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凡卡》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时代。当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凡卡”正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的缩影。
凡卡
九岁的男孩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出外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你写信。祝您圣诞节好,求上帝保佑你万事如意。我没爹没娘,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
凡卡抬起眼睛看着乌黑的窗子,窗上映着他的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玛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年纪约莫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睒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或者跟厨娘们取笑,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耷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它得了这样的外号,是因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细长,象是黄鼠狼。这条泥鳅倒是异常恭顺亲热的,不论见着自家人还是见着外人,一概用脉脉含情的目光瞧着,然而它是靠不住的。在它的恭顺温和的后面,隐藏着极其狡狯的险恶用心。任凭哪条狗也不如它那么善于抓住机会,悄悄溜到人的身旁,在腿肚子上咬一口,或者钻进冷藏室里去,或者偷农民的鸡吃。它的后腿已经不止一次被人打断,有两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来,而且每个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过它老是养好伤,又活下来了。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门口站着,眯细眼睛看乡村教堂的通红的窗子,顿着穿高统毡靴的脚,跟仆人们开玩笑。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不时拍手,缩起脖子,一忽儿在女仆身上捏一把,一忽儿在厨娘身上拧一下,发出苍老的笑声。
"咱们来吸点鼻烟,好不好?"他说着,把他的鼻烟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
女人们闻了点鼻烟,不住打喷嚏。祖父乐得什么似的,发出一连串快活的笑声,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冻在鼻子上了!"
他还给狗闻鼻烟。卡希坦卡打喷嚏,皱了皱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锹为了表示恭顺而没打喷嚏,光是摇尾巴。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子,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
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象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凡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截到我脸上来。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吃食是什么也没有。早晨吃面包,午饭喝稀粥,晚上又是面包,至于茶啦,白菜汤啦,只有老板和老板娘才大喝而特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凡卡嘴角撇下来,举起黑拳头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我会给你搓碎烟叶,"他接着写道,"为你祷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错事,就自管抽我,象抽西多尔的山羊那样。要是你认为我没活儿干,那我就去求总管看在基督面上让我给他擦皮靴,或者替菲德卡去做牧童。亲爱的爷爷,我再也熬不下去,简直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没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长大了,我就会为这件事养活你,不许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祷告,求上帝让你的灵魂安息,就跟为我的妈彼拉盖雅祷告一样。
2 凡卡
"莫斯科是个大城。房屋全是老爷们的。马倒是有很多,羊却没有,狗也不凶。这儿的孩子不举着星星走来走去①,唱诗班也不准人随便参加唱歌。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些钓钩摆着卖,都安好了钓丝,能钓各式各样的鱼,很不错,有一个钓钩甚至经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鲶鱼呢。我还看见几家铺子卖各式各样的枪,跟老爷的枪差不多,每支枪恐怕要卖一百卢布。……肉铺里有野乌鸡,有松鸡,有兔子,可是这些东西是在哪儿打来的,铺子里的伙计却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等到老爷家里摆着圣诞树,上面挂着礼物,你就给我摘下一个用金纸包着的核桃,收在那口小绿箱子里。你问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要吧,就说是给凡卡的。"
凡卡声音发颤地叹一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回想祖父总是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带着孙子一路去。那种时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严寒把树木冻得咔咔地响,凡卡就学他们的样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树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烟,闻很久的鼻烟,讪笑冻僵的凡卡。……那些做圣诞树用的小云杉披着白霜,站在那儿不动,等着看它们谁先死掉。冷不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窜过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祖父把砍倒的云杉拖回老爷的家里,大家就动手装点它。
……忙得最起劲的是凡卡喜爱的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就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彼拉盖雅一死,孤儿凡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了。……
"你来吧,亲爱的爷爷。" 凡卡接着写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吧。你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人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气闷得没法说,老是哭。前几天老板用鞋楦头打我,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活过来。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替我问候阿辽娜、独眼的叶果尔卡、马车夫,我的手风琴不要送给外人。孙伊凡·茹科夫草上。亲爱的爷爷,你来吧。"
凡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为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
寄交乡下祖父收
然后他搔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雷奇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昨天晚上他问过肉铺的伙计,伙计告诉他说,信件丢进邮筒以后,就由醉醺醺的车夫驾着邮车,把信从邮筒里收走,响起铃铛,分送到世界各地去。凡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筒口。……
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
①指基督教的习俗:圣诞节前夜小孩们举着用簿纸糊的星星走来走去。
契诃夫即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莫斯科大学毕业,做过医生。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有很大的幽默性和艺术性。其主要作品有《变色龙》、《乏味的故事》、《决斗》、《草原》、《农民》、《在峡谷里》、《海鸥》、《哀伤》、《苦恼》、《万尼亚舅舅》、《套中人》 、《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等。
生平经历
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于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对东正教十分虔诚甚至于狂热,这对契诃夫后来的的悲天悯人有着很深的影响。父亲的商店经营惨淡,这使得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父亲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打骂。尽管如此,契诃夫对父母始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经常给儿女们讲故事,而且讲得很好。她讲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装商人父亲在整个俄国旅行的故事。契诃夫从小就喜欢喜剧和表演,这为他后来的剧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础。契诃夫后来曾说:“我们的天赋源自我们的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1867年,他进入当地的一所希腊小学读书。1876年,契诃夫的父亲的商店破产,举家逃往莫斯科避债,并在那里谋生。契诃夫因学习法语未能成行,靠担任家庭教师、变卖家里的物品和在仓库工作等方式来维持生计,于1879年完成高中学业,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团聚。在这里他获得了奖学金得以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这年年底,他写成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1880年,由于家境困难,契诃夫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为一些幽默刊物写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维持生活,他就这样开始了文学生涯。这些搞笑作品艺术价值不是很高,但可读性很强,而且也能见容于当时的书刊检察机关。他逐渐拥有了一批读者。渐渐地,他的名声开始传播。不过,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针砭时弊、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和世态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发表在《蜻蜓》杂志上,这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当时他正在上大学一年级,他署的名是“安托沙·契洪捷”(Антоша Чехонте)。文中讽刺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自命不凡的旧式地主的愚昧无知,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很明显,他受到了当时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的影响)。此时他写得很快,作品数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爱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关注。他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给《蜻蜓》、《花絮》等杂志投稿,用的是笔名。他在成名之后继续着自己早年的这一习惯。1880年,他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他结识了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并成为至交。
1885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等短篇小说名篇。他也开始尝试创作剧本。1883年,他发表了一些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务员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国文坛的地位。1884年契诃夫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行医执照。这一年,他又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名篇:《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术》。他在《变色龙》中将其讽刺手法使用的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开始转向劳动者的困苦生活,艺术性也不断提高。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墨尔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 Мельпомены),里面收集了六个在幽默刊物发表过的短篇小说。该书的出版坚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决心。此前他在大学毕业时曾给自己这样定位:“医生是我的职业,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1886年,他发表了《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艺术品》、《白嘴鸦》等短篇小说,以及《苦闷》(Тоска)、《凡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长》等系列短篇小说。这里面的《苦闷》和《凡卡》是其早期创作的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飞跃,他在里面不再写幽默故事了。接着,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闷》、《凡卡》,尤其是前者,讲述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马车夫无处倾诉自己的苦闷,只好向自己的马倾诉的故事。这部作品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后来被众多名家一致赞赏。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甚至曾说“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苦闷》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这一年,一个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维奇·格里果罗维奇(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ригорович)的作家发现了契诃夫的才华,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学才华,他鼓励契诃夫充分发扬他的这一天赋,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使他自己的创作态度更加严谨,多写有意义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称为“著名作家”)。契诃夫深受启发,开始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以后逐渐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这一年,他写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
也是这一年,他的剧本创作的尝试也终于有了结果:《论烟草的危害》,这是一部轻松的喜剧。
1887年由于过度劳累和健康不佳,契诃夫前往乌克兰东部旅行。旅行归来后,他写了中篇小说《草原》(Степь)。也是这一年,他的创作高峰到来了。这一年,他发表了《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等优秀的短篇小说。他也发表了通俗喜剧《蠢货》和四幕喜剧《伊凡诺夫》。接着,他出版了小说集《在黄昏》,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并把这个集子献给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维奇·格里果罗维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说《草原》(Степь)发表在严肃的文学杂志《北方导报》(Северный вестник)上。这部作品颇得好评,标志着他告别了喜剧性小说的创作,是他成熟的标志。他被俄国科学院授予“普希金奖金”。然后,他创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说力作《精神错乱》。
1889年2月,《伊凡诺夫》在彼得堡皇家剧院演出。然后,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没有意思的故事》。接着,他写成了独幕笑剧《求婚》和四幕喜剧《林神》。已经成为一名知名剧作家的他,加入了由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创办的剧作家协会。
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来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库页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的城市的贫穷给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逐渐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心态,开始著述揭露沙俄专制制度下的内幕,著名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和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均是这次考察之后的产物。这一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贼》、《古塞夫》,创作了独幕笑剧《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
1891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短篇小说《村妇》、中篇小说《决斗》、独幕笑剧《纪念日》,其中《决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尔斯泰的“勿抗恶”观点进行挑战的文学作品。这一年后,契诃夫将重心转向戏剧创作,但没有停止小说创作。
1892年,他创作并发表了《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和《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第六病室》表现的是重大的社会课题,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反对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的摧残,作品语言朴实无华,气氛压抑,文笔精致,但是思想深刻。列宁在年轻时读了这部作品后“觉得可怕极了”,觉得他“自己好像也被关在六号病房里了”。《第六病室》标志着契诃夫创作的转折,是他在库页岛之行后的一大成就。从此以后,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具有了更强烈的社会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艺术性也没有丝毫的减弱。《第六病室》还秉承了《决斗》的精神,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勿抗恶”思想进行了更猛烈的冲击。这一年,他进行了一次出国旅行,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巴黎游历。
1893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短篇小说《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这一年,他在照顾病人时感染了肺结核(当时的肺结核几乎是不治之症),为此,他到尼斯修养。
1894年,他创作并发表了中短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学生》,以及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库页岛旅行记》直指沙俄的专制统治和对政治犯的压迫。
1895年,他创作并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凶杀》、《白额头》,并且完成了四幕喜剧《海鸥》(Чайка)。
1896年,喜剧《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失败,在舆论的批评声中,失望的契诃夫曾一度发誓永远不再创作剧本。接着,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我的一生》。
1897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农民》、《贝琴涅格人》、《在故乡》、《在大车上》等。然后,他违背了前一年的誓言,写成了反映乡村生活场景的四幕剧《万尼亚舅舅》(Дядя Ваня)。《万尼亚舅舅》讲述一个盲目崇拜者对“名教授”的绝望和一个想造福后代的乡村医生幻想的破灭。该剧是契诃夫剧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多次上演。1900年,契诃夫与列夫·托尔斯泰在雅尔塔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艺术剧院,结识了高尔基,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经常在一块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情况,并研究如何为俄国的戏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开始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等人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帮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戏剧理论。这一年,他完成并发表了中篇小说《姚内奇》(Ионыч),对“人变庸人”的过程作了深刻的艺术展现。然后,他创作和发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有关爱琴的故事》。这三部小说对社会上的庸俗现象和僵化的思想进行了嘲笑和批判。这些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小说的特色:不追求情节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让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冲突与矛盾,进而反映社会现实。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可以给予读者以思考和长期的深刻印象。在具体描写上,他认为:“越是严密,越是紧凑,就越富有表现力,就越鲜明。”列夫·托尔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诃夫,说:“他就像印象派画家,看似无意义的一笔,却出现了无法取代的艺术效果。”高尔基也曾说:“俄罗斯的短篇小说是契诃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创立的,他们都是‘不可企及’的。”
1898年,喜剧《海鸥》(Чайка)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后来,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这一年,他与苏沃林前往西欧旅行。他支持左拉在在德雷福斯案件里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意见相反的苏沃林的关系。回国后,他因肺结核病情恶化而移居雅尔塔,在这里,他常与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库普林等人互相交流。他曾经想与高尔基一同来中国,但因健康原因而只得作罢。雅尔塔成了他的小说《带狗的女人》(1899)的背景。
1899年,他创作发表了《宝贝儿》、《新别墅》、《公差》、《带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说名篇。这一年,他的《万尼亚舅舅》(Дядя Ваня)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
1900年,他创作并发表了四幕正剧《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以及短篇小说《在圣诞节节期》、《在峡谷里》。这一年,他当选为俄国皇家科学院名誉院士。
1903年,他完成了短篇小说《补偿的障碍》、《没出嫁的新娘》(他最后一部写成了的小说作品,也是他最具乐观主义精神的小说),以及一部卓越的悲喜剧《樱桃园》。1902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主教》。这一年,为抗议俄国皇家科学院无理撤销高尔基名誉院士称号的决定,他与柯罗连科发表声明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名誉院士称号。1901年,他在雅尔塔与在《海鸥》中扮演女主人公的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克尼碧尔(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1868年9月21日-1959年5月22日)结婚。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克尼碧尔也因此而改名为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克尼碧尔-契诃娃(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Чехова)。婚后,契诃夫的健康状况日下,直至3年后他逝世。这段婚姻很短暂,因契诃夫的早逝,而只持续了4年,但契诃夫的妻子在他死后终生未嫁。他结婚的这一年,即1901年,他的正剧《三姐妹》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反映他们性生活状况的中文资料,但根据契诃夫的病情以及他们两人结婚时的年龄,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的性生活并不美满。
1904年,1月17日,《樱桃园》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契诃夫原本想让它成为一部喜剧,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将一些闹剧元素有所保留外,将全剧变成了一部悲剧)大获成功。5月,他出现了严重的哮喘,为此,他于6月赴德国巴登维勒疗养,出现了心力衰竭。7月2日,契诃夫在巴登维勒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后葬于莫斯科。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被编入上海六年级(预初)上学期第三课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创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
变色龙
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
对可怜的人、可怜的生活的善意的嘲笑,使得契诃夫的作品具有喜剧性。19世纪80年代,也就是契诃夫刚开始创作时,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对他影响很大,他的作品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经常就是这样:由于人物本身有着某种滑稽可笑的东西,同时他又遇着了不和谐的环境,他的行为、动作,他的思想、心理无一不显得可笑,这便给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础,增加了喜剧的成分。契诃夫最擅长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因此被称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他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进行仔细的心理描写,让读者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契诃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从他们平凡的琐事中揭示出他们的庸俗习气,他们的不觉悟,他同时还写婚外恋,以求唤醒人们对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契诃夫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闷》、《万卡》等);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变色龙》等);有的刻画了沙俄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套中人》等);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学,并对“人变庸人”的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姚内奇》等);有的揭示了专制制度下阴森可怕的俄国社会状况(《六号病房》、《库页岛旅行记》等);有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飞速发展后,人民却没有得到幸福,贫穷也没有被消除(《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有的反映工农阶级的斗争(《樱桃园》等);还有的以婚外恋为题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而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的生活的讨厌(《邻居》、《带狗的女人》等)。高尔基曾对《变色龙》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个善变的警察,一条无辜的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高尔基还对契诃夫做过这样的评价:“只需一个词,就能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造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片故事。”
人物影响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他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托马斯·曼说道:“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利、最优秀的一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道:“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的确,契诃夫的作品有着“文短气长”的简洁,这主要得力于他在揭示人物性格时一针见血的形象化点染及开门见山的创作笔法。其许多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广为传阅。他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4成就荣誉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小公务员之死》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一名小公务员竟在一名大官的呵斥声中被“吓死”。
这个故事既反映了由于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与行为荒诞,也表现了一个下等官员可悲的屈从、可鄙的奴性与可怜的结局。而作家埋藏在内心的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深恶痛绝之情,就可见一斑了。
内容简介编辑
《小公务员之死》写的是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里的一个小“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自己的经意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毫不在意到真的大发雷霆;而执着地申诉自己毫无冒犯之心实属清白无过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烦与呵斥后竟一命呜呼。一个人竟丧命于自己的喷嚏,其实,这小文官丧命于他自己对达官贵人的恐惧。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诉去排遣内心恐惧,尽管那大官是别的部门的将军。[2]
创作背景编辑
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回顾当时的沙皇统治,它给19世纪末期的俄罗斯带来的是恐怖、冷漠与悲哀。列宁称这个时期为“一种肆无忌惮、毫无理性和残暴至极的反动”。[1]
人物介绍编辑
从小说情节发展看,小公务员有着很强的“自卑情结”,这也是他的性格特征之一。小公务员生活的环境使他很早就产生了相深蒂固的低人几等的自卑心理。在他眼里,那些上层社会的达宫贵人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种意志、命令和心理威胁,并对他产生一种现实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抑制了他心理个性的发展。当他想摆脱这种压抑获得个性满足的自尊时,却受到了现实的巨大遏制与反弹,因为上层社会不容纳他,所以,当他向将军道歉,却遭到生硬而傲慢的拒绝时,他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挫伤。可他要求获得自尊的愿望,使他要找回心理平衡,定心看戏,
于是,他要再次道歉,然而随之而来助打击则更加大了他心境的倾斜度,使他完全处在迷惘状态中,不能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思维,而运用想象的逻辑进行判断,用想象代替现实做出一系列主观臆想的判断甚至做出“穿上新制服,理了发”去赔礼道歉的荒唐举动。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是自卑的人,其迫求自尊的补偿欲望愈强烈,当这种欲望遇到外界强大抵抗力时,就容易产生心理病态。小公务员就是在强大外力抵抗下心理变态而自毙的。
这样的结尾,透视着小公务员的内向性格和个性不成熟。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注重自己的举止,留意别人的反应,喜欢胡思乱想并按自己的想象去揣度别人,在获取自尊受到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进行心理调试,致使自己定上心理变态、精神崩溃而死亡的道路。这也是作者对病态社会使人性扭曲的揭露。[3]
作品赏析编辑
作品主题
小说通过对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及心理变态,表现了作家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及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表明了作家对罪恶制度的无泪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
小说虽然字数不多,篇幅短小,但反映的问题和包含的意义却十分深刻。打了一个喷嚏,三番五次地向将军道歉,受到呵斥后胆怯而死,由此可看到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为人谨慎、胆小怕事、奴性十足、行为可笑的性格特点,而在这“谨慎”、“可笑”的行为背后却是他极其悲惨的经历。他的死,貌似荒唐,实则有着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在当时的俄国,“大人物”摧残“小人物”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惧感和奴性心理是沙皇专制制度下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达官贵人长期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因此,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作者透过这一形象表露了对人性可怜之处的不胜悲哀,也暴露了整个沙皇统治时期专制制度的黑暗。[5]
艺术特色
小说通过对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及心理变态,表现了作家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及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表明了作家对罪恶制度的无泪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讲,这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前后进行过多达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
如果说他在第一次只是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近”将军的耳根“小声”地道一声“对不起,大人”云云,对方也并未因此怪罪下来,只是礼貌地回了句“不要紧”,应是正常礼度。可紧接着,他又絮絮叨叨地说“看在上帝西上”之类就显得有些多余,流露出内心藏着的某种不安,而对方的“让我看戏”,自然是对他多余举止的不耐烦的回敬。到了第三次,他对“让我看戏”的“冷答”已有“惶惶不安”之感,便忍不住趁休息时要走到老头跟前无聊地重复,引起对方不愉快地指责他。说个没完”。至于第四次,他甚至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以至于他不得不在第二天索性穿上新制服、理了发,亲自到老头家去“请求宽恕”了。这次得到的却是对方更加厌恶的“真是胡闹”的“训斥”。“自讨没趣”的戏本该到此收场,可他此时已由“恐慌”升为“恐惧”了,鬼使神差地第五次紧随其后“求饶”。对方“戏谚”他“简直是跟我开玩笑”。不料,这句愤愤之言勾起他内心更沉重的“恐慌”,以至他第六次再番去“谢罪”。这回将军“回敬”他的干脆是“滚出去”。切尔维亚科夫内心的脆弱便在这一吼中自掘坟墓,走进“死亡”了。可见,这种重复、深入的笔法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与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
作者简介编辑
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he)夫(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樱桃园》(1903-1904)等等。[6]
埃莱娜女大公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和梅克伦堡公主玛丽的女儿,1882年出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女儿,自小在父母和哥哥们的宠爱下长大。
埃莱娜女大公有一个很有野心的母亲,玛丽大公妃一心想让女儿嫁入门第高的王室家族。起初巴登的马克斯大公曾有意于年轻的埃莱娜女大公,都传出了订婚的传闻,但是最后巴登大公抽身而去,导致上流社会对埃莱娜的非议四起。后来有传闻说奥地利希望与俄国联姻,将埃莱娜女大公嫁给奥地利皇储费迪南,但是后来费迪南以贵庶通婚的方法娶了索菲大公妃。
1900年,希腊王子尼古拉向埃莱娜女大公求婚,起初玛丽大公妃看不上尼古拉王子,因为他不是长子,继承权很低,1902年,玛丽大公妃终于同意他们完婚。婚后他们生育了三个女儿,其中长女成为南斯拉夫后来的摄政王妃,幼女成为英国肯特公爵夫人。
埃莱娜夫妇和孩子们在希腊政坛发生动荡的时候移居法国,在那里他们接济了不少俄国出来的难民,后来她返回希腊居住,1957年在雅典去世。
《凡尼亚舅舅·[俄国]契诃夫》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作品提要
沃伊尼茨基·凡尼亚和他的外甥女索尼雅终年如牛马一般辛勤劳作,经营庄园,将钱寄给大城市的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教授是索尼雅的父亲、凡尼亚的姐夫,同时也是他们生活的精神寄托和骄傲。教授退休之后带着自己年轻貌美的续弦妻子叶列娜回到庄园。此时,凡尼亚才发现谢列勃里雅科夫只是一个装腔作势、徒有虚名的人。支撑了凡尼亚二十五年的偶像轰然崩塌,他的生活也随之失去了意义。教授想把庄园卖掉以便在大城市购买豪宅。凡尼亚终于忍无可忍,他拔枪向教授射击,但两枪皆未击中。最后,两人还是和解,教授带着妻子回到大城市。凡尼亚依然经营庄园并寄钱给他。凡尼亚和索尼雅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他们的理想已破碎了。
作品选录
第三幕
……
谢列勃里雅科夫妈妈来了;我的亲爱的朋友们,我开始啦。
(停顿)
我很荣幸地请你们聚在一起,是要告诉你们一个特殊的情况。不过咱们把玩笑放在一边吧。这件事确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把你们请到一起,是为了请求你们给予指教和协助,我想我所以能对你们作这种期望,是因为我知道你们对我一向是友好的。我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整个埋在我的书本子里了,和实际生活离得太远。所以我少不了能干人的意见,因此,我才找你,伊凡·彼特罗维奇,还有你,伊里亚·伊里奇,还有你,妈妈……有一句拉丁成语说得很对: ma omnes una nox(“一切都等待着同一个黑夜”——拉丁语)。意思就是说,没有人能逃得脱自己的命运!我老了,又有病,因此我才认为,现在该是想到合法地整顿一下我的经济关系的时候了。特别是因为这些经济关系,和我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我的生命快结束了,我并不想到我自己,然而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太太,和一个没有结婚的女儿呢。
(停顿)
我不可能继续住在乡下。我们生来就不是为了过田园生活的。然而,另一方面呢,我们产业的收入,又不准许我们住在城市。假定我们把……比如说……那片森林卖掉吧,那也只是一种非常步骤,不是每年都可以采取的办法。所以我们所要采取的步骤,应当能保证我们有一笔多少是固定的、经常的收入。对于这个问题,我找到了一个答案,我很荣幸地把它提出来,请求你们同意。细节就不讲了,我只把它的要点说明一下吧。我们这份产业的收入,平均只有二分利息。我建议把它变卖了。那么,就是把这笔款子光光放在证券上,就能收入四分到五分的利息,我想我们甚至还可以剩下几千卢布的尾数,够在芬兰置一座别墅的。
沃伊尼茨基等一等……我好像听错了。把你刚刚说过的话再说一遍。
谢列勃里雅科夫把钱放在证券上,用尾数在芬兰买一座别墅。
沃伊尼茨基问题不在芬兰……你还说过别的话。
谢列勃里雅科夫我提议把产业变卖了。
沃伊尼茨基这话就对了。你要变卖这份产业,好极啦!真是一个妙主意啊……不过你可叫我们到哪儿去呢,我们——索尼雅和我,还有我们的老母亲
谢列勃里雅科夫那我们等等再谈。总不能同时安排一切呀。
沃伊尼茨基再等一等。也许得说是我的头脑从来就不清楚吧。我到今天为止,还一直相信这份产业是属于索尼雅的呢,这也许是我想错了吧。这是我死去的父亲买了给我姐姐作陪嫁的。凭我这点愚蠢的理解,直到今天,我还以为咱们的法律是为俄国人立的,并不是为土耳其人立的,所以我还认为这份产业,在我姐姐死了以后,是该由索尼雅来继承的呢。
谢列勃里雅科夫这话很对。产业是属于索尼雅的。有谁想叫它成为疑问呢没有索尼雅的同意,我绝不会决定出卖的。我所以这样提议,也正是为了她的本身利益。
沃伊尼茨基这真不可理解,真不可理解呀!要不是我疯了,那就是你!
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Jean,不要跟亚历山大辩驳啦。事情应该怎么办,他比我们懂得多,相信我的话吧。
沃伊尼茨基给我一杯水。(喝水)好吧,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随你们说吧!
谢列勃里雅科夫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对这件事情这样介意呢。我并没有说我这计划是理想的。如果你们都认为这行不通,我也不会坚持。(停顿)
帖列金(有点手足无措)至于我呢,教授大人,我对于科学,不仅仅怀着一腔极深的敬意,而且还带着一种差不多是亲族的感情。我的哥哥戈里果里的太太的哥哥,康士坦丁·特洛菲莫维奇·拉基捷莫诺夫,从前就是一个学士,这你大概是知道的……
沃伊尼茨基等一等,小蜜蜂窝,现在谈的是正经事……你这话留到以后再跟我们说吧……(向谢列勃里雅科夫)这不是如果你愿意,你就问问他,这份产业是从他叔叔手里买来的。
谢列勃里雅科夫我有什么问的必要呢为什么要问呢
沃伊尼茨基这份产业那个时候是九万五千卢布买的。父亲只付了七万现款;因此就欠下了两万五千的债。现在好好听着我往下说吧……要不是我,为了我所热爱的姐姐,情愿把我自己应该继承的一部分遗产放弃了,这片产业就买不成。这还不算什么,我为了还清那笔未了的债,还像牛马一样工作了十年……
谢列勃里雅科夫我后悔不该提出这件事情来。
沃伊尼茨基这片产业之所以能解除了抵押,而且弄到这种好的情况,完全是由于我的辛苦,可是现在我老了,你就要像条狗似的把我从这里赶开了!
谢列勃里雅科夫我不明白你要谈到哪儿去!
沃伊尼茨基这片产业,我经营了二十五年,我刻苦地工作,我像一个最廉洁的管家似的,把所有进款都送给了你,而你从来连个谢字都没有想到过。从我年轻的时候起,一直到现在,你每年只给我五百卢布的酬劳,那么可怜的一笔待遇,而你从来连给我薪水上多加一个卢布的念头都没有动过!
谢列勃里雅科夫可是,伊凡·彼特罗维奇,那我又怎么知道呢实际生活我是一点也不懂啊,你想增加多少,早就应该自己加上去呀。
沃伊尼茨基你现在反而问我为什么没有舞弊了吧谁叫我一直这么清廉的呢你们大家再不瞧不起我还等什么要真那样,你也不会有错了,我现在也不会落到这个样子了!
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严厉地)Jean!
帖列金(声音发颤)凡尼亚,亲爱的,不提这些了吧……我都听得打哆嗦了。为什么要伤了好交情呢(吻他)够了。
沃伊尼茨基我陪着我母亲,在这片产业里,就像只鼹鼠似的,一直关了二十五年……我们的心思,我们的感情,整个都放在你的身上了。我们一天到晚,谈的都是你,谈的都是你的工作,我们引此以为骄傲;我们读起你的名字来,心里都起着敬意,今天我已经极端瞧不起的那些报纸和你那些书籍,我们从前是整夜整夜地读啊。
帖列金住嘴吧,凡尼亚,住嘴吧……我受不住啦……
谢列勃里雅科夫(大怒)我不明白,你要怎么样呢
沃伊尼茨基从前你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你的文章,每一篇我们都背得下来……但是,我的眼睛终于睁开了。现在我可把你看得真清楚啦!你写的是讨论艺术的文章,可是你一点艺术也不懂!你那些从前叫我认为是了不起的工作,其实连一个脏钱都不值!你耍弄了我们!
谢列勃里雅科夫你们叫他到底住嘴吧!不然我就走开!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伊凡·彼特罗维奇,我要求你别再说了!你听见了吗
沃伊尼茨基我偏要说!(拦着不让谢列勃里雅科夫走)等一等,我还没有说完呢!你毁了我的生活!我没有生活过!我因为你的过错,牺牲了我自己最好的年月!你是我的最可恨的仇人!
帖列金我再也受不住了……我再也受不住了……我情愿走开啊……(非常激动,下)
谢列勃里雅科夫你要我怎么样你有什么权利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你这一无所长的人!如果产业是你的,就拿去呀,我并不需要它!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我要马上躲开这个地狱呀!(哭)够了,我再也受不住了!
沃伊尼茨基我把自己的生活糟蹋了!我有才能,我有知识,我大胆……要是我的生活正常,我早就能成为一个叔本华,一个陀斯妥耶夫斯基了……咳,我怎么谈到题外去了!我快要疯了……母亲哪,我真没了希望了!母亲!
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严厉地)听从亚历山大的话!
索尼雅(不由得跪在乳母的面前,紧紧靠着她)老妈妈,老妈妈。
沃伊尼茨基母亲,我该怎么办呢不用说了,什么话你也不必说了!那我自己都知道!(向谢列勃里雅科夫)我叫你将来记得住我!
由中门下,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跟着他下。
谢列勃里雅科夫这叫怎么回事啊给我赶开这个疯子吧。我不能跟他住在一处!他的卧房(用手指着中间的门)和我紧挨着……得叫他住到另外一所房子去,或者另外一个村子去,不然我自己就搬开。在任何情况之下,我都拒绝和他住在一处……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向她的丈夫)我们今天当天就得走。应当马上吩咐他们做动身的准备。
谢列勃里雅科夫多么不足道的人啊!
索尼雅(还跪着,转身向她的父亲,含着泪,神经紧张地)你应该可怜可怜我们,爸爸呀。凡尼亚舅舅和我,我们是多么不幸啊。(抑制着自己的绝望)你得可怜可怜我们啊。你回想一下,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凡尼亚舅舅和外婆夜间不睡觉,整夜整夜的不睡觉,为你翻译书,为你抄写稿件!我和凡尼亚舅舅,一分钟都不肯休息,为你工作,我们自己省吃俭用,为了多给你送点钱去……我们并没有白吃这碗饭啊!我说的全是不该说的话,我的脑子乱了,但是,你得了解我们,爸爸。你应当发点慈悲啊!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受了感动,向她的丈夫)亚历山大!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跟他解释一下吧,我求你。
谢列勃里雅科夫好吧。我就去向他解释……我并不怪他,我也并不生气,只是你们得承认,他的行动未免太古怪了吧。很好哇,我就找他去。(由中门下)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要对他和气些,安安他的心……(跟在他身后下)
索尼雅(紧伏在乳母的身上)老妈妈,老妈妈!
玛里娜不要紧的,我的孩子。让火鸡们咕咕地斗去吧,斗够了就会安静下来的。斗够了就会安静下来的……
索尼雅老妈妈!……
玛里娜(抚摸着她的头发)看你抖索得像挨了冻似的。得啦,得啦,你镇静镇静,我的小孤儿。上帝是慈悲的!喝一点菩提叶或者别的什么泡的茶,就会好的……不要哭了,我的孤儿。(瞪着中间的门,生气)就看看这群火鸡呀!难道这不丢脸哪!
(景后一声枪响。传来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的一声喊叫。索尼雅浑身打颤。)
嘿!叫雷劈了你的……
谢列勃里雅科夫(仓皇地逃上,吓得站立不稳)拉住他,拉住他,他发了疯啦!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在门限处拼命拉着沃伊尼茨基。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想把他的手枪夺下来)给我!给我,听见了没有!
沃伊尼茨基放开我,叶列娜,放开我!(挣脱了她,奔向台上,用眼睛寻找谢列勃里雅科夫)他跑到哪儿去啦哈,在这儿啦!
(开枪)啊,砰!
(停顿)
没打着又没打着!(狂怒)啊,你这该……你这该下地狱的……
把手枪随手往地下一扔,非常疲惫地跌坐在一把椅子上。谢列勃里雅科夫吓得还张大着嘴。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紧贴着墙,她觉得发晕。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把我带走吧!带我走吧,杀了我吧,可是……我在这儿再也待不下去了!
沃伊尼茨基(绝望地)啊, 的这叫什么事呀! 的这叫什么事呀!
索尼雅(低声)老妈妈!老妈妈!
第四幕
……
谢列勃里雅科夫(向沃伊尼茨基)咱们把旧日的争吵都忘记了吧。仅仅在这场风波以后的几个小时里边,我就感受了、思索了那么多的东西,似乎都可以写成一大本论生活艺术的专著,留给后代的人们看看。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道歉,我也请你接受我的歉意吧。再见了!(吻了沃伊尼茨基三次)
沃伊尼茨基你以前从产业中得到多少收入,以后还会照旧定期寄给你。一切都会和先前一样。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吻索尼雅。
谢列勃里雅科夫(吻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的手)妈妈……
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吻他)亚历山大,你叫人给你新拍一张照片,寄给我。你知道你在我心里有多么珍贵呀。
帖列金再见啦,教授大人,可不要忘记我们呀。
谢列勃里雅科夫(吻他的女儿)再见了……大家都再见了!
(把手伸给阿斯特罗夫)我谢谢你跟我们来往的盛情……我尊重你的见解,你的狂想,你的热衷,但是,请允许一个老头子在他告别的话里,再加上一点意见吧: 要有所作为,要有所作为!(向全体鞠了一躬)再见啦!
下,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和索尼雅随下。
沃伊尼茨基(热情地吻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的手)再见啦……原谅我吧!我们再也见不着了。
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很感动)再见了,我的朋友。(吻吻他的头发,下)
阿斯特罗夫(向帖列金)小蜜蜂窝,去叫人套上我的马。
帖列金我就去,亲爱的朋友。(下)
只留下阿斯特罗夫和沃伊尼茨基。
阿斯特罗夫(把散乱在桌上的颜料排列在手提箱里)你为什么不送他们上车
沃伊尼茨基我不敢送,我这心里沉重极了。我得赶快找一点事情做做。工作吧,赶快来工作吧!(乱翻着桌上的文件)
停顿,传来马 。
阿斯特罗夫走了。满意的当然是教授啊。他说什么也不肯再回来了。
玛里娜(回来)他们走啦。(坐在一张圈椅上,又拿起毛线来织)
索尼雅(上)都走了。(擦眼泪)但愿他们一路平安吧。(向她的舅舅)凡尼亚舅舅,咱们工作起来吧。
沃伊尼茨基你说得对,工作起来……
索尼雅咱们好久没有坐在这张桌子旁边了。(点起桌上的油灯)墨水瓶也空了……(拿起墨水瓶,走到柜橱那里,灌上墨水)他们的离别叫我心酸。
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慢慢地走进来)全走啦!(坐下就又埋头读起她的书来)
索尼雅(坐到桌边,翻着账簿)凡尼亚舅舅,咱们先把那些账单都写出来吧。我们遗漏得可真不少。今天还有人来催着要呢。咱们两个人分着写,等你写好一份,我同时也就写好一份了。
沃伊尼茨基(写)“……先生,兹发货……”
他们默默地写着。
玛里娜(打着呵欠)恐怕该是去睡觉的时候了吧……
阿斯特罗夫真静啊,连笔尖沙沙的声音和蟋蟀唧唧的声音都听得见啊。天气又晴朗,又温和……我一点都不想走了。
(传来马铃的声音)
我的马来了……我没有别的事了,只剩下向你们大家,我的朋友们辞行,向我的桌子告别,然后,马上就走啦!(把图样都放在画稿夹子里)
玛里娜你何必这么忙着走呢留下来。
阿斯特罗夫不可能。
沃伊尼茨基(写着)“你尚欠我们两卢布七十五戈比……”
长工上。
长工米哈伊尔·里沃维奇,马套好了。
阿斯特罗夫我知道了。(把医药器具箱、小手提箱和画稿夹子递给他)拿着。留神不要把画夹子压折了。
长工我小心就是。(下)
阿斯特罗夫那咱们就……(刚要说告别的话)
索尼雅咱们什么时候再见呀
阿斯特罗夫明年夏天以前,一定是不会的了。今年冬天是很少可能的……自然,如果发生什么事故,就请派人通知我,我立刻就会赶来的。(一一握手)谢谢你们的盛情招待……总之,谢谢一切吧。(走到奶妈面前,在她头发上吻了一下)再见了,我的亲爱的老妈妈。
玛里娜你想能不喝点茶就走吗
阿斯特罗夫我不想喝,老妈妈。
玛里娜要不来一杯伏特加吧
阿斯特罗夫(犹豫)那,也好吧……
(玛里娜下。)
(沉默了一会)我的马,有一匹走路瘸起来了,昨天彼特鲁什卡饮马的时候,我才看见的。
沃伊尼茨基得叫人给它换换掌子。
阿斯特罗夫是呀,我回头得绕到洛杰斯特文尼村,找找马蹄匠去。(走近非洲地图,仔细看)你想非洲的天气,在这个时候,不还是热得怕人吗
沃伊尼茨基那非常可能。
玛里娜(端来一个托盘,上边放着一杯伏特加和一块面包)喝吧。
(阿斯特罗夫喝酒。)
祝你身体健康,我的好先生。(深深地鞠躬)吃一口东西吧!
阿斯特罗夫不啦,就这样行了……那咱们就……再会啦。
(向玛里娜)不要送我,老妈妈,不必费这个事了。
他走出。索尼雅手里拿着蜡烛,送他出去。
玛里娜又坐在她的圈椅上。
沃伊尼茨基(写着)“二月二日,油,二十磅……二月十六日,又发去油二十磅……荞麦……”
停顿。传来马 。
玛里娜他走了。(停顿)
索尼雅(回来,把蜡烛放回桌子上)走了……
沃伊尼茨基(嗒嗒地打着算盘,然后把总数记下来)加起来是……十五……二十五……
索尼雅坐下写。
玛里娜(打着呵欠)啊!我们这几个可怜的人哪……
帖列金用脚尖走上,坐在门边,轻轻地弹他的吉他。
沃伊尼茨基(向索尼雅,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发)啊!我的孩子,我真痛苦啊!你可真不知道我有多么痛苦啊!
索尼雅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得活下去呀!
(停顿)
我们要继续活下去,凡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的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辛酸岁月,那么,上帝自然会可怜我们的,到了那个时候,我的舅舅,我的亲爱的舅舅啊,我们就会看见光辉灿烂的、满是愉快和美丽的生活了,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就会带着一副感动的笑容,来回忆今天的这些不幸了,我们也就会终于尝到休息的滋味了。我这样相信,我的舅舅啊,我虔诚地、热情地这样相信啊……(不由自主地跪在他的面前,把脸伏在他的两手上,低沉的声音)我们终于会休息下来的!
(帖列金轻轻地弹着吉他。)
我们会休息下来的!我们会听得见天使的声音,会看得见整个洒满了金刚石的天堂,所有人类的恶心肠和所有我们所遭受的苦痛,都将让位于弥漫着整个世界的一种伟大的慈爱,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安宁的、幸福的,像抚爱那么温柔的。我这样相信,我这样相信……(用手帕擦她舅舅两颊上的热泪)可怜的、可怜的凡尼亚舅舅啊。你哭了……(流着泪)你一生都没有享受过幸福,但是,等待着吧,凡尼亚舅舅,等待着吧……我们会享受到休息的……(拥抱他)啊,休息啊!
(传来巡夜人的打更声)
(帖列金轻轻地弹着琴。玛丽雅·瓦西里耶夫娜在她的小册子的边眉上,记着小注。玛里娜织着毛线。)
啊,休息啊!
(焦菊隐译)
赏析
契诃夫后期的戏剧作品主要描写小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失落。他的作品总是能够直指人物的内心,仿佛是不知不觉之中给观众当头一棒,使人们从沉寂庸俗的生活中惊醒,反观自己的精神世界。
《凡尼亚舅舅》写于19世纪末,今天再次接触到这部作品,剧中的人物仍然使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时代更迭了,可人们思索的人生问题没有改变。主人公凡尼亚面临的巨大的精神危机和尴尬的生存处境,同样深深地契合着现代人的心境。
一开场我们就看到凡尼亚理想失落的悲剧。凡尼亚的精神偶像是他的姐夫——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在凡尼亚眼里,这位研究文艺学的教授就是科学和知识的化身。只要是这位远在圣彼得堡的教授一出新的作品,他就拿来如饥似渴地拜读。此外,凡尼亚和他的外甥女索尼雅在庄园勤勤恳恳地劳作,竭尽所能挤出钱来,省吃俭用凑成整千整万的卢布寄给教授。虽然像牛马一样的辛勤劳作,但是凡尼亚觉得这样的自我牺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生活由此充满意义。然而,教授现在退休了,他带着自己漂亮的续弦妻子回到庄园。凡尼亚这才可悲地发现,教授在生活中是个寄生虫,在事业上他是个徒有虚名的骗子。“这个老猴子,住在他前妻的庄园里,而且是不得不住的,因为住在城里他就没有办法生活。……他这个人二十五年以来,一直在教授艺术,一直在写艺术论文,但是艺术是什么,他却连一点一滴也不懂。……他整整讲了二十五年的废话。可是你看看他是多么的装腔作势呀!现在他一退休,连一个鬼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凡尼亚二十五年的精神偶像轰然崩塌,他这二十五年来辛勤的劳动和美好的时光也付之东流。
理想只是精神上的一个符号。但是,它就像是深夜浩瀚大海上忽明忽暗的灯塔。只要有这么一点亮光的指引,人就可以勇往直前,忘记黑暗,忘记疲倦,忘记苦痛。此时的凡尼亚看不到前方的亮光。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受到命运的鞭打。凡尼亚开始变得慵懒,什么也不做,整天地抱怨——“我无可挽回地浪费了自己的一生”。生活被这些琐碎的事情给糟蹋了,甚至还包括爱情。他想起当年邂逅的姑娘:“当时我为什么不爱上她呢,我为什么不向她求婚呢那是多么可能啊,到现在她不就是我的太太了吗……多么幸福的情景啊!我就这么一想都会幸福得笑出来。”可是,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再次相遇的时候,当年的叶列娜·安德烈耶夫娜已经成为教授的续弦妻子。
在这样的境遇下,人的精神被痛苦地压抑着。整部剧作也一直笼罩在一场风雨将至的闷热气氛中。来为教授看病的阿斯特罗夫医生说:“况且天气有这么闷。”凡尼亚说:“这么又闷又热的天气。”天气的闷热暗喻了人心中的苦闷。其实,人们心中又何尝不渴望一场精神世界里的透雨,在雨后会感到轻松爽快。整出戏的前半部分就是一直在酝酿和聚积人物精神矛盾的潜流。契诃夫习惯于在平静生活的描写之中形成一种张力。吃饭、玩牌、谈论天气,来来去去的聊天真实地再现生活之本色。不着一字,但是生活的无聊、荒谬和恶心已是昭然若揭。例如,第二幕结束的时候叶列娜说:“我好久没有弹过琴了。我要弹一弹,我要像个傻孩子似的哭一哭。”但是长久的等待和停顿之后,回答她的却是——“他(教授)不答应”。她终于决定打开情绪的闸门,可是周遭又只是报以冷淡和漠视,人的情绪就在即将爆发之际被压抑下去。
戏剧的 出现在教授决定把庄园卖掉,以便在大城市里购置豪宅之时。凡尼亚此时忍无可忍,愤怒终于猛烈爆发。总是低声抱怨的凡尼亚先是与教授唇枪舌战,继而竟然拔枪向他射击。前面说过,契诃夫总是在平静的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主题。“凡尼亚开枪”这一情节的处理似乎违背了他一贯将激烈的戏剧冲突隐藏在幕后的美学原则。但是,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喜剧化的效果。随着一声枪响,患有腿痛病的教授仓皇跑到台上。凡尼亚紧跟而来,开枪射击,但是两枪都没有打中。如果凡尼亚真的把教授打中,那么满足的只是观众浅层的心理冲动,凡尼亚没有打中教授,却让观众出人意料地嘘了一口气。观众从模拟性的悲剧事件中超脱出来,看到教授被追上追下,狼狈不堪,观众不禁会哑然失笑。剧作终究回归了喜剧的本位。
斯泰因说:“契诃夫的喜剧是一种具有痛苦回味的喜剧。”从情理上说,教授被枪杀不会引出道德审判,假如教授被打死了,那也是“死”有应得。可是这样一来世界的悲剧性、荒谬性也就消失了。契诃夫一直在竭力地展示人生最真实的状态——生活不会因为局部的事件而改变它的逻辑。
剧末,教授带着妻子走了。凡尼亚和教授也达成和解。索尼雅和凡尼亚又回到了他们的办公室。在这一“圆满”之下掩盖了人与人之间没有解开的爱恨情结和疏远的关系,掩盖了昔日的破灭的梦想和人在命运面前的无望以及无助。人们仿佛都是无可奈何地被抛到庸常的生活的轨道上,无休止地重复着古希腊神话中西绪弗斯推石上山的命运。戏剧的最后一幕中,凡尼亚在办公室里嗒嗒地拨打着算盘,伴随着的是蟋蟀单调的鸣叫。索尼亚向舅舅所说大段的独白成为一个安慰人的幻象。
没有什么波涛汹涌的情节,但是,契诃夫以他的睿智震撼人们的心灵。他使人清醒地面对生活,清醒地体会痛苦,由此而思谋改弦更张。这乃是契诃夫文学写作的动机:“我想老老实实地告诉人们的是:‘看看你们自己吧,看看你们生活得多么糟,多么无聊!’最主要的是让人们明白了,他们一定会创造出另一种更好的生活来。”
(张黎)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一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 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 之并列,……——高尔基 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 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 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 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 是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 出身,后来取得贵族身份。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 院,经常见到疯子、精神病患 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 “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 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 金在决斗中死去。每次随哥哥和叔 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 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 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 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 区。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 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平民缺乏 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 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 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 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 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一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癫痫病发 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
两人都 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 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 在陀氏的很多小说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 夫的妻子,《 》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 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 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第一个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小说《罪与罚》和《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
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 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 、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赌博陀氏一生有两大 ,爱情和赌博。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 的 。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摆脱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 氏在赌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赌场,又全部输光。最初,安娜对丈夫的赌博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赌博,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钱,输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赌博全过程又重演一遍。
在这种 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最后结局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贫困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恐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 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社会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 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 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葬礼安娜之死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 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 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 中,她唯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 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 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 丈夫。19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 月9日去世,终年73岁。死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 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死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前期 (1844-1859)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后期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185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91881)1864《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1868 《 》《Идиот》1871-1880 《群魔》或《鬼》《Бесы》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小说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 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 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 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 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经典名著《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第一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最后,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
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纪实长篇小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列宁称《死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罪 与 罚《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主要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杀人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死;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卖身;《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 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 悔后,他最终在青楼女子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 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 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 苦难生活。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 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社会的最地层。她单纯、善良、 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受尽 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 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 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杀人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 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 伯利亚去服苦役。
在索尼娅的劝说下,拉斯柯尼科夫不但投 案自首,而且皈依了上帝,灵魂得到复活。总之,索尼娅身上具备 了陀氏所认为的美德: 信仰、忍耐、无私、奉 献等。《罪与罚》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1)关注小人物,关注生活在社会地层的人。如小公务员、 小职员、穷困大学生、家庭破落了的贵族妇女、青楼女子等。(2)不是仅寄予同情,而是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描 写出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尊严、人格,由于穷困和环境恶劣所 造成的精神痛苦,甚至人格分裂。(3)给人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平等对待他笔下各种各 样人物。否定道德说教和主观干预。(4)批判启蒙思想关于人是理性的神话,看到了人的非理性 特征,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性。(5)反对各种无神论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学说,主张人只有 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只有通过忍受苦难、宽恕罪恶,只有通过 爱,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 极力反对革命民主主义学说等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通过 改造人的灵魂来改善社会,而改造灵魂必须借助对基督教的信 仰。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 情趣高雅的女子。在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叶 潘钦将军的长女,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
这样一来, 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 个阔女婿。但富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 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 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患有癫痫症。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上, 梅什金劝说她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 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 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 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 把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一个真正的 。《Идиот》梅什金公爵娜斯塔西娅叶潘钦 将军的 秘书加 尼亚叶潘钦将军富商 之子 罗果 仁《Идиот》娜斯塔西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了人的尊 严:决不任凭摆布。她虽然爱着“ ”梅什金 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 “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 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 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 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 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最后 她被杀死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
《Идиот》作家想在《 》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 民主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 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社会强烈不满, 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基督教的博爱、忍 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 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死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 仁又实行宽恕。《群魔》或《鬼》《Бесы》《群魔》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 者及七十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 了 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 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 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 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 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 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这部小说是一部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抨击“虚无主 义”,即抨击革命,反对社会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的论战性长篇小说。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的形象确 有其原形,他即是俄国无 主义者和恐怖主义 者——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Подросток》少年《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 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白 痴》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落入这个 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 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 时都可能在社会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少年》所 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 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 道路的经过。《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丑角,后来 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贪婪 残暴,极端好色,娶过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 一个被他折磨致死,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 不顾,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 长大。他们都憎恨自己的父亲。长子德米特里当过军官,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 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 中校之女卡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但不久他又 爱上了风 子格鲁申卡,为和荒* 的父亲 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他一再声言要杀死父亲。次子伊凡上过大学, 善于思考,是个无神论者, 他 现存的社会秩序, 同情人类苦难,但是为了 继承父亲的家产,他盼望 父亲早死。他爱上了卡杰 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 斗,以便自己从中渔利, 独占卡杰琳娜。三子阿辽沙纯洁善良, 谦恭温和,是修道院院长 卡西马长老的得意弟子, 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中起到 了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四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老 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 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被 父亲用作厨师,对父亲心 怀不满,最后为了夺取钱 财杀死了老卡拉马佐夫又 嫁祸于德米特里。德米特 里被捕后被判 20年苦役。 斯麦尔佳科夫忏悔罪行、 上吊自杀。伊凡视自己 是斯麦尔佳科夫的同谋, 出于良心的自责而发了 疯。阿辽沙勇敢地走向 新的生活。《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著名作家 迟子建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