美与东欧在部署计划上的分歧。

第三、对美将计就计,遏制其对俄周边的进一步蚕食。由于美国突出强调东欧反导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伊朗的远程导弹对欧洲的威胁,而且一再试探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阿塞拜疆。普京的提议正顺应了这些要求。一方面在阿塞拜疆部署雷达比东欧部署计划更合理。实际上,早在2003年,美国物理协会在对俄罗斯和中东导弹威胁的海外防御系统部署的研究中就认为,在里海或阿塞拜疆部署拦截发射平台是可行的。2006年5月,美国在考察后提出,在欧洲建立新导弹防御基地所考虑的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甚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俄罗斯周边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在阿塞拜疆雷达站问题上一再施加影响,使俄罗斯感到了政治上的被动。如果普京的提议变成现实,俄罗斯不但能保住在阿塞拜疆的雷达站,而且美国还必须分担该雷达站的费用,同时部分丧失在东欧部署雷达的理由,而美国也只能通过俄罗斯操作这些雷达,俄罗斯并不会失去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从而遏制了美国对俄周边势力范围的进一步蚕食。

最后,转移舆论视线,试探美东欧反导部署计划的真实意图。近来,俄罗斯试射导弹、退出《欧洲常规力量条约》等一系列举措,使国际舆论均集中到了俄罗斯身上,而美国反而以不变应万变,泰然处之,这使外界无法对美国的真实意图作出判断。普京的提议却将美国推到了前台。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就表示,如果美不采纳俄方的建议,执意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是针对俄罗斯的。这将使布什利用两国首脑会晤的机会“强化立场”的算盘落空,不仅将美方真正企图公之于众,也使俄方在舆论上处于主动。

普京的提议是俄罗斯对美国东欧反导部署计划的最新表态。那么,这个建议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谎言呢

2007年6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在《丑恶的、未完结的冷战事业》的社论中说,很难搞清普京的建议是认真的呢,还是意在阻止反导部署。作为对普京的回应,美国防部长盖茨终于在2007年6月15日声明:“虽然美国愿意与俄罗斯合作,但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并不会改变。”但最终没有对反导系统是否转移到阿塞拜疆作出明确表态。

无论普京的建议是真是假,都不可能通过美俄在加巴拉的合作检验了。也许普京正是预测到了美国的这一态度,才提出了不会有任何结果的真实的谎言。

编辑/李海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58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