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哪些奇怪的风俗习惯

云南有哪些奇怪的风俗习惯,第1张

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当地老乡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篾或麦草贴著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墻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许多地区的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故夸张说三只蚊子一盘菜。

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十分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当地少数民族期盼人丁兴旺,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丽江的纳西族由老太当家,她们负责料理家务,特别能吃苦耐劳,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

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东南亚国家接壤,而这些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自幼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第十三怪、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堆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便如称一般。

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来自东边冷空气被阻挡在云南和贵州间的乌蒙山,锋面难以进入云南,使得云南“四季如春”。

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状与家鼠有很大差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扩展资料

云南小吃及特产:

曲靖风味:宣威火腿、石林烟、韭菜花、宣威的火腿、沾益龚氏辣子鸡、富源苹果 、富源酸菜、砂锅米线、过桥米线

玉溪:玉溪香烟

丽江:  粑粑,凉粉(适合老人)

德宏: 竹筒饭

临沧: 芒果、荔枝

腾冲: 饵丝、大救驾、腾冲果脯、大救驾、 饭团、卷粉、稀豆粉、火烧肉拌米线、酸腌菜、青龙过海汤、锅子菜

凉拌的小吃:克地老 、洋奶果、青梅子、渣子

甜点:粘枣糕、松花糕

云南风俗如下:

1、云南佤族,摸你黑。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临沧沧源县。他们有本身的说话是佤语。佤族间木鼓视为神器,人们会用木鼓跳舞,而木鼓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摸你黑,也声名远扬。

2、云南傣族泼水节。傣族泼水节,是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3、丢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4、赛龙舟,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5、放孔明灯,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白族的习俗主要有传统节日、住屋形式、日常礼仪、娱乐活动、饮食习惯这几类生活习俗。

1、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2、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

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3、日常礼仪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

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

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

4、娱乐活动

白族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有赛马、荡秋千、耍麒麟、泼泥赐福、跳花盆、跳山羊等。

荡秋千:白族山区森林密布,藤条纵横林间,农民与山民平时采荞伐木,砍柴取暖,常于藤条蔓枝过手,练就荡藤攀索的本领,极喜爱荡秋千的活动。

每年春节,山区,常在大榕树下捆绑篾索以成秋千;坝区,则在宽敞的坝坪立起三四丈高的杆架绑扎秋千。最精彩的莫过于青年男女双双同荡,这时常赢来围观群众的戏耍逗趣。

5、饮食习惯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

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

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

扩展资料:

1、白族分布地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

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

2、白族支系

白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聚居于洱海区域、贵州、湖南等地的为民家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勒墨、那马则散居于怒江流域兰坪、维西、福贡等县,经济文化水平与邻近的怒族、傈僳族相近。

白族各支系之间在语言上有较大差异,风俗习惯也稍有不同。由于地域分布上的差别,白族各支系分别与周围的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往来,也就形成了各支系之间的差别。

-白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87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