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结婚习俗安徽的结婚风俗有哪些

安徽结婚习俗安徽的结婚风俗有哪些,第1张

一、安徽结婚风俗

1、托媒提亲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的说法,所以在安徽这个地方也有托媒提亲的风俗。在这里,大多数媒人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因此能够撮合大多数人的婚姻。但是在此之前,大多数新娘都会提前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人品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2、过庚

当安徽的新人决定交往之后,男方家就会让媒人到女方家拿庚贴,再让算命先生推算一下两人是不是属相相合。如果属相不合,双方的家长就会商量一下两人是否要继续结婚,或者找一些破解的方法,让两人的婚姻道路更加平坦。

3、定亲

当男女双方同意了与对方结婚之后,媒人就会和女方家长约定好两人见面的日子。在此同时,双方家长也会参与这个过程。一般情况下,男方父母会邀请女方父母到家里吃饭,然后再坐下来好好的交谈。当然这个时候媒人也会在场协调这个过程。

4、下聘礼

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男方家就要给女方家下聘礼了。其实下聘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两人的婚事能不能顺利就取决于此了。根据调查,普通的男方家庭会给女方家准备十万元左右的彩礼;经济较好的家庭会准备十五万元左右彩礼;经济富裕的家庭会给女方家准备二十万元左右彩礼。

二、安徽各地的结婚习俗  

1、芜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会先祭拜祖先。当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并且给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新娘头上要插稻穗和红花,在新郎给捧花之后,媒婆将新娘挽出大厅。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会将一脸盆挽脸的洗脸水泼出去,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幸福。 

2、马鞍山  

结婚前一天,要由新郎的弟弟在新房的婚床上睡一晚,名曰“压床”,寓意着吉祥如意。除了贴囍字外,还会在婚床上撒上红枣、莲子、花生,寓意着新人“早生贵子”。婚礼当天,是男方当着各亲朋好友向女方许下承诺的时刻。当男方拿出乐维斯求婚钻戒对女方说出其寓意: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大家一定都会被男方对女方执着的爱意我感动。婚礼第三天,新人们要回到新娘的娘家吃一顿饭,回家吃饭后要在太阳下山前出门。这样,婚礼就算是真正结束。  

3、合肥 

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  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元的几十封以及100的几封,红包等)。新郎进门后有个小礼节,带花或给新娘穿鞋之类。敬拜父母“改口”,一般以敬茶代替,父母需给红包,一般为1001,也有少数是10001,寓示万里挑一。  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背出家门,也有新郎抱出来的。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踩糕上,再坐进车内(有些地方要带一条糕回男方家,寓示“高来高去”)。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

三、安徽的订婚风俗

 旧时,安徽民间青年男女婚姻,受封建礼教束缚,多为父母包办或左右。在联姻前,必先经媒人或曰“红娘”从中介绍说合,讲究明媒正娶。谚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妥之后,即可约定婚期,通称“订婚”,俗称“订亲”。具体做法是:由男家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饮订亲酒,吃订亲饭,并通过媒人,将具体婚期及女方家庭所索的彩礼等事宜,与双方谈定,所谓“男计奁资,女索财礼”。一切定当后,由男家将婚期写成正式期帖,连同彩礼,一并通过媒人传送女方家庭,曰“下期单”,又叫“下日子”、“起红”、“对月礼”等,以便让女方家庭如期备办好嫁妆,适时嫁女。

1、祭祖

男方在出发前先祭祖,祈求姻缘美满。

2、出发

订婚当日男方携带聘礼(六礼或十二礼),鸣炮出发前往女方家。前往女方家的人,应由男方年长亲友担任(最好以男生为主);父母、准新郎加2人,共6或8人。人数/礼车数须为双数,但避免4或8人,礼车数一般为6辆。双方看好戴戒子时间(通常早上11:00前左右),男方应提前一小时到达。

3、迎纳

男方纳聘车队到女方家前约一百公尺处时"鸣炮",女方也"鸣炮"回应。媒人先下车,其他人接著下车;新郎最后由女方家幼辈开车门请出,新郎给幼辈红包(开门礼)。

4、介绍

男方亲友依序鱼贯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先介绍男方给女方。

5、纳徵(定亲)

男方工作人员抬春盛(现称红木盒)聘礼进入女方客厅,女方接受聘礼赏予红包(扛夫礼/车夫礼),并将聘礼一一陈列。媒人居中将大小聘,金饰等礼单点交付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聘礼收好并在神桌上陈列供品。

6、奉甜茶

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座。新娘此时由一福气妇人牵引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一一敬茶,杯数与被奉茶人数相同,不可有多或少,媒人随旁念吉祥话祝福。

7、压茶杯

稍后再由福气妇人牵引新娘,捧茶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将红包和茶杯(红包卷起放入杯中)一一置于茶盘。

8、挂手指

戒指:分金戒、铜戒(取其音,表示同心。亦可用钻戒取代)用红线相系。时间到时,由福气妇人牵引新娘入大厅。在双方家长与亲友的见证下,准新娘面向外坐在大厅中的高椅上,双脚放在矮椅上(如是招赘则面向内)。戴戒指,先戴新娘中指再戴新郎中指(通常只套到第二指节,男女皆左手),媒人念吉祥语。新郎交官颔钱(红包)给新娘,媒人在旁念吉。

一、订婚(会亲家)

结婚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订婚(由于时代的进步大多数时候不再去走订婚这个流程,而是双方父母以及至近的亲属见见面,坐在一起吃个饭)男方向女方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去算良辰吉日(包括娶亲车队发车的时间,拜堂的时间,婚礼典礼开始的时间,忌讳的属相等,当然也有不算日子的),算好时间后,给女方买两身(两件)衣服,用红包袱(leng)皮将衣服和算好的日子包好,挑双日子(农历)给女方送过去;男方要准备的东西:行李、客人名单、订酒店、要穿的衣服等。

除此之外女方会和男方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说车、房、钱等,很多人结婚没成都是这个时候,女方要的太多,男方承受不起。

下大礼(彩礼):衣服、钱(协商好)

二、娶亲

到了结婚当天,男方到女方去娶亲(大多数时辰都是夜里),由娶亲婆带着新郎去女方迎娶新娘、车队出发时候的人数不固定,但是返回的时候人数一定要是双数。到了女方家附近或者是小区门口,会放一个炮仗(paozhang),以来是讨一个彩头,另外一个是告诉女方——我们来了。

其中要注意的是:

1、娶亲车走之前,要用红纸压井盖;

2、娶亲婆十分重要,因为到了女方家新郎会“被截门”,到底能用多少红包打发这些人,就看娶亲婆的功力了。(现在已经升级为在门上贴满二维码,新郎可以扫码支付,多贴心!)

3,娶亲的车队不能掉头,一般规划的路线都是绕一个圈(寓意是一路向前,不走不走回头路);

4、在洞房的床边四角放上大枣和栗子,(寓意是“早生贵子”)

5、娶亲路上过桥要扔硬币。

6、娶亲回来后,新娘脚不能落地,由新郎抱着或者背着进屋放在床上(这个时候男方亲属也可以“截门”索要红包,而且十分容易,因为新娘真的沉啊)

7、挂门帘:在新房门口挂门帘,

8、压床:小男孩在床上压床,

9、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10、吃子孙饺子(子孙饺子必须由“全面人”来包,“全面人”就是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新娘和新郎吃子孙饺子,会被问“生不生?”新娘须回答“生!”

11、娶亲回来后会有送亲的一起过来,男方要准备点心,给送亲(qie)吃,俗称点心点心。

12、娶亲当天晚上贴喜字在门口

13、压腰钱:女方送钱(qie)会给女方配压腰钱,到了新郎家给,男方通常会配一样的金额或者双倍。

三、婚礼典礼

婚礼典礼大多数是在酒店,少数也有在农村自己办流水席的。

由婚礼车队载着一对新人从家里出发去酒店,车队的数量、多少、豪华程度由腰包决定。

婚礼现场:司仪巴拉巴拉,前期的问题都会提前和新人沟通,这个不必紧张。现场的亲朋好友分为“新亲”和“老亲”,女方的亲属统一被称为“新亲”,一般一个新亲桌上都有一个老亲在陪(qie),婚礼现场会有“总管”“迎宾”“主婚人”来招待亲朋好友,招待不好可是要被“挑理”的哟!

随份子:这个是分男女方的,随份子的时候不要搞错。

改口:叫声妈赏钱是八千八百八,叫声妈还给妈戴上一朵小红花;叫声妈还要叫声爸,改口的镜头要留下,下面请新娘大点声改口叫声爸,声越大红包越大。具体这里边是存折还是支票我不知道,回去你们自己查 。

童男童女献花:祝愿早生贵子、白头偕老!

父母致辞:吃好喝好等。

证婚人致辞:合理合法,真实有效等。

四、闹洞房

和你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回来闹洞房,会给你出各种难题,这个无非就是想要点红包。通常整个过程会持续一天一夜(从开始准备到可以休息)所以说这是非常累的一个过程。

婚礼当天男方要准备若干红包,因为新娘子要“梳头钱”“起床钱”“过桥钱”,婚礼当天男方差人(须男子已婚最好有儿有女,父母都健在,叫‘上有老下有小’)背上爆竹去新娘子家迎亲,随后媒人和新郎会来(女方家会提前准备好送亲队伍)接新娘子,到了男方家,要准备两个小男孩,两条麻袋,袋子里面装上糖和糕点,在一对新人入门时铺在地上,新人踩在上面,由两个小孩把两条麻袋交替着往前铺,直至新房(意为传宗接代),第一天中午会找一个小孩陪新人和媒人吃饭(这中间的礼节媒人会告诉你),再往下无非就是晚上敬酒,大家闹洞房!

以上我只大概说了一下和县南乡这边的风俗,和县北乡的风俗与南乡不同,你最好还是带上一份礼在当地找个年龄大点的人问问,!希望有所帮助!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结婚风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结婚风俗节日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结婚被视为一件大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和庆祝活动。这些传统的结婚风俗在当地人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幸福的开始。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结婚的典礼通常会在春季或秋季举行。这是因为春季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而秋季则象征着丰收和幸福。结婚的日期通常由长辈或专业的算命先生根据新人的生辰八字来确定,以确保婚姻的吉利和幸福。

在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会分别在自己的家中举行婚前仪式。这个仪式被称为“拜堂”,意味着新人要向祖先祈求保佑和祝福。在拜堂仪式中,新人会烧香、献酒,并向祖先的牌位行三鞠躬。这个仪式非常庄重,代表着新人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婚姻的认真态度。

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会穿上传统的蒙古族服装。新郎通常会穿上白色的长袍和黑色的马靴,而新娘则会穿上色彩鲜艳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在结婚仪式上,新人会进行交杯酒、拜堂、敬茶等传统仪式,以示对彼此的承诺和尊重。

在结婚仪式结束后,新人和亲友们会举行盛大的婚宴。蒙古族的婚宴通常以羊肉为主食,因为羊肉在蒙古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婚宴上,新人和亲友们会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这个喜庆的时刻。

除了传统的结婚仪式和婚宴,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结婚风俗还有一些相关的扩展。比如,新人在结婚前会举行“婚前洞房”,这是为了让新人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感情。此外,新人还会在结婚后举行“迎亲”仪式,即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的仪式。

总的来说,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结婚风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传统的结婚风俗不仅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幸福的开始,也反映了当地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庆祝活动,新人和亲友们能够共同分享喜悦和幸福,共同祝福新人的美好未来。

  婚礼是男女之间建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必要仪式,每一个人的一生医保只有一次婚礼,所以很多地区对于婚礼的举行都十分重视。在安徽文化中,由于当地浓郁的民族地方气息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婚姻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安徽的婚姻习俗吧。

 托媒提亲

 当男女双方到婚龄时,双方家长认为门户相当,男方可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也有女方向男家提亲的。媒人要由“全福”之人担任,要求是双数二至四人为宜,即所谓“四大媒红”,其中有主媒和陪媒。媒人提亲,主要介绍双方情况,谈论男方或女方时大都有夸大喧染之处。俗话说:“媒人不扯谎,坐下没得讲”。又说“会做媒的两头瞒”,“十媒九谎”,“媒婆”一张嘴,会吹又会哄“等等。这些骗局,常坑害不少青年男女。托媒提亲,称为”起媒“或”起红“。

 合八字

 提亲后,将男女双方的生日,年月日时等和生肖,由家长写在草纸上,由媒人转交对方,再由算命人推算,合婚是否犯“冲克”,如所谓“火克金”;“鸡不能配猴”、“鸡见猴,夜夜愁”;“龙不能配虎”说“龙虎相斗”不吉利。还有“男属羊,抖抖忙,女属羊,守空房”“鼠马相冲”等等。

 如犯“冲克”,即使两相情愿,则不能结亲。这是江湖术士的五行生克之说,来判定男女双方的婚姻大事。这对妇女则极为不利,如女方属虎,则所谓“主杀夫”、“主杀公婆”之命。被视为“八字”不好,就在婚事上设置了一道严重的障碍。故女方家族往往买通江湖术士改出生时间,变“相冲相克”为“相生相旺”。

 因有“十女九不真”的说法。合“八字”后,男女双方的婚事就可初步定下来。在皖南绩溪一带,合八字后,男女生辰八字用红纸写好,谓之“红书”,双方互送一份,各放在自家的“灶神”面前,经过三、五日,如家中平安无事,便认为婚事已得到家神的默许。

 相亲

 合八字后,由媒人与女方家长约定,择日由媒人陪同求亲男子到女家,拜见女方父母长辈,让女方家长亲自看到男方的外貌、风度、见识修养,以及家庭情况等等。男女双方也可乘机偷觑一眼,不能直接晤谈。

 相家

 由媒人带女方本人到男家,和男方父母见面。相亲是由女方父亲接待查询,相家就由男方母亲唱主角了。男方母亲邀该女到内室探询,细心观察她的衣鞋和装饰,以测定她的针线功夫和衡量品性。女方则借此细察男家的屋宇和陈设,尤其是新房中的家具的设备,这是涉及男女两方今后共同生活的直接利益。皖西一带,女到男家,男方父母看了满意,便以糖水代茶,还要添几样荤菜,招待吃饭,临别时馈赠见面礼。如女方喝了糖水,吃了酒饭,受了钱物,就显示女方已完全同意。

 过庚

 又名传庚、传帖、下定。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后,就要办理订婚手续,所谓过庚帖,庚帖又名红绿简、鸳鸯书、允求书、小书子,是详载男女双方姓名、生辰八字以及双方父母姓名的喜帖。最早的庚帖还得写上祖宗三代的姓名。喜帖的格式:外用大红封套,内装大红单帖和大红全扣各一纸。全扣封面、封底印上龙凤呈祥的金色图案。

 男方在单帖正中写上”恭求“二字,下款写”姻教弟×××偕室×氏顿首再拜。女方则写“敬允”二字,下款称谓相同。全扣折三叠,当中一叠正中写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称“乾造”,女方称“坤造”。故男又称“逑书”,女方又称“允书”。

 封套正中,还要写上“百年秦晋凭红叶,一路荣华到白头”,“天成佳偶,永结同心”等吉祥语句。过庚由双方商定吉日,上午由男方填好“逑书”,放入庚帖盒内,备办彩礼,请媒人送至女家。女方隆重接待;填好“允书”以后,连同“逑书”放进庚帖盒,陈放堂屋的香案上,点好香烛,燃放鞭炮,由女方父亲先向祖灵行跪拜礼,后向媒人行拱手礼,以表谢意。然后请媒人入席,宴会毕,媒人携庚帖盒返回男家,女方亦回赠礼品。

 男方亦设宴隆重谢媒,跪拜祖先时,男本人得随父亲向祖灵行礼,并向媒人行大礼。“过庚”完成之后,双方婚事就正式定下来了。

 下聘礼

 又称“过礼”、“行聘”,古时称“纳采”。男女双方订婚之后,接着就要下聘礼,男家择吉日正式向女家馈赠彩礼。这是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礼节,婚事成败,往往取决于此。皖西南一带,事先通过媒人,由男女两方家庭协商,讨价还价。女方同意后,男家开出礼单,载明礼品的品种与数量,托媒人送交女家,或于送礼品时附入喜柬之内。

 男方下聘礼品与女方陪嫁妆奁有直接联系。受礼者在女方举行婚礼时,都要赠送新娘衣物,俗话说“吃了饼子,套了颈子”。男方送礼的同时,要送女方衣服若干套)。

 下聘时,要附送喜柬(或拜帖),喜柬用红纸封套,内装红笺,一般要十封喜笺,曰“全柬”,有固定格式。如给女方父亲的,上书“大德望尊亲家某府某某先生阁下”,下书“姻教弟某某顿首再拜”,另附礼单注明品种和数量。

 聘礼备齐后,装入抬箱(赠送礼品的专用“凹”字形抬箱)和箩筐内,上面放柏枝、红枣、桂圆、花生等象征吉祥的什物。抬箱、箩筐外都要贴上红纸写的“喜”字,请媒人及脚夫送到女家,女家放炮竹迎接,并给抬工红纸包。如女家住大村子里,还要将新娘衣服、饰物陈列堂屋,供宾客邻居观赏。

 下聘后,凡不在当年结婚的,以后男方每年还要给女家送三节礼,即于端午、中秋、春节给女方父母送四色礼。

 选定婚期

 又称“择日子”、“择吉”、“报日”,也叫“过大书子”。由男女双方商定,请“算命”先生择定办理婚事的喜日。传统婚礼极重视选定“黄道吉日”;所谓“黄道吉日”,是依据星命之说,把日子分为建、满、平、收(黑道日)、除、危、定、执(黄道日)、成、开(非黄黑道日)、闭、破十二种,按天轮回。

 一般是如果找不到人择吉,就选定双月双日,但三十日“尽头日”,不能用。另外,各地所择日期,都是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日子,下半月一个日子,供女方母亲挑选,意在避开新娘的月经期,选择吉日,尽管含不少迷信杂质,而都是反映群众心理,体现了对新婚夫妇同偕到老的良好祝愿。婚期选定后,用红纸写好,男家备四色礼,请媒人送达女家,双方即忙于婚礼的筹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101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