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与一对校友夫妻合租了一套房。这两人对人挺友善,与我合租期间关系也处得挺融洽的。
我和这位女室友林蕾经常凑在一起聊天,聊小说、影视剧、音乐以及一些在各自朋友身上发生的事情。
有一次,她谈起自己的一位朋友小A才跟老公结婚不久,半夜吵架就打电话和她诉苦。由于正好是周末并且离得不也是太远,就打个车过来了。那结果就是她和自己老公也没办法睡觉,听着小A边哭边揭发她老公的几大“罪状”。
其实,室友夫妻与小A夫妻都比较熟的,有时周末他们四个人还会约在一起打羽毛球、聚餐。觉得小A数落她老公的那些“罪状”也是不个事,而正处在气头上的她好像在寻求一个同盟者,如果这时还说小A老公的各种优点,肯定不合时宜,说不定还会破坏她俩之间的友谊。
林蕾如果一直只当倾听者,用“嗯,对,哦”这些词来回应敷衍也不行,偶尔她也只能顺着她的话往下接。逐渐气消了之后的小A,周末两天都跟林蕾在一起,林蕾的老公便私自去找了小A老公,劝她老公来认个错把人给接回家里去。这样她两夫妻的生活才不会继续受到影响。
经过两三次折腾室友夫妻后,室友妻林蕾就不想理会他们夫妻俩的事儿了,也明确跟小A讲清楚,以后不要把他们夫妻俩当成救火队员,这本来就是两夫妻自己的事儿。两个人聚散离合是是非非,别人无法去评判对错、去站队支持谁。
上周前同事讲她现在公司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一个刚结婚两年的女同事正在和老公离婚。离婚当然不算特别,特别之处是女同事的老公和母亲抱着几个月的孩子到公司来找她,说她三个月就离家出走,对孩子不管不问到如今。
老人婆来到公司前台,气势汹汹地询问前台自己儿媳在不在自己工位上上班,叫她出来见面。儿媳得知老公婆婆来找自己,就藏了起来,不想见他们。于是他们就走进了儿媳办公室的的工位上坐着,说要见儿媳的部门领导。
那时,刚好她们部门领导也不在,只有她的同事在。老人婆和老公数落媳妇几个月不归家,不管孩子。相邻工位的几位同事好不容易把他们劝到一楼大厅去等,说她儿媳吃了饭就会来找他们谈。部门领导听说此事后,很庆幸自己当时不在那儿,这个时代了谁还管下属的家务事呀。
他夫妻二人与是公婆住在一起的,很多时候小夫妻的矛盾会让老两口也被卷入其中,公婆加入劝架评理,说谁有理谁没理,谁应该要赔礼道歉认错等,并没有起到让两个人和解的目的,反而让两人的矛盾更加激化。儿媳一气之下,就离开公婆家,回到娘家住了几个月。
当然这并不是第一次小两口吵架,公婆也不是第一次劝架,而是很多回都这样,只是两人没有像这次闹得这么严重而已。
今年3月,成都女孩林蕾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哈佛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还提供全额奖学金。而此前,她已经收到来自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5封录取通知书了。其中密歇根大学甚至给她提供了5年硕博连读的全额奖励。
8月24日林蕾即将前往哈佛读书,哈佛不但给她提供了每年15000美元助学金和9000美元的津贴,还免除了她每年约5000美元的学费和各项杂费、保险费用。昨日,林蕾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哈佛故事”。
林蕾,成都籍女孩,2007年从成都石室中学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专业。大学期间刻苦学习,熟练掌握英文、日文、韩文、藏文、梵文等语言。今年三月收到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6所美国顶尖高校录取通知书,因而名声大噪。
2011年3月,成都女孩林蕾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哈佛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还提供全额奖学金。而此前,她已经收到来自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5封录取通知书了。其中密歇根大学甚至给她提供了5年硕博连读的全额奖励。
8月24日林蕾即将前往哈佛读书,哈佛不但给她提供了每年15000美元助学金和9000美元的津贴,还免除了她每年约5000美元的学费和各项杂费、保险费用。昨日,林蕾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哈佛故事”。
会6种语言她破格获人大最高奖
托福110分、GRE1530分,熟练掌握英文、日文、韩文、藏文、梵文等语言,在同学老师眼中林蕾是个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四五岁就开始学英语(论坛),英语现在几乎成了林蕾的另一门母语。初、高中时代她分别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
大一时她就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英语四六级她的“裸考”分数都在640以上。人民大学规定大一新生开学第一周进行英语摸底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将新生编入1到4级不同的班级就读。一直擅长英语的林蕾被安排在了四级班就读,大学四年的英语课程一个学期就上完了。
从大二开始,寒暑假林蕾都要在北京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凭着各类奖学金以及在新东方的教课收入,林蕾在人大期间几乎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大三时,人民大学面向全校大四学生和硕博研究生的最高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破格发给了这个最年轻的申请者,她也成为人大史上最年轻的“吴玉章奖学金”得主。
国学和经济“自虐”中拿双学位
林蕾的高中在成都石室中学度过,2007年参加高考(微博)。许多人都以为她会选法律、金融或者选语言,但她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选择了人大“冷门”的国学专业。很多人觉得学国学“没有用”,甚至一些国学院学生自己也对专业前景很茫然,不知道毕业之后要干什么,林蕾却觉得很有趣。
“从小爸妈就比较尊重我,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自己做主。”林蕾说,自己比较喜欢偏理论且把问题想得比较深的东西,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因为兴趣,林蕾在大二又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一个是国学,一个是经济学,很多人都觉得跨度太大。
最累的一个学期,两个学位加在一起将近50个学分的课程要修,其中包括两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难度较大的课,GRE和TOEFL考试也“不凑巧的袭来”。于是林蕾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自习,吃饭、睡觉的时间能省则省。就是这种“疯狂自虐式”的学习,让林蕾得以顺利毕业,并拿到了历史、经济两个学士学位。
又来到了一个该数数过往的时刻。想想觉得不可思议,我的大学时光竟然只有短短二十天就要画上句号了。下面来说说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申请攻略。
不知该从何说起,可就从提笔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副画面,挥之不去——索性就从这里开始吧,那是去年底的一个晚上,北方的风已经着上了毫不掩饰的寒意,天也已经黑得深沉了。我背着一整包书和资料,左手提着笔记本电脑和一盒刚买的方便面,右手拿着在跟母亲通话的手机,在路过静园的时候突然大哭了起来。或许是因为静园到了傍晚便油然而生的那种家的味道,或许是因为母亲温柔的安慰和鼓励,也或许是因为为了期末复习、写论文、写申请材料而连着熬了两个通宵又没好好吃饭的糟糕的身体状况,总之在那一刻一切可能的因素突然作用到一起,让我原本就紧绷而敏感的神经一下子崩溃了。
那是在我递出头一份申请的前一天晚上,在那之后一个月,我顺利完成了两个学位的全部课程和考试,并按时递出了每一所学校的申请材料;而那之后四个月内,我陆续收到了来自Harvard, Columbia, Chicago, Michigan等多所名校的录取和奖学金通知函。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说不清当时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尽最大努力把一切事情完成了下来,但能清晰地回忆起,总有一种期待,始终不曾磨灭。
一、 期待新知
时常有学弟学妹问我是怎样始终保持在学习上的热情和冲劲的,说实话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我打从心底里觉得它是我人生迄今为止所做的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而学习恰恰是最能满足我好奇心的过程,所以我喜欢学习,从学习中所获得的愉悦和成就感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而绩点之类的数据指标就更是不需要刻意为之了。
不过现实中的过程并没有说起来着寥寥数语般简单。在本科阶段,我选择的两个学科是历史学和经济学。很多人都对我的选择感到费解,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做跨度如此大的选择。其实理由很单纯,我喜欢历史学和经济学,它们让我对世界的把握变得立体而客观。历史学穿越时光,探寻和诠释过去的事实;经济学解释当下,预测和判断未来的走向。所以就业等问题其实并不在我的考虑因素当中,还是那句话,只是因为爱学所以学。然而就是这个单纯的决定,让我度过了别人眼中挺“苦”的大学时光。
两个专业的课程没有交叉,所以我不得不在短短四个学期内完成经济学第二学位要求的所有课程。而要想学好这两个学科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国学这方面,我通常会拓展阅读许多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这不仅包括史料和国内研究,更包括大量的外文材料,而事实证明这也在后来的申请过程中帮上了大忙。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或是与直接对象有关的别的案例,积极跟老师讨论,寻求解释并再发现新的问题,这个过程能让我的求知欲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经济学方面,我的本专业只要求修文科数学,而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以及在未来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来解释问题,我自愿选修了所有经济学专业的数学课程,并高分通过了全部考试。
印象最深的是大三上学期,我一边修着两个学位40多学分的课程,其中包括两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难度较大的课,一边备考GRE和TOEFL。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自习,回想起来连饭也没好好吃过一顿,到期末的时候更是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
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种高强度的生活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发现了原来自己可以做到很多在别人和自己眼中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在不久前,我的两篇分别有关黑水城汉译藏文密教文献,以及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去根化现象的毕业论文都已被评分为优秀,两个学士学位将见证我本科四年有知识和汗水陪伴的日日夜夜。
说到学习就想提提我的语言学习经历。目前我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和古文、英语、韩语、日语,并能够阅读藏文和梵文材料。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人类都有着沟通交流的本能,而语言便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因此各种语言都有着潜藏的共性,当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增加语种,即使是自学已经变得不像刚开始接触外语时那么困难了,也才越来越能体会到接触新语言、发现语言规律的乐趣。
语言学习之于我的重要性和趣味真的难以言说,堪称为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为了能去北美研究生院深造,我也和大家一样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GRE考试。备考的日子是孤独和疲惫堆砌而成,尽管备考冗长乏味,但英语学习的过程完全不必要呈现出这种“苦大仇深”的状态,复习累了的时候读读paper、研究著作,或是看看**、美剧,你会发现那些奇形怪状的单词竟然如此生动地活跃在学术的世界,也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你才明白怎么使用它们,于是你才真正开始从备考中获得让你获益匪浅的东西。
语言能实现即时交流是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培养自己各种外语的口语能力。通过严肃的练习也好,休闲性质的娱乐也好,每天我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用于纠正发音、积累用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在面对外国教授学者时,出色的听力和口语让我能完全地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学术思想,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如地与他们进行零障碍的沟通;在大三前往UCLA参加交流项目的时候,当地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我曾经在美国生活过,殊不知这都是我在国内每天面对屏幕练习的成果。
优秀的语言能力更让我能抓住各种课外学习的机会,满足书本无法满足的求知心。我积极参与各种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也通过这些场合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国内外学者,并让他们记住了一个未来会投身该领域的叫做林蕾的中国女生。
大三时我便开始每周末参加沈卫荣教授的藏文文献阅读课,后来哈佛大学著名学者van der Kuijp教授来到人大时,我作为一名本科生参加了他主要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藏文历史文献研讨课。初期也遇到了不小的知识性困难,刚开始好几天我都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课堂的强度和节奏,老师叫我解释一段材料的时候总是害怕犯错而不敢接招,看着老师瘪瘪嘴那带着失望的表情,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后来我坚持每天预复习材料,补充阅读大量相关的外文研究文献,终于慢慢赶上了学长学姐们的进度。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某一天,教授面带微笑地拍拍我的肩膀说道:“You’ve got great talent in languages Promise me, never waste it”之后他向我介绍了哈佛大学久负盛名的东亚研究项目,并表示如果某一天我要申请去哈佛大学深造,他一定全力支持我的申请。现在想想,或许正是那头几天的打击才让我开始拼命适应教授的课程节奏,也最终真的能够实现了当初的目标。
二 、期待发现
通过阅读大量中外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不同与差距,为了打破两类研究之间的隔阂而开始译著工作,细读作者的一字一句,体味他在字里行间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再精炼自己的一字一句,以力求完美地将作者的意思传达给另一种语言的读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翻译学术著作的艺术。从阅读中发现未知,在课堂上聆听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同观点,再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之类的各种形式收集材料,综合以上过程并与自己心里的已知发生碰撞,触发问题和观点,反过来再通过阅读、讨论、写作来常识解释、解决问题,这是我理解的研究的过程。无论是翻译还是研究,都是非常复杂和曲折的科研工作,需要充分的耐性和潜心的思考,但正是这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过程,让我感觉到它们的意义和乐趣所在,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在沈卫荣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的小组已经完成了两个翻译项目,其中我独立翻译了三个主要章节,并完成了其他多个章节的修改和润色工作,目前即将引进一个新的项目。我曾翻译的一些学术文章已经在核心期刊或大型学术会议中发表。2010年暑期,在完成甘、青、宁、陕等汉藏文化交汇地带的实地考察后,我独立撰写了数万字的纪实报告Peace and Pray: Travelling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Tibet and Han,获得海外相关学者的好评。2010下半年,我独立完成长达25页的全英文学术论文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Tibetan Buddhism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这篇文章获得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录取委员会教授们的一致认可,并最终为我赢得了本系今年的最高全额奖学金资助。
科研是一个让心沉静下来的过程。我喜欢阅读之后思想澎湃的充实感,也喜欢在史料之海中遨游而霎时间偶然心得的惊喜,更喜欢把跳跃的思考整理成系统而清晰的文字的成就感。是阅读和写作让我变得更加热爱思考,更加成熟。
三 、期待生活
尽管我很享受一个人学习和研究的时间,但从来都不是一个只生活在书本里的人。可能是性格使然吧,我不是一个安静的人,兴趣爱好广泛,许多学习以外的有兴趣的活动和组织我也都全情投入。女生应该葆有经营生活的乐观和智慧,而我一直在努力做到。
我曾任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和文艺部长,成功组织过“金声玉振”五四主持人大赛等多次校级大型活动;担任过“一二九”合唱节的领唱,也带领国学院获得过合唱节C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是人大体育部拉拉队的主力成员,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赛场上活力四射地舞蹈的“篮球宝贝”。我热爱辩论,喜欢辩论场上唇枪舌战的君子之争,曾代表国学院辩论队夺得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亚军、“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杯辩论赛季军。我自愿担任成都市石室中学北京校友会理事两年,组织了许多沟通新老校友的活动,为母校的校友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北京新东方任教,学生中有许多后来考上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著名大学。我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包括组织“5·12”震中募捐活动和震后孤儿心理辅导等项目,以及为美国大型志愿者组织在中国国内进行联络和培训工作等。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身在这个时代和人大这片土地的美好,结交到值得感激一生的朋友们,也了解到其实我们已经过得很好,而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人在遭受着不幸,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了解不幸的存在,并且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伸出温暖的手。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而这个世界需要我们。
结语 :期待未来
我曾经是一个很浮躁的人,悲喜于得失,也像许多人一样,总爱幻想着成功的模样。现在我却不再去想了。我在想,“成功”二字其实就在你说出它的时刻,便失去了意义;相反,只有身体力行地做好每一件眼前、手中的事,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吧。2009年末,当我以最年轻的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以及当年包揽各类奖学金最高奖项的学生的身份,代表全校学生站上领奖台发言时,我以为那已是我大学时代的巅峰了。连自己也不曾想到,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竟能手握着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走出人大;更重要的是,内心竟如此明了地体会到学习和研究之于我的深刻意义。老子笃信道法自然,而我也不再一遍遍去描绘未来的蓝图了,只希望始终葆有一颗好奇之心,同时莫忘来时的初衷和此刻的美好,从现在起抓紧每分每秒,勇敢地怀揣自己所选择的,走下去。
其实热爱生命和知识的人,心中总有一种期待,在攀登的路上,永不孤独。
很欣赏福楼拜的一席话,谨以此赠予诸君,愿共勉之。
“Do not read, as children do to amuse themselves, Or like the ambitious, for the purpose of instruction No, read to live”
--Gustave Flaubert
《我在哈佛上大学》分享11名中国哈佛学子的求学之路,作者均为哈佛大学在读研究生。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哈佛凌晨四点半”系列畅销书作者韦秀英等诚意推荐!书内附录11位中国哈佛学子新浪微博或人人网****。《我在哈佛上大学》主编石榴花、刘鹏飞,作者钟嘉、张瑞琪、夏颖、童瑫、周若华、林蕾、黄炜、底骞、张悦、梁泽偲、杨朦将会有计画地回国宣讲,分享外国名校申请建议、研究生面试经验、学习方法探讨和时间管理等重要内容。《我在哈佛上大学》首次辑录出版最适合中国学生的成才忠告,涵盖石室中学、南开中学、合肥一中等中国10所著名中学,真实再现“聪明人的笨功夫”。
基本介绍 书名 :我在哈佛上大学 作者 :石榴花 刘鹏飞 主编 林蕾 杨朦等 著 ISBN :9787807699668 类别 :成功励志 页数 :264页 定价 :3600元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 :2015年2月 装帧 :平装 开本 :7871092 编辑推荐,内容简介,图书目录,作者介绍,主编:,11位作者:, 编辑推荐 关键字:哈佛 哈佛凌晨四点半 石榴花 刘鹏飞 钟嘉 张瑞琪 夏颖 童瑫 周若华 林蕾 黄炜 底骞 张悦 梁泽偲 杨朦 新邵八中 郑州一中 源清中学 高新一中 六安一中 东阳中学 南开中学 石室中学 都昌一中 合肥一中 华师一附中 广东实验中学 俞敏洪 韦秀英 1《我在哈佛上大学》讲述11名中国哈佛学子的成长故事,作者全部是哈佛大学在读研究生。 2《我在哈佛上大学》获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哈佛凌晨四点半”系列畅销书作者韦秀英等诚意推荐! 3《我在哈佛上大学》书内附录11位中国哈佛学子新浪微博或人人网****,可实现一对一真实互动。 4《我在哈佛上大学》部分学生将会有计画地回国宣讲,分享外国名校申请建议、研究生面试经验、学习方法探讨和时间管理等重要内容。 5《我在哈佛上大学》首次辑录出版最适合中国学生的成才忠告,涵盖中国10所著名中学,真实再现“聪明人的笨功夫”。 内容简介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怀揣著梦想,并孜孜不倦地追求,最终走进世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他们最初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们不甘平庸,不断超越自己,尤其是在每一个可以选择放弃的人生节点,他们以最努力的姿态笃定前行。虽然他们和广大的年轻人站在相同的起点,但是他们漂亮地赢在了转折点。每一位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苦辣。 《我在哈佛上大学》平面封 《我在哈佛上大学》 是11位哈佛中国学子他们奋斗与成长的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走过那些坎,同时又是什么在激励着他们一直向前,如何让梦想落地生根。在一般人看来,能来哈佛的学生一定是智商超群,一定是学霸。可是事实是,他们也是平凡人,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面临着一样的苦闷。学习被虐过,高考落榜过,申请悲剧过,爱情失意过,工作绝望过,他们也曾迷失过。在历经了一番磨难之后,他们愈挫愈勇,继续坚持为梦想奋斗,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走进哈佛这所众多学子渴望深造的学府。同时,本书也会给读者还原真实的哈佛生活。 图书目录 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钟嘉:经历,是一种储蓄 ——载着梦想用心生活,就这样遇见哈佛 踮起脚尖的童年 “小作家”与“数学困难户” 我们浙大见—— 我的Z计画 当主播,还是做科研? 陪读的小花匠 恩师一句话,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哈佛六城研究,我的新起点 未被选择的路 张瑞琪:“闯”出生活精彩 ——从工科到商科,在哈佛商学院寻找新的起点 高中赴美交换学习,激发求知欲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从工科到商科,关键时刻决定职业走向 人生也要有策略,请你用“心”导演 北漂3年,步入职场,真正成熟起来 哈佛商学院——给自己重新定位的机会 夏颖:越努力,越幸运 ——哈佛让我的学术梦想生根 15岁遇见北大,失败是第一份成人礼 试水国际法年会,意外收获学界权威认可 律所实习让我重新认知自己 模拟法庭辩论赛,0+0+0=1 求学哈佛法学院,为自己的热爱而努力 童瑫:做好自己,等风来 ——哈佛的魅力与给予 留学美国,感受梦想的力量 哈佛意味着机会和荣耀,而不是出路 创业,过程才是奖励 哈佛离你有多远 做最好的自己 周若华:失败的恩典 ——高中赴美的迷失和哈佛毕业典礼上的启示 高二赴美,巨大落差让我难以适应 从波士顿到哈佛,找到归属感 失败也是一种恩典 因申请被拒意外加入理想团队 良师助力博士申请 真正的成功也许在预想之外 林蕾:总有一种期待永不孤单 ——在哈佛与时间赛跑,和知识同行 有一种期待,始终不曾磨灭 享受学习,收获的不止是成绩 在研究中感受哈佛文科治学方法 你的努力,生活会回馈给你 只为与更好的我不期而遇 黄炜:人生路上,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 ——北大的“叛逆”学习和哈佛的“任性”求索 从小县城到哈佛大学 从物理学转入经济学 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做学术需要执著而专注地求索 把自己逼出舒服区 底骞:每一个平凡的梦想都值得努力和尊重 ——把握当下,哈佛博士梦不会太远 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备战高考 初入北大,放低心态 怨天尤人不如奋起直追 学习强者是提升自我的捷径 决定转向公共卫生读博,计画疯狂推进 我也开始在跑步机上看讲义 合作学习,建立自己的哈佛圈子 分解梦想,做更好的自己 张悦:人生需要不断地奋斗 ——燕园“科学”的传统和哈佛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梦想的追求成为我考上北大的最好铺垫 香港交换学习坚定出国留学的决心 北大四年让我走得更踏实 社团活动也是学习交流的重要部分 成功需要坚持不懈 梁泽偲:人生的每一段旅途都是在探索 ——哈佛医学院的奇幻旅程 未来的不确定,赋予我们人生无限的可能 拥有一颗充满能量的强大的内心 怎样才能去哈佛? 从 现在 重新开始 杨朦:人生的奔跑,何时都不晚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少年学渣炼成史 落榜高考,命运的耳光 选择复读,重新塑造自己 建筑人生,在深大起飞 现实的嘲笑,在欧洲的迷失中成长 初闯美国,在南加大埋下了哈佛的种子 直面困境,在追梦的路上蜕变升华 精彩的哈佛,传达更多的却是谦逊 未来,我希望过著辛苦但了不起的人生 作者介绍 主编: 石榴花 湖南省新邵县第八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及硕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三年级在读。 刘鹏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北京大学本科及硕士,哈佛大学套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四年级在读。 11位作者: 钟嘉 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学,浙江大学本科,中国科学院硕士,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分子流行病学方向博士三年级在读 张瑞琪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清华大学本科, 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MBA) 夏颖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北京大学本科及硕士, 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科学博士二年级在读 童瑫 浙江省东阳中学,清华大学本科,俄勒冈州立大学硕士, 哈佛大学套用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方向博士四年级在读 周若华 重庆市南开中学,哈佛大学本科, 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卫生政策系博士三年级在读 林蕾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哈佛大学硕士, 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内亚与阿尔泰研究项目历史学博士二年级在读 黄炜 江西省都昌县第一中学,北京大学本科及硕士, 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经济系博士四年级在读 底骞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北京大学本科,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硕士,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 张悦 安徽省合肥一中,北京大学本科, 哈佛大学套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化学方向博士五年级在读 梁泽偲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清华大学本科, 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博士三年级在读 杨朦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大学本科,南加州大学硕士,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