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第1张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1

 近日,“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登上热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首次呈现为个位数,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也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此外,统计年鉴还显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2020年创17年来新低。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出生率低、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男女比例失衡与低生育率有直接的关系吗?婚姻制度是否发生了新变化?11月25日,时代财经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

 陈卫指出,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加速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都会显著促进结婚率、出生率的下降。“全世界范围初婚年龄都在推迟,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对于结婚率、出生率下降的影响,陈卫表示,这会进一步加重少子老龄化。在陈卫看来,与结婚率下降相伴随的是未婚同居人数不断增长,与出生率下降相伴随的是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

 陈卫进一步解释道,在西方婚姻与生育之间是弱关系,而在中国则是强关系。西方国家同居,即非婚生育成为整体生育的重要、甚至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是源于对非婚同居和婚外生育给予承认和保护,并尝试像法律婚姻一样将其制度化。他建议中国也可考虑将稳定的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给予法律保护,以利于生儿育女。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2

 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3

 最近,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彩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彩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彩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彩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彩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长辈们在忙着催婚,年轻人却对结婚越来越“不着急”,由此也导致了“结婚率持续走低”这一社会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数据下滑,结婚率持续走低

民政部19日展开的发布会上公布,2019年中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虽然结婚率还仍在统计之中,但是可以看到,近几年来,结婚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降的有多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此前的数据,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

另外,结婚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距。从各省市自治区来看,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

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结婚率是全国倒数前两名,分别只有44‰、59‰,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为什么年轻人不爱结婚了?

喜结连理自古至今一直被人认为是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却不爱结婚了?

这是很多长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在民政部的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分析了原因:

一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中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这是当前结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

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不断推迟,相当一部分适婚人口没有结婚。

除此之外,不少网友也道出了自己支持晚婚、不婚的理由:

来源:微博截图

婚姻不是公式,不能套用所有人。年轻人有自己的规划,婚姻也不是儿戏,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合远比为了结婚而仓促步入婚姻好的多。

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结婚不是不正常,婚姻也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可或缺。

凡事没有绝对。

或许,对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他们最想要的状态

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

年轻人晚婚了,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从2006年开始,结婚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至2013年,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

过去20—24岁年龄段结婚人数多,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

年轻人认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是晚婚的主要原因:

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055‰上涨至32‰。

为什么年轻人结婚率在不断下降?

适龄结婚群体数量减少,是结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按照22岁算,1996年出生的人目前刚好进入可以结婚阶段。但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这一角度说,如今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婚龄普遍推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推后现象普遍。据统计,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如今,25岁至29岁的群体成为办理结婚登记新的主力军。《公报》显示,2017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

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出现持续走低。结婚率降低,可能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

网友:一个人也挺开心提到结婚的话题,不少网友表示一个人也挺开心的,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加独立:

提到离婚率升高,有人觉得可能反而是件好事。

还有人觉得“晚婚”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很多人大学毕业就到了晚婚的年龄,但是爱情事业才刚刚起步,所以不着急结婚

(摘自网络)

一、社会兴旺观念的改动

跟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明,每个时代的不同人群的婚育观念现已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动,关于许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容纳度也在进步,婚姻不再是唯一的挑选。有剖析以为,在未来的一段时刻内,受适婚年纪人口数量和结构改动的影响,成婚率仍可能持续走低。他以为关于跟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动,人们应当改动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延成婚、现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二、学历的进步导致婚龄的推迟

现在我国成年人口近一半会承受高等教育,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相应的年青人独立、工作和成家的年纪也会推后。早些年,年青人到了二十三四岁,许多就成婚了。现在跟着高等教育的遍及,年青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可能本科毕业就现已23岁了,成婚的年纪必然会不断推后。适当一部分适婚年纪的人并没有成婚,也使得成婚人数偏低。

三、都期望可以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天女,而不是随意成婚了事

许多都市适婚青年表明“宁缺毋滥”,不着急成婚。婚姻是一辈子的工作,仍是要找到三观一致,能进行深层次交流的人,年纪不是决定性要素。

四、城市节奏快,没有时刻爱情

大城市节奏快,竞赛剧烈,“审计行业加班出差是常态,没有时刻约会,也没有时刻相亲”,爱情都顾不上谈,怎么可能成婚?这反映了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青人面临的困境。即使是有安稳爱情的年青人,其间不少也表明不敢容易“谈婚论嫁”。

五、年青人工作刚起步,没有太多资金投入婚姻

经济兴旺地区房价相对昂扬,必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年青人步入婚姻的脚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在必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年青人的婚姻挑选。很多人口涌入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一起,也推高了生活本钱,加剧了市场竞赛。经济发展水平进步、成婚率反倒走低,这在全球都是一种趋势。

亲亲您好,从2001-2013年开始,结婚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2014年开始连续下降。2013年达到结婚峰值,结婚对数为13469对,结婚率为99%,从年龄阶段倒推约25年,2013年结婚出现峰值的原因可能是80后最后一批纷纷结婚。

根据民政部8月2日发布的《中国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2016年下降70%;结婚率为77‰。其中,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41万对。这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中降幅最大的一年。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2001年以来,离婚率持续上升

从2001年以来,我国离婚率持续上升。2001年离婚对数为125万对,离婚率为098‰。2017年,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2016年增长52%;离婚率为32‰。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704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669万对。

晚婚情况值得关注,经济发展和独立性成为晚婚的内生因素

晚婚情况仍然值得关注。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为20-24岁年龄段。2013年后,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的成为主力军。2017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的比重仍然最大,为369%。

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成年人口中近一半会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响应的年轻人独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龄也会推后。

城市化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生活成本,加剧了市场竞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结婚率反而走低,这也是全球的趋势。

根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结婚率在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异。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其中结婚率最低的五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和063%。相比之下,结婚率最高的五个省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和河南,结婚率均在091%以上,而这些地区的人均GDP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

根据人民日报的一项年轻人选择晚婚的原因的数据显示,没遇到合适的人和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分别占比295%和234%,此外,还有较大一部分人群享受单身生活,所以选择暂时不结婚。

随着接受教育的年轻人比例逐渐提高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年轻人在思想和生活上较为独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话并不能造成太大的压力。现在的年轻人较为重视“幸福指数”,“婚姻”并非是开心生活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吧,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生活品质在提高,所以他们不会再觉得结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了,他们更加的希望自己能够享受人生,过得开心快乐一点。结婚之后两个人在一起的确是会有很多的争吵和不开心,再加上现在什么东西都要钱,如果你没有一个好好的经济条件,那么很容易让你们过的不好,到时候会有很多矛盾。

以前结过婚比较的简单,没什么钱也能够结婚,只要两个人拼命的干活,努力一点,总能够让这个家庭慢慢的好起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社会的压力真的太大太大了,各方面花钱的地方都非常的多。养育一个小朋友,也是需要巨额的开销。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所以很多人都越来越恐惧婚姻和生孩子了,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90后,我现在已经结婚了,但是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同样也会选择不结婚,因为我觉得婚姻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幸福,反而让我成为了一束手束脚的人。因为结婚之后的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的幸福,两个人有很多很多的争吵,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幸福,我觉得一点都不开心。

其实有很多人都是比较有远见的,他们正是预料到了我的这种不开心,所以才会选择一直单身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拥有了一段不开心的婚姻,那么还不如选择高质量的单身,这样会让自己过得更加的幸福快乐一点儿。毕竟养活自己一个人已经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了,如果结婚之后养孩子,房贷,车贷的真的会让人喘不过来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86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2
下一篇2023-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