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婚嫁习俗
白族新娘出嫁要一路哭到男家。新娘进入洞房要由新郎背着,并且吃放了辣椒面的交杯酒。吃辣椒面表示亲亲热热、白头到老的意思。
剑湖畔的白族婚礼
居住在剑川县湖周围白族人民,有着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婚礼隆重、热烈,颇有韵味。
白族青年男女成婚,有一定的礼仪和完整的婚礼形式。婚期一般有三天,第一天男方把部分结婚用品和一桌“八大碗”筵席送到女方家,以示对新娘的关心;第二天举行婚礼是整个婚期限的高潮;第三天是“回门”,是婚礼的尾声。
举行婚礼这一天,按传统风俗,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上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也必须坐花轿才能出嫁,这种习俗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这是由于近年来白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娘娶回后,按白族传统的习惯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客”。“拜客”时,按男方事先拟好的“拜客”名单,由新郎新娘对家族中的长靠一一敬拜,不许可有遗漏。之后,新娘要向家人赠送礼物。按风俗,新娘向家人赠送的礼物必须是自己亲手缝绣的枕头和布鞋。在进餐时,新郎新娘要陪亲友来宾进餐。这时候,客人们可以给新婚夫妇出些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堂屋里充满了喝彩声和欢笑声。
傍晚,新郎家再次把全村的老者和长辈请来,喝酒、呷茶、吃喜糖,庭院里谈笑风生,热闹非常。孩子往往也不甘寂寞,找到洞房的空隙处燃起辣椒粉,拚命往里扇烟。于是,随着欢笑声和咳嗽声,洞房里送出一包包糖果、饼干、瓜籽……
“回门”这一天,新娘早早就回娘家去。到傍晚,夫家又派出小姑子、介绍人接回新娘,这时新娘必须哭着离开娘家。新娘的哭一般按白族妇女特有的哭腔进行,其声凄泣委婉哀怨感人,倾诉了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间的难舍之情。
有趣的是,“回门”这一天,新郎也要邀上十来个亲友一起去女方家,但不同小姑子、介绍人一道同行,也不必去接触新娘。按白族传统风俗,新郎和亲友可以在女方家招待的筵席上藏东西,女方家也故意在餐桌上多放一双筷子让新郎藏回去,意思是:你家添人了,带一双筷子回去!当新郎等人藏东西的时候,正是新娘家最热闹的时刻。堂屋里巧答暗对,妙趣横生,给婚日增添了别具一格的喜庆气氛。亲友等人藏了东西回到男方家后,可以用藏到的东西向新娘兑换一份礼物。这种风俗除给婚日增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之外,也为新娘今后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奠定了一个美好的基础。
白族婚礼有人曾概括地说,在大理地区参加白族人家的婚礼,不仅能品尝到白族的名优特产食品、佳肴,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而且还能体验到一次难得的妙趣横生的独特民族风情。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付昂贵的聘礼,举行婚礼时还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现在虽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改进,但至今还保留有传统的古老的风情习俗。
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经定婚确定关系后,在举行结婚时,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结婚日)之前,请人搭好彩棚。并在结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请乡寨中会唱演戏的人来唱戏(俗称板凳戏,即一人拉琴,几人扮不同角色演唱人或请人唱带有恭喜祝贺之词的吹吹腔(即用唢呐伴奏)、大本仙等曲调。人们一边吃、喝、品尝着主人摆下的果品、茶水。 酒,一边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圆宵,以示预先庆贺大团圆。
第二天,即正喜之日,从早上起便开始摆宴待客,当来宾开始品尝果酒后品食酒菜佳肴时,新郎在一个陪郎的陪伴下, 踩着唢呐吹奏起的“龙上天”乐曲,一桌一桌地给客人们敬酒、敬莱,而这敬法要跪着双手托盘把酒、莱(只一盘或一碗 茶)一敬上。迎亲时,有的地方新郎不去,迎亲的陪郎、陪女在媒人率领下,在唢呐声中去迎亲。到了女方家门口唢呐手要用力高声吹奏“蜜蜂过江”、“大摆队伍”、“迎亲调”等内容欢快、热烈的乐曲6次,女方家才由几位年长的男女亲戚数人出来招呼迎新的人进门。然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迎亲的人刚要迈进门,就被女方家的几位老人拦住路,用出几副对子(即楹联)或提几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类的语句,如:“你们从哪里来?”“路上碰见什么?”让媒人或新郎回答,人们把这一习俗叫“路考”。这一问一答不仅要灵机应变,而且还要讲究决,对答如流和有风趣,显得很有学问。若哪一方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常常会引起一阵阵爽朗而又充满喜气、欢乐、愉快的笑声。有的地方迎亲时新郎必去,同样碰到“路考”,人们称 “考姑爷”或“考新郎”。
迎亲的人们进门后,女方家便由4个或6个小男孩逐一给他们敬献苦茶、甜茶、糖茶。然后由媒人(或新郎)给女家父母、兄嫂、长辈拜堂、敬酒,女方父母给煤人小孩披挂一道红彩。这时新嫁娘(新娘)要大声哭起来,人们把这哭称为“哭 嫁”。一般是先哭父母,后哭兄嫂、弟妹、长辈、女伴,这哭不仅一边哭,而且一边成段成段地哭唱父母养育之思,兄嫂。 弟妹之情,伙伴友谊,长辈的关心爱护,今后自己不知如何生活等,若遇到妯娌不和就趁这时也借哭之机,用调子哭唱出自己心中的不平,然后才随迎亲的人出门。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是坐轿或骑马,在欢快、激越的唢响乐曲声中上路。
迎亲的队伍还没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长辈在门口相迎。人们一进门,新媳妇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长辈的簇拥下上楼进行梳妆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时,在楼下从楼梯口到新房的必经处,早已等候着准备指新娘的人们,据说这格新娘的习俗是为了沾喜气而留传下来的。待新娘装扮好,准备入洞房前,只见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用松明点燃的火把,在人们喜悦欢乐声中,从楼梯口飞步跑向洞房,随之新媳妇在两个伴娘的簇拥下,在人们争相掐新娘的举动和嬉笑声中大步跑进了洞房。 洞房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门上挂有一把筛子,内安有一面镜子,镜子上又安放着一张弓,弓上有并排散开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这些吉祥物是祝贺一对新人今后生活勤劳、勇敢。幸福的象征。新媳妇进洞房后片刻,便开始举行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是在进洞房之前便举行了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一对新人入洞房时,风趣的是俩人都不约而同地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今后就谁当家,不过,这只是为风趣增添一分欢乐,往往是女先男后,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然而,这时不知是谁在那盆暖和又象征兴旺的炭火里理好的辣子面发挥了奇效,辣味直呛得新郎、新娘流泪,呛得不时消鼻涕、打哈欠,逗得出出进进洞房的人们笑声不绝,使洞房洋溢着一种独有的喜气。一阵嬉笑过后,辣味呛过,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亲,永结同心,恩爱白头。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妇由女方长辈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长辈妇女数人相陆在一起吃“细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后,有的地方在阵阵欢快的喷呐声中,开始举行“除拜”(即拜亲) 仪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妇拜男方长辈,受她一拜的人都会得到她亲手加工制作的布鞋一双,上辈人接过鞋子,多少要给她几元钱或一点礼品。最后由新娘下辈人、邻里小孩一齐拜新娘,每人都会得到一份喜钱或一件礼物。这时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围观的人常常在唢呐声中爆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使婚礼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炽热的气氛。 待“除拜”结束,年轻人便一齐拥入洞房,一边品尝新媳妇由娘家带来的果品,一边在嬉笑声中开始进行闹洞房的风趣活动。
第二天,男方家送喜神,女方家接新人回门,一般都是当天返回,路程远的则在娘家留宿,至此,婚礼结束。
唢呐又名“喇叭”、“龟兹乐”,是一种吹奏乐器。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最先是作为宫廷器乐演奏。到明代,被抗倭英雄戚继光用作军中军乐,之后便逐渐传入民间。
神木唢呐出现于明末清初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目前形成了东西两个流派,其中,黄河以西至窟野河川一带由山西兴县、临县等地传入的称为东派唢呐,因其音色圆润娓婉,故而多演奏晋剧戏曲。
抬花轿,百鸟朝凤,娶媳妇,迎新娘,入洞房,同房花烛,
其他的可以考虑,《小开门》,《喜事》,《庆胜利》,《六字开门》,《凤阳歌绞八板》,《闹雪灯》,《红旗扬》等等
“一杆唢呐八个孔,七个音符曲百种”,看似普通的唢呐,却能传递出百种乐曲,或慷慨激昂,或温情婉转,或绵延悠长,兼是对生活和人生喜怒哀乐的直白表达。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唢呐依旧以古朴的仪式活跃在人们的婚丧嫁娶之中,那种古老的民情和不变的习俗让人追忆往昔,感悟人生。
欢度佳节、家庭宴会、新人喜宴——专属背景音乐。精心收录中西最具代表性喜庆曲目。你可以欣赏到中国年节喜庆吉祥名曲:粗犷热烈的北方吹打乐、细致典雅的南方锣鼓曲,还有中西方婚礼名曲、婚宴必选曲目。世纪音乐见证世纪爱情,精心制作的音乐婚礼show让喜庆的气氛表露无遗!气势豪迈、神韵逼真的《得胜令》;雄伟热烈、紧迫峭拨的《赛龙夺锦》;喜气洋洋诙谐活泼的《抬花轿》,一展中国民间乐器唢呐等吹打乐器的艺术精髓。《结婚进行曲》、《结婚舞曲》让你充分领略婚礼的温馨浪漫气氛……层次分明的录音,更增添了原音重现的临场感、丰富壮观的音效,让你感受到浓烈的喜庆气息。重现各种欢天动地的喜庆场面,欢腾热闹气氛尽在其中!
曲目 · · · · · ·
CD 1
1 喜洋洋
2 幸福年
3 金蛇狂舞
4 赛龙夺锦
5 得胜令
6 抬花轿
7 五字开门
8 丰收锣鼓
9 正月十五闹雪灯
10 将军得胜令
11 渔舟凯歌
12 龙飞凤舞
CD 2
1 结婚进行曲
2 婚礼进行曲
3 结婚舞曲
4 蓝色多瑙河
5 爱之喜
6 圣母颂
7 烟火音乐
8 庆典小夜曲
9 温馨的佳节
10 费加罗婚礼序曲
11 百鸟朝凤
12 抬花轿
我个人倾向于金蛇狂舞、和抬花轿,嘿嘿,看有没有你觉得还行的吧!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 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 或称 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1、《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首由王洛宾谱曲,王洛宾填词,韩磊 /胡彦斌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我是歌手第二季 总决赛》中,由快乐阳光公司发行于2014-04-04。
2、《幸福山歌》是一首由姚几元谱曲,樊孝斌填词,祖海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单曲 - 幸福山歌》中,由北京龙乐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于2003-10-01。
扩展资料:
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 西方在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
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这是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婚礼是其一。这主要是来自与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不同的思想和风俗的作用下,慢慢演化而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