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

关于名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第1张

名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二则:

1、贝多芬

     1798年,28岁的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继而听觉日益衰退。1822年,因为失去了听力,贝多芬指挥歌剧《费德里奥》预奏失败,他扔掉指挥棒,一口气跑回家里,倒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很久。耳病的恶化使贝多芬非常痛苦,他的消极情绪达到了极点,曾写下遗书,陈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与不幸。但是,贝多芬并没有一蹶不振,他重新树立起与聋疾斗争的信心,全心投入音乐创作中。

2、司马迁

        正当司马迁在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锒铛入狱,还遭受了酷刑。

受尽耻辱的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又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便又想要隐忍克制,完成著作,更何况,《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013年12月10日,该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中铁一局和中铁二十二局中标。他们入场进行控制性工程的前期施工。

省铁建办项目建设处处长郭华说,铜玉铁路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地方政府合资建设的第一个城际铁路项目,是国家实施铁路分类建设后由地方政府控股的第一条合资铁路。

12月23日,伴随着一声炮响,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铜玉铁路项目部承建的洞老上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如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洞老上隧道位于铜仁市境内,全长1493m,最大埋深约119m,进、出口紧邻中寨双线大桥和铜锣坡双线中桥。自2014年8月开工以来,面临施工规模大、里程长、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经过项目部全体职工及施工一线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加班加点,洞老上隧道顺利贯通。项目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以现场管理、安全质量管控、文明施工为抓手,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平稳可控。  认真抓好施工技术管理。由项目部总工王峰组织工程部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重点问题。认真按照规范要求及施工图纸,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技术管理人员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按照设计标准做好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严格控制各主要工序间的衔接工作。  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在隧道施工中,始终按“管超前、先支护(强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时刻牢记安全意识,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排查安全隐患作为安全工作重点,并认真落实安全专项方案和措施。进出洞人员实行严格登记制度,洞内机械设备、作业台车等全部张贴反光标志,掌子面设置逃生管道,并预备紧急情况下所需的设备及材料。  开展科技创新方面。隧道施工采用轻型铰接式二衬台车,完成的实体混凝土质量较好,外表美观,且充分利用二衬台车施工下锚段,取得较好效果,隧道水沟电缆槽、中心水沟采用整体半自动钢模施工,实体混凝土质量及外观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成为全标段隧道施工示范性工程。  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项目部每月下达施工计划和考核目标,按时兑现奖罚,党员、团员青年、劳务班组等参建人员,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建立项目部领导班子、部室包保制度,由副经理刘士波对洞老上隧道进行包保,加强了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工序衔接及施工现场问题的快速解决,确保施工便道顺畅,保证混凝土及拱架供应及时,顺利完成各项施工任务。项目部采取一系列举措,使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及管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洞老上隧道在各级单位的历次检查中,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荣获2015年度“标准化施工优秀班组”。  铜仁至玉屏城际铁路,北起铜仁市碧江区,与渝怀铁路铜仁火车站共站,向南经万山区,止于玉屏,连接沪昆客运专线, 双线全长477公里,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铜玉铁路建成后,对于铜仁抢占战略性通道,加快建设“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标段主要工程有桥梁8座,隧道65座,路基3段。目前已经贯通5座隧道,2座大桥主体完成,剩余工程正在有序施工。铜玉铁路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将再接再厉,继续奋战,实现本年度生产目标,将铜玉铁路打造成精品工程,为铜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1集

部队到文工团招文艺兵,去当兵的胜利与恋人小青天各一方。小青与室友淑香陪胡副主任一行吃饭,小青不胜酒力醉倒在桌前。胡副主任安排小青进招待所房间休息,打发秘书李志高回家写材料。一个身影悄悄走进了醉得不省人事的小青房间。

第2集

小青起床发现自己一丝不挂。胡批评李志高怎么用铅笔写材料,李说:“我的钢笔昨天给您了,您没还给我。”服务员三小打扫小青的房间,捡到了一支钢笔。小青时常呕吐的反应引起同事的猜测,同事缨子觉得孙团长跟小青有不可告人的暧昧。这时,小青怀孕了。

第3集

孙团长搞大小青肚子的流言满天飞。胡安排自己的妹妹与李志高相亲。小青的心脏有问题而无法实施流产手术。胜利随部队到北京演出,赶来与小青相见,小青决定离开。

第4集

李志高带着警察来车站抓走了前去送行的孙团长,胜利在车站扑空失望而归。在表姐家的小青临盆时大出血,虽然顺利产下一个额头上有着红胎记的女儿,却因为送医太晚而被摘除了子宫。李志高与胡副主任的妹妹喜结良缘。服务员三小找到李志高,交出了自己私藏的在小青房间里捡到的龙纹钢笔。胜利部队里来了一个漂亮的新女兵:美娟。

第5集

在李志高的安排下,孙团长被释放。孙团长向胜利隐瞒了小青离去的原因,却不得不告诉了他小青表姐的地址。小青请求表姐找个好人家把女儿送走,然而由于孩子额头上的那块红胎记,没有人愿意收养。表姐夫回来了,让小青赶快搬走。小青连夜带着女儿引弟子离开,胜利与小青擦肩而过。

第6集

小青在火车站把女儿放在候车室的长板凳上离开了,一对不能生养的夫妇把引弟子抱走了。小青觉得再无眷恋便卧轨自杀。铁路工人马善民救了她,马善民夫妻俩收留了小青。

转眼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娟一直心仪胜利,却无法表白。她练舞时扭伤了脚踝,胜利好心帮她们家。

第7集

胜利去小青表姐家打探小青的下落,表姐夫谎称自己不知小青去向。美娟表达了对胜利的好感,被胜利拒绝。在火车站餐厅,安宝贵与小青不期而遇,宝贵说文工团早已解散,孙团长调去了文化局。淑香一直调查招待所那晚的事。宝贵向小青求婚,遭到拒绝

大一点的车站一般都有办理公免签证的专门窗口,持有硬、软席差票可以异地车站公免窗口办理签票。

乘坐非本局车底的旅客列车,补票时最好不要提前出示公免签证,再确定有铺位后再行补票。

铁路职工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当中的一些人需要这种路外人看来是“好福利”的免票。

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内部福利,诸如其他交通部门,公交公司职工可以刷职工卡,航空公司员工每年也有免费乘飞机的福利,大家应该彼此看淡一些,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扩展资料:

原规定:

可乘200公里动车组

铁道部原办法第八条曾规定,“持各种铁路乘车证的铁路员工允许乘坐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二等座。但必须办理签证后乘车。除按规定持证检查工作人员以外,时速300公里动车组不能使用铁路乘车证。”修改后的办法为,“持铁路乘车证的人员坐动车组列车时,应实名签证后方可乘车。”

据了解,铁路职工通勤或者出差时,可享受免票待遇。通勤是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过程。

参考资料:

-铁路职工票

参考资料:

中国网 -铁道部:铁路职工通勤或出差可享受免票乘高铁

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的枣庄、临城一带,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这群机智勇敢的游击健儿,在纵横数百里的铁路干线上,与日军斗智斗勇,创造了一个个震憾人心的传奇故事。而这些故事,大都与他们的大队长――洪振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现今《铁道游击队》是把洪振海和后任大队长刘金山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大队长刘洪这个人物。刘洪的姓名,是洪振海和刘金山两位原型人物姓的结合。在中国百家姓中,“刘”姓为大姓,老百姓对“刘”姓比对“洪”姓更为熟悉,故将刘金山的姓作为了小说中大队长刘洪的姓,洪振海的姓作为了刘洪的名。刘洪的性格,也结合了前后两任大队长的性格特点,而且尽量选取他们身上的优点。两位大队长都具备的勇敢善战、指挥才能,洪振海的豪侠仗义、高超的飞车技术,刘金山在政治上的稳重成熟等特点,都被揉在了刘洪这个人物身上。这样在刘知侠笔下,刘洪便被塑造成了具有传奇色彩的较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但由于小说中刘洪的事迹大多是洪振海任大队长时发生的,为了突出这一点,作家便在小说中打破常规,以“老洪”而不是以“老刘”来称呼刘洪了。

  洪振海,1910年出生于山东滕县大北塘村。1940年初,鲁南铁道队成立,洪振海任队长,机动灵活地打击日寇。

  1939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日军占领下的煤城枣庄,一位中等身材的健壮汉子,穿过行人稀疏的小巷,大步流星地来到火车站西的小陈庄。这汉子便是洪振海。他在鲁南抗日义勇总队三连任排长,现在与排长王志胜一起,被总队首长派来枣庄,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站。王志胜在日本人开办的“国际洋行”当搬运工,一天,他在车站帮日军装卸物资时,发现有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稻草捆,放在站台上,他偷偷扒开一摸,是枪支弹药。下午装车时,便有意识地把这几个稻草捆放在车厢门旁便于搬动的地方,同时,在车皮上做了记号。他对洪振海说:“总部要咱们搞武器,现在有武器了!” “在哪里?”洪振海兴奋地问。王志胜把下午在车站装车遇到的情况告诉了洪振海。

  “搞!”洪振海斩钉截铁地说。洪振海是山东滕县大北塘村人,自幼随父在枣庄谋生,跟着车站附近的小伙伴学会了一手飞登火车的本领。后因生活所迫,不得已干上了吃“两条线”(扒火车上的煤碳等)的行当。长期的苦难生活,使他养成了敢想敢干、见义勇为的豪爽性格,只要他认准的事,非干成不可。

  晚8点左右,洪振海带上手枪,将一把虎头钳子挂在腰间,带着曹得泉,来到枣庄火车站西的树丛里隐蔽起来。晚9点左右,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载着军火的那列火车缓缓开出了枣庄站。

  洪振海来到铁路线上,盯着飞驰而来的列车。一节、二节、三节……眼看后面只有两节车厢了,他闪过最后一节客车车厢的首部,当车厢尾部弓形的上车把手到达身边时,他一个鱼跃扑了上去紧紧抓住,身子像灵活的猴子般挂了上去。他像壁虎一样贴在车帮上向车门移动。车帮上的铁棱只有寸把宽,手抓不牢,脚踏不稳,洪振海全身重量实际都集中在十个手指上。列车速度不断加快,带起的急风像铁扫帚一样扫着他,只要手一松,就有被卷进车底或甩出去的危险。他用尽全力死死扒着,向前挪动,终于靠近车门,握住了门把手。

  他从腰间取下钳子,“咔嚓”一下剪断了拧在铁鼻上的粗铁丝,用力将车门推向一边,低下身子钻了进去。放在车厢门口的稻草捆险些将他绊倒,他用手一模是机枪,便迅速抓起,从车门甩了出去。接着又摸到第二个稻草捆掷了出去。当他抓起第三捆时,突然听到汽笛声响了。他知道快到王沟车站了,便急忙又掀下两个稻草捆,关好车门,旋风似地跳下车。

  1939年初冬,洪振海和王志胜根据上级要他们抓紧扩大人员,在适当时机武装起来的要求,经过一番筹措,义合炭厂很快办起来了,由洪振海任经理,王志胜任副经理。他们吸收曹万青、李云生、徐广田、梁传德、曹德清等8名同志“入股”,以烧焦炭为掩护,积极展开收集情报工作。

  1940年初,洪振海认为建立抗日武装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与王志胜商量,向苏鲁支队(义勇队总部改编)写了关于成立鲁南铁道队的报告,并请求上级派领导骨干来。支队批准了他的报告,任命洪振海为铁道队队长,杜季伟为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

  这年秋,日军对鲁南山区进行扫荡,上级指示铁道游击队积极活动,拖敌人后腿,配合山区部队反扫荡。游击队的领导,经过研究,认为打敌军的票车好处多:第一,票车上有乘客,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搞一下能扩大宣传;第二,票车后挂有货车,可以搞到枪和其他物资支援山里部队;第三,车上只有少量押车的敌兵,对付得了,比较容易成功。他们的具体计划是:挑选12名精明强干的队员作为先遣队,先混到列车上,盯住敌人;洪振海与当过火车司机的队员曹德清负责干掉司机,掌握火车头;王志胜带12名会登车的短枪队员事先在预定地点设伏,伺机配合车上行动;其他队员由杜季伟带领,埋伏在一个四孔桥附近接应。

  星期六这天,连云港驶向济南的票车要过枣庄。傍晚,12名队员化装成工人、农民、商人等,分别从泥沟、峄城、枣庄站上了车。晚饭时间到了,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烟、酒、烧鸡、点心等,主动凑到押车的日军士兵身旁,请他们“共进晚餐”。日本兵以为这些乘客热情“慰劳太君”,毫无戒备,与铁道队员一起大吃大喝起来。

  列车行至枣庄站西的时候,隐蔽在道旁树丛中的洪振海和曹德清,分别从两侧敏捷地跃上了车头。洪振海用短枪打死日军司机,捆了司炉(中国人),曹德清驾驶着列车,加快速度向前开进,快到四孔桥了,车速放慢了、早已埋伏在这里的12名队员,在王志胜指挥下,熟练地跃上了列车。

  洪振海看到王志胜带领的队员都上来了,便令曹德清猛然拉响汽笛。潜伏在各车厢的队员,听到信号,亮出武器、像猛虎一样扑向敌人。经过一阵短兵相接的战斗,车上20多个日军官兵全被消灭。

  这次战斗,缴获8万多块钱,短枪8支,长枪12支,手炮一门,机枪一挺。铁道队除留3支短枪外,其余都上缴给了支队。

  八路军袭击票车的消息很快传到津浦线上的徐州、济南等地。枣庄之敌急向进至山区“扫荡”的长官呼救。两天之后,进到山区“扫荡”的敌人仓皇地撤回部分兵力。

  在枣庄火车站南侧,有一个日军开设的国际公司,当地群众都叫它“洋行”。这个洋行名义上是经营日货的商行,实际上是搞情报的特务机关。除掉它,就等于挖掉敌人的眼睛。洪振海与王志胜为了搞枪,决定偷袭洋行,打死、打伤洋行的3名日本“掌柜”。从那以后,敌人增兵加哨,并在洋行四周院墙上架了电网,不准中国老百姓随便进去。

  1940年秋,铁道队奉命与活跃在临城南北的另外两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游击大队,洪振海被任命为大队长。他同大队政委杜季伟、副大队长王志胜密切配合,指挥游击健儿同日伪军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斗争。

  位于津浦线与临枣线接点的临城火车站,是日军的铁甲列车大队和铁道警备大队活动的重要据点。伪军阎成田团的两个营和特务队也驻在临城附近的古井村。日伪军对铁道游击大队活动地区接连进行“扫荡”和“清剿”。铁道游击大队决定给敌人点厉害尝尝,教训他们一下。

  10月的一个夜晚,洪振海、杜季伟带领化装成伪军巡逻队的20多名队员,大摇大摆地来到临城火车站。在内线接应下,他们顺利地越过封锁沟,进入站内。站台上的伪军哨兵以为是自己的巡逻队来了,向走在前头的“长官”敬礼。洪振海用匕首刺死敌哨兵,指挥队员迅速封锁道口,密切注视车站东侧日军兵营及碉堡内敌人的动静。

  王志胜、刘金山摸进站房,击毙日本特务队长高岗。这时,车站东侧的日本兵营内,响起了手榴弹的爆炸声。这是洪振海为策应车站杀敌而采取的迷惑敌人的行动。王志胜、刘金山等干掉站房内的敌人后,扛起室内的两挺机枪和20多支步枪,安全撤出站外。在撤出车站的途中,队员曹德清按照队长的吩咐,把一顶印有伪军阎成田团番号的帽子丢在路旁。

  高岗被除掉,日军如丧考妣。第二天上午,从济南来了一位日军少将验尸,勘察现场。他们在车站戒严3天,全面搜查,结果除了铁道游击大队丢下的伪军帽子外,什么线索也没查到。那个少将大发雷霆,认为此地外人难以进入,肯定是内部搞的。于是,便以那顶伪军帽子为据,一怒之下收缴了阎团和伪警务段人员的枪支,把团长阎成田及副团长、参谋长等人,捆在电线杆上用刺刀活活捅死,并将他们手下的300多名伪军押解下了矿井。

  半月之后,日军的一个头目从八路军的宣传中得知,高岗是铁道游击大队杀掉的,气得暴跳如雷,顿足大骂“飞虎队(指铁道游击队)狡猾”。

  在日军“扫荡”的枪炮声中,1941年的冬天降临到草木凋零的鲁南大地上。

  正在微山湖组织铁道游击大队休整的洪振海与杜季伟,接受了一项事关重大的紧急任务。这天,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对他俩说:“今年鬼子对山区的秋季‘扫荡’很残酷。前几天,咱们军区的被服厂突然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大部分冬服被鬼子抢走或烧毁,纺纱车、织布机也被砸烂烧焦。现在已进入冬季,希望你们从鬼子那里搞一部分布匹,以解燃眉之急。”

  不几日,铁道游击队通过内线得到情报,说有一列从青岛开出的票车挂有两节装布匹的车厢,当天要路过沙沟站继续南运,但到站时间是白天。

  白天截车目标太大,洪振海让王志胜找车务段内线人员张云骥商量,想办法把列车到达沙沟站的时间推迟到晚上。张云骥按照铁道游击大队的意图,赶到沙沟站北段的胜县,将沙子放在列车的油壶里,车开出不久,轴瓦起火,不得不在临城停修,直到晚上 10点多钟才修好。

  这天晚上,由杜季伟组织动员的近千名群众,集中到沙沟站以南的黄庄一带。当列车运行到姬庄以西拐弯处时,张云骥同曹德清准时拔掉了风管和插销,使两节装布的车厢脱钩,在沙沟站以南的塘湖附近停了下来。敌人毫无察觉,列车继续向前运行。 还没等装布车厢停稳,洪振海、王志胜便指挥队员撬开车门,将大捆大捆的布匹撂下来。杜季伟带领群众跟上来,大家争分夺秒,有的背,有的扛,有的抬,有的推,霎那间,从黄庄到微山湖畔,形成了一条运布的长龙。这时,由微山湖大队及区委动员来的上百只渔船在湖边,等待布匹上船。

  快要卸完布匹时,突然从南面开来一列载有日本兵的军车。洪振海立即指挥队员埋伏好,没待列车靠近,手榴弹便在车头开了花,接着,机枪、步枪一齐射向敌人。司机好像被打懵了,列车开得更快,等发现前面的运布车厢时,已来不及刹闸。车头与装布车厢相撞脱轨,列车上的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顿时乱作一团。

  沙沟站的日军得知丢失两节装布匹的车厢,也向机枪声响处包抄过来。

  枪声越来越近,但布搬不完谁也不忍心离去,因为这是广大指战员的过冬棉装呀!说来也巧,这时突然大雾弥漫,几步之隔即看不清对面,真是“天公相助”!洪振海利用大雾这个天然屏障,故意虚张声势。他组织长短枪一齐打,造成主力部队出山的阵势。日军果真被唬住了,不敢轻易冒进。铁道游击大队掩护群众边打边撤。

  这次截布战斗,共获细布1.8万余匹,日军军服800多套,还有毛毯、棉被及药品等,解决了一个军区、三个军分区和一个教导旅的冬装问题。

  在敌人严密控制的铁路干线上,洪振海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带领队员们扒铁轨、炸桥梁、撞车头、截物资,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在敌人的动脉血管上,搞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不得安宁。敌人对他们既恨又怕,发誓要“一网打尽”。

1、《铁道卫士》

抗美援朝期间,美帝轰炸鸭绿江大桥阴谋破产后,派遣特务马小飞潜入我东北,同暗藏的特务吴济春勾结,指使特务徐福祥颠覆我军用列车未遂后,又将徐暗杀灭口。

我公安科长高健发动群众展开反特务斗争,从而发现了马小飞和吴济春的勾结。为了弄清敌人的阴谋,高健冒充被我逮捕的特务顾野平,打入敌特内部,并让铁路服务员何兰英充任特务的报务员,掌握了敌人的活动计划和全部名单。

2、《金山/铁路》

**《金山/铁路》是由中国、加拿大双方投资数千万美元,好莱坞超强阵容制作,在中、加两地取景,可以媲美《泰坦尼克号》的史诗巨制**。影片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叶,加拿大政府到中国招募劳工,修建一条贯穿加拿大南北的铁路的故事。

3、《铁道队》

影片根据发生在抗战时期,“鲁南铁道大队”真实人物原型事迹改编,主要讲述了中国***领导下的“铁道队”和人民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抗日救亡斗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这支英勇的抗日队伍以临城(今山东枣庄薛城区)为中心,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铁道:家色》是由吉田康弘执导并担任编剧的日本**,有村架纯主演,于2018年11月30日日本全国上映。

以鹿儿岛县到熊本县的“萨摩橙铁道线”为主题,讲述失去爱人之后单亲妈妈带着孩子继续努力生活的故事。

5、《铁道飞虎》

该片讲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穿过山东境内的津浦铁路成为日军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战略交通线之一。在津浦铁路枣庄段周边,活跃着一支民间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主要由枣庄火车站的几名铁路工人组成,队长叫马原(成龙饰),是火车站的搬运工工头。

他们白天在日本人占领并管理的火车站干活,晚上出来秘密活动,利用对铁路线的熟悉以及扒火车、开火车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击队跟大批装备精良的日本正规军周旋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当地老百姓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头,叫铁道飞虎队

不知道其他局什么情况,毕竟同学也联系的少,单说我们宿舍几个上海局的,待遇简直美滋滋,月入过万不是梦。对了,忽局的好像也得是七八千吧,北京局的得八九千的样子,都是工务段的,至少在我看来,待遇收入都很不错了。

铁路局现在是五险二金(多了个企业年金),每年都会有一些节日的物资发放 工资平均一个月8000左右,下半年只要不出事故还会有安全奖金。福利待遇还是可以的,相比其他公司来说比较安逸,不会让你大富大贵,能吃得饱饭、看得起病,月假一般是一个月8天左右,年假是随着工龄增加(我工龄是1年,现在年假是5天)。最后是铁路部门现在全是半军事化管理,管理对比之前略严格,现在考核(罚钱)的制度也完善,领导也要考核的任务,因此掌握技能也是必要的了(意思就是不能混下去了)。

工资,分工种,工人里面,从5000到1万一个月。但是你得知道,铁路这个单位,挣的多的,百分之90都是干的多的。待遇肯定是五险一金,众人皆知。

最重要的,你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接触怎样的人。环境影响着人,从眼前来看,真的不是那种朝气蓬勃的地方,有很多旧的东西,好也好不好也罢,总之是让人觉得与当今时代不那么契合。

问问你身边的铁路人,去你待的地方的火车站,观察观察他们,聊聊天,交个朋友,或许你想要的都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词中,不要被外表左右,一个企业值不值得你进入,是要看你在企业里想要得到什么,所以你也得去深耕,得到你的答案。

总结一下,对应届毕业生生来讲,待遇还算可以了,但增长空间不大,不会像其他行业增长很多。工作环境很一般,工作难度一般,基层难熬,进机关很难,新的规定下,本科生三年之内基本不可能进机关,至少五年基层起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3
下一篇2023-06-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