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黑色的耳屎又叫耵聍。
耵聍,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正常情况下,耵聍是可以自行脱落的,如果未排出体外,会表现为外耳道被**、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多与外耳道紧密相贴,不易活动。
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1听力下降
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2耳闷及耳痛
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3其他
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应对措施:
1较小或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
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耵聍钩钩住耵聍栓,逐渐钩出。
3外耳道吸引法
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4外耳道冲洗法
采用上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可用此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软化,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4~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患者取侧坐位、头向健侧偏斜,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置放一弯盘,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将患侧耳郭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接近体温的温热生理盐水、接有塑料管的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或异物冲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注意: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或有外耳道狭窄者忌用;冲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患者的感觉,有不适者及时停止冲洗;冲洗时不可直接对着异物和耵聍,以免冲入深部;勿用强力直接对着鼓膜冲洗,以免损伤鼓膜;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为宜,过热或过冷易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5内镜下抽吸法
因在常规额镜下取存在光源弱、视野不清,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等缺点,同时,传统用水冲洗易诱发眩晕,故可在耳内镜下取。这样视野暴露清楚,不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特别是对于外耳道狭窄者更为适宜,吸引器压力不宜太大,抽吸应在明视下进行。
6合并感染者
应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取出耵聍。
预防措施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膨胀后形成栓塞。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所以如果耵聍过多,可经常定期到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以防出现耵聍栓塞。
3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耵聍完全堵塞后会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耵聍取出后,要注意保持洁净干燥。
4不要随便掏耳朵
(1)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2)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
(3)如果我们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霉菌带进外耳道,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
(4)清洁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去卷几下,把耵聍清理出来。由于鼓膜位于距耳道口25cm~35cm处,骨性耳道皮肤菲薄易受伤害,故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
如果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并不强的话,不建议自行处理,可到正规医院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新生儿皮肤都是粉嫩嫩的,胖嘟嘟的,也是粉白粉白的非常好看,但是其实事实上,婴儿刚出现并不是你所看见的那样,新生儿的皮肤会呈现黑色、蓝红色,然后才渐渐到红色、粉红色。那么,新生儿皮肤太黑有些什么原因呢?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呢?新生儿皮肤黑又该怎么办呢?
很多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新生儿皮肤都是粉嫩嫩的,胖嘟嘟的,也是粉白粉白的非常好看,但是其实事实上,婴儿刚出现并不是你所看见的那样,新生儿的皮肤会呈现黑色、蓝红色,然后才渐渐到红色、粉红色。那么,新生儿皮肤太黑有些什么原因呢?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呢?新生儿皮肤黑又该怎么办呢?新生儿皮肤黑是正常的
你正在产房,刚刚产下了你的新宝宝。医生和护士剪短了脐带,把新生儿抱到你的怀里。你看着自己的新宝宝,恐慌感突然向你袭来:你宝宝的皮肤很黝黑,黑到几乎成了紫色。你想知道宝宝是出了什么问题,并把你的担忧告诉了医护人员。他们让你保持平静,告诉你这是完全正常的情况。专家也表示,新生儿皮肤发黑属正常现象,这与她在母体内的环境有关。新生儿皮肤黑,一般表明小儿的末梢血循环功能尚未完善,它会随着小儿的营养与能量不断补充而向好的方面转变和改善的。
第一次呼吸
婴儿出生时皮肤黝黑,几乎呈现出紫色。随着婴儿开始呼吸,这种颜色又会很快变为蓝红色。因为婴儿的循环系统是如此的不成熟,他们现在吸入的氧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运行进入身体中。随着氧气的循环,浅蓝的颜色会逐渐褪去,然后你宝宝的皮肤就会呈现红色到粉红色的状态。
第一天
随着宝宝的每一次呼吸,氧气会流过血液,并将引起婴儿的皮肤呈现蓝红色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根据斯坦福大学的露西尔帕卡德儿童医院所说,新生儿在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皮肤就会呈现为红色到粉红色。手上和脚上可能会有一点浅蓝色停留的时间稍久一点,但这都是很正常的,不应该引起你的担忧。
哭泣的婴儿
一个哭泣的新生儿的皮肤,将会比不哭的婴儿的皮肤更加暗红。同样,这也是由于在体内循环的氧气缺乏造成的。当婴儿在哭泣时会呼出跟多的氧气,呼吸也会很短暂。这是一种完全正常的情况,让新生儿平静下来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也能让体内的氧气再次开始循环。
宝宝皮肤黑可能是血液循环速度影响
血液循环速度也会影响到宝宝的肤色哦,因为血管是否丰富、血红蛋白含氧量多少都会对皮肤颜色产生一定的影响。冬季气温比较低,毛细血管很容易收缩,这时候血液循环速度也会相对降低,露在外面的皮肤尤其是面部会有发白情况。毛细血管分布少的部位肤色会比毛细血管分布集中的部位浅一些,人在运动以后,身体很多部位都会发红,这是因为毛细血管收缩旺盛强力输送血液造成。
其他因素
婴儿刚出生时皮肤黝黑,可能也有其他的原因。如果婴儿过早出生,那么他们的循环系统就是极其不成熟的,他们甚至会需要使用呼吸器来帮助运输氧气。如果新生儿很冷,那也会呈现出浅蓝色。种族和名族背景,也会对婴儿的皮肤黝黑起主要作用。最后一点,新生儿的健康也有可能决定皮肤的颜色。
所以婴儿皮肤黑的原因有很多,只要不是病态的健康的都不用太在意,只要在生活食物等等方面稍微注意点就好,大多数孩子会自我调节的,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变白了哦!
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
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在有了小孩之后,不少夫妻都会选择按时的回家,因为在民间有特殊的说法,就是宝宝天黑的时候必须回到家里,不然不好。那么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
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1在老家有这种说法,好像有点儿迷信,就是说小孩儿。眼镜,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他能看得见,他就害怕。所以说,一般不能天黑之前再回家,要一定要在太阳没下山之前。回家。在老家有这种说法,好像有点儿迷信,就是说小孩儿。眼镜,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他能看得见,他就害怕。所以说,一般不能天黑之前再回家,要一定要在太阳没下山之前回家。
这种在天黑必须回家,不然会对小孩生长不好的说法,是没有任何的科学道理,但是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要按时的回到家里,这是因为小孩的胆子都特别小,一旦天黑了就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需要家人在身边陪伴,这样情绪才会得到安抚。
2、尤其是在北方的地区进入冬季以后,天气会变得寒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较大,如果在很晚的时候回家,身上的冷气就很容易让小孩出现感冒的症状,所以不少人都会选择在下班之后直接回到家里,同时要注意对小孩加强营养,不能吃那些寒凉的食物,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
3、小孩卧室里的温度也,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在冬天的时候晚上最好要关闭门窗,不让冷空气进入,适当的通过生炉子或暖气的方法,让温度保持恒定不变,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的对被子来进行挑选,厚度要和成年人保持着一致,必要的时候要适当的往地面上泼洒一些水,让空气处理一种湿润的状态。
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2里有了小孩以后,很多新手爸妈都被长辈要求不能半夜回家,原因有3个:
1、迷信
很多长辈认为,大人在半夜回家的路上会带回家一些不干净的东西,然后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就会朝体弱的宝宝下手,导致家里的宝宝生病。
还有一些长辈则认为,宝宝能够看到大人所看不到的鬼魂,所以当大人在半夜带回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时,宝宝会受到惊吓。
2、影响孩子的睡眠
长辈们觉得在没有孩子之前,晚辈晚上晚的晚一些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有了孩子还半夜回家,容易影响到小孩子的睡眠质量。
有的小孩子比较敏感,如果晚上大人不在家,容易睡不着觉。或者是大人回来后易醒。而如果孩子不跟父母睡,和长辈一起睡,他们又觉得这对于孩子和父母之间感情的维护不太好。
3、会给孩子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
我生了孩子之后,我老公晚上出去就总是会被我的婆婆讲。说他喝了酒,又半夜回来对孩子非常不好。
一是出了外面,身上的烟酒味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二是当宝宝看到自己的父母晚上出去很晚都不回来,以后也会见样学样。
总之呢,家里有了小孩以后,确实要控制一下夜晚外出的时间,千万不要过晚回家,要知道,家里已经有了需要你牵挂的人。
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3家有新生儿忌讳晚回家吗
“家有新生儿忌讳晚回家”这是民间的一种说法,说的是家里如果有新出生的婴儿,家里的人尤其是男人不要晚归。如果晚归,最好在门口呆一会,抽根烟什么的。说是有什么邪气,会带回来吓到孩子。
婴儿小时候的免疫力差,对环境的适应力也是非常的差的,尤其是冬天容易带进来一些寒气,如果这时候大人又非常的亲近孩子,亲亲抱抱就容易让寒气亲扰到婴儿的体质,很容易感冒发烧的,所以有婴儿的家庭大人尽量不要晚归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的很广,虽说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担心晚上外面阴气重,大人晚回家身上也会携带一些阴气到家里,宝宝身体较弱容易沾染到,会受到惊吓。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从医学上来看,主要是因为宝宝睡眠浅,家有婴儿半夜回家要注意对孩子的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影响睡眠,造成惊吓。
有什么讲究
进家的时候不能开大灯,否则强光刺激会影响睡眠,干扰宝宝,所以尽量不开大灯,小灯也要注意尽量暗一些。
动作要轻柔,如开关门、取物都要动作轻柔。夜间宝宝睡眠的时候如果在浅睡眠,对动作、声音是很敏感的,容易惊醒宝宝,或者造成惊吓。
大人从外边回到屋里,有可能有气温差。如果冬天外边气候寒冷,可能会带入凉气影响宝宝,所以要温暖以后,洗澡换衣服再进到孩子的屋里。
孩子夜间睡眠需要安静,尽量不打扰宝宝,如轻抚宝宝,都可能会影响睡眠。
宝宝为什么天黑前必须回家4家里有小宝宝半夜回家有影响吗
老人认为晚上越晚则阴气也越重,而大人晚上回家会带来阴气进宅,阴气对小孩子的身体不好。而在阴气较重的`时刻是子夜交替之时,所以说一般在子夜交替的最后一更前要回家,也就是现在的十点前要回家为宜。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迷信的说法,不能相信这种阴气之说。但是不能太晚回家也不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太晚回家后,因为有的家长一天没有看到孩子,出于想看看宝宝的想法,而去亲亲宝宝或者是抱抱孩子。
但是晚上太晚回家后大人的身体会带有夜露湿寒气,有可能会让宝宝受凉,所以不是不能太晚回家,而是刚进家不宜马上亲近宝宝,尤其是冬天,要让身体适应了室温,在和宝宝亲近玩耍。
家里有小孩应该注意什么
1、在孩子会蹒跚走路时候,要专门辟一个地方供宝宝行走,家里的边边角角的都要做好软包装,或者直接设计圆弧型的,避开直角,以防孩子撞上,造成意外。
2、热瓶水以及保温壶之类的物品,要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被烫伤。
3、选择装潢材料的时候,因注意选择那些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
4、做好家里的清洁工作。
5、修剪小儿的指甲。
6、父母应该做好灭蚊的工作,小儿睡得床可加蚊帐来防蚊,保持小儿的皮肤清洁。
作者\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皮肤科 主治医师:赖柏如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除了皮肤的问题外,其实,对于患者而言,生活上也有许多困扰,每每在门诊和患者或者是其家人沟通,除了皮肤搔抓外,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无法入睡,常常躺在床上时,不停地搔抓,抓了又痒,等到抓累了才睡着,如果是小宝宝,爸妈就会看到宝宝在床上不停扭动,摩擦自己的身体,令人怜昔,恨不得自己可以代替小孩承受。
因此,在询问患者的过程中,睡眠品质是一大重点,因为如果能睡得好,表示搔抓痒感有改善,睡得好,才不会隔天醒来发现全身是抓痕,本来治疗好的皮肤又受到破坏。改善睡眠品质,除了传统给予抗组织胺治疗外,去年台大团队和北市医联团队刊登在JAMA pediatric的研究发现,或许,口服褪黑激素(melatonin)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式。 (推荐阅读: 医生来分享治疗小儿异位性皮肤炎的六大心得 )
异位性孩童,多少人具有睡眠困扰?搔痒是异位性皮肤炎患者一定有的症状,也是影响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痒,就会诱发搔抓,搔抓后,又再进一步引起痒感,就形成一恶性循环。 尤其是睡觉前,或者是躺在床上时会觉得异常痒感,就造成患者无法入睡。 根据国外研究显示,47~60%异位性孩童患者,罹患有睡眠障碍问题。
如何解决睡眠困扰?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些有限的研究探讨如何改善睡眠障碍的问题。 有些研究发现,也许改善皮肤发炎的状态可以改善睡眠,但并没有一致的结果。 在门诊中,也有许多妈妈反应,当患者接受湿敷疗法后,当天就可以非常安稳入睡,甚至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睡眠品质,可以一觉到天亮,早上起床也没有看到皮肤搔抓的痕迹。 (推荐阅读: 误会大了?睡前喝牛奶怎么助眠 )
之前台大团队研究指出,人体自身夜间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减少的程度,和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睡眠障碍及疾病的严重度有关。(相关文献:Pediatrics 2014 Aug;134(2):e397-405 Atopic dermatitis, melatonin, and sleep disturbance)于是就开启接下来的研究,如果口服褪黑激素补充剂,是不是能改善异位性患者睡眠问题?但我们先来看,褪黑激素是什么?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什么? 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由大脑内松果体分泌一种荷尔蒙,对于睡眠的调节是相当重要的,又被称为睡眠贺尔蒙。人体的褪黑激素会随24小时周期性变化,一旦太阳下山,脑中分泌的褪黑激素会迅速升高,直到午夜(2 am~4 am)达到高峰,之后渐渐下降,因此,可以管控日夜周期。
褪黑激素具有镇静效果,可以用来帮助失眠和调整时差。之前研究也显示,褪黑激素可以减少入睡所需时间(sleep onset latency),增加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sleep efficacy)。除此之外,褪黑激素具有免疫调节效果(immunomodulatory),抗发炎(anti-inflammaton)和抗氧化(anti-oxidative)功效。因此,褪黑激素或许可以帮助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减少皮肤发炎和增加皮肤屏障效果。口服褪黑激素可以改善异位性患者睡眠和皮肤状况?
发表在2016 JAMA pediatrics的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此研究挑选了48位年纪介于1~18岁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同时,这些患者皮肤病灶面积要大于5%体表面积。除此之外,这些患者最近3个月来都有睡眠困扰问题,1周至少3天以上。只要是入睡困难,或者是睡眠时间为持有任何困扰,进一步会影响白天生活品质都列入。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其中一组先行服用安慰剂(placebo),另一组给予褪黑激素(剂量:每天3毫克),持续给予4周后,第一次评估睡眠和皮肤状况改善程度。 接着,等待2周,使所服用的药物代谢清除。再接着,本来给予安慰剂的组别改换给予褪黑激素,本来服用褪黑激素的实验组改给予安慰剂,一样持续4周后,第二次评估睡眠和皮肤况状。 (推荐阅读: 孩子太晚睡?三催四请还不睡可以这样做 )
1 皮肤状况改善: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口服褪黑激素的患者和安慰剂组别相比,4周治疗后,异位性皮肤炎严重度指数(SCORAD index)可减少91分,如果其中只算客观指数(Object SCORAD)分析,也可减少87分。
2 睡眠影响:口服褪黑激素的患者和安慰剂组别相比,4周治疗后,入睡所需时间(sleep onset-latency)可减少214分钟。但特别的是,入睡所需时间减少程度和皮肤改善程度并没有正相关。同时给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主观),有比较多的患者认为,服用褪黑激素相较于服用安慰剂时,其皮肤状况有改善,也有比较多的患者认为,其睡眠品质状况有改善。但两个组别抽血检查发现,其血中免疫球蛋白(Total IgE)数值和特异性过敏原免疫球蛋白(Allergen-specific IgE)数值,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整个实验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副作用产生。
3 结论:
此研究中发现到,口服褪黑激素(每天3毫克),可以明显改善入睡所需时间和疾病的严重度。虽然,改善的程度并没有那么大,但多数患者认为对于疾病病情是有改善。以往,对于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睡眠问题,我们都会给予第一代抗组织胺,借由其镇静效果来达成,本篇研究的结果,或许可以提供另一个治疗方式,因为褪黑激素安全性相当高,也可以用来改善患者的睡眠问题。 (推荐阅读: 睡眠不足百病侵!四招助眠秘诀摆脱感冒体质 )
只服用褪黑激素就能大幅改善皮疹?不行! 虽然此研究结果证实口服褪黑激素可以改善患者睡眠问题,也能减轻皮肤状况,但这实验的架构是在患者继续接受其现有的治疗(包括外用药物,保湿剂,口服药物等等),也就是口服褪黑激素只是额外给予的治疗,并不是此药物就可以取代传统的治疗。
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的看待实验结果,而不是单靠口服褪黑激素就可以大幅改善皮肤状况。同时,此实验仍有一些限制性,因为样本数比较少,还不能确定,褪黑激素对于不同年纪,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是否有相同的效果。 (推荐阅读:医生来分享治疗小儿异位性皮肤炎的六大心得)
赖柏如医师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褪黑激素 (melatonin) 能改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睡眠困扰和皮肤病灶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