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风,各地风俗相差很大。大致是上午男子到女方家,带着礼钱,带着礼品。在女方家吃午饭,下午带女方回男方家。 苏州结婚风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生之大事。过去石家庄一带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青年男女是不能自由恋爱的,婚姻大事只能听父母之命,靠媒约之言。婚嫁礼俗繁锁且带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一般的成婚程序和礼俗如下:
一、提亲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
俗称讨八字。“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
四、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五、婚礼筹备
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择双双日,诸如四月初四,八月二十八等,或三六九吉日。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花开并蒂”、“绾结同心”、“宜室宜家”等。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家族长辈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六、成亲
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接送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或属相与新娘新郎相克者。这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欢乐的景象。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新娘在上轿前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去。梳妆后与亲人拜别,然后用红头巾盖头蒙面,红巾四角缝上枣子、花生、铜钱(即早生贵子之吉利),胸前挂一镜子,以“避“凶光。在迎亲曲中,由其兄背人花轿,并有一小兄弟或子倒辈相随于轿后,谓之“押轿孩儿”。由女家起程时,新郎骑马在前,男陪客、男娶客北马相随。由女方长辈或平辈两位男性亲属,跟随新郎花轿左右,手把轿杆随行,押送嫁妆,俗称“送客”。女送客在轿后骑马或坐车相随。
过去石家庄有些地方兴这么一个风俗,闺女在上轿前哭几声娘,以表示难分难离之意。传说很久以前,有这么娘俩,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娘织布,女儿纺线,紧干慢干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娘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心里更有着急,总得给女儿找个婆家呀。于是娘委托媒人给女儿说了个婆家,并订了迎娶的吉日。眼看着喜日一天比一天接近,娘俩的愁也一天比一天深。等到男家花轿来到门前,女儿望着娘的满头白发和枯瘦的脸,想到自己一走,娘的日子怎么过呀,还不活活饿死吗?想到这里抱住娘的头大哭起来。这哭声感动了一位过路的神仙,看见这娘俩哭得这么可怜动了善心,用手指了指姑娘脸上的泪花,这泪花就变成金光灿亮的金豆子,姑娘看见有这么多的金豆子,足够娘下半辈子吃用啦,就高高兴兴地梳洗打扮上了花轿。从那以后,凡是姑娘上轿,都是迟迟不愿上轿,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抱住娘大哭几声,就是没有泪,也要挤出几颗泪珠子,好让金豆子养活娘。年深日久便形成了“闺女离娘,大哭一场”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娘娶回时,要绕村串庄,不准许走原路,谓之不走回头路。一路上爆竹声声,唢呐不停地吹奏,好不热闹。轿至男家停在门口,新郎下马向花轿三揖,谓之拜轿神。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新娘扯彩进门之后,先从火盆上跨过。象征婚后日子“火火爆爆”。然后踏红毡进入中堂拜堂成亲。这时由事先请来的德高望得的人作傧相(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这是傧相出班先唱道:“傧相傧相,两步一丈,龙凤鸳鸯,和谐一双。”接着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语,如“鸾风和鸣”、“花好月圆”、“新房一闪红花开,家有金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配王候”之类。然后依次唱: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祖宗;四拜彩郎;五拜土地;六拜春萱;七拜亲朋;夫妻对拜。新郎新娘行过八拜大礼之后,接着交杯换盏。只听傧相又唱道:“交杯换盏两和好,夫妻白头偕到老。看新郎——头项金花呈吉祥,身披山水绣鸳鸯:乌靴白底红花衬,一身爽气投四方。看新娘——五彩凤冠琳琅镶,紫带霞帔东飞凰。柳眉杏眼红绫罩,金莲知羞裙下藏。夫妻堂前花烛亮,一对鸳鸯巧成双,随即乐班奏出龙凤祥之曲,在乐声曲中,傧相高唱着吉利曲儿:“青山绿水永相映,房中笑语叙衷肠;花台点地鸳鸯谱,吉星高照四时康。“傧相唱毕,众位已笑得前仰后合了,使人深感婚配习俗情趣盎然,并亲切逗人。
这时,由男家人在地上次第传送麻袋相铺,让新娘从上走过,各为传宗接代,引新娘以此进入洞房。末入洞房前,新郎持弓搭箭,通过新娘头上向洞房内连射三箭,意驱邪恶。还有的地方向新娘头扬草节之类,这时傧相又唱:“走进洞房把头抬,麒麟送子跟上来”“一把粟子一把枣,闺女小子满地跑”一类喜歌。
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并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赶个五谷丰登的吉利。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意思是早(枣)生贵子。枕下放几粒花生,意思是男孩女孩“花”插着“生”。当新娘进入洞房时,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这时邻居开始“闹洞房”。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家家户都认为来自己家闹洞房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显出自己的体面和光荣。俗话说:“新妇三天无大小”,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儿”,逗引新娘,不管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是尽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晚上,还有人潜伏洞房窗上窃听新郎新娘说私房话,俗称“听房”。倘若雨、雪天没有肯去,母亲便将一把扫帚轻轻靠在窗下完成“听房”这一仪式。
这一天,男家娶亲回来,除招待本家亲友外,还要热心地招待女家来客,并展示嫁妆,即由女方长辈代表将各亲友赏送之物一一唱明展示,交付男方代表接受,俗称“摆桌”。此时,有好事的子侄辈,给新郎母亲或婶、嫂脸上抹黑,以逗笑取乐。
也不是都要找媒人,不过可定有访亲,就是刨根挖底,不过现在好象不那么重视了
然后就是订亲,这年头定亲都要求神问卜一下男方择吉日到女方家送聘礼(钱:看人家,有的不要,有的可能要三四万和首饰),订亲后,未婚女婿逢年过节要到女方家中送“上门礼”叔叔伯伯爷爷奶奶都要,一般是几样礼品,不过都要有烟酒,叔叔伯伯辈的应当给你压岁钱。
要结婚就是和女方商定日期,结婚前一天找个小孩压床到那边主要给小一辈的红包,一般66就可以,假如她有兄弟那么搬箱子可能要大头,估计两三千,正常先给1600/2600的红包,他再要就再加,一般加3次结婚那天,迎亲车未到女方家时,先告知女家,燃放鞭炮,到了后他会让你和伴郎喝茶(就是白开水和一些小饼干)多带些鞭炮,走的时候还要放,而且你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可以放鞭炮催妆,放三次就让新娘上车出发了还有结婚一般都要带几样东西:两条鲤鱼,半斤肋条肉,一碗米
新婚三天内,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做客,当日须返回,叫"回门"
下面是在其他地方看别人写的:
1。最开始,快要结婚的时候,婆家要做十床被子,还得婆婆自己做,然后全给拉到媳妇家摆着,表示真心要娶,不会亏待你家姑娘,然后再把被子拉回来,搁院子里,让新媳妇一进来就能看到,让媳妇安心。
2。婚礼那天新娘要穿大红。去接媳妇的时候,要男方进去时很多小男孩"挡轿门",要红包才许进,还要进去两次,第一次先拿一把花,给女方;然后出去,再进来接,要给好几趟红包,
3。然后就是接过来,每遇岔道就要洒上红纸包的钱(硬币),过桥要洒在河里,这好像是告诉各处神仙这个喜讯,要保佑新人
4。然后就到家了,一进村就要慢下来,鸣笛,还放音乐,好多小孩跟着要红包,要准备好多好多红包
5。进门时新娘要过三关,先是迈一个筛子,表示忘了旧家到了新家,然后再迈一个火盆,希望日子红红火火;然后再从一个鞍子上面踩过去,鞍子表示:安子,生育平安
6。过了这三关,就是婆家的人了,一个妯娌就会递上梳子镜子,让新娘照一下,叫“换头”,大意是让新娘见公婆时漂漂亮亮,也表示妯娌会和睦相处的意思,想想挺温馨的
7。然后是吃下轿饭,下轿饭是吃饺子,饺子要煮不熟的(不过其实都是煮熟的,问你要说是生的),然后婆婆问新媳妇,生不生,新娘说生,又问别人生不生,大家都说生,皆大欢喜。但下轿饭还有一个现实的意义,开饭时间尚早,人们也累了半天了,所以要准备下轿饭,让众人特别是新媳妇垫垫肚子,免得饿坏了。
8。然后拜天地,改口叫爸妈,大家说些吉祥话等,这个都一样。不过大概是农村人比较直爽,说的话我听起来都挺x的
9。后面是有特色的拉,新房的房顶上放着两块喜砖,就是由红纸包起来的砖。新娘来之前,喜砖是分开竖着的,新娘新郎一进新房,就有专门的人把喜砖和起来扣上,然后在屋顶放鞭炮,洒糖,红花生,枣子。这是顶顶重要的一项仪式,喜砖一扣,就表示是一家人了。
10。进了新房后要先吃饭,按亲疏排排一桌一桌的。新郎新娘要和最近的妯娌以及婆婆一起吃(注意,只有新郎一个男的),其他的男的再另外的桌上,而且男女都分开吃,只有这一桌是混的。是怕新娘不习惯或怕婆婆和妯娌们为难新媳妇,要新郎来护着她呢
11。这顿饭要吃好几个钟头,,大家边吃边聊。开吃完了,公公婆婆就带着新郎新娘一桌一桌的敬酒认人,一般是新娘开口叫人,他们就特别开心,给红包小礼物什么的,一看就是真得开心。
12。吃完饭,也就是晚上了。那些远点的亲戚就道个别散了,,这里没有闹洞房的习俗。就是婆婆抱着个男孩子过来,让他在新房的床上滚一滚,又洒上花生,枣子和糖,大家就离开了。妯娌们就陪婆婆在别的屋聊天,他们竟然说:明天这个时候就该伺候月子了。。。。。。。。。。。。。
13。若是嫁女儿,则还有个规矩,就是要送好几个礼盒过来(不包含在嫁妆里的),礼盒里装着闺女喜欢的小玩意和喜欢吃的东西,怕闺女想家,吃不惯婆家的饭。(结婚第三天,新郎新娘要一起回娘家,叫“回三”,让娘家人看看闺女过得怎么样,有什么不满意的也可以尽情说说。
首先盐城人在结婚的当天,男方上午要到女方家里去接新娘,一般有车子,到了女方家里,一个简短的仪式后(吃吃东西,见见对方亲属等),就接了新娘回家。中午大家一起吃饭。一般正式婚宴是安排在晚上。当天,新娘和新郎要回娘家一次(也有第二天回的)。
到了晚上的婚宴,新郎和新娘可怜巴巴地在饭店门口等人,一般客人都要迟到,都要等到晚上7点多才能开席,这是中国的婚礼和西方教堂里举办婚礼的最大不同(人家是宾客等新郎新娘),婚宴上一般要请个主持人主持人。
在婚宴上,盐城婚礼与外地最大的不同开始了,很多外地婚宴上并不闹,大家就是吃吃饭,敬敬酒而已,吃过饭后大家去闹新房。而盐城最大的不同是不闹新房,而是在婚宴上闹,而且闹的是新郎和公公。公公成为爬灰角色,要和媳妇做各种节目。而新郎和婆婆就成了摆设,傻乎乎地任人摆布,还要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来。这是很多外地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所以如果外地女孩嫁到盐城,一般在婚礼前要有人特意嘱咐,以防外地新娘或新娘亲属在婚宴上恼羞成怒。如果节目比较好、新奇,婚宴上就比较热闹。人称“闹发”,不闹不发。满足了大家猎奇的心理。
婚宴上闹新娘和公公的风俗,除了盐城有,扬州、泰州、淮安、南通等地也有。我个人感觉这是一种陋俗,不过已经成了习惯,要破除它很难。
婚宴结束,大家各作鸟兽散,新娘、新郎回到新房后,可能还要搞一番小仪式,例如家庭成员一起吃点茶、点心什么的,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了。
基本和你说的一样的啊!
我就是盐城的,还是去年底结婚的。
基本的原则:先套见面礼,在订婚,再结婚的。
先是2人经过约会看满意了,(先不要流口水啊,本句开玩笑的)。在把女方带到男方家给你家父母个长辈看给红包包。然后男方去女方家,给她们家父母长辈看,她们家给你见面礼的。
你说的见面礼我们也一样的,不交往的话,关键看是男方还是女方,重点关注的男方提出不交往,那见面礼女方是不返回的,不管多少钱;是女方提出不交往的,需全额返还的。
其实这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合法的!
这其实是我们这的地方风俗罢了~~~盐城其他地方可能还有不一样的啊我说的盐城射阳的,还有盐城其他的就有能出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