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保留了古老湘西地区那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样的寓意?

边城保留了古老湘西地区那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样的寓意?,第1张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图腾、节庆、婚嫁、饮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 多达130余种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苗族女装。其制作工艺有挑花、刺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多用百褶裙式样。苗族女性原本都是穿裙的,自清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改穿裤装。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这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

  二、图腾

  提起苗族的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枫树。枫树在湘西的方言中有“妈妈”的意思,因此也可以说枫树是苗族的“母亲树”。这也反映出苗族先民以枫树为图腾的历史,在湘西永顺县的一个苗家村口,有一棵代代相传的大枫树,这里的人逢年过节都会祭拜这棵枫树。

  三、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赶年场、赶清明、樱桃会、跳香会、赶秋、看龙场、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由于内容太多,我们只介绍其中两个: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异常热闹。

  2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山歌,进行社交活动。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四 、苗族婚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或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苗族婚姻大都是当事人自主婚姻,其缔结方式可分为自主自由式、说合自由式和说合古典式三种。

  五、饮食

  苗族大多数地区主食大米或玉米,辅以麦子、高粱、薯类、大豆等,同时糯米食品很受苗族人喜爱。副食主要有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家禽家畜和鱼。苗族人普遍喜食酸辣味道,家里有各种酸菜、腌菜。 苗族喜饮酒,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祭祖,以酒待客,以酒传情,以酒表喜庆,以酒烘染气氛,有着丰富的情趣盎然的敬酒和饮酒风俗。

  熊!

  国内苗族从其自称中就有呼腾命名的遗迹。如湘西苗族(东部方言)自称为“仡熊仡鬻”,说明苗族先民的图腾为熊,为熊氏族。据汉族历史记载结合苗族历史传说和出土文物证明,湘西苗族在古代是以仡熊鬻为主体,融合三苗、盘瓠等部落,构成湘西苗族的原始初民。由于地域广大,人数众多,其自称各不相同,有“仡熊仡鬻”、“仡索仡棘”、“仡庸仡爨”、“仡猫(读犸)仡狗”等。仡猫后来被放于崇山而变南蛮,仡狗在武王伐纣后与南蛮中的仡芊结合,组成楚族。这四个古代部落部族,历史上被称为“苗民”,或被概称于“南蛮”、“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满众”、“娄中蛮”、“澧中蛮”、“西溪蛮”、“黔阳蛮”、“辰州蛮”之中②。以上全指居住于湖南西部的苗族集团。现今湘西苗族服饰仍有图腾物的遗迹,如龙头皱纹手圈、龙头耳环、凤凰银发髻簪、银花蝴蝶髻簪等等,妇女衣在胸部、袖口、裤口等处均绣有龙、凤、蝶、爨等花纹图案,连绣花围腰也称围腰颛和围腰熊。此外,还有昆虫图腾。苗族《枫木歌》说:从蝴蝶生出的蛋孵出了苗族的祖先和其他动物。这就表明,苗族中的蝴蝶图腾是比其他动物图腾高一级的图腾③。以上说明,苗族亦是一个曾以动植物为图腾名称的民族。

  图腾和姓氏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中国俗语“百家姓”其实何止百姓,据阎福卿等人统计,中国有姓氏5730个④。湘西苗族姓氏就有仡熊、仡鬻、仡颛、仡菜、仡恺、仡鲧、仡芈(十二支)、仡沙、仡颧、仡轲等,习惯称为五宗七族;历代封建王朝赐汉姓有吴、龙、廖、石、麻、田、杨、贺、包、唐、白、王、刘、李、张等共148种⑤。初民时代的呼腾名称即是现代人说的所谓“姓”。我国古代的学者对姓氏和图腾的关系极为关注,《说文》云:“姓,人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日:“姓,生也,人年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论衡、诘术篇》谓:“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茨而生,则姓茨氏。商吞燕予而生,则姓予氏。周履历大人迹,则姬氏其立名也。”他们认为的“姓”就是“生人之物”。也就是指现代人说的“图腾”。现把湖南湘西境内苗族的五宗七族,演变情况简述如下:

  甲、仡削(Ghob Xot)、禾弄(Ghob Hlongb)。此系属于吴姓,居住在今吉首市所属坪垄、犁口嘴、三岔坪、地岭坡及凤凰县阿拉营、鸭堡寨、暴木营、沙坪一带为多。

  乙、仡篾(Ghob Miel)。此系属于龙姓,居住在今吉首市岩板桥、排补兄、古丈县九龙洞、凤凰县总兵营、花垣县排达一带为多。

  丙、仡瓜(Ghob Ghueas)。此系属于石姓及廖姓。因廖、石两姓古时相传原是同支系的,故汉姓异而苗姓血系同,所以现今廖姓同石姓均无开亲之例。石姓以花垣县芷耳寨、排腊以及保靖县之翁科、大岩,吉首市之排帮为多。廖姓以凤凰之廖家冲一带为多。

  丁、仡卡(Ghob Khad)。此系属于时姓,又谓小石。但时姓不知何故,又有改为石姓者,所以今写成石姓。故有石姓与石姓开亲之说,其实他们双方的信教及所安地楼之方位均属不同,在苗族中一向可以辨别,毫无疑义。外县之人有不知石姓是两姓者,往往误传同姓结婚,以为笑谈,皆非议也。此姓以吉首市之大伯冲、瞿家庄、大兴寨、小兴寨、乱岩滩、矮寨沿河一带为最多。禾卡还生麻姓。凤凰县之边区、林栗、课家、花垣县之卫城较多,其他各地俱有。麻姓亦有叫禾流。

  戊、仡扁(Ghob Biant)。此系属于隆姓,俗称小隆。近代不知何故,有写成龙姓者。花垣、保靖、吉首、凤凰、古丈之边境均有之。

  以上为湘西苗族五大姓之系别。

  己、仡枷(Ghob Kheat)。此系属于杨姓。吉首市之中阿岭、寨阳、矮板、阳孟寨、洞上、排补兄一带极多。

  庚、仡莱(Ghob Lel)。此系属于田姓。花垣县之麻栗场、卫城较多,其他县亦有。⑥

  加上此两系,谓之七大系。从上述支系我们至少可以窥探出几点苗族原始姓氏的遗迹。首先是湘西苗族先民是以图腾为群体的名称;其次有固定的宗族支系且不多不杂;再其次是当今的分布情况仍以宗族为村寨或生活点。青一色的姓氏为一村寨的不胜枚举遍及湘西苗乡。如“杨家寨”、“石宾寨”、“麻家寨”等。据调查。花垣县吉卫镇葫芦坪,现住居民118户,其中麻姓89户,龙姓22户,石姓2户,洪姓3户,彭姓(汉族)1户,邓姓(汉族)1户。麻姓中有5户不同支系外,其余84户全是果贺(GhotHob贺太公)和果片(GhotPianb片太公)的予孙。据说他俩是兄弟,于近200年前从吉卫腊乙迁来的。22户龙姓中,由4个不同的宗支组成,分别从贵州省松桃县那茅坨、柔焦(RoubJol)和本乡的过水寨、凉帽寨先后迁入,时间约数十年到百年。其他姓迁入时间不长,彭姓属解放后移居户。

  生活在黔东南的苗族,自称“夏闹”(Cnab Naof),据传元代以前,这里的苗族没有赐汉姓,只是以子父连名的形式代代相传,且至今仍然如此。这种形式是:子连父、父连祖、祖连曾祖,逐代往上挂连。直至其源。例如舟溪吴姓现在有据可寻就挂了25代,每代按20年计算、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以上苗姓均寓含着各自的图腾对象,只是现今难以一一破释而已。总之,图腾是姓氏产生的基础,姓氏是图腾发展中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829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