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坏:念念不忘,没有回响

你坏:念念不忘,没有回响,第1张

大冰的书《你坏》当中“谢谢你”篇章就是写给沈晓月的,第一页第一行写到:我最落魄的那段时光她见证过。不只是见证,还有永生难忘的陪伴和照顾。

2013年,可能是大冰最抑郁的时光了,被迫放下的话筒、遗恨倒闭的生意、背信的发小弃义的兄弟、复发的旧伤病、透支的银行卡账户…

那年,大冰暂停了主持生涯,开始了写书,新人新作冷题材,很难有出版社肯出版。那时候大冰是借宿在月月家里的,看书中的描述,月月是非常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女孩,她收留每一个需要省钱的朋友,不着痕迹地帮着。

对于当时每天出去拜访出版社的大冰,她从来不过问,今天怎么样?有眉目了吗?大冰每次回家晚,需要翻栏杆,月月总会拿着手电筒一束光照下来,不仅照亮了路也照进了他的心里;客房里,茶和咖啡堆在餐台上,还有红牛和永远满得快溢出来的热水壶,她知道他每天回来后都会写作到天亮,诺大的北京,起码这张餐台是温暖的。那段时光,月月做的好吃的,每到饭点准时出现在一旁,大冰写东西进入状态看不见她时,她会用她的方式叫醒他,他吃她看着,似笑非笑地啧啧着。

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别人关心你飞的高不高时,而我只关心你累不累?

在文章地前半段我都觉得月月是很活泼可爱的姑娘,但后来我能感受到她的失落。后来,大冰的书终于签约了,她比他都高兴。

于是大冰离开了北京月月的家,开始了第一本书发布会,不负众望终于火了,这也是源于他的努力,他说山东人抗造,第一本书3个月就开了100场读书会,2013年到2017年完成了100万次握手,还握出了腱鞘炎!于是发朋友圈撒娇卖可怜,各种表达慰问的,有一条例外,是月月的:“哦,加油。”

这当然是句鼓励,但是感觉更疏远了,他礼貌的回了句“谢谢”,他没想到月月会给自己留言,因为月月早已对他屏蔽了朋友圈。曾经的他们是不需要说加油和谢谢的,说是惜缘随缘不攀缘,终究远了的时候,怎么能不难过?

大冰总是觉得不管自己做什么决定月月都会谅解他,但是也感受到了月月的疏远,哪怕在同一个城市,月月也不联系他,好像故意躲着。书中写到:“那时的我尚未想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只以为是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她,并不知道已经失去了她”。

月月对大冰好,是没有要求任何回报的,是在他最低沉的时候陪伴着他,照顾着他。而就在大冰走上坡路的时候,月月选择了表面疏离,一起吃饭看到了大冰手腕上的劳力士,以为是高仿的,大冰把手腕伸到她眼下:是正品,好看吗?新买的。月月不看他,过了会说:大冰,别变…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包含了很多月月心里所想,也许他们再也回不到以前那样了

其实之所以买这个劳力士,是因为曾经有一块,做主持人的时候买的,为了做节目上台时撑场面的,这块表也见证了他最后一段主持生涯。后来大冰开始准备第一本书100场读书会,卖了手表才有的路费…

她千里迢迢来探班,他没有跟大家一起给她接风,原因他没说。又好几次因为突发状况和紧急工作而临时取消的见面,原因他没详说。

大冰在文中不只一次说:我应该给她解释一下的…我应该把这些都原原本本地告诉她,我不说,她又怎会理解…她是月月,她会谅解我的…该说的没说,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误解…

文章的最后写着,大冰在和月月共同的朋友吃饭才得知,月月为了维护他,这些年跟很多人翻了脸,有公众号借着喷他给自己涨流量,只要月月认识的起哄转发的,全被她骂了!从他搞演唱会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论是谁,只要有人敢在她面前说你的不是,她马上翻脸…不论是谁!

霎那间,明白月月总是雪中送炭的那种人,而不是锦上添花。就像歌里唱着: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片段,2015年大冰为一群流浪歌手兄弟办了场音乐会,结束后的庆功宴大冰喝多了,到了酒店以后抱着笔记本,在房间横冲直撞吆喝着说要改稿子,满世界找一张餐台。其实大冰找的是月月家的餐台,后来他再也没有在那熟悉的餐桌上写过东西。

文章看完了,我觉得月月对大冰的感情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不是喜欢只是朋友,不会屏蔽朋友圈,不会在背后维护他,这一切超出了朋友的范围,而这种疏远可能来源他没有回应吧。

我想对于大冰来说月月对他的意义也是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那段时光他大概会记一辈子吧。

念念不忘,没有回响。

彼此想念,却越走越远。

大冰,本名焉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曾出版过《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我不》、《好吗好的》等多部作品。

然而,大冰并不像许多作家一样,一直持续不断地写作和出版书籍。他的创作活动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创作瓶颈: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作者有灵感和想象力。然而,有时候,作者可能会遇到创作瓶颈,无法继续写作,或者无法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可能是大冰没有继续写书的原因之一。

2 写作风格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冰的作品风格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类型,而市场对于某种类型的书籍需求也可能会变化。如果他的写作风格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他可能会选择不再写书。

3 个人原因:有时候,作家可能会因为个人原因而暂停写作,例如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心理压力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大冰的创作决定。

4 出版压力:出版商通常会给作家施加压力,以让他们按照特定的时间表出版新作品。如果大冰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作品,出版商可能会选择不再与他合作,这也可能导致他不再写书。

总之,大冰为什么不写书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不过,我们可以期待他的新作品,也希望他的创作和生活都顺利。

文|辛凡

《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

起初,乍一听书名,便感觉没什么营养。名字古怪,而且太口语,还能把僧人的“阿弥陀佛”和么么哒联系在一起,这也太不严肃了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周围朋友捧的多了,那不妨就看看吧。

虽然按作者冰叔所言,都是江湖故事,并无励志文和鸡汤文可言。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做睡前故事来看。

每篇故事篇幅不长,每晚看一篇,再适合不过。文风嘛,其实也算符合冰叔的自嘲,“野生作家”喽,并没有什么章法可言,个人感觉有些乱。不过细细品读,每篇故事确实都挺触动人的。

关于亲情的,关于旅游的,关于奋斗的,关于爱情的

可能因为故事的主角,都是真实的人,又在发生着真实的事情,所以情感才能那么真实。

我认为这些书之所以受欢迎有个原因,就是书中的个别主人公,都过着现在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他们在旅游中,感悟人生。在与友人戏耍时,从来不愁生计。

离开了雾霾笼罩下冰冷冷的北京,随时随地在异国他乡看日出日落。爱恨情仇只是过往云烟,总能和相知相伴之人携手一生

我特别喜欢冰叔所提到的一个概念:协调好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平衡。

因为书中所记载的都是真实故事,总有读者看了,一股脑被洒了鸡血:我也要离职出行!感受生命的真谛!

朝九晚五的日子,没人喜欢。年轻人天天背负着房、车的压力。同时,一边抱怨着工作累,没兴趣,但一边,又不敢辞职,因为辞职了没经济来源。

没结婚的为对象找不到而发愁。结婚了的,为奶粉钱而担忧。

又有谁不想逃离生活的轨迹,去追求诗与远方?

如果你是一个人,你尽可以选择离职,去追求诗与远方。但你要做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不负责任的辞职,那这样去追求的不叫远方,是不孝。不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追求的也不是诗,这叫无知。

如果你更是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还依然吵嚷着辞职追求新生活的,简直就是没有责任感。

去寻找不一样的生活轨迹,这是可以的。但不能让身边的人,因为你的这个决定,而拖累进去。

责任感永远要比梦想重要。好人永远比坏人更累。

当你连身边人都不能照顾好,又有什么资格谈论远方?

当然了,人各有志,个体千差万别,事物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

天天拼命工作,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不为过。

有人平平淡淡,得过且过,钱够花,开心就好。

有人就敢辞退工作去流浪,去追求远方的风景。

这一切,无可评价。

只是在我认为,真正的人生,是体验,是学习,这都没有错。但个体的生命,从来就不是为个体而活。

如果你能为身边的人负责,为自己负责,再去做这些事,才是真正的完整。

精神建筑永远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而物质基础也因为有精神建筑才巩固。

在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做好当下时刻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身兼数职,关键是要做好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

等你以后有钱了,再去旅游不好?

等你家庭美满幸福时,再去追求远方不好?

一个人如果连当下的事情都没做好,又能追求到什么?

有人会说,工作忙绿,哪有时间追求。

我不知道。但是,又能工作又能浪迹天涯的人很多。生命的时间很长,在某一阶段就做好某一阶段该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发现机会。

别天天想那些没用的,也别羡慕别人的生活有多好。

多元化的生活,只要你想拥有,就一定可以实现。

ps:

额。。。原本想写的轻松点。。。怎么感觉一下这么严肃。。。

书很好看,推荐读者去看。

大多都是简单的江湖故事。如果读者想看比较有深度的书,那建议还是算了。。。大冰的书感觉还是偏向大众文艺。

以上发言不负责任。。。就这样吧。

02

第二次见大冰,是10年的春天。

我记得那是一个春末的傍晚,不记得当初是怎么拿到了3张演播厅的入场券,只记得约好和同学还有她的男朋友一起去。男生和我们不在一个城市读书,同学先去火车站接他,我先到电视台,在门口等他们。

我记得那天的风有些大,风卷起地上的杂草和纸屑,一遍遍在天空打着转儿。我等啊等啊,等到天色从发黄到变暗 ,终于等到了他们。

我们进去的时候节目已经录制了一段时间,那天的观众不多,我们找了后排空着的座位坐下,因为离舞台比较远,看不清舞台上的场景,只能借着观众席左右两侧的投影仪来看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照例是节目录制中场休息的时候,主持人有的走进休息室,有些倚靠在舞台一侧,不断翻看着手中的手卡。

这时大冰走进观众区,和现场观众互动起来。

我记得当时大冰走向一个男生,问他有没有喜欢的人,男生大概是受到了鼓舞,说他喜欢的人就在节目现场。于是大冰让他大声喊出那个女生的名字,男生满怀期待地喊出,女生也在大冰的邀请下站了起来。原本以为借着这个契机两人能走到一起,但非常遗憾的是女生并不喜欢男生,现场尴尬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虽然期间大冰一直想要两人拥抱一下来缓和,最终却没有实现。

最后,大冰拍拍男生的头,示意他坐下。

另一个环节录制完休息的时候,大冰又一次来到台下,紧挨着男生坐了下来,两人不时交谈着什么。

直到那期节目录制完,我看到男生都在全神贯注看着舞台上的大冰。这一天对他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吧!年少的情感随着岁月流逝都会稀释,但是这样的经历对他来说注定是难以忘怀的。虽然我不知道大冰对他说了什么,但我想从那一刻起,大冰对他来说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每每想起来都会感动和鼓舞。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大冰,只是放假回家的时候断断续续在电视上看过他的节目。

我记得有一次他主持一个男女生配对的节目,节目里各位男嘉宾都对场上的一个女嘉宾青睐有加,但女生却不为所动。最后大冰忍不住问她:“场上的所有嘉宾你都不喜欢,你到底喜欢谁呀?”只见女生看着大冰,目光坚定地说:“我喜欢的人是你!"大冰听后,手上的话筒都有些不受控制,纵使他见过无数的大场面,内心也是无比震惊的吧!

那期节目没了下文,但节目结束的时候,隔着屏幕我听到大冰问女生:”你喜欢我什么啊?我很穷的。”回学校后我把这件事说给同学听,同学说我一定是听错了。但不知是节目组刻意为之还是不小心没有删除声音,我记得自己是真真切切听到这句话的。

后来大冰又主持了几档节目,有一档是明星帮素人实现梦想的节目,节目还请来了当时的甜蜜教主王心凌,我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看到电视上的王心凌,心里有些激动:王心凌来济南了耶,真的好想见见她。

还有一个是寻亲节目,后来大冰在他的书里也写到过这个节目,说当时每天都有人找他寻亲,他每天都要听人世间那么多悲伤的故事,整个人都很不好了,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为人间疾苦悲伤;另一方面,有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主持人,能力有限,实在帮不了别人什么。

那个时候,大冰已经是山东卫视的首席主持人了,每次节目开场,都能看到名字上面打出来的明晃晃的头衔:首席主持人。而那时,距离他来到山东卫视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

后来,我觉得大冰变了,开始变得不修边幅,整个人也变得“油腻”了。主持《歌声传奇》的时候,第一现场主持人是黄健翔老师,大冰作为第二现场主持人出现的时候,完全颠覆了之前我对他的印象。

后来通过看他的书,我才知道原来在很早之前他就开始在西藏、丽江各地开酒吧,结识不同的朋友,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那时的我以为,他是因为经常闯荡江湖,才沾染了江湖气息,整个人变得粗犷起来。

直到今年读《小孩》时才发现,原来那个时候的他,状况很不好,因为节目改制,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这个曾经的首席主持人已经没了用武之地。大冰说,那个时候每个月台里只发给他500块钱,500块钱在2011年的济南,甚至都交不起冬天的暖气费。工作不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体现在精神面貌上。温饱尚且不能解决,又不甘心辞职或拉下面子接别的活,哪有心思来关注外在的体面呢?

所以,那个时候,无论是在《歌声传奇》还是别的节目,虽然他表现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搞怪,但我总觉得那个时候的他和之前已经判若两人了。

王玲。通过了解大冰个人简介得知,大冰原名叫焉冰,妻子是王玲,大冰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大冰大学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专业主攻风景油画。妻子,现代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中国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荆或内人来称呼。

 网上并没有曝光大冰为什么退出山东卫视,但有网友猜测大冰是因为得罪了电视台的高层,所以才无奈离开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岗位,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些网友的猜测和传言而已,并没有得到证实。离开山东卫视之后的大冰过的也不错,甚至比在做主持人的时候更加逍遥自在。

 当年大冰可以说是山东卫视的台柱子,虽然山东卫视的一些综艺不如湖南台、浙江台的影响力那么大,但是作为主持人的大冰知名度绝对不亚于何炅、汪涵等人,他在的几档节目在播出的时候也是风生水起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后来大冰离开了山东卫视,电视上就很少看到大冰的身影了。

 大冰离开山东卫视之后,就成为了一名作家,几年间他推出了好几本书籍,书籍内容丰富有内涵受到不少读者的喜欢。大冰还一路旅游岛了云南丽江,并开设了一个小酒吧成为了民谣歌手,过着属于自己的平凡且幸福的生活。

大冰出了本书叫《他们最幸福》,我从春节翻开一口气读到最后,一直留了点底儿没舍得读完。

大冰,某电视台主持人。西藏还没修铁路就漂在那里天天在大昭寺晒太阳,丽江还没那么火的时候就在那开了酒吧。万晓利说大冰是他见过的人中身份跨度最大的。流浪歌手、酒吧老板、背包客、主持人,现在还要加上个作家。

在这本书里,大冰讲了很多人,在他十年生命跨度中出现的很多人,这些人生着活着,让人羡慕的幸福着。幸福有很多种,生活有很多种,你永远不知道幸福的生活到底有多少种。

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冰在西藏的酒吧,大半夜被一姑娘拉着,只带着手鼓出门,目标珠穆朗玛。一路走走停停能搭车搭车,能蹭住蹭就不客气,这样子“不负责任”的到了珠峰大本营。我他俩经过垭口玛尼堆,没有哈达,抓起一把小碎石头撒到空中。一个俊俏姑娘变得不像样,嘴唇起皮、两腮深陷。两个人几十天没有和外界联系。拉回到最初大冰与这姑娘相遇问起****,姑娘答:我没有手机,不然你把你的给我?

在大冰的这本书发现,大冰笔下的人都与主流社会沾点边,但不是完全挨着。当然现在有很多类似的书,他们写的书让很多人看了心血翻涌恨不得立马打个背包出发,但一觉醒来立马扔到后脑勺。我听说这种类型混进了臭鱼烂虾,健忘不要紧,闹肚子可不怎么舒服。这是题外话。

与奔忙的都市人比起来,与浮沉在主流社会的人比起来。到底,谁们最幸福?

我一个表妹,18岁,长的挺好看,个子高眼睛大。爸妈早早离婚,她娘不靠谱,她被判给了爸,爷爷奶奶怕孩子被带坏,不让娘俩来往。可这姑娘不听,动不动就往妈那跑。她妈年轻时候漂亮,如今年过40,在车库看自行车,整天熬夜,眼窝凹陷下去,面色肌黄。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还能管管孙女,没想到造化弄人,几年间两位老家接连归去。姑娘没人管,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打点零工,没有正经工作。遇上了一个小伙子24岁,家里开个小车行。认识没多久俩人就要结婚,还要办婚礼。我从家人嘴里听到这个事情,连说这姑娘太傻,18岁就结婚还办婚礼过几年男人不要她了咋办,万一有了孩子悲剧还得重演。母亲当时说了一句:凡事往好的地方想,说不定这就找了个好人家呢。

一个慈祥的老奶奶说过这么一句:人啊,总得盼着别人点好。

我一对眉毛挨的近,心眼小,这几年改了很多。我想人不能对别人太刻薄,东家长李家短传来传去这难免,但也别添油加醋的看不得别人好。老觉得别人不幸福的,自己怕是也幸福不了。

所有问题并不是幸福在哪里,而是什么是幸福。有人跋涉山林,有人静守山丘;有人策马草原,有人圈在磨旁。喜乐自得,甘苦自知。每种生活都得被磕碰、打磨,难免起起伏伏。选择哪种生活并不困难,抓住一个标准,那就是找出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幸福呢,有太多种。不苛责别人,更别苛责自己,幸福就触手可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05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