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找媒人在什么时候?

男方找媒人在什么时候?,第1张

在男方准备出台求婚之前,男方应该先找媒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在男方准备出台求婚之前,男方应该先找媒人,以便让媒人给家长们介绍子女的婚事。中国自古就称婚姻介绍人为“媒人”,如《孔雀东南飞》:“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但媒人除了这一俗称外,还有不少别称。红娘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的侍女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后人据以演为《西厢记》杂剧。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的主要矛盾是由崔张二人各自的追求与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莺莺传》中,张生见到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就想买通红娘与莺莺私合;当红娘劝其“因德而求娶”,即派媒人通过正当途径来求婚时,张生答曰“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张生既爱莺莺之美色,又难舍功名;他与莺莺的婚姻障碍在于唐代社会的门第观念与自身的思想约束,是其自身“情”与“志”的矛盾造成了莺莺的悲剧,而重功名轻别离的选择,正是唐代士子文人的真实写照。

扩展资料:

《西厢记》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赋予西厢题材以新的生命力,使之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从维护礼教及“女人祸水”的说教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对礼教的时代高度,批判了“始乱终弃”的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以崔张相偕出走抗议终获美满团圆,代替了传奇中莺莺被离弃的悲剧性结局;作品矛盾冲突的性质也由《莺莺传》中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演变为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

——西厢记

《莺莺传》里莺莺的故事

故事中的张生,性温茂,美风容。

崔莺莺,是张生的远房表妹。

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张生出力救护了姨母郑氏一家。姨母感激不尽,过后专门设宴答谢张生。

在宴会上,张生对天生丽质的表妹崔莺莺一见钟情。

经过崔莺莺的婢女红娘的帮助,二人终于在西厢下私会。从此,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人",与张生巫山云雨,好不甜蜜。

后来,张生赴京赶考落第,只好滞留在京师。期间,张生与莺莺一直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相思之苦。

最后,张生还是忍痛割断了表妹的感情,另娶了别家的女子,崔莺莺也嫁了他家的男人。

多年以后,张生路过崔莺莺的家门,张生以“表兄”的身份求见。

崔莺莺说:不!

《莺莺传》外,莺莺的故事

《莺莺传》的作者,是与白居易同时代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元稹。

元稹也属于没落的贵族之后,父亲元宽是北魏宗室大臣,景穆皇帝拓跋晃的曾孙。母亲荥阳郑氏,是汉朝至隋唐以来著名的名门望族。

元稹8岁的时候,父亲元宽因病去世。

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包括元稹的学业。从小就聪颖过人的元稹,没有让母亲失望,元稹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了科举之路的考试。

公元799年,21岁的元稹,在蒲州任小职,遇见了陷入困境中的远房表亲。元稹帮助表亲解决了困难,之后,元稹与表亲家才貌双全的女儿崔莺莺相爱。

过后没多久,元稹去京城再次参加应制科试。

公元803年,元稹再展才华,与白居易同时进入书判拨萃科,并在秘书省担任校书郎。之后,元稹迎娶了后来官至尚书的韦夏卿的女儿韦丛。

当然,表妹崔莺莺就成了过去式了。

韦丛有才有情还有貌,元稹和韦丛过着非常恩爱的生活。

公元809年,27岁的韦丛病逝。元稹为爱妻写下了千古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再后来,元稹和才女薛涛也有过交往。但是,这个中唐时期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最后也无疾而终了。

多年以后,午夜梦回时,老年的元稹忍不住会想起早就嫁做他人妇的表妹崔莺莺。他发现,崔莺莺的一颦一笑,仍然非常鲜明地活在自己的记忆里!

于是,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写了《莺莺传》。

到了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本着“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重新改写了《莺莺传》,这就有了《西厢记》。

莺莺,你要理解表哥张生!

爱情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真正用文字解释清楚,哪怕是大才子元稹也不行。

但是,元稹知道,感情最终是要落实到每天的菜米油盐中的!如果抛开了这些,他和崔莺莺的爱情,必将是一地鸡毛。

元稹不仅是崔莺莺的表哥,他还是母亲的儿子,他的肩上一直承担着元家复兴的重任。母亲的含辛茹苦,就是希望有这么一天,儿子能够带领元家重新走向辉煌。

而崔莺莺家除了有点财,在元稹的仕途上帮不了任何忙。这一点,元稹非常清楚。

所以,在《莺莺传》里,红娘问张生:

"崔家的内外亲戚你是了解的,为什么不凭着你对她家的恩情向他们求婚呢"

张生回答说:

"恐怕过不了早晚,我就会因相思而死了。如果通过媒人去娶亲,又要'纳采',又要'问名',手续多得很,少说也得三四个月,那时恐我也就不会在人世了。"

原来,在张生的心里,张生和崔莺莺,就像两个在过家家一样,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明媒正娶崔莺莺!

张生的人生观一直是旗帜鲜明

元稹是个理性的人。

尽管自己与崔莺莺互相很喜欢,他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以,他从不曾在崔莺莺家里正式提亲。

以他对表亲家有恩,他如果向崔莺莺的母亲提亲的话,肯定会得到崔莺莺母亲的同意。

后来,元稹在京城得到韦夏卿的赏识,他毫不犹豫地娶了韦丛。那个时候,元稹和韦丛在婚前没有一点感情。

可以说,对元稹而言,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是,元稹自己非常乐意!

韦丛去世后,元稹又和才女薛涛恋爱。

薛涛不仅大了元稹11岁,还是乐籍出身。一个生活于烟花之地的女子,对于元稹的仕途来说,薛涛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

这一些,元稹心里明白,聪明如薛涛更明白,而且看得非常透彻。

因此,两人劳燕分飞,永远相思。

元稹如此,张生又何尚不是呢?

#励志名言# 导语爱情让人痹,婚姻让人麻木。经历一场恋爱就像吃巧克力,就算你不用付巧克力的钱,也得付减肥的钱。 整理“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篇一:关于爱的名言:爱情让人难以忘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两情若是久长时,以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鲁迅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何其芳

 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郭沫若

 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一定渗有对心爱的人的劳动和职业的尊重。——邓颖超

 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张志新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

 只有爱给你解开不死之谜。——费尔巴哈

 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罗素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荆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理查·德·弗尼维尔

 

  篇二:关于爱的名言:爱情名言名句大全

 1、一个人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风景: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要珍惜和感知自己真正拥有的幸福。不要让你的幸福,只是在别人眼里。

 2、别问我是否还是朋友,那些美好或伤心的过往,在分手一刻就碎了一地,拼不回昨天,也撑不起友情的明天;别再试探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你见过我爱得最傻的模样的,是怎样不留后路,破釜沉舟;别祝我幸福,这个世界上最没资格说这句话的人就是你。记住,你一定要幸福,否则辜负了我的退出。

 3、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4、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微笑送走不愉快的阴云,不要让它遮住你的眼睛;不要因今天的痛苦,否定明天的幸福。一切都是暂时的,一笑而过,从头再来。

 5、女孩子你对自己好,就会变得更出色,在别人眼里,就更有价值。而你对别人付出太多,自己就会变得更薄弱,你的利用价值完了,也就完了。所以,别老想着取悦别人,你越在乎别人,就越卑微。只有取悦自己,并让别人来取悦你,才会令你更有价值。一辈子不长…对自己好点。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亘古不变的生活真谛,却在逐渐被现代的我们所遗忘。置身于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只愿揽一弯如水的心境,让淡雅成为一种美丽……

 7、是那个人,不说他也懂;不是那个人,说了也没用。是那个人,不解释也没关系;不是那个人,解释也多余。是那个人,不留他也不走;不是那个人,留也留不住。是那个人,不等自然会遇到;不是那个人,原地也会走丢。

 8、暧昧是,比好朋友亲一点,但比恋人远一点;暧昧是,你会常在QQ等他,当他几天不在,你就会有些担心;暧昧是,你会不时去看他的微博有没有更新,而且会留意字里行间,他对你有没有暗示;暧昧是,有感觉,然而,这种感觉不足以叫你们切切实实地发展一段正式的关系。我们暧昧,我们却不属于对方。

 9、每个人都是演员,脸上在演浮夸,心里都是孤独,而本性全是善良。我们苦苦在这世上演戏,其实就是为了等一个,能看懂自己的人。

 10、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他的放弃,促使你找到更好的下一个。一直向前,不回头。永远不要为一个不爱你的人,去浪费一分一秒。

 11、如果你想被别人爱,你首先必须使自己值得爱,不是一天,一个星期,而是永远。

 12、要是一个人在自己最心爱的人面前总遮遮掩掩,不让他(她)知道自己对她(他)有意思,那么她(他)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她)的欢心;那么,就是把天下人都蒙在鼓里,也无补于事。

 13、女人家十有都是心里有一分爱,表面上就流露两分。

 14、年轻的姑娘们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求爱),即使心里愿意答应,口头上总是拒绝,有时候甚至回绝他两次三次。

 15、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如果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

 16、小伙子们,特别是那些先生们,他们喜欢的是女性的,而不是那些让他们等得恼火的女人。

 17、眼泪是女人最原始的武器,也是男人无法抵抗的最厉害的武器。

 18、一个女人必须了解和牢记,男人--只要他是是男人,无论老幼,他都爱漂亮的女人。恋爱的女人的快乐就是她所爱的男人承认她是他的一部分。

 19、人并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20、上帝创造了男人是为了使他孤独,而创造女人是为了让他更孤独。

 21、要是有人追求,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是飘飘然的。正因为这样,女人才会那么迷死人。

 22、摧残爱情的方式很多,不过连根拔起的狂风暴雨,却是借钱。

 23、一个姑娘爱上一个男子的时候,决不会看出他的缺点来。

 24、获得爱情你可以随便用什么办法,而保持爱情却需要智慧。

 25、爱情应当山盟海誓,只有专一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6、爱情有吸引力,婚姻有约束力。想要逃离两者只会白费力。

 27、爱情实话+爱情谎话=爱情神话。

 28、爱情让人痹,婚姻让人麻木。经历一场恋爱就像吃巧克力,就算你不用付巧克力的钱,也得付减肥的钱。

 29、女人结不成婚不是男人的错,有时是另一个女人的错。

 30、爱情就像冰激凌,无论如何避免,最后它终究会溶化。

 

  篇三:关于爱的名言: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尚、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裴多菲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阿·托尔斯泰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尽管在诗坛众多耀眼的“巨星”当中,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也散发着自己的独特光芒。这些古代女诗人的名字叫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女诗人的名字叫什么

 1、许穆夫人: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当时,诸侯各国之间政治性通婚联姻盛行,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许国施以重礼,打动了她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爱不释手。

 2、蔡文姬:博学的流亡女诗人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经历正好与东汉末年朝代更迭、混乱不堪的时局惊人的相似。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她的《悲愤诗》用血泪书写自己坎坷的经历,同时也成了汉末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在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最遭殃的当然是百姓。被乱兵所虏,辗转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后来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将她从匈奴赎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悲哀,她更是时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3、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

 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晋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样,也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缺点,就是长相丑陋。晋武帝司马炎本是好色荒*之徒,听说左芬的才华后,居然把她纳入后宫。当然,晋武帝则选择娶个文人做妃子,意在彰显他自身的品位。

 可见。晋武帝并不是娶了个女人,而只是娶了个“女诗人”。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这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画也无多少差别。左芬虽不受宠,但还得完成作为才女“作诗作赋”的义务,扮好一个文学摆设的角色。她“受诏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题作文《离思赋》,这首赋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马炎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晋书》)。于是,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是要受命写些或者感人或者华丽的诗赋。事实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对于左芬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

 左芬的名声亚于她的哥哥左思,兄妹俩素来友爱。左芬被选入后宫,左思曾作《悼离赠妹诗》两首。所谓“悼离”,更与寻常离别不同,因为被征入后宫,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左芬的诗仅存两首,其中一首《感离诗》,就是答左思《悼离赠妹诗》的作品,载于《艺文类聚》。其间,左芬写下著名的《啄木诗》,千古流传,因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所以这首诗被认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谢道韫: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谢安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度”。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谢道韫长于诗文,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5、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

 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

 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远的成都近郊,至今还耸立一座薛涛“吟诗楼”,点缀着锦江玉垒的秀丽风光,那是薛涛晚年栖息吟咏之地。

 6、鱼玄机:大胆开放的女诗人

 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后因杀人被处死。

 鱼玄机诗作大胆,多情,她几乎不掩饰强烈的感情和独特的思想,欢喜、悲哀、忧郁、柔情都会坦荡荡地跃然纸上。在她这里,打动人心的是扑面而来的真挚情感,而诗的章法和技巧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赠邻女》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我们尽可以去大胆追求宋玉这样才高八斗、风流潇洒的男子,又何必再为那薄情郎伤心呢其思想之大胆开放在今天也觉得叹为观止。

 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近仁、李骘等。鱼玄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欢来招待客人,看谁不顺眼也可以一脚将其踢出门去。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不是排成了长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外表依然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内心却开始生出霉斑,开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这点。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的下场一样,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

 7、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的女诗人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自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8、李冶:才情横溢的女诗人

 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才。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

 出家为女道士后,她又与许多诗人鸿儒交游,酬咏甚多。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天宝年间,玄宗始闻知李冶诗才,特地召见她入京面圣。此时的李冶,已然是美人迟暮,没有了青春时的绝代风华。玄宗见了风韵犹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可见她曾经有过怎样的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结交朋友,赠送诗文。可她没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争太复杂,她认为的一次很平常的赠诗,竟然惹下了杀身之祸。

 兴元年间(784),朱渍起兵叛乱,以失败而告终,遂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在朱渍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经写给朱渍的诗,于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处死。

 可叹李冶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殒不得善终。

 9、李清照:独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诗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人们谈到李清照,更多的是忆起了她婉约的词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李清照的诗比起她的词来,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诗却雄浑豪迈,内容涵盖面很宽泛。李清照虽为封建礼教笼罩下的女性,却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过大量的社会现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乱前夕李隆基统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对此甚为忧虑,也极其愤懑。在她的诗里,她用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巨大灾祸,警告当朝皇帝要注意汲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可谓有胆有识,说她有胆,因为北宋王朝对言论控制极严;说她有识,是因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当年,李清照背井离乡,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10、朱淑真:情致缠绵的红艳诗人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她的作品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唐代四大女诗人的主要作品介绍

 刘采春代表作和元稹《赠刘采春》

 《啰唝曲》1

 刘采春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啰唝曲》2

 刘采春

 莫作商人妇,金钱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赠刘采春》

 元稹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7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