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信息

濮阳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信息,第1张

濮阳市开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地址: 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西路与兴濮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50米

工作时间:

****:

濮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地址: 开州中路10

工作时间:

****:

濮阳县民政局柳屯婚姻登记处

地址: 柳濮东路北50米

工作时间:

****:

南乐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检察小区西)

地址: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民政局(南环路南)

工作时间:

****:

台前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地址: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纬六路台前县行政服务中心8层

工作时间:

****:

濮阳市民政局-港澳台婚姻登记处

地址: 开州中路10

工作时间:

****:

结婚登记需要什么手续和材料

结婚登记流程大致如下:

(一)申请

符合申请结婚登记要求的持本人登记照片、有关证件及证明材料,双方一起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申请,双方在现场填写好申请结婚登记的文件。

结婚登记申请所需的证明材料应视个人情况而定,如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需持有本人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检证明、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等材料,若离过婚的申请再婚,还需持离婚证或离婚证明材料。

外国人(含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需持本人有效护照、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的证明等材料。

(二)审查

婚姻登记处会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对与审查,查明证件、证明是否与结婚条件相符合,如有不明之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向当事人询问,必要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材料。

(三)登记(领证)

若当事人提交的申请符合结婚条件,婚姻登记处会予以登记,然后发放结婚证;对于离婚想再婚的,婚姻登记机关通常会注销离婚证;根据当事人要求,婚姻登记机关会对不符合结婚条件的会出份书面声明,说明不能给他们进行结婚登记的理由。

离婚办理需要什么手续和证件

离婚登记程序如下:

(一)申请

夫妻双方在内地自愿离婚的,应当订立书面离婚协议,共同到有管辖权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且提供以下证件、证明材料:

1、内地婚姻登记处颁发,或中国驻外使、领馆颁发的结婚证;

2、合规的有效身份证件,例如户口本、身份证、通行证或护照等;

3、在婚姻登记机关现场填写的《离婚登记申请书》。

(二)受理

工作人员会按照《婚姻登记工作规范》有关规定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婚姻登记员对当事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初次审核无误后,发给《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不符合离婚登记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登记员可出具不予受理离婚登记申请的告知书。

(三)冷静期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并向当事人发放《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之日起三十日内,当事人的任何一方不想离婚的,可持本人的身份证明以及《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遗失回执单可书面说明情况),向受理离婚登记申请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的需求,并亲自填写好相关文件,如《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书》。经婚姻登记机关对资料核实无误后,发给关于撤销离婚登记申请的确认单。自离婚冷静期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没有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颁发离婚证的,视为当事人不愿离婚,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四)审查

自离婚冷静期届满三十日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天属于节假日的话,那么节假日结束后的第一日作为期限届满的日期),离婚夫妻应当按相关规定携带有效证件及材料,例如双方签订好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照片、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等,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按规申请发给离婚证。婚姻登记机关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执行和审查,对不符合离婚登记条件的,不予办理,当事人要求出具《不予办理离婚登记告知书》的,应当出具。

(五)登记并发证

婚姻登记机关按规定,予以登记,然后给当事人发离婚证。

濮阳县新人结婚登记须知濮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电话,地址,网上预约,上下班时间等相关信息。

濮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地址:

濮阳县s212号

濮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联系电话:

0393-3211107

濮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上下班办公时间:

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法律分析:在濮阳市婚姻登记处。

法律依据:《婚姻登记条例》 第四条 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濮阳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荷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地处北纬35°20′0〃--36°12′23〃,东经114°52′0〃--116°5′4〃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其中耕地面积26889千公顷。它犹如一颗镶嵌在豫东北平原上的明珠,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发展优势、良好的投资条件,受到世人的瞩目。

<P></P>历史沿革

<P></P>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P></P>    上古时期 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县。黄帝长子玄嚣青阳氏邑于顿丘(今清丰县南),次子昌意在南乐筑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有造书遗址及仓颉陵、仓颉庙。中原地区继黄帝之后由颛顼统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史称“颛顼之墟”)。颛顼时,其氏族集团实力强大,打败了以共工为首的集团,活动范围大为扩展,万邦来朝。颛顼之后,帝喾继位,初都帝丘,后迁都伊洛平原。帝喾赐颛顼玄孙陆终长子樊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阳东南)。帝喾之后,尧继位成为祁姓集团首领,以冀州为活动中心,死后葬于城阳(范县东)谷林。濮州(今属范县)有尧母庆都庙,范县辛庄乡北有尧子丹朱墓。舜生于姚墟(今范县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到雷泽(古泽名,在今范县东南)渔猎,去历山耕作,还贩于顿丘(今清丰)。舜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后代尧而立,成为姚姓联盟的首领。尧舜之时,太行山区雨水丰沛,水患频仍。以秦(今范县)为活动中心的东夷首领伯益协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两大集团在联合抗洪斗争中进一步增进了民族融合。 <BR> 夏王朝时期 濮阳地区建有己姓联邦集团的昆吾(它是夏后氏酋邦王国最亲近的成员)、斟灌、顾等宗族邦国。夏启时于昆吾铸九鼎,并视为国宝。夏帝仲康的儿子相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国斟灌氏。后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时迁都于原。其间历百年,濮阳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带,不仅农业发达,制陶和冶铜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

<P></P>    殷商时期 以契为始祖的子姓集团至相土时迁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阳),活动于今豫北、冀南和豫东一带,势力发展至东海之滨。汤时征服了昆吾、韦(在今滑县东南)、顾等邦国,后灭夏建商,以帝丘为其陪都。<BR>西周时期 以姬发为首的姬姓联邦集团联合其他邦国灭商后成为新的联邦王国的宗主国,帝丘一带称东国,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东征,平定武庚及三监叛乱,封康叔于河、淇之间,建立卫国,帝丘一带受其节制。西周时,帝丘一带的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实力较强。厉王时,卫武公曾带兵入朝平定叛乱,稳定政局。

<P></P>    春秋时期 濮阳一带仍属卫国,为当时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于齐、卫北部的狄人入侵卫国,占领卫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大改道流经濮阳,给这里带来水利之便。这一时期人们用桔槔提水灌田,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皮革、竹木、冶铸等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兴旺,涌现出一批城镇。如临黄河的戚邑,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十分繁荣。仅公元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间,春秋经传中关于戚的记载即28处,诸侯来卫国的14次会盟中,就有半数在戚举行。其他如咸(位于今濮阳市东南25公里)、铁丘(位于华龙区)、顿丘(今清丰县西南)、五鹿(今清丰县南)、澶渊(位于华龙区内),清丘(位于市中心东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劳动人民于“桑间濮上”创造的诗歌“卫郑新声”,风靡华夏。先进的卫文化既培育了中国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也激励工奴于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奴隶的革命斗争——百工起义。同时,帝丘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BR> 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普遍推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各诸侯国为壮大实力、争夺霸权竞相改革,大批优秀人才应运而生,仅濮阳人就有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儒商子贡、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吕不韦、外交家张仪等,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记载了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战国后期,大国争霸,帝丘一带战争频繁,原为西周第一大国的卫国,春秋时已降为中等诸侯国,到战国时更加衰微,最后仅剩濮阳城(濮阳县西南)一弹丸之地。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君角被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卫此时名存实亡。前240年,东郡治濮阳。至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亡。

<P></P>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为束黄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黄河大堤,顶宽20丈,兼作御道。谓其坚固无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阳人民助项羽大败章邯,加速秦朝灭亡。汉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西汉武帝曾于元封二年(前109年),亲率官吏、将士数万人到濮阳堵塞瓠子河决;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秋,河决东郡,朝廷遣官发众来堵,并增筑金堤;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濮阳人民修渠筑堤千余里,固河道于濮阳城南,黄河安澜700余年。期间,濮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大增,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濮阳人口已达37�87万人。成为中国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今戚城遗址丰富的汉代灰层出土的大量陶器、汉铜镞、铜釜、犁、铁镬、石器及水井等文物,都表明当时这里十分繁华。汉初戚地曾是将军李泌的侯国。汉时濮阳经济文化发达,人才荟萃,名臣汲黯、经学家索卢放、京房等濮阳人均为一代俊杰。

<P></P>    两汉之间短暂的新朝,曾把东郡改名治亭。

<P></P>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370年间,魏、后赵、冉魏、前燕、后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割据者曾先后在濮阳地区称王道孤。这里的行政建置朝立夕废,变化频仍,几个辖县分别隶属过濮阳郡、东郡、魏郡、顿丘郡、昌乐郡、武阳郡等。西晋时还曾建濮阳国。南北朝时,濮阳更是兵连祸结,干戈纷然,大量居民被迫迁徙,边塞游牧民族陆续入居濮阳,与汉族融合,同时把大片耕地改为牧场,农业生产受到破坏。至北魏时,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农业才有所恢复。综观此期,乱多于治、毁多于创,濮阳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衰退。曹魏、前秦、北魏时,曾有过短期的稳定,濮阳经济有所恢复,也产生了一些有贡献的人物,如书法家窦遵、文学家董微、名臣李彪、李谐、李崇、王观、吴隐之等。

<P></P>    隋唐时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濮阳县一部置昆吾县,析临河、内黄、顿丘各一部置澶渊县,省昌乐入繁水县,并复置范县。隋文帝实行节俭政治、轻徭薄赋,大开漕运,使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大业四年(608年),永济渠过濮阳后,便利了交通,濮阳日趋繁荣。不久,隋炀帝的暴政迫使濮阳人民纷纷参加东郡法曹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反隋,这支起义军在推翻隋的统治中起了骨干作用。唐初,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改澶渊县为澶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辖澶水、顿丘、观城等县,今南乐县属魏州,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郓州。唐大历七年(772年),割顿丘、昌乐4乡于清丰店置清丰县,属澶州。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唐朝中期,黄河安澜,濮阳的农业、手工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丝绢业闻名全国,丝织贡品列为上三等。唐代濮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张遂),第一个测量子午线长度,最先发现了恒星运动。还产生了勤政廉洁的杜暹、拒重贿名留青史的李义琰、唐辅臣杜鸿渐、音乐家张文收、礼学家张戬,抗击安史叛乱的名将南霁云、诗人张九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等名人。唐末至五代,濮阳一带又成了战场,仅后梁、后唐就在濮阳征战200余场。长期兵燹战乱,使唐代前期100多年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P></P>    宋元时期 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即保卫京师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称“北门锁钥”。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临澶州,濮阳军民奋起抵抗,在寇准力谏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宋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辽军战败求和,双方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相安,宋时濮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澶州一带已相当富饶,人口回升。崇宁元年(1102年),这里人口已发展到8�17万。纺织业发展更快,成为宋代“衣被天下”的地方。这一时期,濮阳名人辈出,著述家晁迥、晁宗悫、晁永之,名将赵延进,清官王赞、张田,治黄专家高超等彪炳史册。北宋后期,朝廷腐败,濮阳不少人被逼上梁山,参加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1128年秋,金兵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此时,今南乐县属大名府、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东平府。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第五次大改道而南迁,经延津、封丘、寿张(其辖区部分为今台前县境)入梁山。1222年,成吉思汗派兵占领开州。金元统治时期,虽注意生产,但因破坏太重,加之黄河屡决,经济难以恢复。终元之世,濮阳虽一直为开州的中心城市,但经济文化都未达到北宋鼎盛时期的水平。唯戏曲艺术有所创新,濮阳人宫天挺的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本人成为元代杂剧大家之一。

<P></P>    明朝时期 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范县属东昌府,台前(寿张一部分)境属兖州府。因受战争破坏,这里景象极为荒凉,“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初,开州“土著只余七姓,丁不满千”,朱元璋下诏鼓励无田农民辟荒造田,并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数次将山西黎民徙居濮阳一带置屯垦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老鸹窝”移民。朝廷为增加收入,号召农民广植桑、棉,发展经济作物。同时还加强水利建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修筑了黄河、卫河等堤岸。至明中叶,农村经济得到恢复且有较大发展。英宗天顺元年至四年间(1457年—1460年),仅开州3县即垦荒6万公顷,植棉0�07万公顷,栽桑133公顷,上交租粮4万余担,比明初增加近两倍。濮阳已有17100户,8�86万人,成为“天雄之上游,河朔之名区”。但明英宗 之后,宦官干政,政治日趋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水利严重失修,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嘉靖五年(1526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百余年间,濮阳发生水、旱、蝗、风、地震等较大灾害逾百次,大灾年徭役负担却有增无减,农民被逼起而抗争。崇祯十三年(1640年),濮阳人民以范县榆树园为根据地发动起义。榆树园农民起义军后来在范县人梁敏等领导下转为抗清斗争,他们联结豫东、鲁南农民军,连破濮、曹二州及梁山、东明等县,继而西进开封,北伐大名,南下海州,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P></P>    清朝时期 濮阳称开州,与清丰、南乐隶属于大名府。范县属濮州隶曹州府,台前境(寿张一部分)隶兖州府。清代前期社会较为稳定,生产得到恢复,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这里荒地开垦率达80%,人口增至50多万人。然因此时的封建帝制已处于没落阶段,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之清朝统治以后,黄河水患时发,濮阳灾情不断。特别是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将濮阳大半变为泽国。这次大改道后,黄河经濮阳、范县及今台前境奔东北入海,在境内横流泛滥,为害29年。濮阳一带农业生产每况愈下,文化也日趋衰落,魏山原、叶挺秀、王连中等人虽有著述问世,但均未造成大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趋腐朽。濮阳因闭于内地,经济文化更为落后,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有了第一条电话线路;宣统三年始建邮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才开办了官营铁厂、机织厂、针织厂、石印厂、草帽厂之类。文化名人寥寥,留有著述者也不过李建勋、鲁世英、蓝云祥、高惠民等数人而已。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的政策激起反帝反封建浪潮的不断高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濮阳人民奋起参加捻军反帝反清。咸丰三年(1853年),其队伍发展到八九千人,向开州、范县、清丰、内黄、浚县、滑县、延津等地的官府进攻,打击清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丰县义和团首领韩大申、韩顺江高举清邑义和团大旗,聚众数万,劫富济贫,烧教堂,废洋教,把濮阳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高潮。

<P></P>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曾改开州为开县,但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范县属山东省东昌府,台前县系寿张县一部分属山东省东临道。1926年,范县改属曹濮道。1912年~1949年,辖区各县建置及隶属改易较频繁。

<P></P>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震醒了濮阳人民,这里开始成为革命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24年,在北京俄文法专读书的濮阳人王亦华加入中国***,后回乡宣传革命。濮阳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的组织。1927年4月,南乐县佛善村建立了濮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党的组织逐步发展壮大。1927年10月建立了中共濮阳县委,1931年5月改为中共濮阳中心县委;1929年春建立了中共清丰县委;1929年秋建立了中共南乐县委;1934年秋建立了中共濮县县委;1936年6月建立了中共范县县委。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濮阳地区群众运动蓬勃发展。1929年的濮阳“二·一五”农民革命斗争(即“温邢固事件”),1932年的濮阳盐民斗争和濮阳、清丰县小学教师增资运动,1933年的濮阳姚家暴动,1935年发动濮县农民斗争,1935年的平原游击战争和濮内滑农民革命斗争等,都先后取得了胜利。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商民协会等组织。1936年国民政府设河北省第十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濮阳。1939年改称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濮阳、东明、长垣、南乐、清丰5县。1936年濮县、范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1938年濮县改属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菏泽)。

<P></P>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人挺身而出,奔走救亡,先后在濮阳地区建立“冀南文化界救国会”和“抗日救国十人团”。到1938年底,濮阳各县、区、乡、村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联合救国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形成了群众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2月,日军进攻濮阳。国民政府濮阳县县长丁树本弃城而逃,县城沦陷。日军在濮阳烧杀抢掠,用飞机轰炸濮阳城,使许多村庄变为废墟,许多居民丧生火海。***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进驻濮阳,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至4月,濮阳地区先后建立了清丰、南乐、濮阳、濮县、范县各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4月18日,冀鲁豫区党委在清丰县王什正式成立,下辖4个地委,濮阳地区所属各县分属一、二、三地委。此后,濮阳一带一直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冀中、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向盘踞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石友三、孙良诚等发动讨逆战役,在半年多的讨逆反顽作战中,共歼灭顽军2�2万多人,扭转了被动局面,巩固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6月至1942年夏,日军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进行了多次大“扫荡”,其中著名的有“五五”大扫荡,“四一二”大扫荡、“九二七”大扫荡、敌人共出动兵力4万多人,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共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冀鲁豫军区、分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初,先后对敌伪发动了八公桥战役、清丰战役、南乐战役,在三次战役中,共歼灭敌伪军85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P></P>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区进驻濮阳县城。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设立濮阳市,机关驻濮阳城内,直属区党委领导。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所属的抗日政府一律改为民主政府。1946年11月,冀鲁豫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濮阳市建置,并将7个地委划分为8个地委。二地委下辖中共寿张、范县、郓城、巨野等9个县委。四地委辖濮阳、滑县、浚县、长垣等11个县委。八地委(又称直南地委)成立后,机关驻清丰,辖南乐、清丰、内黄、濮县等7个县委,台前境属寿张县南5区。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濮阳地区各县根据中共中央和冀鲁豫行署的部署,从1946年6月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至1947年5月,濮阳地区各县基本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实现平分土地的目标。1946年12月,濮阳地区所属各县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新五军的进攻,巩固了解放区的胜利果实。

<P></P>    解放战争开始后,濮阳地区掀起一次又一次参军热潮,从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濮阳地区参军人数共达5�8万人;共出动担架3�7万多副,民兵民工37万多人,车3�64万辆,牲口4�989万头,提供粮食5868�7万斤,草料1293�3万斤,木柴33031万斤,食油15万斤,食盐6万斤;从1947年至1949年濮阳地区共抽调干部4760人,战勤人员2027人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1949年5月,豫北全部解放。1949年8月20日,冀鲁豫边区撤销,建立平原省,并成立了平原省濮阳专署(驻濮阳县城)。濮阳专署辖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昆吾、尚和、卫南、高陵、漳南、卫河等17个县和濮阳城区、道口区两个区。同年9月,昆吾、尚和与濮阳县,卫南与滑县,高陵、漳南(一部)与内黄县,卫河与清丰县分别合并后称濮阳县、滑县、内黄县、清丰县,此时濮阳专署辖11县2区。

<P></P>    在民主革命时期,濮阳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同伪顽势力、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P></P>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濮阳专员公署辖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10个县和濮阳城关区、道口区2个区。1952年11月24日,濮阳专员公署所辖的濮县、范县、观城、朝城4个县划归山东省聊城地区。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销,濮阳专区划归河南省领导。1954年6月,濮阳专区所辖的濮阳城关区、道口区分别划归濮阳县、滑县。9月25日,濮阳专区与安阳专区合并为安阳地区。濮阳、清丰、南乐隶属于安阳地区,1958年3月30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合并为新乡地区。1961年12月18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分设,濮阳、清丰、南乐隶属于安阳地区。1964年4月1日,为便于黄河治理,经国务院批准,寿张县撤销,一部分划归范县。范县由山东聊城地区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1973年12月16日,范县东部的9个公社划出成立了范县台前办事处,系县级机构,直属安阳地区。1975年3月14日,范县台前办事处改称台前办事处。1978年12月,台前办事处改称台前县

<P></P>自然概况

<P></P>[地质地貌]地质 濮阳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东濮凹陷夹在鲁西隆起区、太行山隆起带、秦岭隆起带大构造体系之间。东有兰聊断裂,南接兰考凸起,北界马陵断层,西连内黄隆起。东濮凹陷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走向北窄南宽,呈琵琶状。该凹陷形成过程中,在古生界基岩上,沉积了一套巨厚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极有利地区。该地区地质特征比较明显:(1)下第三系沉积沉降速度快,生油层厚度大,成熟度高。(2)盐湖沉积多旋回、多物源、多含油层系。(3)油气藏类型多。(4)东濮凹陷位于生油两次凹陷之间,油源条件好,长期发育的中央隆起带北部,整带连片含油,油气聚集方便。(5)有油成气、煤成气两种气源,天然气蕴藏量丰富。

<P></P>    地貌 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l/6000~l/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濮阳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清丰县巩营乡里直集西南仅442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水注海和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变故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还有一些故道残堤。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

<P></P>   土地土壤 濮阳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5709%,人均0071公顷(1�07亩)。其基本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开发利用;垦殖率较高,但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资源匮乏。濮阳市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绝大部分已开辟为农田,土地垦殖率775%。除生产建设和生活用地外,宜农而尚未开垦的荒地已所剩无几。<BR>濮阳市的土壤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潮土为主要土壤,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72%,分布在除西北部黄河故道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潮土表层呈灰**,土层深厚,熟化程度较高,土体疏松,沙黏适中,耕性良好,保水保肥,酸碱适度,肥力较高,适合栽种多种作物,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风砂土有半固定风砂土和固定风砂土两个亚类,共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黄河故道,华龙区、清丰县和南乐县的西部。风砂土养分含量少,理化性状差,漏水漏肥,不利耕作,但适宜植树造林,发展园艺业。碱土只有草甸碱土一个亚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2%,主要分布在黄河背河洼地。碱土因碱性太强,一般农作物难以生长,改良后可种植水稻

<P></P>    矿藏 濮阳地质因湖相沉积发育广泛,第三系沉积很厚,对油气生成及储存极为有利。已知的主要矿藏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另外还有盐、铁、铝等。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且油气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地质资料表明,本区最大储油厚度为1900米,平均厚度l100米,生油岩体积为3892立方千米。据其生油岩成熟状况、排烃及储盖条件,经多种测算方法估算,本区石油远景总资源量达十几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0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本区石炭至二叠系煤系地层分布面积为50183平方公里,煤储量800多亿吨,铁、铝土矿因埋藏较深,其藏量尚未探明。

<P></P>[水文] 濮阳市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600毫米之间,属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且年内、年际降水分配不均。旱涝交错出现。水资源不多,除地表水和地下水外,主要有过境的黄河水。地表径流靠天然降水补给,平均径流量为185亿立方米,径流深为432毫米。境内浅层地下水总量为673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开采的624亿立方米。濮阳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BR>   黄河干流 自新乡市长垣县何寨村东入濮阳,流经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县南界,由台前县张庄村北出境,境内流长约168公里,流域面积227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34%。这段黄河水量比较丰富,是濮阳的主要过境水资源。黄河年平均流量为138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366亿立方米。黄河曾给濮阳人民带来过沉重的灾难,屡次决口、改道,使人民深受其害。古人虽与黄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也曾出现过不少治黄能手和治黄功臣。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基本控制了这条桀骜不驯的万里巨川。濮阳建市以后,进一步加强了黄河治理,修固堤防,整治河道,引黄淤灌,变害为利。特别是“九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923亿元,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14万公顷。

<P></P>    金堤河 系黄河的一条支流,源于新乡县司张排水沟,自安阳市滑县五爷庙村入濮阳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3县,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村北汇入黄河。境内流长125公里,流域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村子里的每一个姓氏都有属于自己家族的固定坟地,这些坟地规模不等,大小不一,里面沉睡着逝去的祖先前辈们,我们一般统称这样的坟地为祖坟。

死者埋到祖坟里是家族给的应有待遇,家中新娶了媳妇,做婆婆的要带着媳妇去拜祖坟,要把坟头指给媳妇,介绍死者何人,什么辈份。若新媳妇没有拜祖,怕死后祖宗不收,会被打回来。

入祖坟有很多规矩,单身不能进祖坟的习俗我老家廊坊也有,只不过我爸爸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哪里了,这些习俗还是回老家探亲的时候听到过。

由于古人灵魂不死观念深重,认为祖先灵魂可以降福后代,也可以施祸。

《葬经》中记载: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者反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意思是死者散发骨气来庇护他们的后生。

所以古人为了维护祖坟风水,为避免给后世招来祸端,有四种人死后是不能进入祖坟的,到底是哪些人呢,今天我们来聊聊。

1、未出嫁的女子埋不进祖坟

古人云“荞麦不当粮,姑娘不养娘。”意思是女人最终要出嫁,是未来夫家的人,所以不能葬在祖坟。

在封建社会中女人要遵守“婚前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的准则,婚前听从父母的话无可厚非,但没出嫁就去世了不能进入祖坟,听起来有点不尽人意。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上的人们普遍认为女子一生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如果没能完成这样的任务难免会遭受他人的鄙视,反过来对于家族来说也是一种名声的损坏,很多老一辈人会认为这些未出嫁的女子身上带有晦气,如果将其葬入祖坟的话岂不是会影响所有人。

2、一辈子未婚的光棍男人不能入祖坟

古人们讲求百善孝为先。然而把不孝也分为三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是没有后代的意思,而这些未婚而卒的男丁自然是没有后代的,所以就被列为不孝之人,不孝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祖坟的。

有些地方严格到已婚但没有子嗣得也不可以进祖坟!这类人除了在祖先眼中是大不孝外,还会破坏祖坟风水、排列,因为一个家族的墓葬牌位是有规律的,通常人死后都在埋在父母的下方位。

3、横死的人埋不进祖坟

“横死”的意思是遭遇意外而死亡,非寿终正寝,一般形容是的很突然、很快、很不甘心等。譬如上吊、刀砍、枪杀,总是不论年龄多少,凡是“横死”在古人眼中都是家门不幸,都不可以进入祖坟。

因为人们觉得这样死的人身上会充满戾气,破坏祖坟的安宁,导致后世会出现相同的人,相同的命运,是一种不吉。

4、夭折的人埋不进祖坟

由于古代医疗手段匮乏,孩子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往往活不到长大成人那天,就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夭折,这样的孩子是不能进入祖坟的。

在古人眼中认为,命短的孩子意味着不详,他是上一世欠下的债,在这一世派来惩罚你的,所以夭折的孩子是不被允许进入祖坟的。

有的家庭会直接找个破席子包一下,连棺材都没有,随便埋在一个离祖坟不远的地方,不起坟,不立碑。

因为没在老家生活过,这些只是听别人说起过,有一些是我在网上查的资料。

一日新娘的新闻我也看过,说实话我真的无法理解,或许他们也知道是陋习,但根深蒂固的思想,远不是一个人能改变,大家都只能是前面有人这样做,其他人就在后面跟随。

河南濮阳台前乡的结婚登记,需要前往当地的台前乡婚姻登记处进行。具体地址可在当地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咨询。外来申请人需要带齐以下证件:

1 双方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 双方的结婚证,如果其中一方是离异或丧偶的,则还需要提供离婚证或者丧偶证明

3 双方回乡证、暂住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

4 男方需要提供现役军人身份证和部队介绍信

5 如果申请人未满18周岁,则需要双方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到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具体证件要求以当地婚姻登记处为准。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登记的顺利进行,建议提前打电话预约登记时间,并提前到达现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455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