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岁月不曾静好,现世不曾安稳

张爱玲:岁月不曾静好,现世不曾安稳,第1张

她,生于簪缨世家,却是没落的贵族;她,民国临水照花人,却为爱低到尘埃里;她,三段情缘,却未能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是民国世界的传奇才女,张爱玲。

01

民国初年,随着大清王朝的衰败,贵族开始走向没落,犹如落日的余晖,不再熠熠生辉,有的只是凄凉的晚景,无人问津。

张爱玲就生于那样的年代,1920年的上海,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

曾外公,李鸿章,晚清重臣,慈禧太后心腹;祖父,张佩纶,“清流派”代表;祖母,李菊耦,李鸿章之女;父亲,张廷重,旧时官宦阔少爷;母亲,黄逸梵,南京黄军门的女儿,一个新时尚的女性;姑姑,张茂渊,新派女性。

看似规模宏大的家族,却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太多的庇佑,和安稳的人生。相反,戏剧性、颠沛流离,一直充斥着她的一生。

她所想要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一个乱世的民国世界,怎么可能实现呢。能求得温饱已然不易,还如何奢求安稳。也或许正是如此,才为她日后的小说创作,带来数不尽的素材。

那时,张爱玲还不叫张爱玲,她叫张煐。似乎命运总喜欢和她开玩笑,从那时开始,颠沛流离像个逃不开的魔抓,始终跟随她,到老。

两岁,举家从上海搬到了天津;四岁,母亲出国留学;八岁,母亲留学归来,再次搬迁上海。至此,小张煐幸福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花样年华,同时也是,各种悲欢离合。

因为黄梵逸出国留洋,受到西方先进思潮的影响,知道一个女子,上过学堂,受过教育,对其一生影响多大。外加她看到小张煐与众不同的天赋,不顾张廷重的反对,执意将她送入学堂。这一年,小张煐十岁。也是这一年,黄逸梵将其名字改成张爱玲。

于是,民国才女张爱玲,这才登上历史长河的舞台。

11岁的张爱玲,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学校。她开始学会用文字来抒发心情,与文字为友。她一生的挚友并不多,除了炎樱,大概就是文字了。

然而,在她以为幸福在敲门时,命运毫不留情地将假象打破,父母离异,母亲远走,父亲再娶。所有的事情来得如此突然,十一二岁的张爱玲,压根就招架不住。她讨厌父亲,因为他的奢靡浮沉,宁愿将钱拿去吸食阿芙蓉,也不愿意将钱拿出来给她上学和缴钢琴学费。

我想,张爱玲她是恨父亲的,明明是亲生女儿,却宁愿自己享乐,而不为儿女着想。也许从那时起,她就想到了要离开。

于是,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写作和看书上。从12岁开始,陆陆续续发表文章,甚至因这份才情,她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让她逐渐忘却家人带来的伤痛。

短暂的中学时代过去,母亲再度归来。这时。恰逢淞沪会战的爆发,上海陷入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她所企求的现世安稳,再次与她擦肩而过。

一次,与后母的争吵,被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地暴打一顿,监禁在老房子长达半年之久。终于,在佣人的帮助下,她逃出老房子,奔向母亲。

自此,她与父亲断绝了联系。这一年,她18。正值青春年华,却亲手割断了与父亲的血缘关系。也许,她对父亲不再是恨了而是不在意。就像那年,她留下一封信,告知胡兰成,她离开了。离去时,她对胡兰成,没有了爱意,也没有了恨意,更多的是不在意。

生命中,总有些人,仗着血缘关系,对我们胡作非为。却不知,是在一点一点将我们剥离他们的世界。从此,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不再相干。

幸好,19岁的张爱玲去香港念大学,结识了好友炎樱。那是一个活泼外向的姑娘,改变了张爱玲的阴郁和冷淡,让她的大学生活多了些欢声笑语。

在港大,炎樱是她最好的朋友,《我的天才梦》更令她声名大振。我们所熟知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就出自于此。

不知,她在写这句话时,是否想到了她今生与“蚤子”有斩不断的关系呢?假如想到了,是否依旧会这样写呢,我们就不得而知。

02

生于乱世,加上家庭的颠沛流离,各种坎坷,这让张爱玲极其渴望现世安稳。终于在她24岁那年,遇上了一生的劫,一个风流倜傥却四处花心的男子。不知,是他的幸,还是她的不幸。

从一九四三初开始,张爱玲的佳作频繁绽放于上海滩。《沉香屑》、《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每次文章一出,吸引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与追捧。他们喜欢华丽的文字,跌宕的剧情,忍不住会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这让当时年仅23岁的张爱玲,收获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震动了寂寞已久的上海文学坛,使其成为“四大才女”之一。也因着这份才气,不久后,就吸引了胡兰成。

“爱情是一杯毒药,很多人,含着笑,义无反顾地饮下去。”白落梅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中如是说。

对张爱玲来说,胡兰成是那杯毒酒,她选择毫不犹豫地喝下这杯酒。尽管知道,最终的结局是,肝肠寸断。但是爱情既然来了,怎有不迎接之理呢。爱就爱了吧,当下的欢乐是最重要的,未来太遥远,手不够长,伸不到,何必自寻烦恼呢。既然在我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你,请允许我,任性一次,我们相爱一场。

于是,就有了第一次见面,5小时的闲谈,临别时,依旧意犹未尽。

胡兰成,一个走过38个四季的男子,自有那个年纪的幽深与宁静,还有那个年纪最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寂寞二十多年的张爱玲的心。

尽管写过小说无数,终究是没有经历。自离别后,张爱玲才恍惚发现,她舍不得离开,仿佛沉寂二十多年的心,终于开始跳动。砰砰砰,原来那是爱情的声音。

胡兰成听到了,张爱玲也听到了。两人开始来往密切,终有一日,胡兰成与张爱玲成婚,他在婚书上写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渴望了二十多年现世安稳的张爱玲,终于盼来这一日。她觉得往后的日子也会如现在一样,安稳宁静。

可胡兰成终究是胡兰成,他要的并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当事业上的成功。于是,一场仕途梦,分离了两人。

初到武汉,胡兰成还能全心全意爱着张爱玲。可分别的时间越久,他越耐不住寂寞,和寄住医院的护士周训德谈了一场恋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后来,在逃亡途中,又对斯家庶母范秀美动了爱慕之心。

这两段恋情,张爱玲都知道。尽管如此,她还是放纵他在外面到处留情。只因她知道,她真的爱他,爱到连自我也没有了,爱到低入尘埃,还是爱啊。

胡兰成真是被女人宠坏了。在逃亡途中,张爱玲还去看他。熟知,他的态度却是极其恶劣,好似破坏了他的好事一样。可张爱玲为着这份爱,包容着胡兰成。

再强大的人,再有容忍度的人,也受不了的恋人和其他人在自己面前,眉目传情。当范秀美与胡兰成在她面前,你侬我侬时,忍耐很久的张爱玲终于爆发。她选择了离开,这朵在爱情面前曾经绚丽绽放的花,选择了独自枯萎。

之后的两人交际甚少,曾经的海誓山盟,已然一去不复返。

后来,胡兰成娶妻,写《山河岁月》和《今生今世》,还附带一封缠意绵绵的信,一块寄给了张爱玲。张爱玲收到,只说信收到,很感谢,不再写信的话。胡兰成就知,那个曾经很爱他的女人,已经不再爱了。就此两人恩断义绝。

03

胡兰成带给张爱玲的伤害,是千疮百孔的,使得她自我舔舐伤口很久。等到第二份爱情来临时,她踌躇很久,终于决定,拒绝。

桑弧,《倾城之恋》的导演。两人因为合作的影片交流甚多,一来二去,关系也密切很多。当时,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对璧人,可是只有张爱玲清楚,这份爱,她承受不起。

桑弧为人老实,有才华,是个温暖的人,但并没有胡兰成的风流。按理说,是件好事。但,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终究是有缘无份。胡兰成带来的伤害太多,多到张爱玲已经没有说爱的能力。为了不伤害桑弧,张爱玲再次选择离开。

后来,桑弧娶妻,彼此相敬如宾。

张爱玲对爱情,从来不托泥水,永远都是那么决绝,转身地极快。快到连一丝一缕也留不下来。

04

然而,在风华正茂的36岁,她遇到了执子之手的赖雅,一个风烛残年的65岁老者,她不再转身,而是相濡以沫十一年。

赖雅,风趣幽默,高谈阔论,有修养极有内涵,让张爱玲开怀大笑,欢乐不已。他丰沛的的思想,渐渐打动了张爱玲。即使已经枯萎,即使不再轻易说爱,她也愿意再绽放一次。

在赖雅身边,张爱玲觉得日子极其简单,简单到两人默契十足,连说一句话,都是多余。她在他身边,那么安然,本打算只是简单的偎依,孩子的到来却打破了平静。

这也促使两人考虑结婚的问题,只是他们都不想要孩子,只想要彼此淡然相守。

她以为这一次该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了。然而,命运又伸出魔爪,赖雅在婚后两个月中风,并接近死亡。尽管救了回来,后遗症却不断。

在往后的十一年里,张爱玲除了写作赚钱,就是照顾生病的赖雅。说赖雅蹉跎了张爱玲大好的十年时光,一点也不过分。也许,这时,张爱玲才明白,即使是最简单的相守,也还是做不到。命运总会在你不如意的时候,再次雪上加霜。

写作不如意,却还要为生计奔波,难以想象那些日子张爱玲是如何过来的。“如果说胡兰成让她萎谢,让她痛哭流涕,那么赖雅则让她寂灭,让他欲哭无泪。”白落梅写道。

终于,赖雅讨完了在人间的各种债,离开。这年,赖雅,76岁,张爱玲,47岁。

05

张爱玲的心再次孤寂,她不再与世人交流,选择关上门,走入灵魂深处。

命运好似终于善待了她,让她遇上了贵人,平鑫涛。台湾《皇冠》杂志和皇冠出版社的负责人,也是琼瑶女士的丈夫,还是当年中央书局老板平襟亚的侄子,使得她的作品在台湾大放异彩,重现当年上海滩的盛况。

尽管她已不再年轻,但却使文字越来越醇香。

除了写作,晚年的张爱玲几乎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彼时,她才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研究《红楼梦》。为了这本书,她的《小团圆》竟成了绝作,还是未完成的绝作。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早年间的一句话,在晚年,应验成真。

从1984年至1988年,短短几年,张爱玲搬家次数极多,据说平均每星期都要搬一次。如此频繁的搬家,追其缘由,竟是因为躲避跳蚤。

在躲跳蚤期间,她剪掉头发,包上头布,一次次搬家。如此狼狈,如此颠婆,令人痛心。

终于,1988年,她的生活开始安稳,不再被人打扰。谁知,戴文采女士的打扰,令她惶恐不安,再次继续搬家。

原本可以与世隔绝,怡想天年。只想让世人忘掉,就那样,自在的活着,也是如此的难。

往后的几年,《对照集》和《小团圆》陪伴着她,再也没有人打扰,可以安心写作,不理红尘俗事。谁料想,这样安稳的岁月并没有持续多久。

1995年,张爱玲,75岁,在洛杉矶公寓死后一星期,被人发现。好友为其举办追掉会,骨灰撒入太平洋。留下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遗作《小团圆》,可惜之至。

就这样,她默默地走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打扰她。就让她,静静地走吧。

06

走过75个春秋的张爱玲,没有一天是她所渴望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日子。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漂泊,上海、天津、香港、加州、洛杉矶,每到一处,漂泊几年。世间如此大,却没有一处是她能安稳定居下来的地方。

她的小说,男女主人公,无论经过多少坎坷,总是大团圆的结局,或者安稳生活的结局。可是,命运却不给她一个安稳的结局。

75年,27375天。每次在她以为抓住安稳时,总会生出一些变故。这些变故,往往来得措手不及,令人毫无招架。每一次的经历,带来的是面目全非的伤害。

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这些经历,民国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才女。

我不知该如何说。

站在文坛的角度,当时的上海,的确需要。

站在朋友的角度,更多的是心疼吧。心疼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子,无论命运百般折磨,她终究昂起头,或孤傲或不屑地看着。就像那张照片一样。

今生就当最后一生,来世,再也不做如此惊人的才女,只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好。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①小说著作作品名称

  出版社出版或者发行时间《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桂花蒸 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华丽缘》 1947年4月《郁金香》上海《小日报》1947年5月16日到31日《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6年《半生缘》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相见欢》,收入《惘然记》1968年《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浮花浪蕊》 收入《惘然记》,1983年《小团圆》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1975年《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作于1973年至1978年之间《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1973年至1978年之间《雷峰塔》《易经》繁体版2010年9月在台出版《异乡记》 2010年12月1日《雷峰塔》《易经》简体版大陆发行2011年4月 ②散文著作作品名称

  出版社出版时间《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书评四篇《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借银灯》中国科学公司初版1944年12月,收入《流言》《夜营的喇叭》《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不详收入《流言》《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 《〈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1947年12月3日《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1954年7月《〈爱默森文选〉译者序》 1964年《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台北《联合报》副刊1983年10月1日、2日《〈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台北《联合报》副刊1984年1月3日《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嗄?”》台北《联合报》副刊1989年9月25日《草炉饼》台北《联合报》副刊1990年2月9日 ③**剧本标题年份《太太万岁》1946年《不了情》1946年《哀乐中年》1949年《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场如战场》1957年(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人财两得》1958年《桃花运》1959年《六月新娘》1960年《红楼梦》1961年《南北一家亲》1961年《小儿女》1963年《一曲难忘》1964年《南北喜相逢》1964年《魂归离恨天》(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未有拍成) ④学术论著《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7年。《〈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⑤译文作品《爱默森选集》,皇冠,1992年《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老人与海》1987年(英译汉),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太太万岁》是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哀乐中年》是桑弧自编自导的一部**(其实还是张爱玲执笔写的)。桑弧——张爱玲式的影片都属于都市轻喜剧,都意在关注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对比之下,桑弧在讥刺中总还包含着对温情的渴望,对善和美的肯定和追求,而张爱玲则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态炎凉的冷幽默,因此,共同的喜剧风格包裹着的,是两人不同的人生观。

PS所以俩人最后没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60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