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有没有降为二级保护动物 关于大熊猫的其他介绍

大熊猫有没有降为二级保护动物 关于大熊猫的其他介绍,第1张

熊猫没有降为二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至少已经生存了800多万年,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宝,目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关于“大熊猫有没有降为二级保护动物”的具体回答,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和了解。

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有哪些

1、小熊猫

小熊猫也叫做红熊猫、九节狼,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全身呈红褐色,与大熊猫有着共同的祖先,平日多栖居于大树洞或石洞中,原产于不丹、中国、印度等国家。

2、天鹅

天鹅是一种大型水禽,属于鸟纲雁族天鹅属,除了非洲和南极洲之外,在世界各大陆均有分布,通常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是一种冬候鸟,迁徙时会成群集结活动。

3、黑熊

黑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能直立行走,通常栖息于山地森林,活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不丹、中国、韩国、朝鲜泰国等国家。

4、鹦鹉

鹦鹉是鸟纲鹦形目的一种鸟类,通常作为宠物饲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身上有着美丽的羽毛,野生鹦鹉主要生活在热带森林中。

关于大熊猫的其他介绍

大熊猫在我国古代曾被叫做貔、白罴,是熊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其食物多为低热量的竹子,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3—5月。

因为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并且只栖息于中国,所以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C。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大熊猫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毛色黑白,时代悠久(对考古学有利),食物不同,粪便有大量纤维素

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古籍所记载的许多动物或神兽可能指的是熊猫,比如:食铁兽、竹熊、白罴、花熊、华熊、花头熊、银狗、峨曲、杜洞尕、执夷、猛豹、猛氏兽等[2]。

在中文里,熊猫和猫熊都是近代用语,不是古代用语。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3]。熊猫(panda)这个名称其实是小熊猫(lesser panda,也称火狐firefox、红熊猫red panda)先取得的,熊猫科的学名Ailuridae便是取自于小熊猫的学名Ailurus fulgens。大熊猫(giant panda)的称呼原是相对于小熊猫而命名的,但是大熊猫远比小熊猫有名,所以单讲“熊猫”时,渐渐变成专指大熊猫。1915年编成、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熊”之(三):“熊猫,兽名,似猫而善升木。”从所附熊猫图看,指的是小熊猫。(见1978年重印本,第935页。)但是1938年出版的《辞海》“熊猫”条称:“兽名,产新疆;……距今六十年前,为法国科学家比利大卫氏所发现”(见1980年重印本,第1849页。)。“熊猫”、“猫熊”之争早在1915—1938年之间就发生[4]。“熊”是缩口音,“猫”是开口音;“熊猫”念起来比“猫熊”顺口,也许大部分人因此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来源请求]熊猫一词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是最常用的称呼;但是台湾人说法称猫熊,采用专名在前、通名在后的汉语命名惯例,意思是像猫的熊科。幼龄的大熊猫应称为“幼龄期大熊猫”或“大熊猫幼崽”,而非小熊猫,因为小熊猫为其他种动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754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