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什么禁忌?

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什么禁忌?,第1张

蒙古民族:

称呼忌讳 蒙古族很讲究辈份,晚辈称长辈或比自己年长的人为“您”,忌直呼长者其名。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

  门忌 客人入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忽必烈大汗在宴请贵族时,每道门两边都有两名手执棍棒的侍卫,目的在于防止人们的脚踏在门坎上。如有偶犯禁例者,便遭受皮肉之苦。客忌 进蒙古包时不得携带刀、枪等器械。客人席地而坐时,男性为盘腿坐地,女性为跪腿坐地。因故不能盘腿或跪腿,可将腿朝门的方向伸展。闲谈之中,不能用烟、刀、剪、筷子等物品指向人的头部,并忌讳生人用手触摸小孩的头。外出大小便,不能正对着包内的佛龛方向,也不许在牲畜圈内。否则主人就会认为客人不尊重民族习惯。

  火忌 禁忌在火炉旁烤鞋暖脚,也不得在炉灶上磕烟、摔东西、扔脏物或用刀挑火。

礼忌 蒙古民族喜双忌单,客人到主人家作客,见面礼最好是成双成对。在客人起身告辞时,一般主人要在客人的手提包里,放一些土特产等食品,以免客人携带空包而归。

水忌 额济纳蒙古族忌讳在河水中沐浴、扔垃圾。牧民有节约用水和注意保持河水、泉水清洁的习惯,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藏族

2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还比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帖红布条、插树枝获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3 苗族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4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5 傣族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6壮族 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

7朝鲜族 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8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维吾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帅;要待长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

9满族 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

10傈僳族的禁忌

  傈僳族在进行祭祀鬼神时,不让妇女参加;有的地方,年节或祭日要由家庭成员前去祭龙树,祭树时严禁妇女和外族人参加。不能打死蜘蛛,相传是蜘蛛教会他们学会架溜索桥的。在房前屋后不能喊“哦——”,因为人死驱鬼时才会这样。客人进门不能从前门直走后门,因为抬死人是这样。平时切菜板不能刮洗,否则就认为是把福气刮走了,来年就没有油、肉吃,锅盖也不能洗,不然也认为把福气洗掉,第二年粮食就会无收成,大家就遭到饥饿。到别人家里不能吹口哨,尤其在晚上更不能吹,不然就会把鬼引到屋子里来。黄昏时出入要随手关门,否则认为鬼会钻进来咬死人。屋子中间放着三脚架不能用脚踩踏或移动,更不能溅上唾沫鼻涕,火塘是极受尊崇的,当柴火烧着后,不能用脚跨过火塘。在祭鬼的时候,肉没有吃完,旁人不得走进屋来干扰,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很快康复。如果有人半截进去冲了,祭鬼就不起作用。同时,在进行祭鬼活动时,别人也不得偷看、嬉笑出声。

11阿昌族的禁忌

  阿昌族禁忌较多,有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则留有古老传统的遗痕,也有的带有封建色彩。各地阿昌族禁忌有许多差异,或有不同的解释。这里列举一些如下:�

  (1)兄弟都结婚以后,互相不能进对方的卧室。

  (2)家堂的神龛除自家人,外人绝对不能触动。�

  (3)不能让妇女住在楼上,男人在楼下。�

  (4)妇女不能和自己辈份大的家人开玩笑。�

  (5)男人不走晒妇女筒裙之处,否则会被别人认为不光彩,不吉利。�

  (6)妇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门坎上,认为这样会破财。�

  (7)妇女生了小孩,未满七天,别家的男人不能进院子。�

  (8)妇女不能从犁、耙、锄、刀、枪等物上面跨过,否则用刀时便会砍着脚,用耙时就耙不动田。�

  (9)家里“运气”不好,要和尚念经,杀鸡一口,门上插一杆小红族,并在堂屋正中挂一个花圈,用一条草绳沿屋檐把院子围起来,以转“好运”。施行此法后,七天内不准外人进家,否则不吉利,要破财

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

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忌吃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

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

藏族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时,忌讳生人入内。

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数他们的牲口。

伯族忌讳别人摸头和耳朵,忌讳向少女赠送饰物和香烟。

锡伯族忌吃狗肉。

鄂伦春族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

景颇族忌讳用手摇熟睡的人。

哈尼族忌讳别人到产妇家借家具。

怒族忌讳拒绝送的礼物和食品。

阿昌族忌讳走路时从别人面前擦过,或从腿上跨过。

德昂族见面时,男的忌讳拍摸肩头,女的忌讳触动头包、衣物等

 藏族的 民间 故事 浩如烟海,它是藏族悠久丰富的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民间的故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藏族民间 传说 故事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斑竹姑娘

 在金沙江畔有一处风景秀丽、气候温和的地方。村里的人们喜欢种竹子,尤其喜欢种楠竹。楠竹比楠木长得还高,用处也非常多。村里一户贫穷的母子守护着祖先留下来的竹林。但管辖这一带的土司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买下了村里所有的竹子,并命令长成后砍掉。

 这户穷人家的母子忍着眼泪看着楠竹一天一天向空中长去。少年朗巴(西藏语“儿子”)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棵楠竹。朗巴的眼泪落到楠竹上,楠竹便长出斑点来。可是,竹子长到和朗巴一般高的时候,就再也不长了。过了一年,土司派人砍楠竹来了。朗巴趁土司派来的人没注意,把那棵楠竹藏到深渊中,后来又把它拽了上来。可奇怪的是,从竹子中传来了哭声。朗巴小心地劈开楠竹一看,里面竟有一位可爱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很快长大 ,母子俩都叫她“斑竹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母亲也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的儿媳。

 那个贪婪的土司死后,他的儿子便和商人的儿子、官家的儿子、骄傲的少年、胆小而又爱吹牛的少年成了朋友。这5个人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他们看到美丽的斑竹姑娘便来求婚。朗巴不在,母亲感到很为难。斑竹姑娘于是给他们每个人出了一道难题,并给予他们3年的时间来解决。让土司的儿子……寻找撞不破的金钟;让商人的儿子……寻找打不碎的玉树;让官家的儿子……寻找烧不烂的火鼠皮衣;让骄傲的少年……寻找燕窝里的金蛋;让胆小而又爱吹牛的少年…寻找海龙额头上的分水珠。

 5个男子都想尽办法去解决各自的难题,但最后都失败了。

 土司的儿子听说缅甸有口金钟,但那是边境的警钟,并有雄兵昼夜守护根本不可能偷走。于是,他从深山中偷了一口铜钟,镀上金给了斑竹姑娘。斑竹姑娘用锥子一戳,金箔脱落,铜钟被戳了一个大洞,土司的儿子羞得急忙上马逃走。

 商人的儿子听说通天河有棵玉树,但他不想受爬山越岭之苦,便聘请手艺高超的工匠数人,用上等的玉石制成玉树。但当他把玉树交给斑竹姑娘的时候,那些工匠却来了,责备他不付工钱上前打碎玉树,并将其扭走。

 官家的儿子到了很远的地方也没找到烧不烂的火鼠皮衣,后来,他听说深山中的一座古庙有,便去了。他在那发现了一个石匣,里面有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火红色的鼠皮袍子。他把它交给斑竹姑娘,可斑竹姑娘用火一点,鼠皮袍子就被烧成了灰烬。

 骄傲的少年破坏了人家屋檐下的燕窝却没有发现金蛋。有个少年骗他说摩天台的画梁上有金蛋。那摩天台很高,这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刚要把手伸向燕窝的时候,被雌燕啄破了眼睛。

 胆小而又爱吹牛的少年给了仆人很多金银和刀枪,让他们到海里取龙珠。可是,等了两年谁也没回来,没办法只好自己带着仆人乘船出海。他们遇到了大风,被抛到南海的孤岛上。

 总之,这5个人都失败了,斑竹姑娘和朗巴结为了夫妻,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青海湖的藏族民间传说

 遥远的古代,如今的青海湖底,还是一片茫茫草原,天然牧场。远处丘陵起伏,到处水草茂盛,牛羊咩咩,牧歌声声。这里,还有一个奇异的神井,淙淙甜水,流成一条清湛的小溪,无论是早年或者涝季,井水既不会干涸,也不会泛滥成灾。牧民就在这里居住,靠着肥沃的草原和神井, 饲养 牲畜,过着衣食无愁的平安日子。

 后来,这里出生了一个大智者,名白马江乃。他住在神井边上。一面刻苦地做学问和修行,一面给往来行旅布施神井的水。行路人喝上这水,立刻解渴生津,精神倍增。

 不久,白马江乃为了修行深造,决心到加嘎尔(印度)去求法。行前,嘱咐他的徒弟说:"我走后,你要继续给往来行人施水,但施罢水,一定要盖好井盖。"只是他忘了把不盖好井盖的利害告诉他的徒弟。

 白马江乃西行求法之后,徒弟按照他的嘱咐,继续每天施水。一天傍晚,徒弟施罢水,忘了盖上井盖。睡到半夜,被水声惊醒了。朦胧中还没来得及抓住井盖,水就把他冲走了,水继续从井中汹涌而出。冲啊,冲走了田舍房屋,冲走了一群群牛羊。冲走了世世代代在这里安居的人民。这里变成了汪洋大海。

 白马江乃当时刚走到西南边界,忽然觉得心惊肉跳,他预感到一定是神井溢水成灾了。于是不暇思索,随手在脚下抓起一座山,口中念念有词,这座山一下子飞到海面上,端端地落在井口上,压住了喷涌的大水。

 当时,在如今青海湖西的一个山洞中,住着一个千年熊精,名叫者摩。他一见海水淹没村庄和人畜,正在幸灾乐祸,梦想洪水泡天,天下大乱,他好乘机一方称霸。没料想到,井口被从天上飞来的山堵住了。他想,这一定是自马江乃干的,别人是没有这么大的法力的。嫉妒之心,把他引出山洞,钻进水里,拼上全身的力气,掀开了大山,往水里一推。水又汹涌澎湃,浊浪奔腾,溢个不住。这座被推进水中的山,就是现在的海心山。

 白马江乃,在途中感到海水仍在不断地涌溢,心中纳闷,但救地方要紧,他又抓起了两座小山,用法力祭起,飞来压住了井口。但不久又被熊精掀掉了。白马江乃无可奈何,只得放弃深造的愿望,赶回湖畔,驱逐了熊精,止住了井水喷涌。这两个被第二次掀掉的小山,就是现在的海心西山和鸟岛。你若不信,有机会你去旅行时看看,现在中国西南部两藏边境上的一条山脉,中间就有三个大豁口,那里的土质、颜色,和海心山没有两样。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1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

2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

3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

4 常州的民间故事两个

5 印度民间故事

  在旧西藏,拉萨聚居了众多的贵族,他们的婚姻带有浓重的门第观念,因此,婚俗显得格外繁褥。从择偶、求婚、定婚到举行婚礼以及婚礼后的规矩,各种礼仪、禁忌颇多,这为传统婚俗留下了典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婚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今在拉萨,青年男女基本上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因而免去了求亲等各种仪式。只要两情相悦,做父母的一般都不会为难自己的子女。但一般来说,藏族家庭很重视婚礼,婚礼举行前,首先要备齐几样东西:挂有吉祥如意藏文幕布和幔帐的藏式帐篷、青稞酒、酥油茶以及牛羊肉,因为,这些是传统的象征,也是藏式婚礼的特征。婚礼这一天,不管是新郎新娘,还是来宾,只要是藏族,大都会穿上自己华丽的民族服装。在约定的时间,新人的亲朋好友会等候在帐篷旁接待来宾。待来宾到齐入座后,新娘新郎以及双方父母再入座。之后,是正式的结婚仪式: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僧人或有威望的人诵经祝福—客人给新人及其父母献哈达、献歌舞—娱乐—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新人给客人献哈达。整个婚礼可短可长,短则一天,长则好几天。如果是好几天,则在最后一天才由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回献哈达等。

 虽然是传统的婚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婚礼上结合。首先,举行婚礼的地点,有可能不是在新郎或新娘家,帐篷有可能是租来的,甚至以舞厅、酒店来代替其次,来宾的服饰也越来越随意,不一定非要穿藏装;第三,婚礼上的饮料,除了青稞酒、酥油茶,啤酒和白酒也充当了重要角色,自助餐的吃饭形式成为时尚;第四,婚礼上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除了传统歌舞也有现代歌舞,还有扑克、麻将,特别是麻将占去了婚礼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于简化了传统的仪式。

 总之,西藏的婚俗异彩纷呈。从姑娘小伙恋爱到成亲虽说过程大体相同,但各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比如在一个名叫毛工村的地方,当冬天来临,年轻人就会聚集一起踢毽子。名义上这是在娱乐,实际上是互相挑选自己的意中人。选中了意中人,就会把毽子踢给他。于是,小小的`毽子作了媒,撮合成一桩桩姻缘。在扎囊县,新娘得骑上怀驹的母马嫁到新郎家,新娘到达新郎家,全家人不是起身迎接,而是端坐不动,否则,他们认为身下压着的福运就会跑掉。

 西藏经历了民主改革后的几十年,婚姻方式也逐渐移风移俗,婚礼在保持传统礼仪的同时,其中的陈规陋习也越来越少,并且逐渐与现代方式结合,诸如以坐车代替骑马等,以现代歌舞代替传统歌舞等,使得这里的婚礼既简便又隆重,让我们通过婚姻这个小小的镜头,感受到西藏各民族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怒江又叫潞江,它深入高原内部,向东南流经平浅谷地,河床坡度较小,水面较宽,流速不大。嘉玉桥以下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才叫怒江。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为怒江的中游,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折向正南方向,奔流在怒山与高黎贡山之间。大堑段两岸岭谷的相对高差可达3000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泸水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怒江在潞西县内端出国境,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最后在仰光东侧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在中国境内长约2013公里,流域面积达124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出国境的水量比黄河入海水量还多。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怒江由贡山县进入云南后,流经怒江、保山、临沧、德宏等4个地州,从潞西市出境。怒江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怒江-萨尔温江全长3200公里,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长1540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87%。

  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为1400米,最低为760米,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象骏马般地奔腾向南。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据掌握的资料,这是仅次于美国西南部长约4600多公里,深达1830米的号称世界第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

  怒江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湖泊遍布,比较著名的有泸水县高黎贡山的听命湖;福贡县碧罗雪山的干地依比湖,恩热依比湖,瓦着低湖等。这些高山湖清澈幽静,是由长年冰蚀形成的许多大小不等的“迷人湖泊”。湖岸原始森林密布,珍禽异兽繁多,古木参天,松萝满树,幽中显古,蔚为壮观。

  怒江大峡谷内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立体气候产生的主体植被、珍稀动植物、名花异卉、稀世药材、树蕨、秃杉、落叶松、各种杜鹃、各种兰花、珙桐(鸽子花)成片成林地点缀着峡谷胜景的自然美。这些珍稀的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树蕨、秃杉、珙桐;二级保护的有三尖杉、清水树等;三级保护的有天麻、雪山一枝蒿等20多种。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虎、灰腹角雉、热羚、红岩羊、金丝猴、叶猴、小熊猫(金狗)、齿蟾等。还有名目繁多的花卉。独特的民族风情:雪山林海、急流飞瀑、岩峰峡谷、汩汩温泉、座座溶洞、高山湖泊。配之以僳僳族传统的对歌,澡塘会、刀杆节,充满神州色彩的怒族“鲜花节”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独龙族剽牛祭天活动以及各民族的婚姻习俗、衣食住行、丧葬礼仪、祭祀活动、图腾崇拜等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不少情趣。

  怒江州地处濒临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进入缅甸境内称萨尔温江,怒江——萨尔温江全长3200公里,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奇异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怒江全境沟壑深切、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景观;境内群山横立、江河纵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由北往南纵贯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以及云岭山脉,切割出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大峡谷,被人们称为怒江大峡谷或东方大峡谷。怒江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第二大峡谷。

  怒江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公路里程638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僳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卡雀娃”等众多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1954年由丽江专区析出泸水、碧江、福贡、贡山4县成立怒江僳僳族自治区。1956年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957年改怒江僳僳族自治区为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但直至1973年,均由丽江地区代管,兰坪县由丽江专区划入。1961年我国政府根据《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收回的片马地区归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管辖。

  怒江州以其山雄川秀、民风朴实、特色明显向世人展现一个独具魅力的世界。到怒江旅游,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高黎贡山、丙中洛、碧罗雪山、石月亮、听命湖不可不游。

  从昆明到六库大约有600多公里,中途需转车,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

  第一条:昆明→保山→六库(昆明至保山可坐飞机)

  第二条:昆明→大理→六库(昆明至大理可乘飞机)

  另外昆明西站有长途客运班车直达。

  怒江少数民族的风俗

  怒江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公路里程638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僳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卡雀娃”等众多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僳僳族简介

  僳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僳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僳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僳僳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温泉处沐浴。 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僳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僳僳族民间婚丧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杀猪宴客。在请客时,不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放入一 锅煮若是有贵宾至,还要煮乳猪招待,以两个月刚断奶的小猪为最好。待客要吃独品菜,就餐时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带走。福贡的一些僳僳族,在遇有客人光临时,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内捣碎,盛入木碗加盐待客。僳僳族待客饮酒最富民族特色,饮酒时两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使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称“同心酒”,至亲密友见面时常用这种喝法。

  白族家庭里,传统习惯上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怒族人非常讲究礼貌和团结互助。而他们的"迪目瓦"结婚纪念则更富于人情味。只有和睦相处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夫妇才有资格举行这种仪式。在仪式上,主妇要把好酒好菜奉献给村里的老人。

  怒族的剽牛是杀牛祭天的意思,仪式颇为隆重。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牛被牵着绕屋六圈,然后栓在树上,给牛披上毯子,挂上串珠。杀牛者先要喝同心酒,然后几个人用锋利的长竹签把牛刺杀。

  普米族在满十三岁时,要举行成人仪式,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了。仪式前一天,有条件的要杀猪宰牛。做成人礼的少年,按年龄顺序,男子站在火塘上方,女子 站在下方,依次用右脚踩一下猪膘,左脚踩一下粮袋,再向锅桩连磕三个头,表示敬天、地,灶三神,然后向长辈和兄长、姐姐磕三个头,感谢养育和关照之恩。受 礼的人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并给一点钱物。最后由父母带着到附近亲戚家向长者磕头,以求祝愿。从此以后,他们就要穿成人装,男子上穿 右襟短衫,下为长裤;女子上着右襟短衫,下为百褶裙,腰系彩带,头包耗牛尾编成的假发结。成人礼后,他们就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

  殷勤礼貌、热情好客是普米族的传统美德。大年初一这天,他们会到村口争相邀请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到家里作客,由于大家都把能请到客人当作是一件吉祥快乐的好 事,有时候会因为来往的行人少,就出现了几家争抢一个客人的热烈场面。若是行人请不到,就请村里那些有德才的人。如果还请不到,就到山上“请”一块石头回家作 “客”。

  普米族同其它民族共同杂居,友好相处,在衣、食、住等方面受到各民族的影响较大。如兰坪的普米族受到白族的影响,丽江和宁蒗的普米受到纳西族的影响,男人 喜穿短衣宽裤,披白羊皮领褂。永胜、宁蒗一带的妇女喜包大头帕,扎耗牛尾和丝线盘于头顶,穿大襟衣,系百褶长筒裙,用宽大而染有红、绿、蓝、**的彩带束腰, 有的还在背上披一张洁白的长毛羊皮。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爱穿青、兰、白色大襟短衣,外着色彩鲜明的黑、白、褐色的绣纹坎肩,并配以闪亮的银扣。长裤外系围腰 布,编发辫,有的喜佩红,白色珠饰,有的喜带耳坠银环。富裕人家在颈项还要挂上珊瑚、玛瑙和珠料,胸前佩带“三须”、“五须”的银链,手戴镯圈和宝石戒指等。

  春节是普米族最重大的节日。除夕之夜,各村寨放炮三响,吹响牛角号后,各家各户才吃丰盛的团圆饭。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图无法上传

  也可能是我不知道怎么上传

  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5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