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之近义词辨析大全谁有呀

公务员行测考试之近义词辨析大全谁有呀,第1张

近义虚词辨析40例

新疆兵团二中 田恒亮

易混淆的近义虚词,是高考复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类试题应当从何入手,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关联词的搭配关系,掌握虚词的意义,辨析异同,其次,要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认真理解句意,根据语境分析所供材料的内部层次,辨明层次之间的关系,准确的选择关联词。为了能够搞清近义虚词的关系,使考生在复习中有所借鉴,现将教学 中遇到的常用虚词归类分析,以供参考。
1、再——又
例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又、再)看了一阵。(答案:又)
[辨析]:“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再”多用于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该句中“他”前面已“看了一阵”,表示动作已经实现,而后面又“看了一阵”,表示前一动作的重复,所以选取“又”。
2、从而——进而
例2、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 (从而、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答案:从而)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该句中的“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贪图小利的人”带来的结果,所以应选用“从而”。
3、得以—加以
例3: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 (得以、加以)解决。(答案:加以)
[辨析]:“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借比)可以”“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而“加以”作为动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该句中后半句用于否定的形式,有否定词“不能”,无法与“得以”搭配。而“不能脱离整体”去“解决”是对前面所提事物的处理,所以用“加以”。
4、一再——再三
例4:中美关系 (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答案:一再)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该句中“动荡”的主体不是人,是“中美关系”,“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行为动作,所以选取“一再”。
5、稍微——多少
例5:你比他只是 (稍微、多少)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答案:稍微)
[辨析]:二者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区别: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该句中有限制范围副词“只”,而“多少”不能与之连用,所以选取“稍微”。
6、常常——往往
例6: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常常、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答案:往往)
[辨析]:二者都有“差不多”的意思,可以互换使用。“常常”是“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而“往往”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该句中“耐得住寂寞”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条件,具有某种规律性,所以选用“往往”。
7、终于——终究
例7: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终于、终究)会犯大错误的。(答案:终究)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终于”表示预料和期望中的某个事件情况,或肯定要发生的事件(情况),在经历了一个过程以后,毕竟发生了。“终究”用在助动词前边,表示预料、期望或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终于”只能用于已经发生的情况,“终究”没有这个限制,而且更多用于未来。该句中“会犯大错误的”是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所以应选用“终究”。
8、尤其——十分
例8:一进动物园,我们就看到小熊猫,它们样子漂亮,活泼好动, (尤其、十分)可爱。(答案:十分)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尤其”表示几种事物或情况中,有一种比其余的突出、明显、重要。前者和后者可以是包含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但二者之间必须有某种相同点。表示递进关系。“十分”表示程度很高,跟“非常”相当,可以修饰形容词,也可以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该句中“可爱”这个心理活动的动词,只能由程度副词加以修饰,“尤其”表示递进关系,而此语句并无递进关系,所以该句选用“十分”。
9、因为——既然
例9: (因为、既然)你同意这样做,那我就照办。(答案:既然)
[辨析]: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因为”可用在主句的前面或后面,常跟“所以,之所以”呼应。“既然”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句的副句中,主句中往往用“就”、“便”、“总”等副词与之相呼应,在副句中提出原因,主句说出由此推出的结果。该句中“同意这样做”是原因,“照办”是随之而得出的结果,所以该句选用“既然”。
10、由于——因为
例10: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 (由于、因为)他的工龄还不到半年。(答案:因为)
[辨析]:二者都可以用在复句中表示原因。但“因为”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也就是只能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之前,不能放在后面。该复句后一分句表示原因,所以应选用“因为”。
11、由——由于
例11: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 (由、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答案:由)
[辨析]:“由”作介词表示动作的起点和行为的施动,一般侧重强调由来;而“由于”是表示原因,常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可以与“才、所以、因此”等词相呼应。该句后一分句是强调由来,所以选用“由”。
12、只有……才——只要……就
例12、无数的事实说明, 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 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答案:只有……才)。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但“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该句中“把全部身心……百折不回”与“攀登科学高峰”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应选用“只有……才”。
13、只是——不过
例13:(1)面对鲜花和掌声,他 (只是、不过)谦虚地笑笑,他知道成功凝聚着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汗水和智慧。(答案:只是)
(2)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草长鸟飞, 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答案:只是、不过)
[辨析]:“只是”作副词在句中起限定作用,限定动作的范围,相当于“仅仅是”。“只是”作连词,放在两个分句之间,起轻微转折作用。而“不过”作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转折关系,所连接两个句子或分句,后一句子是对前一句子所说明的事情作修正性的补充,这时“不过”“相当于”“只是”。
(1)句中“笑笑”是限定的动作,所以用副词“只是”。
(2)句中的后半句是对前句的补充,前后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只是”或“不过”都可以。
14、关于——对于
例14: (关于、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没有论述。(答案:对于)
[辨析]:二者都是介词,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关于”表示关涉的事物或某种范围;“对于”主要是指出明确对象。“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词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该句用于指出对象,组成的介词短语在主语之前,所以选用“对于”。
15、以至——以致
例15: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以至、以致)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答案:以致)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都用于下一分句的开头。“以至”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由于某种动作、情况的程度而形成的结果,这种结果无所谓好坏;而“以致”表示下文所说的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往往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以至”换成“以至于”意思不变,而“以致”可以换成“结果”,二者不能互换。该句中下一分句表示不好的结果,可以用“结果”替换,所以选取“以致”。
16、何况——况且
例16:挖这样的井,占地我,不合算, (何况、况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答案:况且)
[辨析]:二者都是递进连词,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何况”相当于“甭说、甭提”。一浅一深的两件事物互相对比,映射,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而“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该句中“井的四周都是沙土”是进一步申述的理由,所以选取“况且”。
17、不免——未免——难免
例17:(1)老吴 (未免、不免)太不会讲话了,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答案:未免)
(2)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 (难免、未免)犯错误。(答案:难免)
[辨析]:三者都是副词,“不免”意思相当于“免不了,少不了”,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可以是已经出现了,也可以是未实现的。“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只能用于未实现的事。用“难免”的地方可以换成“可能”或“一定”。“未免”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行为、举动的否定的态度,含有不赞许,不以为然的意思。虽然意在否定,但口气比较委婉。
(1)句中“不会讲话”是对“老吴”的否定态度,有不赞同的意思,所以选取“未免”。
(2)句中“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可能导致“犯错误”,所以选取“难免”。
18、否则——不然
例18: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
(否则、不然)就没有生命力。(答案:否则或不然)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起假设转折作用,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都表示对上文做假设性的否定,同时也由此推出假设的结论。但是“不然”还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不是这样……那或者……”。而“否则”没有此用法。该句中“没有生命力”是推出的假设性结论,“否则”和“不然”都可以选取。
19、或者——还是
例19:如果有人问我,在唐诗宋词中,你最喜欢李白、杜甫 (或者、还是)苏轼、辛弃疾,我真答不出。(答案:还是)
[辨析]:二者都表示选择的连词,当两者与“无论、不管”等连词连用时,意思一样。但是“或者”只能用在陈述句中,不能用在疑问句和否定句;“还是”则相反,主要用在疑问句中,用在陈述句中也仍含有疑问语气。该句前后表示选择关系,但“你最喜欢李白、杜甫……”含有疑问语气,所以选取“还是”。
20、尽管——不管
例20: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场革命运动, (尽管、不管)其中有部分人是软弱妥协的,但它却是要革文言文的命。(答案:尽管)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于编正复句的偏句中,但“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表转折,常与“但是、可是、却”搭配使用;而“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常与“都,总”搭配使用。该句中后面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并且有“但”相搭配,所以选取“尽管”。
21、何曾——何尝
例21:同志们盼望早日上岗,为厂立功,张小华又 (何曾、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情呢?(答案:何尝)
[辨析]:“何曾”表示反问,对修饰成分的否定。因反问语气有否定语意,而本身含有否定意思,则表示肯定;在“何曾”后又用“不是”,则全句表示否定。“何尝”表示一种婉转的否定,常有反问和辨解的语气,相当于“哪里”“怎么能”“怎么会”。该句后半句中不能用“何曾”,因为句中有“不是”,全句表示否定;而此句则表示肯定,所以选取“何尝”。
22、何苦——何必
例22:老杨说:“自家兄弟, (何苦、何必)如此客气呢?客气了,反而见外了。”(答案:何必)
[辨析]:二者都用于反问句中,“何苦”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意思是“何必自寻苦恼”;而“何必”相当于“为什么一定要……”“干嘛一定要……”的意思。表示说话人认为某种事情或行为的进行是没有必要的,或不一定是必要的,一般用于反问句。该句根据后一分句的“如此客气”表示说话人认为这样没有必要,所以选取“何必”。
23、何妨——不妨
例23: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也 (何妨、不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答案:不妨)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何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为什么不”,二是用于问语气,而“不妨”是“最好还是”的意思。“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该句后“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语气较肯定,所以选取“不妨”。
24、一直——一向
例24:近一个月来,他 (一向、一直)不愿意参加这些应酬活动。(答案:一直)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都有表示重复或连续的作用,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区别是:“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而“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直”适用的对象不同。该句中“近一个月来”“不愿意参加应酬活动”,行为连续进行,所以选取“一直”。
25、和——以及
例25: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和、以及)其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答案:以及)
[辨析]:二者都可用作并列连词。但“和”连接的前后各项之间是对等关系,可以互换。而“以及”连接的前后各项之间有主次之分,不可以互换。该句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之间有主次之分,不可以互换,所以应选用“以及”。
26、与其——宁可
例26: (与其、宁可)这样提心吊胆地见着你,还不如不见你。(答案:与其)
[辨析]:二者都有把两件事加以比较,衡量得失,选取其中的一件的意思,都是连词。但“与其”常与“不如”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而“宁可”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该句是舍“这样提心吊胆地见着你”(此)取“不见你”(彼),所以选取“与其”。
27、乃至——甚至
例27: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 (甚至、乃至)敌视他们。(答案:甚至)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层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甚至”还可以作副词。该句中后分句表示强调,对“不是坚持错误的人”也不例外,所以选取“甚至”。
28、居然——竟然
例28:资阳县公安局 (居然、竟然)“打不过”黑老大,真是天大的笑话。(答案:竟然)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示预想和结果的关系。但“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有这样”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该句“公安局”打不过“黑老大”,是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所以选取“竟然”。
29、虽然——固然
例29:古今 (固然、虽然)不溶混同,但古人生活中的许多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答案:固然)
[辨析]:二者都是转折连词,都与“可是、但是、然而、却”等连词配合,但“固然”是先肯定承认某种情况,然后又对该事物提出一种新情况,转入正意;而“虽然”则是对出现的某种状况作让步。该句先肯定“古今不容混同”,然后提出“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新情况,所以选取“固然”。
30、而且——并且
例30:会上大家热烈讨论 (并且、而且)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答案:并且)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同时又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并且”用在复合句后一半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也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而且”还可以连接单音节形容词,“并且”不具有此种用法。该句前后是两个动词性词组,先“热烈讨论”后“通过计划”,所以选取“并且”。
31、分外——格外
例31:您老能亲自来观看演出,我们 (格外、分处)欢迎。(答案:格外)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程度高。“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有“特别”的意思;而“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含有“更加”的意思。二者多数情况下可互换,但意味不一样。“分外”不能修饰一般动词,也不能用于否定句式。“格外”除了修饰形容词,心理状态动词之外,还能修饰一些动词或动词结构。该句后的“欢迎”是动词,所以选取“格外”。
32、究竟——毕竟
例32: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 (毕竟、究竟)是答应不答应?(答案:究竟)
[辨析]: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而“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须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不能用于问句。该句是疑问句,所以要选取“究竟”。
33、偶尔——偶然
例33:青年人 (偶尔、偶然)犯个错误,这是不奇怪的,我们的责任是事先多提醒。(答案:偶然)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但“偶尔”是说行为发生的次数少,不经常;而“偶然”是说某种情况的产生不是必然的,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意思,二者不能互换。该句中“青年人”“犯个错误”不是一种必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选取“偶然”。
34、大抵——大概
例34: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 (大抵、大概)回到母家去消夏。(答案:大抵)
[辨析]:二者都是表示说话人对事物大略叙述的副词,“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的意思,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揣测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要在猜测。该句在意思上是从数量上来限制前面的“凡有出嫁的女儿”,说她们夏间大部分都回到母家去消夏,所以选取“大抵”。
35、对——对于
例35:大家都 (对、对于)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感兴趣。(答案:对)
[辨析]:二者都是在句子中起介绍动作对象作用的介词,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为“对”。不同之处:第一,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第二,当“对”用在能愿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对”多用于口头语气,“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书面语体。该句中前面有“都”这个总概性副词,不能换成“对于”,所以选取“对”。
36、暂且——姑且
例36:我们 (姑且、暂且)不论你是否有错误,仅就你此刻的态度看也是有问题的。(答案:姑且)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暂且”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状况的产生是暂时的,表明时间的作用非常强,而表示让步的意思很少,有时没有;而“姑且”修饰动词,表示说话人暂时作某种让步。这种让步的意思很强,并表示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如此,有无可奈何的语气。该句中“不论你是否有错误”是说话人暂时的让步,所以选取“姑且”。
37、逐渐——渐渐
例37:月亮 (渐渐、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答案:渐渐)
[辨析]:二者都表示渐进,而“逐渐”强调动作的变化是依次缓慢进行的,这种变化是一层推一层的;“渐渐”则主要表明变化是缓慢的,一点一点的意思,不表明动作依次变化。该句中月亮的升高应是一点一点的变化,所以应选“渐渐”。
38、如果——即使
例38:所以我决定, (如果、即使)不能升学,也决不停止学习。(答案:即使)
[辨析]:二者都表示假设,“如果”在主句中常有“就”“还”“便”“则”等与之相搭配,表示一般性假设;而“即使”除表示假设外,还表示让步。该句让步重于假设,所以选取“即使”。
39、恰巧——恰好
例39:晚饭以后我去找他, (恰巧、恰好)他看球赛去了。(答案:恰巧)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意思相近,用法大致相同。但“恰好”侧重表示“正好、正合适”,“恰好”侧重表示偶然的巧合。“恰巧”可以表示希望发生,实际也发生了,也可以表示不希望发生,实际上发生了;“恰好”一般只表示前者。该句中“他看球赛去了”是“我”所不希望发生的,所以选取“恰巧”。
40、差不多——几乎
例40:一看见黄淑英,眼光突然发亮了,一个 (几乎、差一点)是看不见的微笑,浮现在他的脸上。(答案:几乎)
[辨析]:二者都有表示近似的意思,“几乎”多用来说不企望发生的事,有时还强调事件或情况已经非常接近于某种程度,虽未完全达到,但相差无几,相当于“差不多”。“差一点”不受此限,“差一点”后边所说的事情是说话人企望的,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差一点”后边所说的事情如果是说话人不企望的,那么不管肯定形式或否定形式,实际含义都是否定。“几乎”多用于书面语,“差一点”多用于口语。该句中“看不见的微笑”,强调接近的程度,所以选取“几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4198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