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分为三个部分:
1 吐蕃使者求婚
2 文成公主西行
3 文成公主在吐蕃
本组组长兼导演: 台前***: 幕后***: 旁白:
编辑: 道具部: 服装部: 背景音乐部:
第一部分:
松赞干布---- 禄东赞---- 唐太宗---- 大臣甲---
大臣乙---- 使者甲---- 使者乙---- 侍卫---- 汉族老婆婆----
第二部分: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禄东赞----
侍女甲---- 侍卫甲-----
第三部分: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大臣---- 侍从甲---
东赞---- 侍女甲---- 妇女三名----
第一部分 吐蕃使者求婚
时间: 640年
地点: 沙场 , 宫殿
演员: 松赞干布---- 禄东赞---- 唐太宗---- 大臣甲----
大臣乙---- 使者乙---- 侍卫--- 汉族老婆婆----
(吐蕃首都罗些城的宫殿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他的大臣讨论着到大唐求婚的事)
松赞干布(坐在暖炉前面,缓慢而又语意深长): 现在吐蕃强大了,在西域诸国里我们也算是数一数二可是,与大唐比起来,却是差了很多大唐在科技,生产,文化诸多方面都比我们先进得多,值得学习啊!
大相禄东赞(满脸微笑,好像想到什么似的): 依臣之见,大可派使者前往大唐都城长安,向大唐皇帝提出联婚这不仅可以加强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可以从那儿学到不少先进技术
松赞干布(点头): 嗯!这个想法不错可是,派谁为使者去向大唐求婚呢
大臣甲(大声地): 去大唐求婚的使者,臣以为大相禄东赞最好不过了
大臣乙(点头表示赞同): 对!大相在咱们吐蕃是最有智慧的人了
松赞干布说: 好!大相,去大唐求婚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禄东赞(朝赞普拜上一拜,胸有成竹): 臣当尽力而为为赞普,为吐蕃求来位出色的大唐公主!
(繁华的长安城内,身着吐蕃服装,身为吐蕃使者的大相禄东赞,带着松赞干布献给大唐的求婚礼物进宫参见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赞东普(以吐蕃的礼节拜见大堂皇帝,恭恭敬敬): 臣吐蕃大相禄东赞拜见大唐皇帝
唐太宗(春光满面,手扬起来): 平身
禄东赞(左退几步显出身后的礼物): 这是我们吐蕃赞普献给皇上的礼物,望皇上收下吐蕃只求与大唐修长久之好臣此行,还带上赞普最最真诚的请求
唐太宗(心里有数,假装迷惑不解): 哦讲来听听
禄东赞(彬彬有礼): 是大唐之繁盛可谓世上少有,我们吐蕃赞普想与大唐联婚,是想与大唐修长久之好,恳请皇上赐位大唐公主到吐蕃与我们赞普松赞干布联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唐太宗(略有所思): 嗯,这个嘛
(这时,一个侍卫来到皇帝身边那儿,与皇上耳语了一阵)
皇上身边的侍卫(大喊): 宣各国使臣进殿
(使臣们走进大殿拜见唐太宗)
使臣甲说: 我国可汗想迎娶大唐公主,不知皇上是否答应
使臣已(装出惊讶的神态): 我国单于也想迎娶贵国公主,恳请皇上恩准
唐太宗(高兴的说): 那就请诸国使者在明日午时三刻到此来吧!
(使臣们退下)
(次日)
唐太宗(得意洋洋): 请诸位使者随朕到御马苑吧
(唐太宗与使者来到御马苑,唐太宗令人放出100匹小马)
唐太宗(略带微笑): 有劳诸位替这些小马找到各自的母亲吧
使者甲,使者乙(惊呆了): 这……!
禄东赞(略有所思): 这好办,请皇上给我一天的时间
(唐太宗点头答应,禄东赞把小马圈在一起,饿了一整天,次日放出小马,小马就各自回到母亲身边去了)
唐太宗(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禄东赞大相果然聪明,可是文成公主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大相答得了,公主就嫁给你们可汗!
禄东赞(信心十足): 不妨请说
(唐太宗带着禄东赞来到城门口,那儿有300位美女和一些国民)
唐太宗(指着那300位美女): 这儿有300位美女,当中有一位是文成公主,请大相把公主找出来吧!
(禄东赞有些为难了,他从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忽然,有一位汉族老婆婆走到禄东赞身边)
汉族老婆婆(悄悄对禄东赞): 那位在两眉之间有一粒红点的就是文成公主
第二部分 文成公主西行
演员: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禄东赞---- 侍女甲---- 侍卫甲-----
(唐太宗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
唐太宗(对文成公主): 朕赐你日月镜,想念大唐时,可拿出来照,它可照见到长安城
文成公主(带感激之情): 谢皇上
(到了青海,文成公主拿出宝镜)
文成公主(带思乡之情): 天下河水皆东去,惟我一人向西行
侍女(惊奇地):公主,你看,河水忽然向西流去了
(文成公主摔掉宝镜,犹豫了一阵,踏进吐蕃国内随着两面宝镜落地,变成了两座山,人们为了纪念文成公主,称这两座山为日月山)
侍女甲(向文成公主): 公主,这儿就是吐蕃了
(又过了几天)
侍女乙(向文成公主): 公主,都城逻些到了
(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对文成公主迎面走来)
禄东赞(以吐蕃的礼节拜见文成公主,对文成公主): 很高兴,再次见到公主这就是我国可汗----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 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联婚,今日我能迎娶一位大唐公主,万分荣幸我要为公主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以及每一位国民永远记住这一个时刻
禄东赞说: 是的,大婚之日就定在明晚,(面向公主)请公主随着两名侍卫到公主的暂时居所吧!
侍卫甲(作出”请”的动作): 公主,这边请!
(两名侍卫带着文成公主走了)
第三部分 文成公主在吐蕃
演员: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大臣---- 侍从甲----
东赞---- 侍女甲---- 妇女两名----
背景(音频和视频):布达拉宫、西藏风格的音乐。
(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帐篷里对话)
公主:(指着周围)赞普,你看吐蕃人居住的都是帐篷,风和日丽也就罢了,但要是遇上了狂风暴雨,那该多难受!你们为什么不建造房屋来住呢?
松赞:(忧愁)可不是吗!公主,可我们吐蕃人民不会建造房屋呀!哎!没办法!
公主:(笑)哦!没关系,我从我们大唐那里,带了些有关建造房屋的书籍,(侍女将书呈上,公主接过交给松赞干布)另外,我还从大唐带来了一批能工巧匠,你可以让他们帮你呀!
松赞:(高兴地翻开几页看了看,交与侍从)哎呀!公主真是一个有心人,有了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吐蕃人就能住进房屋,不怕狂风暴雨了,多谢公主呀!(大臣急冲冲进入)
大臣甲:(忧虑)赞普,这几天的雨下得很大,田地被水淹了,田里的泥土也被雨水冲走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又……唉!
松赞:(忧虑)唉!这可如何是好!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站起来,来回踱步)
公主:(沉思一会)赞普,你不必忧虑,我有一个法子,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松赞:(惊喜)请公主说出你的高见吧!
公主:(点头)好!我注意到你们吐蕃人的农业很粗放,尤其是农田,你只要派人去平整一下土地,斌开通沟渠,这样就能防止田地被淹,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松赞:(想了一想)嗯!不错!高,实在是高!(对大臣)你就派人照公主的意思去做吧!
大臣:遵旨!(退下)
公主:赞普,我经常看到一些贵族子弟十分酷爱大唐的文化,不如你派人带他们到大唐的长安去学习如何?
松赞:公主所言极是,可是大唐陛下是否愿意呢?
公主:(自信)我们大唐的皇上是有道明君,我想对于赞普派贵族子弟去学习大唐的文化,皇上会十分高兴!
松赞:但愿如此,但让谁带领这些贵族子弟呢?
公主:(沉思一下)我看禄大相就是很好的人选。
松赞:不错!(沉思)当初到大唐成功求亲的也是禄大相身负重任,最终使大唐陛下答应婚事。好,就是禄大相了!(松赞对侍从)传我的旨意,让禄大相进见!
侍从甲:遵旨!(退下)
侍从甲:启禀赞普,禄大相在外侯旨!
松赞:宣!(禄东赞进)
东赞:赞普,赞蒙,臣有礼了!
松赞:不必多礼,禄大相,我要让你带领一些贵族子弟到长安去拜见大唐陛下,要求进入太学学习,你可愿往?
东赞:蒙赞普厚爱,臣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松赞:有劳禄大相了!你立刻挑选优秀子弟前去长安吧!
东赞:臣这就去操办此事,臣告退!(退)
公主:赞普,希望这些贵族子弟学有所成,回来后帮助吐蕃人民,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松赞:希望如此!希望我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
(次日)
公主:对了,今天,我还和一班妇女约好了,说要教她们织丝绸的
松赞:好的,欢送你~!
(文成公主来到农家,与妇女们坐在一起)
公主(教人民织丝绸的样子):我们汉族的丝绸轻薄而细腻,穿起来十分舒服。大家学会了织丝绸,以后便是大热天,也不用穿如此又大又厚又重的衣服了。
吐蕃妇女(喜悦)的说:这下可好了,不仅穿起来也舒服,行动也方便,公主真是我们藏民的恩人啊!吐蕃国有了您,我们可就福大了。
公主(谦虚):这些都是我们汉族祖先创造的,我只是把他们带到这里而已,再说现在吐蕃和大唐和同为一家亲,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阿!
松赞(鼓掌,满脸微笑的)说:“好,说得太好了。(说这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公主真是温柔聪明有佳且宅心仁厚,我能娶到你这么一位能干伶俐的大唐公主,真是我一生修来的福气啊。”
公主(微微一笑,高兴的)说:“赞普过奖了,雪雁不过是尽自己所能另唐蕃从此修永久之好罢了………………………
(全剧完,接着,所有人员一起上台,念诗: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然后就谢幕)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公元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部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修好,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
而在这个时候,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她的到来。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 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他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一切不仅被载入史册,也深深铭刻在汉藏人民心中。
文成公主,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唐贞观十四年(640),西藏王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