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好看吗?

冈仁波齐好看吗?,第1张

《冈仁波齐》很好看,在好莱坞席卷中国院线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导演长脸;在冯小刚说“垃圾**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观众长脸。

下面来说说这部片子好在哪里。

——————————————

《冈仁波齐》好就好在:片子讲的是一件很高级、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感动”。

不自我感动成就了《冈仁波齐》。故事讲的是:11个藏民组成了一支朝圣队伍,从西藏芒康出发,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拉萨,在拉萨打短工挣够路费后,又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神山冈仁波齐。

(芒康县到拉萨1200多公里,从拉萨再到冈仁波齐也1200多公里,漫漫朝圣路2400公里)

全程2400多公里,这11个藏民全程通过磕长头走完。从影片中可以看到:磕长头就是走八九步,一个重重的匍匐全身磕倒在地,然后再起身再匍匐……

朝拜的途中,运输生活用品的拖拉机坏了,男人们拉着拖拉机的车厢走一段距离,放好车厢后,再折返回去磕长头。

(《冈仁波齐》剧照)

这样的行为震撼吗?震撼,这样的行为有感染力吗?有感染力。但对于磕长头的藏民来说,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他们不会被这样的行为“自我感动”,也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洋洋自得。

对于他们来说,磕长头是为众生祈福,是很好的事情。

而影片厉害也厉害在:没有刻意渲染这个过程的伟大,相反地,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把这个过程很平淡地描述出来。导演没有猎奇的心态,而是用一种记录生活方式的手法来表达,不求自我感动,也不求感动观众。

(朝圣队伍里的一个青年在拉萨的一个理发店理发)

这些情节充分显示了导演的克制:朝圣的队伍出发前去买鞋,也会在买鞋的时候砍价;磕长头的手板坏了也只是随便找一块木头做个新的;路上遇到一户老人家家人去磕长头了,朝圣队伍帮助他耕地犁田;路费不够了他们就在拉萨打短工攒钱……一切都理所应当,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丝毫“自我感动”。

就像导演张扬自己说的:当你安静地观察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意思的不是戏剧性的大起大合,其实就是日常的四季变化,通过这样一个村子,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生宽慰的东西。”

那么,不自我感动,最大程度减少戏剧冲突的《冈仁波齐》是一部平凡的**吗?当然不是,它恰恰符合“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质。

(穷困潦倒的屠夫通过磕长头赎去自己杀生的罪孽)

不自我感动,不想感动观众,把本来很艰难、很痛苦的2400公里磕长头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恰恰是最令人震撼的地方。

在看**的时候,你会被这种“信仰的力量”所震撼。看了**你会明白:信仰赋予一个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仅凭自己的内心,就足以定义幸福之所在。

(影片110分钟,杨培老人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去世,几个喇嘛给他超度)

这群朴实的藏民,就是因为自己内心觉得“磕长头好”、“磕长头能赎清罪孽”、“磕长头能受到神灵保佑”,所以,他们所有的遭遇都是幸福。即便一起同行的杨培老人在马上到达终点前去世,大家也觉得“能够死在神山脚下,这是他的福分”,没有丝毫悲伤反而很幸福。

(《冈仁波齐》剧照)

——————————————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藏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是一种修行,我们这些人在北上广的格子间里点灯熬油、追求自己所谓的成功,也同样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不必慌张,也不必心急,内心安处就是幸福所在。

如果说这部影片可以指导你的人生和信仰,那也不现实,但它一定可以告诉你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关于幸福的注解。

(导演张扬在西藏)

导演张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

——————————————

再来说说这部影片所产生的争议。

很多人说这部影片猎奇,摆拍。需要指出的是:这确实不是一部纪录片,真正的朝圣道路,不会刚刚好经历车子坏了、婴儿出生、发生山崩、老人去世……这些突发事故,却又正好没有完全中断朝圣之路。

导演自己也承认:是将好多个人的经历,从600个小时的DV纪录片里,抽离出来的这些故事,再把这些故事编排成一个整体。

(西藏的壮观风景)

许多人觉得信仰、神秘的西藏因此而“被消费”。我想说的是:西藏、信仰,以及所谓的“神秘”,早就不是藏在大昭寺里的宝物,不被世人所见,相反的,通过这些所谓的信仰、神秘来装X,秀逼格的人成千上万。《冈仁波齐》以呈现一种生活方式的心态来表达和记录,已经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尊重。

(磕长头遇到绕不过的水洼,就从水洼中磕过来)

在这部片子里,戏剧冲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实处理,很少出现近景和特写,基本都是远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克制和理性。这在充满导演个人表达的艺术片门类里边,已经难能可贵。

但是,平淡并不代表平庸,将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自然地融入这段朝圣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与其说她选择爱皇帝,不如说是因为傅恒辜负了魏璎珞,而在跟皇帝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爱上了皇帝。

起初魏璎珞是爱傅恒的,傅恒可以说是她的初恋。

对于魏璎珞这种性格的女孩来说,面对爱情她是坚定的。

就是那种即使经历万难,也要跟你在一起的人。

可傅恒最后却辜负了她,选择了尔晴。

虽说他是为了救魏璎珞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可在皇后的提醒下,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做出这个决定,

这一刻,也就意味着魏璎珞是不可能继续再爱下去。

后来,魏璎珞和皇帝的相遇,不过是为了帮皇帝报仇。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爱情里,先认真的人就输了,

对于魏璎珞和皇帝的感情来说,魏璎珞是表面上的认真,可皇帝是心底里的认真。

后来皇帝揭穿了魏璎珞接近自己,只为了为皇后报仇时,其实魏璎珞心里已经有了“对不起皇帝感情“的想法,想起了他曾经对自己的好,和跟皇帝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一刻她才发现,虽然因为复仇跟皇帝在一起,可在不自觉间,皇帝早就进入到她的心里。

在后来的复宠之后,不管是对于皇帝来说,还是魏璎珞来说,这段失而复得的感情让我们更珍惜对方,更肯定对方在自己心里的位置,所以后来魏璎珞也愿意为皇帝生儿育女,过着无忧无虑的夫妻生活。其实类似的桥段,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出现,这或许也是这部剧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普陀山风景区内的景点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景点可以放在一起游玩,游玩每个区域大概需要半天时间,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住宿地和到达岛上的时间安排行程。

第一区域:

以普济寺为中心,围绕有西天景区等位于岛西侧的景点。其中普济寺是全岛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山供奉观音的主刹,普济寺的旁边是普陀山三宝之一的多宝塔。西天景区内则有磐陀石、心字石、梅福禅院等众多景点。

第二区域:

南边的南海观音、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南天门等景点,其中的南海观音是岛上的标志性建筑,而不肯去观音殿则拥有普陀山最为传奇的传说,不能错过。

第三区域:

以佛顶山为主,旁边有法雨寺、慧济禅寺两个寺院,普陀山三宝的另外两宝九龙藻井和杨枝观音碑,一个在法雨寺内,一个在法雨寺旁的杨枝禅院内。另外,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乘船前往洛迦山,大概需要大半天时间,传说洛迦山上的求子观音十分灵验,可以前去参拜。

除了这些宗教景点之外,在岛东侧还分别有千步沙和百步沙两个优良的海滨浴场,千步沙靠近法雨寺,百步沙则靠近紫竹林附近,喜欢观海玩水的游客可以前去。

所以,一般游玩普陀山景区大概需要2-3天时间,需要在岛上住宿和吃饭。岛上的物价比岛外贵,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带一些零食和饮料,在岛上吃海鲜价格一般较高,要做好准备。岛上的三大寺院分别为游客准备素斋,价格便宜又是岛上特色,值得一试。

岛上的住宿地有很多,宾馆、客栈、农家乐各种标准的住宿都有,不过一般价格都高于外面,周末和节假日会涨价,而且还需提前预定,需要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参考资料

普陀山

关于“你吃过最奢侈的一道菜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仔细看下这些答案你会发现,不同的答案藏着不同的人生,我们吃的哪里是菜,明明是生活的滋味。

有位网友说是外婆做的香葱猪油面,小葱切丁,猪油提香,清汤面中是爱心满满的荷包蛋,这碗简单的汤面,谁都能做出来,甚至外婆去世后,作者自己也试着做过,却怎么也做不出记忆里的味道,这碗面中藏着外婆的爱。

朴实无华,可却再难复制,无愧于最奢侈三个字,观察下面很多人的回答,这个方向占据了主流,像是因为和父亲说想吃熏马肉,父亲骑摩托车赶路腿受伤的答主;爸爸送来的水果,姥姥的猪蹄等答主都莫过如是。

毕竟饭菜滋味,即便顶级食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为了果腹,可参杂了爱就会不同,有爱的食物会演变出千家万户的灯火,照亮归家的路。

另外一部分人说的是爱心捐赠,最感人的高赞答案出现在2020年初,是一位医生写的。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福建福清的鳗鱼穿越了1000多公里,横跨了半个中国,从海边到华中,从波涛汹涌到疫区中心,那份长途跋涉而来的美食,是感动,也是信赖。

鳗鱼价格昂贵暂且不提,这份情谊,这份跨院千里的援助,让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也充满感激,这是举国一心的幸运,所以说这道菜最是奢侈一点也不为过。

还有一类分享则是真正的奢侈食物,一个年轻答主给出的答案是一只将近2000元的大虾,还是生的,属实很奢侈了,但看他解释,感觉也还好,是偶尔奢侈,平凡日子里的糖。

除这些热门答案,其实还有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来自一位抢修水管的士兵。

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挖掘堪比混凝土的冻土地,每人五分钟轮流挖掘,从中午9点干到了下午5点,终于挖出了管道,去吃饭时,菜一上就光盘,最后堪比脸盆的一大盆排骨上来了,十多个人吃的通体舒服。是不是感觉不过如此,但赢在最后一句话:我对那盆排骨念念不忘。倒不如说,我更惦记那群人,我更怀念那段青春。

不管是不是奢侈的食材,只要能在你心里占据一席之地,总归是有着不一样意义呢,就像这盆排骨,能念念不忘至今,说是惦念美食,不外乎说是惦念的那段时光,那段即便辛苦也热血沸腾的青春,那些记忆里的人,让我们成了如今的我们。

但即便知道,我们也无能为力,毕竟所谓最奢侈,当然是抓不住的,时光如此,人亦如此。

不能用屁股对着尊者,那时候被认为是一种不敬。不仅是对皇帝,对长者、上司也一样。如果直接转身用背部对着皇上是大不敬,所以需要后退几步才可以转身,退后三步代表古时严苛的礼仪制度。防止有人刺杀皇帝。三步之外即使有此心意,皇上也有转变手段的时间和空间,何况绝大多数将臣是没有这个胆量的,因为皇帝身边的侍卫众多,高手随时准备保护。

简介:

中国古代君臣之间的礼仪首先要明白,并非自古不变的,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大臣叩拜君主的那种突出君权威严的场面,大多是明清时期君臣礼仪的表现。在先秦时期曾有君主礼敬大臣的仪制被广泛使用 

在先秦时期,君臣之间的举止性礼节,不仅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施用仪制。君主向臣下所施行的主要是“揖礼”,即后世所说的“作揖”。 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是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

周王天子无论是对诸侯,还是对卿、大夫、士乃至更低级的故士、虎士、大仆等行揖礼,都属于君臣之礼的范畴,而且是君向臣先施礼,并且是向大臣部下一一行礼,而大伙只要对周王行一次礼就行了。从中可以看出这时朝堂上最忙的人就是君主。在先秦时期,国君为表示对一些大臣的尊敬,也往往称字而不称名。

再看跪拜礼。。先秦时的人席地而坐,正规的坐姿是双膝跪席,臀部压在脚后跟若对同坐的对方表示敬意,则臀部抬起离开双脚,上身挺直。君对臣还礼的跪拜礼是“空首” ,动作是把两手放于地上,把头磕到手上而不触地。

除了跪拜礼外,还有一些礼节也体现出君对臣的敬重。如:降阶,下台阶相迎或行礼。 秦汉君臣之间的礼节还体现在宴席上。有离席和兴席。所谓离席,不是离开宴席的意思。意思是本来跪着的,然后起立作揖或者行拜礼,这就叫做离席。还有一种是兴席,就是对要离开宴席的臣子送别的一种礼仪。君王原先是坐着的,然后要直接站立起来,作为相送的礼节,这就是兴席。 

在秦朝以后,已称皇帝的君主在礼制方面提高与维护其至尊的身份地位,礼敬大臣的仪制与行为减少,皇帝只向极个别的大臣主要是自己的老师行礼。 汉代,最高级的官员为三公:即丞相(东汉称司徒)、太尉、御史大夫(东汉称司空),皇帝对他们的礼节,是以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相比先秦时期君主的向臣下行揖礼、空首礼要怠慢多了,不需向臣下俯身作揖或叩首。汉代丞相进见时,皇帝要起立以表示尊敬:皇帝在车上时,若路上遇到丞相求见,就要下车以示敬礼。

璎珞便独自一人进宫当了绣女,好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璎珞遇见了疼爱她的富察皇后。

性格

可是富察皇后的疼爱,并没有改变璎珞冲动的性格,被调遣到辛者库的璎珞想要回到长春宫,选择在大雪里三步一叩首行走。

     

然而皇上却心疼了,不仅救了晕倒的璎珞,还强迫她侍寝,惊恐万分的璎珞只好用这两句话脱身。

延禧攻略

主要讲述了少女璎珞为了调查姐姐死因而进入皇宫,并从绣房宫女晋升到皇后身边服侍,在这段时间一边替自己和皇后消灾解难,一边与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结下了情缘,谁知二人有缘无分错过了彼此,璎珞于是成为了大清朝的令贵妃,皇太子永琰的生母。

     

《延禧攻略》这个剧是靠服化道打开口碑、靠金手指爽感刷屏营销,和时下流行的注水剧一样,拥有技术上的诸多毛病,比如节奏拖拉、金手指过多、剧情衔接不当等等,可以说它虽然在服化道这种外在形式上很精致,实际在技术上很粗糙,细看不得。不过,虽然这剧是掩盖在宫斗争宠和升级爽感的俗气外在形式之下,但内核实际上却是个悲剧,延禧其实是“以乐写哀”,立意和批判都超越了宫斗经典《金枝欲孽》,只是由于技术上的粗糙和注水的情节被稀释了,而且它只是个半成品。

《延禧攻略》一共70集,主要说的是魏璎珞到紫禁城的开挂人生,也就是魏璎珞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刺绣方宫女,渐渐变成整个紫禁城最负权望的皇贵妃。

延禧攻略》能够红极一时,我认为关键在于这几点。首先,它颠覆了传统的宫廷剧视角模式,不是从选秀开始,主人公进宫不是抱着成为妃嫔的目的,而是为姐姐报仇而来。所以目标不是为了和其他女人争宠,而是为了找到杀害姐姐的凶手。因为视角不同,观众看到的内容也不同。看惯了后宫的计谋,争斗,突然看到后宫下层人的生活,也是一种新尝试。

     

以往宫斗剧都表现女主从柔弱自保到步步为营,逐渐变强。而这次不同,这次的主角上来就是一个黑莲花,你狠,我比你更狠,你想玩我,小心你的笨拙把自己玩死。所以观众看着更爽,终于迎来一个不怕事的强大女主,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想坑害我们的人铲除吧!

整一部剧集,上演的是魏璎珞的升级养成记,她从0级到70级,每一集都在给自己升经验,升装备,当然在某些集数中会偶尔掉血,但魏璎珞很快能找到回血包,然后满血复活愈战愈勇,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总结

     

所以说,乾隆之所以非要得到璎珞,傅恒大婚时,皇上的那一句话点破,就是因为得不到的才心动。

《冈仁波齐》很好看,在好莱坞席卷中国院线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导演长脸;在冯小刚说“垃圾**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观众长脸。

下面来说说这部片子好在哪里。

——————————————

《冈仁波齐》好就好在:片子讲的是一件很高级、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感动”。

不自我感动成就了《冈仁波齐》。故事讲的是:11个藏民组成了一支朝圣队伍,从西藏芒康出发,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拉萨,在拉萨打短工挣够路费后,又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神山冈仁波齐。

(芒康县到拉萨1200多公里,从拉萨再到冈仁波齐也1200多公里,漫漫朝圣路2400公里)

全程2400多公里,这11个藏民全程通过磕长头走完。从影片中可以看到:磕长头就是走八九步,一个重重的匍匐全身磕倒在地,然后再起身再匍匐……

朝拜的途中,运输生活用品的拖拉机坏了,男人们拉着拖拉机的车厢走一段距离,放好车厢后,再折返回去磕长头。

(《冈仁波齐》剧照)

这样的行为震撼吗?震撼,这样的行为有感染力吗?有感染力。但对于磕长头的藏民来说,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他们不会被这样的行为“自我感动”,也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洋洋自得。

对于他们来说,磕长头是为众生祈福,是很好的事情。

而影片厉害也厉害在:没有刻意渲染这个过程的伟大,相反地,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把这个过程很平淡地描述出来。导演没有猎奇的心态,而是用一种记录生活方式的手法来表达,不求自我感动,也不求感动观众。

(朝圣队伍里的一个青年在拉萨的一个理发店理发)

这些情节充分显示了导演的克制:朝圣的队伍出发前去买鞋,也会在买鞋的时候砍价;磕长头的手板坏了也只是随便找一块木头做个新的;路上遇到一户老人家家人去磕长头了,朝圣队伍帮助他耕地犁田;路费不够了他们就在拉萨打短工攒钱……一切都理所应当,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丝毫“自我感动”。

就像导演张扬自己说的:当你安静地观察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意思的不是戏剧性的大起大合,其实就是日常的四季变化,通过这样一个村子,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生宽慰的东西。”

那么,不自我感动,最大程度减少戏剧冲突的《冈仁波齐》是一部平凡的**吗?当然不是,它恰恰符合“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质。

(穷困潦倒的屠夫通过磕长头赎去自己杀生的罪孽)

不自我感动,不想感动观众,把本来很艰难、很痛苦的2400公里磕长头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恰恰是最令人震撼的地方。

在看**的时候,你会被这种“信仰的力量”所震撼。看了**你会明白:信仰赋予一个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仅凭自己的内心,就足以定义幸福之所在。

(影片110分钟,杨培老人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去世,几个喇嘛给他超度)

这群朴实的藏民,就是因为自己内心觉得“磕长头好”、“磕长头能赎清罪孽”、“磕长头能受到神灵保佑”,所以,他们所有的遭遇都是幸福。即便一起同行的杨培老人在马上到达终点前去世,大家也觉得“能够死在神山脚下,这是他的福分”,没有丝毫悲伤反而很幸福。

(《冈仁波齐》剧照)

——————————————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藏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是一种修行,我们这些人在北上广的格子间里点灯熬油、追求自己所谓的成功,也同样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不必慌张,也不必心急,内心安处就是幸福所在。

如果说这部影片可以指导你的人生和信仰,那也不现实,但它一定可以告诉你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关于幸福的注解。

(导演张扬在西藏)

导演张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

——————————————

再来说说这部影片所产生的争议。

很多人说这部影片猎奇,摆拍。需要指出的是:这确实不是一部纪录片,真正的朝圣道路,不会刚刚好经历车子坏了、婴儿出生、发生山崩、老人去世……这些突发事故,却又正好没有完全中断朝圣之路。

导演自己也承认:是将好多个人的经历,从600个小时的DV纪录片里,抽离出来的这些故事,再把这些故事编排成一个整体。

(西藏的壮观风景)

许多人觉得信仰、神秘的西藏因此而“被消费”。我想说的是:西藏、信仰,以及所谓的“神秘”,早就不是藏在大昭寺里的宝物,不被世人所见,相反的,通过这些所谓的信仰、神秘来装X,秀逼格的人成千上万。《冈仁波齐》以呈现一种生活方式的心态来表达和记录,已经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尊重。

(磕长头遇到绕不过的水洼,就从水洼中磕过来)

在这部片子里,戏剧冲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实处理,很少出现近景和特写,基本都是远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克制和理性。这在充满导演个人表达的艺术片门类里边,已经难能可贵。

但是,平淡并不代表平庸,将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自然地融入这段朝圣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中国比较经典的超长徒步路线有:河南南太行路线、贵州阳朔漓江路线、新疆喀纳斯路线。这三条路线都是非常经典的徒步路线,而且这三条路线的景色非常的优美,各有各的特点,非常适合喜欢徒步的人前去挑战和探索。

第一条比较经典的是河南南太行徒步路线。太行山是中国北方一座非常著名的山脉,这座山脉非常的雄伟和壮丽。这条徒步路线是整个太行山山脉当中景色最美,也是最为宜人的一条,这里有好山好水。既有北方山脉的雄奇,也有南方山川的秀美。走完这段旅程大概需要5天左右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可以欣赏到美景,也是非常值得的。

第二条比较经典的是贵州阳朔漓江路线。我们都听说过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一条阳朔漓江路线,从阳朔的杨堤码头为出发点,总行程大概有十几里公里。在这条路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优美的桂林山水,可以看到这里的风土人情。而且这条路线的长度并不是算很长,同时难度也不是很大,非常适合人们前去徒步。

第三条比较经典的是新疆喀纳斯徒步路线。新疆的喀纳斯地区是我国一个非常特殊的地貌,这里的喀纳斯地貌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独特景色,这里的山山水水总是那么的吸引人,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景。这个徒步路线是比较长的,走完这条线大概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所以说如果想要去征服这条线,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3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