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历史上编写出来的人物 并不是真是存在的是根据被人塑造 戏里的丈夫为李亮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戏名。故居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乡大周庄村。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多伦(柔然二王子)
多伦与拓跋焘签订盟约,世代友好。多伦欲带木兰回可汗王庭,而木兰必须随拓跋焘回平城,两人再次分离。拓跋焘要封赏木兰,木兰坚决不受,辞官回乡。木兰荣归故里,五凤谷轰动。一座崭新的锦秀山庄,已经建起。花弧白发苍苍,八倍蚕已经终老。某一天,风和日丽,木兰当户而织,多伦骑着一匹骏马,出现在巷口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我就是从小听到大的。
花木兰是一个柔弱女子,但是当征兵来临时,她义无反顾地充当男儿身,去投奔军营,并且建功立业,被百年传颂。但有人就会问,花木兰到底有没有嫁人呢?而且常年在外面打仗,她的皮肤有没有很干燥,不像女子了呢?
在《木兰辞》中,故事的女主角花木兰是河南商丘人。其英勇的故事被多部史书记载,但是关于她嫁人的争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她回来后,不愿意嫁给皇帝,然后自杀,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呢,就是花木兰回到乡下以后,卸掉铠甲,嫁给自己以前的未婚夫赵俊生。
《河南通志》记载,花木兰是宋州人,在恭帝派兵打仗的时候,花木兰显示出了过人的勇气与智慧,替代父亲出去打仗,在边塞建立了赫赫战功,所以皇帝知道以后,便想纳她进入宫廷,但是花木兰并不想去,可皇帝命令不可违抗,只能自杀。
但大家最认可的还是花木兰嫁给了自己的未婚夫,即使花木兰在外行军打仗多年,皮肤变得有些干燥,美丽的容颜不在了,但她的勇气和能力还是很让人敬佩的。在出征的时候,她的婆婆和未婚夫都很支持她,在她凯旋归来时,两人就顺理成章地成亲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