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
1、小浪花(腿的练习)
2、吹泡泡(手位练习)
3、游泳(腰背练习)
4、小帆船(三拍节奏练习)
5、颜色歌(跳踢步练习)
6、蝴蝶(波浪手和半脚尖碎步练习)
7、识字歌(跳跃和胯的练习)
8、积木乐园蒙族)
9、维族小姑娘(维族)
五级
1、我和小鸟来唱歌(腿和腰的练习)
2、寻胡隐君(手位练习)
3、花摇篮(胸腰练习)
4、波比换牙(肩的练习)
5、火鸡(踢腿练习)
6、小袋鼠(跳跃练习)
7、西班牙蝴蝶(重拍练习)
8、小阿哥(苗族)
9、上学路上(藏族)
六级
1、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2、村居(舞姿练习)
3、小骑手(步伐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5、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
6、侗乡小歌台(侗族)
7、小花帽(维族)
8、八只小鹅(芭蕾手位练习)
9、爱的人间(再见曲)
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舞蹈练习实现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
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才能引起幼儿的动感;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便于幼儿理解;歌词应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
幼儿舞蹈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幼儿对“景”的理解,并且歌词的节奏对幼儿的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培养十分有利。
如大家熟悉的幼儿歌曲《拔萝卜》对幼小的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变化的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孩子们不自觉的动作。
亦可选用日常为幼儿所熟悉的儿歌或唐诗,通过改编节律使幼儿在充分体会到自己创作乐趣的同时,发展舞蹈能力,从而掌握身体语言的运用规律。
答:新疆法定婚龄有民族变通政策,少数民族男满20周岁,女满18周岁即可结婚登记。中国法定婚龄为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对法定婚龄作变通规定。
汉族和少数民族结婚孩子是跟父亲同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在现代社会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婚姻越来越普遍。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民族认定是根据父系血统确定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民族是由父亲决定的。因此,如果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少数民族,那么孩子就是汉族;如果父亲是少数民族,母亲是汉族,那么孩子就是少数民族。
无论是哪种认定方式,都应该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和权利,不应该因为民族认定而歧视或者限制个人的发展。
民族制度的演变
这种民族认定方式是由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演变而来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家族的血统和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认定方式虽然有些过时,但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仍然存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跨民族婚姻,认为爱情无国界,无民族之分。因此,一些人提出了改变民族认定方式的建议,认为应该根据母系血统或者双亲血统确定孩子的民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托帽位是指舞者头上所戴的一种特殊帽子,主要用于固定舞者头发,使其不会在跳舞时影响舞者的动作和形象。托帽位是由骆驼绒、毛线或丝绸等材质制成,帽子上还会装饰有彩色的丝绸绸带和流苏等装饰物,以增加帽子的美观程度。此外,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托帽位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头发被视为人体灵魂的一部分,舞者在跳舞时佩戴托帽位,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头发、灵魂的表现。同时,托帽位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代表着维吾尔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维族和汉族的孩子是维族或汉族。公安部门将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登记。根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
土一样的维吾尔 来新疆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 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是我6年前在皮山科克铁热克发现的。那个没电的夜晚,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涛。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咯,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在“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沙尘整天飞扬的天气里生活,该是怎样的辛劳啊!内地人每天早起要轻轻扫一下地,而和田人每天要花很大工夫扫沙子。男人的花帽女人的纱巾便成了长年摘不下的“防尘装”。 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创意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精气更足吧,这与那些爱住平房不愿住楼房的要求,道理似乎相通。 纯朴如尼雅古城土陶的和田维吾尔啊,你们如此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莫非“天人合一”的伟大真理正出自你们之手? 花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在沙漠环境里尤为爱美。爱花从来就是他们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醉了“玫瑰香”,红了“石榴酒”。美玉、丝绸、地毯,随便哪一样都会营造出鲜花般融融的幽香与情调…… 花一样的维吾尔姑娘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生来就有花一样的名字——古丽。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道的:叫古丽的女孩很多,我不知道哪个古丽是你。叫古丽的都是维吾尔姑娘,古丽总是和花朵生活在一起。即使狂风吹散了花园的花朵,头上那顶小花帽依然绚烂无比…… 三年前我带妻在尼雅参加朋友的一次聚餐会。席间,维族友人邀请妻跳舞,我妻却再三推托不会跳。朋友便讲,看来你妻太害羞了,干脆我们送她一个维吾尔名字叫“古丽”吧,意思是“鼓励鼓励”!此激将法果然使我妻起身助兴。从此,我便知道了古丽不仅是漂亮的花朵,还有激励、自信的意味在其间。 谜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特耐看。《新疆经济报》女记者王春华女士来和田看了几眼后,她逢人便讲和田维吾尔老乡很善良、很好客,连他们眼睛里射出来的光都那么和善、纯真、质朴。但令王女士不解的是:这些老乡生活并不富,为何待客时总是倾其所有呢? 迷人的维吾尔姑娘对外人永远是团难解的谜,可人们总愿意乐此不疲地探寻这难解之谜。一次我到西安团校拜访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当他的朋友知道我在新疆工作后,都跑来问我一大堆离奇古怪的问题。诸如:为什么维吾尔族人的睫毛长?维族姑娘跳舞时“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实在被追问得不耐烦,就随口编了几句:新疆的沙尘暴多,维族姑娘的长睫毛可有效地抵挡沙尘侵人眼球。你们就不行了,遇到沙尘暴就只有倒霉的份!有个胖乎乎的小个子非要我解释“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答确实不知。他便扎了个“双手割喉”势自作聪明地解释道:我想“摆脖子”大概就是维族姑娘向“意中人”求婚时,怕“意中人”不答应,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威胁说——你要不答应,我就自杀! 还没等小胖解释完,满屋人哄堂大笑。我同学戏弄小胖道:“人家维吾尔姑娘都是大眼长睫大个子,就是自杀了,也不嫁给你!” 维吾尔人的洗脸方式一直令我大惑不解。好几次我与维吾尔朋友半开玩笑:看你们单手提壶洗手洗脸多笨拙。可朋友不以为然:“我们这样洗,脏水都流下去了,每次换新水。不像你们洗脸脏水流到盆子里,又捧起脏水洗脸,你说哪个干净?”见我愕然,他又挑着两道浓密的眉毛问:“你见到我们维吾尔人当中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有几个是单眼皮的?” 是呀,不光没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没有儿个是单眼皮的,就是自小用“奥斯曼”草染过几回眉头和头皮的维吾尔族“巴朗”(意为小孩),待长大后发质竟变得那么浓黑发亮,多令人不可思议啊! 歌一样的维吾尔 王洛宾创作的维吾尔民歌《达坂城》中的一段歌词“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一直令人生疑——维族男子要娶姐,为何要人家领着妹妹来? 这是由于维族人的新房一般都很大,里面的客厅和床铺特别多,一则为日后接待宾客,二则为朋友亲戚聚餐后潇洒唱歌跳舞。和田民间流行一句俗语: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的确,维吾尔人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细胞。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起劲的是,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歌舞来源于生活,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出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下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通过歌舞联系和加强了亲朋之间的感情。 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汉族和土家族通婚比率高。也很成功。没有特别的禁忌。土家族一般精通汉语和汉族习俗。事实上土家族就是古代巴人和华夏人(特别是炎帝部落)通婚的后代。汉族和苗族、瑶族、畲族、壮族等南方民族都是农耕民族。生活习俗没有过大的冲突。而且南方汉人的祖先都是到南方避难的。本身都是受游牧民族迫害的,而当时南方原始森林多,土地多,所以汉人和南方其他民族没有利益的根本冲突。相反汉人南迁,带来发达的医学。使夺取南方民族生命的疟疾病得以控制,避免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扩大。增强了南方民族的体质。汉人和南方其他民族的关系一向好。
汉人与北方民族的关系稍紧张。不过由于现代是智力时代,蒙古人也就积极和汉人修复关系。是北方除满族外,与汉族通婚多的民族。
主要是其他民族和穆斯林(伊斯兰教)民族有宗教和风俗的猛烈冲突。
一般不主张汉族、苗族、瑶族、畲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傣族、黎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维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共十个民族)通婚。有依据证明,汉族和回族的离婚率是同民族夫妻的几倍。一般土家族和北方的维族(不过湖南桃源县也有维族后裔,同样信仰伊斯兰教,有几百年的历史)几乎不会接触。但是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伊斯兰教的民族。是说汉语的民族。容易和通用汉语的土家族接触。建议土家族不要和回族通婚。没有幸福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