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拍照后照片图片后期处理,用什么软件和怎么调节图片,请教

单反相机拍照后照片图片后期处理,用什么软件和怎么调节图片,请教,第1张

因为手机是更容易出片的,单反在操作难度上是比较高的。普通人用手机拍照的话会更加好看一些,因为现在智能手机大部分都是智能相机,也就是说白平衡、快门速度以及ISO感光度这些都是不需要用户自己来设置的,智能相机会根据当时的进光量来实时的进行调整,并且现在很多手机都是自带美颜功能的,在进行拍照的时候,出片的效果会比较好。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使用手机去拍照的话,它的成片效果会更好一些,也更适合普通人去拍照。

单反的拍照效果并不是不如手机,只是它的入手难度是比较高的。如果对单反没有一定的了解的话,那么想要拍出好的照片是有着一定的难度。从专业角度上来看的话,单反它的拍照性能是要远超于现在的手机,即便是像素最好手机在与单反对比的话,像素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手机一般更加适合的是生活场景下的拍摄,而单反相机的话则是用于更加专业的拍摄。像很多风景类型的照片都是用单反拍摄出来的,还有像人物的写真也会去使用单反相机。从拍摄一张的内存上来看的话,单反拍摄一张照片可能会有十多MB,而手机的话则是没有那么大,这也可以看出用单反拍摄相片他的整体细节是更多的。只是这也非常考验摄像师它的拍摄水平,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的话,那么拍摄出来的效果是不如智能手机的。

所以这是因为手机相对于单反来说更适合普通人去拍摄的,单反相机是有一定的拍摄难度的。如果纯新手的话是很难使用好单反相机,自然也就拍摄不出精良的照片。手机的话由于智能化程度比较高,并不需要什么样的操作就可以拍摄出比较精美的照片。

相机基本上就是一个身体上带洞并且内部装有一个感光器的盒子。如果能有合适的光线通过洞投射到感光器上面的话,你就得到了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如果光线过多或者过少了,那么你就得到了一张垃圾。在程序模式中,你已经知道了你可以通过调整感光度(ISO)来控制感光器的敏感程度,但在手动程序里,你还可以通过调整光线的总量来控制它,这就用到了快门和光圈

--快门:

快门决定了你相机上的洞开启时间的长短。打开的时间长,则进入的光线多;打开的时间短,则进入的光线少,就是这么简单。

好吧,并不单单如此。高速快门意味着你可以捕捉到快速的运动,譬如运动员的动作,四处飞溅的水滴等等。缺点就在于太少的光线进入相机,以至于你的照片会变得很暗。反过来说,你可以用慢速快门来补偿暗光条件。那个洞开启的时间越长,进入的光线就越多,对么但是这里一样有个缺点,那就是使用慢速快门时,如果你或者你的被摄主题有任何移动的话,你的照片中就会出现动态的模糊。

在自动模式和程序模式当中,相机自己会决定快门速度。有时候结果刚好就是你想要的,但有时候则不是。譬如说相机不会知道你想要捕捉一个快速移动的目标。他只知道是不是有足够的光线进入相机来完成曝光。而当相机处于手动模式的时候,由你来控制快门速度从而得到你想要的照片。

你只需要转动指示盘,同时注意LCD上显示的数字,就可以调整你的快门速度了。

--光圈:

当快门速度等于相机上的洞开启时间的长短时,光圈就代表了这个洞开启的大小。

光圈越大,光线越多;光圈越小,光线越少。光圈的大小用“f”来代表。比较混乱的是,大的f数值代表了一个小洞的开启,而小的f指则代表了大洞。所以f/4是一个大光圈但是f/11则是一个小光圈

当相机处于手动模式的时候,按住光圈按钮来调整光圈大小,旋转指令盘并且同时观察显示在LCD上的数值。

在暗光条件之下你可能想要使用一个大光圈,譬如说f/35,但是这会产生一个负作用:景深(DOF)。一个大洞的开启(小f值)会带给你浅度景深,而一个小的开启(大f值)则会给你一个深度景深。

--景深:

那么景深到底是指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成像画面的清晰可视范围。如果画面的成像清晰范围大,这就是我们说的大景深。如果清晰范围小,譬如一张半身人物像,人物主体很清晰,而背景被刻意拍摄得很模糊(背景虚化),这就是采取的浅景深。一幅精彩的肖像画经常运用浅景深来突出主题,但当你拍摄风景的时候,你还是希望一切都在镜头当中的,所以就常采取大景深。

那么不同的景深效果如何获得这主要是通过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之间的关系来获得不同景深: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注意:相机上的光圈数值越小的,才是大光圈,如F18比F56就大)

焦距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小;

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掌握这些关系了,据可依通过灵活改变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来获得想要的景深。

--综合运用快门光圈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这两个参数--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他们从本质上来说有同一个功能: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总量。你使用大光圈以及慢速快门所得到的光和你使用小光圈以及高速快门得到的光是一样多的。明白了么一个短暂开启的大洞事实上和一个长时间开启的小洞基本无异。结果就是几乎一样多的光进入相机,或者是相同的曝光。

所以区别在哪呢其实都在那些我提到的副作用当中。有时候你需要高速快门来定格一个运动,有时候你需要大光圈来得到浅景深,等等。你需要一定量的光线进入你的相机,但是在手动模式之下,你得从你想要的其他效果出发来决定这个量的多少。在自动模式和程序模式之下,相机一般会选择一个不大不小的光圈和快门来进行适当的曝光,但这样既不会有任何极端参数,也就更失去了创造的机会。

--感光度

要记住,感光度(ISO)同样是因素之一。如果你想要拍摄一张室内的运动照片,就像这位勇猛的空中斗士,你知道你需要使用高速快门。但你同样知道,你要冒着得不到足够光线来进行曝光的风险使用这个速度。该怎么做呢调高你的ISO!在缺乏光线的室内环境中,如果使用高感光度如ISO800进行拍摄,那么你的相机将不再需要太多的光线。你同时也该将光圈值设定为最大:f35,如果镜头允许,甚至是f28。如果你按照以上这么做了,你可以在高速快门定格画面的同时得到一张准确曝光的照片。你的照片可能会有一些燥点,而且浅景深会导致运动员背后的事物变得模糊,但这又如何总比什么都没拍摄来的要好,摄影无非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另一个例子。假设你想要在白天拍摄一张户外人像的照片。这时候浅景深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模糊背景中的一切来突出被摄主体,所以使用大光圈,至少要f/4。在这么大的开启状态之下,你也有可能将太多的光放进了相机里,以至于照片过曝,甚至几乎变白。这时候你该怎么办首先,确定你使用了最低的ISO来拍摄。其次,使用高速快门--尝试一下1/1000每秒。这些参数可以让你在使用大光圈以及明亮的日光之下进行正确曝光。

不必担心出错!试着拍摄一张,然后在相机背后的LCD上适当调整一下。有经验的摄影师们可以在特定环境下估计出基本准确的参数来进行拍摄,但即使是他们,也会靠查看照片来确认。

--捷径:优先模式

太多参数需要记住,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反的f值,快门速度,以及ISO值,在准备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这些参数实在太过复杂。没准你甚至想要放弃所有的这些,单单使用程序模式拍摄,并且再也不钻研你的相机了。

千万别放弃!这里有两条捷径可以在减少你需要考虑的参数的同时,仍然让你得到一张自己想要的照片。你大概想因为我没有早向你介绍他们而打我一顿了。这两条捷径分别是光圈优先模式("A"或者"Av")以及快门优先模式("S"或者"Tv" - "Time" value)。

比如说你现在又开始拍摄篮球运动员了。你最关心什么快门速度。那是能帮你将他定格在空中的参数。你为了其他两项参数操心的唯一原因就是对高速快门进行补偿。使用快门优先模式,你可以让你的相机来帮你做这些事。将指令盘拨到"S"来告诉你的相机:我设定快门速度,而你来调整光圈。当然你仍然需要合适的ISO值,但你的相机会计算它--以室内的光线和你选择的快门速度来决定,在一个多大的光圈能进行正确曝光。易如反掌!

调整快门的方法和在手动模式时一样:转动指令盘并且查看LCD上的数字变化。

光圈优先模式基本相同。当你在明媚阳光之下拍摄人像时,你关心的又是什么光圈。这是能使你得到浅景深效果的参数。你调整快门速度的唯一原因是为了进行准确的曝光。同样的,你的相机可以帮你进行一些工作。将指令盘拨到"A"来告诉你的相机:我选择了f/4光圈,那么你,相机先生,将要计算出我所需要的快门速度。就是如此的简单。你仍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ISO,但是正确的快门速度相机已经帮你算好了。

就光圈优先模式来说,光圈是最主要的参数,所以你并不需要再按光圈按钮,直接转动指令盘并且在LCD上查看数值变化即可。

拍的再好的照片也是有分辨率的,不存在能够无限放大的照片。

拍的分辨率比较大,冲洗的时候照片就会更精细,比如一张5184x3456的照片和一张640x480的照片,同样冲洗成5寸照片,肉眼观察下,前者会清晰一些。如果你冲洗12寸或者18寸以上的,前者依旧清晰,后者必然全是马赛克。

大的照片,缩小了更清晰。本来就小的照片,没有缩小的余地,所以自然细节上要输给大分辨率照片。

这么解释不知道你是否能明白一些了。

当然,也不是一味追求拍摄大分辨率的照片就好,这就好比开车,车子的最高时速是200公里每小时,你开60公里速度的时候,车子很好开,灵活性也好。等你开到200公里速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危险,车子噪音大,不好操控。相机也是一个道理,开太大分辨率,CCD或者CMOS成像元件的成像表现能力就会下降一些,具体表现就是噪点会增加。放大了以后会发现细微的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