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场汉式婚礼需要哪些知识?

举办一场汉式婚礼需要哪些知识?,第1张

我所有关于婚礼的想象,都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

凤冠霞帔,一样都不能少。沉重的头冠,繁复的礼节。

没有奶油蛋糕,没有钻石戒指,有的只是解缨结发,永结同心。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千秋万载岁月长。

“兹尔新婚,有宴来宾,咸集致贺,恭祝连理。赞曰: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礼之奥含于其中,人以婚礼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卷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而与弃,仰如高山哉,其爱之永恒,浩如苍穹哉,其情之万代,相敬如宾,各尽其礼,家合事兴,不变不易,天长地久,为尔佳缘,特为赞颂。成妇礼,感谢父母,拜。”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然而最想听到的,还是那一句:

“礼成。”

言归正传!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汉式婚礼的一些相关知识,虽然策划婚礼主要靠中介,但是身为新人这些知识也得略知一二哦!

首先,我们要来明确一下不了解汉式婚礼的小伙伴会对汉式婚礼(更确切的来说是传统的汉服婚礼)存在怎样的误区。

汉式婚礼(汉服婚礼,以下简称汉婚)跟绝大多数婚庆公司所说的中式婚礼完全是两回事,汉婚考究,汉服婚服的服饰形制、婚礼仪程都跟中式婚礼不一样。现在,汉婚相对而言在婚庆市场还是非常小众的,所以很多婚庆公司在听到新人提出要办汉婚的时候,想到的都是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大致就是现代改良过的旗装等所谓的中国元素堆砌,并没有太多正统传统的婚俗仪程在里面,更像是一堆各朝各代的礼仪选了一些堆到一起。

汉婚则不同,撇开各代的婚服形制来谈,各代婚礼的仪程也是各有不同。也就是说,周制婚礼有周制的婚礼仪程,汉唐宋明也各有不同的婚礼仪程。至于这些各朝各代的婚礼仪程,大家想要了解的话,请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去找吧,小编就不在这一一赘述了!

PS:因为之前有小伙伴留言和小编论述过关于汉服古装的着装礼节有过争议,毕竟说起来也不严谨,长篇大论的大家看着也没意思。所以。。。

说完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在这里再指出一个大众常有的对汉服的误解。

你们看到的古装剧里的影楼装不是汉服!

重要的事说三遍。

至于区别,相信大家只要用常用的搜索引擎搜一搜影楼装跟汉服的区别,就会有非常多的科普贴,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搜。Ok,那么前情提要就先简单介绍到这,接下来我们就大体分析下办一场汉婚需要哪些知识吧!小编简单的规整了一下,如有不对,欢迎热心的同袍指正。

1确定朝代形制

现在,越来越多人对于汉服是有一定的认知了。但往细了说,很多人对于汉服的了解还是不够的,更不用说让大家能对历朝历代的汉服形制区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想要办一场汉婚,新人们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形制。

简单笼统的来说:

周制的汉婚衣服形制主色调为黑色;

汉朝婚服尚红黑;

唐制婚服是红男绿女(即新郎红衣,而新娘着主色为绿色的衣装);

宋制婚礼好像比较少同袍办过,我这里也没有太多资料,就按下不提;

新郎新娘一身红则是从明代开始的,凤冠霞帔,非常好看。当然明代的婚服也不只有红衣婚服,在撷芳主人的《Q版大明衣冠图志》中就有非常详细的明代婚服的展示:

目前的汉服婚礼中,较多人选择的是明制的婚礼,也有不少新人喜欢唐制,周制汉代的汉婚也都不少见。

2做好预算

任何一场婚礼都有自己的预算,我们能追求的,就是在预算内做到最好的效果。

汉婚的预算跟普通的婚礼预算相差不会太大,除了在婚服跟仪程这一块要自己比较花心思之外,其他地方花钱跟普通的婚礼差别不大。

毕竟,任何人都不能指望花5000块钱就能达到50000块钱的婚礼效果。预算做好了,就能把控在婚礼的各个环节里大概需要支出的花费,也不会被轻易忽悠。

3定做或者找到靠谱商家预租汉婚婚服

汉式婚服如果需要定做,是非常花时间的,如果是热爱汉服的同袍一定有这样的认知,但普通的民众对这一点是不够了解的。

汉服的制作需要工期,而汉服婚服的工期通常来说会更长一些,要看你想要定制婚服的店家工期是多长,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都是很正常的。

在租赁汉式婚服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前了解两个方面:

一是店铺的形制跟评价,看看是不是正统汉服婚服,排除掉那些影楼装租赁的商家;

二是要上门看衣服、谈价格,汉服婚服都是做工比较细致的服饰,现在也有一些汉服商家是自己找厂子织的布,比如明制汉服婚服上的一些织金纹样的布料。所以,不排除有些商家“挂羊头卖狗肉”,新人们一定要确定好这些重要的事项。

4了解婚俗仪程

筹婚的过程中,也务必要了解自己想要举办的汉式婚礼有怎样的仪程,这个非常重要,汉族的传统礼仪当中有很多的讲究。在了解婚礼仪程的过程中,新人们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相信新人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爱上传统汉婚。

最重要的是,新人们只有了解了汉婚的仪程,才能够跟婚庆公司去谈你们想要的汉婚是什么样的,跟中式婚礼有什么区别,还有具体的婚礼细节。

5找婚庆公司确认方案

就目前国内很多婚庆公司的现状来说,大部分地区都不具备专业的汉服婚礼团队来包办新人们的汉婚婚礼,所以新人们自己已经明确了需求之后,去找一个靠谱的婚庆公司,跟他们协商你们要办的婚礼具体是怎样的,去给婚庆公司一个明确的想法,不要全部都丢给婚庆公司去做,很容易就会发生杯具。

6过问细节进度

对于婚庆布置细节的东西,新人们也一定要上心,尤其是做汉婚还不够成熟的婚庆公司,他们在对汉婚的细节布置方面没有经验,也意味着容易出岔子,新人们需要自己去把控细节跟进度。

7找靠谱的灯光和四大金刚

灯光很重要!灯光很重要!灯光很重要!

对于汉婚来说,如果前期你的婚礼准备工作已经做得非常好,布场也是美美美,千万不要吝惜灯光。如果灯光不好,偏暗了,整场婚礼说不定都会有种阴森的气息。这也就算了,如果灯光不好,摄影师没有办法把你们拍得太好看,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灯光对于汉婚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而我们的四大金刚(摄影摄像主持跟妆)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主持(司仪)对汉婚仪程是比较了解或者是能做好功课的,跟妆对专业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明制婚礼的发型通常来说除了凤冠以外,有很多新娘是会选择狄髻头面的,狄髻头面长这样:

图/撷芳主人《Q版大明衣冠图志》

所以说婚礼的跟妆也得懂一些相关的知识。又比如,办的是唐制的婚礼,那么唐制婚礼的妆面怎么去弄怎么维持也都是需要了解的。

摄影摄像的话,找口碑好的,最好是有比较多作品的资深摄影摄像师。找到靠谱摄像摄影的方法就是看这些摄影摄像师拍过的作品,好的摄影摄像才能给自己婚礼拍摄提供最大的保障呀。

如果关于婚纱礼服,或者其他行业干货(比如健身跑步)、筹婚技巧,甚至婚姻情感,你还有什么问题、困惑,都可以向小编提问哦,让我们一起探讨,同时也会尽力给出专业、有效的解答。

中式婚礼选择什么服饰我确实不是太懂,应该是当事人的欣赏意识和兴趣爱好所决定的。从目前中式婚礼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还是选择的是秀禾服。我想不外乎有两种情况。

一、汉服是汉朝衣冠制度中的一种。汉服讲究舒适、飘逸、实用(指那个年代),现代社会曾经流行一时。汉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带来结婚礼服也丰富多彩,故汉服的选择面较宽。正是这个“宽”带来选择与储备方面的不便;而秀禾服,由于出自于现代影视剧戏服,是专门为影视剧中构建出来的结婚礼服,可以说是婚礼专属品而不是其中一种。故储存与租赁容易方便,大家自然而然的会选择秀禾服了。

二、从汉服的设计理念上来看,由于追求的审美意识和遵循的原则不一样,汉服基本上是由传统服饰延续下来的,在创新上趋于保守;而秀禾服,是专门为现代婚礼的审美观点下的古装设计。所包含的元素就只样式上取了古装外形之长外,包含了所有的喜庆元素。比方说“红”、“福”、“庄重”以及“这不清的万”应有尽有,专门打造,更适合中式婚姻礼服的首选。

中式婚礼,新娘当天穿的龙凤褂其实是有来历的,据说:清朝宰相梁储女儿出嫁时,皇帝恩赐用丝线绣成的龙凤褂作为礼服。御赐龙凤褂代表了极大的荣耀和恩赐,此后结婚穿裙褂开始流行。

龙凤褂,也叫褂裙。以前,都是大户从家娶正房的时候才准穿的,如果是娶侧房(偏房或者妾),那就只能穿小凤仙。所谓正襟为大,小凤仙的侧襟偏就是这样来的。新娘选裙褂也是有讲究的,必须穿大红色,方有“一家之母”的地位。相比之下,裙褂比小凤仙更为正统,只有正妻入门才可穿着。

现代人应要注重,以免一不小心,穿成了姨太太,给众亲友留下笑话!

秀禾服,是现代影视剧戏服,脱胎于清代汉女服。因为2001年电视剧《橘子红了》的走红,剧中女主角秀禾(周迅饰演)所穿服装被一些人称为“秀禾服”。因电视剧走红,清代汉女服和清末传统婚服也被大部分人叫做秀禾服。

秀禾服,从当初的戏服演变成为当今流行的新娘服装,因其具有正统裙褂特征,都是正襟的设计,穿着比传统裙褂容易,所以变成现中式婚礼中选择的一款新娘服饰。

依大妈说法,结婚当天是新娘最美丽的一天,只要个人喜欢,无论穿传统裙褂,还是秀禾服,各有各精彩,都是喜庆的新娘礼服!是可以的!

  (一)先秦婚礼:

先秦时期的“婚制“

  先秦时期,一夫一妻制已基本确立。但由于夫权或父权的曰益增强,妇女逐渐沦为男子的附属,丧失了在家庭、家族及社会上的地位和权利。到周代,男子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因此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贵族们更多地保留了原始群婚中有利于男子的内容,所以实行的婚制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制,而实际上实行的却是一夫多妻制。根据文献,当时贵族的婚制主要有两种形式:

                 

  1媵妾制: 媵妾制,是周代宗法制度下实行的一夫多妻制的变相形式。它是与王位继承制度相适应的一种为区分嫡、庶而设立的制度。因为嫡长子继承制要求必须区分诸子的嫡庶和长幼,而要区分诸子的嫡庶,必须先分清诸多配偶的尊卑。这就是媵妾制的由来。商代的帝王实行的就是一夫多妻制,但在商代的前期王位继承制度实行的是带有母系氏族制残余的"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所以王之诸子不必分嫡庶。这样,在商代前期诸王没有嫡妻与庶妾之分。如商王武丁有64个配偶,虽然她们在权势、地位和财产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称呼上没有区别,都称为"妇"。在甲骨文中,虽然"妻"、"妾"、"母"三字的字型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到商代的后期,王位继承制度演变为"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嫡妻与庶妾之间的界限也明确起来。《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谓帝辛,天下谓之纣。"即为证明。周代,这种嫡庶制度日益完备,成为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一。

  2蒸报婚: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蒸''即是一个人死后,他的儿子可以娶除了自己的生母以外的其他庶母为妻。文献中关于"熏"的记载主要有: 《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蒸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燕于齐姜, 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现代研究结果也得出结论,第一是蒸、报婚是儿子与庶母、侄子与婶婶、弟弟与寡嫂之间的婚配关系。 第二,蒸、报婚所生的子女是享有合法地位的、是可以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诸侯的,或可以嫁给他国诸侯为嫡夫人的; 第三,蒸、报婚是当时的社会和人们都认可的合法的婚姻关系

  蒸报婚随着汉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学说之后,被斥为"*乱",在中原地区渐渐消失了。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长期存在,后面我们会提到元朝,元朝统治者所推崇的“继婚”就是这一婚制的延续发展。

  而媵妾制却一直运用于后代,秦汉以后,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媵妾制演变为封建皇帝的后妃制。

(二)先秦婚礼流程:

  先秦时期的人们因为重视婚姻,把缔结双方的婚姻关系看的十分严肃。因此,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着固定的仪节和庄重的形式的婚姻礼仪。婚礼的礼仪,其具体的程序,据《仪礼.士昏礼》有所谓的"六礼",主要有:①纳采;②问名;③纳吉;④纳征;⑤请期;⑥亲迎;⑦共牢合卺;⑧妇见舅姑或庙见

  (一)纳采: 男家请媒人去女家说合提亲,然后派使者以活雁(即鹅)作为礼物向女家提亲。提亲用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古人认为雁是候鸟,顺乎阴阳,往来有信,表明媒人是讲信用的;二是说明被提亲的男子剽勇,可以信赖。 女家在祖庙中举行仪式来与使者应酬。男家的使者,服玄端礼服,至女家大门外,摈者(女家的接待人员)出门请事,使者说明来意。摈者入内,告知主人。主人玄端礼服,出大门迎接,向使者行再拜礼,使者不答拜。主人揖请使者入门。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阶,三让,使者从西阶升,主人从东阶升。使者致辞:"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纳采。"主人对曰:"某之子蠢愚,叉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使者曰:''敢纳采。,,主人再拜。使者面向南,授主人雁;主人亦面向南接受雁。使者下堂,出庙门。主人将雁授于管家,管家出还雁于使者。

  (二)问名: 使者出庙门之后,停留在那里。摈者出门请事,使者执雁,曰:"请问名。"主人许,使者入,升阶。使者El:"某即受名,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主人对El:"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遂告女之名。授雁、受雁、还雁等如前仪。 主人为答谢使者的劳苦,行醴宾之礼,即以醴酒来感谢之。主人致辞:"子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从者。"使者对曰:"某既将事矣,敢辞。"主人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使者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也。"乃设筵几,赞者酌醴,荐脯醢。主人授醴,使者拜受醴。使者祭醴,祭脯醢,啐醴,拜,主人答拜。使者取脯。使者降,主人送于门外。 如果女家不满意这桩婚姻,就拒绝男家使者的问名请求,两家的亲事,就此终结。在这个过程中,女子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左传·昭公元年》:"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子皙(公孙黑)盛饰入,布币而出。子南(公孙楚)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妇妇,所谓顺也。'适子南氏。"徐吾犯之妹就这样以自己的意愿挑选了未来的夫婿。

  (三)纳吉:男家在祖庙卜问婚事的吉凶,卜得吉兆后,派使者向女家报喜。使者致辞说:"吾子有贶命,某加诸I-,占曰吉,使某也敢告。"主人对El:"某之子不教,惟恐弗堪。子有吉,我与在,某不敢辞。"仪式如前。

  (四)纳征: 男家向女家致送聘礼,相当于后世的订婚仪式。征,即成的意思。聘礼为币帛,一般为黑色或浅绛色的绸五匹(十端),鹿皮两张。其仪式如前。使者致辞说:"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致命曰:某敢纳征。"主人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五)请期: 男家派使者向女家告知选择好的结婚曰期。其仪式如前。使者致辞曰:"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曰。"主人对曰:"某既前受命矣,惟命是听。"使者又说:"某使某听命于吾子。"主人对曰:"某固惟命是听。"使者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某曰。"主人曰:"某敢不敬须。"

  (六)亲迎: 新郎亲自赴女家迎娶新娘。成亲之曰的黄昏,男家在寝(作为新房的卧室)陈设鼎、尊等饮食之馔具。新郎服爵弁、缁衣、缫裳、缁带。出发之前,父命子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惟恐弗堪,不敢忘命。"新郎乘黑色漆车,副车二乘;妇车一乘,有车帏。随行者服玄端礼服。有人执火炬前导。

  (三)汉代婚礼流程:

一、入场

    礼者分站新人入场通道两边

司仪:韶华美眷,卿本佳人。值此新婚,宴请宾朋。云集而至,恭贺结鸾。吉时已到,请新郎入场。

新郎入场,司仪颂诗,正婚之礼,

赞曰:

昔开辟鸿蒙,物化阴阳。万物皆养,唯人其为灵长。盖儿女情长,书礼传扬。今成婚以礼,见信于宾。三牢而食,合卺共饮。天地为证,日月为名。

自今礼毕,别懵懂儿郎,营家室安康。荣光共度,患难同尝。愿关雎之声长颂,悠悠箫声龙凤呈祥。不离不弃一曲鸾凤求凰,同心同德不畏华岳仙掌。

比翼鸟,连理枝,夫妻蕙,并蒂莲。夫天地草木菁灵,可比真爱佳缘。高山之巍,皓月之辉,天长地久,山高水长。

    新郎拜谢,司仪回礼。

司仪:迎新娘入堂。

    新郎对新娘一揖,请她进门,新娘到正堂前。

司仪:迎新人上台

    新婿又作揖,新妇请入

    伴郎拿上红巾

    二人用红巾相牵,缓缓上台

    站好位置后,伴郎上前将红巾接下来拿走

二、行沃盥礼

司仪:新郎新娘行沃盥礼

    新郎新娘坐于台中蒲团上。

    伴郎端出盖有红盖巾的洗手盆,行至新郎新娘近前

    伴娘上前掀去盖巾

司仪:请为新郎浇水盥洗,

    伴娘上前接洗手盆,为新婿浇水盥洗,

司仪:请为新娘浇水盥洗

    伴娘再接洗手盆,为新妇浇水盥洗,

伴郎将洗手盆拿下(下台准备同牢礼)

司仪:沃盥礼毕

三:行同牢礼

司仪:新郎新娘行同牢礼

    伴郎伴娘先端几上台,置于新郎新娘中间

    后端肉、碗、筷、酒壶、酒杯、卺,上台置于几上

    伴郎伴娘从新人身后侧上前分肉至两个碗

    伴郎伴娘将盛肉之碗于筷端于新人面前,回新人身后侧立

司仪:新人举箸食肉

    食毕,伴郎伴娘将碗筷端于几盘之中

    伴郎伴娘倒酒至两个酒杯

    伴郎伴娘将酒杯端于新人面前,退于新人后

司仪:新人举杯饮酒

    饮毕,伴郎伴娘将酒杯端于几盘之中

司仪:同牢礼毕

四:行合卺礼

司仪:新郎新娘行合卺礼

    伴郎伴娘将酒倒于卺中,伴郎伴娘将卺递给新人,

司仪:新郎饮酒

    新人饮一半酒,将卺递给伴郎伴娘

    伴郎伴娘交换卺后,再将卺递给新人,

司仪:新娘饮酒

    新人饮尽卺中酒,伴郎伴娘将酒具收至几盘之后,撤走几盘

司仪:合卺礼毕

五:行拜堂礼

司仪:新郎新娘行拜堂礼

   伴郎伴娘搬6张椅子至台后左边,备蒲团

司仪:拜天地,拜——兴——

    伴郎伴娘备蒲团

司仪:拜尊长,拜——兴——

    伴郎伴娘备蒲团

司仪:夫妻对拜,拜——兴——

    伴郎伴娘备蒲团

司仪:答谢来宾,拜——兴——

    伴郎伴娘备蒲团

司仪:拜堂礼毕,尊长入席

六:行结发礼

司仪:新郎新娘行结发礼

司仪:伴娘剪新娘头发一缕

司仪:伴郎剪新郎头发一缕

司仪:新郎新娘将头发置于同心锁,

司仪:上锁

司仪:结发礼毕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汉服为汉族传统服饰。汉朝服饰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

汉代的婚礼文化相比先秦时期变化不大。说起来大家常说汉承秦制,其实就具体而言,整个汉帝国还真不是简单的秦国20版本。汉代服饰多承楚风,这和汉高祖刘邦楚人的身份有关。同时楚人的艺术品位,工艺品水平丝毫不逊于中原诸侯国。至于天生除了种粮食打仗的秦人,那更是拍马也追不上的。

因此汉之艺术风貌多从楚风。

礼乐制度那呢?话说刘邦一开始也看不上舞文弄墨的儒家子弟,但架不住得了天下后跟着刘邦干的大多是只会舞枪弄棒的莽夫,搞个庆功宴都乌烟瘴气没有个规矩,刘邦也看不下去了。于是重新找来儒家弟子,参照周礼以及旧朝的规矩删繁就简整了简化版的周礼制度,算是重塑了汉帝国的礼乐文化。

因此汉之礼乐文化多从儒家所举所以可以看做周礼的直系传承。

说来说去,到底汉承秦制承了什么呀?虽然和婚礼仪式关系不大,但也不妨啰嗦两句,秦国的法律法规,政府运作制度还是很有先进性的,比如秦的档案制度。结婚的档案资料在今天还能被世人所见。所以萧何进了咸阳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查找收集秦的官府档案。

因此汉的政府运作制度、法律法规借鉴传习了秦的制度。也是常说的汉承秦制的由来。毕竟史学家研究历史的主要切入点还是官方制度,官方历史记载。穿什么衣服,怎么结婚那是后续的研究课题了。

实际上汉帝国是融合了当时中原大地,以及中原为原点东南西北不同的文化特点。并超级好运的接过了秦帝国第一次完全意义统一的华夏大地。创造千秋不灭神话般的汉家文明。我们的文字自汉起开始被称为汉字,我们的语言开始被称为汉语,我们的中医开始被海外诸国称为汉方,我们的礼仪文化开始被称为汉礼,我们的族人开始被称为汉人!

我们的婚礼那?当然是汉婚!但请再次注意,汉式婚礼是汉文化样式的婚礼,不仅仅是汉朝的哟,下文内容谈的才是汉式婚礼体系下的汉代风貌婚礼文化。

长乐未央——汉代婚礼制度流程介绍

说道说到汉代的婚礼文化,有一本历史文献有着详细的记载,这就是《礼记婚义》,相对于晦涩难懂的《仪礼》,这本文献是对之前婚礼内容的资料规范再整理。这里就先白话带您了解一下。立足实践执行的我们就不在赘述婚礼当天仪式之外的内容了。

1从礼记看汉代的婚礼流程

直接上白话,大家都听得懂,看看《仪礼婚义》说了什么。

婚礼这件事那,是一件结合两个姓氏的好事,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席,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

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 

父亲亲自向儿子敬酒而命其迎亲,这表示男方处于主导地位。儿子奉命前去迎娶,女方的父母在庙里铺筵设几,然后到庙门外拜迎女婿。女婿执雁进入庙门,女婿和岳父相互揖让升阶登堂,女婿行再拜稽首之礼,把雁放在地上,这表示是从新妇父母手里领回了新妇。

然后妻子跟随丈夫下堂出门。婿亲自驾驶妻子所乘坐的车辆,登车后挽起驾车的绳索,这都是有意向妻子表示爱意的举动。丈夫为妻子驾车,待车轮转动三圈再由仆人接手驾驶继续驾驶。丈夫乘车作前导,在自家的大门等候。

妻子到达,丈夫向妻子作揖,请她一同进门。进入丈夫的寝室后,与丈夫共食同一个案板上的牲肉,又各执一瓢酒互饮,这表示夫妇一体,不分尊卑,希望他们相亲相爱。 

通过郑重的婚礼仪式后夫妇相亲相爱,这是婚礼的基本原则,也从而确定了男女之别,建立起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男女有别,所以才会有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有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所以才会有父子相亲;正因为有父子相亲,所以君臣才能各正其位。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在众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敬,射礼、乡饮酒礼最能体现和睦,这就是礼的大概情况。 

第二天,妻子早早起床,洗头洗澡,准备拜见舅姑。天大亮时,赞礼的人将妻子引见给舅姑。妻子手捧容器,内盛枣子、栗子和肉干,以此作为进觐见之礼。赞礼的人代表舅姑向妻子赐以甜酒。妻子先以肉脯祭先人,又以甜酒祭先人。行过以上的礼节,就表示作媳妇的礼完成了。舅姑进入室内,妻子以一只煮熟的小猪向侍奉舅姑进食,这是表示妻子开始履行孝养的职责。

第二天,舅姑共同用一献之礼慰劳妻子,而妻子应把舅姑递过的酒放下不再饮。舅姑先从西阶下堂,然后妇从东阶下堂,这表示新妇已有资格代姑主持家中内务了。

好了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写的《礼仪婚义》有关婚礼流程的内容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相对《仪礼士婚礼》,礼记的内容相对更加通俗易懂,其细节操作则充满的不确定性。这也为我们实际婚礼策划执行提供了一定的发挥空间。

——以上内容节选自本人所著《昏礼 婚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要说传统的婚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大红色的喜庆的婚服,相比从西方传入的白色婚服,红色的婚服似乎更符合国人喜气洋洋办婚礼的习俗。而且白色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很不吉利的颜色,只有在葬礼上才会大面积的出现。但其实,这种习俗的形成其实时间并不长,在古代,婚服也是经历过了很长时间的一段变化,不同时期人们崇尚的颜色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白色也曾经是婚服的流行色,换句话说,其实古代早就已经有了白色的婚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选择穿上一条洁白的拖地婚纱,想象着自己能够如同一个公主一样,嫁给守护自己一生的白马王子。在大多人的认知中,白色婚纱是西方传入我国的,古代结婚一般穿的都是秀禾服,或者是其他的红色的喜服。毕竟,白色在古代一般是在办丧事的时候才会用到,在结婚的时候,自然是不会穿白色婚纱的。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中国古代的婚礼制度,随着历史的演变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人们结婚穿的衣服,自然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古代人们,穿衣服并不是只会穿大红色的,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结婚时穿的衣服款式不同,颜色不同,料子甚至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结婚总是穿全黑色的衣服,在当时人们认为黑色有专一的意思,所以在拜堂成亲的时候,夫妻双方一般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意味着端正庄重。这样的婚礼制度并没有延续多久,到了秦汉的时候,人们结婚时穿的衣服再次发生了改变。

秦汉时期,人们制造衣服的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无论是配饰还是鞋子帽子,都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当时人们结婚的时候,一般女方是穿黑色的长裙子,而南方是穿红色的喜服。这样的结婚习俗沿袭了很久,在之后,人们对于喜服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比如,在汉朝的时候,女子已经开始有盖头。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人们的服饰特点和秦汉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由于在这个时候玄学盛行,所以,人们以为在生活当中更要追求清新淡雅。在当时,人们穿衣服特别喜欢白色,当时的人们以为,白色不仅仅可以当作普通衣服的配色,也可以用来做礼服。所以在当时,新人结婚的时候,往往穿的是白色的婚服,这样的婚服看起来更加肃静,更加淡雅。当时的人们在穿白色礼服的时候,往往会佩戴一些配饰,比如女子会穿戴一些飘带,而男子会头戴凤冠等,看起来雍容华贵。

在唐宋时期,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结婚时穿的礼服颜色也不仅仅是黑色与红色,在唐宋时期,出现了青绿色的婚服。在当时,女方选择绿色的衣服,而男方选择红色的衣服。结婚的那天,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要带上各自的帽子,从而让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端庄大方。站在现代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礼服颜色确实是让人不可思议。

所以说,古时候人们的思想也是非常开放的,古人结婚不一定非得穿上大红袍,红色在中国的确有着喜庆的意思,可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人们在结婚的时候,到底穿什么样的衣服,与当时的文化理论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洁白的婚服,象征着爱情甜美淡雅,长长久久。

明朝的婚服和唐朝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是“红男绿女”,明朝就互换变成了“绿男红女”。状元服配凤冠霞帔是明朝时的婚服式样,新郎着青色的状元服,新娘着真红对襟大袖衫、红罗裙,假鬓花钿。我们现在对中式婚礼的理解主要根据的就是明朝的服饰。清朝主要沿袭了明朝的传统,只是样式多为旗袍,男女都开始着红色服饰。而红色作为中式婚礼的习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清代服制改变,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清

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

结婚的时候当然是穿红色的长袍马褂,加上小瓜皮帽,再缀上春水绿的玉,就非常的喜庆了。

女性当然是带凤霞冠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8918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