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

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第1张

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

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随着生活或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小镇也慢慢的发达起来了,很多年轻人都想着回去创业,刚开始创业是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下面分享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

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1

乡镇上适合女人开的店

1、服装店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所以开一家服装店是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当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比如喜欢女装的可以开女装店,喜欢童装的可以开童装店。而且,该行业的开店成本也不高,加盟商们都可以轻松的接受。

2、小吃店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物,所以大家可以开各种各样的小吃店,比如炸年糕、面馆、烤面筋、炸串、米线店、烧饼店等,具体要看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经济实力来选择。当然,选择这些项目,还需要考虑它的位置,可以开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这样可以为门店带来更多的利益。

3、母婴店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母婴行业的市场所需也越来越多,大家可以在乡镇上开一家母婴店。

当然,大家在选择品牌的时候,还要看它的综合实力,因为公司的实力越强大,加盟店的成功几率就越大,而且在门店经营的过程中,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需要关于它的品牌扶持,因为优厚的扶持能够让门店的加盟过程更加的顺利。

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2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气球彩球”礼品店

传情气球不是普通的充气气球,而是在气球里装入丝毛玩具、布娃娃、贺卡、鲜花、绢花、香囊以及各种首饰、装饰品等等,只要有一台玩具礼品气球机就可将礼品充入气球。然后,开一家特色礼品店,随顾客挑选气球的形状和礼品的内容。主流消费群体多为儿童、学生、情侣、家长、时尚人士、企业厂家、经销商等等。

店址可以选在年轻人较集中之处或校园附近,以及购物中心、人气旺的街道等,方便吸引消费群。除去房租和人工,初始货品投资额在3000元左右,包括:一台玩具礼品气球机的价格为880元左右,1500元的底货费用和700元左右的流动资金与其他费用。

店面10-20平方米左右,简单的店面装修需2000-3000元,配置物品如礼品展示架等500元,适当印刷宣传品如彩色单张500份约400元,总投资只要1-2万元。别小看气球礼品店的经营,因为形式新颖和具有趣味性,很可能使产品成为城中的时尚潮流。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情侣礼品店

此项目创办条件与普通精品店相似,但经营风格上有所不同,它的经营更注重一个情字,既要实用又要让人备感亲切温馨。另外,市场调查也十分重要,情侣礼品是紧跟时尚的东西,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盲目地自我经营和开发容易导致销售不畅。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DIY”剪纸吧

目前,这种“DIY”的剪纸吧,采用磁性剪纸的工艺手法,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剪纸工艺。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剪出漂亮的纸花。这让很多喜欢剪纸的朋友找到了学手艺的地方,也让很多喜欢古老艺术的人们多了一个大饱眼福和大展身手的地方。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DIY”陶吧

陶吧的幽静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的绝佳处所。用一块泥巴,捏出自己喜爱的物品,也成为了很多人休闲的乐趣。

而如今的陶吧内涵似乎也已经不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概念了,而成为了尽情发挥作者想像力和创造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陶瓷艺术。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开间茶坊

茶坊对于现代人来讲,真可谓是一处修身养性、放松自我、停泊心情的阳光地带了。开办一间独具特色的茶坊,不一定要在都市的繁华地段,也不一定需要多大的房间,但店面装修一定要别具一格,店内设置一定要清新高雅,服务人员要具备必要的茶道知识和茶艺水准,店名也尽量要诗意雅致。

女人开店做什么生意店内可有背景音乐,也可设几个书架摆上数种休闲报刊杂志,还可开设各种棋类及书法等游戏项目,让茶客在一壶茶一本书,一壶茶一盘棋中,品味人生,享受生活。当然,开设茶坊,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唯有如此,你的茶坊才能彰显茶道的内涵,从而不同凡响,吸引顾客。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婚姻介绍所

婚姻介绍所需选在交通出入比较方便的地方,同时,还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库,征婚者的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照片等,将网络服务作为婚姻介绍所的延伸服务。

开办一家婚姻套餐服务行,其实是很有前途的事业,除牵线搭桥外,可以传授求爱方式及提供传情达意服务等,提高恋爱成功率的工作都可以拓展,红娘做成,婚事又有许多工作要做,结婚用品、结婚礼品、结婚彩照、婚事宴客、无房者的婚日洞房,还有婚事用车;

婚事成功后,家庭就此诞生可以提供家政培训、请保姆帮工,或者帮助有了分歧的人排疑释难,为婚后生活并不美满的人送温情。结婚周年志庆活动会随时日的发展而逐步红火起来,套餐服务应当受理这方面的服务工作。最后,婚姻套餐服务业最好搞联营,而且不妨借用旅游业的通用做法。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手工编结社

以开办手工编结社的形式,通过外服加工,把一部分下岗失业姐妹集中起来,以每两线加5元加工费的收费标准,另外绣花再收50-100元加工费。通过8-12个月的经营可赢利,每月约有2000-3000元的利润。此项目初期投入很小,可直接在家操作,无需另外租房。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开间个性化T恤店

个性化是眼下很时髦的词。人们已经厌倦了穿着上的千篇一律,而钟情于卓而不群的个性化。为此,你可以开间个性化T恤店,将所有T恤的图案都制作得十分特别。

这些图案,你可以把它制作成中国传说的剪纸图案,可以制作成埃及的象形文字,可以制作成十二星座的图案,等等不一而足。顾客除了可以买店里的成品,你还可以让他们享受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女人开店做什么生意比如根据顾客的要求改变图案的颜色,加印名字或其他文字,还可以让顾客自定照片或图案。当然,开个性化T恤店是有些难度的,在店的背后,最好有你自已的制作工厂,而其中的图案设计及技术工艺人员又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一点须特别指出的是,商品如果过于个性化,就会曲高和寡,失去大众基础,所以你的T恤要既有大众化的市场基础,又能体现个性化,这样才能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生意兴隆。

女性在小镇上适合开什么店:心理咨询

在我们这个以竞争与压力为标志的社会中,谁能说自己没有过一时的甚至是长久的迷惘与困惑,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的严重后果就是我国每年自杀而亡的人数竟有25-28万之巨。

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我国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1600万,占总人口的123%,而青少年中有各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已经达到了3000万。这种与对心理咨询师巨大需求相对应的是我国严重紧缺的心理咨询专业人才。

适合女人镇上开的小店3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彩色保健豆腐店

新型彩色保健豆腐加工就是用特制的保健豆腐机对、、枸杞、大枣等进行加工,并用生态凝固剂代替了以往的石膏、卤水。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豆腐,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还具有口感好、不苦涩、无豆腥味以及弹性好等特点。

买一台小型保健豆腐机,在大中城市加工、销售保健豆腐,效益一定可观。而且投入低、风险小,是一项非常适合城市低收入者和下岗工人的致富项目。

豆制品是人们每天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投资3万元,租一间30平米的门面房,购置相应的设备。要求原料卫生,制作环境好,实行阳光操作。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粗粮营养早餐

在小区,学校等人口较为密集地区租一间门面,经营各种粗粮,杂粮等为主的稀饭,面点,如小米,玉米,高梁,花生,黄豆等,要求环境卫生,干净;品种齐全,口味丰富。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乡村风味店

在农村比较繁华的地段开—家风味店,推出农家的风味菜,也能赚钱。一是能吸引城市的食客。现在城里人吃腻了酒家饭店的菜肴,倒希望能品尝—下农家风味菜,特别是农村具有药膳之称的草根汤;二是吸引农村的招待餐。

目前,农家招待客人也讲究了,对于重要的客人,—般会找个菜馆安排一些好的饭菜。而价格实惠、距离近的风味店,正是农家优选的招待地方。

在城乡结合的地方,开设乡村风味饮食店,推出农家的风味菜、无公害蔬菜,能吸引城市的食客,也能赚大钱。现在城里人吃腻了酒家饭店的菜肴,倒希望品尝一下农家风味菜、新鲜且绿色安全。

再就是能吸引农村的招待餐。目前,农家对于接待重要的客人也讲究了,一般要找个酒店安排一些好的饭菜,且价格实惠,距离近的风味饮食店,正是农家优选的接人待客的好地方。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一家压面店

开一家压面店投资约需3000-5000元买一台面食转化机彩三相电或两相电作为动力,每小时压制面粉25公斤到15公斤不等,2011农村家庭致富信息,这种面食转化机可压制空心面、削面、五角星、菱形、猫耳朵、银耳面等多种造型,迎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在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或居民区附近开店,租金加上机器投资总共需7000元左右,以每天加工50公斤面粉为例,纯收入可达40元。如果能捎带出售面粉、杂粮、食用油之类的商品,赚得更多。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绿色食品

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我国绿色食品的消费快速增长,国际市场有机类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机遇。

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低卡路里零食精品店

零食,这似乎是女性和小孩的专利。据广州食品与健康协会调查,有908%的女性都有吃零食的习惯。

但是零食热量高,容易让人发胖,因此,低热量零食应运而生,弥补了普通零食的一大缺陷,且市场需求量逐渐增长。目前,上海、广州、宁波等城市有选择低热量食品店这个投资少创业致富之道赚钱的。

低热量食品主打健康、方便路线,以多元化零食为优势,甚至有“带餐”的作用。小店主要经营品种有糙米饼、糙米卷、素肉干、绿茶饼、膳食纤维、水果片、胶原蛋白粉、带餐汤等零食,以适合不同口味的人群。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便民小超市

销售各类日用品、冷热饮料食品;代销**、演唱会飘、旅游车票;代销报纸、杂志;代冲胶卷、扩印;设立公用电话;代售邮票;电话送货上门;提供家政服务;免费打气;医用药箱;

供热水、微波炉加热;雨具出售等,这些都是便利店的服务内容。便利店的选址非常重要,除社区外,医院、菜场、学校附近,人流较多的交通要道的转角处,都是开便利店的好地方。但是你要注意便利店的附近的超市更好少一些。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特色茶吧

特色茶吧主要销售鲜花茶,兼售水果茶,这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已比较流行。常饮鲜花茶可以美容护肤,调节神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

适合泡饮的鲜花有数十种,如红玫瑰,白菊花,芍药花,金银花等,价格每公斤在100-300元之间。目前饮鲜花茶的人还为数不多,但它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引领饮茶品茗的新时尚,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初期投入不大,需房租,装修,茶具设备等费用2。5万元左右。

适合女性在乡镇开的店:甜蜜蛋糕店

新鲜食品是现代人们的 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趋势。开家甜蜜蛋糕店,投资额不高,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非常适合小本经营主义者。只要你的蛋糕和甜点口味新鲜特有,价格又能获得众人信赖的口碑,很容易吸引各个阶层消费者。

猜灯谜很大一方面考验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和文字功底,你让一个外国人来猜灯谜,人家估计得脑壳疼很久呐,猜灯谜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一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啊,几个字的区别,答案就千变万化,我这从小学习汉字的人,都得拍破脑子去想答案,果然,一切游戏都是为有脑子的准备的,下面说说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灯谜吧~

1第一个谜语

谜面:初见成效(打一非洲国家)

非洲国家我本就知道的不多,当时在猜的时候在脑内把我知道的几个国家名字过了一边,加上这个谜语之前好像听人和我说过,所以我就一次答对了~,它解释是刚刚看到成果,不就是初见成效啦~

谜底:刚果

2第二个谜语

谜面:木兰之子(打一食物)

这个题,看到木兰,我就想到花木兰,然后就想到了小时候背的文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答案,最后他们告诉我说,花木兰生的孩子,又是种食物,不就是“花生”吗?然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问木兰有后代了?还专门网上搜了下木兰的后代来着。

谜底:花生

3第三个谜语

谜面:二人顶三人(打一字)

看到二人和三人时,我一下想到了“从”和“众”,既然是顶,一定是上下组合,然而我把这两个字组成一个字,额~不认识,最后给的解释是二和人可以组成“天”或“夫”,而三加人可以组成春的上半部,我再上下一组合,就拼出了个“奏”字

谜底:

4第四个谜语

谜面:心存不善,有口难言(打一字)

这题我是完全没有任何的灵感,标准答案是不善就代表了“恶”,然后想既然有了心就是恶,那么有了口就不能说话,就是“哑”,那这个字就是要去掉心去掉口,也就是“亚”了。

谜底:

5第五个谜语

谜面:技也有术也有,无一手无一点(打一字)

这个一定要重点述说,是我一个人,不看答案,没有提示自己出来的!!这个我是看到后半句无一点的时候发现前半句中只有“术”字有一点,那么术无点就是木,技无手那就是支了,既然是打一个字,那把支和木组合起来就是个“枝”字。当时可能是灵光乍现才出来了~

谜底:                                      

猜谜语在一定程度上据说还可以开发大脑,没有事的时候玩一玩还是挺有趣的,但是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哦,过节就是玩一玩啦,开心最重要。

  有些东西比如字画、瓷器、传统的手工艺品,存放的年代越是久远就越显示出其不凡的价值和积淀的内涵,那便成了古董或是文物,也便有人会出重金予以收藏。而有些东西比如以规范、规模,以统一标准成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在风光、时髦、流行了一阵后,时间的砂轮就会打磨掉它的光环,使之黯然失色,失宠,也便成了累赘。

 缝纫机

 我说的是我家那台缝纫机。如今,它孤独无助地蜷缩在小房间的一角,一幅已经被女主人淘汰的床单紧紧地把它包裹着,在它的上面同样是一台已经被淘汰了21寸的彩电,还有一些不被经常翻动的杂物。它本身具备的缝纫功能已为柜子的功能所替代。现在当我想起它注视它时,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失落,它的哀叹,甚至窒息。

 曾几何时,它是我家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宠儿。上朔30年它与手表、自行车合称为“三大件”,是当时每个新婚家庭的必备,一个新嫁娘如果没有这三件聘礼作嫁妆那是很没有面子的,因为缺少这“三大件”导致婚姻破裂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当时能拥有一台缝纫机就如同现在拥有一辆汽车那般时髦。

 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买东西光有钱那是不够的,购食品要粮票,买衣服要布票,连火柴、肥皂都凭票供应。如“三大件”这般的紧俏货得凭“工业券”。“工业券”一个家庭一年才发得几张,一个大件起码得十几甚至几十张“工业券”。所以想购齐三大件除了自己的积攒还得靠亲戚邻里的帮衬,要不就到“黑市”去重金购买。我家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就是我妈通过一年多的积攒和亲戚的帮助才得以购置的。

 我清楚地记得,妈很兴奋地来信告诉我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工业券”。于是,我带上钱,带上足够多的硬纸板、旧布头,还带上妻子当时的女朋友一定要小心侍侯的谆谆叮嘱。从宁波坐了一夜的轮船赶往上海。在当时上海最大的第一百货商店,和我妈一起千挑万拣相中了它。而后,又千裹万包千捆万扎弄严实了。又用一根木棍千行万步挑到十六浦轮船码头,又坐了一夜的轮船千辛万苦才把它挑到了家里。

 陋室虽小,但缝纫机却占有核心的地位,它被放置在光线最亮足够醒目日照却够不着的地方,妻子轻快地踩着缝纫机,用她灵巧的双手缝制出了一个粉红色带裙边的丝绒机套,陋室也因此蓬荜生辉。那时它俨然是我家一个高贵的公主,享受着最好的待遇,非但一尘不染连我放一下茶杯都会遭到妻子的阻拦和白眼。星期天的下午,妻子就会掀开机套,端坐在缝纫机前,双脚温柔地轻踩踏板,一上一下地蠕动起来,仿佛脚踩祥云。随着悦耳的“嚓……嚓……”声在陋室里欢快地奏响,女儿的小衣小裤,她的外套裙子,我的长裤短衣就一件件问世了。好多次看着她专注地缝纫的时候,我就象欣赏一幅生动鲜活的图画,心头就浮起丝丝的甜蜜。

 时代的脚步匆匆,缝纫机成为宠儿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很久,冰箱、洗衣机、彩电新的“三大件”很快就后来居上又取代了时代宠儿的地位,现今房子、汽车又成了每个家庭追求的时尚。以往的宠儿现在变成了被遗弃的累赘,只有那些在追求过程中的艰辛和满足之后温馨,还留存在记忆里,每当回想起来的时候不免感慨,流行的时髦的并不一定就长盛不衰,质朴的平凡的也不见得就昙花一现。

 想起翻被头

 翻被头,这是宁波话,用书面话来说就是缝被子。现在,城里还有家庭在翻被头恐怕是凤毛麟角了,绝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被套,被套脏了,在洗衣机里一滚,晾干,把棉絮的四角塞进被套的四端,两个人一人一头抖落几下,把拉链拉上,完事。

 对于80后90后来说,翻被头这活已快成“出土文物”了。那天我和妻子说起插队时翻被头的难处,,女儿在一旁惊奇地问:“什么叫翻被头?”在女儿的意识里有时尚、流行、品牌、歌星,过去的那些艰辛、困苦,当然也包括乐趣是不明白的。

 在我的脑子里深深地印有外婆翻被头的一幕。儿时,寄养在宁波外婆家。那是一个深宅大院,前有天井,后有小院,中有堂前间,住有8户人家。冬日,暖阳融融装满天井时,外婆就会把睡脏了的被子拆开,在水井里打上一桶一桶的水,把被面、被里漂洗干净。待要拧干时,外婆就会叫上我,让我紧紧拽住一头,她在另一头,各自反方向用力转,直到硕大的被里被拧成了油条般。然后,她支起三脚架,把竹竿的一头架上,另一头扛在我肩上,把拧干了的被里、被面晾在竹竿上,齐齐整整地掸平了,晾在天井里,任暖阳渐渐地把它们给照干。到日落时分,外婆就会在堂前间,搁起二块门板,把还散发着阳光余热的被里,棉絮、被面一一放平整了,套上顶针开始翻被头。在斜阳的光辉里,外婆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引针穿线,慈祥而安宁。不一会,四四整整、有棱有角的被头就翻好了。晚上,睡在刚翻过的被窝里,股股暖流袭身,袅袅清香扑鼻。

 在针线活中,翻被头大概应该算是大型的比较累人的行当了。并且,好象还是衡量一个姑娘、媳妇手巧不巧的砝码。谁家的姑娘、媳妇要是不会翻被头,或是翻的被头不四整,不熨贴,针脚歪歪扭扭参差不齐。那些年长的做外婆的人就会在私下非议:“这女人,十个指头使排销。”在外婆们的嘴里我不至一次听到过,她们这样在议论隔壁墙门那个喜打扮,懒干活,嘴又馋的小媳妇。

 如果外婆们的这个标准能成立,那么,我妈应该是个心灵手巧的好媳妇。因为,我妈不仅会翻被头,而且她翻被头的技术含量高于外婆。外婆可以在堂前间架上二块门板,把被里、被面放平整了翻,而我家小,只有一张床,妈在床上翻被头,只能把它们折叠起来,半边半边,一头一头的来回折腾,翻出来的被头照样四整、服贴,针脚齐整。我曾经搂着妈很有自豪感地说:“妈,你翻被头的技术比外婆好。”妈欣慰地拍拍我的小脑袋,“也是外婆教的。”

 生活真像一个魔术师,猝不及防间就会演绎出一个惊喜抑或悲哀。那是我下乡插队后,当做饭、干农活这些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刚勉强能够应付后,被子脏了。要拆洗,就得翻被头。人生地不熟,又不好意思去求人,那就自己干。找二块门板搁好,铺好被里、被面,套上顶针就上手。能够摆弄锄头、镰刀的手,抓不起眼的小针可是笨拙得很。一针下去,用顶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棉絮顶穿,没翻几下,不是针尖刺痛了左手,就是用力过猛针眼在顶针上滑落戳痛了右手。被头没翻好,血的代价已经付出了。想起看上去瘦小的外婆翻被头时,穿针引线,节奏鲜明,是何等的顺畅。我咬咬牙,擦干血迹,忙乎了半个多小时,硬是把被头翻完了。虽然,针脚似稻丛中游走的蛇,但毕竟是自己的“杰作”。到晚上睡觉,那被子睡着总是不舒服,不是那边不贴肉就是这边紧绷着,一脚蹬下去大脚趾居然被针脚套住了。那份闹心和酸楚只有自知了。幸亏时间长了,人头熟了,翻被头的活都有劳大婶、大娘了。

 休息天,妻子晾干了被套叫我帮一把。我不由问起她插队时是谁翻的被头,她说当然是自己翻的。我又问那男知青呢?她说有些人是拿回家让母亲翻的。说话间,二条被子她都已经把被套套好了。我深有感慨地说,那时要是有被套多省事啊。我有点感谢发明被套的那个人,但又有点遗憾和怨恨。

 我的“拜堂衣”

 刚一入夏,妻子便化了800多元为我添置了二件雅戈尔短袖衬衫。其实,我夏天穿的体恤、短袖衫,在衣橱里多了去了,且都还八成新的。我不免埋怨她太奢侈了。谁知她柳眉一竖说:“现在不是过去,还怕穿不起。”她的这一顿抢白,不由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

 那是1982年,经过二年恋爱的我和她,已经是瓜熟蒂落准备要结婚了。买家具,购置“三大件”和必要的结婚用品,已经把我俩和我俩双方父母的积蓄榨取殆尽了。而我婚礼仪式上要穿的“拜堂衣”却还没有着落。就像眼下时兴新郎穿西装,那时时兴穿华达呢中山装。但一件象样的华达呢中山装,在那时起码得100多元钱,对每月仅42元工资的我来说,这一件衣服就等同于三个月不吃不喝。

 人生就这么一次风风光光的“小登科”,如若省了这件“拜堂衣”,于己,于亲人总是一大遗憾。离择定的黄道吉日一日近是一日,我急,她急,双方的父母也急。急中生智,我想到了“救会”。说到“救会”现在的年青人恐怕会不明白。那就是组织10个人,也可以多一点,大家每人每月平均出10元或者20元凑一块,就是100元或者200元,在当时那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可以用来救急。

 “救会”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组织者可以“摇头会”,就是第一个拿钱,其他人抓阄确定拿钱的顺序。那个时候钱对谁来说都比较紧缺的,在我的多方游说下,在单位朋友的'热心帮助下,我总算组织到了12个人,救了一个240元的会。钱有了着落,接下来添置衣服也是个麻烦事。那时我们宁波仅有二百一个象样点的商场,但可供挑选的服装品种也很少,所以那时宁波人想添点可心、时新点的服装都要往上海跑。于是,我和现在的妻子当时的未婚妻一同去了上海。记得乘的是轮船,工农兵18号,为了省钱坐的是闷热的5等舱,3元6角一张票。

 一夜颠簸,黎明时分到达上海十六浦码头。在附近找了家点心店填饱了肚子,就慢慢地向南京路踱去。等到商店开门,我们光顾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服装公司、培罗蒙等等许多大大小小的服装店,也试穿了许多件华达呢中山装,但看看价格都要150元左右,离我们的心理价位120元以下实在距离太大,一直下不了买的决心。就这样我们从上午到下午,从南京东路一直逛到南京西路,终于在一家叫亨生的服装店觅到了一件128元的华达呢中山装,颜色深藏青,正是我喜欢的,一试穿也很合身,虽说已经超出了预算,但咬咬牙还是买下了。

 这件华达呢中山装,因为贵,因为来之不易,我平时是不舍得穿的,一直齐齐整整挂在衣橱里,只有在“做人客,拜菩萨”时才穿上它风光一下。可是,没几年它就被淘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工资收入在节节上涨,生活质量在步步提高,人们的衣着观念也日渐转变,从厚重到轻巧,从合身到宽松,从正规到休闲,服装的款式、面料、风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穿着的个性也越来越得到鲜明的彰显。而我们宁波现在也已经发展成了服装生产的大市,有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还有了自己的服装节。购衣添物要往上海跑,那已经成为历史了。

 那件“拜堂衣”现在仍旧挂在我的衣橱里,有几次为贫困地区捐衣捐物时,妻子曾想把它给捐出去,但被我阻止了。我想留着它,它毕竟伴随也见证了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岁月。

 假领头

 假领头,这个名词对于80后,90后肯定是陌生的,因为它早就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那天,父亲突然对我说,能否替他去买几个假领头。我一楞,女儿的脸上更是写满了疑惑和惊奇。我除了告诉父亲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老皇历了,现在根本就无处买,还颇费了一番口舌,直到拿出了一件衬衫作实例,连解释带比划才算满足了女儿的惊奇欲。

 假领头,说白了就是衬衫的上半截,一个领子加二个可以套入胳臂的圈,正面有3粒纽扣固定。穿上它,外面套上一件毛衣,把领子工工整整地翻出来,俨然里面就是一件衬衫,真正的以假乱真。因为它省布,所以又称“节约领”。在我年轻时,很流行。通常,假的东西总是让人不屑和厌恶的。比如,假冒伪劣商品,虚情假意,假言谎话。但假领头是个例外,受到当时人们的青睐。据说,假领头最早是精明的上海人想出来的。当时有许多人十分羡慕上海人,认为上海人有钱,天天领头笔挺换衬衫。假以时日方知那仅是个领头在迷惑人的眼球。于是,它便风靡全国了。

 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中期,光有钱是买不到商品的,买粮食要粮票,买工业品要工业券,买副食品要副食品票,就连买一盒火柴也要凭票,买衣服当然要布票。而且,所有的票证都少的可怜,根本就不够用。家中有一人添置了一套新衣裤,那第二个人即便有钱也得等到下一年发了布票,才能圆置新衣裤的梦。

 人总是先顾及面子,再讲究夹里的。大量的布票都用在了添外套上,剩下的几尺几寸连买件衬衫都不够。于是,假领头以其省料而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颇受当时人们的青睐。它在春、秋、冬三季为衬衫创造了休假,在功能和外观上又等同于衬衫,毫不逊色。记得我最早的那个假领头是母亲用零头碎布给我缝制的。领子是一色的湖蓝,下面就色彩纷呈,正面、背面各领风骚。好在,翻出脖子的那一截是清一色,足以以假乱真。在我上中学时,母亲给我买了一个“的确良”的假领头,纯白色,领子毕挺,我摸摸领角里面衬有尖圆的小塑片。穿上它,套上毛衣,对着镜子我顾影自怜了好一阵。

 称假领头为“节约领”,还真是名至实归。一来它省布省料;二来它延缓了衬衫的折旧;三来体积小,洗起来省时、省水、省肥皂。有了这些美处,这那个贫困的年代,想要它不风靡都难。

 现在生活正在向小康进军,假领头早已挥手作别。可是,年迈的父亲却嫌衬衫穿着两臂不活络,忆起了当年的假领头。这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上店铺买,我估摸,碰上年轻的肯定会云里雾里,如碰到年长的那一定会将我视作出土文物那般惊讶。我找了家裁缝铺问是否可以制作,那妙龄女店主回答我,一是没见过,二是没那闲工夫工赚这钱。无奈中,我急中生智跟妻子说,要不就去买二件衬衫,把下半截给剪了,由她手工缝制一下凑合了。

 这计划最后是流产了,父亲扔给我二个字“算了”。呵呵,我的老父亲,你给我出了个难题,却激活了对假领头的记忆储存,成就了我这篇小文。

送客菜,就是吃酒席的人一看到某一道菜,就代表菜品上齐了,吃完这道菜,酒席结束。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农村酒席、市区酒席最后的确有一道“送客菜”,那就是“鸡蛋汤”。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家里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待客都是吃“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传统名宴。

洛阳水席是前八品(凉菜,四荤四素),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24道菜。

热菜最后一道就是“鸡蛋汤”,也就是“送客汤”。

从我从小记事起,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吃酒席,最后一道都是“鸡蛋汤”,鸡蛋汤一上桌,比我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吆喝着“滚蛋汤、滚蛋汤来了”(童言无忌)。我那时年龄小,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告诉我,吃完这个汤就该回来了。

于是从我很小的时候便知道,看到“鸡蛋汤”就代表酒席结束了。

最近这十多年,很多饭店把酒席的最后一道“鸡蛋汤”给换掉了,有的饭店用“西湖牛肉羹”、有的饭店用“米酒小汤圆”来代替“鸡蛋汤”。

农村酒席也好,饭店酒席也好,能有一道让客人都明白酒席菜品结束的“送客菜”挺好。

带酒席往往都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待客的主人不可能通知客人酒席菜品上齐了,如果主人一通知,就有撵客人走的意义。用一道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送客菜”,顾全了主人的颜面,客人吃好后便会自行离席。“送客菜”挺好!

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我家乡地处广东吴川,在我们这里,没有送客菜这一说法,但酒席的传统一般都会有那个菜是头道菜,那个菜是最后一道菜。

1、吴川酒席的头道菜又分为两种:婚宴的头道菜是炒米粉,而进宅入伙酒即是猪舌发菜蚝士。

2、最后一道菜的标志即是扣肉,以前的年代,酒席上出完扣肉即代表菜已上完。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不再缺肉了,一个宴席十六至十八道菜,大部分都是肉与海鲜,大家感觉太油腻了,现在在上完扣肉后,还会上水果与白粥,白粥还会配上小菜。单是吃肉,没喝完白粥,大家反而觉得没吃饱呢。

这就是吴川酒席的传统与习惯。也来在评论区说说你家乡的传统吧。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

我们七零后小时候,一听到本家有娶媳妇的或者生孩子吃大面的,还有盖房子上梁的,一个个就跟红了眼珠子似的,能提前十天半月盼望着。

那时候农村酒席上有一只不是很大的鸡,还有用面和上点菜炸出来的油丸子,在就就是叫做虾片的一种膨化油炸东西,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几样菜,也估计是当时的荤菜。

那时候吃酒席,我们有专门的小孩桌,七八十来个半大小孩聚在一起,就等好菜来时开抢。看到上面说的三样菜,我们是真的要去动手抢的,鸡基本上被三四个男孩子分了尸,女孩子只好等油丸子和虾片,因为这两样都是用筷子一次只能夹一个或者两个,所以女孩子也是能够抢到吃的,好歹能解解馋。

其它的就是菜了,炒白菜,炒芹菜,炒这样,炒那样,当年的孩子们特别图吃,上一碟光一碟,吃完一碟就去外面看着,看到端盘子的小伙来了,就欢天喜地又跑回桌上等吃。

等看到盘子里啥时候是端着一道叫做‘’冻‘’的菜时,孩子们就会各自跑到厨房里拿一碗大米饭,知道菜上齐了,吃了米饭就该散席了。

我们这里酒席最后的送客菜就是冻,一般这个菜是事主自己在家里熬制的,用猪皮打出来的冻,客人们看到冻,就知道酒席即将圆满结束。

直到现在,农村办酒席菜品越来越多,档次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但最后上一盘冻,告诉宾客宴席即将结束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各位,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菜最后上?大家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一下。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可能最后上的这道菜也不一样,我是东北黑龙江的,在这们这边农村一般都是冬天办喜事,一是有时间,二是秋收后农民手里有钱了,才能办喜事,我们一般都是先上几道凉菜,基本都是过油的,花生米、春卷、皮冻什么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有海鲜了

然后上热菜,炒菜炖菜都有,推杯换盏的就开喝了

最后上的一道菜是拔丝地瓜,也有用土豆的,不管用啥材料吧,都是拔丝,这道菜上来,就说明菜上齐了,该吃吃该喝喝吧,别等了,后面啥都没有了,吃饱喝足回家吧

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宴席的上菜标准、上菜方式都有所不同,村小二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婚丧嫁娶、有小孩等喜庆事在村里都要摆宴席,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朋友都要来坐席。那时候条件都不是很好,会在院子支起一口大锅,找村里专门干这个的厨子头两三天就开始忙活。

我们那边宴席一般是八个菜,头三道是硬菜头鸡二鱼三丸子,然后是时令青菜,第八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呢是红烧肉。

第一道菜为鸡肉,那个时候一桌上一只整鸡费用有点高,主家都会把鸡剁成小块,然后裹上面、鸡蛋提前炸熟,然后宴席当天煮好撒上调料。第一道菜鸡应该是寓意“吉祥如意”吧。

第二道菜是鱼,应该寓意是“年年有余”吧,鱼一般也是炸的,然后再炖。

第三道菜是丸子,提前一天把新鲜的猪后肘剁成肉末、加上干馒头粉、葱姜、调味品搅拌好,揉成小肉团,然后放锅里炸熟,宴席当天倒开水里一煮,浇上调味品上菜。

第四、五、六、七道菜一般都是随意搭配,一般以时令蔬菜、凉菜或者猪皮冻为主。

第八道菜一般是红烧肉,碗底下一般会放上土豆块,上面放上红烧肉,第八道菜也是送客菜,我们老家那边宴席一般上第八道菜的时候,跟着也会上饭(馒头),所以第八道菜也叫“饭菜”,大家吃完,就回家了。

这就是我们老家农村宴席的菜品,送客菜是红烧肉,你们那里的送客菜又是什么呢?

现在我们这里特别流行办酒席,什么寿宴、升学宴、婚宴、满月酒、基本每个月都有,一个月的工资有一半都拿来随“份子钱”了。这不马上过年了吗,过了初二又是天天吃酒席。哎,真伤不起啊。

其实小时我挺喜欢去吃酒席的,不仅有好吃的还有糖可以拿,有时还能拿到红包,虽然只有几块,但感觉超满足的。

农村酒席一般都是流水席,就是吃完就走的那种。菜品一般都是18个菜,像红烧大肘子、香辣鸡腿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般手慢无。尤其是那些农村带孩子的妇女,都是一边吃一边往袋子里装,好像生怕吃不到了一样,根本不给你留一点机会。

所以看似农村酒席铺张浪费,实际上最后剩的很少。酒席上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硬菜,还有一道菜,叫“送客菜”,很多人看到上了这道菜,就知道该走人了。

我们这里农村酒席的送客菜一般都是一道汤菜,叫做“ 芹菜鸡蛋汤 ”。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不明白为何这道菜叫送客菜,只是以为只是来调剂一下之前吃的大鱼大肉的,其实不那么简单的。

芹菜鸡蛋汤在农村酒席上又叫“滚蛋汤”,这种叫法是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最后上这菜的原因,就是吃完了请滚蛋吧。但没有人去说破它,以免大家都尴尬。

记得有一回,有一个小朋友可能听到大人这样讲过,就说“滚蛋汤来啦”,惹得周围的人尴尬一笑,他妈妈差点就打他了,好在大家都说童言无忌,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皇帝的新装”啊!!

前几天五一放假期间我想如果有朋友回老家一般都会吃到家乡酒席,因为五一是农村结婚的好日子,不但温度适宜而且亲戚朋友都会趁着放假热热闹闹的参加自己的婚礼。就拿我们这边来说吧,五一那天只是我们庄上就有三家结婚的。

来参加婚礼那酒席就是必不可少的,而根据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酒席上面的菜品也是不太一样的,就拿我们这边豫东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地方,就会有一些酒席上面的规矩,比如不但有题目中所说的“送客菜”,也有刚开始的“迎客菜”。酒席的菜品加起来一共是十菜两汤,寓意十全十美。

首先我们先说迎客菜就是第一道“红烧鲤鱼”,因为在鱼这个字通“余”,因为客人太多主人无法一个个的说客套话,所以就用这道菜祝福来吃酒席的客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其次就是我们所说的送客菜,这送客菜我们这边通常是最后的两道菜加在一块,一道是“肉丸酸汤”,一道是“鸡蛋甜汤”,合在一块叫做“滚蛋汤”,意思告诉来的客人吃完这两道菜酒席就是结束了,不用再等其他的菜了,可以拍屁股“滚蛋”了。

而且这两道才也是对新人的告诫,因为我们这边客人吃饭的时候新人需要在堂屋陪同客人吃同样的饭菜,而前面的菜品一般都是大鱼大肉,非常丰盛,最后这两个汤一酸一甜是告诉新人以后的生活不止有大鱼大肉,还有苦辣酸甜,以后两个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携手品味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这就是我们这边这“送客菜”菜品的意义,不知道大家的家乡习俗是否跟我们这边豫东小农村相同哪?欢迎大家一块留言讨论吧!

我的老家在皖中农村,这里红白喜事的风俗最后一道菜是‘红烧肉’。而我妈是民间厨师,经常做红白喜事,最拿手的就是这道菜。

福伯其实名不符实并非是个有福之人。他老婆在一对儿女幼年时就早早撒手西去。好在福伯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也未因此心生厌世。十来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各自成了家。他也就闲了下来。

每日里收拾的体体面面的他,早上去镇子上的锣鼓队里拉拉二胡;下午打上几个小时麻将;晚上看看电视串个门,也算是自得其乐。偶尔有白事需要锣鼓队,他也跟着去耍耍,不为了挣钱,只图个热闹。

有的人会怨天道不公,有的人会感谢老天待己不薄。我觉得福伯应该是前者,可他却跟我说过自己是后者。他的女儿女婿买了辆客车跑运输,本来日子也算是过的有滋有味。但不幸却再次降临在他的头上,女儿刚三十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福伯的儿子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好在女婿孝顺,老婆虽然没了,仍然把福伯这个岳父当亲生父亲一样待,经常换班的时候就上家里陪陪福伯聊天解闷。

乐观的人不会悲观太久,外孙一上小学。福伯又开始闲不住了,他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仍然早上拉二胡,下午打麻将,晚上看看电视串个门。

日子一天天的过的飞快,福伯的气色比起同龄人也是越来越好。一个单身老汉整日里把自己收拾的齐整干净,大背头衬着红润的脸庞,五十多的农村老头比镇上四十几的中年人还显精神。

平日里福伯喜欢到我家串门。他说话得体,笑容可掬,不时还带点自家地里收的蔬菜过来,全家人都很喜欢他。他好抽烟但在我家很少抽。有次我拿烟给他抽,他接过烟就夹在耳朵上。问他为什么不抽?他说你家有小孩在家,电视上说抽烟对小孩不好。

他下午经常打麻将,我跟在身后看过几次。论牌品福伯也是一流,我从没见过他因为输钱发过脾气,输多了连唠叨别人不是的话都不曾有过。

因为他除了春节儿子回来之外,平日总是一个人在家。所以平时时令过节这么个不讨人厌的单身老汉总是被东家请西家迎的。他的酒品很好。我见过他喝酒,见过他喝多了,但从未见过他酒后胡言乱语失过态。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连妻子女儿的离世都没能击倒的老人,有一天却被击倒了,倒的很彻底,至死也没能翻过身来。从那一天起直到前二个月他去世,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击倒他的是一个女人。女人是河上人(镇子旁边有条河,镇子上游的都称河上人,下游的都称河下人,对岸的都称河那边人,和对岸反方向的因为都是丘陵,丘陵在我们老家称为山岗,所以都叫岗上人或山里人。)河上人以前因为公路不平坦,也没公交车,所以到镇上买东西都是坐客班船。镇上有二个客班码头,一个往河上,一个往河下。河上码头的客班船大多上午来上午回。到了下午就只有二班客班船会往河上走的了。很多河上人早上来办事,办完事怕误了点,早早就在码头上或直接就在船上等。

女人是其中很个性的一位乘客,她在镇子上的知名度很高。知名度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平日里戴着堪称酒瓶底的那副近视眼镜的外形;也不是文革时拥有的高中生身份;而是因为她近五十岁的年龄还眼界高一直单着身!

我大姑家在客班码头旁边开小卖部,大姑和大姑父都喜好打麻将,经常二个联袂出场。福伯是大姑家的常客,女人经常等船时嫌座舱闷就在小卖部搭的门廊等,这样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或许世事都由天定,不知道什么原因守了大半辈子不嫁的女人被这个泥腿子里面的斯文老头给吸引了,二个人居然决定要结婚!

这个消息由于女人的知名度很快就传遍了全镇,我们也为福伯老有所伴感到由衷的高兴。可没料到,正当婚礼准备进行如火如荼的当口,福伯居然又说不结了!

紧接着就是女人在码头、村里、 汽车 站(镇上锣鼓队聚会点)等等福伯可能出现的地方一次一次的堵截福伯。由于福伯平日里人缘太好,再加上女人提的菜刀,所以通风报信的人太多。而且不久他就躲宁波儿子那里了,所以一次也没堵到。每次堵不到女人就要骂上一段,久而久之从女人的话语中大家也知道了个大概。

结婚前夕,二人一起去买结婚用品。我们镇离省城县城都很近,本来可以去省城县城买。但福伯说想要去旁边的另一个城市买,因为那个城市风景优美,可以顺便游玩一番。女人也欣然同意。到了那个城市二个人逗留了几天,也自然住到了一起。再后来由于女人对婚后生活提出的种种也许合理,但福伯不能同意的要求,导致福伯心生悔意,打了退堂鼓。

接下来女人就在镇上到处宣扬福伯是个老流氓,她这个老处女居然上了流氓的当,来到处博取同情。这种男女之间的事如果发生在小青年的身上不值一提,但发生在这样的两位身上,当笑话看的人肯定比同情的人多的多。福伯多年鳏夫一直未动续弦的念头,再加上多年积累下的名声,也不会为了这样的女人去主动背负流氓的名声。而女人无论怎样也是女人,既然你做为男人动了她,又没给人家名份,那你也就做不成好男人了。

面子上过不去的福伯,不得已躲到了宁波,这一躲就是十年!我妈告诉我福伯是在去世前的一个月回来的。他满头的白发,清瘦的脸庞再也不复红润。好在精气神还是很足。他仍然早上拉二胡,下午打麻将,晚上串串门。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朝不保夕。间或还有人拿十年前的事取笑他,他也只是笑而不语。

去世的当天,因为已经倒在床上不能动了,大家才知道了他的病情。我妈去看望他时,一辈子乐观的福伯还在调侃说:“明天你帮我做饭,红烧肉少做点,让他们几筷子就吃完拉倒。省得我闻到也吃不到了,心里着急。”

  领结婚证用带户口本!

  请您参考结婚登记相关事项:

  一、结婚登记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自主把握)。

  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自主提示)。

  二、结婚登记提交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可当场拍照)。

  三、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四、结婚登记的时限、收费标准

  1、登记时限:证件材料齐全,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2、收费标准:国内结婚登记每对9元加及其他相关费用。

  注意:

  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当事人无法出具居民户口簿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公安部门或有关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加盖印章的户籍证明办理婚姻登记;当事人属于集体户口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集体户口簿内本人的户口卡片或加盖单位印章的记载其户籍情况的户口簿复印件办理婚姻登记。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扩展资料: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

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

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参考资料:

牛郎织女(中国著名民间故事)_

正值七夕,你是否对七夕节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七夕节有什么看法吧。

谈谈你对七夕节有什么看法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有哪些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中国情侣自己的节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234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