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起来话就长了,给你讲完整的。先捋清一个顺序,阿江的妈妈是被称为日本战国第一大美女的阿市(市姬)。市姬的哥哥更有名——织田信长,织田信长在统一尾张国后便有了统一战国的念头。为笼络浅井长正,将阿市嫁给浅井长正并生了三个女儿便是丰臣秀吉的侧室淀殿(茶茶),二姐是京极高次正室常高院(阿初),和你说的德川秀忠的正夫人崇源院阿江(其实阿江比秀忠大好几岁,而且阿江之前也嫁了好两任丈夫,想也知道又是一场政治婚姻,但乱世就是这样男人是炮灰,女人是牺牲品。)当阿江出生没太长时间因为右府大人信长公与妹夫浅井长正矛盾激化(浅井长政与织田信长向来不和,经常开战),下令当时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攻打小谷城。最后采取火攻的办法火烧小谷城,浅井长政战死但他希望阿市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哥哥信长处(即孩子他舅父)。因为织田信长许诺不会杀她们,而浅井长政死时阿江才三岁。1582年,织田信长死于部下明智光秀发动的本能寺之变,信长火烧而死而信长长子也在此次被杀。从此织田家开始为了谁来继承家业而产生派系斗争;信长三子织田信孝为拢络柴田胜家,安排阿市改嫁给他,因此阿市带著三个女儿前往越前国北庄城居住。1583年,羽柴秀吉攻陷北庄城,阿市与柴田胜家双双自尽,三个女儿便出城交由秀吉保护。
1584年,经由秀吉的安排做主下,阿江嫁给她的表兄佐治一成为妻,那时的阿江只有十一岁。佐治一成的母亲阿犬是阿江母亲阿市的妹妹,因此两人可谓亲上加亲。但后来一成在小牧长久手之战时竟然支持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那一方,触怒了秀吉,秀吉便强行命令两人离婚。之后,秀吉再次做主,把阿江嫁给他的养子丰臣秀胜(丰臣秀吉第三个养子,名同丰臣秀吉第一名亲生子)为妻,但是1592年时,秀胜竟在文禄之役时病逝于海外,与阿江之间有一个女儿丰臣完子。成为寡妇的阿江只得再度回到秀吉身边。这时大姐茶茶已经生下秀赖,在淀城过着天下人宠妾的日子,二姐阿初也嫁到京极家。
而太政大臣丰臣秀吉(天皇赐姓丰臣,他是农民也就是百姓,在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天皇除外,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百姓有姓还是在明治维新)渐渐老矣。他在政治上最大的对手便是自己任命的五大老之首,人称老狐狸的德川家康(有人说是老乌龟,没错。但那时他活得长,活了73岁。现在看好像不常,但那种年代七十三已经很长了。。。有人就此说他是缩头乌龟是错的,在日本有人送你乌龟是祝你长寿,和中国意思不一样)其实也是内府大人命长把太政大臣活活耗死了
但那是后世。在此之前丰臣秀吉先收阿江为养女。1595年,秀吉为和家康亲上加亲,把二十三岁、已经有多次结婚经验的阿江再度改嫁给只有十七岁德川秀忠做正室。秀忠与她结婚后慑于妻子气势,不敢公开纳妾(1605年,秀忠接替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实权还是在家康处。秀忠做幕府大将军后一时没把住,与一个下人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叫私生子)。两人之间生有二子五女,较有名的是长女千姬嫁给丰臣秀赖,五女和子嫁给后水尾天皇,而长子德川家光(日本是长子继承制,中国是嫡长子继承制。两者不同哦!!)是后来的三代将军。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成立幕府那年,遵守了之前与秀吉所订下的约定,把千姬送进大坂城。当时千姬仅有七岁,而秀赖也才十一岁。阿江便是如此地登上了未来的将军夫人宝座,地位在一夜之间凌驾于两个姐姐之上。
她有鉴于自己生下家光却不能亲自养育(又说家光是同性恋,但那是野史),生下次子德川忠长后便坚持不请乳母,因此后来希望忠长当将军。但家光乳母阿福向德川家康表明此事后,由家康强力稳固住家光的地位,因此忠长当将军的希望也落空了(你看过大奥第一部吗,有一部分就是讲这个)。
随著次女珠姬的早逝、长女千姬与三女胜姬婚姻不幸以及次子忠长的仕途不顺遂,使得小督晚年充满苦恼。1626年,正当秀忠与家光两位将军前往京都的时候,阿江过世于江户城西之丸,享年五十四岁。追赠为从一位,法名为“崇源院殿一品大布阵昌誉和兴仁清大禅尼”,墓在增上寺。
一般来说,日本人普遍对阿江与的印象不是很好,认为她是个醋劲强、把丈夫管得死死的女人。有过两次婚姻的她在嫁入江户后竟然让身为二代将军的丈夫秀忠对自己百依百顺。不过,她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女子,这种形象多是男性作家或男性写史家塑造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日本战国的话可以看看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伊达政宗》。还有吉川的《宫本武藏》、《三国英雄传》、《私本太平记》和司马的《宛如飞翔》、《龙马》、《阪上之云》。
不行看书也可以看看大河剧,大河剧大部分均是讲日本人爱看的战国篇。。。如《葵三代德川家康》。虽是电视连续剧但大河剧是可以当历史正剧来看的,日本对这个比较讲究的。
有一部分是参考,但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
杨志成的后勤工作
他是贵州人。虽然参加过多次战争,但他并不在战斗第一线,而是负责后勤。杨志成在后勤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在1928年反“围剿”中负责伤员的管理,同时还要承担这些人的医疗物资。1934年,杨志成参加了长征。1938年,因为身体原因,杨志成不得不去苏联就医。健康恢复后,杨志成加入了苏共党校。回国后,杨志成仍然做军需官。
杨志成雕像
杨志成之所以搞好后勤,是因为他在1929年跟随红军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年。杨志成作为副官长,亲自创办了一个服装厂,他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制作了4000多套军服,这也是他们部队第一次穿上制服。1930年,杨志成开始对工人进行教育,这使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此外,他还一度设立了红邮,为红军准备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各种生活、战斗用品,整顿了后勤部队的体制,使后勤部队的制度更加严密。
这个严格的制度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让红军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杨志成还开办了一所物流管理学院。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人的打击和排挤,但他还是很努力。长征期间,各种食物和药品都很匮乏。为了更好地满足战士的需要,杨志成带领团里的同志深入其他民族地区筹集物资,为红军提供各种物资。
杨志成将军的妻子是谁?
杨志成是我国著名的物流代表。抗日战争时期,杨志成将军尽职尽责地为战场上的战士们安排后勤,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奔赴战场。杨志成将军一生结过多次婚,有过几任妻子。
杨志成和吴道青合影。
杨志成将军的第一任妻子名叫陈春兰。和杨志成一样,她是贵州三穗人。陈春兰和杨志成的婚姻是由她父母包办的。陈春兰嫁给杨志成时,她才十九岁,而杨志成十八岁。1922年,他们的婚姻破裂了。
杨志成将军的第二任妻子吴道青是湖南耒阳人。19岁,她在井冈山嫁给了杨志成。婚后,她生了一个儿子,但后来因为战乱,儿子失踪了,吴道清也无处可寻。25年后,她突然去武汉找杨志成。
杨志成将军的第三任妻子彭慧媛是江西人。1931年她十九岁时,在瑞金和杨志成结婚。1934年10月,长征把他们分开了。
杨志成将军的第四任妻子钱家华是四川人。他们在长征途中相遇。1937年,他们在延安结婚,育有一女。后来杨志成将军再婚,因为他在苏联呆了八年没有消息。
杨志成将军的第五任妻子是唐慧文,辽宁抚顺人,职业是护士。1946年,19岁的她在佳木斯嫁给了杨志成将军。那时候,杨志成四十三岁。
这些是杨志成将军妻子的资料。
杨志成轶事
杨志成将军在中国很有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有句话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民间也有一些
杨志成
说到杨志成的糗事,那么
杨志成将军除了“为官清廉”,还有其他奇闻,那就是“毛主席请客”的故事。据说,1957年12月下旬,北京晚上9点半左右,杨志成夫妇乘车前往中南海。他们一见到毛主席,主席就和他们聊起家庭生活,一直聊到深夜。毛泽东邀请他们一起吃晚饭,但杨志成说他们已经吃过饭了,但毛泽东不让他们吃,说:“请随意尝尝家常菜。你喂了我这么多年,今天就让我喂你吧。”
这是
杨虎城(1893-1949),爱国将领。原名忠祥,号虎臣,后改为虎城。陕西蒲城人。1908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先后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和第3路司令。1922年拒绝直系军阀收编,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陕北。
余光文(1902—1985),湖南省平江县人,享年83岁。
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参加“秋收暴动”,1935年参加红2、6军团长征,1949年任华北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1952年任国家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兼第18局局长,1961年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余明(1914—1990),安徽省金寨县人,开国少将,享年76岁。
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1934年至1937年在鄂豫皖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49年任解放军第31军93师首任政委,1952年至1956年任解放军空军第4军副政委。
沈新发(1914—1993),江西省万载县人,享年79岁。
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绥远军区绥东军分区政委,1964年至1967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张树才(1914—1969),湖北省武汉市人,终年55岁。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1963年至1965年任湖北省军区第二政委。
张德贵(1914—1987),四川省巴中市人,享年73岁。
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64年晋升为少将,1977年至1981年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
张国华(1914—1972),江西省永新县人,开国中将,终年58岁。
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解放军第18军首任军长,1952年至1968年任西藏军区司令员,1967年至1972年任成都军区政委、四川省革委会主任(1968)、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1969—1972)。
张步峰(1914—1999),河南省安阳市人,开国少将,享年85岁。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4年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5年加入中国***,1949年任解放军第18兵团后勤部副部长,1959年至1964年任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张秀龙(1914—2015),湖北省仙桃市人,开国少将,享年101岁。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1935年参加红2、6军团长征,1950年至1956年任解放军第22军军长,1965年至1967年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张汝光(1914—2000),河南省渑池县人,开国少将,享年86岁。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4年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卫生部第一副部长,1966年至1968年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张令彬(1902—1987),湖南省平江县人,开国中将,享年85岁。
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参加“秋收暴动”,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军委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1950年至1982年任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
张万春(1914—1971),河南省郾城县人,开国少将,终年57岁。
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5年加入中国***,1948年任解放军第49军162师师长,1959年至1970年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乃更(1914—1992),河北省平泉县人,享年78岁。
1937年于燕京大学毕业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1949年任解放军第36军106师首任政委,1956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首任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
张震(1914—2015),湖南省平江县人,开国中将,享年101岁。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62年至1969年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2年任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委(1990—1992)。
张英(1914—1984),原名黄文荃,广西灵川县人,享年70岁。
193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1937年加入中国***,1938年被编入新四军,1949年任解放军第31军92师首任政委,1960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第2部副部长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
巫金峰(1914—1994),江西省南康县人,享年80岁。
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5年至1978年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吴建初(1914—2002),四川省成都市人,开国大校,享年88岁。
1933年加入中国***,1935年被编入红军并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49年任解放军第70军政治部副主任,1962年至1966年任解放军铁道兵学院院长。
吴咏湘(1914—1970),湖南省汨罗市人,开国少将,终年56岁。
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至1937年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49年任解放军第21军首任参谋长,1952年至1956年任解放军(志愿军)第21军军长。
吴自立(1902—1975),湖南省平江县人,开国少将,享年73岁。
1928年加入中国***,1929年被编入红军,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50年任中南军区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员,1956年至1964年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
吴杰(1914—1997),湖北省大悟县人,享年83岁。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48年任河南省开封市军管会公安局局长,1953年任武汉市人民法院院长,1957年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务部副部长,196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家保(1914—1981),原名欧阳家保,江西省吉水县人,享年67岁。
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5年至1978年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
待续——
1951年11月,毛泽东在视察南方的归途中,提出让所乘的专列在河北邯郸停一下。这次临时停车是事先没有安排的,随行人员也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直到最后他止步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左权墓前,大家才明白,9年了主席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神枪手”左权。
烈士陵园内,立着一座青石建造的墓。墓碑正面题“左权将军之墓”6个大字,题写者是周恩来。西面是贺龙的悼词,东面刻着朱德的七言诗《吊左权同志》。对于这位老战友,朱德写道: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国尽忠,浩气传千古,这是老战友对他的评价,也是后世眼里的左权。但多年后,人们在他的家书里却发现了一个无比温情的将军。
1982年,在左权逝世40年后,他的独女左太北收到了母亲胡刘志兰寄来的一沓手信。这些信全都是父亲亲手所写,寄信日期从1940年8月开始,到1942年5月父亲离世前5天截止,一共是11封。
此时已是42岁的左太北,才第一次真正的了解父亲对她的爱。原来那个外人眼里横刀立马的大英雄,和万千父亲一样,把最温情的一面留给了她:
这是左权在1942年5月20日晚上,也就是殉国前5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的一段。这一年,女儿两岁,距离父女俩上一次见面已过去了1年零8个多月。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左权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这样的人怎会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呢? 或许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本期笔者就带你了解温情名将左权的传奇一生。文章较长,还请大家耐下心来,相信会有所收获。
左权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岁半丧父,寡母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因为叔父是个校长,所以他从小还是受到了不错的教育,17岁考入县立中学。3年后,他经陈赓介绍,认识了周恩来,并加入了中国***。同年,他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这是当时第一批被派去苏联的留学生,国共两党加起来不过200人,左权是真正百里挑一的人才。出发前,意气风发的他特意买了一套新西服和皮鞋,还拍了一张挺帅的照片。
在苏联的日子里,左权攻克了俄语,系统学习了军事技术知识。这批留学生在当时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回国后肯定会成为“香饽饽”。这一点,日军心里很清楚,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1930年,左权回国,当时他约好友刘伯承在东北边境的一个小车站见面,再一起回上海。可当他看见刘伯承时,却发现有个日本密探跟着对方。左权不慌不忙,用熟练的俄语和刘伯承约定,一会儿在前面的杂货店见面。密探不懂俄语,仍然跟上前来,左权直接将对方撞倒后跑进巷子,让刘伯承顺利脱身。就这样,在日军的严堵中,左权和刘伯承到达了上海。
回国后,毛泽东把左权安排进了红军军官学校,想让他这个留洋学生,给我军培养一批新式人才。当时的教学条件是很差的,没有正规的教材,也没有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员到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但左权到了后,这一切都有了改变。
他讲课很受欢迎,也很有意思。讲到射击原理时,很多学员不知道子弹打出去的轨迹为什么是弧形的。左权很幽默地用顽童撒尿作比喻,他说那个“弹道”也是弧形的,学员一下子就明白了。
左权在军官学校仅待了一个多月,但他却培养了200多名军事干部,这对后来我军抗日起了不小的作用。
左权在军官学校的表现,毛泽东看在眼里,1933年12月,左权被调任为红1军团参谋长。毛泽东说: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两杆子,一是笔杆子,另一个是枪杆子。
论笔杆子,在左权任参谋长之前,我军对这一职位其实是没有深刻的认识的,很多部队都没有设参谋长一职。那时候我军的强调的是一个“头脑”,也就是司令;一个胃,也就是后勤保障部门。而基层的干部,则是什么都干,分工不明确。左权任参谋长后,系统地梳理了参谋该负责的内容,白天他要为司令出谋划策,晚上他写军事论文,梳理作战流程,他是中国参谋工作的奠基人。而他的军事文章《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对我军取得全面胜利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论枪杆子,左权则是毛泽东眼里的“神枪手”,而且他这个神枪手不只是指枪法稳,更重要的是战术稳。1936年11月,在山城堡,左权和聂荣臻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仅用两个团就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后来刘伯承也佩服得很,称此战是一个范例。
1938年底,八路军总部驻军潞城县,朱德任总指挥,左权是副总参谋长。 朱德对左权十分看重,不过有件事一直是他的心病:33岁的左权还是单身。
最后,朱德在女战士中找到了刘志兰,并亲自做起了“红娘”,两个革命战士就这样走到一起。在简单的婚礼上,朱德对左权说:“今后你可不能以副参谋长的身份,欺负我们的小刘同志哟”!
说这话的朱老总,估计想不到这位平时雷厉风行的战友,会在婚后成为一个充满温情的丈夫,和一个“女儿奴”。
婚后一年,刘志兰生下了女儿,这一年左权已经35岁了。 孩子出生时,左权在外地办事,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彭德怀夫妇。当彭老总把这个消息告诉左权时,左权有多开心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战火烽烟的年代,亲情总是显得更加珍贵。该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却难住了他。
多年后,左太北才知道,父亲之所以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是听了彭德怀的建议。 彭老总说“刘伯承的孩子叫太行,那左权的孩子就叫太北吧!” 当时他们作战的地方正是太行山的太北区, 军人的孩子,名字都这么特别!
孩子刚出生的这段日子里,正是百团大战前夕,左权很少有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刚生下孩子,身体正虚,战地的生活异常艰难,丈夫又经常找不到人,刘志兰难免有抱怨。
这时候左权只能各种哄,给她解释时局的艰难,又亲自拿着女儿的脏尿布去河边洗,洗完再认认真真地晾好。孩子一哭,他就端起碗给女儿喂米汤。那时候的左权,是横刀立马的名将,更是一位妥妥的“女儿奴”。
孩子快满100天了,刘兰志母女要被送到延安去了。 临行前,一向不爱照片的左权,专门请人给自己和女儿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向严肃的左权抱着3个多月的千金,笑得那么开心。 可谁能想到,这次竟是这对父女的生死之别。晚年的左太北,经常看着这张珍贵的照片,潸然泪下。
离开妻女后,左权工作之余,除了写军事论文,最开心的事就是给她们娘俩写信。 信的称呼总是“志兰”,署名则是他的号“叔仁”,落款时间经常是在晚上 。除了叫妻子照顾好自己外,左权总是在书里反复提到女儿小太北:
目前这些信存下来的,一共是11封,它们曾被刘志兰当成了宝。其实左权跟女儿相处不到百天,他写信时也并不知道女儿是不是调皮,有多漂亮, 只是和天下间万千父亲一样,他觉得自己的女儿应该就是那么可爱。
1942年5月,日军频繁调动兵力,准备对我八路军总部进行围剿。5月23日,左权得到消息,日军已经完成了对总部的全面包围。
当时的总部总人数共1万多人,警卫机关不到1000人,除了彭老总这样的领导外,还有大量勤杂人员及技术人员,如收发各种战报的发电技术人才。也就是说,这样一只庞大的撤离队伍里,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这让撤离变得十分困难。
关键时候,左权挺身而出。在制定一套完整的撤离计划后,他让彭德怀先走。多年的合作,左权知道关键时候“保帅”的重要性。
彭老总不愿走,左权不得不忤逆司令的命令,他命令警卫连长:“不管他愿意不愿意!硬拉也要把他拉上马撤离!”
彭老总走后,左权找到了日军的薄弱环节,让警卫兵率先突围,掩护非战斗人员撤离。部队扔掉所有粮草,跑步前进。一路上,左权不断强调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一定要把机要科的技术人员带出去,把电台等珍贵物资带出去。
5月25日下午两点,左权率领部下来到了山西省辽县东边的十字岭。此时部队头上有日军战机,背后有火炮攻击,情况虽然危机,但在左权机智的安排下,指挥部队有条不紊地安排下陆续走过十字岭。
后来人们都说,如果左权那时候继续往前走,他应该不会牺牲 。 但他看见后面没有跟上队伍的技术人员跑散了,于是他又自己折了回去。 他就站在十字岭,一遍遍地呼喊着这些离队人员,告诉他们向哪个方向跑,怎么躲过敌人空投的炮弹。
据后来的战士们回忆,当时一颗颗炮弹就在左权身边爆炸,左权并没有趴下,他仍站在高处指挥着、喊着。老兵们都知道,在战斗中这样不找掩护简直就是找死,左权又何尝不知呢?但那时候他或许根本来不及考虑自己是否安全,就这样,又一颗炮弹飞来,左权永远地倒下了。
硝烟弥漫中,一代名将左权壮烈牺牲,年仅37岁,留下结婚仅3年的妻子和两岁的女儿。
1942年5月27日,身在延安的毛泽东终于收到了太行前线的电报。得知左权牺牲后,毛泽东拿着电报眼含热泪,沉默许久。 因为战事吃紧,直到10月10日,左权的公葬才在涉县举行,彭德怀为他撰写了《左权同志碑铭》,文中最后写道:
署名:彭德怀敬撰。
左权走后,山西人民为纪念他,将他的牺牲地辽县更为左权县。
在毛泽东眼里,左权是一个神枪手,是把洋面包都消化了、“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在朱德眼里,左权是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在周恩来眼里,左权足以为党之模范。
而在女儿左太北眼里,父亲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左权走后,他的独女左太北受到了良好的照顾。她没有辜负父亲、叔伯们的期望,继承父志,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毕业后,在航天研究所工作多年,后又从事军工计划管理工作。2000年,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司副司长的岗位退休。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去世,享年79岁。
如今《左权将军家书》已经出版,看着那些温暖的文字,我们不难想象,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左权定会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他本是横刀立马的铮铮铁汉,却也会为女儿洗尿布。
他一生不苟言笑,抱着女儿时却总能开怀。
他自己不讲吃穿,却能找到漂亮的布料,想给女儿做件漂亮的小衣服。
这些烽火岁月里的英雄们,不是不懂儿女情长,不是不想享受天伦之乐,只是他们知道先有国才有家。谨以此文,纪念上了战场敢拼敢打、下了战场愿为女儿洗尿布的左权将军!
开国十位大将,即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许光达。在这十位大将之中,到底有哪些将军的夫人依然健在呢?除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张云逸、和许光达这七位大将的夫人已经逝世外,如今健在的还有萧劲光大将的夫人伟涛、罗瑞卿大将的夫人郝治平和王树声大将的夫人杨炬。
一、萧劲光大将的夫人伟涛
萧劲光大将
伟涛,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1923年出生,1942年与萧劲光大将在延安结婚,曾任海军保育院第一任名誉院长。80年代,伟涛离休,现如今健在,94岁,居住在北京,身体健康。
二、罗瑞卿大将的夫人郝治平
罗瑞卿大将与夫人郝治平的合影
郝治平,1922年出生于河南安阳漳河畔的一个小山村。她16岁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1941年4月3日,19岁的郝治平与时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罗瑞卿在辽西县桐峪镇结婚。郝治平曾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十八团军政治部总支部书记,公安部党委办公室主任,总参政治部顾问等职。
1955年,郝治平被中央授予上校军衔。1986年,64岁的郝治平离休,离休后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老人促进会会长等职。现如今的郝治平95岁,居住在北京,身体健康。
三、王树声大将的夫人杨炬
王树声大将与夫人杨炬的合影
杨炬,原名杨忠珍,1921年11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南漳县,延安医科大学毕业。她17岁先后参军和加入了中国***,20岁到了延安中央医院门诊部任医生,23岁与王树声大将结婚。
1949年至1966年,杨炬历任湖北省军区卫生科副科长,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门诊部主任,解放军304医院副院长、副政委、顾问等职。1957年6月,杨炬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3年,62岁的杨炬以副军职干部待遇离休。
杨炬离休后,其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喜欢种些花草,练练太极等,现年已经96岁,居住在北京,身体健康。(陈令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