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年满35周岁的庞伟,终于在奥运金牌、奖牌的总数上追平了他的夫人杜丽。
算上在东京斩获的1金1铜,庞伟2金2铜的总战绩比起杜丽2金1银1铜来,在成色上输了一点点。
庞伟再次夺金追平杜丽
更别提,杜丽刚刚作为本届奥运首金得主杨倩的教练,在第一比赛日就过了一把“金牌瘾”。3天之后的第四比赛日,虽然金牌仍不是挂在自己脖子上,可“金牌夫人”在场边手舞足蹈的劲儿,以及满身的“中国红”,让人很容易将她一眼认出。
这是7月27日上午,本届新增项目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的最后一枪,突然出现在看台通道处的杜丽,远眺着丈夫庞伟和搭档姜冉馨打出107环/101环的成绩并一举锁定胜局,兴奋地高擎双臂、踮起脚尖,努力想让场地内的庞伟看到。面前挡着的3名身穿蓝色制服的日本志愿者,似乎并未被比赛的紧张气氛影响,面朝看台轻松地谈笑着;只有掌声根本停不下来的杜丽,作为这片看台最为雀跃的身影,在情绪归于宁静后默默地转身离开。
杜丽远处观看庞伟比赛
在第一比赛日略带遗憾摘得男子10米气手枪铜牌的庞伟,在时隔13年再次品尝奥运金牌的时刻,他最想一道分享喜悦的人,恰巧就站在目光所能触及的角落。哪怕只是互相勉励的一瞥,对于这对携手十余载仍情比金坚的“金牌眷侣”,也早已足够。
庞伟和杜丽,这对成名于“前流量时代”的80后冠军组合,人生中坚守着射击这个既不算“吸睛”,又不算特别“吸金”的低调项目,愣是在双双迈入35岁这个在职业发展中门槛式的年纪后,在世界最顶尖的舞台上又火了一把。这时才发现,庞伟那个没有认证和简介、只有12万粉、仅能从头像上射击的英姿认出是他的微博,今年以来仅有的3条内容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7月19日、25日和27日,分别是他生日、摘铜和摘金的日子。
被王义夫“开绿灯”的情侣
来自山东的杜丽比来自河北的庞伟大了4岁,从奥运周期上来说,也恰巧比庞伟早一届出道。2004年的雅典,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上,杜丽除了第一枪失常打出94环,后面9枪全部在10环以上,包括2个108、1个107和2个106,稳得不像个22岁的新手。和这次她的女弟子杨倩一样,也是整个中国代表团的第一金。
彼时庞伟还是河北省射击队的以一个毛头小伙儿,他在雅典奥运会后一年才被调进国家队,师从在雅典夺金之后功成身退的王义夫。虽然庞伟和杜丽直到2008年底才正式公布恋情,但算上之前“暗度陈仓”的日子,那可真算得上是在王义夫眼皮子底下谈的恋爱。
金牌夫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庞伟在师傅的“主营项目”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摘金;而就在同一天,作为卫冕冠军的杜丽却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发挥失常,连领奖台都没站上。这个项目最终摘金的,是来自捷克的名将卡特琳娜·库尔科娃,当时已随丈夫改姓埃蒙斯了——对,就是那个两届奥运会都最后一枪失手的,“倒霉的埃蒙斯”。
说回杜丽,在自家门口的奥运会上遭受此等波折,杜丽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迅速调整并在几天后的运动步枪三姿决赛中如愿摘金后,杜丽那甜煞众人的笑容重回脸庞,而王义夫事后也透露:“杜丽那4天真是度日如年,一直没见他笑过。”然后还不忘强调,印象最深的还是庞伟那块金牌。
就在那年年底,这对“神仙眷侣”就有些让人意外,但丝毫不违和地走到了一起。那还是在射击射箭中心的教练员竞聘大会上,杜丽和庞伟作为新科的奥运冠军,有代表运动员给竞聘教练的候选人打分的环节。但当时两人还是注意避嫌的,据媒体报道,杜丽身后坐着射箭名将张娟娟,而庞伟和张娟娟的座位隔着一条走道儿。但有个细节还是没能躲过镜头——杜丽和庞伟无名指上的戒圈,无论款式还是颜色竟都出奇相似。
没几天后,恋情坐实,两人卸下“哥们儿”的伪装大方地把手牵到了一起。庞伟当时一番朴质的表态,说出的“土味情话”也足以让人感动——我就喜欢杜丽这样的姑娘。
但毕竟都还是现役国手,而且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周期箭在弦上,教练的态度就很关键了。结果王义夫说:“要是十六、七岁的小队员谈恋爱,肯定要干预一下,毕竟他们自制力差,谈恋爱会影响训练。而到了二十八、九岁了,还不谈恋爱也是不正常的,我们的管理也要顺应人性。”
彼时杜丽26岁,庞伟22岁,正好在王义夫所说的“两个极端”中间,所以也可以看做是教练含糊地首肯了。自那之后,跟杜丽和庞伟都有师徒之情的王义夫频频以夫妻俩的“代言人”身份出现——2009年两人在保定办婚礼,王义夫是证婚人;2010年初杜丽怀孕,媒体采访到教练,王义夫不打太极,直接证实了这一消息;庞伟有一段状态和成绩遭遇起伏时,王义夫勉励他还不忘提杜丽:“希望他能多向老队员学习,尤其是他太太杜丽。”
从伦敦的滑铁卢,到里约东京的强势反弹
2010年8月8日,庞伟和杜丽孩子的降生恰巧赶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2周年的喜庆日子,大家也都恭喜这对奥运金牌伉俪生下了一个“奥运宝宝”。不过这对于杜丽在伦敦奥运周期的决定当然有不小的影响。那年年底,王义夫也只得遵循规章向昔日的爱将发了“最后通牒”——如果无法参加即将到来的冬训,那将彻底无缘伦敦奥运会。
是带娃还是扛枪,初为人母的杜丽也不得不和庞伟一道,做出郑重的选择。彼时杜丽的主项女子10米气步枪中,比她小一辈的易思玲、喻丹等也都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可最终杜丽还是赶上了伦敦的末班车,不过这次她只比一个项目,即4年前在北京摘金的运动步枪三姿。
庞伟杜丽一家
2011年5月,进入伦敦备战冲刺的杜丽去慕尼黑参加世界杯,著名步枪厂商提出给她特制一杆枪,特特意配上了金色的枪托——据杜丽说是为了图个吉利。枪托上不仅有国旗,还有杜丽的亲笔签名。可夫妻俩真的携手去了伦敦,杜丽却连决赛的场地都没进去——女子运动步枪三姿,资格赛总成绩581环,最终排名第13位,早早被淘汰。
坚强了许久的杜丽,在比赛的压力退去之后总算忍不住真情的宣泄:“我从结婚生子再到复出,真的为奥运会付出了很多。每天强忍着思念之苦,连一个电话都不敢给儿子打,因为电话里儿子会说,‘找妈妈,找妈妈’……”
也许是带着和杜丽一样的纠结心情,在伦敦志在卫冕的庞伟也遭遇不顺。男子10米气手枪预赛,586环排名第二晋级,还算正常;可在决赛的10枪里,庞伟有5枪都没上10环,最后一枪只有90环,977环的决赛成绩排在8名选手的第七位……虽然有预赛成绩垫着,可最终还是屈居第四,与领奖台撒肩而过。
如果说男子手枪选手还相对“长寿”一些的话,30岁的杜丽,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的无奈。在新人层出不穷的中国射击队,又面对着孩子降生不久,自己却连大赛决赛都打不进的局面,抉择似乎变得很容易。
可到了2016年夏天,当杜丽作为四朝元老又出现在里约奥运会的射击馆中时,你不得不佩服这位34岁老将“为母则刚”的坚韧。很少有人知道在2012年伦敦奥运的蹉跎后,杜丽和庞伟一道是如何迅速调节好状态,并继续获得王义夫和中国射击队信任的。再加上赛制细节发生改变,杜丽自我调侃道“之前20年都白练了,全部重头开始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可终于还是让她赶上了。
里约杜丽收获一枚铜牌
但彼时已都是老将的夫妻俩,目标也定得非常实际:“大家都很关心我俩,想四个项目我们都拿金牌,但这不可能,这可是奥运会呀!”
心想着要在儿子长大之前,为各自的奥运梦想再做最后一搏,丢掉了之前两届那种压力的杜丽和庞伟的确做到了。女子10米气步枪,杜丽甚至在资格赛中以破奥运纪录的成绩排名榜首,直到决赛才落到了第二;自称要从零开始的运动步枪三姿,第一次调整为一枪淘汰一人的现行赛制,也在预赛仅列第四的情况下后程赶超,最终摘铜。至于庞伟,还是有不小的遗憾的——资格排名第一晋级后,决赛第一枪就失手打了86环,导致后程只能苦苦追击,最终收获一枚铜牌。
但杜丽的心态还是很好:“一银两铜已经很好了,我们家以数量取胜!”不过她也早早透露了,里约将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转型幕后之后,丈夫庞伟仍坚守在射击馆上,一直等到了这一次东京的绽放。
这一次,射中了命运的靶心
庞伟管他的搭档姜冉馨叫做“侄女”,在“00后”小将身边,他也的确到了叔叔辈儿的年纪。直到最后一枪锁定金牌,气定神闲地放下手中的枪后,庞伟才瞧见远处为他振臂欢呼的杜丽——杜丽选择到此刻现身,在最后那枪之后才按捺不住地手舞足蹈,也一定是因为夫妻俩在射击馆内,独有的那种默契。
相识十余载,携手共艰危。竞技场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般的“主角光环”,比一路在顶峰接受粉丝的膜拜更难的,是自始至终坚守一条孤独的赛道,任他生活中再多的悲喜和风雨,都动摇不了真正的枪手在瞄准靶标的一刻,那份彻底放空自我的冷静和慎独。
这也恰似庞伟和杜丽一道走过的,永远与射击有关的岁月。从北京奥运会主场携手摘金那无与伦比的荣耀,到事事不顺的伦敦,再到东山再起的里约……哪怕在多数人都会陷入生涯发展瓶颈、怀疑继续坚持价值的年纪,不再年轻的夫妻俩,也毫不动摇地将上膛、瞄准、发射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不悲不喜,问心无愧。
古代习俗为什么要守三年孝?这个规则是谁定的?有趣的历史系列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
看过很多古代史,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需要回去孝敬三年。连官员都要回家孝敬三年。三年期满后,他们可以回来继续当官。此外,如果有人不遵守孝道,他们将被视为不孝。就算这段时间是国家危机,在当时的人眼里也可能是错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为什么一定要三年?
孝为美德之首,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传统。在古代,忠孝被视为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这最好体现在子女必须为父母守三年孝,这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人死后下葬是好事。为什么要保留它们三年?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可离父母。哀悼三年,全世界都失落了。孔子当时比较保守,他极力主张要保持孝道,父母生死之间的大事要符合古代礼仪。
在古代,情况更严重。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所谓圣人王朝,以孝治天下。作为高官,无论年龄多大,都会遭受父母丧亲之痛。如果他们不马上请假回家,那就不对了。监督这个提案,马上弹劾他们,这是非常严肃的。他们可能会受到惩罚,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被雇佣。
但是,在武将在前方作战的情况下,有一个例外。如果他们的父母去世,他们仍然需要向法院申请回家的许可。皇帝可以发函告诉他要孝顺,安慰他,让他不能回家。
在戏剧中可以看到,在某些戏剧中,如果武将穿着半件白袍,就说明他是戴孝,这是皇帝特别的安慰,这个国家肯定有这个人;其中有些是他回家守孝后服丧,皇帝下令专用,称为“七夫”。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退休后再次使用,一种是回国后继续使用这个系统的人。这种古老的政治制度有它的优点。一个人从政久了,离开民间那么久,不了解民间情况。回国后,杜门斯想了想,不允许他招待客人。不允许他接触地方官员,但可以深入民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仪式,而这种社会氛围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
在古代,连皇帝都要哀悼三年。例如,葬礼期间不允许结婚。年轻的皇帝如果想在就职前结婚,只能奉皇太后之命。唐宋明清,旧皇帝和新皇帝去世之前,都不举行葬礼。先办婚礼,第二天再送丧礼,否则违反礼仪。即使是皇帝也应该遵守这个古老的仪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葬礼不是靠规矩,是需要大家的心。古代文化的基础是思想,而不是法律。一位先生,父母双亡,很难过,内心的想法很难过。他吃饭没味道,听歌不开心,睡觉睡不好,所以三年没有仪式,没有音乐。
尤其是在没有奶水的古代,一个人走三年,离开父母的怀抱。20年的育儿,这三年是最重要的,甚至是朋友!这两个老朋友照顾了你三年,然后就去世了。你是怎么回报这三年的感情的?所以,三年丧是为了报答那些拥抱我们三年,把我们养大的父母。这对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只是人们主张改成一年,所以不会有三年内失去父母的感觉,就像父母拥抱养育我们三年的感觉。
孝顺不是炫耀,而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没有法律规定子女要孝顺三年。但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所以他们愿意这样做,并且心安理得。这可能就是古代和现代的区别吧。环顾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孔子说现在父母死了,人真的会怀念父母三年。他们在不到三岁的时候有没有像父母一样爱自己?它连这三年的乡愁或者孝心都没有。
近几十年来,“孝子”的含义被反过来解释为“孝子”。这大多是讲孝道的,那就说说孝道吧。
根据孔子描述的中国文化,曾子写了十三经之一《孝经》。孝敬父母,孝敬天下,像父母一样对待天下,是中国政治哲学的重大原则。
政客视普通人如父母般孝顺,改名意味着忠诚。所以从政的人要有孝心。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重心,也就是孝的基本重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