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的新繁镇有一条两百多米长的荣军路,而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荣军院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便坐落在这条路的尽头。
2021年12月24号这天,在荣军院内正在举行一场颇为隆重的纪念仪式。
人们看到身着笔挺军装的仪仗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庄严地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挂上了升旗杆。
随着仪仗队班长的一声“升国旗,奏国歌”,这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那慷慨激昂的旋律缓缓地升到了旗杆顶部。

此时,坐在轮椅上的周全弟眼中噙着泪水,望着飘扬的国旗不由自主地举起了已经没有手腕的胳膊。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敬了一个并不怎么标准的军礼。
军人的脚步依旧铿锵,冲锋的号角依旧嘹亮,但周全第的脸上早已布满了风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志愿军老兵周全弟的日常生活,去聆听一番属于他和志愿军老战士们的奋斗与荣光。

一、周老的幸福生活
走进周全弟老人的居所,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客厅,客厅的墙上挂着老人自己书写的毛笔字。
如果单凭这幅书法作品去推测,人们根本想象不出这字会是一位没有四肢的老人创作出来的。

国家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军人一直都重视。
不仅一日三餐的标准提高了,甚至还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护士以及医生,每隔一段时间医生就会主动上门来给他们检查身体。
2019年,政府还给休养院拨了一笔专款用来修建新的“荣军修养大楼”。

现在,每逢周六周日,周全弟的儿子就会来到休养院,专门给父亲下厨加餐。
看着一桌子美味佳肴,周全弟就像年轻小伙子一样胃口大开,将勺子缠在胳膊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在正常人的眼中,周全弟的用餐方式确实有些怪异,但这怪异的手法却是他独立吃饭的唯一方式。
当年,要强的周全弟为了不拖累别人伺候自己,便用布带将勺子绑在断肢上,反反复复练习这种吃饭技巧。
刚开始,周全弟没有经验,绑勺子的布条系得太紧,勒得胳膊阵阵发痛。
后来,周全弟在绑勺子的时候特意放松了一些力度,可如此一来,碗里的饭还没盛起来,胳膊上的勺子却先掉进了碗里。
在经历过不知多少次失败之后,周全弟终于找到了一种既不会让胳膊酸痛,也不会让勺子轻易脱落的力度。
可此时周全弟才发现,他所面临的麻烦还不止这一个。

人的胳膊毕竟没有双手灵活,我们正常人可以轻而易举地用手将食物送到嘴边,但就是这种简单的事情对于失去四肢的周全弟来说却十分困难。
那时候,周全弟吃一顿往往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这种吃饭方式实在太难了。
根据老人自己介绍,一开始的时候,这勺子不是将饭送到鼻子上,就是“喂”到眼睛里。
一顿饭下来,周全弟自己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全都洒在了地上。
面对这些困难,周全弟迎难而上,他开始反反复复地练习起来。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不仅吃饭、穿衣、洗漱这些生活基本技能已经被他驾轻就熟,就连用胳膊写毛笔书法的“绝活”也让他练了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子女们的照料下才能正常生活。
但是,没有四肢,属于“一级伤残”的周全弟今年已经八十有七,却可以独立地完成大部分他想要做的事情,这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与其他老兵闲聊时,周全弟时不时就会拿出两张照片向他们“炫耀”一番。
原来,这些都是他外孙们的照片,周全弟膝下一共育有一儿两女。
如今两个女儿都随着夫家去了广州生活,儿子则留在了四川方便照顾他的生活。
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周全弟也已是儿孙满堂,每当聊到这个话题,周全弟老人都会感慨。
“没想到,我这个没有四肢的残废也能享受天伦之乐呀。”

2022年12月24日,为了纪念长津湖战役胜利71周年,成都双眼井小学的师生们专程到访“荣军院”。
来聆听老兵们所讲述的,那场既波澜壮阔又惨烈悲壮的长津湖战役。
活动开始之前,有人曾给周全弟播放了一部**,这部影片就是此前创下了国内票房纪录的《长津湖》。
但是这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影片,周全弟却只看了三分之一。
当有人问他这是为何时,周全弟噙着泪水解释道:“我看这些画面就会想起我的战友们……心里太难受了,我看不下去……”
周全弟自称只看了**的小半截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也许影片中的某一位角色让周全弟联想起了某一位牺牲了的战友,也许影片中所营造出的冬景让老人回想起了长津湖那寒冷刺骨的冰雪,
仅仅只是**里的枪声、爆炸声、飞机螺旋桨的嗡鸣声,就将周全弟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了71年前,拉回到了埋伏美军的雪夜,拉回到了他一生也忘不掉的长津湖……

二、鬼门关里走一回
1950年11月,正在福建沿海整训的解放军第九兵团突然接到命令,于这一月的中旬开赴中国东北中朝边境一带。
当时兵团中的基层官兵根本不知道他们此行的任务是什么,只知道是要“保家卫国”。
第九兵团曾一度被认为是解放台湾的主力军,所以该兵团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来南方地区,部队的装备中也基本上还没有置办过冬的棉衣、棉裤。

可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前线,大部分是士兵只能穿着单衣单裤开赴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的朝鲜。
所以刚进入朝鲜没多久,第九兵团就出现了大量被冻伤了的士兵。
1950年10月25日,周全弟所在的26军77师跨过鸭绿江,急行军30华里才暂做休整。
在士兵们原地休息的时候,上级首长们才告诉了他们此行的真正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由于一开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暂时没有制空权,美军的飞机往往贴着山坡进行侦察。
所以周全弟和其他志愿军战士们只能在夜晚借着夜色的掩护急行军。
就这样走了半个多月,周全弟所在的部队终于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黄草岭。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阻击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
为了不漏掉敌人一丝一毫的举动,师部给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都不准睡觉。
别说是睡觉,当时的志愿军战士甚至连眨一下眼睛都不敢。

当时周全弟才刚满16周岁,身体素质自然比不上那些老兵,在冰天雪地中长时间的匍匐隐蔽,周全弟自然产生了一丝疲倦。
可当他的眼皮刚一闭上,处在不远处的班长便立刻轻言轻语地提醒他道:
“小鬼!不要睡觉!”
1950年11月,朝鲜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寒潮,气温一度下降到了零下40多度。
但周全弟与其他志愿军战士们,在这样的严寒之下,硬是一动不动地埋伏了三天三夜。
如果饿了,战士们就缓缓地从衣服内兜里掏出一个冻土豆充饥。如果渴了,就干脆抓一把白雪塞进嘴里。

在苏联的步兵作战指导员建议,士兵在严寒的环境之下执行埋伏阻击任务的最大极限是4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人体就可能出现冻伤、昏厥等症状。
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在这样的冰雪之中,硬是隐蔽了三天三夜,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当时他们所承受的痛苦,也无法想象这些志愿军战士们的惊人毅力。

第四天,战斗终于打响了!
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夜空,无数志愿军战士从雪地里钻了出来,向山岭之下的美军第一师发起了冲锋。
可就在这时,26军77师231团1营2连的一位排长在点人头时忽然发现,自己的排里怎么少了一个人呢?
他挨个人头去查,终于知道了那个落了单的士兵是谁,原来排里最小的“小鬼头”周全弟没跟上队伍!
这个连长立刻叫来了4名战士,原路返回去寻找周全弟,终于在部队刚刚埋伏的阵地上,他们找到了已经意识模糊的周全弟。
战士们合力将他从雪堆里挖了出来,这时他们才发现,周全弟的嘴吹已经发紫,手脚冰凉且渐渐发黑,排长当机立断立刻叫人把他抬到了后方进行急救。
位于东北的后方军医院接收周全弟时,他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甚至用针扎他、用刀划他,周全弟也没有丝毫的反应。
与此同时周全弟的身体出现了高烧不退、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军医院的医生们立刻为他进行了四肢截肢手术。

三、重拾生活信心
手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但周全弟却并没有因此而苏醒,见此情况,当时的医生告诉部队领导:
“7天时间,如果7天内这小子还是醒不过来,那多半就是要见马克思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在昏迷了7天7夜之后,周全弟竟真的苏醒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周全弟这次苏醒并非自然苏醒过来的,而是被梦中战场上飞机的轰炸给炸醒的。
刚刚苏醒过来的周全弟,对自己的情况并不了解,他的记忆依旧停留在冰天雪地的黄草岭。
他只记得,冲锋号吹起后自己的四肢就不听使唤了,此后不久自己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查房的医生护士们将事件的前前后后全都告诉给了周全弟。
当得知真相后,周全弟的心情瞬间跌落到了谷底。

那段时期,周全弟整日把自己藏在被子里哭泣,他感觉自己的人生毁灭了,自己这一辈子都要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度过了。
负责照顾周全弟的医生和护士们,见到这个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对生活如此绝望,便将他的情况反映给了医院的院长,以及部队的首长们。
医院的院长是个知识分子,他明白遭遇这样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想要迈过这道坎,只能靠他周全弟自己。
为了让周全弟重拾活下去的希望,这位院长特意送给了他两本书,其中一本正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从那之后,一有空周全弟就会请护士同志给自己读小说。
渐渐地,周全弟与小说中的保尔·柯察金产生了共情,他感觉小说中的男主角遭遇了与他相当的人生磨难,不仅疾病缠身导致全身瘫痪,最后甚至还失去了光明。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连小说男主角保尔·柯察金都没有放弃生活,我又凭什么放弃呢?周全弟的内心开始重燃生的希望。
“没有四肢又怎样,咱照样能活出个人样来!”
此后周全弟开始练习独立吃饭、洗漱、穿衣、写字等技能。
在出院后,他被评为“一级伤残”住进了残障军人休养院,在休养院生活期间,周全弟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曾凡顺。
曾凡顺丝毫不介意周全弟残疾,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儿两女,生活幸福美满。
2001年,周全弟的老伴曾凡顺因病去世,他为此伤心了好一段时间。

2022年春节前夕,曾有媒体记者前来探访周全弟的日常生活,并邀请他用双臂展示一下书法绝技。
周全弟熟练地在宣纸上写下了“追光”二字,对于这两个字周全弟有他特殊的理解。
“我对追光的理解,就是我们要看到国家的光明,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提高,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如今的周全弟不仅能够独自吃饭、逛街,甚至用手机看新闻、聊微信这些“新技术”也难不倒他。

光阴流转七十载,周全弟把困难当成魔力,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如今,他还在发挥余热,向后辈讲述战场经历。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