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环线旅游景点介绍 松潘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松潘环线旅游景点介绍 松潘周边旅游景点大全,第1张

松潘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松潘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松潘导游词1

零落的小雨掩盖了整座被灯火渲染的古城,繁华过后,便归于沉寂,好像这一天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故事都随着零点的钟声而悄然逝去,不复存在。等待太阳照常升起,一天又开始新的轮回清晨的松潘古城,多了一份宁静和微冷,云雾笼罩着这里的山头,所望处,不知山有多高!

大巴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缓缓驶向群山深处,随着海拔的升高,透过车窗,看着云雾在山头盘旋,浮隐浮现,似乎我们的目的地是冲着仙山而去。山腰间,藏民在牧养着牦牛,已经习以为常的他们只觉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哪来这般闲散之心,去看山尖云,云中山呢!

淡淡轻纱似云流,农人何处不养牛。

欲学老子骑牛去,踩着青烟天上游。

约摸两个小时后,车停在黄龙景区外,买过票,通过缆车,我们到达黄龙山顶,开始自上而下绕黄龙一周的旅行。

山里的`天,阴晴不定,很难捉摸,一会儿烟云缭绕,微微有些寒气袭人,一会儿又阳光普照,晒的人只想躲进树荫里蔽日。因为时间宽裕,我们也行得慢,于途中的景色自然也欣赏的细致,遇到别致处,总要拿起相机一番留念才作罢,看的是景,走的是心,留的更是情!

丛林中透过一缕阳光,薄薄还有些雾气,透过丛林间向外看去,此景此境,实在让人想要搭一间竹舍,隐居此处,从此青山作伴,绿水缠绕,听百鸟朝和,溪水叮泠,看山间四时,五彩斑斓,想来都醉的一塌糊涂,但想来也是不可能。都市中人,只是过客,一程山水一程心,谁能保证久居此处而不对此厌烦呢

晌午,我们到达黄龙五彩池,**的岩石,蓝色的池底,蜿蜒直向山下,像一条盘踞在此的黄龙,龙头即是五彩池,想必这便是黄龙之名的由来吧!忽而水流平缓,可见蓝池,宛若龙身上的鳞片一样,在阳光的折射下晶莹透亮;忽而水流湍急,可见涛涛之水似龙身上的汗珠,如雨倾下,水气横生!据说,今年的池子水小,不如以往黄龙水之盛,所以难以看到整条“黄龙”熊踞在此,倒像是一条睡龙,精神萧条,一点都不给到此游赏的客人面子!

烟云缭绕阴阳天,一处青山一处寒。

想是七仙浣衣处,黄龙踞此不复还。

山水之道,在乎天成,这便算是天成山水的上乘之作吧!我们一行人都在争辩这池底色彩到底是哪种化学元素所展现出来的,既然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倒不如做想象说:或许是当年七仙下凡在此浣衣所致吧!引得黄龙都盘踞此处无心贪恋龙宫呢!

顺着龙身向龙尾而行,一路上欢歌笑语,走走停停,时不时歇息歇息,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旅途的快乐,古人可以吟诗作对记录旅途的见闻与感受,今人可以通过照片来纪念旅途的美景与情趣,此今古所不同也,但游玩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待一圈下来,心中所得,不过也就寥寥数语,照片数张,白云,古松,山山水水洞洞,你还能记得多少,都是过眼云烟,愉悦愉悦心情也就罢了,那些实的虚的,到头来在自己心中不过都是空空如也。毕竟,烟火中人,终归是要回到烟火中去的!

松潘导游词2

黄龙的美难以言表,姑且不表。单表入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后的一点印象和感慨。从黄龙坐车到川主寺,倒去松潘的公交车,原本只为取道,看有什么合适的车赶紧走。没想到一下车,松潘古城赫然入目,那一栋栋藏羌风情的建筑、那一个个身着民族服装的老乡、那满街挂着的藏獒皮把我吸引住了。

这是一座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的'小城,7万多人,有藏、羌、回等22个少数民族居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石雕像矗立城外,引许多游客与合影。

公元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未允,遂发兵20万攻打唐朝边关重镇松州,史称唐蕃松州之战。公元641年,唐太宗许嫁文成公主,实现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蕃途中,辗转来到硝烟未尽的松州草原,感慨地叹道:“兴师相戕罪也,余将和睦唐蕃。”文成公主和亲,不仅实现了唐蕃会盟,也为松州留下千古传诵的佳话。就像感慨昭君出塞一样,当男人的金戈铁马担不起拱卫边关的重任时,又一个弱女子挺身而出,以和亲换取和平。也许我们谁也难以想象,这深明大义的背后有多少说不出的酸楚。

穿过高大雄伟的城门,走进古城,只见一座雕塑浩气凛然,我十分好奇,一看原来是李德裕的塑像,非常惊喜。没想到我的石家庄赞皇老乡李德裕会矗立在潘松。就在我今年上半年写的《玩转石家庄》音乐剧里还写到李吉甫、李德裕父子宰相。看过碑文才知道,唐朝宰相李德裕两度为相。公元829年在松州等地筹边,筑柔远城,以控扼西山吐蕃。原来如此,我不由对乡亲李德裕更加充满敬意。李德裕逝世后,历朝对他都评价甚高。唐代诗人李商隐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我在松潘住下,客栈老板姓兰,一个壮汉却有着如此娇艳的姓氏,我很好奇。兰老板人不错,他是跑旅游的司机,特意拿出川藏旅游地图为我规划行动路线。他劝我不要北上去诺尔盖,说草都荒了,没什么看的。不如直接往西南走,去看红叶。我原本想去的红原也可以坐在车上看,不必下车,因为这里交通不便,一般一天只开一趟车,下了车又得等一天才有车。兰老板的指点使我很受益,明天我将继续南下,去约会马尔康的彩林节。

松潘导游词3

各位游客,你们好!

各位朋友,说着说着,我们就快_入松潘县城了,松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2年,也就是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据《松潘县志》记载:"城周九里_分_,高_五,深一_九尺,广__,开五门。"可见刚建成时_模_大。即便是现在,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无幸观瞻整个全貌,但仅从残存的城墙。城门洞_那巧夺天工的龙_狮鹏石雕,你也不由得对松州人的聪明智慧和气魄油然而生敬佩_情。由于当时生产技术条件所限,整个松州城从开工到完工整整花费了 60年的时间。负责建城的官员不知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多少能工巧匠,修城时间如此长,这些人也就失去了返回自己家园的可能性,于是只好在松州定居万_。阿坝州是由藏、羌、回、汉四大主体民族构成,他们很多都是修筑松州城的工匠的后裔,其中回族的工匠非常多,而回族是一个极善经商的民族,因而那时的松州亦以商业繁荣而饮誉海内,城里有大小商号、座商百余户,商家达数千人_众。这在现在也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量,但在当时一个不大的古城里有如此多人经商,的确不是一个小数了。

走过松州城,我们现在经过的集镇叫川主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现在已是宾馆林立,热闹非凡了。川主寺镇是九环线_的交通枢纽地,由此向西,便_了川西北高原,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了,向北便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九寨沟、向东便是黄龙风景区。

现在我们看到的村寨叫漳腊,而眼前这条小溪流就是一直伴随我们到此的岷江,谁也没有办法把它同我们在都江堰市所看见的岷江联系起_,因为我们己经快到了岷江的源头。现在的岷江虽然不起眼,但却依然倍受人们关注。因为丽世闻名的漳金就产自这里。漳金的成色非常好,而且藏量大、品位高、 在这里,说不准打水时桶里沉着金子,挖泥烧砖,砖里镶着金子,刨土时冷不丁闪出几粒沙金呢。

好啦,各位,一会儿我们就要穿过一个迎宾门,_面有:“九寨沟人民欢迎您”,这里呢就是弓杠岭了,又被称为小西天,小西天在藏区可以说是闻名遐迩,为什么呢全在于她的神秘,据说从古至今,四面八方的鸟类到了垂暮_际都要积蓄力量,然后千里迢迢飞到此山安息归西。藏文古籍《夏德嘎恰》中也有有此山"鸟羽禽骨累累"的说发。各方鸟儿为什么非要葬身此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在这里还有一个嘉绒藏区闻名遐迩的苯波教寺庙——尕米寺。据载,元至正十五年 (1355年),西藏穷波地由仁青坚赞喇嘛路过此处,但见地势开阔,呈凹形,南面缓坡,牧草丰美,西临岷江,东面所靠山岩中,有天然本教教徽(当地人称_为"雍忠岩")喇嘛心动,遂发愿于此建寺院,取名尕米寺。 "尕"意为高兴,"米"意为安静的处所。

一路走_,我们可以看到在公路的两旁,有一些藏族的村寨,大家也都有看见在村寨的周围插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在藏族地区这些旗帜被藏族同胞称_为”经幡”。这里当地藏族同胞所信奉的教派是藏传佛教里面最原始的教派-----苯波教就是大家俗称的黑教,而黑教它所崇拜所信奉的就是”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七事七物都是神灵所恩赐”,所以一草一木都要很好的保护起_藏族人非常虔诚,一日_餐,餐餐饭前必须念经诵佛,但是在农忙时节,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念经了,他们非常聪明,就把那长长的丝织品拿去寺庙里面,先由活佛喇嘛念完一遍经然后在印刷到丝织品_,拿回去把它挂在高高的旗杆_,让风为他们祈祷,风每吹过一遍就表示念过一遍经,称_为“风念经”,也称_天梯。经幡有五种颜色红、蓝、白、绿、黄它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红色代表着七物_神太阳,蓝色代表蓝天, 白色代表白云,绿色代表森林,**代表土地和母亲。它们插在不同的地方也代表不同的意思,如果插在路边或者桥边,就代表着祝过路游人一路顺风!一路平安! 插在房前屋后,村寨里面就表示为村寨里的人祈求平安,健康与长寿;如果在一面山_插有密密麻麻的经幡就代表这座山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他们每年都会_这里朝拜,转山。如果有机会去登高望进的时候,在很高的山_有稀稀拉拉的几只经幡,代表着那里是藏民最后的驿站。因为藏族人和汉族人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丧葬法也有所不同,汉族人死后是一个坟墓;而藏族人死后,则会插_一只经幡,他们则认为高高的旗杆是把死者的灵魂带往天堂的天梯的意思。

走过尕米寺、弓杠岭,我们就_入南坪县,也就是现在的九寨沟县。我们现在已经离今天的目的地——九寨沟近在咫尺了。经过一天的旅行,我想大家也有点疲劳了,现在大家稍微休息一万,养精蓄锐,才方便我们有一个充沛的体力_欣赏我们美_的人间仙景——九寨沟,我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松潘导游词4

从黄龙景区出来,西行约四十公里,我们赶到川主寺,后打车赶往松潘。松潘是一个县城,在历史上叫松州,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目前又是连接九寨沟、黄龙、红原—若尔盖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枢纽,素有“高原古城”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以松潘为中转站,目标是明天的都江堰。

我们在松潘客运中心门前下车,感觉空气比较干、冷,人多,车多,路面也不太好,与景区反差较大。抬眼望去,许多旅店的名称都熟悉,在网上都查过。几天前在网上看,现在却置身其中了。

在浏览过的旅店中,有一家“古韵客栈”,就位于松潘客运中心对面。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三层半小楼,精美别致,感觉古色古香,很有韵味。客店门外开着一大片菊花。我们从网上了解到,这客栈由一位藏族退休女教师经营,价格实惠,女主人还做得一手好酥油茶。住不到她的客店,喝一碗地道的酥油茶也好。怀着侥幸的心理过去一问,酥油茶今天也没有时间做。很失望。

我们把行李放在客运旅店,就出来走走看看。县城的`风貌依旧可见当年历史的痕迹:青色的城墙围绕着古城;城内房屋低矮,小巷众多,年代久远的古桥,桥下流水潺潺的小河,远处高大的城门,城门外的苍山目光所及之处,都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亲塑像,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路过松州,被州官徐齐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松州。川主寺一战,松赞干布兵败回藏。回藏后,又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遂将女儿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我们走在街上,看到崎岖不平的街道两旁满是店铺,挂着大块大块的牦牛肉,锅里热腾腾煮着的也是牦牛肉。饭店不少,卖各种服装、挂饰、牛头等以及蔬菜、水果的店铺都不少。感觉商品琳琅满目,街道上商业气息浓厚。

我们看到一个名为“马帮”的招牌,门外站着几个男子,穿着打扮像电视中“茶马古道”上的人。我一惊。往里一看,有两个外国女子在里面。走进去,看到一个其貌不扬、一脸沧桑、穿黑色旧夹克的男子,正用流利的英语同外国人交谈,看样子是在讲价钱。因为从松潘县城去雪宝顶、牟尼沟等景点游玩,可以骑马去。我惊叹于这个男子的英语口语水平,也感觉到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

在街上走着,感觉很冷。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本来想边吃饭边赏月,却有点高原反应。经过商量,决定吃碗拉面回去休息。拉面里放了许多辣椒,连牦牛肉炒芹菜也要加辣椒到火红,味道蛮刺激。

这一晚,是本次旅行中住得最差的一晚,用公用洗刷间,卫生状况也不好。由于是旺季,好的太贵,一晚上六百多,中等的没预定上,只好将就一下,也不是很受委屈,只是不那么方便。再说,出门又不是为了享受,条件好坏都要体验,经历就是一笔财富嘛!

这一天,我认识了四川“高原古城”——松潘。

松潘导游词5

松潘县幅员面积8486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县城南距成都335公里。

松潘县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中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比较大,最低处白羊乡棱子口海拨为1080米,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县城海拔2850米。松潘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显著,由东南陡峻的壁峰、狭窄的沟谷向西北缓而开阔的丘状高原及高平原过渡。县境内总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势随山脉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其地貌特征大致可划分为西北高原和东南高山峡谷两大部分,高原又可分为丘状高原和山原两个部分。

松潘县境内以荷叶断裂、岷江断裂及雪山断裂为界,分为西秦岭分区摩天岭小区和马尔康分区金川小区。北缘是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西南是康滇歹字型巨型构成的龙门山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带。根据这个构造部位,境内划分岷江南北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及弧形构造带。

松潘县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导致松潘的气候具有按流域呈明显变化的特点,小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涪江流域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岷江流域少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大部地区则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求四川旅游景点排名前十,哪些比较值得去?

我是重庆的,挨着四川很近,去四川百十来次了。

没别的,就是去四川避避暑。

重庆素有火炉之称,尤其是今年更热,实在是待不住。立秋过后,暑假还没结束,我又想要去四川旅游玩玩了。

结合多年对于四川各知名景点的认知和自己往年去过的一些景点的经验,以及查阅网上的相关资料,整理出了这一份四川十大景点排行推荐榜和一些基本的旅行攻略,正好能给想要去四川旅游的小伙伴们作为一个参考。

_铝斜硪恢薪鲋冉细叩木暗阕鲆桓黾虻サ慕樯堋

下面总表,从景点的知名度和热度,以及文化底蕴的维度做出排行推荐。

接下来我对这十个推荐的景点做简略的阐述和说明,让小伙伴大致明了这些景点的特色。

目录:

一、峨眉山

(一)主要景点

普贤圣象

金顶

万佛顶

洗象池

(二)旅行攻略

(三)旅行必备物品

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国内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起因是西元399年,有位僧人在此修建了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传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便由此而来~

因为普贤菩萨代表的是理、定、行,(理德、行德),

民间通常认为普贤掌管的事业,所以一到春节啊、正月就很多人来礼香~祈福来年事业顺利啊这类~

(一)、主要景点

普贤圣象

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年降雨量为753毫米。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辖9乡2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

解放前无一寸公路,人民生活、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现在国道(213线)横穿县境,县道干道142公里,支线伸往乡、场、镇和牧点林区,全县已形成一网状交通线路,运输主要靠汽车、拖拉机和少许马车。

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和医院,更没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人畜患病一是求神灵保佑,敬香许愿,喇嘛念经祈祷,其次是靠民间一些秘验方配草药服治。解放后,中国***和人民政府致力于发展全民教育,全县已发展开办了23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已达2700余人,升学率83%,入学率43%,有教职员工 315人。自1980年以来,全县进行大规模地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非文盲率达 96%, 19 8 8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基本扫除文盲县”称号。从8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特别注重抓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开办,进行藏、汉两文教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设置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自开办以来已毕业535人,初中毕业生已考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83人,为县内外培养出了一批懂得两种文字的年青人才。

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也得到发展,现有科技行政管理机构——红原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省、州驻县内的科研机构和单位11个(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四川省龙日种羊场、四川省生物药品厂、四川省红原气象局、州畜牧学校、州畜科所、州家改站、红原乳品研究所、红原牦牛肉研究所、草试站、阿木种畜场),拥有初、中、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732人。

文艺体育方面,现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4个,其中**院2个,**放影队10个,民间艺术表演队1个,青少年宫1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个,全县乡、场、镇初步建立了广播电视**文化“四站合一”体制。体育事业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现代体育竞技活动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是该县一大特点。开展的项目:篮球、田径、乒乓、摔跤、健美、马术、射击、排球、台球、中国象棋、围棋、桥牌等。建有草地几县第一流的室内体育馆一座和旱冰场、露天运动场等。

自然资源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年降雨量为753毫米。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辖9乡2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

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拨在3600米以上。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430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俗称坝子。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2865.13平方公里,高山地貌面积1107· 68平方公里,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11平方公里,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02平方公里,县境周边皆有高山(鹧鸪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

位于自治州的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3°19′、东经101°51′~103°23′。全县平均海拔为3600米,县城邛溪镇海拔3507米,总面积8439.94平方公里,南北长154公里,东西宽55公里。县城距成都445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0公里。

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 4 3 0 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俗称坝子。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 2865. 13平方公里,高山地貌面积 1107· 68平方公里,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11平方公里,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02平方公里,县境周边皆有高山(鹧鸪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以查针梁子为县境两大水系分水岭,东南为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全县流域的21%,北部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全县流域面的79%。县境内沼泽分布广泛,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沼泽面积240万亩,占县总面积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饮用,多为软水。

气候类型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短促,长冬无复,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一月为冷月,平均为一10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 109℃;极端最低气温为一 36℃,最高 256℃。年均日照2417时,1970年最长,达到2644小时,1961年最短,为2095小时,年均降水为753毫米, 80%是集中在 5~ 10月,年均积雪期为 76天,长达 3个月,短在2个月左右。

红原县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野生动物繁多,有梅花鹿、马鹿、天鹅、盘羊、苏门羚、藏马鸡、猞猁、班羚、喜玛拉雅山旱獭、藏狐、灰毛兔、鹰、狼、豹、豺、林蛙、黄河条鳅、厚唇鱼、水獭等珍稀动物200余种。草地山林广产贝母、甘松、大黄、秦艽、羌活、木香、虫草等500余种中药材和牛黄、鹿茸、麝香等名贵动物药产品。

红原县矿藏丰富。泥炭储藏量大,有大中型泥炭矿床100余个,面积492万m2,远景储量16亿m3,具有连片分布,厚度大,瓦斯含量高,腐殖质含量高、发热量高、易开采(属裸露性)等特点。另外还有储量40万吨的褐煤及石灰岩矿。

历史沿革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

除唐代设州于境内外,无建置。后来分县境西北部隶松州,东南部属四土梭磨土司辖地,后又隶理番厅。

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县,命县名为红原县,至1990年全县辖2镇(邛溪、刷经寺)、9乡(麦洼、色地、瓦切、阿木、安曲、龙壤、龙日、壤口、四寨)、3个牧场(瓦切、安曲、阿木国营牧场)。

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藏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宗教贯穿于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

红原藏族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一直从事游牧生活,无定居点。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正逐步形成集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藏族人民主食青稞、牛羊肉、奶茶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劳累之余,人们会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马术、摔跤、射箭、赛牛、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

风土人情

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藏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宗教贯穿于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

红原藏族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一直从事游牧生活,无定居点。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正逐步形成集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藏族人民主食青稞、牛羊肉、奶茶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劳累之余,人们会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马术、摔跤、射箭、赛牛、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

经济发展

红原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一区位优势良好。是红原地处川、青、甘结合部,是川西北草原距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一个纯牧业县,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良好的区位优势。二是天然草场、畜牧资源极为丰富。有天然草场1200万亩,其中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1120万亩,养育着青藏高原独有的麦洼牦牛、藏系绵羊40余万头(只),每年提供鲜奶2万多吨,牛、羊肉6000余吨,皮革8万多张。2003年县乳品公司完成新厂建设和旧厂改扩建设后,将达到年产各类奶制品2万多吨的能力,肉食品加工企业达到年产各类牛羊制品1000多吨的生产能力。全县已有七个产品获得绿色产品称号。三是大草原旅游独具特色。红原与九寨沟、黄龙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是阿坝州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域之一。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民族民风民俗,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构成了大草原所特有的魅力,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四是具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红原盛产松贝、虫草、鹿茸、麝香、甘松、红景天、秦艽等各类中药材500余种,蕴藏量达200余万公斤。境内还栖息着黑颈鹤、雪豹、梅花鹿等珍稀动物近百种。五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泥炭储量达17亿立方米,面积达492平方公里,在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六是黄金储量大。经多年化探,红原康猫地区蕴藏有不低于100吨的黄金储量,开采前景广阔。

“九五”期间红原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到73287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6%;工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0506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733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52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8289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04%。完成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共3854户,牧户定居点建设3854户,围栏草场1226万亩,建棚圈27986万平方米,建打贮草基地515万亩、贮草库7331万立方米。鲜奶产量累计达到83182吨,年均增长11%;牛、羊肉产量累计达到20543吨,年均增长12%。畜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红原县全县公路里程770公里,构成了“两纵三横”的红原公路网络,目前已投资上亿元资金进行了通县油路改造,红原交通更为方便、快捷。投资12亿余元的理红110KV输变电工程的完成,为红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近年通讯发展迅速,架设了光纤传输线路,对程控电话进行了再次改造,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开通了国内、国外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小灵通、无线寻呼业务。

县城基本上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树立了良好的高原新兴旅游城市形象。全县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新建城市绿化带21000多平方米,移植云杉1900多株,铺设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设置绿化带围栏11000多米,改造城市下水道4000多米,安装路灯190余套,射灯200套,在街道两旁设不锈钢果皮箱51个,安装IC电话21门,新建了中心广场和旅游广场各一处。县政府还明文规定在城市及镇(场)禁止销售、使用、扩散不易降解的生活塑料袋,不得在城镇两旁张贴标语、广告、摆摊设点和搭建有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目前红原县正着力开发滨河路和商业街,红原县将以她清新、亮丽的新兴旅游城市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实现了整县普及初等教育和高标准扫盲的目标,计划2008年实现整县“普九”;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58%、88%;建有全省高原第一座能容纳2000余人的室内体育馆及其它体育设施,多次举办了省、州民族运动会;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全县有各种卫生机构39个,卫生技术人员191个。

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农业:县境刷经寺是油菜主产区,年产油菜籽230余吨,产值近百万元。

牧业:有牧草品种463种,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有各类牲畜415425头,年产牛羊肉3664吨,牛奶17265吨,牛羊皮14160余张,牛羊毛152吨。林业: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

工业: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有奶粉厂、肉联厂、民族工艺美术品厂、印刷厂、电力公司、香料厂等。红原奶粉名扬海内外,骨角美术品加工奇特独居。

解放前无一寸公路,人民生活、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现在国道(213线)横穿县境,县道干道142公里,支线伸往乡、场、镇和牧点林区,全县已形成一网状交通线路,运输主要靠汽车、拖拉机和少许马车。

行政区划

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

624400

县人民政府驻邛溪镇

2004年,红原县辖2个镇(邛溪、刷经寺)、9个乡(安曲、龙日、瓦切、阿木、壤口、麦洼、色地、江茸、查尔玛)。

风景名胜

红原,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以她旷世绝伦的美丽,奇异浪漫的藏民族风情,震撼人心的藏传佛教文化,还有藏族人天使般明朗迷人的微笑,向您深情召唤。

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上,翻越气势磅礴的鹧鸪雪山,变进入红原境内,刷经寺的松涛阵阵让您领略原始森林中人与自然的亲和。宛如巨龙绵延横亘于草原边缘的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上游支流的天然分水岭,让人感味"才饮长江水,又食草地鱼"跨越时空般的雅趣。袅袅娜娜的白河贯穿红原全境,牧歌、帐篷、牛羊星罗棋布,美不胜收的人间天堂。

红原大草原地跨高原地貌和山地地貌两大单元,特色自然景观一为草原湿地,二为雪山、森林湿地景观,均具有规模大、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和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浪漫古朴的草原藏乡风情,构成了红原独特的文化之旅。红原被首列为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

月亮湾风景区距县城3公里。白河舍弃章法,蜿蜒盘旋,似帐篷上飘起的炊烟,形成状如新月的片片浅湖,在云蒸霞蔚的草原上看日升月落,草原风光的无限柔美壮丽尽汇于此。

麦洼寺,又名万象大慈法轮林。是川西北乃至整个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茫茫开阔的日干桥大沼泽是著名的若尔盖、红原寒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与大自然抗争最艰苦的地方,无无数英勇的红军战士常眠于这块布满“死亡陷阱”的大沼泽,它让人追忆当年的红军长征的悲壮。毗邻的“牧民新村”乍入眼帘,你会惊异这如“海市蜃楼”般的神奇美妙。

红原是距成都最近的草原县,这里有5、6月碧野飘雪的绝景,逐鹿驰骋花海的心旷神怡,还可以感受藏族人民溢满真诚、明朗灿烂的笑容和祝福!

近年来,红原旅游服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以红原宾馆、红原大草原旅行社等为龙头的集吃、住、行旅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

红军烈士墓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桠口上,距红原县剧经寺镇约13公里。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桠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

战士们在烈士墓前肃立宣誓:不消灭黑水叛匪,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亮湾是红原县的一处风景区,此地距红原县城仅2公里。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河流宛如晶莹的“带子”在宽阔的草原上蜿蜒曲折,像几个弯弯的月亮连在一起,“月亮湾”因此而得名。

夕阳下的月亮湾,金光点点,蜿蜒曲折的白河千转百回,袅袅娜娜,酷似一弯新月嵌在绿草鲜花丛中。牛羊悠闲自得地散落其中,虫、鸟的鸣叫会把你带到遥远的天际: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鹏、凤凰和白龙十分要好,他们游历山川大地,自由遨游天宇,当来到哈拉玛大草原时,被这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随着时间的消逝,大鹏、凤凰化为了月亮湾的山川,白龙化为了白河,留在了这人间仙境,自此永不分离。今天,在这里虔诚祈祷会得到鹏程万里、夫妻和美、吉祥如意的祝福。

红原民俗村位于红原县龙日乡,距县城55公里。两个半圆形丘原对峙,中间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民俗村就坐落在这里。过去,草地牧民逐水草而居,没有永久性固定居所,帐篷就是牧民的家。现在开始改变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建居民点,民俗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进入民俗村,你立即被浓郁的民风民俗所包围。这里的建筑,虽然材料是砖瓦和水泥,但建筑风格独特,多以“凹”形为主,而且必备桑炉(敬神煨桑的香炉),屋里必辟经堂,供奉着唐卡、佛像、经书,置有多种法器,如海螺、法鼓、金刚杵、曼札之类。房前屋后插有许多旗杆,上面挂着各种色彩的经幡。每家门前都有草坪,里面搭着帐篷,拴有藏狗和随时待骑的马。 待人接物也独特,献哈达 代替了握手,“札西德勒”一词既是问候语也是告别语。饮食食谱完完全全是另一套,手抓肉、人参果米饭、酥油茶、和尚包子,大概不少人闻所未闻。心理素质、审美观都特具个性。因此在这里,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了解牧民的一般风俗习惯。除了龙日乡民俗村,公路边的安曲民俗村和瓦切民俗村也很有特色,交通有特别方便,为后起之秀。

旅游指南

城市特点: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

县城海拔: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

气候特点: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年平均气温11°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6°C。

线路里程一 刷经寺—26KM—壤口—33KM—龙日坝—105KM—阿木柯—23KM—瓦切

线路里程二 色地—58KM—瓦切—41KM—邛溪—69KM—查真梁子—61KM—刷经寺

保障单位

1、红原县医院(县城):电话08372662055

2、刷经寺镇卫生医院(刷经寺镇)电话08372667103

3、瓦切乡卫生所(瓦切乡):电话08372661500

4、红原县旅游局:电话08372662013

5:报警电话:110

6:加油站:刷经寺—龙日坝—县城—瓦切(每个加油站相距40—50公里)

7、汽车急救:刷经寺、龙日坝、瓦切都有维修点;万里行汽修厂电话08372662093 8991588

门票及消费价格

月亮湾门票:10元

麦洼寺门票:30元

瓦切塔林门票:20元

红原唐古拉演艺中心:120—140元

黄河鱼:88元/斤

传统藏餐:48元/人

风味藏餐:38—58元/人

体验挤牛奶:10元/次

体验熏地鼠:10元/次

红原县宾馆酒店及预定电话号码

红原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2662586

红原红贸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2662044

红原大草原鑫隆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8998988

红原世纪香巴拉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2663130

红原夏日乐园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8996368

红原日干乔大酒店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08372669068

红原瓦切安多部落营地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13909047127

红原靓点营地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08378999990

红原瓦切鱼庄大酒店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08372669026

红原刷经寺红粮宾馆 红原刷经寺镇 电话08372667188

2020年6月,红原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红原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红原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人口:约4万人

人口密度:5人/km2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年降雨量为753毫米。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辖9乡2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

解放前无一寸公路,人民生活、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现在国道(213线)横穿县境,县道干道142公里,支线伸往乡、场、镇和牧点林区,全县已形成一网状交通线路,运输主要靠汽车、拖拉机和少许马车。

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和医院,更没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人畜患病一是求神灵保佑,敬香许愿,喇嘛念经祈祷,其次是靠民间一些秘验方配草药服治。解放后,中国***和人民政府致力于发展全民教育,全县已发展开办了23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已达2700余人,升学率83%,入学率43%,有教职员工 315人。自1980年以来,全县进行大规模地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非文盲率达 96%, 19 8 8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基本扫除文盲县”称号。从8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特别注重抓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开办,进行藏、汉两文教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设置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自开办以来已毕业535人,初中毕业生已考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83人,为县内外培养出了一批懂得两种文字的年青人才。

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也得到发展,现有科技行政管理机构——红原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省、州驻县内的科研机构和单位11个(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四川省龙日种羊场、四川省生物药品厂、四川省红原气象局、州畜牧学校、州畜科所、州家改站、红原乳品研究所、红原牦牛肉研究所、草试站、阿木种畜场),拥有初、中、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732人。

文艺体育方面,现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4个,其中**院2个,**放影队10个,民间艺术表演队1个,青少年宫1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个,全县乡、场、镇初步建立了广播电视**文化“四站合一”体制。体育事业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现代体育竞技活动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是该县一大特点。开展的项目:篮球、田径、乒乓、摔跤、健美、马术、射击、排球、台球、中国象棋、围棋、桥牌等。建有草地几县第一流的室内体育馆一座和旱冰场、露天运动场等。

自然资源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年降雨量为753毫米。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辖9乡2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

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拨在3600米以上。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430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俗称坝子。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2865.13平方公里,高山地貌面积1107· 68平方公里,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11平方公里,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02平方公里,县境周边皆有高山(鹧鸪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

位于自治州的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3°19′、东经101°51′~103°23′。全县平均海拔为3600米,县城邛溪镇海拔3507米,总面积8439.94平方公里,南北长154公里,东西宽55公里。县城距成都445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0公里。

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 4 3 0 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俗称坝子。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 2865. 13平方公里,高山地貌面积 1107· 68平方公里,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11平方公里,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02平方公里,县境周边皆有高山(鹧鸪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以查针梁子为县境两大水系分水岭,东南为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全县流域的21%,北部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全县流域面的79%。县境内沼泽分布广泛,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沼泽面积240万亩,占县总面积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饮用,多为软水。

气候类型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短促,长冬无复,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一月为冷月,平均为一10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 109℃;极端最低气温为一 36℃,最高 256℃。年均日照2417时,1970年最长,达到2644小时,1961年最短,为2095小时,年均降水为753毫米, 80%是集中在 5~ 10月,年均积雪期为 76天,长达 3个月,短在2个月左右。

红原县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野生动物繁多,有梅花鹿、马鹿、天鹅、盘羊、苏门羚、藏马鸡、猞猁、班羚、喜玛拉雅山旱獭、藏狐、灰毛兔、鹰、狼、豹、豺、林蛙、黄河条鳅、厚唇鱼、水獭等珍稀动物200余种。草地山林广产贝母、甘松、大黄、秦艽、羌活、木香、虫草等500余种中药材和牛黄、鹿茸、麝香等名贵动物药产品。

红原县矿藏丰富。泥炭储藏量大,有大中型泥炭矿床100余个,面积492万m2,远景储量16亿m3,具有连片分布,厚度大,瓦斯含量高,腐殖质含量高、发热量高、易开采(属裸露性)等特点。另外还有储量40万吨的褐煤及石灰岩矿。

历史沿革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

除唐代设州于境内外,无建置。后来分县境西北部隶松州,东南部属四土梭磨土司辖地,后又隶理番厅。

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县,命县名为红原县,至1990年全县辖2镇(邛溪、刷经寺)、9乡(麦洼、色地、瓦切、阿木、安曲、龙壤、龙日、壤口、四寨)、3个牧场(瓦切、安曲、阿木国营牧场)。

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藏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宗教贯穿于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

红原藏族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一直从事游牧生活,无定居点。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正逐步形成集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藏族人民主食青稞、牛羊肉、奶茶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劳累之余,人们会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马术、摔跤、射箭、赛牛、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

风土人情

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藏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宗教贯穿于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

红原藏族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一直从事游牧生活,无定居点。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正逐步形成集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藏族人民主食青稞、牛羊肉、奶茶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劳累之余,人们会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马术、摔跤、射箭、赛牛、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

经济发展

红原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一区位优势良好。是红原地处川、青、甘结合部,是川西北草原距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一个纯牧业县,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良好的区位优势。二是天然草场、畜牧资源极为丰富。有天然草场1200万亩,其中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1120万亩,养育着青藏高原独有的麦洼牦牛、藏系绵羊40余万头(只),每年提供鲜奶2万多吨,牛、羊肉6000余吨,皮革8万多张。2003年县乳品公司完成新厂建设和旧厂改扩建设后,将达到年产各类奶制品2万多吨的能力,肉食品加工企业达到年产各类牛羊制品1000多吨的生产能力。全县已有七个产品获得绿色产品称号。三是大草原旅游独具特色。红原与九寨沟、黄龙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是阿坝州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域之一。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民族民风民俗,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构成了大草原所特有的魅力,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四是具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红原盛产松贝、虫草、鹿茸、麝香、甘松、红景天、秦艽等各类中药材500余种,蕴藏量达200余万公斤。境内还栖息着黑颈鹤、雪豹、梅花鹿等珍稀动物近百种。五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泥炭储量达17亿立方米,面积达492平方公里,在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六是黄金储量大。经多年化探,红原康猫地区蕴藏有不低于100吨的黄金储量,开采前景广阔。

“九五”期间红原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到73287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6%;工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0506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733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52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8289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04%。完成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共3854户,牧户定居点建设3854户,围栏草场1226万亩,建棚圈27986万平方米,建打贮草基地515万亩、贮草库7331万立方米。鲜奶产量累计达到83182吨,年均增长11%;牛、羊肉产量累计达到20543吨,年均增长12%。畜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红原县全县公路里程770公里,构成了“两纵三横”的红原公路网络,目前已投资上亿元资金进行了通县油路改造,红原交通更为方便、快捷。投资12亿余元的理红110KV输变电工程的完成,为红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近年通讯发展迅速,架设了光纤传输线路,对程控电话进行了再次改造,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开通了国内、国外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小灵通、无线寻呼业务。

县城基本上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树立了良好的高原新兴旅游城市形象。全县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新建城市绿化带21000多平方米,移植云杉1900多株,铺设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设置绿化带围栏11000多米,改造城市下水道4000多米,安装路灯190余套,射灯200套,在街道两旁设不锈钢果皮箱51个,安装IC电话21门,新建了中心广场和旅游广场各一处。县政府还明文规定在城市及镇(场)禁止销售、使用、扩散不易降解的生活塑料袋,不得在城镇两旁张贴标语、广告、摆摊设点和搭建有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目前红原县正着力开发滨河路和商业街,红原县将以她清新、亮丽的新兴旅游城市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实现了整县普及初等教育和高标准扫盲的目标,计划2008年实现整县“普九”;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58%、88%;建有全省高原第一座能容纳2000余人的室内体育馆及其它体育设施,多次举办了省、州民族运动会;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全县有各种卫生机构39个,卫生技术人员191个。

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农业:县境刷经寺是油菜主产区,年产油菜籽230余吨,产值近百万元。

牧业:有牧草品种463种,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有各类牲畜415425头,年产牛羊肉3664吨,牛奶17265吨,牛羊皮14160余张,牛羊毛152吨。林业: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

工业: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有奶粉厂、肉联厂、民族工艺美术品厂、印刷厂、电力公司、香料厂等。红原奶粉名扬海内外,骨角美术品加工奇特独居。

解放前无一寸公路,人民生活、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现在国道(213线)横穿县境,县道干道142公里,支线伸往乡、场、镇和牧点林区,全县已形成一网状交通线路,运输主要靠汽车、拖拉机和少许马车。

行政区划

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

624400

县人民政府驻邛溪镇

2004年,红原县辖2个镇(邛溪、刷经寺)、9个乡(安曲、龙日、瓦切、阿木、壤口、麦洼、色地、江茸、查尔玛)。

风景名胜

红原,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以她旷世绝伦的美丽,奇异浪漫的藏民族风情,震撼人心的藏传佛教文化,还有藏族人天使般明朗迷人的微笑,向您深情召唤。

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上,翻越气势磅礴的鹧鸪雪山,变进入红原境内,刷经寺的松涛阵阵让您领略原始森林中人与自然的亲和。宛如巨龙绵延横亘于草原边缘的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上游支流的天然分水岭,让人感味"才饮长江水,又食草地鱼"跨越时空般的雅趣。袅袅娜娜的白河贯穿红原全境,牧歌、帐篷、牛羊星罗棋布,美不胜收的人间天堂。

红原大草原地跨高原地貌和山地地貌两大单元,特色自然景观一为草原湿地,二为雪山、森林湿地景观,均具有规模大、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和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浪漫古朴的草原藏乡风情,构成了红原独特的文化之旅。红原被首列为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

月亮湾风景区距县城3公里。白河舍弃章法,蜿蜒盘旋,似帐篷上飘起的炊烟,形成状如新月的片片浅湖,在云蒸霞蔚的草原上看日升月落,草原风光的无限柔美壮丽尽汇于此。

麦洼寺,又名万象大慈法轮林。是川西北乃至整个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茫茫开阔的日干桥大沼泽是著名的若尔盖、红原寒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与大自然抗争最艰苦的地方,无无数英勇的红军战士常眠于这块布满“死亡陷阱”的大沼泽,它让人追忆当年的红军长征的悲壮。毗邻的“牧民新村”乍入眼帘,你会惊异这如“海市蜃楼”般的神奇美妙。

红原是距成都最近的草原县,这里有5、6月碧野飘雪的绝景,逐鹿驰骋花海的心旷神怡,还可以感受藏族人民溢满真诚、明朗灿烂的笑容和祝福!

近年来,红原旅游服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以红原宾馆、红原大草原旅行社等为龙头的集吃、住、行旅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

红军烈士墓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桠口上,距红原县剧经寺镇约13公里。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桠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

战士们在烈士墓前肃立宣誓:不消灭黑水叛匪,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亮湾是红原县的一处风景区,此地距红原县城仅2公里。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河流宛如晶莹的“带子”在宽阔的草原上蜿蜒曲折,像几个弯弯的月亮连在一起,“月亮湾”因此而得名。

夕阳下的月亮湾,金光点点,蜿蜒曲折的白河千转百回,袅袅娜娜,酷似一弯新月嵌在绿草鲜花丛中。牛羊悠闲自得地散落其中,虫、鸟的鸣叫会把你带到遥远的天际: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鹏、凤凰和白龙十分要好,他们游历山川大地,自由遨游天宇,当来到哈拉玛大草原时,被这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随着时间的消逝,大鹏、凤凰化为了月亮湾的山川,白龙化为了白河,留在了这人间仙境,自此永不分离。今天,在这里虔诚祈祷会得到鹏程万里、夫妻和美、吉祥如意的祝福。

红原民俗村位于红原县龙日乡,距县城55公里。两个半圆形丘原对峙,中间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民俗村就坐落在这里。过去,草地牧民逐水草而居,没有永久性固定居所,帐篷就是牧民的家。现在开始改变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建居民点,民俗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进入民俗村,你立即被浓郁的民风民俗所包围。这里的建筑,虽然材料是砖瓦和水泥,但建筑风格独特,多以“凹”形为主,而且必备桑炉(敬神煨桑的香炉),屋里必辟经堂,供奉着唐卡、佛像、经书,置有多种法器,如海螺、法鼓、金刚杵、曼札之类。房前屋后插有许多旗杆,上面挂着各种色彩的经幡。每家门前都有草坪,里面搭着帐篷,拴有藏狗和随时待骑的马。 待人接物也独特,献哈达 代替了握手,“札西德勒”一词既是问候语也是告别语。饮食食谱完完全全是另一套,手抓肉、人参果米饭、酥油茶、和尚包子,大概不少人闻所未闻。心理素质、审美观都特具个性。因此在这里,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了解牧民的一般风俗习惯。除了龙日乡民俗村,公路边的安曲民俗村和瓦切民俗村也很有特色,交通有特别方便,为后起之秀。

旅游指南

城市特点: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

县城海拔: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

气候特点: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年平均气温11°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6°C。

线路里程一 刷经寺—26KM—壤口—33KM—龙日坝—105KM—阿木柯—23KM—瓦切

线路里程二 色地—58KM—瓦切—41KM—邛溪—69KM—查真梁子—61KM—刷经寺

保障单位

1、红原县医院(县城):电话08372662055

2、刷经寺镇卫生医院(刷经寺镇)电话08372667103

3、瓦切乡卫生所(瓦切乡):电话08372661500

4、红原县旅游局:电话08372662013

5:报警电话:110

6:加油站:刷经寺—龙日坝—县城—瓦切(每个加油站相距40—50公里)

7、汽车急救:刷经寺、龙日坝、瓦切都有维修点;万里行汽修厂电话08372662093 8991588

门票及消费价格

月亮湾门票:10元

麦洼寺门票:30元

瓦切塔林门票:20元

红原唐古拉演艺中心:120—140元

黄河鱼:88元/斤

传统藏餐:48元/人

风味藏餐:38—58元/人

体验挤牛奶:10元/次

体验熏地鼠:10元/次

红原县宾馆酒店及预定电话号码

红原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2662586

红原红贸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2662044

红原大草原鑫隆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8998988

红原世纪香巴拉宾馆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2663130

红原夏日乐园 红原县邛溪镇 电话08378996368

红原日干乔大酒店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08372669068

红原瓦切安多部落营地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13909047127

红原靓点营地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08378999990

红原瓦切鱼庄大酒店 红原县瓦切乡 电话08372669026

红原刷经寺红粮宾馆 红原刷经寺镇 电话08372667188

2020年6月,红原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红原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红原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红原县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藏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宗教贯穿于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红原藏族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一直从事游牧生活,无定居点。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正逐步形成集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藏族人民主食青稞、牛羊肉、奶茶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劳累之余,人们会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马术、摔跤、射箭、赛牛、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

特产:

纯天然沙棘饮品、山野菜系列产品、红叶塑封签、红叶系列酒、牦牛奶等;藏族工艺品有腰刀、烟盒、火锅、腰带、头帕、饰品;羌族工艺品:云云鞋(绣花鞋)、鞋垫、头帕、围腰;牦牛肉、牦牛奶粉等。

最好听的藏歌是《天路》、《情歌》、《飞翔的牧人》。

《天路》是由屈塬作词,印青作曲。该曲收录于韩红2005年4月20日发行的专辑《感动》中。2005年2月8日,韩红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该曲 ,并获得"2005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歌舞类三等奖 。2015年3月27日,在音乐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中,韩红凭借该曲最终夺取总冠军 。

《天路》是一首抒情性的歌曲,旋律特征鲜明,西藏风格典型突出,音乐素材简约凝炼。作曲家并未照搬套用藏族民歌旋律,而是将骨干音调的高低长短重新排列组合,使人听上去新颖别致。

《天路》前奏第一小节的纯五度跳进音型,但是,印青连续在羽调式主音上方三度音和下方二度音作了短暂延留后,突然将五度音大跳至下方八度,再上行回落主音,显得更开阔、明亮又撼动人心。

《情歌》这首歌每个版本都好听到爆,印度的洛桑德勒版本非常深情,才让东珠版本的温婉动人,这个版本从音色等各方面都十分好。央格卓玛,藏族女歌手,玛吉阿米乐队主唱,2011四川卫视《中国藏歌会》冠军。这位来自青海的藏族女孩,拥有非常纯净、天然、毫无污染的声音,像带着雪域高原上冰雪初融的水滴;带着青稞收获时飘来的清香,让人身心无法拒绝。

《飞翔的牧人》扎西尼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藏族山歌传承人 。 2016年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主题曲《雅克草原》原创及演唱者。1979年7月出生在风光秀丽的松潘县牟尼沟镇上寨村,牟尼沟秀美的山水养育了这位牧民的儿子。

童年的尼玛每日在青山绿水间放牧、打柴,劳作之余,他就在如画的景色里纵情放歌。生活虽不富裕,但炼就了尼玛粗犷坚韧的性格和独特的歌喉,正如他所说“山山水水都是我的老师”。每逢节日,他都是村上“狂欢节”的主角,那里有他,哪里就充满歌声与欢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7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