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旬是佛教里的天魔王,谁能给我讲一讲他

波旬是佛教里的天魔王,谁能给我讲一讲他,第1张

阿含经》中的魔波旬

波旬(梵文Papiyas或Papman)在《阿含经》中常作魔(mara,即魔罗),或魔波旬(Mara-Papman)。经载,他是欲界第六天主,故又称为“自在天主”或“天子魔”,其所为,在于夺取或断除人的生命、善根,而妨碍善事、破坏正教。有意思的是,波旬的在世,恰恰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恶魔之“出现”于佛经,并不单单限于《阿含经》,其他如《愣严经》、《佛本行集经》、《大品般若经》等经典中皆广载恶魔或波旬之名相、语意,及其娆害佛陀或诸修行者、破坏善法的事迹。本文主要是从《阿含经》中波旬的行迹、变化出发去揭示其性格之特征——即魔性的。

波旬常常追随佛及其弟子,进行娆乱、留难。其行迹所到之处,遍及王舍城、毗舍离城、波罗柰国、郁鞞罗聚落、娑罗婆罗门聚落、释氏石主释氏聚落、乌暂婆利梵志女林、婆奇瘦鼍山怖林等各处,可以说,凡是佛及其弟子所在的地方,波旬皆可能出现。波旬既出现于佛成道后与入灭前这样的重要时刻,又频频出现于佛陀独处径行、卧息、禅坐、乞食,以及为比丘或四众说法之时,还常常单独出现于佛弟子跟前。通过其他经典,我们还可知,佛在成道之前亦曾与波旬发生过“交锋”。

逆佛乱僧时,波旬会借用多种变化手段。如化身年少、大龙、少壮婆罗门像、大牛、壮士大身,或施以碎石、蒙蔽阿难等魔法;在《中阿含经》的降魔经中,波旬是化为细形而潜入大目犍连尊者腹中的;有时波旬会直接以魔力动乱梵志心意。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九中,波旬的三个女儿爱欲、爱念和爱乐也来到佛面前进行娆乱。从策略上讲,波旬对佛及其弟子可谓软硬兼施,极尽威吓利诱、诓瞒误导之能事。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波旬“执大团石,两手调弄,到于佛前,碎成微尘”(1087),及“化作大龙,绕佛身七匝,举头临佛顶上,身如大船,眼如铜炉,舌如曳电,出息入息若雷雹声”(1089)等,这是使用威吓的策略。再如波旬对佛说“大修苦行处,能令得清净,而今反弃舍,于此何所求?欲于此求净,净亦无由得”(1094),这是以极端苦行来误导正修行。而有时波旬看似来称赞佛,实是威逼不成,而改为打“糖衣炮弹”:“如是,世尊!如是,善逝!今可作王,不杀生,不教人杀,一向行法,不行非法。世尊!今可作王,必得如意。”(1098)佛要作的是三界的法王,而不是人间的转轮圣王,所以,波旬的赞叹和怂恿,实际上也是一种扰乱。正如印顺导师所说,我们不但要降服自己内心中的懒惰、懈怠、放逸等的恶魔,对于师友们的劝慰,也要多加留意;凡是引导鼓励我们向上进步的,才是善知识,而劝导我们退一步的,无论其形式如何,都是恶知识,也就是魔。另外,在阿含经中,波旬还直接诱导修行者,使其发愿往生魔界,例如,他对优波遮罗比丘尼所说偈:“三十三天上,炎魔兜率陀,化乐他自在,发愿得往生。”(杂含卷四十五1026)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知,魔波旬与佛及其弟子的关系实在是很“密切”的。波旬施展种种变化和伎俩,这只不过是魔法的外在形式,魔法的实质内容是以放逸、爱欲、忧惧、退转、愚蠢的苦行以及片面的执著等动乱或蒙惑人心。可以说,正是这些构成了魔性的“实体”。如果说可以把由一己身心所生之障碍称为内魔(内枪),把来自外界之障碍称为外魔,那么,究竟而言,此二魔实为一魔,实为心魔——心魔是人天绳索。因为,无论魔性以什么样的侧面表现出来,最终都要通过我们的心来起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向善,要修习佛法出离三界;同时,面对客观环境和人际的种种障碍,以及自身的种种病苦,我们人性中的弱点,即我们内心中懦弱、自私、愚蠢的方面,就容易趁势生起、显现出来,从而使我们退失道心。这就是着了心魔,前面所说的人的有限性,其实正是指这种心魔。

《阿含经》对恶魔侵扰佛及其弟子身心的有关描述,可谓详尽、生动。而经中对波旬的心理以及性格的描写——如何作意娆乱或留难佛及弟子,乃至于被识破后之沮丧、忧戚、惭愧、懊恼,以及当佛告以即将灭度时之欢喜踊跃等,尤其让人难忘。这些文学性的效果无外乎带来一个人性化或人格化的恶魔,进而又深刻地反映出,在人性之外无处有恶,在人性之外无处有善。所以说,魔性不离人性。

释经中有∶「 尔时。摩诃双莲池。大大震动。无量诸天皆感受之。佛菩萨声闻皆感受之。均至摩诃双莲池。三十三天主均赶赴摩诃双莲池。集诸二十八天众。帝释。梵王。八部四众。广说法要。」

这三十三天就是欲界的天。

欲界的天在虚(须)弥山顶,「须弥」,传说中的山名,为四宝所成,高过众山,「处大海之中,水上方高三百三十六万里」,或称「妙光山」、「弥楼山」、「苏迷卢」。

「三十三天」,系众仙所居的天界名称,在须弥山顶上,中间的天叫做忉利天,就是帝释天。

帝释天在中央,周围一共有三十二个天。

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就是一个方面有八天,那麽四八三十二,加上中间的帝释天(并至高至上的「大罗天」),就是三十三天。是平摆的。

若再加上三清所居之三天,共计「三十六天」。

在上面呢?还有二十八天众。

什麽叫二十八天呢?就是三界天里面,包括了欲界天、色界天、无塞界天,这三个天范围加起来,上下排列一共有二十八个层次是二十八天。

那当中有很多都是这个天的主人,帝释、梵王,都是主人,像大梵天王、螺髻梵王、帝释,这些都是这些天的天主。

所以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说法∶「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

以下就是这个简要的排法∶

欲界∶

(一) 地狱——共有十八层 Naraka

(二) 畜生 Tiryagyoni

(三) 饿鬼 Pretos

(四) 人:——

(东) 胜神洲 Puva-videha

(西) 拘也泥洲 Yodhana

(南) 阎浮提洲 Jambu-dvipa

(北) 郁单越 (俱卢洲) Uttara-kuru

(五) 阿修罗 Asura

(六) 四大天王(居须弥山):——

东多罗姹 Dhrtarastra

西吒琉璃婆叉 Virupaksa

南吒琉璃勒 Virudhaka

北毗沙门 Vaisrarana

(七) 忉利天 (三十三天——居须弥山) Trayastrimsas

(八) 炎(夜 )摩天 Yama

(九) 兜率陀天 (知足天) Tasita

(十) 化乐天 (乐化天) Nirmanarati

(十一) 他化自在天 (摩罗天) Paranirmita

色界∶

(十二) 梵众天 Brahma-parisadya

(十三) 梵辅天 (梵前益天) Brahma purohita

(十四) 大梵天 Mahabrahma

(十五) 少光天 Parittabha

(十六) 无量光天 Aprumanabha

(十七) 极净光天(光音天) Abhasvara

(十八) 少净天 Parttasubha

(十九) 无量净天 Apramanasubha

(二十) 遍净天 Subhakvtsna

(二一) 福庆天 (无云天) Anabhraka

(二二) 福生天 Punyaprasava

(二三) 广果天 Vrhatphala

(二四) 无想天 Asanjnisattva

(二五) 无烦天 Avrha

(二六) 无热天 Atupa

(二七) 善见天 Sudrsa

(二八) 善现天 Sudarsana

(二九) 色究竟天 (阿迦尼吒天) Akanistha

无色界∶(又称四无色天或四空天)

(三十) 空处天 (空无所有处天) Akasanantayatana

(三一) 识处天 (识无所有处天) Vkincanyaytana

(三二) 无所有处天 A kincanyatana

(三三) 非想非非想天 Nairasarynanasanjnayayatand

六欲天∶(日月绕须弥山半)

六~十一 此六天

色界四禅天∶

十二, 十三, 十四 为初禅

十五 十六 十七 为二禅

十八 十九 二十 为三禅

二一 ~~ 二八 为四禅

二十八天∶

从第六 到 三十三

六道∶

从地狱 到 遍净天(二十)

另外,在这上面的叙述中,提到的「八部」,就是我们以前经常看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就是那个天龙八部啦;天龙八部就是一种护法,就是护持这些天,或者护持菩萨、护持佛这样子的金甲神,或者天、或者龙,就叫天龙八部。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天道分为三种: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欲界天长得和人一样;色界天虽然和人一样,但是没有味觉嗅觉;无色界天人没有形象,是纯粹精神的存在。

欲界天、色界天的天人是化生的,不是胎生,而且生下来就会飞,容颜也比人漂亮很多。

南传佛教所传的三十一界为:

三恶道加阿修罗成四恶趣,再加人及六欲天,并色界十六天及无色界四天,共成三十一个界面。

在北传有二十八天,而在南传的第四禅天中没有福生天和无云天,只有二十六天。

六欲天

1、四王天:此天为欲界六天的第一层、与人间最近的一层。为四天王所管辖。

2、怛利天:此天在四王天之上为六欲天的第二层,在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

当中有一天城是帝释的居所。总数是三十三城,所以又叫三十三天。

3、夜摩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三层。夜摩的意思是时分,就是说此天时时刻刻都快乐。

4、兜率天:六欲天的第四层。此天为受乐知足而生喜足之心。

5、乐变化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五层。此处众生以神通力变化妙乐而自娱自乐。

6、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第六层。这里的众生夺他人所变化的妙乐自娱;此天不劳而

获、为害正法。所以是天魔天。

以上六层天是由在人间行善多少所积福德而得报所生。

=================================================

二、色界:“色”是有形、能起障碍作用的物质之义。此界在欲界之上,为没有*、

食二欲的众生居住。人们的身体及所有物质都非常精美。此界由禅定的深浅蠢妙分为四级,称为四禅天。

四禅天

1、初禅天:此天分三层,即梵众、梵辅、大梵三天。此天中只有眼、耳、身、意四识没有鼻、舌二识。

2、二禅天:也分三层,有少光、无量光、光音三天。六识中只有意识。

3、三禅天:同样分三层,是少净、无量净、遍净三天。六识中也只有意识。

4、四禅天:此天有七层。为广果、无烦、无热、无想、善见、善现、

色究竟九天。同样只有意识。

此界由修炼之人修习四禅定之功方可往。

四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这是初禅天定;在此禅定中还有感观觉察,更加摄心再定,觉观即灭而发静定之喜,此已至二禅天定;然而有喜心的涌动,定力还不够坚固。因此再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而发,既已达三禅天定;然而乐能扰心。所以不能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则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是为四禅天定。

三、无色界:在色界之上,此界无一切物质,没有凡人所说的身体,也没有房屋土地。

惟以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中。此界也分四级名四空处。

四空处

此天在色界的四禅天之上,没有物质也没有方向处所。共分为四层:〈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

此界由修炼之人修习四无色定之功方可往。

四无色定:一,空无边处定。修行人厌患色身(肉身),欲求身心脱离。于是一心念空,唯见虚空,没有任何物质形相。其心只与无边之空相对应。二,识无边处定。修行人心缘已经虚空,而虚空无边,定心复而涣散。于是即舍去虚空而只以心缘为识〔zhì〕。心与识无边相对应。三,无所有处定。修行人以为识无边,定心难于稳固,于是更观识心空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对应。四,非想非非想定。前所说之心识〔zhì〕处是有想的,无所有处是无想的。再定至舍前之有想就叫非想、舍前之无想叫非非想,此时心无爱乐泯然寂绝。此已到三界上限,此处也叫有顶天。

天界分三层,由高而低是无色界天、色界天、欲界天。所有的天人都是化生的,不是像人间一样是胎生的。无色界天跟色界天都没有男女欲乐,只有欲界天的天人还有所谓的性行为。

无色界天中有四层,由高至低是:非想非非想处天、无所有处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

无色界的天人只剩神识,已经没有肉体了,所以称无色界。

色界天主分四层,由上而下是:四禅天、三禅天、二禅天、初禅天。

四禅天可分九: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三天是凡夫所居。无想天是外道所居。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五天为三果圣人所居,又名五不还天。

三禅天可分三: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二禅天可分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初禅天可分三:梵众天、梵辅天、梵王天。

色界天的天人,已经没有睡眠、饮食、男女等欲,但还有肉体,也就是色身,所以称色界天。

以上色界天、无色界天除了五不还天是证圣果的功德之外,其他都是依禅定功德而生的,看个人禅定的功夫到哪里。

欲界天分六层,由上而下是:他化自在天,此天男女相视为欲(就是对看一眼就是性行为了)、化乐天,此天男女相笑为欲、兜率天,此天男女执手为欲、夜摩天,此天男女相抱为欲、忉利天、四天王天,这两个天以男女根相接为欲。

欲界六天就是看持戒行善的功德,功德越大生得就越上层,所以没有说会先生在那一天。但是兜率天还有兜率内院是弥勒菩萨的净土,要往生兜率内院就有另外的修行方法。

以上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一共二十八天,越上层的福报越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87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2
下一篇2023-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