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对生活的影响

广播电视对生活的影响,第1张

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完全被报纸、卡通、广告设计、服饰样式、信息图表等介质所表现的符号图像与信息意义所包围,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日趋向符号化迈进。各种符号形式的生产、复制和交换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特征,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势力的扩大和信息意识的增强,这种特征将更为明显。

图像、信息以及符号化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杂志、书籍、随身听、**、电视、录像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借助这些媒介手段,人们源源不断地获取着大量信息和享受着大量的娱乐。在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中,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家庭和作为传媒重要代表的电视都扮演着各自特别的角色,并且相互之间“拉扯”成“难舍难分”的关系。有学者称电视最重要的特色是它是一种家用媒体,足见二者间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同步变革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电视传播对整个社会的支配影响作用十分明显,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广告文本等意义象征性方面和出生、结婚、死亡等仪式性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电视传播逐步地融入了大众生活,使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打开电视来进行身心放松、消遣娱乐、享受愉悦,看电视耗费人们大量的闲暇时间;讨论电视传播中的节目内容、所涉及的重大新闻事件与人物、影视剧中的人物成为人们在家中,在街上及其它公众场合的固定话题;政治人物形象展现、企业产品品牌推介、娱乐教育休闲消费都借助电视加以传播。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施展舞台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家庭,成了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节目的编排与内容都基于家庭视角,与之响应的就是播报风格的口语化、生活化、即时性。首先,电视内容大量的涉及家庭、住所与家庭生活,即家庭故事日益成为电视媒介表现的中心内容。对普通百姓家常生活的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以平民化的视角,讲述百姓故事,探讨百姓话题,服务百姓生活,让电视节目制作者倾心不已。荧屏上的影视剧往往假想一个由父母、子女组成的特殊类型的家庭为背景,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中铺展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话语交谈,例如《渴望》、《我爱我家》;其次,电视传播特色表现在与观众近距离、面对面、口语化直接说的家庭交谈形式。例如,大型直播类新闻将新闻现场盛况搬到人们生活的家居场所,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内容大多模拟谈话,参与者模拟家庭生活围坐在厨房桌边闲聊的方式,在一个情景场下或演播室里谈天说地。这些都为了影响作为家庭一员的观众。同时,电视也打破了公众领域和家庭个人之间的界限,将家庭的私人空间延伸至社会的公共空间中。大众传媒、政治、国家、公共生活等机构想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的书面权威的传统日益走向家庭个人化特色。“交谈实践-----是社会时间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哈帕姆斯(1989)的话来说,变革牵涉到政治方面的‘公共领域转轨’。这一转轨包括重新调整传统的政治领域、娱乐性媒体和个人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共生活-----包括政治活动的要素,如会议、选举、议会程序等,正日益被媒体公开报道。不过媒体内容的来源和播放具有公开性,而媒体的接收却深深地打下了家庭与家庭生活的烙印,具有个人性。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和差距。由于公共实践和交流的越来越照顾个人的接收情况,这一差距已经消除-----这一发展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媒体传递的公开交流已经‘家常化’或‘口语化’”。再次,电视是一种家用媒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代家庭生活都拥有电视,把它作为家庭装饰、家庭娱乐、家庭文化、家庭共享的载体。有时候人们独自收看,但是更多的与家人朋友一起收看,让人们一起体会消费电视带来的非常感觉,一起参与,一起喜悲,参与评论,将周围的生活作为一个基准来闲话电视节目所编排的内容。于是电视成了一种中介性的交际形式,将家庭的温馨串在电视的传播上。同样,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终端和目的地都是家庭,任何电视机构和传播者的个体行为,都要充分考虑到家庭这种收视环境、收视活动的特点以及对于电视节目的迎拒取舍的心态。

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大都认识到了电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了电视传播不断地重组着家庭的时间、空间、家庭闲暇和家庭角色,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外界娱乐费用增涨,社会安全不可预测多现,人们都将他们的精力、时间、注意力和责任心从社区公共生活转入家庭和自我活动方面,业余活动更愿意私人化、越家庭化、个性化、多样化越好。电视传播的普及,已经为人们呆在家中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条件,足不出户却可以感受社会交谈带来的人际交际感觉、可以通过智力竞赛节目、访谈节目和各种各样的纪实节目或者情景喜剧、肥皂剧来体味真实或者虚构的家庭生活色彩,家人可以在一起在电视前温馨地、真情地话聊生活中的琐事,交流属于家人私情的问题。电视传播使以往我们十分熟悉的社会生活整齐划一的整体性特征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公共化的社会性特征则越来越薄弱,呈现出“公共空间私人化”的特点。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电视传播改变娱乐方式---从室外走向室内。传统的家庭的娱乐都在室外。笔者以每年的欢度春节为例,在电视传播前,人们都走亲串友、拜年送祝福,在一起共话新年,开展游戏;在电视传播日益发展的时候,人们或许减少这种“仪式”,在家中观看电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在这样的潮流下引领了一代人的过年夜的娱乐方式;在电视与网络技术大发展的时下,VCD、DVD等与家庭电视机相关产业的勃兴导致了一种 “看碟文化”,作为新的家庭娱乐形式,同时“互动”概念深入人心,人们以游戏节目为代表的电视娱乐和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娱乐,是一种融合了最尖端的前沿科技和人性化体验的娱乐概念,具有“主动体验”“虚拟现实”的特征,摒弃了地域和时间的制约,在现代人之间形成了真正的“零距离接触”,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体验与休闲娱乐方式,实现了对传统娱乐方式的革命。当今电视传播注重大众生活需要的通俗性、娱乐性,从各式各样的娱乐性综艺节目来看,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与形式越来越多,以家庭生活为重要内容的越来越多,体现出的正是百姓家庭生活的理念和家庭的娱乐方式的变革。电视传播既作为一个新闻和信息的最为主要的平台在发挥作用,同时又是家庭娱乐和文化的中心,它可以综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娱乐形式,是当下家庭文化生活的主要来源。 在电视剧中,从现实题材《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到古装戏说的《还珠格格》、《天下第一丑》,不是取材于日常家庭生活的细小方面,就是极力去满足家庭这种新消闲娱乐生活方式的需要;在综艺节目中,江苏电视台的《非常周末》,成为家庭群体、大学生群体周末娱乐的主要方式,她颠覆传统娱乐方式,打造了全新的休闲空间,这种颠覆不是全盘的回避而是利用电视传播语言、导入现代家庭生活意识、关注民生、打造家庭情景短剧、明星与主持人、观众互动的演唱说逗、模仿、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等多样的娱乐模式,牢牢地将人们的娱乐空间拉置于室内,开创了一个新的娱乐空间,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

电视传播让家庭的生活模式节律化

人们的生活节律是通过时间的安排来实现的,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就寝、开饭、娱乐,使生活节奏化,有种稳定而带来的安全感觉。而电视可以说是一个时间媒介,电视传播是按照时间的进程来排列节目流程,依时间流程连续进行,不管办多少电视台,播出多少套节目,都是一个栏目接一个栏目,一个节目接一个节目,依序播放,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承诺着信息的传递和娱乐的奉送。“节目的定期安排并且在相同的时间播放,意味着那些节目成了人们生活中某种确定的‘时间环’的组成部分”,节目的安排参照了人们的作息时间决定,但是随着电视传播的日益渗透,家庭的生活模式已经由电视的安排所决定的,家庭的生活节奏围绕着电视节目而进行,使开饭、就寝、出门、学习、工作的时间节律化。因此,西方学者布赖斯区分了用不同的方式安排时间的两种类型的家庭。第一种类型是单一积习(the monochromic)的家庭;这一类型家庭把守时看作重要的德行,特别强调按照计划进行家庭活动,按照线型顺序开展家庭活动,鼓励孩子们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要把它完成。收看电视是围绕着其他活动来组织,一旦打开电视,家人都要放下手重的其他事情来全神贯注的收看。第二种类型是多积习(the polychronic)的家庭。这一类型家庭很少强调按计划办事,大量的活动在同一个时间开展并比强调要完成任何一项工作。围绕收看电视来组织其他家庭活动,电视充当了时钟的角色,他们看电视缺乏计划性,只是断断续续地注意一下电视上播放的节目。总之,不论两种类型的差异却共同反映了电视传播对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一种无法躲开的生活调味剂。

电视传播让家庭的生活趋向社会空间

当然,家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注重个人对电视传播的依赖,并不能说家庭或家庭成员就脱离了社会环境。电视传播媒介本身是一种教育工具和社会化手段,除了具备增长见识、沟通意见、表达情感、愉悦心情的功能之外,它引导观众求真、向善、尚美的社会作用也不容忽视。修辞学者勒尔认为电视传播在家庭有两种主要社会用途:结构用途和关系用途。在结构用途上,电视被视作一种持续不断的背景噪音,成为家庭社交环境的组成部分,为一个家庭提供了随时可以利用的环境资源,电视的声音和形象与这一环境中正在进行的任何事情竞争或共处,并与其他我们进行的任何事情竞争或共处,观看电话司似乎是社交而非自我陶醉(self-absorbing)。人们可以围绕电视组织以一个行为管理者的姿态安排自己的生活,在电视规定的情景下欢快地进行交谈、看书、吃东西或者同时做上几件事,还可以决定孩子的学习以及在学习后的某个时间内才可以接近电视。在关系性用途上,电视传播起到了交际辅助器的作用,对家庭成员或者客人的谈话起到导入与促进作用。人们可以在交谈中提到电视节目,用电视节目中人物和事件来表达自己欲说的内容,提高辩论水平,选取由于电视传播形成的共同的经验例证和基础话题来与家人朋友交谈,打破冷场局面,减少焦虑、发现价值;电视传播还可以促进家庭中的联系或回避,共同看电视为家人提供了相互接触、表达温情的机会,创造一种缓解紧张感的社会空间,减少冲突,维系家庭关系与团结,人们生气或者疲倦是可以观看电视来回避社会交往、拒绝其他家人的成员的关心,防止矛盾的扩大;电视传播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学习的机会,通过消息与价值观的传播来规范人们的思维行为和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视传播让人们有一种角色扮演的心理,对电视节目中人物行使替代想法,梦想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刺激人们在社会中不断的努力。

电视传播让家庭成员角色的传统差异性逐渐消解

电视传播不断地将虚构节目和对实际发生的事件的描述融为一体,把不同的素材纳入一个连续性的总体,创造一个总体性的世界,把情景剧中被动的接收性和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让观众参与消费,变成家庭起居室内的谈资,使之产生一定的文化意义,形成一定的家庭文化。

看电视不是在被遮蔽的房间里或者是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孤立活动,也不是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来进行的活动。由于家庭中成员形成的男女传统角色差异也带来了不同的收视习惯的差异----女人典型的观看方式是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家庭是她们主要的工作场所,这种分散式状态观看节目有利于她们兼顾家务;男人典型的观看方式是注意力集中,因为他们将家庭以及电视或者其他媒介作为辛劳之余休闲、放松和享受的场所,随心所欲地利用手中的遥控器快速地、经常地转换频道或者跳过广告节目,体验冲浪般的视觉感受。在家庭中,象征着全家观看什么节目的权力的遥控器掌握在男人的手里。一者妇女缺乏对复杂程度相当的家用录像设备使用的信心,二是妇女又感到有承担家庭义务的责任心,没有时间看电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观看电视的情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男女收视的差异化也将不乎存在,电视传播的谈话式的亲和力拉近了夫妻之间的情意,电视传播的内容,彰显着一定的现代家庭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氛围,反对家庭暴力,反对男权独断,不断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意识,那种传统的角色意识也逐渐消解。例如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橘子红了》,讲述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动人故事,逐渐地剪掉还残留在国人脑中的那根“封建的辫子”,发现女人的自我与价值。又如,在2004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作为参展的长沙电视女性频道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派发了神秘礼物,引起了广大参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原来是一枚安全套,上面很温馨地写有“爱自己,爱女性,爱女性频道”,让你感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关怀。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的女性定位专业频道,也是本次广博会上惟一一家以专业女性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身份参会的城市电视频道,该公司走出地域城市电视台局限,将节目制作基地设在北京,制作的《女人故事》《21世纪我们做女人》《男左女右》《女人私语》等一系列女性题材节目,面向全国发行,引起了与会电视台的极大兴趣,暗示着电视传播对家庭女性的日益关注,直接超越了央视《半边天》节目,显得更直接化,更接近女性的心底。

此外,电视传播对于农村家庭的经济发展、社会的信息流通和大众家庭的教育都有很大的作用,电视传播也影响了家庭的装修风格与布局,由于电视装置在家庭中占据空间的原因,出现了电视装修墙以求美观。

电视是一种变化多端的实践、技巧和技术,它逐步被置于家庭之外的酒吧、娱乐场所等,与此同时家庭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家庭技术(domestic technologies)的复杂网络。正如电视重组了家庭的时间、空间、家庭闲暇和家庭角色一样,电视现在又融入了录像机、传真装置、网络、游戏机等各式各样的技术于一身,家庭摄像机取代往日的日记与像册,成为个人和家庭记录故事与历史的一种生活模式,通过全新的家庭或个人叙事形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通过电视、电脑、电信技术与外部重新建立新的联系,或购物、或交流、或预约服务或其他新的生活方式。

当然,电视传播对于家庭生活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因而导致了对大众精神生活的几乎“独霸”、“垄断”现象;加上电视口语和画面的直观性使人们越来越懒于阅读,丢掉了读书习惯,电视被指责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削弱了人们的智力水平,导致媒介依存症心理疾病、思维懒惰和想象力的退化,出现了注重感觉、不注重理性逻辑,“跟着感觉走”的“电视人”和注重自我意志自由、不理会外部强制权威、回避社会、受电视影响较重的“容器人”。其次,电视节目中宣扬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渲染的灯红酒绿、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也会对观众产生误导作用,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污染和毒害。今年上半年,江苏就有几位观众投书《电视研究》杂志,指出部分影视剧中展示的“天国理想” 和“糜烂生活”等会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吞噬着人们善良、勤劳和上进的本性。第三 ,虽然其中的机制尚不明朗,但电视中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会危害个别观众特别是某些青少年观众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治安刑事案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例如《水浒传》热播期间就出现类似情况,几位中学生拉帮模仿,寻殴滋事。第四,电视如果被法西斯之类的独裁者控制,人民就将没有机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而失去了解事实真相的权利而任由独裁者摆布。早在1949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就在幻想小说《一九八四年》 中作了可怕的预言:由于电视的发明,到了“1984”,独裁者利用电视就可以完全控制人民的行为(见张雅欣《电视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前言P1),第五,对于个人而言,过分看电视首先可能致病。研究表明,对电视的不当观看(或时间过久,或心理上过于沉溺等)会引发种种“电视病”,如电视胃、电视肥胖症、电视孤独症等等,或造成 智力低下的“电视儿童”等特殊人群。正因为电视传播的这些负面影响,一些知识分子视电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称其为“教唆犯” 、“散布愚昧的罪魁祸首”、“社会麻醉剂”、“旁观者文化”等。

这些相互矛盾、完全对立的命题标明了电视传播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是复杂的。这究竟是媒介工具的形式引起的,还是由它的传播内容引起的,或者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很难从某一点上说明。媒介与社会、媒介与人的问题,是媒介效果分析的核心问题。一种媒介技术与工具的普及,它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由于起内在的活动规律和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但是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它,这是不切实际的。

参考书目:

《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重组话语频道》(美)罗伯特C.艾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百姓家庭故事:电视新选择》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电视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 柳耀辉 万 勤 《西南电视》2001年第6期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这个是小琳的,第二单元

  疑多日未进食导致饿死 新竹一女中学生猝死宿舍

  中新网3月26日电台湾新竹市光复中学女生林静园日前猝死。新竹地检署昨天解剖,发现胃部全无食物,怀疑多日未进食,引发胃酸过多,造成严重胃穿孔并发腹膜炎致死,确切死因还要进一步调查。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林静园的同学透露,林静园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是校方代向慈善单位申请,连健保费都缴不起;为了省钱,林常常饿肚子,平常多吃泡面,可能是因长期饮食不正常,才会造成胃穿孔。林静园两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再娶,与继母不和,林先跟外婆住,后又转到姑姑家,但与姑姑个性不合,去年十月因进不了家,台风天深夜蹲在便利商店前哭泣。校方安排她住宿舍,本月十九日晚间林静园喊肚子痛,送医院急诊,20日凌晨回宿舍,喃喃自语“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爱我?”同学和舍监安抚她,不料隔天猝死。

  昨天解剖遗体,法医发现,林静园身体各器官无异状,但以正常人来说,胃部应有食物残留,但林胃部空无一物,并有严重胃穿孔,如成人拳头般大,并发腹膜炎,可能是致死原因。

  曾对林静园施救的医院表示,林到院治疗时,告诉值班医师有感冒症状和腹痛,经抽血、验尿和X光检查,各项报告数据显示无特殊异状,经治疗和留院观察两小时后,因林觉得已有改善而离院,院方将全力配合司法调查。

  可怜孤女猝死宿舍 胃穿孔如拳头大疑饿死

  新竹一名中学女生日前在宿舍猝死,由於死者父母离异,都不在身边,家境也不好,死者为了省钱,常以泡面果腹,检警解剖后发现死者胃里空无一如,怀疑她可能是饿死的。猝死的女学生遗照就摆在桌上,只是,才16岁怎麼会暴毙?检警验尸,这才发现女学生竟然

  可能是饿死的。女学生整个胃严重穿孔,甚至还有一个人的拳头大小,检警认为胃穿孔合并腹膜炎可能就是死因。只是女学生怎麼会饿死呢?原来死者父母离异,没人理会,她只能一个人住在学校宿舍,

  为了省钱,常以泡面果腹,甚至有一餐没一餐,1个星期前曾经急诊送医,而女学生断气前最后一句话让人心酸。

  老师说:「她嘴巴里面在念,念著说她要爸爸,她要妈妈,也希望爸爸妈妈再结婚一次。」只是生前无法得到父母亲的关爱,就连死后灵堂也空无一人,年轻生命的骤逝,

  最后的遗愿也成了无法完成的心愿。

  小菊的

  1994年7月25日中午12时,宜兰县苏澳火车站前的金都旅社,一位游姓服务员在打扫302房时,发现浴室房门深锁且传出恶臭,她惊觉不妙,随即向管区苏澳报案,警方打开门就发现两具倒卧相叠的年轻女尸,查证后赫然发现,竟是北一女二年良班(数理资优班)的石济雅(17岁,台北市人)与林青慧(18岁,台北县新庄市人)。宜兰地检署检察官廖允松与法医董锡荣相验时,只见石济雅倒卧林青慧身上,没有外伤与服毒迹象,衣著也都完整,并未发现他杀嫌疑;加上浴室门窗被封死,平台上还留有一堆煤炭,研判二人是在23日晚间烧炭寻短。虽然死者家属认为二人没有自杀的理由,但现场留有二人一起写的遗书:

  亲爱的家人:

  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请不要为我们难过,这是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的扶择。我们抛弃了所拥有的一切的原因很难解释,以下不精确的言词,希望你们能稍微了解。当人是很辛苦的,使我们觉得困难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压力,而是在社会生存的本质就不适合我们,每日在生活上,都觉得不容易,而经常陷入无法自拔的自暴自弃的境地。我们的生命是这麼地微不足道,在世界上消失应该不会造成什麼影响。我们是在平静而安详的心情下,完成了最后一件事。(以上为林青慧笔迹)

  帐单、我的所有东西请送给别人或烧掉,教室里的糖果还给秀薇,《先知》还丽芬。(以上为石济雅的笔迹)

  房间里头,除了篮球好好摆著,书桌(有摆电脑的桌子)的大抽屉,右边第二个抽屉和有门的柜子第一节里面的信和日记,请全帮我烧掉外,其他的东西都留给弟弟,希望弟弟好好学习,诚心诚意地感觉个中三昧,如果人死了以后还有躯壳以外的东西,我会常常记起你们和祝福你们,尽我所能的。(以上为林青慧笔迹)

  根据警方调查,石济雅毕业於和平国中,个性文静,喜欢音乐,是学校乐团指挥,每学期总平均都在九十分以上,学校有意培养她参加国际奥林匹亚数学大赛。林青慧则毕业於新庄国中,个性活泼,喜欢打篮球,高一时是篮球明星代表队选手,热中化学科实验,每学期学科总平均也都在八十分以上。两人平常感情就特别好,除了在校念书,周末假日还由学校安排,分别到台大数学系与师大化学系接受教授的个别教导。两位明星女中的学生一起自杀,遗书中还提到什麼「在社会生存的本质就不适合我们」,於是媒体「断定」两人是同性恋,因不见容於社会而同寻短见,还访问了一大堆「学者专家」,煞有介事的谈起女同性恋与自杀间的各种话题。

  媒体的妄加揣测,让死者家属非常不满,学校当局也出面「驳斥」,二年良班的同学还联名投书报纸民意论坛;结果一夜之间情势逆转,「凶手」不再是女同性恋了,前一天还口沫横飞的「学者专家」,也配合得完美无缺,开始攻击「灰色读物」对青少年的伤害,这些被指名的「灰色读物」,还真的是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当然啦!最莫名其妙被抓来「打靶」的,就是王尚义的《野鸽子的黄昏》。但「灰色读物」不像「女同性恋」那麼幸运,会有家长、老师与同学出来「驳斥」,只好担下这个「教唆自杀」的罪名。

  这则自杀新闻当时震惊了全台湾,引发各界讨论,她们班上的同学、校方、教育

  专家每个人都有一套说词,彼此争辩不休。众多后续回响中,我特别注意

  到,有人为这件事写了一首歌,叫做「她们」,民歌风格的曲子很动听,歌词看

  似淡淡的却充满同理心,很有后座力。

  忍不住在网路上寻找那张专辑的其他歌,惊为天人,好好听,网路上的评论也是

  一面叫好。接著,又去找演唱者庄祖宜的资料,得知她是一片歌手,师大毕业后

  ,当过国中老师、人类学博士候选人,现在已嫁为人妇,转行当厨师,而且是从

  学徒做起。唱这首歌的人不是拉子~~有点失望。她有个部落格「厨房里的人类

  学家」,文章好好看,从来不知道料理的文章可以写得像唱民歌一样清新自在,

  忍不住一篇一篇不断看下去。

  跟大家分享这首歌,也分享庄祖宜的部落格,「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专辑:爱情未成年

  歌手:庄祖宜 and Two fish

  歌名:她们(听歌请按此)

  作词:庄祖宜、余致明

  作曲:钮大可

  第八节课的操场 跑道有点烫

  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拖得好长

  她们习惯了这样 陪伴著对方

  所有心里的秘密都不必隐藏

  有一天的下课后 她们搭火车南下

  在陌生的旅馆结束了对方

  三天后的大清早 她们出现在报纸上

  全世界都在问 怎麼会这样

  啊 啊

  她们说她们并不是向生命投降

  她们说她们只是要相约去天堂

  没有谁曾认真地听她们说话

  没有谁曾认真地为她们解答

  植物园里的荷花依然飘著香

  阳光下的世界依然匆忙

  关於她们的故事 已渐渐被遗忘

  她们留下的伤痛 谁也不愿多讲

  她们最后说的话 我现在还在想

  也许是我们不懂爱的方法

  她们最后说的话 我现在还在想

  也许是我们不懂关心的方法

  啊 啊

  她们说她们并不是向生命投降

  她们说她们只是要相约去天堂

  没有谁曾认真地听她们说话

  没有谁曾认真地为她们解答

  怀念烈士:

  方志敏(1900~1935)

  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曾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1928年,在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反革命军队作战中被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狱中纪实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或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一个小地主家庭。她8岁入私塾,10岁时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无论呵斥还是责打,她都坚决不肯。她当着众人的面洗脚,这在当时被认为有伤风化。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在游击区里,赵一曼同群众关系非常密切。她患有肺炎,身体虚弱,化名李一超的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瘦李”、“李姐”。1935年11月,她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1936年8月1日,敌人把她押到珠河县,在公开处决前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得流泪,就义时年仅31岁。

有人问:黄贯中何德何能,怎么就娶了朱茵这样的小仙女?

要知道,朱茵原本是周星驰的“紫霞仙子”啊。人间的姻缘,竟然这样奇妙,总是让人猜不透,又让人悲欢离合,啼笑皆非。

一、

1971年,朱茵出生在香港。

这一年,袁咏仪,陈松伶,黎姿,洪欣,俞飞鸿,杨钰莹,闫妮,韩红,瞿颖,于月仙,苗可丽……

也都一个个相继出生。

同样在这一年,周星驰9岁,黄贯中7岁。谁也不会想到,命运兜兜转转,会在某一天让他们2个,一前一后爱上朱茵——

并和她演出一场又一场旷世之恋,悲也是他们,喜也是他们。

朱茵,黄贯中

朱茵的童年,很幸福。

小康之家,父母和善,友邻亲近。父母从来不对她大声说话,不管什么事都是和和气气商量,询问并尊重她的想法。

而大自己10岁的姐姐,更是疼她,护她,当她是个永远的小宝宝。

“爸爸当然很爱我,但是妈妈和我更亲,小时候每晚她都会和我聊天……”

因为生得美,从小就被妈妈当做“美人胚子”来培养。每次出门都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风光旖旎……

以至于和妈妈上街,总会有人拿相机拍她。而到了 小学,已经有男孩子护送她回家。

“我妈妈看到他们就笑……”

但朱茵不喜欢太容易就喜欢上她的男孩子,可又不忍心拒绝,那样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妈妈就教她,“装作不知道”。

“我不喜欢同龄男孩子,他如果喜欢我我会有一点讨厌他,不是说不想和他做朋友,而是不喜欢关系很乱。”

而且,妈妈也不赞成她早恋,要她考上大学后,才可以。

“其实我也知道他喜欢我,但是我那时又真的觉得中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朱茵不仅人长得美,人缘还很好。和谁都能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按她的话说,就是——

“性格开朗,容易看到一个人的优点,也可能和我的身形有关系,我比较娇小,女孩子喜欢抱着我。”

1986年,15岁的朱茵,亭亭玉立初长成。

这一年,黄贯中22岁,刚加入Beyond乐队,担任乐队的主音吉他手。一次演出,蓦然发现台下有一个小女生,看他的眼神很不一样。

但他忍住,没敢继续多看那个小女生一眼。

不料,这一忍,就是12年。白白给了比他大2岁的周星驰一个小机会。虽然周星驰并没有珍惜,走过路过又错过。

而这一年,24岁的 周星驰,刚被调入无线电视台戏剧组,第一次担任男主角,在单元情景剧《 哥哥的女友 》中——

演一个可爱活泼,又略带羞涩的好青年。

他不知道,前方道路已经不太凄迷,2年后他将拿到 金马奖最佳男配,又过2年他将主演喜剧片《 一本漫画闯天涯 》,并开始确立无厘头的表演风格。

然后,再过2年,他就要遇到他的“紫霞仙子”朱茵了。

二、

1990年,19岁的朱茵,有点迷茫。

中学马上就要结束,她不知道要考什么大学才能更好地度过一生?

她的梦想是当一位作家,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写画画,就可以描绘一个人的未来,可以决定让她什么时候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

以及让她过上怎样的人生。

“大概因为我什么事都会和父母沟通,所以无论在外面做什么,家人都会无条件支持我。”

结果和父母一沟通,大家都觉得她可以试试,总之呢,就是要独立自主,不能靠男人。

“我喜欢看亦舒的小说,某种程度上我真的挺女权的。靠取悦男性,比较谁能够吸引男性、谁得到更多的花,那种虚荣根本就是对女性的贬低,所以我没有走那条路。”

郑裕玲

那时候,全家人都爱看电视,而他们都喜欢一个人, 郑裕玲。

“我的偶像是 郑裕玲 ,因为我欣赏有主见又聪明的女孩,我妈妈是,我的中学老师Miss罗也是。”

郑裕玲,香港第一个影后,从小父母离异,由 母亲独力抚养她和弟弟成人。家庭条件很差,父亲也不管他们三母子——

让她从小就对男人,对婚姻,对生儿育女恐惧。

她和著名编剧甘国亮相恋10年,未果。后又和歌手吕方恋爱,也未果。一生未婚。

这些人,都影响了朱茵。让她在心中早早种下了长大了要靠自己的决心。所以,当同学拉她一起去考 演艺学院时,她就跟着去了。

“当初考演艺学院也是同学拉着去的,进校时我还专门询问了有没有编剧专业,可惜还没开设。想了想就决定先学表演,再看看可不可以改行。”

进了校园,才发现和自己同岁的黎姿也在啊,不过,她是舞蹈系的。而且她已经 新艺城老板 黄百鸣签约,参演了《开心鬼放暑假 》。

是个“名”演员了。

1992年,32岁的年轻导演陈嘉上,看电视发现广告里有一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漂亮女孩,心里一动。

立刻给女孩打电话,邀请她出演自己拍的《逃学威龙2》。

没想到20年后,曾经出演《逃学威龙》的周星驰,也学会了陈嘉上的这一招,从电视广告中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孩。

立刻打电话,邀请她出演自己拍的《长江7号》

张雨绮,周星驰,《长江七号》

被陈嘉上看中的这位女孩,是朱茵。被周星驰看中的那位女孩,是张雨绮。

此时,21岁的朱茵,已在校园谈完初恋,但对社会恋,还是一无所知,不幸,正是这点缺憾,给了30岁的周星驰一个天大的机会。

于是,在《逃学威龙2》中,32岁的陈嘉上导演,安排21岁的朱茵,换掉24岁的张敏,和30岁的周星驰,组成情侣CP,继续逃学。

此时的周星驰,已经凭《整蛊专家》《赌侠2上海滩赌圣》《家有喜事》被封为无厘头**“大玩家”,还被**圈里的专家——

把他和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

而且,在第一部《逃学威龙》中,周星驰的精彩表演,让**取得4382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一举斩获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还打破了票房纪录。

面对如此大神,21岁的青纯学生妹朱茵,大眼睛照进了周星驰的小眼睛里,霞光万丈……

而陈嘉上还故意使坏,让朱茵演周星星卧底学校的学生仙蒂,对周星星一见钟情。结果,朱茵情窦大开,一发不可收拾。

不仅被提名金像奖最佳新人,还和周星驰“因戏生情”再加“假戏真做”,有了那么多点点的意思。

《逃学威龙2》,朱茵,周星驰

可能,命运早就算计好了,他俩应该有缘,谁也别想逃过。

与此同时,周星驰与地下女友罗慧娟的恋情,却因周星驰的不断成功,已经岌岌可危。

于是,一段围绕周星驰的“三角恋”绯闻,就成了香港媒体们的头条。

而此时火得一塌糊涂的周星驰,根本无暇顾及感情。他的心每天都在为**事业而熊熊燃烧。所以,为了不影响自己大好前程,周星驰一狠心,一口气把“新欢”“旧爱”统统否认。

并且,还为了避嫌,再进一步,不再与朱茵继续合作,妄图斩断所有藕断丝连。

好在朱茵已被TVB挖掘,以工读生身份担任儿童节目《闪电传真机》的主持人 。并在这一年,顺利毕业。

而且,还凭 毕业作品《赤脚走公园》,获得演艺学院颁发的 最佳女演员奖。

也是很优秀了,比如同年也毕业的黎姿,就没有。不仅如此,朱茵还被被TVB正式签约。在走上社会第二年,又获一个大奖——

壹电视“十大最受欢迎电视艺人奖”。

“内景凌晨4点开工,凌晨6点出外景拍摄,基本上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睡觉时间,不对,是根本没时间睡觉,只够冲个凉。”

可以说是,人才啊人才,如果不是遇到周星驰,浪费3年感情,可能朱茵今天的成就会更高,更大。

可惜,命运没有如果,只有经过。

三、

多年后,周星驰一次说到《逃学威龙2》,说他唯一难忘的人是朱茵。没想到,这话传到朱茵耳朵里,却是嘿嘿一笑。

根本就没有接茬,更没有感动。

“其实我入这一行也是玩玩而已,玩的意思就是不让自己有那么大的压力。我当时想,既然我还没毕业无线就找我签约,我可以试下,如果不行的话,就继续读书。”

此后,朱茵直到1994年23岁时 ,才和 张智霖 合作主演武侠剧《 射雕英雄传 》,饰演风姿绰约、聪明伶俐的 黄蓉 ——

朱茵,张智霖

但离出名还要再等1年,还要她曾经暗恋,现在已经“绯闻”满天飞的对象周星星,并已成为香港鼎鼎有名的“双周一成”大影帝——

大人物周星驰出面帮忙,才能真正飞天。

而这时的朱茵,却修炼得越来越美了。小身材, 巴掌脸,丰润红唇,迷离眼神,最要命的是连衣裙下号称35D的胸。

只要稍稍一低头,观者无不动容,心悦诚服送上一句“原来真的很大”。然而朱茵却说: “我其实不是胸大,是背薄。”

朱茵

而就在这一年,30岁的黄贯中,他们的 Beyond 乐队,却出事了。

原来,这年6月,Beyond乐队在日本录节目时,黄家驹从舞台上不慎跌落,昏迷不醒最终抢救无效死去,才31岁。

Beyond乐队3位成员,大受打击,一度濒临解散 。

经过几个月的煎熬后,Beyond决定重整旗鼓,回归舞台,黄贯中延续着黄家驹未完的理想,开始担任Beyond主唱。

1995年,33岁的周星驰,按捺不住要创业的激动心情,大举投资成立**公司,开拍自编自导的喜剧片《 大话西游 》。

他自己出演性格不羁、 敢爱敢恨 的至尊宝,但还缺一个恋爱对象,紫霞仙子。

左思右想,前想后想,无奈,他只好搬出隐藏了3年的地下恋人,朱茵。

朱茵后来说自己 :“我一直觉得自己出道、演戏都还挺顺利的,可能是因为我不会想太多,机会找到我了就努力去做。”

却不知那是背后有人在爱她,给她机会。只是那人太风流,又从小怕女人,所以,最终只能在**里敢爱敢恨,却在现实中做了“逃兵”。

周星驰,罗慧娟

其实,当年他们并没有在媒体的监督下,真的分手。而是在成功欺骗了大家的目光后,一转身,就玩起了周星星曾经和罗慧娟玩过的游戏

——地下情。

这一块,周星星一直比较熟,而且后来还玩了N多次。

所以,现在 《 大话西游 》横空出世,也该让朱茵也出来“透透气”了。

而朱茵,远比周星驰想象的更爱他。据说,早已厌烦了地下情,星爷走哪,她就跟哪。

而且,不知道是太爱周星驰了,还是太爱周星驰了,竟然在与TVB合约到期后,拒绝续签,一扭腰跑进了星爷的剧组。

表面上看,这真是给星爷出了个难题,为了安抚好朱茵,也同时给外界一个交代。星爷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

让朱茵在大银幕上,再演自己的女朋友,正大光明,堂堂正正,敢爱敢恨他娘的一回。如果需要给一个时间的话,那就是100年。

虽然,荧幕中的女朋友,还有一个莫文蔚。

不过,朱茵是真爱周星驰啊,也幸亏朱茵演的“紫霞仙子”,在心中怀着对星爷无限爱意的痛楚下,神来之笔——

演绎了面对星爷俏皮灵动的“朱茵眨眼”,不小心被誉为港片史上无人颠覆的十大经典画面之一。

否则,还真差点败在大自己1岁,且更性感更会哄男人开心的莫文蔚手里。

四、

然而,真正是世事难料。

自以为付出真感情,就能得到真感情的朱茵,最后,还是被她的意中人给甩了。

多年后,朱茵在《志云饭局》中,对TVB主席陈志云一吐为快——

痛斥前男友被她勇敢“捉奸在床”的尘封往事,无孔不入的港媒们,立刻从时间和剧情上,不难推出“前男友”就是善搞无厘头的周星星。

据说,朱茵这一回忆,吓得疑似“新欢”的莫文蔚和蓝洁瑛,赶紧沉默寡言。同时却又不停向朋友否认——

大呼自己根本不是那样的人。

不过,还好朱茵没有被星爷驾着五彩祥云接走。

否则就可能和莫文蔚,或者于文凤一个“下场”了。

如果那样,还怎么遇到人生中真命“天子”——黄贯中呢?

所以,姻缘都是天注定,人力枉费也徒劳。

也许,是因为朱茵的离开,星爷的好运终于用完。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上映后,票房突遭冰冻,数字一动不动,周星驰的**公司亏得只剩下了半条裤衩。

只好宣告破产。

离开周星驰后的朱茵,并没有因此而寂寞。她完全想得开。

“我失恋时会不会痛苦,一点都不会,痛苦的可能是别人。”

因为朱茵从小到大,看了太多的推理小说,姐姐又是学心理学的,所以她很早就就明白——

“如果我被人家伤害,那么一定是我有什么问题。我不相信人家能伤害到你,伤害到你的只有你自己,是你自己打开大门让别人伤害。”

这时,天王郭富城来了。

那时的郭富城,还没有娶了后来的天王嫂方**,甚至还没有遇到从南京来的熊黛林。

而是正在叶蕴仪,袁洁莹,钟丽缇等花丛中留连戏蝶时时舞,快活的不亦乐乎。突然一个转身遇到了曾经的“紫霞仙子”。

直接打了一个愣怔。

竟然什么也不再恋,什么也不再爱,选择性失忆。

然后只与朱茵飞赴澳洲拍MV《失忆情缘》,以从未有过的嘘寒问暖之柔情攻势,把绯闻现任,换成了24岁的朱茵。

可怜傻傻的朱茵,刚逃了“星爷”的魔爪,又落入天王的“贼”船。

可惜,好景不长,不知从哪天开始,朱茵突然发现原来这个郭天王,竟然是一个“采花小盗”,而且——

也和她的前任一样,痴迷“地下情”。

于是,果断结束,再见也不做朋友。但,这时,又有一个男人,偷偷盯上了再次分手毫无牵绊的朱茵。

原来,此人正是与金庸,黄沾,蔡澜合称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之子——号称“香江浪子”的小才子倪震。

倪震在与歌手周慧敏分手后,想换换口味,尝尝演员的味道是辣还是甜。

便学当年台湾才子李敖追求女星胡因梦,一封一封笔墨之剑狠狠刺向朱茵。

曾经梦想当作家的朱茵,哪里见过这阵仗,虽然她和**圈里的人谈了N多场恋爱,却从没跟作家谈过一场。

但这一次,她先提出,要“秘密交往”,也就是前任在她身上惯用的“地下情”。并且还公然宣称——

“反对婚前性行为”。

这一招,确实高,不仅吓住了才华漫天的倪震,也吓住了众多等在倪震身后的各路“才子”们。

而一直全凭灵感写作的倪震,哪里经得起朱茵这样的“考验”。一夜变脸,悄然离去,留下朱茵独守漫漫长夜。

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她以“玉女”身份,宣扬教义活动时,也为自己的将来埋下了雷,毕竟长夜漫漫……

五、

不过凡事有例外,就看幸运不幸运。

当所有人都对“禁欲系”玉女朱茵,望而却步时,却有一人并不怕。此人,正是12年前在演唱会上,看到台下少女朱茵的黄贯中。

两人的相遇,也是凑巧。

一心守欲的朱茵,选择更多时间呆在家里,修身养性。

黄贯中,朱茵

不料有一天,楼上搬来一家人,天天戏水,竟然把水漏到她家天花板上,而且还把她家厨房的灯都浇灭了。

朱茵妈妈上去找对方理论,怒气冲冲要凿开对方家的地板来修灯。

不料,对方竟然好脾气,不仅不怒,还笑脸相迎,而且非常赞同朱茵和妈妈提出要凿他家地板的要求。

黄贯中这个举动,不禁让正在单身的朱茵,多看了他一眼。原来竟是少女时期就被迷到的Beyond,没想到多年不见——

黄贯中好像变得更MAN了。

黄贯中,朱茵

本来爱情这时候发生,再自然不过了。

可惜,经历过几段爱情的朱茵,偏偏这一次格外小心,坚决不相信命运安排对方与自己相遇。

而黄贯中也是一个恋爱小白。

于是,你猜我的心思,我猜你的心思。谁也不敢往前迈一步,不,就是连试探性的半步也不敢。

月老在天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索性放出出一个大招。

一天,朱茵在家附近发现一只流浪狗,怎么看都觉得可爱,就像多年失散的老情人,就想爱它,和它在一起一辈子。

于是不假思索就带回家收养。

不料,几天后,她突然看见一则“寻狗启事”,竟然是楼上的黄贯中贴出来的。

朱茵心里猛地一痛,立刻悟到了什么。赶紧把狗送上楼去,与黄贯中聊了很久很久……

那一夜,两人都睡不着觉,暗自思量,命运这是在又提醒吗,如果再不回应,是不是就要——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心怀恐惧的两人,终于接受了命运的暗示,开始温柔而文静的约会。

然而,命运并没有打算让他们的爱情,顺顺利利。接下来的事情,出乎所有人预料。

朱茵被鬼才导演王晶“诱惑”,沉陷于他所描绘的美好前景之中,一时头脑发热,挥笔签下影片《午夜屠夫》。

也不知是朱茵迫切想翻红,还是王晶迫切需要朱茵更红,才能带动他事业更红。

王晶继续承袭他的陋习,翻拍几年前的旧作《香港奇案之强奸》,让朱茵代替邱淑贞成为新一代“性感女神”。

自愿作饵引狼入室,在与仇人缠绵之时,用刀把他阉割。

片子拍完,结果成了《强奸2:制服诱惑》。而且属于朱茵的画面,则是被色魔强暴,尺度大胆且咸湿露骨——

瞬间摧毁了她出道以来建立的“清新女神”形象。

影迷们纷纷投书批评,说朱茵亵渎了他们心中“紫霞仙子”的美好印象。

朱茵欲哭无泪,强撑着回应,说自己被王晶骗了。

然而,香港的影迷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嗷地一声叫,就把朱茵不由分说推上——

年度“香港最性感女星”冠军宝座,成为继邱淑贞、舒淇之后,新一代恍惚出世的“性感晶女郎”!

好在,黄贯中毫不在意,继续约会朱茵。

但,让黄贯中没想到的是,他和朱茵的恋情,竟然被经纪公司高层“问话”。

这时,朱茵才知道什么叫很爱,什么叫真爱,什么叫命中注定。深爱着她的黄贯中,竟然很男人地拒绝了公司高层的莫须有要求——

坚持公开与朱茵的恋情。

而这一波硬核操作,瞬间砸碎了朱茵的“地下情”魔怔,让她觉得黄贯中跟圈中很多男人不一样,是真正有灵魂、有担当的男人。

六、

2011年,40岁的朱茵和47岁的黄贯中,以一则半裸拥抱照,在没有结婚的前提下,公然宣布肚子里有了小生命。

网友们都惊呆了,这不明摆着挑战“教义”吗,而且还打脸朱茵多年来一直以基督徒身份进行的“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活动倡议。

面对网友们的围剿,批评,朱茵早有准备——

“自己早已将黄贯中视为‘终身伴侣’,没结婚只是不想让情史成为炒作焦点。”

1年后,女儿如期出生,41岁的朱茵与48岁的黄贯中,也傲然当众完成结婚手续。

朱茵本来想让女儿叫“黄晶”,但这个“晶”字被导演王晶早给“亵渎”了,最后朱茵只好给女儿起名叫“黄莺”,因为她喜欢这种鸟。

多年以前,朱茵曾经以为周星驰会是他的盖世英雄。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原来命运安排给朱茵的盖世英雄,不是周星驰,而是黄贯中。而面对黄贯中,朱茵竟然也说——

“如果让我回到20岁的时候,我一定先去找我老公黄贯中。”

“我很感激今生遇见他,他很懂我,哪怕我的一个眼神他也能懂,”

而黄贯中则说——

“每个人的运气只有那么多,我的运气,全都用在朱茵身上了。”

如今,两人已经风风雨雨走过20年,黄贯中在微博上发了一首亲笔写的情诗送给朱茵——

“20年来俩相携,有甜有苦佳与共,难得不弃兼爱护,同一颗心一支笔。”

网上有人说黄贯中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朱茵却为他分辩道:

“他是怕我生气,怕我不开心,而不是怕老婆。我们两个可以在一起这么多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不要让对方不开心。”

爱情,不止是一往而深,更是长情陪伴。

他们爱得彻底专一,在爱里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所以,人一生最幸运的就是遇到爱,遇到对的爱人。

——END——

洗稿,抄袭,擅自转载,全网必究!

来自网络,若侵联删。

“香港的女儿”梅艳芳,为何情路崎岖?揭秘梅艳芳的“风流”人生

曾志伟,当年对蓝洁瑛做了什么?揭秘蓝洁瑛的“苦命”人生…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du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du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李清照(1085--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历城西南之柳絮泉上。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也工文章。李清照十八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其后赵明诚出任莱州、淄州等地太守。夫妇除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外,更酷好金石图书,收藏极富。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妇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在赴任途中中暑感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便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过着难民的生活;她晚年的情况极为凄凉、困苦。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这一派和“豪放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词论》代表了她婉约派的主张。她于论述词的音律的严格性和语言、风格等问题之外,也认为苏轼等人的词“皆句读葺之诗耳,又往往不谐音律”,而加以非议。她还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词别是一家”,要求跟诗划开严格的疆界。在词的艺术上说,婉约和豪放两派,各有成就,各有短长:但就内容的广阔这一点上说,则前者远不如后者。

  古今传递信息的故事

  烽火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马拉松长跑是为了报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2000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气从马拉松镇跑到首都雅典报告喜讯,当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赶到雅典广场说完捷报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1896年,在世界第一届奥运会上,他跑过的距离被作为一个长跑比赛项目列入运动会。

  用驿站传递信息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从此通信也就开始了。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以骏马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很快了。

  信鸽和信猴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纪,罗马式邮局已经消失,修道院遍布欧洲。修道院之间的通信通过使用称为撀尥祭瓟的羊皮纸卷进行。第一个修道院在纸卷上写上他们的传言,送达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们的传言,从而使纸卷越来越长。例如,传送圣·维落尔修道院院长死讯的纸卷长达95米,宽025米。人们称之为修士邮局。

  大清邮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他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邮政历史的缩影。

  1878年(清光绪四年),烟台“华洋书信馆”在周村设立分馆,是为淄博地区大清邮政 机构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邮局开办。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邮局设立,附 设八陡、西冶街2处代办所,并设信柜5处,有村镇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庄信差2人 ,通莱芜、泰安信差4人。1904年,临淄西关广顺号、卫生堂药店设邮政代办处。翌年 ,桓台设三等邮局,张店、索镇设分局。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设在原张店街里东四街,为商家 代办,办理信件和汇兑业务。时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镇、张店等局隶属济南总局, 博山、临淄、金岭、淄河等局隶属青州总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局”改称“中华邮局”。邮局内部设邮务员、邮务佐、邮差、局役 四级。原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迁至南北街。

  1919年1月,临淄中华邮局在临淄城建立,始为三等邮局,翌年10月升为二等邮局, 乡间设辛店、淄河店、孙娄店、西古城4处分柜。1920年8月设立桓台县邮局(三等局 )、张店邮局(三等局,后升为二等)、周村邮局(二等局)、博山邮局(二等局)。桓台 县邮局在北石桥、曹村扒头桥设信柜,属商家代办。

  1921年,博山邮局增设村镇巡外邮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庄均设信柜。

  1924年,张店中华邮局改为二等二级局,租用民房3间,经营汇票、保价信、平信。南 定亦设邮政局。

  1926年,张店邮局迁至原张店二马路(今西一路),并增设包裹邮寄等业务。同时在福 胜里、卫固设置信箱,马尚、卫固分别设立邮寄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31年,辛店分柜升为辛店邮局。

  1943年,铁山、卫固、石桥设邮政代办所,后改为邮务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45年,张店、南定均为二等乙级邮局。张店邮局配有局长1人,邮务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马尚亦设有邮政代办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华邮局”即被战时邮局接收。直到今天的网络通讯,电子邮件。

  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诞生之前,为了保守信件秘密,人们颇伤脑筋。古希腊人为了寄信,先把奴隶的头发剃净,在头皮上写信,等头发长好,再将信寄出。收信人把奴隶的头发剃光就可读到信的内容。公元前10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人以制好的粘土板作信纸,刻上信的内容,然后装进陶器烧好,收信人必须打破陶器才能得知信的内容。

  中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常见的书信是木牍。木牍一般长1尺约033米,故也叫尺牍。信封用木板制成,呈鲤鱼形,一底一盖夹在尺牍的外面,木板上刻上三道线槽,用绳子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木板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中国火漆传入欧洲后,封漆成为通信保密的法宝。1820年,英国书商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不少**和女士热衷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人知道,于是设计了一批信封。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纸质商品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风行全球。

  信封上的邮戳

  如今,邮戳的主要用途是盖销邮票。然而邮戳却比邮票早问世400多年。15世纪30年代,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邮局首先使用了邮戳。当时只是在邮件上盖个小图章,注明收寄邮件的地名。此后又出现了邮资已付的邮戳,但都没有具体的日期。

  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比绍普,为了检查和考核邮递员是否及时传递邮件,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日期的邮戳,从而使邮戳趋于完善,一直沿用至今。这枚邮戳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出世早179年。

  1879年,中国清朝政府开办了大清邮局,使用的是八卦邮戳。八卦邮戳只表示地名,不表明日期。后来的邮戳上才逐渐加上年代日期的标记。不过,邮戳上的纪年比较特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采用公元纪年。

  进入20世纪后,邮戳的种类不断增多,除了日戳外,还有邮资已付戳、纪念戳、免费军邮戳、旅游胜地纪念戳等10余种。

  最早的一便士邮票

  在比绍普发明带日期邮戳之前的1365年,法国巴黎市邮政局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因拒付邮费而积压的信件,受邮戳的启发,印行了一种特制的小纸片。纸片上没有图案,只印有字样。这种印有邮资已付戳记的小纸片,便是最早的邮票。

  爱尔兰人詹姆斯·查默斯在1834年印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而实施是在1838年英国的邮政大臣罗兰·希尔爵士改革邮政之后。希尔规定全国邮资标准一律按半盎司收一便士,并发行了一便士的邮票。

  在邮票上打孔

  1847年,英国人亨利·亚瑟发明了第一台邮票分剪设备。最初,这台设备只能裁剪邮票。一年后,发明人对这种机器进行了改进,制造出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机。1854年,第一枚齿孔邮票穿孔机诞生了。

  信箱

  1650年前后,巴黎已有邮局,负责与外省和外国的通信邮务,而巴黎市内的居民之间却无法进行通信联系。为此在1653年,法国人德维莱耶第一次把一些用来放信的箱子挂在主要街道拐角处的墙壁上作为信箱,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市内居住的居民只要把已付邮费的票据贴在信封上,就可以就近把信投入信箱,邮局的职员每日三次开箱收取。

  1692年,巴黎共有6个这样的信箱,1723年有7个,1740年有12个,到了1780年已经增加到500多个。

  明信片

  1861年,美国的约翰·查尔顿在费城发明了明信片。之后,一个名叫哈里·李普曼的商人对明信片的设计加进了装饰,进行公开发行并申请了专利。预付邮资明信片不用再贴邮票。这种明信片是由奥地利维也纳伊施塔特军事学院的伊曼纽尔·赫尔曼首先发明的。1869年10月1日,预付邮资明信片首次在世界上发行,其表面为淡**,上附一张面值2克莱泽的邮票。明信片可以对亲属、友人等表示问候、祝贺、抱歉等等,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至今还在大量使用,并且种类越来越多,装饰越来越具有艺术性,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如生日贺卡、学生贺卡、结婚贺卡等等。今天,明信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邮政的专用颜色

  世界各国邮政的专用颜色是按照本国的传统和习惯设定的。如英国用红色,美国用灰色,中国用绿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曾讨论了邮政专用颜色问题,认为绿色象征了和平、青春和繁荣,所以作出决议,规定人民邮政采用绿色为专用色。

  国际邮件是怎样邮递的

  世界各地大小邮局约654000家,国际邮件每天达10亿份。世界邮政联盟169个会员国的数百万名邮务人员在为送信工作服务。那么国际邮件是如何传递的呢?例如一个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皮斯里弗工作的人,星期一写信给住在法国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邮差当天下午收集好邮件送到镇上的邮局。邮务人员把本地邮件跟寄往加拿大其他地方的邮件分开,又把国际邮件分为太平洋以西的和太平洋以东的两大类。晚上,邮件都装上货车运往160千米外的大草原城。第二天早上两类国际邮件装上货车又运往480千米外的省会埃德蒙顿,从埃德蒙顿邮局运往机场。在机场,西行邮件空运到温哥华,东行邮件运往多伦多。邮件到达多伦多后按目的地所属的国家分类,这个过程到星期四才完成。星期四晚上,国际班机从多伦多飞往巴黎,在星期五早上到达。

  在巴黎,邮件由机械化系统处理。编码机根据邮区号码加上条码,指明信件最后由哪里派送。另一部机器按行政区把信件一一分类。信件沿输送带送往邮袋,邮袋再经货车、火车和飞机送到马赛和尼斯。尼斯的邮务人员把信件分类,星期六早晨把邮件运往邮局,由邮差送到他朋友的家。

  全球快递服务

  普通邮递服务不够迅速,因为邮务人员要处理数以亿计邮件,派送速度慢,邮件要数天甚至数星期才送达目的地。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地的公司都遇到迅速运送邮件的大难题,国际快递公司应运而生。商业机构派飞机前往世界各地,大多数可在24小时内到达。空运快递服务公司采用最新科技,预定货运班机和客机机位,以便随时选用最快捷的路线。大规模的快递公司以电脑储存世界各地班机升降的时间表,不少公司还自置飞机和直升机,所有快递公司都有专用车队,置备小货车和摩托车,逐户收取和派送邮件。

  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1989年拥有飞机418架,平均每天处理邮件14万份。欧洲快递公司可在第二天把邮件送抵欧洲其他地区,欧洲以外的地方则在两天内送到。美国快递公司能在即日或翌日把邮件送到国内的目的地。

  快递的邮件大多是信件或者小邮包,利用快递服务运送制成品的厂商也日渐增多。在70年代,快递业的总营业额每两三年增长一倍,1990年年总值约达40亿美元。

  用火箭快递邮件

  美国一家公司别出心裁地创造,它设备简单,比宇航火箭的造价低得多。它用火箭的弹头舱传递邮件,载重量为10千克,火箭到达目的地上空后,火箭舱门自动开启,将邮件用降落伞射出,然后用无线电通知当地邮局来接收邮件。火箭穿过大气层航行,速度很快,从纽约到伦敦只需50分钟。这家公司现已正式接受邮政业务。

  电子信使

  电子信使是一种特定规格的信件,投入电子信箱后,信件就被自动拆开,通过光电器件逐字逐句地扫描,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这样,文字图像信息就通过传真机传到远方,而信件原稿能自动销毁。同时,收信函传真机就把接收到的电信号还原成光信号,用摄影方法,把发信人的手迹记录在标准信件上,自动封口,然后输出一封地址、姓名、信函内容与寄发信件一模一样的信函。无论相隔多远,电子信使只花几十秒钟就可完成整个传递过程。

  1980年6月7日,第一封从伦敦通过卫星,在短暂的1分钟内跨越大西洋,到达加拿大的多伦多。当地邮局收到电子信后,以特快传递方式递交给了收信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869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