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彼此可以更自由自在生活,不受对方约束 ,因为老人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和年轻人都有很大差距,如果长时间在一起生活势必会引起更多摩擦 ,长期下去会影响彼此感情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好处。
1、提高子女独立生活能力
如果儿子结婚后还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容易让儿子产生依赖,依旧和婚前一样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没有男人成家后该有的扛起生活重担的想法,比较懒散这不利于小夫妻婚后生活,甚至会让新婚妻子觉得自己老公不像男人,但是分开居住后什么事情都要小夫妻自己去承担,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能快速让小夫妻领悟到家的真正含义。
2、可以促进彼此感情
婚后分开居住可以促进彼此之间感情,减少矛盾发生,俗话说:“距离可以产生美,”给彼此足够空间才不会让对方发现自己不足,特别是婆媳关系,素来婆媳关系最难相处,儿媳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婆婆无法接受儿子喜欢另一个女人,因此总是看儿媳一百个不好,分开居住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除此之外儿子和老人分家不仅仅可以促进婆媳感情,还可以促进夫妻感情。因为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夫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互相沟通交流,这也会让他们对彼此想法和认知方面有更清楚了解,随着时间推移会让他们加深默契感。
所以婚后和父母分开居住好处很多,看似是为人父母终于帮儿子成家完成了帮儿子成家任务,实则说明农村人觉悟越来越高,想法上也越来越趋于成熟,不再有传统封建社会思想,这一点还是值得提倡的,你觉得呢?
这个是中国的传统遗留问题 也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在里面
我们各自过好各自的就好了不是吗 毕竟这是人家的选择
不论是乡下还是城里 都有婚后还同住的情况
1)是因为房屋问题 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供应两个房子
2)是因为新婚家庭的生活能力问题,有些年轻夫妇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确很差,洗衣做饭已经依赖惯了家人,所以住一起是没办法的事。
3)是因为工作需要或者有幼小子女的,需要有人做饭或者照看家里
以上在城市里都并不少见
再说说乡下
一方面,乡下的重男轻女还是有些严重,婚后媳妇的质量严重影响自己儿子的口碑,所以很多父母都会要求一起住,要求媳妇孝顺公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另一方面,乡下现在一部分是田,更多的是年轻劳力都会进城务工,这样家务孩子等等事情都由女人负责明显不方便以及不容易,所以住一起可以相互照应,方便照顾
再者,中国古话就讲求人丁兴旺,家族热闹。住在一起显热闹,显的家族兴旺。很多老人也喜欢这样。不孤单。
矛盾自然是有的,不论住不住在一起,婆媳关系等等都是亘古不变的难题。
这个主要看婆婆和媳妇的个人素质及能力了,不是不住一起就能好的,也不是住一起就不好的。
农村结婚风俗,有非常多的讲究,其中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说法,那么这有什么讲究呢?其实这就是一种中国人的文化,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
一、姑不接,其实是对于嫁出去女性的一种传统认知:
姑姑在中国的亲属里面属于比较亲近的一支,可是为什么姑姑不能接亲呢?这是因为这个人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拨出去的水。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现代人也许不是很理解,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古代的时候家族有很多的规定,一定女子出嫁之后,回家必须要经过公公婆婆的允许,也就是说作为妻子,不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够依赖以往的家庭,所以家族对于嫁出去的女孩,也不会过于看重。
二、姨不送,实际上也是一种家族的理念:
姨姨虽然是非常亲近的人,可是由于姨姨是嫁出去的女孩,而且姨姨送的话,有一个很不好的寓意:那就是媳妇接不回!其实这是很迷信的说法,可是古时候的人,都比较的迷信,绝对出嫁的女子,而且要送人的话,明显很不吉利,似乎回不了家的感觉。因此姨姨就不能够送亲了,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综合上面的结束大家能够看到,姑姑和姨姨其实都是出嫁的女人,所以不能够做结婚上的一些事情,另外姑姑和姨姨是至亲,所以可以在家里面帮助操持家务,帮助完成一些结婚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基本上姑姑、姨姨也不会闲着。
在农村普遍结婚都比较早,有的年轻人还没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生子,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事很是不理解,很多农民都是依靠种地维持生计,生活的并不算很好,现在可能打工和创业的多了农民日子也好过了,可是和城里对比下,很多城里人结婚晚并且也不愿意要很多孩子,对于农村来说很多人想法可能还是比较传统,说道传统观念,其实笔者也经常听到老辈人说,那时候他们十五六就结婚,这也是从古自今传下来的一种观念,就说这孩子上学吧,即便是上大学也希望孩子毕业之后甚至上学的时候就介绍对象,有的还在服兵役的就给孩子介绍对象,农村人希望孩子早早结婚,其实他们还有更多的因素。
第一希望孩子能独立
在农村不少孩子辍学比较早,一个是家庭经济负担问题,一个则是因为只要遇到学习上挫折就比较低落,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不适合上学,就提前不让孩子上学了,在农村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就不如社会的是比较普遍的,这些人接触社会比较早显得也比较成熟,但是作为家长为了孩子能懂事,就会早早的给孩子安排相亲,有些还没有到结婚年龄就结婚生子了,在父母看来,孩子结婚了有了孩子也就懂事了能够独立了。
第二担心找不到媳妇
农村娶妻难的问题也是这两年,其实很多年开始,农村彩礼就比较高,加上男多女少情况愈加严重,趁着孩子年轻多相亲几次,即便失败还有很多机会,一旦到了大龄青年,可能找媳妇的优势就逐渐没有了,其实这样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尤其现在农村光棍越来越来,没车没房加上年龄比较大,找个称心如意的对象比较难。
第三传统观念问题
咱们国家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千年文化的传承比较多,很多老辈人传统观念已经深深烙在他们心里,在解放之前还有童养媳的说法还有指腹为婚的,甚至一些几岁小孩就过早的举行了所谓的婚礼,封建传统思想也是让一些父母不得不提前考虑孩子婚姻问题,农村普遍一户多宅比较多,很多人会提前盖好新房,就等着孩子结婚用,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
第四着急抱孙子
为什么说着急抱孙子怎么不说抱孙女呢?一个是老观念的问题重男轻女思想,一个是这男子向来是传宗接代的象征,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是希望家里的子孙繁衍的越长,多子多福,看到后代子嗣越多,几世同堂老人心理就放心了,觉得后继有人了,死也瞑目了,这也是众多老辈人对于后人的一种寄望。
第五早点完成任务
因为笔者也是农村的,这老辈人在聊天常说到,谁家孩子结婚了有孙子了,等于任务完成了,也就是说这辈子心满意足并且可以退休了,不用在为了养育子女努力干活了,可以享福了,当然现在很多人60多岁70多岁有了子孙还要抚养子孙,给孙子孙女交学费买奶粉,接送孩子,还要打工赚钱,现在他们所盼的就是孙子孙女也能快点结婚,这样真正的人生任务也就完成了。
总之很多农村人希望孩子早早结婚考虑也是比较多,有些大学生虽然为了学业结婚比较晚,但是家长会整天吹,有的则是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每年会打电话吹着回家相亲结婚,又的人害怕被吹婚就不愿意回家,作为孩子来讲他们考虑的可能是先立业在成家,而父母责是想的是孩子结婚后在成家一样,这样也比较稳定,处人处事也比较成熟,其实双方只要换位思考,为了家庭和睦氛围,其实有时候也要体谅下孩子的感受。
一楼你搞个河南的做什么?
黑龙江的挺复杂,你不是少数民族吧,要不就帮不到了,其实你们两个可以各回家去咨询一下父母,探听一下关于两方父母对于各种礼金额度的想法,然后你们两个再商量一下,礼金额度就好办了,对于流程习俗可以邀请双方父母一起协商一下(如果条件允许)双方达成一致最好。做好计划给两方老人都看一下,确认无误最好
下面给你个黑龙江的婚俗介绍,看看,个人觉得真的挺麻烦滴。
1、先说定亲。定亲一定要有媒人。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王家的姑娘,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这就叫明媒正娶。这种媒人最好当,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给传传话儿。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
2、谈到彩礼。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过礼时,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男方家里。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相互引荐,认识一下。
3、过完礼之后,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这以后呢,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婚期定在什么时间。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因为,只要不结婚,逢年过节,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这过节也不白过。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所以时间长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不等,就张罗迎娶了。在迎娶之前,还要有第二茬礼要过。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也有的叫“干折干卷”,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一次性的付齐,没有第二次了。
4、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荤油坛子”。东北人家都吃“荤油”,就是猪大油。这就寓意“大婚动了”,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
5、订婚以后,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就要准备迎娶了。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冬天,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图个喜庆吉利。
6、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自己杀猪经济实惠,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也好剩下过年吃。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第一天,就是搭“喜棚”,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再有就是杀猪,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东北叫“坐堂客(qiě)”,什么叔叔、姑姑、姨姨、舅舅、表哥表姐等等。这些人来,不光是做客,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东北就叫“落(lào)忙”。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这一天,也不正式的“放席”,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简单一点,因为都是家里人吃。第二天,就有外来的客人了。这就要正式的“放席”了,这一天就要有“落头忙”的,也就是在“落忙”的里面,他是“头儿”,领班儿的。类似于今天的司仪,也叫“支客人”。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因为东家此时会忙得晕头转向。而“落头忙”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此人极富有经验。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这一天,还要设礼账,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以后好记着来往。第三天,这天是正日子,就在这天迎娶新娘。在过去,都是女方送亲。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回来时是双数。姑娘上车,就叫做“上轿”,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这叫做“抱轿”,没有亲哥哥的姑娘,就由表哥哥代劳。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结婚典礼时,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在酒席前说一些客气话。无非是姑娘还小,不懂事,要男方多多包涵。对姑娘说,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女方家族中,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压轿”,到婆家后,要得到一笔“压轿”钱。到了婆家,新娘不能马上随便下轿。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过去,还有迈马鞍子,过炭火盆的,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寓意着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一些同龄的小伙伴,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往新娘身上抛洒,有的调皮的孩子,就使劲地打新娘。这时,那姑娘的伙伴,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且战且退”,往洞房里走。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搭在洞房的房门上,不可带着进洞房的。传说,那样不吉利。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那就是披红。所谓的披红,就是一些近亲,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这也有讲究,披得越多就越好,人气越旺。
7、进了洞房后,炕上要铺一床新被,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谁坐的面积大,将来谁最有福气,这叫做抢福。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这洗脸,要满满的一盆水,盆里要放上一些硬币。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要给挂幔帐。这事,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接下来,就是坐席。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此时,“支客人”要全程陪着。答复“娘家客”一些问题。此时“娘家客”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被人家挑理。吃完饭后,总算“三拜九叩”忙完这一段了。娘家人要走了,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这叫做“离娘肉”。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
8、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晚上,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叫做宽心面。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心里宽宽的不上火。有的人家,晚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叫做压炕。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
9、然后就是三天回门。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躲灯”,迷信传说那三天,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否则,方公公。就是对公公不吉利。
黑龙江婚俗全景
1、婚前一天新郎家会铺好床,在床下撒99个硬币,取天长地久的寓意。还要找一个儿女双全,父母健在的人缝被。
2、婚礼当天新娘早上化好妆,在娘家等,新郎根据典礼时间安排行程。婆家会有人贴对联,贴喜字。
3、新郎上岳母家接新娘时要用红纸包一大块猪排骨,叫“离娘肉”,也就是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用这块“离娘肉”换新娘。然后还要准备99块新的5角硬币,以及红盖头,红包。
4、接亲的人去的时候必须是单数,意思是接上新娘要成双。并且接亲的人里要有一个上了年纪儿女双全的人,那样新郎新娘以后也能沾到她的福气,儿女双全,子孙满堂。
5、新郎要接新娘,新娘家的亲友会在个个门口把住,新郎每进一个门都有人拽门,新郎会通过说好话和给红包闯过一关又一关,才能见到新娘。
6、娘家人会准备面条和鸡蛋让新郎新娘吃,吃鸡蛋的时候会有接亲的来人问新娘鸡蛋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接鸡蛋生的寓意,来说新娘会为新郎生孩子。
7、吃完面来接亲的人会拿出准备好的99个5角钱硬币让新娘抓到新郎衣兜里,新娘手抓“黄金”,新郎家的亲友会喊多抓点,多抓点,而新娘家的人会喊少抓点,少抓点。新娘只能抓一把。抓硬币的寓意是抓福,抓钱,99个硬币要是新娘抓的超过留下的,就说以后婆家日子会过好,娘家日子会过不好,反之则说明娘家会过好。
8、接下来新郎要为新娘扎红腰带,新郎自己已经扎了。红腰带就是一块红布,新郎把它叠好,在里面包上100元钱,就是说以后小两口的日子会越过越有,“腰缠万贯”。
9、接下来新郎要为新娘穿鞋,可红鞋会被新娘的亲友藏起来。新郎要到处找鞋,找不到的时候就要用红包上亲友那赎鞋。
10、找到鞋后新郎要给新娘穿鞋,然后给新娘盖上红盖头抱新娘下楼。
11、新娘的家人为新娘包四个大红包,里面包上陪嫁给新娘的东西,还有红盆等东西,包陪嫁东西有专门的印着喜字的红布。
12、到新郎家新房后,新郎的亲朋会拿着五谷杂粮打新郎新娘。还有人专门接过娘家人手中的东西。进门以后会有娘家人帮忙铺床,被子里有红包,找到红包,铺好床,新郎新娘要坐在新床上,被子下用红纸包着一把斧子,新郎新娘在两个坐福垫上坐福。
13、一对新人坐在斧子和坐福垫上,包含着很多祝福,祝一对新人一生有福,福气一直在身边。
14、然后新郎的姐姐或妹妹会用一个红盆端来水,盆里有8个硬币,和两个葱,新娘要用它来洗手,洗手时要给红包,把红包塞端盆的人嘴里。盆里放葱的涵义是,以后生的小孩聪明。
15、在新房里要给公公婆婆行礼,给婆婆吃糖,给公公点烟,公公婆婆要说一些祝福的话。
16、最后到酒店举行典礼,走上红地毯。对公公婆婆行礼,改口叫爸妈。公婆会给改口钱一般是1001或10001,取千里挑一和万里挑一的意思。新郎对岳父岳母改口叫爸妈,岳父岳母会给一样的钱,表示同样的意思。
17、接着就是交换戒指,喝交杯酒,敬亲朋好友,婚礼也就完事了,新郎新娘开启婚姻的旅程。
饭店举行婚礼的行礼仪式
饭店行礼——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由证婚人、主持人作吉祥祝福,然后大宴宾客;方便又有效率,也不失热闹。而一般在喜宴上的仪式如下:
1新郎、新娘在宴会厅门口迎宾;
2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主婚人及亲属入席;
3结婚典礼开始,奏《结婚进行曲》;
3男女宾相引新郎、新郎入席;
4司仪主持结婚仪式;
5证婚人发言,宣读结婚证书;
6来宾代表发言,祝贺词;
7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8开香槟酒、切结婚蛋糕、喝交杯酒;
9双方家长上台,家长代表发言,祝贺词;
10新郎、新娘相向双方家长三鞠躬,向来宾三鞠躬,相互三鞠躬;
12举杯,司仪宣布宴会开始;
13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退席;
14仪式结束。
在农村,为什么结了婚的年轻人和老人过不到一块?
老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年纪相差得比较大,所以有很多事情都有看法不同,导致大家生活在一起会产生很多矛盾,所以一般结婚之后年轻人是不和老人住在一起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和老人住在一起,因为首先是有人给看孩子,然后有人帮忙做做家务自己没有那么累,可以很清闲的,在外面上班,其次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老人懂得要比年轻人多,虽然他们的做法不一定都对,但是他们大部分也都是希望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好。
大家都说和老人住在一起不仅仅会发生很多矛盾,而且大部分作为婆婆都会找儿媳妇的麻烦,但是,我想跟大家说,现在的社会女性都是思想比较开明的,就算是年纪比较大的一代人,他们更多的也是会根据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来进行自己日常的生活。
老年人睡觉的时间比较早,而且起床的时间也比较早,甚至是吃饭,口味都会比较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一般睡觉的话都比较晚,然后可能早上会睡到中午或者半,上午再起床,有的父母老人会担心自己起床做饭或者收拾家务,声音比较大,影响到年轻人的休息,这也是老人不想和儿女住在一起的原因,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讲究饮食营养健康,所以可能平时吃的东西少言少油老人吃不惯这样的食物,所有事情加在一起,导致两代人的矛盾会增加很多。
而且两代人的教育观念是不一样的,就像老人都是比较疼爱孩子在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的时候,老人都会进行劝阻,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但是生活中,我们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管是住不住在一起,作为老人,我们都要对他们充满尊敬。
你结婚能不能和奶奶过八十大寿,要看你们自己的决定啦。奶奶的八十大寿也是一件喜事,是可喜可贺的,你结婚也是一件喜事。也是可喜可贺的,所以这叫双喜临门。因此我认为你结婚后,俺奶奶八十大寿一起办是一件好事,一举两得。寄给你添了喜气,又跟奶奶张加了寿数,所以说这种事情是非常好的,也是值得提倡的。说明你们有孝心,你们家也很注重老人和孝敬老人,这座风俗习惯我认为是应该提倡的。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们,每个人都应该中介老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